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陳果老師朋友無用
『壹』 復旦大學教授:朋友是無用的、不帶任何功利性的
摯友如異體同心。——亞里士多德
什麼是朋友?或許對於這個問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在我們很小的時候,我們便被自己的父母耳提命面要多交朋友,與人為善,要好好維護和朋友之間的友誼,不可以因為任性而傷害到朋友。 長大後,我們有了自己的思考,形成了自己的圈子,有了屬於自己的朋友。
俗話說 「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 不可否認的是,在交朋友的過程中,我們選擇的標准並不是單純的三觀一致,有很多人之所以能夠成為朋友,是因為他們對自己有所幫助。在人生的不同階段,對朋友有了不同的理解,隨著年齡的增長, 對朋友的「真心」也就越來越少了,而對於到底什麼才是朋友, 陳果教授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她說:
陳果是復旦大學的教授,被人們所熟知是因為她在講課時,說出來的一些觀點都非常新穎,可以說是一語道破了人們內心深處那些不敢說出口的真實想法。
在談到朋友的時候,她說:
當我們不了解「無用」這兩個字的真實含義時,我們可能會以為,她說的就是這個詞的表面意思,她覺得朋友沒有用,交朋友是一種無意義且浪費時間的社交活動。
但是,在知道復旦大學的精神以後,或許才會真正懂得什麼叫「無用」。 復旦大學的精神是:「自由而無用的靈魂」。 陳果教授作為復旦大學的教授,所提出來的朋友「無用」和復旦精神里的「無用」很顯然是一個意思。假如這個詞取的是表面含義,那麼復旦大學在鼓勵學生們做沒用的人嗎?
當然不是,這里的「無用」指的是不作為功利之用,即做一個自由而不功利的人。 對應到陳果教授對於朋友的看法上去,就是說交朋友時不應當功利,抱著一顆利用之心去維系和朋友之間的感情。所以她才會說:
所謂「君子之交淡如水」, 這句話和陳果教授的表述有所不同,但是它們意思是一致的。交朋友,要做到真心,既不圖對方能夠為自己付出一些什麼,也不去算計自己能從對方那裡得到什麼。 只有不計較得失,才能換來真正的朋友。
因此,如果有些人是為了利用才去交朋友,那麼很有可能會出現這樣一種情況:當對方生活得好,對其有所幫助時,他便會去攀附交好,和人家成為朋友 ,而一旦這個人生活遇到困難,陷入低谷,他便趕緊想辦法和人家撇清關系,恨不得再也不往來。
人生總有起落,沒有人能保證一生都順遂成功,如果是用這樣的方法交朋友,那麼,他可以算得上是沒有朋友。
交朋友要講求「無用」,不能以功利之心對待朋友,那麼,我們要如何和我們真心喜歡的朋友相處呢?
從陳果教授的朋友「無用」觀點中,我們可以知道,在和朋友相處時,最應當做到的,便是付出一顆真心。
怎樣才算付出真心呢? 或許在交朋友上,我們不知道怎麼做,但是如果代入到和自己父母的關繫上,便會明白。 父母對待我們是真心的,這樣的真心就是不求回報,也不計較付出,一心為了對方好,無論自己的孩子以後有沒有出息,都願意愛她護她。
交朋友亦是如此,雙方都應當真心 ,失敗了不覺得她丟人,成功了真心為她驕傲,無論是困境還是逆境,都可以在彼此身邊, 相互扶持,一起經歷。
或許有人會覺得這樣的友情打著燈籠都難找,越是在乎的朋友,就越要花時間和精力去維護。
其實不是這樣的,找到一個這樣的朋友不難,只要我們自己能做到真心,總會換來別人同樣的真心。對於維護友情這件事,如果一段友情真的需要費盡心思去經營,那麼他們一定不是什麼真正的好朋友。
真正的友情應當是這樣的,我們即使不在彼此身邊,不會每天見面,朝夕相伴,但是我們對對方的生活都很了解,知道對方最近都在忙些什麼。 不開心時,一個電話打過去,總能聽到熟悉的安慰。對方開心時,自己也會一起分享喜悅,真心為她感到高興。
同樣,當兩個人都忙,甚至好多天都沒時間說話時,他們之間並不會產生「陌生感」這種東西,只要有一天,一個人提起了話頭,兩個人便能熱火朝天的聊起來,彷彿一直在一起一樣。
陳果教授說:朋友是無用的、不帶任何功利性的,這是她對什麼是真正的朋友的理解,也是我們在交朋友時的願望。 畢竟,對於現在的人們來說,不和幫不上忙的人交朋友,幾乎已經成了心照不宣的事。
凡認識新的人,只有在反復權衡,仔細琢磨, 認為他們在某些方面能夠為自己所用時,才會願意花費時間來處理彼此之間的人際關系,爭取和對方成為朋友。 因此,這也是為什麼有些人朋友越來越少的原因,因為這樣交來的朋友,是沒有辦法長久的。
抱著利用之心交來的朋友,雙方一定都帶著目的,在彼此任何一方處於人生低谷時,另一方都會毫不猶豫地選擇放棄這個朋友,尋找下一個對自己有用的目標。 那些用真心交來的、真正的朋友,才會顯得彌足珍貴。
希望這樣的朋友在雙方眼裡都是「無用」的,都值得彼此不帶著任何功利的目的,永遠用一顆真心去對待。 只有這樣,兩個人之間的感情才能夠維持得更加長久,才能夠真正擁有友誼。
『貳』 復旦女教授陳果情商真的很高嗎
上海復旦大學的教授「陳果」爆火網路,她被稱為「復旦北區」三寶之一,上她的課,要用搶的,得提前去佔座,去晚了,過道和教室後門都是人,火爆異常。有人專門驅車前往,就為了聽她一節課,聽完之後,人生困惑茅塞頓開。
在這個速食年代,她的話語不功利沒有戾氣,但卻能輕巧擊中你,引發精神共振,女人要有優雅的外表,更要有會不斷思考的大腦,這樣才會產生源源不斷的魅力。
觀點粗略,歡迎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