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武漢大學周偉教授

武漢大學周偉教授

發布時間: 2021-02-14 17:58:15

A. 武漢理工大學研究生導師

08047姜德生 13022劉泉
09071周祖德 13029呂鋒
13003陳偉 13015李方敏
13024劉 嵐 13026龍毅宏
13016李平安 13050吳友宇
13019廖傳書 13031聶明新
13006郭金旭 13067周雲耀
13001陳德軍 13017李慶
22037張維華 13052肖攸安
13046王原麗 13055楊福寶
13002陳適 13044王林濤
13028盧珞先 13025劉皓春
13011黃秋元 13012黃濤
13021劉可文 22039朱健春
13048魏洪濤 13034阮幼林
13004杜謙 13066周偉
13065周鵬 22025蘇揚
13049吳巍 13020劉金根13014李成軍 13023劉新華
13013江雪梅 13039汪陽
13064周寧 13008洪建勛
13062鄭林 13010黃朝兵
13053謝濤 13047王昱
13058尹勇 13027盧珏
13043王琳 13059曾春年13054信思金 08167周建
13061鄭建彬 13042王立新
13018梁磊 13060張東生
13038童杏林 13007何偉
13063周次明 13057楊明紅
09043王俊傑 01023聶規劃
13051夏定元09013胡業發09011郭順生 09038盛步雲
18078徐宏毅 13032祁耀斌
08017戴珩 13037田虹
13036田斌 01006傅魁
01001陳冬林 01020劉平峰
20002陳思雲 16012劉克中

B. 遼大研究生法學院哪個專業好

2006年10月14日,由北京大學研究生院、北京大學法學院、北京大學財經法研究中心聯合舉辦的「中國設置稅法碩士專業學位(LL.M.in Taxation)專家論證會」在北京大學勝利召開。來自國務院學位辦、教育部研究生司、國家稅務總局教育中心的有關領導和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政法大學、武漢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山大學、廈門大學、吉林大學、中央財經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西南大學、西南政法大學、西南財經大學、華東政法學院、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安徽大學、遼寧大學等30多所著名高校的研究生院院長、法學院院長和著名稅法學者近60人參加了本次論證會。參與論證會的專家來自法學領域的各個分支學科,如法理學、憲法與行政法學、刑法學、訴訟法學、經濟法學、民法學、商法學、國際法學等。與會領導與專家從我國當前應用性專業設置和法學專業設置的現狀與發展前景出發,就稅收執業人員的法學素養及其對稅收法治形成的影響、我國當前稅收執業人員培養中的得與失、稅法碩士的角色定位、我國設立稅法碩士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稅法碩士專業的培養模式及教學安排等問題進行了廣泛、深入的探討。研討會的籌備時間雖然只有短短一周,但仍然收到10餘篇論述稅法碩士專業學位設置的高質量論文。
世界稅法協會(ITLA)主席、北京大學財經法研究中心主任劉劍文教授主持了本次專家論證會。
國務院學位辦陸敏研究員介紹了我國目前專業碩士的設置情況,對我國將來專業碩士的發展方向提出了建議,並特別鼓勵稅法碩士等契合現代市場經濟以及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所需要的專業碩士的大力發展。
國家稅務總局教育中心牟信勇主任介紹了我國稅務系統幹部的專業構成和學歷構成以及我國稅務系統教育體制的現狀,他特別強調稅務系統對於高級稅法專業人才的需求,非常支持稅法碩士專業學位的設立,希望這一專業學位能夠為稅務系統培養一大批高素質的、能夠勝任建設和諧、法治的稅收征納關系重任的稅務幹部。
北京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生玉海教授介紹了北大目前的專業設置與改革經驗,並特別支持以稅法碩士專業學位為代表的專業學位的設置和發展,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輸送大批合格的高素質建設者。北京大學法學院副院長龔文東代表朱蘇力院長以及北大法學院表達了對稅法碩士專業學位的大力支持,他介紹了北大法學院在法律碩士專業改革上所取得的成績和目前存在的不足,主張通過稅法碩士、知識產權法碩士等專業學位來彌補法律碩士專業中存在的問題。
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劉春田教授介紹了人民大學法學專業的設置情況及其經驗和不足,主張復合型人才不可能由單獨一個學科來培養,必須通過多學科的聯合才能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復合型人才,稅法碩士的設置正是為了培養復合型的高級稅法專業人才。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李曙光教授介紹了中國政法大學法學專業設置的現狀及其經驗和不足,主張專業碩士的設置應當由市場機制來決定,應當鼓勵符合市場需要的專業碩士,如稅法碩士等迅速發展。華東政法學院研究生院副院長楊忠孝教授介紹了華東政法學院法學專業的設置情況及其經驗和不足,主張應當通過在有實力的大學進行試點的方式逐步推行稅法碩士專業學位。中國法學會財稅法學研究會會長劉隆亨教授認為創辦稅法碩士專業學位的條件已經成熟,召開這個專家論證會非常及時,應當盡快爭取設立稅法碩士專業學位,發揮稅法在和諧社會建設中的作用。
來自美國的著名稅務律師Gerald J. Zafft教授(現任美國密蘇里州律師協會稅法專業委員會主席、全美律師協會稅法專業委員會委員、華盛頓大學商學院稅法教授)介紹了美國的法學教育和專業設置,特別是稅法碩士專業學位的設置和培養情況,並非常支持中國開設稅法碩士專業學位。
世界稅法協會(ITLA)主席、北京大學財經法研究中心主任劉劍文教授介紹了北京大學設置稅法碩士專業的探索與試點,介紹了國外具有代表性的國家和地區,如美國、歐盟、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亞、我國台灣地區等設置稅法碩士的情況和成功經驗。他在分析了我國目前的專業碩士,特別是法律碩士專業所存在缺陷的基礎上,提出了改革的方向和目標,即用更加適應市場經濟和和諧社會建設需要的專業碩士,如稅法碩士、金融法碩士、知識產權法碩士等,法學類的專業碩士應該是系列,目前的法律碩士繼續保留,但只為通識教育性碩士。
清華大學法學院副院長車丕照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龍翼飛教授、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副院長王光進教授、武漢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溫世揚教授、中山大學法學院副院長周林彬教授、廈門大學法學院院長廖益新教授、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院長甘功仁教授、上海交通大學法學院副院長周偉教授、西南財經大學法學院院長高晉康教授、北京外國語大學法學院院長萬猛教授、安徽財經大學法學院院長劉永偉教授、華南理工大學法學院副院長張富強教授、安徽大學法學院副院長華國慶教授、中央民族大學法學院副院長匡愛民教授、遼寧大學法學院院長楊松教授、西南大學法學院院長張新民教授、浙江財經學院法學院院長韓靈麗教授等專家先後發言,就我國當前法學教育和專業設置的現狀與不足以及完善的對策進行了充分的探討,並一致認為,應當適應市場經濟與和諧社會建設的需要,進行法學教育與專業設置的改革,並以稅法碩士專業學位的設置作為突破口,推動中國法學教育的現代化和國際化。
經過一天的深入探討與論證,與會專家一致同意建議在中國設立稅法碩士專業學位,強烈呼籲國務院學位辦經過論證後承認其獨立學位,並納入研究生學位教育的范疇,由教育部統一制定「稅法碩士專業學位教育計劃」,在全國范圍內統一招生,並成立由來自主管部門、高等學校和實務單位的人員組成的教育指導委員會,協助主管部門制定招生、課程設置、教學管理、論文寫作和學位授予等方面的制度,指導和評估各培養單位稅法碩士專業學位教育工作。
本次專家論證會取得了圓滿成功,必將在中國稅法教育發展史,以及中國法學教育發展史上留下光輝的一頁。
稅法這個專業,好象是通過了,但是可能是在中國最好的大學試點的。所以你可以查詢一下具體學校。
稅法這個專業現在很有爭議,有些人認為這是在拆分法碩,也有人認為這是在逐步淘汰法碩,還有人認識這個是件好事。

C. 如果想在武漢大學學同聲傳譯,該報什麼專業

(一)上海外國語大學翻譯會議口譯(同時)專業2年全日制研究生層次的專業教育。培訓側重於實際操作技能的專業會議口譯(連續和同聲傳譯)。完成學業並通過了資格考試,是「一個專業的會議口譯證書」,以證明自己的同時勝任聯合國,歐洲聯盟和其他國際組織,國際外交和國際會議和交替傳譯工作。國際會議口譯員協會

1。各專業部口譯會議口譯員的口譯員在教學和專業會議口譯員(AIIC)會員執教豐富的國際工作經驗。目前該部門三AIIC成員擔任全職教師,即:

都勻德(安德魯DAWRANT)答:英語,B:中國,B:粵語

戴慧萍(哈里戴)答:中國,B:英語

司徒羅斌(羅賓·塞頓)答:英語,B:法國C:德語,C:中國

>除了三名專職教師相比其他,還聘請了上海市外辦翻譯室首席翻譯周偉(周慧敏周)和現役球員中的專業口譯AIIC成員定期教市場的數量。教師的專業資格,提供會議口譯部的網站上的成員。此外,從時間邀請聯合國的領導下,歐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聯合國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美國國務院和中國外交部和僱主的其他解釋,專家和世界級的專家會議口譯項目舉行講座教授。 。

2入口由筆試和面試在下面的表格兩部分:

寫了一個(半天),語言/綜合試卷,常見的問題包括:
>

寫作:對於一套題目寫一篇文章。

填空(完型填空)和結論寫作:要求考生填補空缺職位的條目,然後按照一般的想法的文章和文體,寫之前和之後的回聲邏輯一致的?結論段。

重寫(意譯):要求考生改寫若干陳述,應重復原文,但意思必須與原廠一致。

綜合知識測試:包括國際知識,重要時事。後

書面結論,考生語音室,然後做記錄約5分鍾測試語音,語調,流利程度等。

寫B(半天),翻譯論文,常見的問題包括:

翻譯:英文雙向翻譯

摘要:閱讀文章中另一種語言後寫的摘要

原來的1/4的長度相當於寫的學生參加了面試。

專訪:

采訪每位候選人是30-45分鍾,包括:

重復,AA,BB:聽3分鍾演講,那麼同樣的語言在他們自己的話說什麼演講內容,以抓住依據的主要信息和邏輯。不能做筆記。

聽譯,BA,AB和CA(如有):聽三分鍾的演講,然後在他們自己的話說另一種語言講話是什麼內容,抓住依據的主要信息和邏輯。不能做筆記。

即興演講(A,B):選擇從由考試委員會提供的幾個話題之一,這三分鍾的准備後,於3-4分鍾即興演講。

問答環節。

3學費

等級:

40000美元第2年:$ 60,000

4注冊時間:每一年在十一月中旬至次年3月

(二)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和英語口譯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英語學院(翻譯碩士)有下列國際專業會議口譯方向(中歐需要添加測試聯合採訪)。教師解釋是歐盟總局口譯接受過專業培訓,並獲得了歐盟口譯證書。許多教師在聯合國紐約總部任職,歐洲總部設在日內瓦,國際勞工組織,歐盟和其他國際組織提供口譯服務。翻譯人員和翻譯教師是非常豐富的實踐經驗,擔任翻譯加入世貿組織的談判,國際組織和政府機構等重要文件。在教學設備方面,外貿擁有先進的數字化國際會議口譯培訓室,培訓室和語音解釋歐盟的實驗室,學校,圖書館和學院翻譯藏書豐富的參考圖書館,先進的多媒體網路和其他教具,人才培養提供了強有力的擔保。國際會議口譯與歐盟合作的方向,瞄準國際組織和政府機構,跨國公司培訓合格的國際會議口譯員。所有的課程共同授課由經驗豐富的外籍教師的實踐和教學。歐盟總局解釋整個校聯考考官,教學和研究生的資格考試。修滿所有課程,每門課程通過了測試,通過畢業考試,歐盟總局通過了「國際會議口譯員資格證書」簽發的解釋;通過畢業論文,誰將會收到研究生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

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的考試科目為:

①101政治理論

②272二外俄語或法語或外國274 273兩兩兩外德語或275 277二外國外日語或西班牙語

③761基礎英語

④861綜合英語

要求:第一,761和861基本英語為所有候選人申請的綜合英語英語學院。 761主要測試英語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861主要語言能力測試。不涉及兩個以上各考試相關的研究專長。復試的調查專業知識的書面指示。

二,會議口譯火車同聲傳譯員,獨立復試的國際化傾向。

英語口譯(翻譯碩士)專業的考試科目:

①101政治理論

②211英語碩士翻譯英語翻譯

③351基礎

④451中國寫作

與網路知識要求如下:51451通過自主命題的外貿,書目是

英國英語和美國英語散文翻譯對外經貿大學出版社2008京江顯著

/> 351新英語翻譯英語翻譯基礎教程,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年4月陳宏偉等大學

中國翻譯課程(第三版
451中國文字冠

<br和中國文學和中國文化知識考試指南東南大學出版社

2005年版林青松

公文寫作外商網路知識貿易大學出版社2004年四月白延慶

(三)。

(51)翻譯理論與實踐(英語同聲傳譯)(011 SITS)李長栓副教授汪哩帝教授教授招收60人

①101政治

②第二外語(法語或俄語或212 211 213 214日語或德語或西班牙語215,選一)

③611

④921基礎英語翻譯

(52)翻譯理論與實踐(英文 - 法語同聲傳譯)(011 SITS)馬曉紅

5人政治②①101 210二外法語英語

③630基礎

④922翻譯
>

(53)翻譯理論與實踐(德語英語 - 中國同聲傳譯)(011 SITS)王建彬教授

5人政治

②①101 210二外翻譯理論與實踐(英文俄同聲傳譯)(011 SITS)教授石貼牆英語

③640基礎

④922德語翻譯

(54)

5

②① 101政治210英語二外

③620基礎

④922俄語翻譯

(4),武漢大學,外國語學院?在2007年同時實驗室建成投入使用的英語研究生課程解讀的基礎上,同聲傳譯課程的開設,同時採集的人才培養隊在荊楚大地有名。

外交部(5)外交學院將舉辦每年兩次的培訓課程,高級口譯(全職)

(6),廈門大學提供同步模擬實戰班研究生學習的兩名專職口譯方向,課程完全模擬真實情況與轉移。

(7),翻譯外國語學院廣東工業大學,詮釋對翻譯研究的研究生專業國際會議的方向。教官曾仲偉鄚哀娉趙軍峰

考試科目為:

①101政治理論

②240 241俄語或法語或德語或243 242 244日語或西班牙語

③601英語水平測試

④801英語寫作與翻譯

同時有廣外的實驗室,配備有八個同時車。此外,研究生教學的碩士在筆譯,口譯的國際會議,學費58000美元(包括教科書)的方向。

D. 周偉為什麼沒和余紅在一起,又要去找余紅

余紅,女,1970年8月生,湖北省武漢人。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教回授,博士生導師,傳播答系系主任,院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華中科技大學媒介技術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2012年入選湖北青年學者名錄。中文名余紅國籍中國民族漢族出生地湖北省武漢出生日期1970年8月畢業院校華師英語專業性別女

E. 80後學者的代表人物

張鴻巍1981年出生,安徽合肥市人,德國柏林大學的法學博士,現在是廣西大學法律系的副主任,並具備教授職稱。 2000年8月從武漢大學法學本科畢業後,考入美國山姆·休斯敦州立大學刑事司法學院法學專業碩博連讀。2004年8月,張鴻巍放棄美國的優厚待遇毅然回國,被引進到廣西大學工作。
張鴻巍的學術成果有目共睹:作為我國第一位學成回國的留美刑事司法學博士,他創造性地對傳統法學研究領域提出實證性和交叉性研究方法的新主張,在國內法學界尚屬首次;他是跨國刑事司法法學研究探索第一人,既主持美國福特基金會的若干個資助研究項目,又是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科研資助項目的主持人。職稱評審專家認為,張鴻巍在研究內容的前沿性、深度與廣度以及研究方法上均屬創新,填補了國內相關領域的空白。著有《少年司法通論》、《美國檢察制度研究》等。 楊周偉,1981年11月出生,雲南雲龍人,集南詔大理國歷史文化傳承人、民族史學者、古都專家、易學學者為一身,80後電視文化講壇第一人,是「大中華古都」學術概念提出者、雲南省「雲嶺」大講壇主講人、大理電視台《大理講壇》主講人、現任雲南省南詔大理國研究會籌備組組長、大理市地方誌辦公室副主任。1995年起開始從事歷史文化研究,先後涉及西南少數民族史、東南亞文化、白族學、敦煌學、印度學、易學、古都學、史前文化及家譜宗牒與姓氏文化等研究,其學術成就被香港《大公報》、《明報》、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等媒體多家報道。
楊周偉,多年來以歷史文化研究、傳承與民族文化復興為人生定位,自2000年起經歷了廣告業務、企業策劃、公路隧道監控、政府秘書、副鎮長等多崗位工作,是現今最年輕的非院校系及「自學成才」的民族史及古都學者,也是中國史學界尤其是地方民族史80後的第一人,是目前中國史學界在公共媒體和場所發表研究成果和觀點的最年輕的學者(2008.04)。25歲前先後論證和提出大理東南亞佛教文化圈」、「崇聖寺佛牙舍利的存在與斯里蘭卡佛牙的關系」、「南詔海軍與歐亞海陸貿易之路」、「大理國六大佛教中心」、「金庸小說中大理國段氏九大人物歷史原型」等,25歲登上中國第一個區域民族文化電視版「百家講壇」——《大理講壇》,28歲成為雲南省社科界規格最高的學術講壇「雲嶺大講堂」主講嘉賓,先後主講《南詔大理國名家大姓與人物》、《洱海文明與對外交流》、《西南六朝古都與南詔大理國》系列三十二講。28歲時在國內學術界首次提出「中華大古都」、「東南亞古都」的學術新觀點及定義。中華大古都的定義:一是中華歷史上的統一王朝或對中華歷史進程有直接推動作用和重大影響以及對後來中國版圖的完整有重大貢獻的其他王朝都城;二是建都時間佔中華四千年王朝史二十分之一及以上,一般為200年以上;三是都城有相當大的規模及影響力;四是當時應為國際化大城市;五是今尚存較大規模的都城遺址和標志性文化遺產;六是在失去都城地位後,仍然作為當地或一定區域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持續至今等標准。」構成的四個必備條件,豐富和發展了中華古都文化及「中國大古都」內涵,同時論證提出「大理為中華第九大古都、8-12世紀東南亞第一大古都、中國建都時間第四長的古都、中國持續建都時間最長的古都」。先後在2009國際人類學民族學第十六屆世界大會、2010第十三回世界易經大會專題會場上作《論大理國洱海東岸佛教中心的形成與發展》、《論南詔大理國都城規劃建設中易學的運用》學術發言,被媒體成為80後史學怪才、中華古都學的新興代表人物等。著有《大理國新史》(上、下兩冊)、《洱海文明與對外交流》、《8-12世紀東南亞第一大古都》等。2011年9月由雲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個人學術專著《朝聖 魂歸——南詔 大理國》是中國80後第一部民族史學著作及首部全球視野下重塑南詔 大理國歷史地位的鼎新力作,首次提出了1100年前打通太平洋——雲南——印度洋的海陸國際通道和南詔——9世紀下半葉世界第四強國的學術觀點,引起了學術界及社會的震動和反響。 高連奎,財經學者,「低生存成本型社會」理論提出者,1983年生於河北,2002年進入大學學習自動化專業,對政治學及經濟學研究有獨特興趣,熟讀西方政治學思想史及西方經濟學思想史,從2006年開始以筆名「翰嘯」陸續發表財經及歷史類評論近20萬字,文章曾被人民網、新浪網、網易、騰訊網、鳳凰網、中國經濟網、聯合早報網、中國戰略網等知名網站廣泛轉載,2006年,在聯合早報網發表的《美新財長上台,中國應高度關注》一文,成功預測到華爾街金融危機,2009年初開始專心寫作本書。2010年完成《中國大形勢》學術著作。
《中國大形勢》內容:為什麼中國經濟高速增長60年,與發達國家還有那麼大差距,為什麼中國人工資那麼低,為什麼在中國資產百萬仍不能算作富裕?中國未來是繼續高速增長,還是進入低速增長期?如何才能破解民生難題?本書創造性的以廣視角、大視野,跨越歷史、經濟、政治、社會等多學科,對當前的中國形勢進行了系統而又透徹,全面而又精闢的分析,並提出了將「提高勞動生產率」作為發展經濟的首要目標和建立「低生存成本型社會」等一系列切實可行的主張。這也是中國學者首次針對中國的現實發展問題如此系統的提出主張,作者知識之廣博、視野之開闊、思想之高遠、邏輯之嚴謹都是其他作者很難做到的.
目 錄
第一部分 從歷史角度看中國形勢
第一章:中學西漸與西方文明的崛起
第二章 從世界工業革命大潮流看中國的近現代強國之路
第二部分 從世界發展大趨勢看中國
第三章 從華爾街危機看美國模式的脆弱性
第四章 金融危機下的學者建議與政府應對
第五章 企業管理中的美國迷信
第六章 從世界經濟大敗局看中國發展道路
第三部分 中國的經濟形勢與出路
第七章 被誤判的中國經濟形
第八章 中國經濟繼續高增長的動力何在?
第九章 中國如何應對危險的金融經濟時代?
第十章 中國學者的思想江湖
第四部分 中國的民生形勢與出路
第十一章:探索中國民生困境的根源
第十二章:中產階級社會的前世今生與中國式借鑒
第一節 本章前言
第十三章 中國的民生出路
第五部分 中國形勢總結
第十四章 當前中國形勢的分析 眉睫,原名梅傑,湖北黃梅人。著有《朗山筆記》《關於廢名》《現代文學史料探微》《文學史上的失蹤者》、《廢名先生》、《童書識小錄》、《而立小集》、《梅光迪年譜》,編有《許君遠文存》《梅光迪文存》《綺情樓雜記》《文學演講集》《蕙芳日記·芸蘭日記》《醒睡錄》等。在海峽兩岸享有盛譽。
2004年開始在《中國圖書評論》《書屋》《新文學史料》《博覽群書》《魯迅研究月刊》《粵海風》《出版人》《出版廣角》《全國新書目》《文藝報》《上海新書報》《中華讀書報》《中國圖書商報》《香港文匯報》《新京報》《藏書報》《崇文》《開卷》《詩評人》《書脈》《學位》《閑話》《譯林書評》《青春潮》《中國聯合商報》等發表數百篇學術書評、文史隨筆。 金理,1981年1月生於上海,1999年考入復旦大學中文系,現為復旦大學中文系現當代文學專業博士生。自本科開始,在《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當代作家評論》、《南方文壇》、《文藝理論研究》等刊物上發表論文20餘篇,另在《文匯讀書周報》、《南方都市報》等報刊雜志上發表書評60餘篇,並出版專著《從蘭社到〈現代〉》。2003年起主筆《文匯報》中短篇小說評議專欄「期刊連線」,共兩年時間。2007年1月至今,為《小說評論》開設批評專欄「小說的面影」。
2007年《小說評論》從第一期到第六期,「小說的面影」專欄分別登載了金理的6篇文章,包括《「破名」的文學》、《呈現心靈的悸動》、《鄉土詩意的可能性》、《日常生活的文學呈現及意義》、《重申價值敘事的意義》和《溫情主義者的文學信仰》。這位年輕人,文章頗為扎實、開闊,顯露出作者在學術功底、評判視野和批評熱情等諸多素質上的出類拔萃。《小說評論》主編李國平這樣評價金理:「在當代批評家群體中,金理不是引人熱議的人物,然而金理無疑是最有學術潛力和實力的人物之一。金理的批評文字,建立在較深厚的文學背景和文學史實的考察之中,因而視域總是有宏闊感。他的批評表述,讀來突出感覺『會通』感很強,而他的批評文章總是貫穿著理論感和現實感的統一,顯示了扎實的學術素養和批評熱情。2008年」榮膺「華語傳媒年度批評家獎」。

F. 四川大學周偉教授

周偉教授:

法學博士,四川大學法學院教授,四川大學憲法與行政法學學科帶頭人.四川大學人權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 西南政法大學行政法學院兼任教授,中國法學會會員,中國法學會憲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四川省法學會憲法學研究會副會長,美國政治學會會員,美國國際法學會會員。
研究方向:公民基本權利,反歧視法,比較行政法。

一、 個人簡介
1988年7月於西南政法大學獲法學碩士學位
1998年7月於武漢大學獲法學博士學位
德國MAX-PLANCK比較公法與國際法研究所、美國耶魯大學法學院中國法中心、美國天普(Temple)大學法學院、挪威奧斯陸大學法學院訪問學者
曾代理身高歧視、乙肝歧視、性別歧視、年齡歧視、生命歧視等在國內外有重大影響的憲法平與反歧視案件

二、學術成果
近5年承擔的科研項目:
1. 2008年,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禁止歧視與少數人暨弱勢群體權利保護的理論與實踐研究》,負責人;
2. 2008年,美國耶魯大學法學院中國法中心,《《中國反歧視法理論研究》,負責人;
3. 2007年,中國法學會部級課題,《構件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平等就業法律保障機制研究》,負責人;
4. 2006年,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課題,《構建和諧勞動關系中的反歧視法律制度研究》,負責人;
5. 2006年,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法學院,《中國就業歧視法律制度研究》,負責人;
6. 2005年,美國福特基金,《中國憲法基本權利與違憲審查實證案例研究》,負責人;
7. 2004年,教育部2004年重大課題《社會主義政治文明與憲政》子課題「憲政與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主研人員;
8. 2004年,挪威奧斯陸大學法學院,《中國西部勞動就業反歧視法律制度研究》,負責人;
9. 2003年,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完善公民權利法律救濟機制理論與實務研究》,負責人。
10. 2002年,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一般項目,《完善人大及其常委會組織體制創新研究》,負責人。
11. 1996年,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體制改革過程中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法制發展保障制度研究》,主研人員。
近5年主要學術成果:
著作:
1.《反歧視法立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8年;
2.《憲法解釋的方法與案例研究:法律詢問答復的視角》,法律出版社,2007年9月版;
3.《憲法基本權利?理論?規范?應用》,法律出版社2006年9月版;
4.《德國行政法》,譯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6年8月版;
5.《中國勞動就業歧視:法律與現實》(合著),法律出版社2006年2月版;
6.《各國立法機關委員會制度比較研究》,山東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7.《憲法基本權利司法救濟研究》,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8.《憲法學》(教育部十五規劃教材)(合著),法律出版社2004年9月版;
9.《憲法學》(教材)(合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6月版。
論文:
1 .《第一至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會期與會議議程研究》《清華法律評論》2008第5期
2.《憲政:理念與實踐》《法學》2008年第4期
3.《城鎮就業中的身長歧視研究》《華東政法大學學報》,2008年第4期
4.《中國城鎮就業中的性別歧視研究》《政治與法律》,2008年第4期
5.《城鎮就業中的長相歧視研究》《政法論叢》,2008年第2期6
6.《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組成人員專職化的進程與展望》,《河北法學》,2007年第12期;
7.《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歧視法學術建議稿》,《河北法學》2007年第6期;
8.《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歧視法學術建議稿> 的說明》,《河北法學》2007年第6期;
9.《我國就業中年齡歧視的實證研究》,《政法論叢》,2007年第3期;
10.《中國地方外地勞動力就業立法例合法性研究》,《四川大學學報》,2006年第2期;
11.《高校畢業生就業立法歧視研究》,《河北法學》2006年第6期,人大復印資料《經濟法學.勞動法學》2006年第10期全文轉載;
12.《通信自由與通信秘密的保護問題》,《法學》2006年第6期;
13.《論禁止歧視》,《現代法學》2006年第5期;
14.《婚姻與國家:婚姻自由之憲法之維》,《河北法學》2006年第12期;
15.《憲法解釋中學說解釋、歷史解釋和先例解釋研究》,《南京師范大學學報》第2005年3期
16.《我國立法中專門委員會審查法案的主要問題》,《學海》2005年第3期;
17.《活的憲法解釋——以憲法解釋明確憲法及其與法律的界限之實證問題研究》,《黃海學術論壇》2005年第5輯,上海三聯書店2005年4月版;13、《1982年憲法以前的憲法解釋與違憲審查案例之啟示》,《四川師范大學學報》2004年1期,人大復印資料《憲法與行政法》2004年第5期全文轉載;

18.《論立法上的平等》,《江西社會科學》2004年2期;
19.《完善我國憲法監督制度研究》,上海社會科學院《社會科學》2004年第3期;
20.《我國憲法解釋的特徵與意義》,政治與法律2004年第3期;
21.《憲法解釋的方法體系》,《社會科學研究》2004年第5期;
22.《憲法解釋機關比較研究》,《四川大學學報》2004年第5期;
23. 《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統一審議法律草案立法程序之改革》,《法律科學》2004年第5期
24.《改革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統一審議法律草案為各專門委員會分別審議的立法程序》,《法學研究》2004年第6期;
25.《中國公共信息公開法律制度的現狀、問題與前瞻》,《政治學研究》2003年第4期 ;
26.《中國憲法訴訟的現狀、理論與前瞻》(德文),《德中法律評論》,2003年第1期;
27.《法律詢問答復法律效力實證研究》,《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3年6月;
28.《活的憲法解釋案例補充憲法規定研究》,《南京大學法律評論》,2003年第1期;
29.《立法機關委員會管轄比較》,《人大研究》2003年第4期。
近5年參加的國際學術會議:
1 .2007年4月19日,美國耶魯大學法學院:發表中國反歧視立法機制最新發展的演講(China Anti-discrimination Legislative and Cases Recently Development);
2. 2006年12月13日-14日,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法學院、中華律師協會: 「反就業歧視」律師培訓及國際研討會,發表題為「中國就業歧視案件訴訟實踐」的演講;
3 .2006年.挪威奧斯陸大學法學院、西南政法大學:中國西部高校教師人權法教學研討會,發表題為:「中國禁止歧視的理論與法律實踐」的演講;
4 .2006年8月19日-20日,挪威奧斯陸大學法學院、北京大學法學院:反就業歧視的立法必要性和理論框架:中國項目成果發布會及研討會,發表題為「西部就業歧視研究看中國建立就業歧視法律制度」的演講;
5 .2006年7月15日-21日,美國天普大學法學院, 艾滋病毒/艾滋病法律防護非政府組織國際論壇,發表題為「疾病、反歧視與憲法平等權——以乙肝歧視案為例」的演講;
6 .2006年6月9日-11日,瑞典人道主義研究所、中國社科院法學所::平等權與公益訴訟研討會,發表題為「中國有關平等權的公益訴訟」的演講;
7. 2006年,美國福特基金會、四川省司法廳:憲法平等與就業歧視公益訴訟法律技術與方法研討會,發表題為「就業平等與反歧視公益訴訟的法律策略與方法」的演講;
8 .2005年,韓國光州亞洲人權論壇,發表題為「中國環境法律與環境權」的演講;
9 .2005年,挪威奧斯陸大學法學院,發表題為「中國勞動就業反歧視法律案件的發展」的演講;
10. 2005年,芬蘭Turkey大學中國研究中心,發表題為「中國憲法平等權的法律訴訟」的演講;
11. 2005年,美國律師協會,發表題為:「婦女權利與公益訴訟」的演講;
12. 2005年.挪威奧斯陸大學法學院、四川大學法學院:中國西部高校教師人權法教學研討會,發表題為:「中國禁止歧視的公益訴訟」的演講;
13 .2004年,北京中歐人權兩公約第六次網路研討會(EU –China Human Rights Network Seminar ),發表題為 「工作權及其實現」的演講;
14. 2004年,香港城市大學法律學院作題為「中國憲法平等權訴訟的最新發展」 的演講;
15. 2004年,北京挪威奧斯陸大學中國合作項目討論班做題為「以案說法——運用中國法律中的平等權條款對抗就業歧視問題」 (Using the Chinese Equality Clause to Fight Against Employment Discrimination - Discussion On Recent Cases.)的演講;
16. 2003年,美國外交關系委員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Committee ),做題為「中國憲法發展與制度發展的多元方法」(Differing Approaches to Constitutional and Institutional Development in China)的演講;
17. 2003年,美國耶魯大學法學院亞州法論壇,做題為《中國憲法訴訟》(Constitutional litigation in China)的演講;
18 .2003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中國法研究所,做題為《中國憲法訴訟近況》(Recent development of China constitutional litigation)的演講
三、成果獲獎情況
省部級獎:
《完善民族區域自治法問題研究》四川省人民政府哲學社會科學獎 三等獎 第一名 1999年
《有關中國法院適用憲法基本權利條款研究》司法部法學優秀科研成果獎 二等獎 2003年
《憲法基本權利司法救濟研究》四川省人民政府哲學社會科學獎 三等獎2005年
《各國立法機關委員會制度比較研究》司法部法學優秀科研成果獎二等獎2006年
《各國立法機關委員會制度比較研究》四川省人民政府哲學社會科學獎二等獎2007年
《論恩格斯晚年關於法的功能的理論》雲南省人民政府哲學社會科學三等獎1991年
《四川省有突出貢獻優秀專家》中共四川省委員會、四川省人民政府突出貢獻優秀專家2005年
四、學術、技術組織任職情況
2007年至今 中國法學會憲法學研究會 常務理事
2006年至今 四川省法學會憲法學研究會 副會長
2007年至今 四川省人民檢察院專家咨詢委員 立法咨詢專家四川省政協法制委員會專家咨詢委員會
成都市人大常會立法咨詢委員會

G. 研究生有稅法專業嗎

2006年10月14日,由北京大學研究生院、北京大學法學院、北京大學財經法研究中心聯合舉辦的「中國設置稅法碩士專業學位(LL.M.in Taxation)專家論證會」在北京大學勝利召開。來自國務院學位辦、教育部研究生司、國家稅務總局教育中心的有關領導和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政法大學、武漢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山大學、廈門大學、吉林大學、中央財經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西南大學、西南政法大學、西南財經大學、華東政法學院、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安徽大學、遼寧大學等30多所著名高校的研究生院院長、法學院院長和著名稅法學者近60人參加了本次論證會。參與論證會的專家來自法學領域的各個分支學科,如法理學、憲法與行政法學、刑法學、訴訟法學、經濟法學、民法學、商法學、國際法學等。與會領導與專家從我國當前應用性專業設置和法學專業設置的現狀與發展前景出發,就稅收執業人員的法學素養及其對稅收法治形成的影響、我國當前稅收執業人員培養中的得與失、稅法碩士的角色定位、我國設立稅法碩士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稅法碩士專業的培養模式及教學安排等問題進行了廣泛、深入的探討。研討會的籌備時間雖然只有短短一周,但仍然收到10餘篇論述稅法碩士專業學位設置的高質量論文。

世界稅法協會(ITLA)主席、北京大學財經法研究中心主任劉劍文教授主持了本次專家論證會。

國務院學位辦陸敏研究員介紹了我國目前專業碩士的設置情況,對我國將來專業碩士的發展方向提出了建議,並特別鼓勵稅法碩士等契合現代市場經濟以及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所需要的專業碩士的大力發展。

國家稅務總局教育中心牟信勇主任介紹了我國稅務系統幹部的專業構成和學歷構成以及我國稅務系統教育體制的現狀,他特別強調稅務系統對於高級稅法專業人才的需求,非常支持稅法碩士專業學位的設立,希望這一專業學位能夠為稅務系統培養一大批高素質的、能夠勝任建設和諧、法治的稅收征納關系重任的稅務幹部。

北京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生玉海教授介紹了北大目前的專業設置與改革經驗,並特別支持以稅法碩士專業學位為代表的專業學位的設置和發展,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輸送大批合格的高素質建設者。北京大學法學院副院長龔文東代表朱蘇力院長以及北大法學院表達了對稅法碩士專業學位的大力支持,他介紹了北大法學院在法律碩士專業改革上所取得的成績和目前存在的不足,主張通過稅法碩士、知識產權法碩士等專業學位來彌補法律碩士專業中存在的問題。

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劉春田教授介紹了人民大學法學專業的設置情況及其經驗和不足,主張復合型人才不可能由單獨一個學科來培養,必須通過多學科的聯合才能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復合型人才,稅法碩士的設置正是為了培養復合型的高級稅法專業人才。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李曙光教授介紹了中國政法大學法學專業設置的現狀及其經驗和不足,主張專業碩士的設置應當由市場機制來決定,應當鼓勵符合市場需要的專業碩士,如稅法碩士等迅速發展。華東政法學院研究生院副院長楊忠孝教授介紹了華東政法學院法學專業的設置情況及其經驗和不足,主張應當通過在有實力的大學進行試點的方式逐步推行稅法碩士專業學位。中國法學會財稅法學研究會會長劉隆亨教授認為創辦稅法碩士專業學位的條件已經成熟,召開這個專家論證會非常及時,應當盡快爭取設立稅法碩士專業學位,發揮稅法在和諧社會建設中的作用。

來自美國的著名稅務律師Gerald J. Zafft教授(現任美國密蘇里州律師協會稅法專業委員會主席、全美律師協會稅法專業委員會委員、華盛頓大學商學院稅法教授)介紹了美國的法學教育和專業設置,特別是稅法碩士專業學位的設置和培養情況,並非常支持中國開設稅法碩士專業學位。

世界稅法協會(ITLA)主席、北京大學財經法研究中心主任劉劍文教授介紹了北京大學設置稅法碩士專業的探索與試點,介紹了國外具有代表性的國家和地區,如美國、歐盟、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亞、我國台灣地區等設置稅法碩士的情況和成功經驗。他在分析了我國目前的專業碩士,特別是法律碩士專業所存在缺陷的基礎上,提出了改革的方向和目標,即用更加適應市場經濟和和諧社會建設需要的專業碩士,如稅法碩士、金融法碩士、知識產權法碩士等,法學類的專業碩士應該是系列,目前的法律碩士繼續保留,但只為通識教育性碩士。

清華大學法學院副院長車丕照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龍翼飛教授、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副院長王光進教授、武漢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溫世揚教授、中山大學法學院副院長周林彬教授、廈門大學法學院院長廖益新教授、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院長甘功仁教授、上海交通大學法學院副院長周偉教授、西南財經大學法學院院長高晉康教授、北京外國語大學法學院院長萬猛教授、安徽財經大學法學院院長劉永偉教授、華南理工大學法學院副院長張富強教授、安徽大學法學院副院長華國慶教授、中央民族大學法學院副院長匡愛民教授、遼寧大學法學院院長楊松教授、西南大學法學院院長張新民教授、浙江財經學院法學院院長韓靈麗教授等專家先後發言,就我國當前法學教育和專業設置的現狀與不足以及完善的對策進行了充分的探討,並一致認為,應當適應市場經濟與和諧社會建設的需要,進行法學教育與專業設置的改革,並以稅法碩士專業學位的設置作為突破口,推動中國法學教育的現代化和國際化。

經過一天的深入探討與論證,與會專家一致同意建議在中國設立稅法碩士專業學位,強烈呼籲國務院學位辦經過論證後承認其獨立學位,並納入研究生學位教育的范疇,由教育部統一制定「稅法碩士專業學位教育計劃」,在全國范圍內統一招生,並成立由來自主管部門、高等學校和實務單位的人員組成的教育指導委員會,協助主管部門制定招生、課程設置、教學管理、論文寫作和學位授予等方面的制度,指導和評估各培養單位稅法碩士專業學位教育工作。

本次專家論證會取得了圓滿成功,必將在中國稅法教育發展史,以及中國法學教育發展史上留下光輝的一頁。

稅法這個專業,好象是通過了,但是可能是在中國最好的大學試點的。所以你可以查詢一下具體學校。
稅法這個專業現在很有爭議,有些人認為這是在拆分法碩,也有人認為這是在逐步淘汰法碩,還有人認識這個是件好事。

熱點內容
西安郵電大學老師信息 發布:2025-08-02 22:12:50 瀏覽:408
美國撒大學 發布:2025-08-02 22:04:44 瀏覽:192
西藏民族大學老師待遇 發布:2025-08-02 21:54:29 瀏覽:899
大學教授病逝追思會 發布:2025-08-02 21:49:18 瀏覽:886
天津211大學名單排名 發布:2025-08-02 21:44:15 瀏覽:361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俄羅斯教授 發布:2025-08-02 21:23:58 瀏覽:780
浙江大學水利工程專業 發布:2025-08-02 21:02:22 瀏覽:878
南京大學楊東濤教授 發布:2025-08-02 20:59:15 瀏覽:412
大學生文明離校計劃 發布:2025-08-02 20:48:33 瀏覽:892
大學生校園貸款合法嗎 發布:2025-08-02 20:41:51 瀏覽: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