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大學教授談南京大學

大學教授談南京大學

發布時間: 2025-09-12 17:39:41

⑴ 南京大學有哪些有魅力的老師

南京大學的魅力教師:卓越的教學風采與人格魅力

南京大學,這座學府的教師群體以其獨特的魅力和教學實力,為學生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們的教學風格和人格特質,如同多元化的瑰寶,照亮了知識的殿堂。在這里,我們將揭示三位備受贊譽的教師,他們用自己的方式詮釋了何為卓越教育。

首先,我們來談談數學系的黃震宇教授,這位「微積分的笑星」。他的課堂充滿了歡聲笑語,盡管普通話並不標准,但他的肢體語言和幽默感讓枯燥的微積分課程變得生動起來。他的講課水平高超,深入淺出,與那些照本宣科的老師形成了鮮明對比。他的課堂就像一道彩虹,讓人在歡笑中收獲知識。



另一位令人敬仰的教師是有機化學領域的男神吳琳,他低調而實力雄厚,不僅在學術上有著深厚的造詣,更以其迷人的氣質和親和力贏得了學生們的喜愛。他的課堂既專業又充滿魅力,無論是答疑解惑的耐心,還是歲月沉澱的仙風道骨,都讓人由衷贊嘆。



而侯文華老師,被譽為「物化教父」,他的教學方式獨特,雖然有時會以名師自居,但他的專業知識和教學技巧確實令人信服。他的課堂充滿了互動和挑戰,最後一課的搶答環節更是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讓人感受到他的親近和對教學的熱愛。他的存在,似乎在提醒我們,教學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是情感的交流和人格的塑造。



在眾多的選修課中,新生研討課和通識課並非都乏善可陳。比如「中國古代人生哲學」課程,由徐小躍教授主講。他以傳統方式授課,不依賴PPT,而是通過板書和講解,引導學生們深入理解和感悟。他的課程既有學術深度,又不乏生活趣味,使原本復雜的哲學知識變得易於接受。作為圖書館館長和原哲學系主任,他的學識和人格魅力,無疑為南京大學增添了厚重的文化底蘊。



在南京大學,受人喜愛的教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者,他們更懂得如何用心去教育,如何用個人魅力感染學生。他們不拘泥於傳統,敢於創新,用自己的方式詮釋了現代化大學中教師應有的風采。從黃震宇的笑料到吳琳的男神氣質,再到侯文華的互動教學,他們共同描繪出南京大學教師的魅力畫卷,為學子們的學習之路增添了無盡的光彩。

⑵ 談哲敏宜興哪裡人

談哲敏是宜興宜城人。

談哲敏,1965年1月出生於江蘇省無錫市宜興市,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校長(副部長級),南京大學大氣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南京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理事長。

1986年,談哲敏畢業於南京大學大氣科學系,獲天氣動力學專業學士學位;1989年,獲南京大學氣象學專業理學碩士學位;1998年,任南京大學大氣科學系系主任;2006年,任南京大學校長助理;2009年2月,任南京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2019年6月,任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2021年11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2023年4月,任南京大學校長(副部長級)。

談哲敏對學信餘生培坦游的培養

談哲敏自1990年起承擔了大氣科學系本科生《動力氣象》課程的教學任務,同時教授研究生《中尺度動力學》、《大氣動力學》課程。他對本科生專業課的講授深入淺出,注重理論和實踐結合;對研究生專業課的講授,除了對理論較深章節進行精闢透徹地論述外,主要是安排學生閱讀大量的學科前沿相關文獻,並進行討論,培養研究生的鑽研精神和創新意識。

完成繁重的教學任務的同時,還要輔導培養自己的研究生,他對研究生採取拓寬理論基礎,抓住學科前沿配銷的培養模式,每周集中組織一次小組討論,對學生研究過程中的困難問題及時輔導。他經常鼓勵學生們多思考,並要求他們不要局限於大氣科學領域的研究成果,同樣應當關注數學、物理學的發展動態。

⑶ 【專訪】南科大數學系何炳生教授——四十年上下求索


何炳生教授,這位70歲的數學大師,依然保持著對教育的熱情,他的板書和備課充滿了活力。他堅信導師的使命是激發學生的獨立思考,而在ADMM演算法的研究中,他保持著謙遜的態度,滿足於能夠解決問題。我們有幸對他進行深入訪談,聆聽他的人生故事和學術歷程。


1977年,30歲的何炳生迎來了高考重啟的機遇,內心五味雜陳,但命運由此轉折。他利用寶貴的業余時間,憑借文化大革命期間積累的知識,挑戰自我,最終以南京大學數學系的錄取通知書,彌補了基礎的不足。在大學,他與老三屆同學們共同學習,農村的經歷為理解數學概念提供了獨特視角。盡管外語曾是挑戰,他先攻讀俄語,後轉攻英語,研究生階段得以出國深造,盡管遺憾未能早些重視英語,但這為他後來的研究之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德國留學期間,Stoer教授的指導和Blum和Oettli的著作《Mathematische Optimierung》對他的研究產生了深遠影響。何教授將投影收縮方法以他的名字命名,並在中國科研界嶄露頭角。回國後,導師的無私幫助和論文修改,讓他領悟到科學與感恩的交織,他決心以實際行動回報導師的教誨。</

在工作中,何炳生教授堅持將優化方法簡化,使其易於理解,華羅庚的優選法是他實踐這一理念的靈感來源。即使在無法招收研究生的時期,他依然珍視教學帶來的學習機會,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庫。


他對教育的信念是:對學生負責,強調科研的獨立性和創新性。他挑選學生時,重視思維能力和探索精神,鼓勵他們投身國防科研,追求真理。他認為,閱卷不僅是發現人才的舞台,也是引導學生理解演算法有效性的重要環節。</

何炳生教授的研究生涯豐富多彩,從變分不等式投影收縮演算法到交替方向法(ADMM),他的工作既包括經典理論的開創,也包括新方法的探索。他的工作被國際學者廣泛引用,2018年的總結文章「我和乘子交替方向法20年」更是展現了他化繁為簡的精髓。他的工作在信息科學中得到了認可,特別是在演算法收斂率上,他的話語被銘記。


何老師熱衷於個人研究,倡導學生關注國際數學家大會,尋找研究興趣。ADMM在信息科學中的應用日益顯著,他的成果在西安交通大學、南京理工大學的演講中受到學生歡迎,甚至超過了PPT的展示效果。在科普工作中,他用通俗語言解讀復雜的演算法,深受聽眾喜愛。


何炳生教授的工作特色在於其簡潔而深遠的影響,他的ADMM方法不僅在學術上得到廣泛關注,還在工程領域廣泛應用。他的學術貢獻包括中山大學教授解決機器人控制問題的研究,以及岩土力學研究所副主任利用他20年前的文章突破難題,將演算法轉化為商業軟體。</

他的工作價值在於其實用性和普遍性,盡管不是所有問題的最佳解,但因其簡單易懂,被工程界廣泛採納,他感謝那些實話實說的學者。他的個人經歷充滿了挑戰,從農村出身,考研只為戶口,但研究生階段的成就證明了他的堅韌與才華。


他感激南京大學何旭初先生的海外留學推薦,德國導師Stoer教授的啟發,使他的學術道路更加開闊。70歲的他,回顧一生,心中充滿感悟,但也有兩點不安,這正是他不斷前行的動力源泉。</

何炳生教授的成就,包括2018-2019年教育部優秀成果獎,都證明了他的卓越貢獻。欲了解更多他的故事,歡迎關注『運籌OR帷幄』公眾號。


熱點內容
蘇州大學檢驗考研 發布:2025-09-12 18:22:23 瀏覽:952
甘志霞化工大學教授 發布:2025-09-12 18:15:50 瀏覽:151
大學生的未來演講 發布:2025-09-12 18:15:21 瀏覽:209
各大高校博士生導師數量排名 發布:2025-09-12 18:12:18 瀏覽:547
中國人大哲學系博士生導師 發布:2025-09-12 18:08:35 瀏覽:900
大學生的奶水 發布:2025-09-12 17:57:04 瀏覽:688
大學生學生心理狀況 發布:2025-09-12 17:46:13 瀏覽:555
大學教授談南京大學 發布:2025-09-12 17:39:41 瀏覽:457
大學生戀愛目的 發布:2025-09-12 17:38:25 瀏覽:776
牛津大學教授英國抗體 發布:2025-09-12 17:38:23 瀏覽: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