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金立教授
⑴ 2021杭州雲棲大會開幕,此次大會上有哪些亮點
這次雲棲大會上有很多的亮點,例如亮點一:大會上聚集著上千位的嘉賓,院士,教授,企業和行業的一些領軍人等。其中來自於中國科學院的院士金立,復旦大學常務副校長,清華大學文科資深教授,創新工場首席科學家周明,國家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所長王微等人將出席雲棲大會。這次的雲棲大會呢將帶來千場演講,本次演講只要內容有65個技術話題和50多個垂直行業,不僅要探討數據中心、晶元物聯網、電力、汽車等多項內容。在雲棲大會技術基地上將有佔地160平米的模擬數據中心,多款最新無影雲電腦專屬體驗中心,神龍雲伺服器,原生資料庫等內容,高精度數據中心智能機器人天巡現場模擬調度工作,這將又是大會上的一大亮點。
⑵ 徐福東渡最後去哪裡了
徐福東渡是否到了日本,這是諸謎中爭論最為激烈的一個。有學者認為,三神山一般是指日本國。日本還保存有很多有關徐福的遺跡,如徐福登陸地、徐福祠、徐福冢、徐福井等。其佐賀市、新宮市等地都被傳為是徐福當年登陸日本的地方。但也有學者認為徐福最終的目的地是韓國。因為韓國也有有關三神山和徐福東渡的傳說和曾活動的遺跡。此外,還有說去了南洋的,也有說到了海南島的,更有說到了美洲的。這種說法認為,徐福東渡是先到了日本,後來又到了美洲,並在美洲自立為王不歸。檀香山遺留下帶有中國篆書刻字的方形岩石,舊金山附近有刻存中國篆文的古箭等文物出土。這些古代文物是當時徐福這批秦人經過時所遺留的。而墨西哥灣地區有批居住山區的黃種人,據稱是秦采葯人的後代。
在近現代,早在「五·四」運動前夕的1918年,陶亞民先生首先發表了《徐福事考》一文,王輯五先生把研究徐福與研究中日海上交通史結合起來,提出了一些新觀點,當時一些著名史學家,如汪向榮、衛挺生等,也參與了這一研究。1981年,汪向榮先生再論「徐福東渡」,又重新掀起了徐福研究的熱潮,而且一改其年輕時認為司馬遷在《史記》里只是原原本本地記載了「方士們的不真實的宣傳」,認為「徐福是實在的人物,他的入海是為了逃避始皇帝的虐政,是有計劃的海外移民。」他還指出:若對中日關系史和日本古代史發展過程進行認真觀察、探討的話,也不能輕易地否定這一傳說。近二十年來,這一研究取得了不少矚目的成績。一些中國有影響的史學元老和中青年史學工作者也對這一課題頗感興趣。如復旦大學的吳傑教授、遼寧大學的孟憲仁教授、天津社科院的王金林教授、浙江大學日本文化研究所的王勇教授等,都曾立著論述。另外象台灣的彭雙松教授、日本的梅原猛教授、壹岐一郎教授、水野明教授等也都對這一課題作了較為深入的研究。
然而,由於《史記》對徐福求仙事的記載「語焉不詳」,使得這個歷史事件成為一宗千古疑案,史學界不少人把它看成是一隻燙手的山芋。近些年來,雖然有人試圖從考古學、人類學、航海史等多角度來佐證這一歷史事件,但很難有突破性的進展。要說認同,只有兩點,一是歷史上確有徐福其人,二是確實下過海。至於其出身在何處,在哪兒出海,出過幾次海,東渡的目的是什麼,最後到的「平原廣澤」究竟是什麼地方,這一切還都是目前爭論的焦點。因此,有些史學家就提出,單從歷史學的角度來研究徐福與日本的關系,容易陷入空論與臆測。很復雜 我倒覺得是到了日本的可能性極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