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教授翻車視頻
❶ 自主招生的條件和結果
2019年高校自主招生條件常見問題解答,競賽生看過來!不看後悔
1.什麼是自主招生?
自主招生又稱自主選拔,是由高校拿出一定比例的招生名額,在高考的基礎上通過院校的綜合評價體系(筆試、面試考核),選拔出具有學科特長和創新潛質的優秀學生。最終獲得擬錄取資格的考生在高考成績達到院校標准時可在高考錄取中享有一定的投檔及專業錄取優惠。
在此說明,自主招生是正常高考的輔助手段,是對高考制度的重要補充,並不是高考的另外招生.自招生源比例一般為高校的5%左右。
2.哪些學校有自主招生?
根據教育部政策規定,全國有95所高校具有自主招生資格。但2015年-2018年,只有90所高校進行自主招生,其中有77所院校針對全國進行招生,13所院校只針對本省進行招生。
3.為什麼要參加自主招生?
自主招生的實質是選擇具有學科特長創新潛質的優秀學生,是對現行高考制度的補充和完善。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可以低分進入名校。
如:2018年北大在某個省份的錄取分數線為690分,考生A高考672分,但他在北大自主招生考試中表現優秀,獲得30分加分(降分錄取),加分後為702分,高於北大的統招分數線,即可順利進入北京大學。可以這樣理解:
a.一本成績,上211院校;
成績在一本線附近,通過自招降分可進入211學校;
b、重本成績,進985院校;
成績在一本線上40-60分,通過自招加分可進入985名校;
c、985成績,進頂尖院校;
成績在一本線上100分以上,通過自招加分進入北大、清華等國內頂尖名
4.作為理科生,為什麼要參加學科競賽?
根據歷年高校招生簡章,具體招生條件上主要分為:五大學科競賽類、人文社科特長類、科技研究創新類、論文專著發表、專利發明、綜合/單科成績優秀、以及具有其他創新潛質和特長的考生。根據2019年的自主新政趨勢分析,論文專利將會受到很大的限制,而含金量十足的五大學科競賽的獎項將會進一步升值,成為高校選優的首選。
5.怎樣才能在學科競賽中拿到好成績?
安徽的競賽條件對比全國來說,一方面家長和學生的意識不夠強,一方面師資力量也相對較弱,另外,學校的重視程度也無法和其他強省比如浙江山東湖南相比。所以,很多家長為了追好的競賽老師和團隊,帶著孩子遠赴外地求學。事實上,在合肥就有這樣一支神秘的競賽師資隊伍,他們秉承踏實的辦學風格,雖然極少對外宣傳,但卻堪稱:安徽數理化三科競賽師資的頂尖力量。多年以來,正是佳恩特一直在幕後默默的付出,才維護住了安徽學子的些許尊嚴。
為了讓安徽由教育大省轉為教育強省,在此呼籲有更多優秀學子加入佳恩特,實為安徽的幸事。
6.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信息這幾科競賽中如何選擇?
會出現一些孩子同時學幾門競賽,不知道如何取捨的情況。即使學有餘力,也建議最多選擇兩門競賽,但是如果綜合成績下滑厲害,就要考慮只保留一門或者全部放棄競賽。競賽成績特別優秀著除外。
7.如何平衡日常學習和競賽之間的關系,比如時間安排、重要性排序等等?
高二結束之前可以在不太影響學校正常文化課學習的情況下,參加一門競賽為佳。進入高三就不建議再參加競賽了。
8.我已經在學校學習競賽,還需要參加佳恩特的訓練營嗎?
佳恩特的老師是邀請的奧賽國家集訓隊的前金牌教練,歷屆競賽題目的出題或者審題人團隊。對競賽的出題規則或者知識點非常熟悉。你懂的
9.我已經報了別的機構的競賽課,我為什麼要選擇佳恩特?
選擇跟第一名的團隊學習,節省時間,避免翻車。佳恩特關注的是成績,課程設置是雙師制度。以物理競賽為例,在北大教授講物理競賽知識的同時,配備物理競賽必須學習的數學知識,而我們的數學講師是麻省理工的博士,並且同步刷題。等於報一門學兩門。既為家長節省了金錢,更為孩子節省了時間。
10.迄今為止,佳恩特取得了哪些成績,我也能取得這么好的成績嗎?報名的話,佳恩特的學習計劃是怎麼樣的?
以物理競賽為例,
第34屆中學生物理競賽:
共計31人榮獲安徽省一等獎,其中陳沖霄、王傑、劉國定等同學在理論中榮獲200分以上的好成績。
劉國定、王凌瀟、范弘傑、周暢、馬世育、陳沖霄等6人榮獲安徽省前十名,進入省隊。劉國定、馬世育同學榮獲國家銀牌;
81人榮獲安徽省二等獎,丁衛宇、陳軼汀、孟秋實、汪漢卿、甘溯源、張清源等;
6人榮獲安徽省三等獎,孫禹辰、趙世豪等;
袁超毅同學獲得了滿分80分的實驗考試成績,周暢、馬世育、周海琦等十幾位同學也獲得了78分以上的優異成績
第35屆中學生物理競賽:
安徽省一等獎共計59位同學,其中我們學員53人,
王海宇、賈啟翔、李維一、黃至晗、魯琦琨5名同學進入省隊,代表安徽進入國家決賽,
黃至晗同學榮獲國家金牌,李維一、賈啟翔同學榮獲國家銀牌;
張子羲、周子涵、姚宇軒、邱明宇、王川等人獲得省一等獎;
省二等獎共計424位同學,其中佳恩特學員158人,王文琦、徐錦文、夏宇陽、汪欣然等;
劉雋喆同學獲得了滿分80分的實驗考試成績,李維一、張子羲、徐文蔚等十幾位同學也獲得了70分以上的優異成績。深圳中學黃昊等7人進入國家決賽;
上海中學徐澤安、張天宇等8人進入國家決賽。其中徐澤安同學獲得國家金牌,並進入國家集訓隊;
杭州二中陳冠成、周榆清等3人進入國家決賽。
佳恩特教育往期高校自主招生培訓獲得的成績:
共計54人通過競賽取得高校自主招生考試資格,
其中來自合肥一中的張洋同學通過自招考試進入中國科大;
蕪湖一中的葉之帆同學通過自招考試進入復旦大學;
合肥壽春中學的張清源同學通過自招考試進入武漢大學等。
蕪湖一中的姚宇軒同學已獲得2019年清華大學降一本線的優惠政策
為什麼選擇佳恩特?
1.安徽絕對的拿獎導師團隊。不必舍近求遠到外地找名師,佳恩特的老師是從奧賽國家集訓隊請的,歷屆奧賽出題人,審題人。
程稼夫:中國科大物理學院教授,國際物理學奧林匹克競賽原國家集訓隊教練
鄭永令:復旦大學物理系教授,國際物理學奧林匹克競賽原國家隊領隊、主教練
方教授:復旦大學物理系教授,國際物理學奧林匹克競賽原國家集訓隊教練
王教授: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國際物理學奧林匹克競賽國家隊領隊、教練
穆教授: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國際物理學奧林匹克競賽國家隊領隊、教練
宋教授:南開大學物理學院教授,國際物理學奧林匹克競賽原國家隊領隊、主教練李教授: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物理奧林匹克競賽輔導專家
張教授:中國科大物理學院教授,國際物理學奧林匹克競賽原國家集訓隊教練周教授:武漢大學物理學院教授,物理奧林匹克競賽輔導專家蘇教授:廈門大學物理學院教授,物理奧林匹克競賽輔導專家
楊教授:中國科大物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物理奧林匹克競賽輔導專家
崔教授:中國科大物理學院教授,物理奧林匹克競賽輔導專家
潘教授:中國科大物理學院教授,物理奧林匹克競賽輔導專家
徐教授:中國科大物理學院教授,物理奧林匹克競賽輔 導專家
實驗師資:中國科大、合肥工大多位具有物理競賽實驗培訓或競賽評審經驗的物理名師專家團隊還包括多位中學國際物理金牌教練,中國科大在讀博士。
2.我們實行雙師制,比如學物理競賽,講課的是奧賽國家集訓的領隊,刷題的是麻省理工博士,同時帶上數學知識。這是安徽獨一無二的師資力量。花一門課的時間和金錢,得到三倍的收獲。
3.一、六、八中及168中學常年官方合作單位,值得學校和家長信賴。
4.佳恩特的成績:
以物理為例
第34屆中學生物理競賽:
共計31人榮獲安徽省一等獎,其中陳沖霄、王傑、劉國定等同學在理論中榮獲200分以上的好成績。
劉國定、王凌瀟、范弘傑、周暢、馬世育、陳沖霄等6人榮獲安徽省前十名,進入省隊。劉國定、馬世育同學榮獲國家銀牌;
81人榮獲安徽省二等獎,丁衛宇、陳軼汀、孟秋實、汪漢卿、甘溯源、張清源等;
6人榮獲安徽省三等獎,孫禹辰、趙世豪等;
袁超毅同學獲得了滿分80分的實驗考試成績,周暢、馬世育、周海琦等十幾位同學也獲得了78分以上的優異成績
第35屆中學生物理競賽:
安徽省一等獎共計59位同學,其中我們學員53人,
王海宇、賈啟翔、李維一、黃至晗、魯琦琨5名同學進入省隊,代表安徽進入國家決賽,
黃至晗同學榮獲國家金牌,李維一、賈啟翔同學榮獲國家銀牌;
張子羲、周子涵、姚宇軒、邱明宇、王川等人獲得省一等獎;
省二等獎共計424位同學,其中佳恩特學員158人,王文琦、徐錦文、夏宇陽、汪欣然等;
劉雋喆同學獲得了滿分80分的實驗考試成績,李維一、張子羲、徐文蔚等十幾位同學也獲得了70分以上的優異成績。深圳中學黃昊等7人進入國家決賽;
上海中學徐澤安、張天宇等8人進入國家決賽。其中徐澤安同學獲得國家金牌,並進入國家集訓隊;
杭州二中陳冠成、周榆清等3人進入國家決賽。
佳恩特教育往期高校自主招生培訓獲得的成績:
共計54人通過競賽取得高校自主招生考試資格,
其中來自合肥一中的張洋同學通過自招考試進入中國科大;
蕪湖一中的葉之帆同學通過自招考試進入復旦大學;
合肥壽春中學的張清源同學通過自招考試進入武漢大學等。
蕪湖一中的姚宇軒同學已獲得2019年清華大學降一本線的優惠政策。
佳恩特為什麼會有這么高的拿獎率?
對每個學生精細化管理,採用定製的方案,根據每個孩子的成績量身定製方案,保底省二起步,沖擊國獎和國際金牌。
1.清北目標班:
2.自招班,
3.C9目標班
4.985目標班
5.211目標班
❷ 中國的發明家!
蘇頌 (1020~1101)字子容,泉州(今福建)南安人。北宋著名科學家。他主持創制了當時先進的天文鍾之一———水運儀象台,能表示天象,又能計時。蘇頌所著《新儀象法要》,詳細地介紹了水運儀象台的構造,歐洲人認為他是現代天文鍾的祖先。
賈憲 北宋數學家,創制「賈憲三角」。他最著名的數學成就,是創制了一幅數字圖式,即「開方作法本源圖」,實際上是一個指數為正整數的二項式定理系數表,被稱為中國的帕斯卡三角形。
錢乙 (1032~1113)祖籍浙江,後到鄆州(今山東省東平縣)定居。其著作《小兒葯證真訣》是中國最早的兒科學專著,被視為中醫兒科學的經典著作,錢乙被後人視為「兒科之聖」、「兒科鼻祖」。
衛朴 北宋天文學家,淮南楚州人。平民出身,因用功過度而致雙目失明。他主持編纂的頗有影響的《奉元歷》,在中國天文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公元1075年他又主持修訂《奉元歷》,使之更趨完善。
李誡 字明仲,北宋鄭州管城縣人,著名建築學家。他編著的古代建築學著作《營造法式》標志著中國古代建築技術已經發展到了一個新水平,具有高度的科學價值。
陳專 (1076~?)南宋農學家,一生勤奮好學,潛心研究農學理論,公元1149年著《農書》三卷,附《蠶書》一冊。作品對江南水田耕作,對土地利用、土壤肥料、水稻耕種、蠶桑等方面,均有獨到見解,是研究中國農業科學的寶貴資料。
宋慈 (1186~1249)字惠斧,福建建陽人。南宋傑出的法醫學家,長期擔任司法方面的官職。著有《洗冤集錄》,比西方法醫學專著要早350多年,可稱得上是世界最早的法醫學權威著作。《洗冤集錄》被譯成日、英、德、法、荷等多國文字。
秦九韶 (1202~1261)南宋普州(今四川)人,傑出數學家。他仿照「九章算術」寫成《數書九章》,提出了高次方程的解法,比西方早800多年。秦九韶是中世紀世界上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數書九章》標志著中國古代數學的一個高峰。
郭守敬 (1231~1316)元朝著名的科學家、天文水利學家。他製造了10多種天文儀器,對天象進行觀察和精密推算。所編「授時歷」比現行公歷的確立早300年,是我國一位有多方面貢獻的偉大科學家,在世界科學史上也佔有一定地位。
趙友欽 (1279~1368)宋元天算物理學家。著有科學著作《革象新書》。這本書有一篇名為《小罅光景》的文章,罅就是小孔或狹縫。趙友欽做了一系列實驗,研究小孔成像規律,以及由此引申的物理現象。
徐壽 (1818~1884)清代科學家,精於數學和工程技術,與同時代科學家華蘅芳共同製造出中國第一台蒸汽機,又製成木殼輪船「黃鵠」號,這是中國近代科學技術史上的一項新成就。1871年徐壽翻譯出版了《化學監源》等6部書。
顧觀海 (1799~1862)清代學者,字賓王,號尚之。江蘇金山人,繼承世業為醫生,兼通古今中西天文、算學,著作12種,在古代天文學方面有獨到見解,撰《周髀算經校勘記》八卷,對天文史研究做出了貢獻。
楊岫 (1699~?)清代著名農學家。字雙山,陝西興平縣桑家鎮人。他對種桑養蠶有深入研究,寫有《豳鳳廣義》和《蠶政摘要》兩本養蠶的書,從種桑到繅絲紡織,都有詳細敘述和總結,對研究種桑養蠶技術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❸ 邏輯學 名人名言
★邏輯史話★思想者的名言
科學家名言錄——科學
1.如果我們過於爽快地承認失敗,就可能使自己發覺不了我們非常接近於正確。爾·波普爾
2.難也是如此,面對懸崖峭壁,一百年也看不出一條縫來,但用斧鑿,能進一寸進一寸,得進一尺進一尺,不斷積累,飛躍必來,突破隨之。華羅庚(中國)
3.我真想發明一種具有那麼可怕的大規模破壞力的特質或機器,以至於戰爭將會因此而永遠變為不可能的事情。---諾貝爾(瑞典)
4.只有順從自然,才能駕馭自然。---培根(英國)
5.真理的大海,讓未發現的一切事物躺卧在我的眼前,任我去探究---牛頓(英國)
6.謬誤的好處是一時的,真理的好處是永久的;真理有弊病時,這些弊病是很快就會消滅的,而謬誤的弊病則與謬誤始終相隨。狄德羅(法國)
7.凡在小事上對真理持輕率態度的人,在大事上也是不足信的。---愛因斯坦(美國)
8.人的天職在勇於探索真理。-哥白尼(波蘭)
9.我不知道世上的人對我怎樣評價。我卻這樣認為:我好像是在海上玩耍,時而發現了一個光滑的石子兒,時而發現一個美麗的貝殼而為之高興的孩子。盡管如此,那真理的海洋還神秘地展現在我們面前。--牛頓(英國)
10.科學的靈感,決不是坐等可以等來的。如果說,科學上的發現有什麼偶然的機遇的話,那麼這種偶然的機遇只能給那些學有素養的人,給那些善於獨立思考的人,給那些具有鍥而不舍的精神的人,而不會給懶漢-華羅庚(中國)
11.一個科學家應該考慮到後世的評論,不必考慮當時的辱罵 ---巴斯德 (法國)
12.我們在享受著他人的發明給我們帶來的巨大益處,我們也必須樂於用自己的發明去為他人服務。 ---富蘭克林(美國)
13.我的人生哲學是工作,我要揭示大自然的奧妙,為人類造福。 -愛迪生(美國
14.我平生從來沒有做出過一次偶然的發明。我的一切發明都是經過深思熟慮和嚴格試驗的結果。 ---愛迪生(美國)
15.發展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一般能力,應當始終放在首位,而不應當把獲得專業知識放在首位。如果一個人掌握了他的學科的基礎理論,並且學會了獨立地思考和工作,他必定會找到他自己的道路,而且比起那種主要以獲得細節知識為其培訓內容的人來,他一定會更好地適應進步和變化。 --愛因斯坦(美國)
16.一切推理都必須從觀察與實驗得來。 ---伽利略 (義大利)
17.要學會做科學中的粗活。要研究事實,對比事實,積聚事實。 --巴甫洛夫 (俄國)
18.我的那些最重要的發現是受到失敗的啟示而作出的。 --戴維 (英國)
19.感謝上帝沒有把我造成一個靈巧的工匠。我的那些最重要的發現是受到失敗的啟發而獲得的。 -戴維(英國)
20.我堅持奮戰五十餘年,致力於科學的發展。用一個詞可以道出我最艱辛的工作特點,這個詞就是失敗。--湯姆遜
21.對搞科學的人來說,勤奮就是成功之母
--茅以升(中國)
22.運動是一切生命的源泉。達·芬奇(義大利)
23.科學的基礎是健康的身體。居里夫人(法國)
24.沒有僥幸這回事,最偶然的意外,似乎也都是有必然性。-愛因斯坦(美國)
25.我要把人生變成科學的夢,然後再把夢變成現實。 ---居里夫人(法國)
26.科學是沒有國界的,因為她是屬於全人類的財富,是照亮世界的火把,但學者是屬於祖國的。-巴斯德(法國)
27.我願用我全部的生命從事科學研究,來貢獻給生育我、栽培我的祖國和人民。--巴甫洛夫(前蘇聯)
28.歷史告誡我們說,一種嶄新的真理慣常的命運是:始於異端,終於迷信。-赫胥黎(英國)
29.總有一天,真理會取勝。即使真理在他一生中未能得到勝利,為了堅持真理也會使他變得更好,更加聰明。-赫胥黎(英國)
30.使人們寧願謊言,而不願追隨真理的原因,不僅由於探索真理是艱苦的,也不僅由於真理會約束人的想像,而且是由於謊更能迎合人類某些惡劣的天--培根(英國)
31.目前的時代,真理是那樣晦暗不明,謊言又是那樣根深蒂固,以致除非我們熱愛真理,我們便不會認識真理。--帕斯卡(法國)
32.研究真理可以有三個目的:當我們探索時,就要發現到真理;當我們找到時,就要證明真理;當我們審查時,就要把它同謬誤區別開來。-帕斯卡(法國)
33.謬誤的好處是一時的,真理的好處是永久的;真理有弊病時,這些弊病是很快就會消滅的,而謬誤的弊病則與謬誤始終相隨。
--狄德羅(法國)
34.探索真理比佔有真理更為可貴。
-愛因斯坦(美國)
35.追求客觀真理和知識是人的最高和永恆的目標。愛因斯坦(美國)
36.在真理的認識方面,任何以權威者自居的人,必將在上帝的嬉笑中垮台!--愛因斯坦(美國)
37.我要做的只是以我微薄的力量為真理和正義服務,即使不為人喜歡也在所不惜。
--愛因斯坦(美國)
38.真理可能在少數人一邊。-柏拉圖(希臘)
39.最初偏離真理毫釐,到頭來就會謬之千里。
--亞里士多德(希臘)
40.沒有一個人能全面把握真理。亞里士多德(希臘)
41.熱愛真理的人在沒有危險的時候愛著真理,在危險的時候更愛真理。--亞里士多德(希臘)
42.智力決不會在已經認識的真理上停止不前,而始終會不斷前進,走向尚未被認識的真理。
-布魯諾(義大利)
43.真理就具備這樣的力量,你越是想要攻擊它,你的攻擊就愈加充實和證明了它。
--伽利略(義大利)
44.驚奇就是科學的種子。--愛迪生(美國)
45.科學的每一項巨大成就,都是以大膽的幻想為出發點的。--杜威(美國)
46.科學賜予人類的最大禮物是什麼呢?是使人類相信真理的力量。---康普頓(美國)
47.一旦科學插上幻想的翅膀,它就能贏得勝利。--法拉第(英國)
48.在科學工作中,不願意越過事實前進一步的人,很少能理解事實。-赫胥黎(英國)
49.如何辨別有希望的線索,是研究藝術的精華所在。具有獨立思考能力,並能按其本身的價值而不是根據主宰當時的觀念去判斷佐證的科學家,最有可能認識某種確屬新東西的潛在意義。--貝弗里奇(英國)
50.在科學上最好的助手是自己的頭腦,而不是別的東西。-法布爾(法國)
51.人類看不見的世界,並不是空想的幻影,而是被科學的光輝照射的實際存在。尊貴的是科學的力量。--居里夫人(法國)
52.在科學上重要的是研究出來的東西,不是研究者個人。--居里夫人(法國)
53.人類看不見的世界,並不是空想的幻影,而是被科學的光輝照射的實際存在。尊貴的是科學的力量。-居里夫人(法國)
54.在科學上重要的是研究出來的東西,不是研究者個人。--居里夫人(法國)
55.科學家一旦做出成績,就應該忘記自己所做的事情,而經常去考慮他應該做的事情。---費希特(德國)
56.科學絕不是一種自私自利的享受。有幸能夠致力於科學研究的人首先應該拿自己的學識為人民服務。---馬克恩(德國)
57.你要知道科學方法的實質,不要去聽一個科學家對你說些什麼,而要仔細看他在做些什麼。--愛因斯坦(美國)
58.一個人在科學探索的道路上走過彎路、犯過錯誤並不是壞事,更不是什麼恥辱,要在實踐中勇於承認和改正錯誤。-愛因斯坦(美國)
59.科學家必須在龐雜的經驗事實中抓住某些可用精密公式來表示的普遍特徵,由此探求自然界的普遍原理。-愛因斯坦(美國)
60.科學決不是也永遠不會是一本寫完了的書。每一項重大成就都會帶來新的問題。任何一個發展隨著時間的推移都會出現新的嚴重的困難。-愛因斯坦(美國)
61.科學研究能破除迷信,因為它鼓勵人們根據因果關系來思考和觀察事物。-愛因斯坦(美國)
62.科學是永無止境的,它是一個永恆之謎。
-愛因斯坦(美國)
63.科學的界限就像地平線一樣:你越接近它,它挪得越遠。-布萊希特(德國)
64.在科學上進步而道義上落後的人,不是前進,而是後退。-亞里士多德(希臘)
65.真理只有一個,它不在宗教中,而是在科學中。-達·芬奇(義大利)
66.科學是使人精神變得勇敢的最好途徑。
-布魯諾(義大利)
67.當科學家們被權勢嚇倒,科學就會變成一個軟骨病人。-伽利略(義大利)
68.科學的真理不應在古代聖人的蒙著灰塵的書上去找,而應該在實驗中和以實驗為基礎的理論中去找。真正的哲學是寫在那本經常在我們眼前打開著的最偉大的書裡面的。這本書就是宇宙,就是自然本身,人們必須去讀它。
-伽利略(義大利)
69.科學的惟一目的是減輕人類生存的苦難,科學家應為大多數人著想。-伽利略(義大利)
70.追求科學需要特殊的勇敢。-伽利略(義大利)
71.科學給青年以營養,給老人以慰藉;她讓幸福的生活錦上添花,她在你不幸的時刻保護著你。--羅蒙諾索夫(前蘇聯)
72.攻克科學堡壘,就像打仗一樣,總會有人犧牲,有人受傷,我要為科學而獻身。--羅蒙諾索夫(前蘇聯)
73.沒有疑問,哲學與科學在許多方面是互相促進的。--羅蒙諾索夫(前蘇聯)
74.科學家不創造任何東西,而是揭示自然界中現成的隱藏著的真實,藝術家創造真實的類似物。--岡察洛夫(前蘇聯)
75.科學要求一切人不是別有用心而心甘情願地獻出一切,以便領受冷靜的知識的沉甸甸的十字勛章這個獎賞。--赫爾岑(前蘇聯)
76.科學是到處為家的。不過,任何不播種的地方,它是不會使其豐收的。--赫爾岑(前蘇聯)
77.科學決不能不勞而獲,除了汗流滿面而外,沒有其他獲得的方法。熱情、幻想、以整個身心去渴望,都不能代替勞動,世界上沒有一種輕易的科學。-赫爾岑(前蘇聯)
78.你們在想要攀登到科學頂峰之前,務必把科學的初步知識研究透徹。還沒有充分領會前面的東西時,就決不要動手搞往後的事情。
-巴甫洛夫(前蘇聯)
79.單調的攀登動作會感到厭倦,但每一步都是接近頂峰。--蘇霍姆林斯基(前蘇聯)
80.科學成就是由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惟有長期的積聚才能由點滴匯成大海。-華羅庚(中國)
81.我們最好把自己的生命看做前人生命的延續,是現在共同生命的一部分,同時也後人生命的開端。如此延續下去,科學就會一天比一天燦爛,社會就會一天比一天更美好。
--華羅庚(中國)
82.科學是老老實實的東西,它要靠許許多多人民的勞動和智慧積累起來。--李四光(中國)
83.科學尊重事實,不能胡亂編造理由來附會一部學說。--李四光(中國)
84.真正的科學精神,是要從正確的批評和自我批評發展出來的。真正的科學成果,是要經得起事實考驗的。有了這樣雙重的保障,我們就可以放心大膽地去做,不會自掘妄自尊大的陷阱。--李四光(中國)
85.困難只能嚇倒懦夫懶漢,而勝利永遠屬於敢於攀登科學高峰的人。--茅以升(中國)
86.讀書是易事,思索是難事,但兩者缺一,便全無用處。--富蘭克林(美國)
87.研究歷史能使人聰明;研究詩能使人機智;研究數學能使人精巧;研究道德學使人勇敢;研究理論與修辭學使人知足。-培根(英國)
88.問號是開啟任何一門科學的鑰匙。
---巴甫洛夫(前蘇聯)
89.把簡單的事情考慮得很復雜,可以發現新領域;把復雜的現象看得很簡單,可以發現新定律。--牛頓(英國)
90.沒有大膽的猜測就作不出偉大的發現。
牛頓(英國)
91.如果說我對世界有些微貢獻的話,那不是由於別的,而是由於我的辛勤耐久的思索所致。
-牛頓(英國)
92.我始終努力保持自己思想的自由,我可以放棄任何假說,無論是如何心愛的,只要事實證明它是不符。-達爾文(英國)
93.善於思考的人,一旦從傳統偏見的令人眩目的影響中解脫出來,將會在人類的低等祖先中找到人類偉大能力的最好證據,並且從人類過去的漫長進化中,將會找到人類對達到更崇高的未來的信心和合理根據。--赫胥黎(英國)
94.深刻的思想就像鐵釘,一旦釘在腦子里,什麼東西也無法把它拔出來。-狄德羅 (法國)
95.我們幾乎不為現在而思考。即使偶而思考,也僅僅為了處理未來,才偶然想到從現在獲得一些指引的光。現在絕不是我們的目的。過去和現在只是我們的手段,惟有未來才是目的。
--巴斯德(法國)
96.幻想是詩人的翅膀,假設是科學的天梯。
--歌德 (德國)
97.我們思想的發展在某種意義上常常來源於好奇心。--愛因斯坦(美國)
98.要是沒有能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有創造個人,社會的向上發展就不可想像。--愛因斯坦(美國)
99.思維世界的發展,在某種意義上說,就是對驚奇的不斷擺脫。--愛因斯坦(美國)
100.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嚴肅地說,想像力是科學研究中的實在因素。--愛因斯坦(美國)
101.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許僅僅是一個教學上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舊的問題,都需要有創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
--愛因斯坦(美國)
102.沒有想像力的靈魂,就像沒有望遠鏡的天文台。--愛因斯坦(美國)
103.學習知識要善於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這個方法成為科學家的。--愛因斯坦(美國)
104.思想永遠是宇宙的統治者。-柏拉圖 (希臘)
105.為了能夠作真實和正確的判斷,必須使自己的思想擺脫任何成見和偏執的束縛。
--羅蒙諾索夫(俄國)
106.在創作家的事業中,每一步都要深思而後行,而不是盲目地瞎。--米丘林 (前蘇聯)
107.哲學是理性和科學的朋友,而神學是理性的敵人和無知的庇護者。-狄德羅 (法國)
108.我們所能經歷的最美好的事情是神秘,它是所有真正的藝術和科學的源泉。
--愛因斯坦(美國)
109.傳播知識就是播種幸福。……科學研究的進展及日益擴大的領域將喚起我們的希望,而存在於人類身心上的細菌也將逐漸消失。
-諾貝爾(瑞典)
110.發明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愛迪生(美國)
111.體操和音樂兩個方面並重,才能夠成為完全的人格。因為體操能鍛煉身體,音樂可以陶冶精神。--居里夫人(法國)
112.體操和音樂兩個方面並重,才能夠成為完全的人格。因為體操能鍛煉身體,音樂可以陶冶精神。--帕拉圖(希臘)
113.健康不是身體狀況的問題,而是精神狀況的問題。--帕拉圖(希臘)
114.沒有什麼比健康更快樂的了,雖然他們在生病之前並不曾覺得那是最大快樂。
-帕拉圖(希臘)
115.最易於使人衰竭、最易於損害一個人的,莫過於長期不從事體力活動。--帕拉圖(希臘)
116.不要忽視你的身體的健康,飲、食、動作須有節。--畢達哥拉斯(希臘)
117.以無節制的行為違反健康而行事,這就是以自己的情慾背叛了健康。--德謨克利特(希臘)
118.運動是一切生命的源泉。
--達·芬奇(義大利)
119.水若停滯即失其純潔,心不活動精氣立消。-達·芬奇(義大利)
120.自己動手,自己動腳,用自己的眼睛觀察----這是我們實驗工作的最高原則。而擊木游戲正是能鍛煉你的臂力、腿力和眼力!
--巴甫洛夫(前蘇聯)
121.我們要把人生變成一個科學的夢,然後再把夢變成現實。--居里夫人(法國)
122.保持健康;這是對自己的義務,甚至也是對社會的義務。--富蘭克林(美國)
123.早眠早起,使人健康、富有、明智。
--富蘭克林(美國)
124.飲食節制常常使人頭腦清醒,思想敏捷。
---富蘭克林(美國)
125.健康的身體是靈魂的客廳,病弱的身體是靈魂的監獄。--培根(英國)
126.我們只有固有的健康法則。這些法則卻很少有人注意,往往直到臨死時,才注意到,然而悔之晚矣。假若人人都知道適當的健身法,不消說,生命就可以大大延長。-培根(英國)
127.在吃飯、睡覺、運動的時候,心中坦然,精神愉快,乃是長壽的最好秘訣之一。
--培根(英國)
128.食物之於好像油之於燈;油很多,燈就會亮,油太少,燈就會熄滅。然而一盞燈卻往往因油太多而熄滅。-弗蘭明(英國)
129.科學的基礎是健康的身體。-居里夫人(法國)
130.最完善的東西就最不容易受外來影響的變動。舉例來說,身體最強健的人不容易受飲食或勞作的影響,最茁壯的草木也不容易受風日的影響。--帕拉圖(希臘)
131.憂愁、顧慮和悲觀,可以使人得病;積極、愉快和堅強的意志和樂觀的情緒,可以戰勝疾病,更可以使人強壯和長壽。
--巴甫洛夫(前蘇聯)
132.不要因為長期埋頭科學而失去對生活、對美、對詩意的感受能力。--達爾文(英國)
133.就我記得的我在學校時期的性格來說,其中對我後來發生影響的就是:我有強烈的多樣的趣味,沉溺於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深喜了解任何復雜的問題和事物。-達爾文(英國)
134.除了知識和學問之外,世上沒有任何其他力量能在人的精神和心靈中,在人的思想、想像、見解和信仰中建立起統治和權威。-培根(英國)
--------------------------------
1. 有志始知蓬萊近,無為總覺咫尺遠
2.天才是由於對事業的熱愛感而發展起來的,簡直可以說天才
3.一人立志,萬夫莫敵
4.志高山峰矮,路從腳下伸
5.把意念沉潛得下,何理不可得,把志氣奮發得起,何事不可做
6.鳥貴有翼,人貴有志
7. 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華也。
—— 李大釗
8. 君子贈人以言,庶人贈人以財。
—— 荀況
9. 我們應該不虛度一生,應該能夠說:「我已經做了我能做的事。」
—— 居里夫人
作者: 語言的力量
2006-6-25 15:24 回復此發言
8 回復:★邏輯史話★思想者的名言
牛頓 Sir Isaac Newton(英.物理學家及數學家):
這極其美麗的宇宙系統,只能由於大智大能者的管轄下而產生。
若無任何其他證據證明上帝的存在,單單大拇指這一項就可說服我相信。
若我(對社會)曾有什麼新貢獻和新發現,那不是因為我有什麼天才,而是我較有耐心研究。
愛因斯坦 Albert Einstein(美.物理學家):
科學只能確定怎樣,而不能確定該怎樣。其范疇之外,各種價值的判斷仍是必需的。
最美麗的東西是神秘的。它是藝術與科學的根源。
我們對生命只有兩種看法:全非神跡,或都是神跡。我相信後者。
特那 Dwight Dana(美.地質學家):
科學與聖經沒有實際的沖突,大自然與聖經兩部書的作者都是同一位神。
相信上帝,接受新知,你遲早發現一切原本就極之和諧,並不相互矛盾。
居里夫人 Marie Curie(法.物理學家):
在我的生平中,自然界的新奇令我如小孩般歡欣。
屈莫斯基 Noam Chomsky(美.語言學家):
每提及意志及決心的問題,人類的科學茫無所獲。
海靈頓 Michael Harrington(美.政治科學家):
假如只有科技進步,社會毫不長進,這將是人類更大的不幸。
海森寶 Werner Heisenberg(德.物理學家):
目前的科學觀念僅可涵蓋極有限的真理。
勒尼可夫 Paul Reznikoff(美.醫學家):
科學與宗教應該無沖突,因為它們的目的完全不同;科學尋找「什麼」,宗教尋找「為什麼」。
哈微 Walter Harvey(美.教師):
大自然是一部上帝的著作。
特偉士 Elmer Davis(美.作家):
沒有人可用酒精燈證明貝多芬第五交響曲的美麗。
皮爾司 Charles Sanders Peirce(美.數學邏輯家):
科學的推論不能掩飾其僅是較高的或然率而已。
霍瞿遜 Leonard Hodgson(英.宗教家):
科學告訴我們到達目的的方法,而不能告訴我們目的的本身。
斐可克 Thomas Love Peacock(英.作家):
我近乎認為思索科學的終極宿命是滅絕人類。
羅素 G.W. Russell(愛爾蘭.詩人):
不科學的人才會信唯物論,因為他們思想遲鈍;大自然中遍滿神的足跡,他們居然不察,可見眼目昏花。
但丁 Dante(意.詩人):
大自然是上帝的藝術作品。
朴妲 William L. Poteat(美.教育家):
科學給人能力而非目的。若用於好的目的,它是個祝福,壞的目的則是個咒詛。
沙利文 J.W.N. Sullivan(美.數學家):
否認宇宙有奧秘的人,非但不能陳述科學觀點,且很快不能明白科學。
慕勒 Herbert J. Muller(美.生物學家):
只有那些把人看為肥料的,才會滿足於說人只是某些化學元素而已。
孟格 T. T. Munger(美.宗教家):
科學不能決定來源,所以也不能決定歸宿。它對創造只提出局部的知識,所以對一切所造之物,也只有局部的知識。
林白 Charles A. Lindbergh(美.飛行家):
科學家的悲劇是,不能保證自己的發現被用於有建設的目標上。
伯特勒 Samuel Butler(英.作家):
真正的科學家是在尋找探索上帝的道路。
布希 Vannevar Bush(美.科學家):
追求科學不是低貶靈界之事。
薩諾夫 David Sarnoff(美.工業家):
原子能用於和平;但人自己仍是這地球上最大的奇跡和最大的難題
司馬哈斯 Arthur F. Smethurst(英.學者):
我們不能說半磅的美麗或兩寸的勇敢,就知道用科學來描述藝術或道德有多荒謬。
朴平 Michael Pupin(美.發明家):
看這些牛,請記得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還未發現青草怎樣變為牛奶。
乃特 David Knight(美.地質學家):
科學是人的活動,不是通往真理的坦途;身為凡人就是只能認識局部。
卡佛 George Washington Carver(美.發明家):
我喜將自然界作為無限的廣播站。只要我們收聽,上帝就不息地對我們說話。
朴柏 Sir Karl Popper(奧.科學哲理家):
科學可說是有系統地過度簡化的藝術。
蒙忒 Michel de Montaigne(法.散文家):
有科學而無良知是靈魂的死亡。
司打尼斯勞 Stanislaus(波蘭.監督):
科學委實只是明智與理解。
可萊 Samuel Coley(英.宗教家):
無神科學家學習自然只好似彌爾頓的女兒,能將希伯來文正確發音,而完全不理解它的意思。
蒙忒 Michel de Montaigne(法.散文家):
不要干擾自然界,她較我們更了解自己的事。
狄斯拉里 Benjamin Disraehi(英.首相):
人若只專注一面,常會將世上普通的事情通過自己的有色眼鏡窺視。
陶納 R. H. Tawney(英.歷史學家):
人類會從大自然中汲取秘密,而用此知識來消滅自己。
亨利 Philip Henry(英.哲學家):
認為科學與宗教實有沖突的人,不是對科學認識膚淺,就是對宗教無知。
格萊 Asa Gray(美.植物學家):
科學建築在信(宇宙間)有秩序,宗教建築在信(宇宙間)有一位設立秩序的主宰,兩者的信心不能劃分。
拉克 David Lack(英.動物學家):
很多人將科學與道德、真理、美麗、個人責任和良知混為一談,其實科學並不研究這些,它的本質根本不是研究這些的。
韋特 J. Gustav White(美.心理學家):
用顯微鏡觀察人腦,找不到人心;用望遠鏡觀察星球,也看不見上帝。
楊氏 Edward Young(英.詩人):
不敬神的天文學家是瘋子。
維丘 Rudolf Virchow(德.病理學家):
科學與宗教並不沖突,因為兩者分屬不同范疇。
高希得勒 Arthur Koestler(英.文學家):
科學在宇宙中尋求定律與秩序,所以在根本上也是宗教的活動。
倪黑 Joseph Needham(英.生物化學家):
從事科學工作之處也是祈禱之處。
范氏 John Venn(英.數學家):
人靠理性無法絕對客觀正確。
洛斯坦 Jean Rostand(法.生物學家):
依照現在的趨勢,不久將會有人告訴我們,某些科學的錯誤較真理更有價值。
❹ 異地戀怎麼發現男朋友是海王
不要懷疑
如果你非常好 他會喝你分手
❺ 物理學家的具體簡介
物理學家介紹——霍金
1942年1月8日,霍金出生於英國牛津。這一天正是偉大的物理學家、天文學家伽利略300年前闔然長逝的日子。伽利略是最先提出了慣性定律原理(一切物體在不受外力作用時都會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的人,後來牛頓系統地歸納了這個定律(因此後人也叫它「牛頓第一定律」),使之成為一切力學定律的基石。愛因斯坦提出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徹底改變了人類的時空觀念。霍金的成就與這幾位前輩相比又如何呢?他有資格躋身科學名人堂嗎?讓我們從他在學術界的第一次亮相看起:
1970年,28歲的霍金和彭羅斯(R. Penrose)合作,證明了「奇點定理」:在一定條件下,按照廣義相對論,宇宙大爆炸必然從一個「奇點」開始。為此,他們共同獲得1988年的沃爾夫物理獎。
霍金的貢獻——對黑洞性質的研究和提出量子引力論——論重要程度雖趕不上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和愛因斯坦的兩個相對論,但是足以為他在科學名人堂中留下一席之地。尤其是他的量子引力論,整合了現代物理學的兩大領域,自成體系,使他能與創立分子生物學(生物學與量子力學的成功結合)的科學家平起平坐。
在霍金之前,所有的宇宙理論都以廣義相對論為基礎,但是只有霍金發現並證明了廣義相對論只是一個不完全的理論,它不能告訴我們宇宙起源的細節。因為根據廣義相對論得出的結論,所有的物理理論(包括它自己在內)都將在宇宙的開端處失效。顯然,廣義相對論只是一個不完全的「部分」理論,所以奇點定理真正所顯示的是,在極早期宇宙中有過一個時刻,那時宇宙是如此之小,以至於人們不得不考慮用20世紀另一個偉大的「部分」理論——專門描述微觀世界的量子力學——來研究它。霍金和他的搭檔被迫從對極其巨大范圍的理論研究轉到對極其微小范圍的理論研究。
恰好有這樣一種可能存在的微型天體可作為研究對象。正如霍金後來回憶的:「研究黑洞的性質,有助於我們同時理解大爆炸奇點,因為他們之間實在是太相似了。」於是他開始潛心研究黑洞問題。
【名詞解釋黑洞:一顆內部燃燒盡了的大質量恆星由於自身的重力作用,外殼不斷向中心坍塌縮小,最後就會形成緻密的黑洞。黑洞是宇宙中的實體微粒,它們的體積趨向於零,而密度(密度=質量÷體積)幾乎是無窮大,由於具有強大的引力,物體只要靠近這個微粒,就會被強大的引力吸住,連每秒傳播30萬千米的光也不能倖免。也就是說,沒有任何信號能夠從黑洞的作用范圍內傳出,這個作用范圍的界限被稱為「視界」,人類無法看到裡面的情形——對於觀測者來說,那就是漆黑一片—— 這也是黑洞名字的由來。】
1971年,霍金指出,宇宙大爆炸時間可能產生像質子那麼小(半徑10-13厘米)的重約十億噸的「太初黑洞」,它們的壽命大約和宇宙年齡相同。
1973年霍金、卡特爾(B. Carter)等人嚴格證明了「黑洞無毛定理」:「無論什麼樣的黑洞,其最終性質僅由幾個物理量(質量、角動量、電荷)惟一確定」。即當黑洞形成之後,只剩下這三個不能變為電磁輻射的守恆量,其他一切信息(「毛發」)都喪失了。「黑洞」的命名者惠勒(J.A. Wheeler)戲稱這特性為「黑洞無毛」。
華裔著名物理學家介紹
吳有訓
吳有訓先生於1916年考入南京高等師范學校理化部,受教於留美歸來的胡剛復博士。在胡先生的指導下,吳有訓在國內即對X射線有了一定的了解。 1921年以優異成績獲得赴美留學機會。該年底吳有訓赴美,1922年初進入芝加哥大學。其時,著名物理學家A•H•康普頓正以訪問學者身份在芝加哥大學從事研究與教學,1923年他正式成為該校教授,該年5月康普頓發表了解釋X射線被石墨散射後頻率改變現象(後稱康普頓效應)的論文。當時也研究這一現象的美國物理界一位重要人物杜安已有所謂「箱子效應」和「三次輻射」的理論,因此他極力反對康普頓的工作。吳有訓先後以十幾種元素為散射物質進一步做了大量深入研究,通過精心設計實驗方案以無法辯駁的事實對康普頓的理論給予了極大支持。這些成果得到了國際物理界的關注和承認。相關數據被一些國際著作引用。吳先生1926年獲博士學位。國外有的物理教科書,因尊重吳先生的工作而將康普頓效應稱為康普頓—吳有訓效應。
嚴濟慈
嚴先生1923年赴法國留學,1927年獲科學博士學位。1880年著名物理學家比埃爾•居里發現了晶體的壓電效應,但壓電效應的定量數據的獲得,是嚴先生深入研究並精確測量給出的。嚴濟慈的導師是物理學家夏爾•法布里,他是居里夫婦的好朋友。瑪麗•居里夫人對嚴先生的研究非常支持,並把四十年前居里用過的石英晶體樣品借給了嚴濟慈。著名的物理學家朗之萬對嚴濟慈也非常賞識,給予了許多指導和幫助。嚴先生在大量實驗基礎上,總結出了石英晶體的壓電效應及其反效應具有各向異性、飽和現象以及瞬時性等特性,擴充發展了居里的理論。1927年法布里當選為法國科學院院士,在就職儀式上他宣讀了他的得意弟子---嚴濟慈的博士論文。1931年嚴先生回國。1935年與著名物理學家F•約里奧—居里及卡皮察同時當選為法國物理學會理事。
趙忠堯
趙忠堯先生1927年到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受教於1923年諾貝爾獎得主密里根,1930年獲博士學位。1979年丁肇中在西德同步幅射中心「佩特拉」加速器落成典禮時,向十多個國家上百名科學家這樣介紹趙忠堯:「這位是正負電子產生和湮滅的最早發現者,沒有他的發現,就沒有現在正負電子對撞機」這是指趙先生在研究密里根給出的第二個課題(第一個課題被趙先生拒絕了)「硬γ射線通過物質時的吸收系數」時,測量到了反常吸收和特殊輻射現象。所謂反常就是與當時比較公認的克萊因---仁科公式有很大出入,即只有在輕元素上的散射才符合而在通過重元素時相差很大,如當硬γ射線被鉛散射時吸收系數比公式結果大了約40%。由於密里根相信克萊因---仁科公式的結果,而對趙先生的結果不甚相信,以至將論文擱置了2個多月。後來由於鮑文教授十分了解趙先生的工作,向密里根作了保證,文章才於1930年5月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報》發表。在接下來的實驗中趙忠堯發現γ射線被鉛散射時,除康普頓散射外,伴隨著反常吸收還有一種特殊的光輻射出現。由於當時所用的方法不能顯示詳細的機制,只能斷定這兩種現象不是由於核外殼層電子而是由於原子核所引起的。事實上,反常吸收是由γ射線在原子核周圍產生正負電子對而減少的結果,而特殊輻射就是一個正電子和一個負電子碰撞湮沒而產生二個(或二個以上)光子的湮沒輻射。
王淦昌
丁肇中先生說過:「中國老一輩物理學家能留名學史上的有趙忠堯和王淦昌先生等。」
王先生1930年考取官費留學生,到德國柏林大學威廉皇家化學研究所,師從邁特納,他先後在哥廷根和柏林大學有幸聽過玻恩、米澤斯、海特勒、諾特海姆、弗蘭克、薛定諤以及德拜等人的課。1933年26歲的王先生完成博士論文《ThB+C+C11的β譜》,年底由著名物理學家馮•勞厄、玻登斯坦以及邁特納等人組成的答辯委員會審查並通過了王淦昌的博士論文。1934年1月王淦昌參觀了卡文迪許實驗室,拜會了盧瑟福、查得威克等物理學家。1934年4 月回國。
王先生的科學貢獻主要有:提出了驗證中微子存在的實驗方案;利用宇宙線研究了μ介子衰變特性;首次發現了反西格馬負超子;首次觀察到在基本粒子相互作用中產生的帶奇異誇克的反粒子,獲1982年國家發明一等獎。
王先生參與了我國兩彈研製的試驗研究和組織領導,是我國核武器研製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錢學森
錢學森(1911—),中國科學家,火箭專家,1911年12月1日生於上海,3歲時隨父來到北京,1934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 1935年赴美國研究航空工程和空氣動力學,1938年獲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博士學位。後留在美國任講師、副教授、教授以及超音速實驗室主任和古根罕噴氣推進研究中心主任。1950年開始爭取回歸祖國,受到美國政府迫害,失去自由,歷經5年於1955年才回到祖國,1958年起長期擔任火箭、導彈和航天器研製的技術領導職務。195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現任中國科技協會名譽主席等職。
錢學森1935年進入麻省理工學院航空工程系。當時美國唯獨加州理工學院有一所空氣動力學實驗室,主任是匈牙利著名學者馮•卡門(也譯為馮•卡曼)。馮•卡門早年也是有成就的物理學家,是麥克斯•玻恩的好朋友及合作夥伴之一。後來,卡門專門研究流體動力學和空氣動力學,成為在這兩方面極富盛名的權威。1936年秋,錢先生慕名到加州訪問卡門。卡門對錢學森敏捷而又富於智慧的思維非常欣賞,建議錢學森到他這里來讀博士學位。從此錢學森在卡門指導下專攻高速空氣動力學。中國學生贏得了卡門的特殊感情,除錢先生外,他還培養出了林家翹、錢偉長及郭永懷等中國著名數學家、科學家。他常說:「世界上最聰明的民族有兩個,一個是匈牙利,一個是中國」。
在卡門的指導下,錢學森1933-1945年間在《航空科學》、《應用力學》等雜志發表8篇論文,推出了卡門---錢學森公式,提出了跨聲速流動相似律等許多開創性工作。1945年卡門任美國空軍科學顧問團團長,授少將軍銜,錢學森任顧問團火箭組組長,上校軍銜。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空軍當局高度評價錢學森的工作,認為他為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卡門更是器重他的得意門生,稱他為火箭方面最得力的專家。錢學森幾經磨難1955年才得以回國,為新中國火箭、導彈以及航空航天技術的發展做出了奠基性的工作。1991年榮獲《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的稱號。
錢三強
錢三強(1913—1992),中國實驗物理學家,浙江省吳興縣。1929年考入北京大學理科預科,1932年考入清華大學物理系,1936年清華大學物理學系畢業。1937年赴法國留學,在約里奧•居里夫婦指導下,在巴黎大學鐳學研究所居里實驗室和法蘭西學院原子核化學實驗室進行原子核物理的研究工作,1940年獲法國國家博士學位,1942年底赴里昂等待乘船回國,由於太平洋航線中斷,他滯留里昂大學任教,1944年和1947年起先後擔任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和研究導師,1946年獲法國科學院亨利•德巴微獎金。1948年回國後,任清華大學物理學系教授和北平研究院原子學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成立後歷任近代物理研究所副所長、所長、計劃局副局長、局長,學術秘書處秘書長,1956—1978年任副秘書長、1958年任原子能研究所所長,1978—1984年任副院長;1955年受聘為數學物理學化學部(現為數學物理學部)學部委員,任中國科學院主席團成員,特邀顧問。1956— 1978年還擔任第二機械工業部副部長。1951年起選為中國物理學會副理事長,1982年被選為理事長。1978年被遴選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1992年6月28日0時28分於北京病逝,終年79歲。
錢三強1948年回國後培養了一批從事研究原子核科學的人材,建立起中國研究原子核科學的基地。1955年起參加了原子能事業的建立和組織工作,將近代物理所改建為原子能研究所,
領導並促進了這一事業的發展以及有關科技工作的開展,對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原子能事業的建設、計劃和學術領導都做出了貢獻。
1937年,錢三強考取了中法教育基金委員會留法公費生。夏到達巴黎,當時正在法國參加會議的嚴濟慈親自將他介紹給了伊萊娜•居里。伊萊娜•居里和約里奧•居里人稱「小居里夫婦」。錢三強進入居里實驗室後,盡量多干具體的工作。除了自己的論文工作,有機會就幫助別人,目的是想多學一點實驗本領。有人問他為什麼這樣?錢三強說:「我比不得你們,你們這里有那麼多人,各人各干各人的事。我回國後只有我自己一個人,什麼都得會幹才行。」就這樣東問西問兩年多的實驗室工作使錢三強增加了豐富的知識和實際技能。
1939年希特勒軍隊佔領法國,錢三強隨同事想逃難,但未能成功。這時他的公費留學費用中斷了,回國不能,留下又沒有生計。在錢三強最困難的時候,當時不肯離開法國的約里奧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他說:「既然是這樣,那還是想法留下吧,只要我們自己能活下去,實驗室還開著,就總能設法給你安排」。 1943錢三強回到了巴黎繼續在居里實驗室做研究工作,直到回國。錢三強不僅完成了學業,而且憑他的卓越貢獻已成為著名的物理學家。1946年他領導的研究小組利用核乳膠研究鈾裂變,發現了著名的鈾核三分裂四分裂現象,榮獲法國科學院享利•德巴微物理學獎金。約里奧曾說:「鈾核三分裂和四分裂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法國核物理界一個重要工作。」1947年錢三強擔任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導師一職。
1948年錢三強回國時小居里夫婦給他寫的評語中說:「他對科學事業的滿腔熱忱,並且聰慧有創見。我們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在那些到我們實驗室來並由我們指導的同一代科學家中,他最為優秀。......我們的國家承認錢先生的才幹,曾先後命他擔任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和研究導師的高職。他曾受到法蘭西科學院的嘉獎。」
「錢先生還是一位優秀的組織工作者,在精神、科學與技術方面他具備研究機構的領導者所應用的各種品德。」
彭桓武
在《我的一生和我的觀點》一書中玻恩提到:「在我的學生中有四個很有才華的中國人;其中之一是黃昆...」,另外三人是彭桓武、程開甲和楊立銘。
彭桓武1915年生於吉林長春市,1938年秋赴英在愛丁堡大學隨玻恩學習,1940年獲哲學博士學位,1945年獲科學博士學位,1947年底回國。玻恩在他的著作《我的一生》中回憶說:「我的第一個中國學生是個矮小而強壯的小夥子,名叫彭(桓武)。他天賦出眾...我記得有一次他在一個理論問題上出了一個錯,錯誤找出來後,他非常沮喪,以致決定放棄科學研究,代之以為中國人民撰寫一部大《科學網路全書》,包括西方所有重要的發現和技術方法。當我說到我以為這對單個人來說是個太大的任務時,他回答道,一個中國人能做10個歐洲人的工作。...他被任命為愛爾蘭都柏林薛定諤高級研究院的教授,作為亥特勒(W.Heitler)的繼任,...我想彭是得到歐洲教授職位的第一個中國人。幾年以後他決定回中國,在走以前他來看望我們並和我們(指玻恩一家,本文作者注)一路到蘇格蘭西北高地的尤拉浦爾去,我們在那裡度假。...我們一起度過了美好的幾天。然後他離開了我們再沒見過他,他也沒寫信來。」玻恩說:「彭除了他那神秘的才幹外是很單純的,外表象一個壯實的農民。」從玻恩的字里行間滲透出他對這位倔強的中國北方小夥子的喜愛欣賞與想念。彭先生在英國時與亥特勒合作做介子理論方面的研究,並由於在理論物理方面的貢獻1945年與玻恩分享了英國愛丁堡皇家學會麥支杜加爾---布列斯班獎。回國後繼續進行核物理研究,對分子結構提出了以電子鍵波函數為基礎的計算方法。1956-1957年在他的領導下鄧稼先與何祚庥、徐建銘、於敏等合作發表一系列重要論文,為中國核物理研究做了開拓性工作。
彭先生198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楊振寧
楊振寧(1922—),美籍華人,理論物理學家,1922年10月1日生於安徽省合肥縣(今合肥市)。
在西南聯合大學物理學系吳大猷指導下完成學士論文,1942年畢業後即入研究院深造,在王竹溪指導下研究統計物理學。1945年赴美,入芝加哥大學做研究生,
受E•費米熏陶,在導師E•特勒的指導下完成博士論文,1948年獲博士學位。1948—1949年任芝加哥大學教員,1948—1955年在普林斯頓高級研究院工作,1955—1966年任該所教授,1966年任紐約州立大學
石
溪分校的愛因斯坦物理學講座教授,並任新創辦的該校理論物理研究所所長,美國總統授予他1985年的國家科學技術獎章。1948年12月27日,北京大學授予楊振寧名譽教授授證書。
楊振寧對理論物理學的貢獻范圍很廣,包括基本粒子、統計力學和凝聚態物理學等領域。對理論結構和唯象分析他都有多方面的貢獻。
鄧稼先
鄧稼先(1924—1986),中國核物理學家,1924年6月25日生於安徽懷寧,祖父是清代著名書法家和篆刻家,其父是著名的美學家和美術史家。七七事變後,全家滯留北平,16歲隨其姐來到四川江津念完高中。1941—1945年在西南聯大物理系學習,受業王竹溪、鄭華熾等著名教授。1945 年抗戰勝利後,遷返北平,應聘於北大物理系任教。1948年到美國印第安那州普渡大學念研究生,被選入「留美科協」總會幹事會。新中國的誕生促使他決心盡早回到祖國。1950年8月,在他取得學位後的第九天,沖破重重險阻登上了回國輪船。1950年10月在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員,從事原子核理論研究。1958年8月調到新籌建的核武器研究所任理論部主任,負責領導核武器的理論設計,後歷任研究所副所長、所長,核工業部第九研究設計院副院長、院長,核工業部科技委副主任,國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是我國核武器研製與發展的主要組織者和領導者。
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共第十二屆中共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學院委員。
1985年7月患直腸癌,堅持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1986年7月29日卒於北京,終年62歲。
李政道
李政道(1926—),理論物理學家。1926年11月25日生於上海。1943—1944年在浙江大學(當時一年級在貴州永興)物理學系學習,得到老師束星北的啟迪,而開始了他的學術生涯。1944年因翻車受傷停學。1945年轉學到昆明西南聯合大學物理學系。1946年受他的老師吳大猷的推薦,得國家獎學金,去美國深造,入芝加哥大學研究院,1948年春天,李政道通過了研究生資格考試,開始在費米的指導下作博士論文研究。
1949年底,在費米的指導下,李政道完成了關於白矮星的博士論文,獲得博士學位。以後在該校天文學系半年和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萊)物理系一年任講師並從事研究工作。
1950年,李政道和來自上海的大學生秦惠君結婚。他們有兩個孩子,長子李中清,現任加州理工學院歷史教授;次子李中漢,現任密歇根大學化學系助理教授。1951年到普林斯頓高級研究院工作。1953年任哥倫比亞大學物理學助理教授,1955年任副教授,1956年任教授,1957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1960—1963年任普林斯頓高級研究院教授兼哥倫比亞大學教授。1963年任哥倫比亞大學物理學講座教授,1964年任該大學費米物理學講座教授,1983年任該大學全校講座教授。他還是美國科學院院士。
李政道對近代物理學的傑出貢獻是:1956年和楊振寧合作,深入研究了當時令人困惑的「θ•γ」之謎,即後來所謂的K介子有兩種不同的衰變方式,一種衰變變成偶宇稱態,一種衰變成奇宇稱態。認識到很可能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進一步提出了幾種檢驗弱相互作用中宇稱是不是守恆的實驗途徑。次年,這一理論預見得到吳健雄小組的實驗證實。因此,李政道與楊振寧的工作迅速得到了學術界的公認,並獲得了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丁肇中
丁肇中(1936—),實驗物理學家。祖籍山東日照。1956年到美國密執安大學,在物理系和數學系學習,1960年獲碩士學位,1962年獲物理學博士學位。1963年,他獲得福特基金會的獎學金,到瑞士日內瓦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工作。1964年起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工作。1965
年成為紐約哥倫比亞大學講師。1967年起任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學系教授。他的研究方向是高能實驗粒子物理學,包括量子電動力學、電弱統一理論、量子色動力學的研究。他所領導的馬克•傑實驗組先後在幾個國際實驗中心工作。
由於丁肇中對物理學的貢獻,他在1976年被授予諾貝爾物理獎(發現J/Ψ粒子),並被美國政府授予洛侖茲獎,1988年被義大利政府授予特卡斯佩里科學獎。他是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文理科學院院士,前蘇聯科學院外籍院士,中國台北中央研究院院士,巴基斯坦科學院院士。他曾被密歇根大學 (1978年)、香港中文大學(1987年)、義大利波洛格那大學(1988年) 和哥倫比亞大學(1990年)授予名譽博士學位。他是中國上海交通大學和北京師范大學的名譽教授。他曾獲得過許多獎章,如1977年獲美國工程科學學會的埃林金獎章,1988年獲義大利陶爾米納市的金豹優秀獎及義大利布雷西亞市的科學金質獎章。他也是《原子核物理B(Nuclear Physics B)》、《核儀器方法(Nuclear Instruments and Methods)》和《數學模型(Mathem atical Modeling)》等科學期刊的編委。
❻ 求中國近代科學發明家的資料!!
錢學森簡介2007-02-15 18:231911年12月11日生,浙江杭州人,1959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博士學位。1929年至1934年在上海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學習,畢業後報考清華大學留美公費生,錄取後在杭州筧橋飛機場實習。1935年至1939年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航空工程系學習,獲碩士學位。1936年至1939年在美國加州理工學院航空與數學系學習,獲博士學位。1939年至1943年任美國加州理工學院航空系研究員。1943年至1945年任美國加州理工學院航空系助理教授(其間:1940年至1945年為四川成都航空研究所通信研究員)。1945年至1946年任美國加州理工學院航空系副教授。1946年至1949年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航空系副教授、空氣動力學教授。1949年至1955年任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噴氣推進中心主任、教授。 1955年回國。1955年至1964年任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國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長。1965年至1970年任第七機械工業部副部長。1970年至1982年任國防科工委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科協副主席。還歷任中國自動化學會第一、二屆理事長,中國宇航學會、中國力學學會、中國系統工程學會名譽會長,中科院主席團執行主任、數學物理學部委員。1986年至1991年5月任中國科協第三屆全委會主席。1991年5月在中國科協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科協名譽主席。1992年4月被聘為中科院學部主席團名譽主席。1994年6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是中共第九至十二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六、七、八屆全國政協副主席。是中國航天科技事業的先驅和傑出代表,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在美學習研究期間,與他人合作完成的《遠程火箭的評論與初步分析》,奠定了地地導彈和探空火箭的理論基礎;與他人一起提出的高超音速流動理論,為空氣動力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1956年初,向中共中央、國務院提出《建立我國國防航空工業的意見書》。同年,國務院、中央軍委根據他的建議,成立了導彈、航空科學研究的領導機構——航空工業委員會,並被任命為委員。1956年,受命組建中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究所——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並擔任首任院長。他主持完成了「噴氣和火箭技術的建立」規劃,參與了近程導彈、中近程導彈和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研製,直接領導了用中近程導彈運載原子彈「兩彈結合」試驗,參與制定了中國近程導彈運載原子彈「兩彈結合」試驗,參與制定了中國第一個星際航空的發展規劃,發展建立了工程式控制制論和系統學等。在空氣動力學、航空工程、噴氣推進、工程式控制制論、物理力學等技術科學領域作出了開創性貢獻。是中國近代力學和系統工程理論與應用研究的奠基人和倡導人。 1957年獲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一等獎。1979年獲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傑出校友獎。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1989年獲「小羅克韋爾獎章」、「世界級科技與工程名人」獎和國際理工研究所名譽成員稱號。1991年10月獲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的「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和一級英雄模範獎章。1995年1月獲「1994年度何梁何利基金優秀獎」。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決定,授予他「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著有《工程式控制制論》、《論系統工程》、《星際航行概論》等。
錢學森 浙江省杭州市人,1911年生,男,中共黨員,空氣動力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
� 1934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1935年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留學,翌年獲碩士學位,後入加州理工學院,1939年獲航空、數學博士學位後留校任教並從事應用力學和火箭導彈研究。1955年回國後,歷任中國科學院力學所所長,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副院長、院長,七機部副部長,國防科委副主任,國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第3屆中國科協主席,第6至8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共第9至12屆中央候補委員。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科技委高級顧問,中國科 學技術協會名譽主席。
� 1956年提出《建立我國國防航空工業意見書》,最先為中國火箭導彈技術的發展提出了極為重要的實施方案。協助周恩來、聶榮臻籌備組建火箭導彈研製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1956年10月任該院院長。此後長期擔任我國火箭導彈和航天器研製的技術領導職務,並以他在總體、動力、制導、氣動力、結構、材料、計算機、質量控制和科技管理等領域的豐富知識,為中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的創建與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1957年獲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一等獎,1979年獲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傑出校友獎,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989年獲小羅克維爾獎章和世界級科學與工程名人稱號,1991年被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和一級英模獎章。
1934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1935年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留學,翌年獲碩士學位,後入加州理工學院,1939年獲航空、數學博士學位後留校任教並從事應用力學和火箭導彈研究。1955年回國後,歷任中國科學院力學所所長,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副院長、院長,七機部副部長,國防科委副主任,國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第3屆中國科協主席,第6至8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共第9至12屆中央候補委員。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科技委高級顧問,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名譽主席。
錢學森(1911.12.11--)應用力學、航天技術和系統工程科學家。生於上海市,原籍浙江省杭州市。1934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1936年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獲碩士學位。1938年獲加州理工大學博士學位。1955年回國。曾任中國力學學會、中國自動化學會、中國系統工程學會、中國宇航學會理事長、名譽理事長等職。現任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研究員。早年在應用力學和火箭、導彈技術的許多領域都做過開創性的工作。獨立研究以及和馮.卡門合作研究提出的許多理論,為應用力學、航空工程和火箭導彈技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回國後長期擔任火箭、導彈和衛星研製的技術領導職務,為創建和發展我國的導彈、航天事業作出了傑出貢獻。在工程式控制制論、系統工程和系統科學、思維科學和人體科學以及馬克思主義哲學等許多理論領域都進行過創造性研究,作出了重大貢獻。1956年獲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991年被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和一級英模獎章。中國科學院院士。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首任院長。
1945年-1947年期間先後任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副教授。
1955年沖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國。任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先後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和「一級英 雄模範」獎章。他作為世界級的頂尖科學家,還被國際電工學會授予「小羅克韋爾獎章」,將他正式列入「世界級科技與工程名人」之列。
20世紀三十年代,錢學森是馮-卡門組織的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古根海姆航空實驗室火箭研究小組的重要成員。1943年和F-馬林納合作完成了研究報告《遠程火箭評論與初步分析》,為20世紀四十年代噴氣推進實驗室成功研製地地導彈和探空火箭奠定了理論基礎。這些導彈是後來美國採用復合推進劑火箭發動機導彈的先驅。在超音速及跨音速空氣動力學、薄殼穩定理論方面,錢學森對航空工程師理論有許多開創性的貢獻。他和馮-卡門一起提出的高超音速流動理論為空間飛行器克服音障和熱障提供了依據,為高速空氣動力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以他和馮-卡門命名的「卡門-錢學森公式」曾被用於高亞音速飛機的氣動設計。
錢學森於1956年2月17日向中國政府提出《建立我國國防航空工業意見書》,最先為中國火箭導彈技術的發展提出了極為重要的實施方案。並協助周恩來、聶榮臻籌備組建了火箭導彈科學技術研究方面的領導機構。同年4月起,他作為這一領導機構的成員,負責規劃與組建了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他在20世紀五十年代初,將控制論發展成為一門新的技術科學--工程式控制制論,為導彈與航天器的制導理論奠定了基礎,對中國的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的迅速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他作為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的首任院長,帶領全院職工研製出我國第一代戰略武器,並依靠組織和群眾,在研製實踐中創建和發展了中國航天系統工程,培養了科技隊伍,制定了我國第一代導彈的技術發展途徑和步驟,並親自指導了我國導彈的設計和研製,協助聶榮臻元帥,使我軍具有了實戰的尖端武器,壯了國威、軍威,振了民心,走出了一條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發展中國航天的成功之路。
錢學森同志在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他「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和「一級英雄模範」獎章時,滿懷深情地談到了他一生的三次激動:突破重重封鎖,學成回到祖國;和焦裕祿及孟泰等人同列為無產階級知識分子;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從中我們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他「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中國共產黨」的真情實感。這也是他高尚品質、人格魅力、崇高信仰的具體所在
1956年提出《建立我國國防航空工業意見書》,最先為中國火箭導彈技術的發展提出了極為重要的實施方案。協助周恩來、聶榮臻籌備組建火箭導彈研製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1956年10月任該院院長。此後長期擔任我國火箭導彈和航天器研製的技術領導職務,並以他在總體、動力、制導、氣動力、結構、材料、計算機、質量控制和科技管理等領域的豐富知識,為中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的創建與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1957年獲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一等獎,1979年獲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傑出校友獎,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989年獲小羅克維爾獎章和世界級科學與工程名人稱號,1991年被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和一級英模獎章。
❼ 南沙地產之王是什麼意思
近期,南沙地產事件爆火忘了,很多人都不知道南沙地產之王是什麼意思什麼梗,如果你看到中山大學南沙地產之王約P事件後,你就會秒懂,中大老師網課翻車,微信聊天記錄中和南沙地產拿著愛的號碼牌的經過被瘋狂傳播,下面,我們來看看南沙地產事件起始經過。
南沙地產之王是什麼意思
簡單來說,就是中山大學老師王曉瑋網課課翻車,學生全程看到了他微信聊天對話,備注中的南沙地產8號和10號很明顯就是在約P,學生好心提醒這位老師也沒發現,依舊在繼續聊天,繼續談論去哪多人運動的話題。
不得不說,王曉瑋老師與編號1 2 3 4 5 6 7 8 9 10……甚至更多的人這么頻繁的YP,還能有這么好的成果,時間管理做的確實不錯!學術渣渣膜拜了!
有網友調侃到為什麼只有南沙地產8號和10號?9號深藏不露,需要調查,還有1-7號也沒浮出水面。以下是和南沙地產聊天對話
目前,中大發表聲明,說它已經在正式程序中,停工調查絕對不是懲罰的最終結果,每個人都需要耐心等待,學校的迅速行動表明,它仍然關注老師的性格對學生的影響。
如何評價中山大學南沙地產之王
一、對王某來說:
1.對婚姻來說:出軌。
2.對職業來說:教學事故。
3.牽涉到教授(知識分子、育人、公信力)、中山大學槽點。
為人怎麼樣不認識,不評價,沒有必要上綱上線一棍子打死。做了錯的事情,彌補並且承擔後果就行了。
二、對另一方當事人來說:
1.售房亂象其實早就存在,從1最少編到10,房地產亂象、銷售亂象、價值觀亂象,槽點只要往大了吹,要多少有多少。
2.對婚姻來說:出軌。
三、總結
其實是小事,不過槽點太多,而且不管男人、女人、大人、小孩的神經都能被牽上,不管是吃瓜、憤青、別有用心者都可以參與盛宴,餘味還長。
是小事,亦是縮影。
為什麼南沙地產火了
如果您只是忘了關閉屏幕,並建議晚上與妻子一起為愛鼓掌,那麼大多數同學也會笑著覺得老師沒有關閉屏幕,這讓老師很尷尬,不會散播。
如果是一個人出軌,每個人都會覺得老師的私人生活不夠忠誠不檢點,也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
然而,從微信對話中可以看到足足排到了南沙十號,每個人都被驚呆了,瘋狂地傳播著,現在王老師被稱為時間管理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