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大學已中止吳春明研究生導師資格
⑴ 吳春明的介紹
吳春明,男, 福建 古田 12人 。1966年生,1987、1990年先後畢業於廈門大 學人類學系,獲考古專業學士、 碩士學位,2001年畢業於廈門大學歷史系,獲中國古代史專業博士學位。2014年7月,網曝其長期猥褻誘奸女學生,後廈門大學中止其研究生導師資格,停止其招生和指導研究生。2014年10月14日,廈門大學開除其黨籍,撤銷其教師資格。32015年12月,當選中國考古學會新石器時代考古專業委員會委員。
⑵ 吳明春廈門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博士生導師吳春明
以下是關於吳明春博士的相關介紹:
吳明春,男,1966年4月出生於福建省古田,擁有歷史學博士學位。他是一位在考古學與博物館學、人類學領域有著深厚造詣的教授和博導,同時擔任中國社科院古代文明中心的客座研究員,以及中國百越民族史研究會的會長。作為福建省第三屆十佳優秀青年社科工作者,他在學術界享有盛譽,負責指導眾多博士研究生。
吳博士的學術專長包括華南與東南亞民族考古、環中國海海洋考古以及考古人類學等領域。他主持過多項國家級社科基金和教育部規劃項目,成果豐碩。他的學術著作包括專著《中國東南土著民族歷史與文化的考古學觀察》(1999年)、《閩越國都城考古研究》(1998年)以及《環中國海沉船》(2003年),以及其他合著和編著的多部作品,為考古學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貢獻。
他的研究不僅豐富了中國考古學的理論體系,還在實踐層面推動了對古代文明的理解和探索。作為一位備受尊敬的學者,吳明春博士的工作對學術界產生了深遠影響。
(2)廈門大學已中止吳春明研究生導師資格擴展閱讀
中共黨員。大專畢業。1975年參加工作,任四川簡陽市三岔水庫工程指揮部宣傳委員,1976年應征入伍,歷任四川省平武縣武警中隊戰士、文書,綿陽市公安處直屬武警中隊排長,省公安廳武裝民警處幹事,武警四川省總隊政治部幹部處幹事、一支隊一大隊副教導員、政治部組織處幹事、文化工作站站長、政治部文化處處長,武警總部政治部文化處幹事。1986年開始發表作品。1995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⑶ 吳春明的人物事件
2014年7月10日,一篇稱廈大人文學院歷史系考古專業博導吳春明長期猥褻誘奸女學生的博文在網上瘋轉。被指長期猥褻誘奸多名女學生,甚至有女學生因此割腕。而其所在的歷史系迅速作出回應要求校方給說法,被網友稱為「院系倒逼校方給說法」。
7月12日,廈門大學就廈大教授被指誘奸多名女生發表聲明,表示收到有關歷史系吳春明教授師德師風問題的匿名舉報,學校在接到舉報材料後立即成立專門工作組,根據學校有關規定展開調查。調查期間,已中止吳春明的研究生導師資格,停止其招生和指導研究生。學校對師德師風問題零容忍,發現一起堅決查處一起,絕不姑息。
2014年7月14日,廈大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老師告訴向媒體透露,廈大老師們傳言,「從學生在網上發的第一封信,學校就很緊張,找了吳春明,問他給學生承諾什麼沒實現」,然而吳春明「連睡幾個都沒搞清楚」,他自己也「承認了和女生開房的發票在國家課題里報銷」。
2014年10月13日,當事女生首次接受采訪,稱曾與其三次開房,「向學院反映之後,學院犧牲學生的利益去保全吳,而這種默認的態度導致吳春明有恃無恐,在辦公室肆無忌憚」「他之前在辦公室的時候,曾經拿出來過安全套,希望我和他在辦公室發生性關系」。此外,從未公開身份第三名受害者也公布了一系列重磅證據,吳春明與學生的聊天記錄,簡訊來往直指吳春明性騷擾。 2014年10月14日21時30分,經過三個月的多方取證和深入調查,查明吳春明與一名女研究生多次發生不正當性關系,並對另一名女研究生有性騷擾行為。
吳春明利用師生關系與女學生發生不正當性關系和對女學生性騷擾,嚴重違背作為一名教師應有的基本職業道德和操守,敗壞了師德師風,嚴重損害了教師隊伍整體形象和職業聲譽,對學生身心健康造成了極大損害,產生了極為惡劣的社會影響。
廈門大學官方表示,根據《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資格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規,經研究,決定給予吳春明開除黨籍、撤銷教師資格處分。廈大還表示,吳春明事件對學校的聲譽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影響,全體師生和廣大校友都深感痛心。學校將引以為鑒,改進工作,進一步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營造更加風清氣正的育人環境。對違反師德師風的言行,學校將繼續堅持零容忍,一經查實,堅決處理,決不姑息。 2014年10月14日,廈門大學校向社會公布對吳春明處理情況的通報,引起社會較大關注。在此,對廣大師生、校友及社會各界的關注表示感謝,並對社會公眾和媒體關切的幾個問題作如下說明。
一、關於三個月的調查工作:
依據《中國共產黨紀律檢查機關案件檢查工作條例》,整個案件辦理分為受理、初核、立案、調查、審理等階段,歷時三個月。
7月10日,學校收到「有關人文學院歷史系吳春明教授師德師風問題」的匿名舉報,立即成立調查組,開展初核工作。
7月12日,學校發布聲明,調查期間中止吳春明的研究生導師資格,停止其招生和指導研究生。此後,調查組多次聯系舉報人,並通過媒體向社會公布舉報電話和郵箱。
7月13日—8月3日,學校通過各種渠道與方式,設法與舉報人取得直接聯系。
8月3日,首次取得有效證據,提取證言、證詞及其他有關證據。
8月4日,調查組接到另一名舉報人寄來的舉報材料。
8月6日,正式立案調查。調查組對舉報材料逐項核實,並開始約談有關證人提取證言、證詞,包括趕赴外地調查取證。
從8月15日開始,學校審計部門對其科研經費列支情況進行專項調查。
9月23日,約談最後一位證人,形成調查報告,案件移交審理。
9月23日—28日,案件審理組對立案依據和調查組移交的全部證據材料、對被舉報人的責任認定和處理建議等逐項審理,並開展補充調查工作。
9月28日,審理結束,進入黨政紀處理程序。
10月11日,學校做出處理決定。
10月14日,向全校中層幹部通報,同時向社會公布。
二、關於舉報吳春明將涉事酒店開房發票在科研經費中報銷的問題
調查組委託學校審計部門對吳春明2001年以來科研經費列支情況進行專項調查,未發現吳春明將涉事酒店的開房費用在其科研經費中報銷的情況。
如有新的線索和情況,歡迎向我校舉報。衷心感謝並一如既往地歡迎社會各界對我校各項工作進行監督。
⑷ 2014年廈門大學吳春明事件最中結果怎麼樣
給予吳春明開除黨籍、撤銷教師資格處分。撤銷吳春明主持的一項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經費凍結。
⑸ 吳春明歷史學教授吳春明
吳春明,1966年4月3日生於福建省古田縣,歷史學博士,現任廈門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他專注於中國考古學、環中國海海洋考古與海洋文化史、華南民族考古學與民族史等領域的教學與研究。吳教授的學術生涯始於1983年至1987年在廈門大學人類學系考古專業學習,並於1990年獲得歷史學碩士學位。他在1997年至2001年期間,繼續深造於廈門大學歷史系中國古代史專業,並在2001年獲得歷史學博士學位。
在教學與科研方面,吳春明教授主要教授《中國考古》、《考古學概論》、《水下考古學》、《海洋考古學》等課程,並指導碩士、博士論文。他曾主持或參與多項國家級研究課題,如「教育部八五社科規劃項目——先秦兩漢時期東南沿海地區考古學文化研究」、「教育部九五社科規劃項目——福州城市考古研究」、「教育部十五規劃項目——環中國海沉船與海洋考古研究」等。
吳教授的學術兼職包括中國民族學會漢民族研究分會理事、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中國百越民族史研究會會長等。他的學術成就包括參與編輯《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擔任中國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評審專家等。
吳春明教授在全球學術交流中亦有不俗表現,曾訪問香港中文大學、台北「中央研究院」、澳門等學術機構,並參與了多次國際學術會議。他的研究成果在國際上也獲得了認可,曾獲得多項學術獎勵和資助,包括「九州獎」、「福建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等。
在教學方面,吳春明教授不僅教授專業課程,還指導多名碩士、博士研究生,對年輕學者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他所主持的《環中國海海洋文化遺產調查研究》項目,於2010年獲得了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資助,他也因此成為廈門大學最年輕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
總體而言,吳春明教授以深厚的歷史學功底和活躍的學術研究,為廈門大學乃至中國的歷史學教育和研究領域做出了顯著貢獻。
⑹ 吳春明的人物經歷
1983-1990年,廈門大學人類學系考古專業學習,學士、碩士學位;
1997-2001年,廈門大 學歷史系中國古代史專業學習,博士學位;
1998年7-10月,香港中文大 學中國考古藝術研究中心訪問學者;
2006年9月—2007年7月,美國魯斯獎學金夏威夷大學人類學系訪問學者;
2008年8—9月,台灣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訪問學者;
2012年8月—2013年7月,美國哈佛大學燕京學社訪問學者。
1990年廈門大學人類學系助教
1991年超前破格講師,1995年歷史系選優副教授,2000年教授,2002年博士生導師,2013年特聘教授。
1993年廈門大學人類學系考古教研室主任
2004年海洋考古學研究中心主任
2009年考古人類學實驗教學中心主任
2012年考古學博士後流動站負責人。
2003年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評審專家
2003年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榮譽研究員
2011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文物與博物館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
2011年福建省哲學社會科學咨詢專家
2012年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
2013年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考古學)學科評審專家。
2004年中國百越民族史研究會會長
2007年閩台傳統文化研究會副會長
2008年中國考古學會理事
2013年福建省文物博物館學會副會長。
考古學與博物館學專業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國際良渚研究中心(浙江)等客座研究員及中國海洋大學(青島)客座教授,中國民族學會漢民族研究會理事、中國百越民族史研究會理事兼副秘書長 。
2015年12月,當選中國考古學會新石器時代考古專業委員會委員。
⑺ 我想問一下有關廈門大學的歷史、專業等各方面的特點。
[廈大建校歷史]
廈門大學(南方之強)由著名愛國華僑陳嘉庚先生於年創辦,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華僑創辦的大學。
1924年6月,廈門大學三百多師生因學潮離校遷上海,成立了「大廈大學籌備處」。「大廈」即「廈大」之顛倒,後來取「光大華夏」之意定名大夏大學。大夏大學是1951年成立的華東師范大學的主要前身之一。
1937年7月,陳嘉庚將廈門大學無條件獻給國家,交給政府接辦,廈門大學遂改為國立大學。
1937年12月,因抗戰戰火將波及廈門,廈門大學內遷長汀。直至1946年6月,全部遷返廈門。長汀辦學是廈門大學發展的關鍵時期,校長薩本棟起了關鍵作用。
1952年全國高校調整,廈門大學定位為文理科綜合性大學,其下屬工學院遷出並入南京工學院。1962年廈門大學被定為全國重點大學。
[重點學科]
歷時近十個月之久的第三批國家重點學科申報工作於日前正式落下帷幕,教育部於近日以《教育部關於公布國家重點學科名單的通知》(教研函〔2007〕4號)的形式向全國公布了獲批的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和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名單。在上榜國家重點學科名單中,我校有5個一級學科(數量並列全國高校第17)、9個二級學科在列,詳細名單如下:
新增的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名單(5個):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工商管理、化學、海洋科學。
單獨的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名單(9個):國際法學、高等教育學、專門史、基礎數學、凝聚態物理、動物學、水生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環境科學。
通過本次重點學科申報,我校共計獲得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5個(涵蓋29個二級學科),獨立的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9個;在二級學科層面上,我校國家重點學科涵蓋數由原來的13個增至38個,增長率高達192%。在全國的排名由過去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數並列全國高校第21升至本次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數並列全國高校第17。這是我校在全國高校大合並背景下完全依靠自身力量取得的佳績,可喜可賀!
[2004廈大概況]
2004年,廈門大學緊緊抓住跨入學校主要領導為中央直屬管理的高校行列的大好機遇,以「985工程」二期建設為契機,不斷深化各項改革,加快發展步伐,學科建設、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對外交流等方面均取得顯著成績,為學校實現跨越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辦學規模不斷擴大,學生培養質量不斷提高。學校擁有10個博士、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95個專業可招收培養博士研究生,158個專業可招收培養碩士研究生(其中包括5個專業學位授權點),71個專業可招收本科生;擁有13個國家級重點學科,12個博士後流動站,5個國家基礎科學人才培養基地。學校設有80多個研究院、中心、所、室,其中有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專業實驗室、5個國家文科重點研究基地、3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福建省重點實驗室、1個福建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福建省研究中心。學校有教職工4600餘人,其中專任教師1897人,兩院院士17人(中國科學院院士8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雙聘院士8人),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7人,博士生導師337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家14人。在專任教師中,副教授以上職務的1123人,佔59.6%;擁有博士學位的771人,佔41.7%;留學回國人員631人,佔35.6%。有全日制在校大學生29000餘人,其中本科生17847人,碩士研究生8785人,博士研究生1501人,外國留學生及港、澳、台學生1200餘人。另有海外函授生6000餘人。畢業生就業情況良好,本科生就業率達97.4%,研究生就業率達98.13%,位居各重點高校前列。學生綜合素質不斷提高,在各種全國及國際性的大學生競賽中屢創佳績,在第四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決賽中,取得2金1銀的好成績。
2、學科建設取得長足進步。學校「985工程」二期建設項目通過教育部、財政部的立項審核、答辯和評估,12個科技創新平台和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及公共服務平台全部獲准進入「985工程 」二期建設。在現有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國家文科重點研究基地建設取得優異成績的同時,學校又獲准建設「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宏觀經濟研究中心」國家文科研究基地,為學科建設搭建起堅實的發展平台。6月,國務院學位辦批准廈門大學與廈門國家會計學院聯合開展會計碩士專業學位教育試點工作。9月,依託在廈門大學的固體表面物理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再次被評為優秀類實驗室。年內,生命科學學院細胞生物學與腫瘤細胞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夏寧邵當選第六屆「福建省十大傑出青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張乾二教授和廈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夏寧邵教授獲「福建省傑出科技人員」稱號;廈門大學文科資深教授葛家澍、中國科學院院士、化學化工學院鄭蘭蓀教授獲「福建省傑出人民教師」稱號;海洋與環境學院戴民漢教授、化學化工學院夏海平教授獲第七屆「福建青年科技獎」。
3、科研水平進一步提升,科技成果轉化取得突破。「活潑C50的捕獲」等2篇論文發表在世界頂尖級刊物《科學》雜志上;《透視中國東南》和《中國詞史》兩本著作獲第十四屆中國圖書獎;夏寧邵教授為首的福建省醫學分子病毒研究中心研製出世界首個戊肝疫苗;趙玉芬院士主持的化學生物學實驗室以全新的方法合成出的「丙谷二肽」新葯獲得國家葯監局頒發的葯品生產許可證並正式投產。在2004年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評審中,學校獲准立項28項,立項數居全國高校第三位,全年學校科研經費繼2003年後再次超過億元。
4、對外交流與合作得到進一步加強,與世界一流大學的交流合作日益頻繁。學校與韓國、美國、法國、以色列、澳大利亞的七所高校簽訂了「全球七校聯盟」合作協議,建立了七所大學之間的多邊合作關系。
5、辦學條件進一步改善。學校成為國家第二代互聯網建設的20個核心節點之一,建成後的網速將提高1000倍;新建成的漳州校區圖書新館為國內硬體最好的圖書館之一;校園自來水網改造工程完工;漳州校區二期工程圓滿完成。7月,在福建省林業工作會議上,廈門大學獲得「國土綠化十佳單位」稱號。12月,廈大獲「福建省就業再就業工作先進單位」稱號。年內,在全省重點項目建設工作會議上,廈大漳州校區一期工程榮獲建設項目優勝獎。
[廈大化學系介紹] http://post..com/f?kz=17726005
[簡單介紹] 廈大的會計,財政,統計號稱全國第一,金融全國前5,是經管強校,MBA,EMBA都很有名,特別是化學系,院士一抓一大把
其他具體可以去看
http://post..com/f?ct=318767104&tn=KeywordSearch&sc=52433&pn=0&rn=50&lm=4&rs4=1&rs3=3&word=%CF%C3%C3%C5%B4%F3%D1%A7
如果進不去,就自己去網路貼吧的 廈門大學吧 裡面有很多精品貼,包括生活,專業等等
分一定要給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