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南京市第一醫院研究生導師

南京市第一醫院研究生導師

發布時間: 2025-09-11 03:00:27

1. 請問南京軍區總醫院腎內科的醫生有哪些是研究生導師

現為南京大學、第二軍醫大學碩士點和博士點,及南京大學和南京軍區總醫院博士後流動站聯系單位.擁有工程院院士2人,享有國務院政府津貼5人,高級職稱22人,博士生導師6人,榮獲集體一等功1次,個人一等功1次,個人二等功7次
唐政 主任醫師教授
急慢性腎小球腎炎、急進性腎炎、狼瘡性腎炎、糖尿病腎病及急慢性腎衰等診治技術專長突出
俞雨生 主任醫師教授
原發性和繼發性腎小球疾病、間質小管性疾病診治、慢性腎衰腹膜透析治療等
胡偉新 主任醫師教授
腎臟病臨床醫療和科研工作,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
王金泉 副主任醫師副教授
熟練掌握腎臟病常見病和多發病的診斷與治療
尹廣 副主任醫師副教授
慢性腎炎,腎性高血壓,間質性腎炎,特別是葯物性腎損害,以及腎移植排斥反應和重症感染的診治積累了較多臨床經驗
姚小丹 副主任醫師副教授
腎小球疾病、間質小管性疾病、各類急性與慢性腎衰的診治
季曙明 主任醫師教授
腎移植及急慢性排斥反應的防治等領域有較深的造詣 腎移植
季大璽 主任醫教授

王慶文 副主任醫師副教授
原發性和繼發性腎小球疾病、間質小管性疾病診治及腎移植內科處理等方面
陳惠萍 主任醫師教授
腎臟病理及臨床診斷有較深造詣
劉志紅 主任醫師教授
黎磊石 主任醫師

2. 王培民的南京中醫葯大學博導

王培民,江蘇省中醫院骨傷科副主任、醫學博士、主任醫師、南京中醫葯大學博士研究內生導師。江容蘇省中醫葯學會骨傷科分會副主任委員、中華中醫葯學會骨傷分會委員、江蘇省及南京市醫療事故鑒定專家。
對骨傷科常見病、多發病及疑難雜症的中醫保守治療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擅長中西醫結合治療急慢性骨髓炎、骨不癒合、頸椎病、腰腿痛、關節腫痛以及各種四肢、骨盆、脊柱創傷疾病,熟練開展骨盆、胸腰椎等嚴重骨折開放復位內固定、股骨頸骨折人工關節置換術、長骨骨折自鎖髓內釘、解剖鋼板等內固定術;運用外固定支架及骨移植技術治療復雜骨折及骨缺損;以及骨髓炎的中西醫結合治療。
先後在蘇州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南京市第一醫院骨科進修學習;在德國法蘭克福Diakonie醫院、德國漢堡Endoklinik醫院進修人工關節外科;全國第二批名老中醫師承諸方受教授學習,全國第二批中醫優秀人才,江蘇省六大高峰人才。
著作及成果:
先後主持國家級課題1項、省級課題2項,參加4項國家級、省級課題的科研工作,發表論文30餘篇,曾獲「全國優秀電視教材三等獎」1項,「江蘇省高校多媒體課件競賽好課件獎」1項。獲「南京中醫葯大學校級優秀帶教教師」稱號。

3. 南京市第一醫院的特色科室

南京市第一醫院心胸外科是江蘇省醫學重點學科、江蘇省臨床重點專科、南京市醫學重點專科、南京醫科大學外科學(胸心外)博士培養點;是衛生部批準的首批心臟移植中心和胸腔鏡培訓基地。現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人員13名,碩、博士24名,床位72張。80年代開展體外循環心臟直視手術,90年代以來與美國奧卡拉心臟研究所和克里夫蘭心臟中心建立了長期廣泛的技術交流與合作。
目前常規開展各種先天性心臟病的矯治手術、各種心臟瓣膜置換和成型手術;在微創心臟搭橋、心臟移植、主動脈瘤和主動脈夾層的急症手術(全弓置換+支架象鼻)、重症心臟多瓣膜手術、梗阻性肥厚性心肌病手術、迷宮手術治療房顫、ECMO心肺支持等方面更具專科特色,自2007以來每年心血管手術量已超過1000例;完成18例心臟移植手術,首例心臟移植病人已正常存活9年。完成各類心臟搭橋3000餘例,成功率達98%以上,能完成衛生部所規定的三甲醫院所要求的所有甲、乙類手術。 南京市第一醫院心血管內科為國家級重點學科、江蘇省醫學重點學科、南京醫科大學重點學科、南京市臨床重點專科、首批衛生部冠心病介入診療培訓基地、國家級葯物臨床試驗基地、江蘇省心血管葯物臨床試驗服務中心,碩博士培養點。科室現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人員15名,碩、博士生導師9名,碩、博士32名,床位162張。
該科設有三個心血管介入病區:一個CCU、一個心臟分子生物學研究室、一個冠狀動脈影像研究室及三個國際先進的心臟導管中心。有齊全的心血管無創傷性檢查室(包括心電圖,動態心電圖,動態血壓,負荷心電圖研究室)。導管室包含冠狀動脈內超聲,心臟電機械標測導航系統,冠狀動脈內壓力導絲檢測系統等。在多個省市建立28個冠脈介入診療分中心。門診實行專科化管理,有中高級職稱醫師坐診,能完成衛生部所規定的三甲醫院所要求的所有甲、乙類手術。
南京市第一醫院皮膚性病科成立於1953年,是南京醫科大學附屬南京第一醫院成立較早的科室之一,屬二級臨床學科,目前僅開設門診(本部、南院及鑫園),具備較強的專科特色。
1、目前開設的診室有:專家門診、普通門診(3個)、性病專科門診、美容門診、南院門診、鑫園門診;
2、治療室有:性病治療室;一般治療室:本部、南院、鑫園)均有,主要治療項目有:冷凍、微波、頻譜、冷噴等;臨床實驗室(真菌等)。
3、人員結構:有醫護人員8人,其中主任醫師1人,副主任醫師2人,主治醫師1人,住院醫師3人,主管護師1人。擁有博士1人,碩士1人。
4、門診工作量及病人來源:科室每年門診量約為5.6萬人次。 每年以8%左右的速度遞增。主要收治城南地區、部分郊縣及鄰近省市的大量皮膚病、性病患者。
5、承擔南醫大及省職醫大的理論教學,承擔各醫學院校的實習帶教及進修生的帶教。 男,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生導師,1998年調入南京市第一醫院心內科工作至今,全心全意服務於患者,努力引進、應用、研究新技術。1998年在江蘇省及國內率先開展急性心肌梗塞的急診介入治療,組建了國內多中心,成果獲江蘇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同年積極引進二項冠心病介入治療的新技術??經皮切割球囊成形術與冠狀動脈內超聲,其研究成果分別獲江蘇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及省衛生廳新技術引進二等獎。1999年開展了靜脈包被支架的實驗及臨床研究,論文發表在中國循環雜志(2000年9月)。並陸續在國內和省內開展了如下幾項最新介入治療技術:先心病介入治療,肥厚性心肌病化學消蝕術,急性夾層動脈瘤及胸腹主動脈病的介入治療。

4. 王黎明是誰

王黎明目錄
1、計量地理與地理計算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2、作家
3 .清華大學教授
4.山東藝術學院美術系副教授
5.新疆人民出版社漢編部副主任
6.河南科技大學 教師
7、貴州省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主任
8.南京醫科大學附屬南京第一醫院副院長

[編輯本段]1、計量地理與地理計算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博士,碩士生導師。1963生,四川廣安人。1984年於西南師大獲學士學位,1989年於華東師范大學獲碩士學位,1995年於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獲博士學位。 中國地理學會計量地理與地理計算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自然資源學會自然資源信息系統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主要研究領域為人地系統機理與模擬,研究重點包括人地系統時空數據集成、人地系統演替過程模擬、區域可持續發展與區域規劃。發表論文40餘篇。
在研項目包括科技部「十五」攻關項目子課題「基於公里格網的中國可持續發展空間態勢分析」(2004BA608B-2)、863項目「區域遙感——經濟信息空間集成模型系統和應用示範」(2003AA131090)、科技部基礎性項目「多目標區域規劃信息空間整合方法研究」(2003DIB2J102)等。
代表論文
王黎明、楊燕風等,三峽庫區退耕坡地環境移民壓力研究,地理學報,56(6),2001
王黎明、關慶鋒等,全球變化視角下人地系統研究面臨的幾個問題探討,地理科學,23(4)2003
王黎明、毛漢英等,中國沿海地區可持續發展能力定量研究,地理研究,19(2),2000
王黎明、馮仁國等,可持續發展指標相關性分析及其降維模型研究,地球科學進展,16(6),2001
Wang Liming, Wenhui,1 Km Grid Spatial Data Platform for Regional Man-land System,The proceedings of the Chinese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1), 2004。
代表著作
王黎明,區域可持續發展——基於人地關系地域系統的視角,中國經濟出版社,北京,1998年
王黎明,王力,「風水」中的科學與迷信,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1年。
[編輯本段]2、作家
(圖)
筆 名: 棠棣
性 別: 男
出生年月: 1963/2
民 族: 漢族
1963年出生,童年在沂蒙山區和兗州農村度過。當過兵,做過礦工,現從事報紙副刊編輯工作。1982年開始發表作品、陸續在《詩刊》、《人民文學》、《中華散文》、《散文》等幾十種報刊發表大量詩歌散文,作品收入多種選本。發表作品有《男子漢的五月》廣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3月出版;《孤獨的歌手》中國和平出版社1989年4月出版;《鄉間音樂》中國戲劇出版社1996年8月出版;《藍色陰涼》作家出版社1997年12月出版;代表作:《照耀》(組詩)發表在《人民文學》1999年11月;《貓眼一線日當午》(散文集)收入發表在《中華散文》、《天涯》、《北京文學》、《散文》等刊物,發表的散文隨筆近百篇,其中《人民文學》2000年第4期集中發表6篇。《滴水之聲》由《新華文摘》2000年6期轉載。《文學魯軍新銳文叢·王黎明卷·貝殼說》2001年12月由山東文藝出版社出版,收入近20年創作的詩作190首。
[編輯本段]3 .清華大學教授
教授,博士生導師。於1987、1990、1993年分別獲得清華大學電機工程系高電壓專業工學學士、碩士、博士學位。1993年後留校任教於清華大學電機工程系。93年---97年任清華大學電機系講師,94年---98年任清華大學電機系高壓教研室副主任,1997.6年晉升為清華大學副教授。1998年5月至1999年10月,在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理工學院(UMIST)做博士後及Research Fellow,2002.3年晉升為清華大學教授, 現為中國電工技術委員會電工陶瓷專委會委員和中國電機工程學會高電壓新技術分專委會委員兼秘書;深圳市政府節能專家委員會委員和機電學科組組長,長期以來從事高電壓外絕緣和電工電能新技術的研究。2003.4年起在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工作,作為學科帶頭人之一,負責籌建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的能源與電工新技術工程中心。籌建的學科研究方向強調本部電機系學科群的綜合交叉優勢,並以此為基礎建立了電工新技術及應用、新能源及電力新材料技術、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三大學科研究平台。 該中心學科規劃涉及;脈沖功率、等離子體技術的研究及其新應用、電力系統智能化監控及在線監測技術、電力系統和輕型及柔性輸電技術、新型清潔能源技術,、電磁兼容、電力絕緣新材料等學科方向。主要研究經歷有;作為項目負責人和主要實施者承擔了國家級重點工程子課題項目研究工作六項;即我國最高電壓等級750kV(交流),500kV(直流)高海拔輸變電系統外絕緣設計和絕緣子選型研究、青藏鐵路4000至5000米高海拔地區110千伏輸變電工程關鍵技術研究、我國首條500kV、330kV(高海拔地區)、220kV緊湊型線路工程關鍵技術研究。作為項目負責人和主要實施者承擔了國家七五,八五,九五攻關子科題項目三項,省部級重點項目和國家自然基金項目共九項。 作為項目負責人和主要實施者還承擔了各種橫向課題五十多項。獲得的主要科研獎勵有;國內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二項(即「高壓合成絕緣子」和「500kV緊湊型線路工程」);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一項(「500kV緊湊型線路工程關鍵技術的研究」 獲原國家電力公司科技進步一等獎),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三項 (「防污閃塗料應用技術」獲天津市科技進步二等獎:」「220kV緊湊型線路工程關鍵技術的研究」 獲原國家電力公司科技進步二等獎; 「超高壓合成絕緣子」 獲原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 ;省部級科技進步三等獎三項(「管道絕緣接頭」獲北京市科技進步三等獎;「HXS棒型懸式絕緣子的推廣應用」獲原電力部科技進步三等獎,中國電力科學技術三等獎)。國外獎;「工頻預電壓下空氣間隙超作過電壓特性研究」 1999年度獲得英國皇家電氣工程師協會(IEE council)科技教學進步獎。到2003.4月為止發表論文情況有;共96篇,其中國外刊物、國際會議、國內核心刊物共發表論文總數78篇,在發表的論文中被SCI收錄1篇,EI收錄29篇,ISTP收錄22篇;國內和國際會議論文中,獲國際會議優秀論文獎2篇,其中在CIGRE 2002 GROUP 33中發表論文二篇,國內會議優秀論文獎5篇。
[編輯本段]4.山東藝術學院美術系副教授
(1955.10—)山東文登人。擅長雕塑。1975年畢業於煙台輕工業學校,後任煙台工藝美術工廠美工。1982年畢業於浙江美術學院雕塑系。現為山東藝術學院美術系副教授。作品《金秋》入選首屆全國城市雕塑設計展;《藍色時期》入選第八屆全國美展,《歲月的牛》入選第九屆全國美展。出版「金手指美術叢書」《雕塑》。
[編輯本段]5.新疆人民出版社漢編部副主任
副編審。男,漢族,1948年10月出生,山東黃縣人。新疆人民出版社漢編部副主任。1975年畢業於新疆大學中文系。出版了《烏孜別克民間故事》、《維吾爾民族民間謎語》二部譯著;在報刊上發表過《雞蛋奏鳴曲》、《思精文自好》等報告文學和雜文作品;還翻譯發表了《延安抒懷》、《塔伊爾與住合提》、《金發少年》、《兩只箱子》、《熊力士》等文學和民間文學作品若干篇。編輯圖書約90種(計1500萬字),期刊8種,復審書稿40餘種。其中《哈薩克民間故事》等書獲全國民間文學獎、自治區民間文學獎,自治區哲學社會科學、自治區新時期評文學作品獎。

[編輯本段]6.河南科技大學 教師
(1976.8-),男,漢族,山東省日照市人,中共黨員,博士。現任河南省遺傳學會理事兼任植物遺傳分會委員,河南科技大學農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種子科學與工程系副主任。獲得河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河南省教育廳二等獎、洛陽市科技進步一等獎各1項,參加選育小麥新品種1個,玉米雜交種1個,在《中國農業科學》、《實驗生物學報》、《作物學報》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
二、研究領域與方向:
主要從事利用遠緣雜交、染色體工程等現代生物技術與方法進行植物遺傳改良研究及其作物新品種的選育工作。
三、工作學習經歷:
1995.9-1999.7山東農業大學 農學師范 本科學士畢業
1999.7-2002.3 洛陽農業高等專科學校 教師
2001.9-2006.7 山東農業大學 作物遺傳育種 碩博連讀 博士畢業
2002.3-至今 河南科技大學 教師
四、學術及其科研成果
(一)科研成果
1、豫審小麥新品種「金豐3號」的選育,2006年獲河南省教育廳科技成果二等獎
2、高產、優質、廣適玉米單交種豫玉28的選育與推廣,2006年獲洛陽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3、高產、優質、廣適玉米單交種豫玉28的選育與推廣,2006年獲河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二)近期發表論文
1.王黎明,林小虎,張平傑,張志雯,王玉海,趙逢濤,高居榮,李文才,李興峰,王洪剛.小麥-中間偃麥草二體異代換系山農0095的選育及鑒定,中國農業科學,2005,38(10):1958-1964.
2.王黎明,林小虎,趙封濤,王洪剛.中間偃麥草的染色體組及其優良基因向普通小麥的轉移,中國草地,2005,27(1):57-63.
3.王黎明,林小虎,趙封濤,鄭曉雯, 高居榮,李興峰,王洪剛.一個小麥-中間偃麥草異代換系的形態學和細胞學鑒定,西北植物學報,2005,25(3):441-447.
4.王黎明,劉樹兵,李興鋒,王洪剛.小麥黃矮病抗性基因及其鑒定研究進展.麥類作物學報,2003,23(3):123-127.
5.林小虎,王黎明,李興鋒,趙逢濤,高居榮,李文才,陸文輝,王洪剛.抗白粉病小麥-中間偃麥草雙體異附加系的鑒定,植物病理學報,2005,(1):111-116.
6.趙逢濤,王黎明, 李文才,林小虎,李興鋒,高居榮,王洪剛.小麥-中間偃麥草雙體異附加系的選育和鑒定.實驗生物學報,2005,38(2):133-139.
7.林小虎,王黎明,李興鋒,陸文輝,趙逢濤,李文才,高居榮,王洪剛.抗白粉病八倍體小偃麥和雙體異附加系的鑒定,作物學報,2005,31(8):1036-1041.
8.林小虎,李興鋒,王黎明,陸文輝,王洪剛.麥類作物體細胞基因組原位雜交(GISH)效果影響因素的分析.實驗生物學報,2005,38(2):126-132.
9.林小虎,李興鋒,王黎明,趙逢濤,王洪剛.禾本科小麥族三個物種的核型及進化關系分析.中國草地,2005,27(2):22-26.
10.陸文輝,林小虎,李興峰,王黎明,陳寅初,王洪剛.抗條銹小濱麥易位系的鑒定.作物學報,2005,31(1):88-91
11.張志雯,陳於和,王黎明,李興鋒,王洪剛.小麥-簇毛麥種質系『山農030713』的細胞學和SSR鑒定.西北植物學報,2006,26(5):921-926.
12、張富厚,王黎明,鄭躍進,馬占強,韋淑亞.不同種植密度對亞有限大豆主要性狀的影響. 河南農業科學,2006,12:44-50.
13、王黎明,朱玉麗,李興鋒,劉樹兵,王洪剛。染色體顯微切割技術及其在植物中的應用研究進展,西北植物學報,2007,27(5):1047-1053。
14、王黎明,李萍,王合堅,王洪剛。早熟型小麥種質系山農0057的選育及其細胞學鑒定,河南農業科學,2007,11:27-29,32。
15、王黎明,王合堅,李萍,王洪剛。小偃麥種質系「SN0606」的形態學和細胞學分析,安徽農業科學,2007,35(18):8825,8829。
16、李萍,王黎明,李本,王洪剛。小麥異代換系的選育及其應用研究進展,安徽農業科學, 2007,35(13):3824-3825。
17、王黎明,李興鋒,劉樹兵,王洪剛。普通小麥(T. aestivum)微衛星在中間偃麥草(Thinopyrum? intermedium)中通用性研究,華北農學報,2007,6:1-3。
18、王黎明,王合堅,李萍,王洪剛。抗白粉病小偃麥種質系SN996221的選育與鑒定。種子,2008,2:
五、承擔課題
1、河南科技大學博士啟動基金(09001130), 10萬,2006-2011, 主持
2、中間偃麥草中與小麥產量相關性狀基因的鑒定、分子標記與染色體定位(30571156),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7萬,2006.1-2008.12,參加(第二位)。
3、小麥多屬雜交後代的分子細胞遺傳學研究(30671300),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萬,2006,參加。
4、中間偃麥草中與小麥產量相關性狀基因的分子標記與染色體定位,河南省自然科學研究計劃項目(2008B210004),2008.1-2009.12,主持。
5、中間偃麥草中與小麥產量相關性狀基因的分子標記與定位,河南科技大學校基金項目(2007ZY017),1萬,2007.1-2008.12,主持。
6、農學專業遺傳育種類課程教學體系的優化與改革,河南科技大學2007年教學改革計劃項目(2007Y-055),0.8萬,2007.1-2008.12,主持。
[編輯本段]7、貴州省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主任
1950 年6月生,貴州貴陽人, 1968 年 12 月參加工作,中共黨員,中央黨校研究生學歷,高級經濟師。 1968年後在貴州省威寧縣小海公社知青。1971年後任水城鋼鐵廠工人、車間副主任、軋鋼廠副廠長、第一軋鋼廠廠長。1983 年後在昆明工學院管理工程系管理工程專業學習。1992年後任水城鋼鐵公司經理助理、副經理、黨委常委。1997 年後任水鋼(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副總經理、黨委常委。2000 年1月後任水鋼(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總經理、黨委副書記。 2003年12月任貴州省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主任、黨委副書記。
[編輯本段]8.南京醫科大學附屬南京第一醫院副院長
男,1955年生於江蘇南京。現任南京醫科大學附屬南京第一醫院副院長、骨科主任、碩士生導師、骨科主任醫師、南京醫科大學外科學教授,兼任衛生部內鏡培訓基地主任、專業技術委員會專家、中國康復醫學會骨與關節及風濕病專業委員會委員、第五屆華裔骨科學會理事暨關節外科分會理事、中國醫葯生物技術協會計算機輔助外科技術分會委員、江蘇省心理衛生學會常務理事,江蘇省衛生法學會理事,中華醫學會江蘇省人工關節學組委員、中華醫學會江蘇省南京市骨科學會副主任委員,南京市骨科質控委員會主任委員,《南京醫科大學學報》編委會委員、《中國組織工程與臨床康復雜志》常務編委等職務。江蘇省醫療衛生領域難得的集醫技、醫德和組織能力全面發展的人才,在醫院的醫療、教學、科研、學科建設及抗震救災等工作中做出了較突出的貢獻。

5. 中國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專家介紹

王力寧,女,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1956年10月出生於江蘇省南京市。1982年畢業於中國醫科大學,之後赴日本順天堂大學醫學部腎內科留學四年。從事內科學及腎臟病學醫、教、研工作20餘年,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擅長腎臟病的診斷和治療,以及制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防止腎臟疾病的慢性化,延緩慢性腎衰竭的進展。


劉盈從事精神科、心理治療及相關教育工作22年,1998年獲中國醫科大學應用心理學碩士學位,2007年獲中國醫科大學臨床葯理學博士學位。擅長重症精神疾病的診治,心理咨詢及心理治療。主要研究方向為生物精神病學及家庭治療、個別心理治療。


辛世傑,男,醫學博士,中國醫科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主任。1986年中國醫科大學醫療系畢業,1997年獲得中國醫科大學外科學博士學位。1998-2002年赴美進行博士後研究,從事血管發育及細胞周期調控的實驗及臨床工作。擅長血管外科手術,尤其是普通外科手術。


谷天祥,教授,1964年出生,博士學位,主任醫師,博導。現任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臟外科主任。從事心臟外科工作19年,專業特長為冠心病、大血管疾病、危重瓣膜病、以及先心病等的外科治療。在東北地區率先開展不停跳冠狀動脈搭橋手術,完成雙乳內動脈搭橋手術和心中靜脈動脈化手術,總結危重急性心肌梗死的冠脈搭橋手術治療經驗,開展主動脈人工血管置換術。


郭克建,男,醫學博士、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1976年畢業於中國醫科大學醫療系。1984年在日本九州大學醫學部留學,並獲得醫學博士學位。在中醫科大學附屬一院普通外科工作,因工作和業績出色,被破格晉升為副教授、副主任醫師及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在胰腺癌的診斷和治療、胰腺內分泌腫瘤的診斷和治療和慢性胰腺炎的外科治療方面處於國內領先地位。


王運傑,1982年畢業於中國醫科大學臨床醫學系。畢業後一直在該校附屬一院神經外科工作,1989年獲醫學碩士學位。在日本醫科大學從事腦外傷的基礎研究,學習腦顯微手術,2000年獲醫學博士學位。在神經外科臨床、教學及科研工作20餘年。帶領神經外科在遼寧省內率先開展顯微外科手術,支持和扶植中青年骨幹力量,在東北三省范圍內率先開展了神經介入技術。


袁媛,教授,女,1956年出生,博士研究生導師。1982年畢業於中國醫科大學,1988年及1994年分別獲得腫瘤病理學碩士及博士學位。長期從事胃癌病因、早期診斷及綜合防治研究,創建了全國首家胃癌早診早治示範基地。近年來,積極推進科研成果臨床應用,設立了胃病監控門診,開展了有特色的臨床胃功能檢測新項目,對受檢者進行胃功能狀態評估,胃癌及其癌前狀態篩查、臨床治療療效判定及胃癌高危人群動態監控等。發表學術論文150餘篇,五項研究成果分獲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遼寧省科技進步一、三等獎,遼寧省教育廳科技進步一,二等獎。


(5)南京市第一醫院研究生導師擴展閱讀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始建於1908年,位於沈陽市南京北街,座落在中山廣場旁,交通方便,地理位置優越。醫院佔地面積5萬余平方米,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康復為一體的大型現代化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是遼寧省、沈陽市醫療保險定點醫院。

熱點內容
浙江大學教育學院楊明教授 發布:2025-09-11 05:42:01 瀏覽:331
電子科技大學自動化教授 發布:2025-09-11 05:37:00 瀏覽:230
研究生導師推薦意見短語 發布:2025-09-11 05:36:59 瀏覽:909
大學生辱罵外賣小哥評論 發布:2025-09-11 05:27:50 瀏覽:655
汪德根教授蘇州大學 發布:2025-09-11 05:13:23 瀏覽:169
成都大學博士老師待遇 發布:2025-09-11 05:08:45 瀏覽:181
東北大學考研實習 發布:2025-09-11 04:50:17 瀏覽:123
大學生近視可以參軍嗎 發布:2025-09-11 04:24:47 瀏覽:605
大學生為Q 發布:2025-09-11 04:20:31 瀏覽:995
本科生薪酬榜 發布:2025-09-11 04:09:52 瀏覽: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