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幫忙太行山農村脫貧的大學教授
1. 始終奮戰在一線的「人民楷模」李保國,有哪些感人的事跡
他一生都在為科研而奮斗,他的名言就是說要為脫貧科研而出題,把老百姓的需求放在第1位,所以說他不論干什麼事情都不是紙上談兵,而是真刀真槍。曾經他為了推廣種樹的套袋技術,自掏腰包親自買了16多萬個蘋果,帶去送給那些村民,以此來推廣新的政策。
在李保國的一生中,他30多年如一日的紮根在最苦最難的農村,帶領著學生們和農村一起吃一起住,去改造荒山,想要把青山綠水帶進去。經他培育的富崗蘋果賣到百元一個的"天價",綠嶺薄皮核桃享譽全國。李保國把自己的論文寫在了太行山上,也印在了河北山區人民群眾的心中。
2. 李保國心得
李保國心得
李保國對待工作兢兢業業,勤勤懇懇,他從來不是紙上談兵而是自己親身去實干,他的精神將永存我們的心中!
學習李保國心得一
近日,李寶國這個名字讓無數人感到了震撼,作為河北農業大學的教授,農學博士,從1981年起,李教授就號召學生和他一起紮根太行,一紮就是三十多年。他的足跡踏遍太行,研發出多項專門適用於太行山區的林業技術、打造了數個全國知名的農產品品牌,帶領太行山10萬群眾脫貧奔小康,被村民譽為「太行山上的新愚公」。
李教授能夠30年如一日,紮根基層,深入太行山區,為山區林業發展殫精竭慮,奉獻了畢生心血和汗水,最終積勞成疾,永遠離我們而去。李教授雖然身體離開了我們,但是他用知識和技術畢生幫助山區人民的精神永不磨滅。
我們清河縣落實總書記「三嚴三實」,開展「兩學一做」教育實踐活動,每一名黨員幹部都要向李教授看齊,要化悲痛為力量,弘揚他的高尚精神,為建設美麗邢台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砥礪奮進。
要學習李保國同志技術扶貧、精準脫貧的務實作風。他累計培訓農民9萬餘人次,示範推廣種植面積1080萬畝。他獨創128道蘋果生產管理工序,讓村民像工人生產標准件一樣生產蘋果。他指導「富崗」蘋果連鎖基地發展到11個縣(市),帶動7萬多農民走上致富路。我們要以李保國同志為榜樣,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精準發力,精準攻堅,引導貧困群眾解放思想,堅定信心,靠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建設美好家園。
要學習李保國同志艱苦奮斗、愚公移山的拼搏精神。單是山區土質治理,李保國同志和他的團隊就整整研究了十幾年。他起早貪黑,白天跑遍山上的溝溝坎坎,晚上挑燈夜讀,分析數據,尋求破解之道,使前南峪從荒山禿嶺變成了「太行山最綠的`地方」之一。我們要以李保國同志為榜樣,紮根基層一線,干在實處,扎扎實實把各項工作不斷向前推進。
要學習李保國同志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價值追求。李保國同志始終把服務農民、服務農業、服務企業作為公益事業來做,不但不從企業、農戶拿錢,不佔一點股份,而且很多時候,下鄉往返的路費、請專家前來培訓的費用,他都是自掏腰包。我們要以李保國同志為榜樣,自覺加強黨性修養和黨性鍛煉,始終做到大公無私、公而忘私,干凈做事,奮發有為,積極為建設美麗邢台美麗清河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學習李保國心得二
「把我變成農民,把農民變成我」,這是李保國終生的追求,他這樣說,也確實是這樣做的,如今的太行山上不乏他帶出來的「農民專家」。他永遠地離開了卻給後人留下了學不盡的精神財富,作為一名服務基層的大學生村官,我們要學習李保國真干、實干、苦幹、能乾的精神,踏踏實實的紮根農村。
真干。李保國30年如一日的紮根在太行山上最艱苦的農村,帶領學生們在這里與村們同吃同住,改造荒山,實現綠水青山,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在第一時間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為實現農村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協調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如今的荒山變成了花果山,帶領全村人民實現了集體致富。
實干。工作中需要這樣的人,我們也要做這樣的人——一名腳踏實地,兢兢業業工作的人。身為一名大學生村官,工作無小事,需要我們用心去對待,更好的展現我們的良好形象。踏踏實實做事,老老實實做人,更好的實現我們的人生價值,苦幹。人生路上,我們需要這樣的指路明燈,指引我們譜寫完美的人生篇章。對於服務基層的我們,他是我們在工作中學習的楷模,學習他對黨忠誠,心繫群眾的政治品質;我也是一名中共黨員,工作中要時刻以一名黨員的標准要求自己,幹事沖在最前頭,不怕苦不怕累,爭當工作中的優秀中共黨員。學習他技術扶貧,精準脫貧的務實作風。
能幹。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份子,雖然我們不能像李保國教授用他的專業技能常年的紮根在第一線,但是我們也要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助力脫貧,出色的完成本職工作。學習他艱苦奮斗,愚公移山的拼搏精神;學習他淡薄名利,無私奉獻的價值追求,這是一個大寫的人。傳播中華傳統美德,淡薄物質財富,追求永遠的精神財富,一名出色的工作者就要做這樣大寫的人。
李保國同志是時代楷模,對黨忠誠,心繫人民,艱苦奮斗,小身軀凝聚大能量。以李保國同志為目標,學習他心繫百姓,為民謀福的品質;學習他學以致用,艱苦奮斗的精神。
學習李保國心得三
4月10日凌晨,河北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李保國心臟病突發,經搶救無效不幸去世,享年58歲。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趙克志得知李保國同志逝世的消息,第一時間作出批示,對其不幸逝世表示沉痛哀悼,並向其親人表示親切慰問,要求在全省做好李保國同志先進事跡的總結和宣傳工作,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大力開展向李保國同志學習的活動。(2016年4月11日《河北日報》)
巍巍太行,獵獵風旗。李保國是新時期共產黨員的優秀代表,是黨員幹部的先進楷模,紮根太行山區,立志做「太行新愚公」。今年2月,xx日報、新華社、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央電視台等中央新聞媒體,分別在重要版面、重要時段集中報道了李保國教授30多年如一日、用科技幫助太行山區農民脫貧致富的先進事跡,在廣大幹部群眾中引起強烈反響。同時,河北省委作出開展向李保國同志學習活動的決定,這次河北省委書記又作出批示,要求在全省開展向李保國同志學習的活動,那麼,我們究竟應該向李保國學習什麼?
向李保國學習,就要學習他對黨忠誠、心繫群眾的政治品質。「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對黨忠誠、對群眾忠誠,根本要把黨和人民放在心中。30多年來,李保國把個人融入到帶領群眾發展,做好為群眾服務的具體實踐中,他每年在農村工作200天以上,足跡遍布河北太行山所有山區縣,用生命書寫了對黨的事業的無限忠誠。我們黨員幹部要以李保國同志為榜樣,始終對黨忠誠、忠於使命,心繫群眾、勇於擔當,始終把群眾利益放在心上,千方百計辦好順民意、解民憂、增民利的實事。
向李保國學習,就要學習他技術扶貧、精準脫貧的務實作風。「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最艱巨的任務是脫貧攻堅,而太行山區是河北省脫貧攻堅的重點地區。李保國紮根太行,致力於技術扶貧,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作風,先後完成太行山板栗、蘋果、核桃栽培等山區開發研究成果28項,實現山區農民增收28.5億元,走出了一條經濟社會生態效益同步提升的扶貧新路。在脫貧攻堅中,我們黨員幹部要以李保國同志為榜樣,把精準脫貧的責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落在行動上,堅決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讓全省310萬貧困人口實現全面小康。
向李保國學習,就要學習他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價值追求。人的價值須以為人民、為國家、為社會貢獻大小來體現。李保國始終堅持以群眾利益為出發點,不斤斤計較個人利益得失,始終把服務農民、服務農業、服務企業作為公益事業來做,把淡泊名利、無私奉獻化為自己的信念動力,變為自己的自覺行動。我們黨員幹部要以李保國同志為榜樣,自覺加強黨性修養和黨性鍛煉,任勞任怨、甘於奉獻,清白做人、干凈做事,夙興夜寐、激情工作,積極為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巍巍太行,「愚公」情深。花開無聲,芬芳傳遍原野;春風無形,綠影鋪滿大地……
;3. 教授讓太行山140萬畝荒山由禿變綠,他為此付出了怎樣的努力
這位讓太行山140萬畝荒山大變樣,幫助太行山區百萬群眾脫貧致富的教授正是河北農業大學教授李保國。他紮根基層,努力鑽研技術,並且無償將技術培訓給山區群眾,用腳丈量了太行山每一寸土地,被人尊稱為“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教授雖然已經去世5年時間了,但他的事跡依然在當地廣為傳播,今天小編就跟大家介紹一下李保國教授。
一、拖家帶口紮根基層,完成山地爆破整地技術。李保國教授出生於1958年,1981年他從河北林業專科學校桑蠶專業畢業後,選擇了留校任教。當時學校恰好在搞產學研一體化項目,李教授二話不說帶著妻子和不滿一歲的兒子一頭扎進了太行山,他先後在邢台市前南峪村、保定易縣望隆村,鑽研重點科研項目-山地爆破整地技術,直到1990年,這套技術體系終於完成。
李保國雖然已經去世,但他的精神依舊長存。廣大網友們,讓我們懷著敬意緬懷這位可敬的專家學者。
4. 將論文寫在大地上是指李保國教授什麼
李保國(1958年2月-2016年4月),河北農業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他也是經濟林和山地管理方面的著名專家。他一生致力於太行山的生態建設和科技富民。他每年深入基層200多天,讓140萬畝荒山變綠,帶領10萬農民脫貧致富。曾獲「時代楷模」、「改革先鋒」等稱號。2019年榮獲「人民模範」稱號,入選「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2010-2019年度英雄模範。
看不到普通人窮。
1983年3月,李保國第一次定居在太行山深處的前南峪村。當時,改革開放剛開始不久,李保國響應河北省委提出的「開發太行山」的號召,作為第一批知識分子,走進了這個缺水、少土、貧困的山村。
李保國出生在新中國歷史上那個飢餓貧窮的時代。生活在冀中平原,他很早就知道農民的無奈和無助。春夏連旱,使麥苗一天天枯萎,夏秋兩季,他經常遭受水災。一場大雨會使全年的收成化為烏有。李東陽·國保經常看著太行山,心想,如果那裡的水土流失得到很好的控制,下游地區可能會有更好的收成,農民的生活會更幸福。
後來,李保國考上了河北林業專業學校。畢業後,他來到這個當時只有900多人的貧困村,在這里度過了他的全部心血。「我遲到了!」看著村裡貧瘠的土地和乾枯的果樹,李保國深深自責!
https://imgkepu.gmw.cn/attachement/jpg/site2/20220816/e03f49821a9124653e4509.jpg
5. 這位教授讓太行山140萬畝荒山由禿變綠,李保國教授是如何做到的
這位教授讓太行山140萬畝荒山由禿變綠,也是讓所有的網友感覺到他吃一驚的,他也是對於當地的農民付出了很多的心血,手把手的把自己的技術教給了農民,讓每一個農民都過上了更加富裕的生活,是非常值得我們尊敬的一個人。
作為青少年的我們來說,目前的首要任務還是要以學習為重,盡量的少去接觸電子數碼產品,才可以讓我們的知識儲備更加的豐富,在以後能夠為我們的國家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希望每個人都能夠知道這件事,同時從這件事情之中我們也可以看出改變這個地方是非常的不容易的,需要付出自己的汗水乃至於生命,他也是一個非常值得我們尊敬的人,我們也希望有越來越多的人能夠向他學習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