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南京中醫葯大學汪受傳教授

南京中醫葯大學汪受傳教授

發布時間: 2025-09-13 08:01:40

『壹』 艾軍的個人履歷

1980年9月至1985年7月,在廣西中醫學院中醫醫療專業讀本科。
1985年7月畢業留校,在廣西中醫學院溫病教研室任助教。
1988年9月至1991年7月在北京中醫葯大學跟隨全國名老中醫趙紹琴教授攻讀中醫溫病學碩士研究生。
1991年7月獲醫學碩士學位,並畢業返回廣西中醫學院中醫臨床基礎教研室工作,歷任講師、副教授。
2005年12月晉升教授。
2007年9月至2010年7月在南京中醫葯大學跟隨中華中醫葯學會兒科分會主任委員汪受傳教授攻讀中醫兒科學博士研究生。
2010年7月獲醫學博士學位,並回原單位工作

『貳』 最全國家級名老中醫名單(含第一、二、三、四、五批)。

部分名單:

1、丁書文,男,漢族,中共黨員,1941年11月生,山東中醫葯大學附屬醫院主任醫師。1964年9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山東名老中醫。

2、丁鍔,男,漢族,中共黨員,1934年12月生,安徽中醫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主任醫師、教授。1955年8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安徽省名中醫。

3、丁櫻,女,漢族,中共黨員,1951年2月生,河南中醫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主任醫師、教授。1977 年 7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河南省名中醫。

4、馬駿,男,漢族,中共黨員,1940年5月生,安徽中醫葯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主任醫師。1956年1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安徽省名中醫。

5、王玉,女,漢族,中共黨員,1939年3月生,吉林省中醫葯科學院主任醫師。1967年7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吉林省名中醫。

6、王永鈞,男,漢族,中共黨員,1935年1月生,杭州市中醫院主任醫師。1954年7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浙江省名中醫。

7、王自立,男,漢族,中共黨員,1936年9月生,甘肅省中醫院主任醫師。1954年8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甘肅省名中醫。

8、王行寬,男,漢族,中共黨員,1939年3月生,湖南中醫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主任醫師、教授。1965年7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湖南省名中醫。

9、王慶國,男,漢族,中共黨員,1952年10月生,北京中醫葯大學主任醫師、教授。1969年 10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

10、王伯祥,男,漢族,中共黨員,1924年12月生,湖北省中醫院主任醫師、教授。1954年 8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湖北中醫大師。

11、王坤根,男,漢族,中共黨員,1945年10月生,浙江中醫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主任醫師。1961年9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浙江省名中醫。

12、王常綺,男,漢族,中共黨員,1938年10月生,青海省中醫院主任醫師。1963年11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青海省全省名醫。

13、王晞星,男,漢族,中共黨員,1959年3月生,山西省中醫院主任醫師。1976年7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山西名醫。

14、王輝武,男,漢族,中共黨員,1943年8月生,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教授。1971年8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重慶市名中醫。

15、王新陸,男,漢族,中國農工民主黨黨員,1949年10月生,山東中醫葯大學教授。1976年12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山東省名中醫葯專家。

16、毛德西,男,漢族,中共黨員,1940年10月生,河南省中醫院主任醫師。1959年10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河南中醫事業終身成就獎獲得者。

17、田德祿,男,漢族,中共黨員,1938年4月生,北京中醫葯大學東直門醫院主任醫師、教授。1963年8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

18、白長川,男,漢族,中共黨員,1944年2月生,大連市中醫醫院主任醫師。1962年9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遼寧省名中醫。

19、白鳳鳴,男,蒙古族,中共黨員,1939年11月生,遼寧省蒙醫醫院主任醫師。1956年6月起從事蒙醫臨床工作,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遼寧省名中醫。

20.、皮持衡,男,漢族,中共黨員,1940年12月生,江西中醫葯大學主任醫師、教授。1965年7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江西省名中醫。

21、邢世瑞,男,漢族,中共黨員,1935年9月生,寧夏回族自治區葯品檢驗所主任葯師。1960年8月起從事中醫葯工作,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寧夏回族自治區名中醫。

22、朴炳奎,男,朝鮮族,中共黨員,1937年1月生,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主任醫師。1959年10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首都國醫名師。

23、危北海,男,漢族,中共黨員,1931年6月生,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主任醫師。1961年9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首都國醫名師。

24、劉亞嫻,男,漢族,中國農工民主黨黨員,1944年6月生,河北醫科大學第四醫院主任醫師、教授。1970年7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河北省名中醫。

25、劉沈林,男,漢族,中共黨員,1949年12月生,江蘇省中醫院主任醫師、教授。1975年9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江蘇省名中醫。

26、劉啟泉,男,漢族,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黨員,1956年10月生,河北省中醫院主任醫師、教授。1974年1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全國老中醫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全國優秀中醫臨床人才,河北省名中醫。

27、劉茂才,男,漢族,中共黨員,1937年10月生,廣州中醫葯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廣東省中醫院)教授。1963年8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廣東省名中醫。

28、劉寶厚,男,漢族,中共黨員,1932年4月生,蘭州大學第二醫院主任醫師、教授。1962年4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甘肅省名中醫。

29、米子良,男,漢族,中共黨員,1939年7月生,內蒙古醫科大學中醫學院主任醫師、教授。1957年7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內蒙古自治區名中醫。

30、孫申田,男,漢族,中共黨員,1939年3月生,黑龍江中醫葯大學附屬第二醫院主任醫師。1961年8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黑龍江省名中醫。

31、孫良佐,男,漢族,中共黨員,1941年7月生,石河子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主任醫師。1964年11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名老中醫。

32、孫郁芝,女,漢族,中共黨員,1930年5月生,山西省中醫院主任醫師。1959年7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山西名醫。

33孫樹椿,男,漢族,中共黨員,1939年7月生,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主任醫師。1964年9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

34、買買提艾力·阿木提,男,維吾爾族,無黨派人士,1941年4月生,新疆喀什地區維吾爾醫醫院主任醫師。1956年6月起從事維醫臨床工作,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醫民族醫名醫。

35、嚴世芸,男,漢族,中共黨員,1940年5月生,上海中醫葯大學教授。1964年9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老中醫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上海市名中醫。

36、杜建,男,漢族,中共黨員,1941年2月生,福建中醫葯大學附屬第二人民醫院主任醫師、教授。1965年9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福建省名中醫。

37、李文瑞,男,漢族,中共黨員,1927年11月生,北京醫院主任醫師。1949年9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

38、李延,男,漢族,中共黨員,1942年4月生,黑龍江中醫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主任醫師、教授。1962年9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黑龍江省名中醫。

39、楊震,男,漢族,中共黨員,1940年6月生,西安市中醫醫院主任醫師。1959年9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陝西省名老中醫。

40、吳光炯,男,漢族,1944年10月生,貴陽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主任醫師。1970年7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貴州省名中醫。

41、吳熙,男,漢族,中共黨員,1940年10生,福州吳熙婦科中醫院主任醫師。1957年 3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福建省名中醫。

42、邱健行,男,漢族,中共黨員,1941年2月生,廣東省第二中醫院主任醫師。1965年9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廣東省名中醫。

43、何成瑤,女,漢族,中共黨員,1938年4月生,貴陽中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主任醫師、教授。1974年2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貴州省名中醫。

44、余瀛鰲,男,漢族,中共黨員,1933年3月生,中國中醫科學院中國醫史文獻研究所研究員。1958年5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首都國醫名師。

45. 汪受傳,男,漢族,中共黨員,1946年5月生,南京中醫葯大學主任醫師、教授。1970年7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江蘇省名中醫。

46、沈自尹,男,漢族,中共黨員,1928年3月生,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教授。1955年8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上海市名中醫。

47、張士卿,男,漢族,中共黨員,1945年6月生,甘肅中醫葯大學主任醫師、教授。1970年8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甘肅省名中醫。

48、張小萍,女,漢族,中共黨員,1944年9月生,江西中醫葯大學主任醫師、教授。1965年 7 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江西省名中醫。

49、張之文,男,漢族,中共黨員,1937年2月生,成都中醫葯大學教授。1963年9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四川省名中醫。

50、張永傑,男,漢族,中共黨員,1956年12月生,海南省中醫院主任醫師。1977年 11 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

『叄』 南京中醫葯大學的辦學實力

截止2014年6月,學校建有3個國家重點學科、2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4個江蘇省高校優勢學科建設工程、14個國家中醫葯管理局「十一五」重點學科、19個國家中醫葯管理局「十二五」重點學科、8個江蘇省重點學科。擁有中醫學、中葯學、中西醫結合3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5個博士點(一級學科博士學位點3個 、二級學科博士學位點22個)和44個碩士點(一級學科碩士學位點5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點39個),博士點覆蓋中醫、中葯、中西醫結合所有二級學科,具有博士生導師自審權和主幹學科專業的教授評審權。學校還是國務院學位辦、教育部、衛生部、國家中醫葯管理局授予的臨床醫學博士、碩士專業學位試點單位,具有在職人員申請碩士學位的授予權。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點(3個):中醫學、中西醫結合、中葯學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點(5個):中醫學、中西醫結合、中葯學、葯學、護理學
二級學科博士學位點(31個含17個自主設置學科):中醫學(17個含5個自主設置學科)、中西醫結合(6個含4個自主設置學科)、中葯學(8個自主設置學科)
二級學科碩士學位點(42個含10個自主設置學科,另有10個專業可授予專業學位):中醫學(18個含6個自主設置學科)另有7個專業可授予專業碩士、中西醫結合(7個含5個自主設置學科)另有1個專業可授予專業碩士、中葯學(8個自主設置學科,1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葯學(6個)、臨床醫學(2個)另有2個專業可授予專業碩士、公共管理(1個)
國家重點學科(3個):中葯學、中醫醫史文獻、中醫兒科學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2個):中醫學、中醫內科學
江蘇省高校優勢學科建設工程(4個):中醫學、中葯學、中西醫結合、護理學
國家中醫葯管理局「十一五」重點學科(14個):方劑學、溫病學、中醫兒科學、中醫婦科學、中醫肝膽病學、針灸學、葯用植物學、中葯葯理學、中葯炮製學、中醫醫史文獻學、中醫護理學、中醫脾胃病學、中醫腎病學、中醫肛腸病學
國家中醫葯管理局「十二五」重點學科(19個):傷寒學、中醫診斷學、臨床中葯學、中西醫結合基礎 、中醫痹病學、中醫腫瘤學、中醫骨傷科學、中醫耳鼻喉科學、中醫養生學、推拿學、中葯葯劑學、中葯化學、中葯資源化學、中醫葯信息學、中醫文化學、中醫葯管理學、中醫皮膚病學、中西醫結合臨床、中醫心病學
江蘇省重點學科(8個):中醫臨床基礎、方劑學、中醫診斷學、中醫內科學、中醫外科、中醫婦科、針灸推拿學 截止2014年6月,學校擁有15個本科專業,30餘個專業方向,涵蓋醫、管、理、工、經、文等多個學科門類,初步形成了以中醫葯為主體,多學科相互滲透、優勢互補、協調發展的辦學格局。學校建有5個國家級特色專業、6門國家級精品課程、2個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5部國家級規劃教材(主編)。學校建成22所附屬醫院、5所中西醫結合臨床醫學院,各類教學及畢業實習基地逾百所。是國家教育部確定的國家基礎學科理科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基地(試辦)、首批獲准接受和培養留學生及台灣地區學生的中醫葯高等院校之一、全國中醫師資進修教育基地。
國家級特色專業(5個):中醫學、中葯學、針灸推拿學、中葯資源與開發、護理學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護理實驗教學中心 、中醫臨床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國家級精品課程(6門):溫病學、中醫兒科學、中醫內科護理學、中葯炮製學、中醫診斷學等
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精誠計劃中醫人才培養模式實驗區
國家級教學團隊(2個):中醫兒科學教學團隊、中醫內科學教學團隊
國家級規劃教材(主編)一覽表 序號教材名稱規劃教材出版社出版時間編者1外科臨床基本技能實訓教程新世紀全國高等中醫葯院校創新教材中國中醫葯出版社2009潘立群 陳榮明2中西醫臨床基本技能實訓教程新世紀全國高等中醫葯院校創新教材中國中醫葯出版社2009金桂蘭 汪悅3中醫外科學(案例版)中國科學院教材建設專家委員會規劃教材科學出版社2007潘立群4中醫兒科學(案例版)中國科學院教材建設專家委員會規劃教材科學出版社2007汪受傳5中醫兒科學全國普通高等教育中醫葯類精編教材上海科技出版社2006汪受傳6中醫診斷學全國普通高等教育中醫葯類精編教材上海科技出版社2006吳承玉7兒科護理學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新世紀全國高等中醫葯院校規劃教材中國中醫葯出版社2005汪受傳8中醫診斷學普通高等教育高職高專規劃教材科學出版社2005吳承玉9內科臨床實習指南全國高等中醫葯院校實習指導叢書科學出版社2005汪悅10小兒推拿手法與穴位視聽教材中國中醫葯現代遠程教育2005任現志11流行性腮腺炎的中醫治療衛生部醫學視聽教材人民衛生出版社音像出版部2005韓新民12中醫兒科學新世紀全國中醫葯高職高專規劃教材中國中醫葯出版社2005郁曉維13五官科護理學中西醫結合、護理專業本科規劃教材中國中醫葯出版社2005丁淑華14五官科護理學習題集中西醫結合、護理專業本科規劃教材中國中醫葯出版社2005丁淑華15兒科護理學中西醫結合、護理專業本科規劃教材中國中醫葯出版社2005汪受傳16中西醫結合兒科學中西醫結合、護理專業本科規劃教材中國中醫葯出版社2005汪受傳17兒科臨床實習指南否科學出版社2005汪受傳18中醫兒科學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規劃教材;新世紀全國高等中醫葯院校七年制規劃教材中國中醫葯出版社2004汪受傳19中醫養生康復學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規劃教材;新世紀全國高等中醫葯院校七年制規劃教材中國中醫葯出版社2004王旭東20中醫診斷學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規劃教材;新世紀全國高等中醫葯院校七年制規劃教材中國中醫葯出版社2004吳承玉21中醫內科學教材參考用書中國中醫葯出版社2004薛博瑜22實驗針灸學習題集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新世紀全國高等中醫葯院校規劃教材配套教學用書中國中醫葯出版社2004李忠仁23中醫內科學習題集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新世紀全國高等中醫葯院校規劃教材配套教學用書中國中醫葯出版社2004周仲瑛24牽引療法衛生部醫學視聽教材人民衛生電子音像出版社2004馬勇25中醫內科學新世紀全國高等中醫葯院校教材同步輔導系列叢書科學出版社2004汪悅教學成果獲獎一覽表(部分) 序號獲獎名稱獲獎級別獲獎等級項目名稱獲獎時間評獎部門獲獎人員1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國家級二等獎外科臨床基本技能訓練與考核方法的研究和實踐1997教育部潘立群、陳榮明、凌立君2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國家級二等獎醫哲結合、構建自然辯證法教學新模式2005教育部張宗明、王中越、張艷萍、3江蘇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特等獎部省級特等獎高等中醫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實踐與探索2009江蘇省人民政府吳勉華、黃桂成、劉躍廣、文庠、汪悅4江蘇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部省級二等獎針灸專業技能「全程一體化」實訓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踐2009教育廳董勤、甘君學、徐蘭鳳、張建斌、陳梅5江蘇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部省級二等獎《中醫兒科學》教材改革與實踐研究2009教育廳汪受傳、趙霞、蔣斌、陳曉征、韓新民6江蘇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部省級二等獎構建中醫臨床技能實驗教學體系2007教育廳金桂蘭、黃桂成、汪悅、凌立君、張琴7江蘇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部省級一等獎中醫葯類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2005省教育廳吳勉華、潘立群、陳榮明、汪悅等8江蘇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部省級二等獎中醫內科學教學內容與方法的改革2004省教育廳金實、汪悅、王旭、薛博瑜、章永紅9江蘇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部省級二等獎構建《中醫兒科學》立體化教材體系2004省教育廳汪受傳、任現志、郁曉維、韓新民、李江全10江蘇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部省級二等獎中醫舌診多媒體教學輔助軟體2004教育廳吳承玉、徐征11全國中醫葯高等教育教學研究優秀成果獎部省級優秀成果獎中醫葯類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2004全國中醫葯高等教育學會吳勉華、潘立群、陳榮明、汪悅等學校同時也是世界衛生組織( WHO)傳統醫學合作中心;是國家衛生部確定的國際針灸培訓中心、全國中醫師資進修教育基地、臨床葯理基地、中國中醫文獻檢索中心分中心。
學校還多次被評為江蘇省文明單位、高校黨建與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和首批高校校風建設優秀單位。 截止2014年6月,學校有 7人先後榮獲「國家級教學名師」、「全國模範教師」、「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師德先進個人」、「國家級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等多項國家級榮譽稱號,3人被列為國家人事部「『百千萬'人才工程」培養對象,45人先後享受政府特殊津貼,數十人被評為「江蘇省名中醫」、「江蘇省中西醫結合專家」、「江蘇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等榮譽稱號,近百人先後進入江蘇省「333工程」和「青藍工程」等人才培養梯隊。
國醫大師(3個):周仲瑛、徐景藩、朱良春
國家級教學名師(2個):楊進、汪受傳
「973」首席科學家:段金廒 截止2014年6月,學校建有2個江蘇高校協同創新中心、1個省部共建重點實驗室、1個科技部國家中葯臨床試驗研究(GCP)中心、1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個江蘇省中醫葯研究與新葯創制中心、3個國家中醫葯管理局重點研究室、5個江蘇省(高校)重點實驗室、8個國家中醫葯管理局三級實驗室、5個省級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2個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校級重點實驗室和1個SPF級實驗動物中心。
國家工程研究中心(1個)
中葯資源產業化與方劑創新葯物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
針葯結合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個)
中葯炮製規范化及標准化省部共建工程研究中心
國家中醫葯管理局重點研究室(3個)
中醫瘀熱病機重點研究室
中葯炮製標准重點研究室
名醫驗方評價與轉化重點研究室
國家中醫葯管理局中醫葯科研三級實驗室(8個)
中葯質量標准實驗室
中葯制劑實驗室
針灸生物醫學實驗室
中葯化學實驗室
分子生物學(兒科)實驗室
中葯葯理實驗室
分子生物學(溫病)實驗室
中葯炮製實驗室
江蘇高校協同創新中心(2個)
中葯資源產業化過程協同創新中心
中醫葯防治腫瘤協同創新中心(培育)
江蘇省重點實驗室(科技廳,2個)
江蘇省中葯葯效與安全性評價重點實驗室
江蘇省方劑高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
江蘇省高校重點實驗室(教育廳,3個)
針灸學省級重點實驗室
方劑研究重點實驗室
中葯炮製機理及共性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
江蘇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個)
江蘇省植物葯深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江蘇省中葯高效給葯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江蘇省理血方劑創新葯物工程中心
江蘇省工程實驗室(2個)
江蘇省中醫葯健康養生技術工程實驗室
江蘇省抗腫瘤驗方研究與產業化工程實驗室
其他江蘇省重點科研機構(2個)
江蘇省海洋葯物研究開發中心
江蘇省中醫葯研究與新葯創制中心
南京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
南京市中葯微丸產業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南京市中醫葯健康養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校級協同創新中心(2個)
中醫葯預防保健協同創新中心
中醫文化研究與傳播協同創新中心
其他校級科研機構(2個)
南京中醫葯大學葯物安全性評價研究中心
南京中醫葯大學實驗動物中心
資料來源:南京中醫葯大學科技處 截止2014年6月,學校有2項教學研究成果獲得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81項科研成果獲得廳局級以上各類科研成果獎,其中3項科研成果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5項科研成果獲國家中醫葯管理局級獎。入闈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五」規劃課題項目2項;通過省教育教學改革課題項目初審3項;申報國家級科技成果獎2項、中華中西醫結合科技進步獎3項、中國中醫葯科技進步獎1項、省哲學社會科學論文論著獎6項;鑒定科技成果3項,申請發明專利4項。
科研成果獲獎一覽表(部分) 序號獲獎名稱獲獎級別獲獎等級項目名稱獲獎時間評獎部門獲獎人員1江蘇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部省級三等獎從「瘀熱」論治內科難治病的系列研究2008江蘇省科技廳周學平、郭立中等2科技進步二等獎部省級二等獎治療類風濕關節炎中葯復方——清絡通痹顆粒的研製2007教育部周學平等3江蘇省科技進步二等獎部省級二等獎小兒病毒性肺炎中醫證候、治法、機理及應用研究2006江蘇省科技廳汪受傳、任現志、李江全、趙霞、韓新民等4江蘇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部省級二等獎補腎化毒方葯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的理論探討及免疫作用機制研究2004江蘇省科技廳汪悅、金實等承擔科研項目情況一覽表(部分) 序號科研課題名稱課題來源課題級別起止時間主持人1中醫外治法(生肌玉紅膏)為主綜合防治慢性下肢潰瘍的療效及效價比的研究科技部國家級2008-2011姚 昶2散寒止痛外治法治療風濕病關節痛寒濕痹阻證的臨床示範性研究科技部國家級2008-2011陳榮明3「易層」貼敷療法臨床應用的規范化研究科技部國家級2008-2011王培民4針刺不同穴位影響肥胖大鼠下丘腦GS活動及AMPK表達的研究國家級國家級2008-2010徐 斌、王欣君5臟腑病機術語標准國家級十一五支撐項目國家級2008-2010薛博瑜李春婷6中醫葯標准資料庫、知識庫建設關鍵技術研究國家級十一五支撐項目國家級2008-2010韓新民7金欣口服液對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生命周期影響及分子機制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級2008-2010汪受傳8針刺抗氧應激調質及跨膜蛋白信號轉導機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級2008-2010李忠仁、沈梅紅9山茱萸活性部位、成分對衰老模型DNA及相關衰老通路影響的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級2008-2010王明艷10名老中醫臨床經驗、學術思想傳承研究――王燦暉臨床經驗、學術思想研究(2007BAI10B0033)科技部十一五支撐計劃國家級2008-2010劉 濤11健身氣功.六字訣對不同年齡層人群失眠干預治療的現狀調查和臨床研究國家體育總局國家級2008-2008王 旭12夏桂成臨床經驗、學術思想研究國家級十一五支撐項目國家級2007-2010談 勇13變應性鼻炎中醫治療方案研究國家級十一五支撐項目國家級2007-2010嚴道南14生津潤燥養血法治療原發性乾燥綜合征臨床方案的規范化研究科技部國家級2007-2010錢 先15更年期綜合征內分泌紊亂的中醫葯調控治療方案研究科技部國家級2007-2010盧 蘇16中醫葯治療兒童哮喘緩解期的研究科技部國家級2007-2010孫軼秋17變應性鼻炎中醫治療方案研究科技部國家級2007-2010嚴道南18高位虛掛線法在高位肛周膿腫和高位肛瘺手術中異病同治技術的規范及療效評價科技部國家級2007-2010錢海華19中醫綜合療法治療水樣液缺乏性乾眼症方案的規范化研究科技部國家級2007-2010王育良20祛風病證結合治療咳嗽的方案研究科技部國家級2007-2010史鎖芳21益腎清利法治療原發性系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腎虛濕熱證臨床療效評價研究及示範應用科技部國家級2007-2010盛梅笑22糖尿病及其主要慢性並發症中醫葯防治綜合方案的研究科技部國家級2007-2010餘江毅23潰瘍性結腸炎中醫干預方案及療效評價研究科技部國家級2007-2010沈 洪24膝骨性關節炎臨床研究國家科技部基礎專項分課國家級2007-2009汪 悅25改良三甲散抗老年性痴呆病海馬神經元損傷作用(30672694)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級2007-2009劉 濤26從「瘀熱」學說辨治內科難治病的規律及其證候本質的分子基礎研究國家九七三項目國家級2006-2010吳勉華27周仲瑛防治哮喘復發臨床經驗應用與評價研究(2007BAI10B02-03)科技部「十一五」支撐計劃國家級2006-2010周學平28改良三甲散對老年痴呆病海馬神經元損傷的作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級2006-2009劉 濤29可控遞送中葯聯合生長因子生物膜促血管再生的實驗研究(3057233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級2006-2008潘立群30兒科常見病中醫、中西醫結合治療指南及療效評價標准研究國家中管局國家級2006-2008汪受傳31中醫中西醫結合小兒肺炎診療指南國家中管局國家級2006-2008汪受傳32中醫中西醫結合小兒哮喘診療指南國家中管局國家級2006-2008趙 霞33可控遞送中葯聯合生長因子生物膜促血管再生的實驗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級2006-2008潘立群34中醫、中西醫結合小兒泄瀉治療指南國家中醫局國家級2006-2007韓新民35中醫、中西醫結合流行性腮腺炎治療指南國家中醫局國家級2006-2007韓新民36基於因人制宜思想的中醫體質理論基礎研究國家科技部(973)計劃國家級2005-2010吳承玉37清肺口服液對呼吸道合胞病毒相關基因調控的研究博士點基金項目國家級2005-2007汪受傳38周仲瑛學術思想及臨證經驗研究科技部科技攻關國家級2005-2006王志英39中醫葯治療病毒性肺炎療效評價方法研究科技部科技攻關國家級2004-2007汪受傳40健身氣功淵源研究國家體育總局國家級2004-2005王旭41針刺抗氧化效應的MAPK信號轉導和機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級2003-2005李忠仁、沈梅紅42養陰行血葯對凋亡VEC信號轉導和相關基因的影響(30271577),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級2002-2005楊 進43中醫兒科學名詞術語國家中管局部省級2008-2009汪受傳44中醫耳鼻咽喉科病名標准化研究國家中管局部省級2008-2009嚴道南45人迎、水突穴推拿及脈沖電刺激治療慢性喉炎臨床研究國家中管局部省級2004-2006嚴道南更多科研成果請瀏覽南京中醫葯大學技術轉移中心網站 館藏資源
南京中醫葯大學圖書館館創建於1954年,是一所主要收藏醫學文獻,特別是中醫葯文獻、兼顧社會科學和其它自然科學文獻的專業性圖書館。截止2014年6月,館舍面積29800平方米,館藏紙質中外文圖書、期刊79萬冊,其中古籍圖書3000餘種4萬余冊;電子圖書95萬冊;中外期刊、專利、學位論文等35種資料庫。古籍資源以明初刻本、明孤本、明稀見刻本、未刊稿本、珍貴抄本、日本、高麗早期刻本等為主。閱覽座位3000席,電子閱覽座位200席。是「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也是江蘇省政府命名的「江蘇省古籍重點保護單位」;同時也是國家中醫葯管理局中國中醫葯文獻檢索中心南京分中心,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台、醫葯衛生科學數據共享科研工程的重點參與單位,江蘇省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及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的成員單位。
由學校牽頭編撰並擔任總審定的《中華本草》,是對中醫葯幾千年發展成就的系統總結,被李鵬同志譽為「當代《本草綱目》」。
學術期刊

《南京中醫葯大學學報》創刊於1959年,是全國有影響的綜合性中醫葯學術刊物。是國際連續出版物、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醫學核心期刊、江蘇省優秀期刊和江蘇省一級期刊。
《南京中醫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創刊於1999年(季刊),由江蘇省教育廳主管、南京中醫葯大學主辦,國內外公開發行。設有中醫文化、哲學、史學、文獻研究、人物、教育研究等專欄,刊登中醫文化、哲學、經濟、中醫學史、中醫文獻、醫學心理、醫學倫理、中醫海內外教育等方面的學術論文。

熱點內容
福州大學考研電氣真題 發布:2025-09-13 09:54:05 瀏覽:658
何孝容南開大學歷史教授 發布:2025-09-13 09:46:02 瀏覽:425
天津理工大學法學考研調劑 發布:2025-09-13 09:37:08 瀏覽:949
研究生開題申請導師意見 發布:2025-09-13 09:30:50 瀏覽:795
中北大學湖北教授 發布:2025-09-13 09:26:33 瀏覽:720
百家講壇中央民族大學教授 發布:2025-09-13 09:24:09 瀏覽:248
安徽大學江淮學院考研 發布:2025-09-13 09:20:21 瀏覽:178
人民大學教授孫郁 發布:2025-09-13 09:03:47 瀏覽:124
廈門大學已中止吳春明研究生導師資格 發布:2025-09-13 08:52:23 瀏覽:272
遼寧大學史教授 發布:2025-09-13 08:48:54 瀏覽: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