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上課大學老師
㈠ 為什麼大學老師教編程上課都不敲代碼
並不是所有老師上課都不會敲代碼的。有的老師可以做到上課邊敲邊講,也有老師是准備好代碼上課講解一下就完了。
上課敲代碼,首先對教師的編程能力有一定要求。由於更注重理論教學等原因,有些老師可能不具備現場編程的能力,或者說不敢於在學生面前編程,害怕出錯。
同時,上課敲代碼對學生的編程能力和思維能力要求也很高。由於代碼的編寫不可能是順序的或線性的,而是完全按照編程者的思維進行的,這就要求學生時刻跟上老師的思路,明白每一步為什麼要這樣寫,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能具備這種能力,這就導致有些同學的課堂效率很低。而同樣的問題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想法,課堂上不可能將每個人的想法法一一進行驗證,又會使部分同學不能滿足於課堂教學的內容,當然這可以通過學生自己課後的努力來彌補。
其次是用於教學的計算機上不一定有相應的編程環境,大學一門課可能在幾個不同的教室,為每台計算機都安裝相應語言的開發環境本身很麻煩,又浪費時間。不見得老師都有這樣的充裕的時間和足夠的耐心。
還有一個顯而易見的缺點是,上課敲代碼的時間成本很高,同樣一段代碼,如果光是講解需要5分鍾,那麼邊敲邊講再加上運行調試等可能需要10分鍾甚至更長的時間。如果課時安排不能滿足這種要求,相信大多數老師不會採取這種講課方式。
當然,這種方式也有優點。從我的認知水平出發,一般是較為年輕的老師願意嘗試這種教學方式,他們更容易創新教學模式,更能拉進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上課過程中老師也可能會突然想到某個好點子,然後引發同學們對此進行思考,並編程驗證,這樣一是能增強課堂的趣味性,二是能培養學生的編程思維,這點對學生以後的發展很重要。
無論老師用何種方式進行課程教學,最終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讓學生對所學內容充分掌握。至於上課是否需要敲代碼,本身沒有明確的規定,老師的教學方法一定是通過長期的教學實踐摸索出來且適合自己的。作為學生,我們的任務就是在課堂上充分配合老師,認真聽講,課後多做編程練習,努力提高自己的編程能力和實踐能力,這才是老師們所期待看到的。
㈡ 大學里帶平板、電腦上課的人多嗎
我現在在中山大學讀大三,上學期我們年級有30%-40%的學生使用iPad或者華為平板,現在網課期間將近70%的同學都用平板。(在校期間,我們繫上課不準用電腦和手機)
其實不管是否因為疫情,大學生對電腦或者平板的需求越來越大。
首先,教學的智能化,推動了這一切。大學老師授課大都是用PPT或者PDF。因為這樣既可以節省學生購買教材的成本,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老師上課圍繞電子材料講,上完課直接分享PPT或者PDF給學生。因此學生基本都需要電子設備來配合自己的學習。列印也是一種方法,但是費時費力,不說列印店排的長龍,就是那一個個幾百頁的PDF,列印出來,每天背著也難受。手機屏幕太小,縮小了看著難受,放大了看不全。所以才會想到買電腦或者平板。
再者,很多學院的課程,是要求使用電腦來進行配合,例如諸多理工科學院。所以一台電腦幾乎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平板不可能代替電腦,畢竟說白了平板只是屏幕更大的手機,哪怕體驗優化了,依舊不能代替電腦。就說Excel,哪怕配了鍵盤,iPad的使用效率還是遠遠趕不上window系統 。
那麼說說哪些學生建議使用平板,哪些更推薦使用電腦。
諸多文科學生,經常寫論文,上課記筆記也大多是用漢字,或者各國外語,幾乎是純文字的。推薦用電腦。鍵盤打字速度畢竟還是比手寫快不少,而且一台輕薄本也足夠解決所有的學習需要。如果要打游戲那另說。
而諸多理科生,記的筆記中包含了大量公式符號,甚至需要畫圖,這時候,手寫肯定是首選。如果嫌紙質筆記本太笨重,就可以考慮入個平板,記筆記復習也方便,而且可以直接記在PDF上面更加清晰明了。
此外就是諸多考研考公黨,需要看大量的網課,同時記筆記刷題,也比較推薦平板。現在平板的分屏功能能讓你在看網課的同時記筆記,兩個app同步進行。
以上只是我個人看法,具體根據個人需求進行取捨。我本身是理科生,一台電腦和一個iPadmini2。別問我為毛用mini2,問就是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