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理工大學單老師
① 高校自評的副教授去別的高校還需要重新評嗎
沒有一篇「達標」論文卻評上了教授,最近,南京林業大學理學院教師蔣華松成為該校憑教學專長晉升教授的第一人。
類似這樣不單純以論文來評職稱的高校越來越多。據記者不完全統計,全國至少有百餘所高校進行了職稱評審。
改革,逐步打破長期以來「唯學歷、唯資歷、唯論文」的評價導向。
有的沒有一篇論文評教授,有的入校一年評教授
南京林業大學理學院教師蔣華松從教33年,公認課講得好,但因為缺少論文,在副教授的崗位上一待就是12年。
今年3月,《南京林業大學教學專長型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資格條件(試行)》出台,在對教學專長型老師進行職稱評聘時,不再以發表論文數量作為考核內容。沒寫一篇「達標」論文的蔣華松終於評上了教授。
近幾年,國家接連出台關於改革高校教師評價制度的文件,教育部《關於深化高校教師考核評價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中辦、國辦《關於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意見》,教育部、人社部《高校教師職稱評審監管暫行辦法》等,均明確提出,改變「唯學歷、唯資歷、唯論文」的人才評價標准。
各地高校結合實際紛紛進行探索,調整評價指標,高校長期被詬病的「教得好不如寫得好」的情況正在發生改變。記者梳理發現,高校職稱評審改革主要集中在幾方面:
不唯論文,看教學水平和具體成果。
江蘇不少高校規定:在對教學專長型教師進行職稱評聘時,不再以發表論文數量作為考核內容,重點考察其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的成績。
北京建立高校職稱評審代表作制度,從「評論文」改為「評成果」,教師可從論文、論著、精品課程、教學課例、專利、研究報告等不同成果中,任選最能體現能力水平的作為職稱評審的主要內容。
不唯資歷,看代表成果和實際貢獻。
南通大學90後教師葛明政,2018年一進校工作就享受校聘教授的待遇,跨越了任職年限的門檻。葛明政目前已在多種國際知名期刊上發表論文20多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SCI論文8篇,影響因子大於10的就有3篇,還擁有6項發明專利。
不搞「一刀切」,特殊教師崗位單列單評。
南京理工大學設傳學院教師姜斌是學校第一位實驗教師型教授。「這在以前是不太可能的,實驗教師一般評上副教授就到了頭,因此不少教師都不願意從事實驗教學。」姜斌說,現在學校專門設立實驗教師崗,解決了職稱晉升的問題。暨南大學不僅把教學型教師單獨評審,還把思政、實驗室教師等以前難評或沒機會評正高的崗位單列單評,拓展這些教師職業上升通道。
怎樣算「教得好」?由誰來評判?
「教得好」也能評教授得到了一線教師的普遍歡迎。但怎樣算「教得好」、由誰來評判成為教師們關注的主要問題。
記者采訪多所高校了解到,參評教學專長型職稱也有門檻。有的高校規定,除了有比其他類別老師更加高的教學學時要求外,參評教授必須獲國家級教學獎項,副教授須獲省級教學獎項。南通大學規定,一線教師如果開發了國家級在線開放課程、精品課程等高水平的教學資源,可以申報高級職稱。
② 南京理工大學有哪些教授的課是必須要去蹭的
南理工的課太多了,每個院都有每個院的特色老師。身為理學院的學生來說一下我上的值得蹭的課程吧。
首推肖傳雲老師的物理課,缺點是講的慢,經常要補課。但是,內容不局限於書本,有很多他自己的理解與想法,是我見的最有魅力的老師,上課風趣幽默,喜歡寫詩,講課思路也很清晰,他會在上課時無形中就讓你了解,原來這就是物理,原來這么好玩。而且給分也很好,所以選課非常搶手。除此之外,如果想考高分就要選劉素梅老師的課了,經常有原題。
希望以上信息能對你有幫助吧,嘻嘻!
③ 南京理工大學電氣工程專業考研分享
南京理工大學電氣工程專業考研分享
一、考研院校及專業選擇
1.院校
南京理工大學作為南京市top5高校,地理環境好,學術氛圍濃郁,畢業生認可度高。南京理工大學隸屬於工信部,經費充足,最近軟科統計了2021年各高校收支總預算,南理工以51.93億元,高於同檔次的其他院校經費,總排名第38名,高於一些985高校,並且南理工在江浙滬地區的認則穗掘可度很高。同時,一些科研單位很熱衷於選擇南理工的學生,比如在2020年9月航天科工二院招聘會所去院校,一些同檔次院校並沒有招聘會。
最後祝大家都金榜題名,考研上岸!!!
④ 在南京理工大學就讀是一種怎樣的感覺
不知不覺來南理工上大學已經3年了,作為一個東北人,在南理工上學的感覺實在是太棒了!那麼接下來,我就講一講在南理工上學的感覺。
南理工坐落在南京的玄武區中山陵腳下,又稱——孝陵衛皇家理工大學,聽起來是不是逼格滿滿呢,進入南理工的第一感覺就是一個字大啊!我們可是跨越了兩個區的學校呢。然後走在校園的路上,會有一種愜意,悠閑的感覺,因為路邊種滿了法國梧桐,走在路上,你能感覺到蔣介石對宋美齡滿滿的愛,碩大的法國梧桐在你的頭上,彷彿它在擁抱你。
所以說,在南理工讀書的體驗簡直是棒極了,這絕對是你來了就會愛上的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