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教授王攀
Ⅰ 武漢理工大學,出了毒「教授」,教育部發文規范研究生導師行為
武漢理工大學,中國建材建工、交通、汽車三大領域的名校,以理工科見長,同時在文科方面也具有不俗的實力。學校設有設計學、藝術理論兩個一級學科博士點,是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海南六省區首所擁有設計學博士點、藝術學博士後流動站的高等學府,也是我國擁有設計藝術學博士點授權單位的四所高校之一。
然而,近期,武漢理工大學的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王攀事件,讓學校聲譽受損,成為輿論焦點。學生發起聯署反對其碩士研究生招生資格,學校對此反應迅速,及時發布了不予通過的通報。雖然學校處理速度較快,但網友對此處理決定的合理性持有質疑,認為應公開明確事件原因。
回顧兩年前對王攀的處理,同樣存在處理不清、含糊其辭的問題,這引發了公眾對於學校對生命冷漠的質疑。對此,學校應依法治校,明確界定導師責任,維護師生權益,促進學校健康發展。
教育部為規范研究生導師行為,已出台《研究生導師指導行為准則》,對導師的行為進行具體要求和明確規范。這有助於約束導師行為,對違規行為進行處理,預防類似事件的發生。
在考研沖刺階段,研究生導師們的付出與堅持令人敬佩。導師是研究的知心人,引路人,給予學生寶貴指導。考研之路充滿壓力,但堅持到最後的考研人終將收獲勝利。在此期間,有許多堅持不放棄的考研故事,激勵著每位考研人。
讓我們為考研人加油打氣:「要上進,絕處也能逢生。是機會就絕不能放棄。加油,考研人!」
Ⅱ 如何看待武漢理工大學研究生陶崇園導師王攀的回應
在探討陶崇園導師王攀的回應時,圍繞其涉及的多個問題展開詳細分析。
首先,關於學生手機和身份證的離奇失蹤,學校和導師王攀的描述與事實可能存在矛盾。學生在跳樓前使用過手機,手機要麼在死者身邊,要麼在墜樓時掉落。然而,監控畫面卻無法明確顯示手機的位置,這引發疑問。學校是否進行了全面的搜查?手機和身份證是否在監控畫面中出現過?如果監控清晰,為何無法找到手機和身份證的蹤跡?
其次,對於陶同學的身體和精神狀態,王攀文檔中提到其有嚴重的睡眠障礙,且在最近復發。然而,陶同學的朋友描述其樂觀陽光,無抑鬱症等精神疾病跡象。如果王攀所言為實,他是否在三年內告知家長或學校陶同學的危險情況?是否為其安排專業心理醫生或導師咨詢?是否與輔導員或學校上級溝通陶同學的不良精神狀態,並讓其停課治療?若沒有,王攀作為導師是否有失職之嫌?武漢理工大學是否僅關注學術成績而不顧及學生心理健康?
關於叫跪拜的問題,王攀稱其和學生均認為古代入室弟子模式可取。然而,陶同學多次抱怨嘲諷這種做法。在21世紀,為何仍認為學生向導師跪拜行禮?是否需要對此進行深入探討並明確其在當代的含義與價值?
此外,王攀在聊天記錄中多次以命令口吻吩咐學生做學術外的生活私事,引發質疑。王攀稱其為一種心理測試,但是否有必要以這種方式進行交流?學生消費記錄和電話記錄是否可以作為進一步調查的線索?王攀能否詳細解釋其測試的意義和結論?
叫學生去家中做家務的問題,王攀解釋為方便解釋與家人的溝通。然而,是否有必要通過QQ而非面對面的方式告知家中事宜?學生為何能進入王攀家中並關注洗衣機里的褲袋?這種交流方式是否合理?
在王攀提及的「叫爸爸」事件中,其解釋含糊不清,且學校稱姐姐的聊天記錄不完整,難以判斷具體情境。學校是否應該提供更全面的上下文解釋,以消除公眾疑慮?
關於阻礙陶同學畢業或發展的討論,學校稱陶同學具備畢業資格,不存在阻礙其畢業的情況。然而,陶同學是否可以保研去華科並留在武漢理工的原因,以及王攀承諾幫助陶同學出國後又進行阻撓的事實,引發疑問。學校是否對此事負有責任?在陶同學面臨困境時,其他導師是否應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給予陶同學正常畢業的機會?
綜上所述,王攀的回應雖然提供了部分信息,但仍有多個問題和矛盾點需要進一步澄清和探討,以便更全面地了解事件的真相,以及學校和導師是否在學生教育和心理健康方面承擔了應有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