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美國波士頓大學的教授費蘭克

美國波士頓大學的教授費蘭克

發布時間: 2025-09-19 15:49:26

1. 職業指導之父是誰

職業指導之父是弗蘭克·帕森斯。

1908年,「職業輔導之父」――美國波士頓大學教授帕森斯創辦了波士頓職業指導局,從事職業指導工作,這也成為人們公認的職業指導工作的濫觴。

1909年,帕森斯撰寫了《選擇職業》,該書第一次運用了「職業輔導」這一專門學術用語,建構了幫助青少年了解自己、了解職業、以及人職相配的職業指導模式,標志著職業指導活動的歷史性開端。

帕森斯的特質因素論

帕森斯明確闡述了職業選擇的三大要素:

①特質,即應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態度、能力、興趣、智謀、局限和其他特徵。

②因素,即應清楚地了解職業選擇成功的條件、所需知識和在不同職業工作崗位上所佔有的優勢、劣勢、機會和前途。

③上述兩者的平衡。

2. 人與職業相匹配理論是誰提出來的

帕森斯的特質因素理論,即人職匹配理論,在職業輔導領域具有重要地位。這一理論最早由美國波士頓大學教授弗蘭克·帕森斯在1909年提出,他著有《選擇一個職業》一書。帕森斯認為職業選擇的核心在於個人與職業的匹配。

他指出,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人格模式,這種模式決定了個人的興趣、能力以及價值觀。而不同的職業則要求不同的特質,如創造力、耐心、領導力等。帕森斯認為,當個人的人格特質與職業要求相匹配時,個人更容易在工作中取得成功,並獲得職業滿意度。

帕森斯的理論不僅強調了個人特質與職業要求之間的匹配,還提出了一個重要的概念——人格類型與職業類型之間的對應關系。他指出,不同的人格類型適合不同類型的職業,而適合某一類型職業的人格類型則較少。例如,喜歡與人交往的人可能更適合從事銷售或咨詢工作,而喜歡獨立工作的人則可能更適合從事科研或編程等工作。

帕森斯的特質因素理論對職業咨詢和指導產生了深遠影響,它幫助個人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特點和需求,並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業道路。這一理論至今仍然被廣泛應用於職業規劃和輔導實踐中。

熱點內容
大學英語老師搞科研做些什麼 發布:2025-09-19 17:37:27 瀏覽:44
東華理工大學程教授 發布:2025-09-19 17:37:18 瀏覽:220
大學生寢室建設 發布:2025-09-19 17:28:23 瀏覽:497
華南理工大學老師工資 發布:2025-09-19 17:28:21 瀏覽:404
深圳大學總共有多少教授 發布:2025-09-19 17:17:32 瀏覽:879
大大大大學生 發布:2025-09-19 17:15:15 瀏覽:824
大學生創作的歌曲 發布:2025-09-19 17:13:52 瀏覽:563
華中農業大學美女教授 發布:2025-09-19 16:59:27 瀏覽:310
廖祥忠的博士生導師 發布:2025-09-19 16:46:20 瀏覽:992
研究生怎樣和導師相處好 發布:2025-09-19 16:41:52 瀏覽: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