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清華大學教授張欣
A. 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有哪些名人
北大學子中涌復現了近四百制位大學校長,遍及中國各大名校正校長,包括:清華大學、中央大學校長羅家倫、中國人民大學校長袁寶華、北京師范大學校長徐旭生、中國協和醫科大學校長顧方舟、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長李未、中國政法大學校長陳光中
B. 工程材料的清華大學出版社,作者:朱張校等
書名:工程材料(第5版)
書號:9787302249078
作者:朱張校、姚可夫、王昆林、吳運新
定價:36元
出版日期:2011-2-23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本書根據高等工業學校機械工程材料及物理化學課程教學指導小組制定的機械工程材料課程教學大綱和教學基本要求編寫。闡述了工程材料的結構、組織、性能及其影響因素等工程材料的基本理論和基本規律;介紹了金屬材料、高分子材料、陶瓷材料、復合材料等常用工程材料以及它們的應用等基本知識;討論了機械零件的失效與選材等內容。
本教材可作為高等院校機類專業學生用書,也可供報考機械類專業研究生的考生和有關工程技術人員學習、參考。
本教材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本教材課程2005年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程,並榮獲2004年度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
與本書相配的《工程材料習題與輔導(第5版)》及與本書相配的《工程材料教師參考書(第5版)》、《工程材料多媒體教案(第5版)》也已經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 《工程材料》課程是高等院校機類專業的一門技術基礎課。《工程材料》課程的任務是從機械工程的應用角度出發,闡明機械工程材料的基本理論,了解材料的成分,加工工藝、組織、結構與性能之間的關系;介紹常用機械工程材料及其應用等基本知識。本課程的目的是使學生通過學習,在掌握機械工程材料的基本理論及基本知識的基礎上,具備根據機械零件使用條件和性能要求,對結構零件進行合理選材及制定零件工藝路線的初步能力。由於能源、材料和信息是現代社會和現代科學技術的三大支柱,學習並掌握工程材料的基本知識,對於工科院校機械類專業的學生是十分必要的。國內外許多高等院校已把《工程材料》(或稱《機械工程材料》)課程設置為機械類專業的一門十分重要的技術基礎課。
本書中介紹的材料牌號採用了最新的國家標准。考慮到讀者對材料新牌號尚不熟悉,因此保留了部分材料的舊牌號,文中用括弧表明。例如不銹鋼牌號20Cr13(2Cr13)、鋁合金牌號5A05(LF5),其中20Cr13、5A05為新牌號,2Cr13、LF5為舊牌號。
本教材體系科學合理,內容豐富新穎,理論性強,概念清晰,語言簡潔,條理性強,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實例豐富。本書介紹的材料種類多,牌號新,材料知識面廣,較為完整。本教材適用面廣,可作為高等院校各機械類專業學生的教材或學習參考書。書末附有國內外常用鋼號對照表及工程材料學常用詞彙中英文對照表,可供讀者閱讀有關外文參考教材或文獻時查閱。
配合本教材,作者另外編寫了《工程材料習題與輔導(第5版)》一書作為《工程材料(第5版)》的配套教材。內容包括《工程材料(第5版)》各章重點、習題、課堂討論指導書、實驗指導書等,同時編寫了《工程材料教師參考書(第5版)》,製作了《工程材料多媒體教案(第5版)》光碟,
本書編寫者分工如下:
緒論、第1章1.1、1.2節、第2章2.1節至2.4節、第9章9.3節至9.5節由朱張校編改。
第1章1.3節、第4章、第7章由張弓編改。
第1章1.4節、第5章、第6章由張華堂編改。
第2章2.5節、第3章3.1、3.2節、第9章9.1節、第10章10.4節由王昆林編改。
第2章2.6節、第8章、第10章10.2、10.3節都由張人佶編改。
第3章3.3節、第9章9.2節、第10章10.1節由姚可夫編改。
第3章3.4節由吳運新編改。
第10章10.5、10.6節由鞏前明編改。
附錄1、3、4、7、8由朱張校整編,附錄2、5由張欣整編,附錄6由吳運新整編。
書中顯微組織照片由丁蓮珍、張欣、朱張校提供。
鄭明新教授對本書編寫提出了非常寶貴的意見,並審閱了全書。全體編者對鄭明新教授表示衷心感謝。
本書的編寫中引用了有關材料牌號方面的最新國家標准,參考了部分國內外有關教材、科技著作及論文,部分照片下載自互聯網。在此特向有關作者致以深切的謝意。
由於編者水平有限,本書不足之處在所難免,敬請讀者批評指正。
朱張校 姚可夫 2011年1月於清華大學 工程材料(第5版)目 錄目錄緒論1
0.1 中華民族對材料發展的重大貢獻1
0.2 材料的結合鍵4
0.3 工程材料的分類8第1章 材料的結構與性能特點10
1.1 金屬材料的結構與組織10
1.1.1 純金屬的晶體結構10
1.1.2 合金的晶體結構21
1.1.3 金屬材料的組織24
1.2 金屬材料的性能特點26
1.2.1 金屬材料的工藝性能26
1.2.2 金屬材料的力學性能28
1.2.3 金屬材料的理化性能33
1.3 高分子材料的結構與性能特點36
1.3.1 高分子材料的結構37
1.3.2 高分子材料的性能特點41
1.4 陶瓷材料的結構與性能特點47
1.4.1 陶瓷材料的結構47
1.4.2 陶瓷材料的性能特點52第2章 金屬材料組織和性能的控制56
2.1 純金屬的結晶56
2.1.1 純金屬的結晶56
2.1.2 同素異構轉變59
2.1.3 鑄錠的結構59
2.1.4 結晶理論的工程應用61
2.2 合金的結晶63
2.2.1 二元合金的結晶64
2.2.2 合金的性能與相圖的關系70
2.2.3 鐵碳合金的結晶71
2.3 金屬的塑性加工85
2.3.1 金屬的塑性變形86
2.3.2 金屬的再結晶90
2.3.3 塑性變形和再結晶的工程應用92
2.4 鋼的熱處理94
2.4.1 鋼在加熱時的轉變94
2.4.2 鋼在冷卻時的轉變97
10.1.2 汽車用塑料312
10.1.3 汽車用橡膠314
10.1.4 汽車用陶瓷材料314
10.1.5 汽車新材料發展趨勢315
10.2 機床用材315
10.2.1 機身、底座用材315
10.2.2 齒輪用材316
10.2.3 軸類零件用材316
10.2.4 螺紋聯接件用材317
10.2.5 螺旋傳動件用材317
10.2.6 蝸輪、蝸桿傳動用材317
10.2.7 滑動軸承材料318
10.2.8 滾動軸承用材319
10.3 儀器儀表用材319
10.3.1 殼體材料319
10.3.2 軸類零件用材320
10.3.3 凸輪用材320
10.3.4 齒輪用材320
10.3.5 蝸輪、蝸桿用材320
10.3.6 微型機電系統用材320
10.4 熱能設備用材321
10.4.1 鍋爐主要部件用鋼321
10.4.2 汽輪機主要零部件用鋼322
10.4.3 發電機轉子用材324
10.5 化工設備用材325
10.5.1 化工設備用鋼325
10.5.2 化工設備用有色金屬及其合金328
10.5.3 非金屬材料329
10.5.4 復合材料329
10.6 航空航天器用材330
10.6.1 超高強度鋼330
10.6.2 輕金屬及其合金331
10.6.3 高溫金屬結構材料333
10.6.4 先進金屬基及無機非金屬基復合材料334
10.6.5 先進聚合物基復合材料335
10.6.6 先進功能材料335附錄1 金屬材料室溫拉伸試驗方法新、舊國家標准性能名稱和符號對照表336附錄2 金屬熱處理工藝的分類及代號(摘自GB/T 12603-2005)337附錄3 常用鋼的臨界點341附錄4 鋼鐵及合金牌號統一數字代號體系(摘自GB/T 17616-1998)342附錄5 國內外常用鋼號對照表343附錄6 常用鋁及鋁合金狀態代號、說明與應用(摘自GB/T 16475-1996)345附錄7 若干物理量單位換算表346附錄8 工程材料常用詞彙表347參考文獻351工 材料的發放領用是材料管理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環節,發料人員和領用人員要互相配合,共同做好此項工作。
1.0基本要求:
1.1 及時:領用人及時辦理領料手續,保管員及時審核領料手續是否符合要求,及時核對庫存材料能否滿足需要;及時備料,發放,同時也應及時記帳。
1.2 准確:領用人員准確按材料使用計劃和施工預算上的品種、規格、質量和數量的要求領料,保管員准確按其明細給予發放。
1.3 節約:大材不小用、長材不短用、優材不劣用;有保存期要求的材料要按「先進先用,後進後用」的原則,在規定期限內使用;對回收再利用的材料要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先舊後新,合理使用。
2.0 操作程序:
2.1 根據施工計劃和施工預算編制好材料需用計劃,力求做到全面、准確,作為施工用材料的依據。
2.2 施工班組組長按班組用料單所列材料的品名、規格、數量填寫領料單,由項目部料具員核准,依據班組用料單和領料單的材料明細可一次性或分批發給。
C. 工程材料的清華大學出版社,作者:朱張校
書名:工程材料(第4版)
書號:9787302205661
作者:朱張校
定價:36元
出版日期:2009-9-1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本教材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本教材課程於2005年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程,並榮獲2004年度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
與本書相配的《工程材料習題與輔導(第4版)》及與本書相配的《工程材料教師參考書》、《工程材料多媒體教案》也已經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
(清華大學工程材料系列教材) 本書根據高等工業學校機械工程材料教學大綱和教學要求編定,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可作為高等院校學生學習工程材料課程的教材,也可以供報考機械類專業研究生的考生和有關工程技術人員學習、參考。
本書是在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鄭明新教授主編的《工程材料》第1版(1983年)、第2版(1991年),以及朱張校教授主編的《工程材料》第3版(2001年)的基礎上重編的。本書在課程體系和內容上作了較大的改革。由於本書主要供非材料類專業學生使用,因此重點在於闡明各種工程材料的組織結構、性能和應用,以及正確選材和用材的基本知識。我國的研究生教育事業發展很快,一些院校和研究單位把「工程材料」作為機械類專業研究生招生考試科目,並把《工程材料》教材作為重要參考書。因此本書加強了材料學方面的內容,以利於加強學生的材料科學基礎知識。同時重視材料學理論在工程實際中的應用,引入了大量工程應用實例,引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掌握基本理論知識。
《工程材料》第4版由三部分內容組成。第一部分為基本理論部分,由第1章、第2章組成,闡述了工程材料學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其內容為工程材料的結構、組織和性能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金屬材料組織與性能的影響因素和規律。第二部分為工程材料知識部分,包括第3章至第7章。介紹了常用金屬材料、高分子材料、陶瓷材料、復合材料的成分、組織、性能及其應用知識。同時對功能材料和其他新材料作了介紹,以擴展學生的材料知識面。第三部分為工程材料的應用部分,由第8章至第10章組成。介紹機械零件的失效與選材知識以及工程材料在汽車、機床、儀器儀表、熱能設備、化工設備及航空航天器等領域的應用情況,其中「工程材料的應用」一章可根據不同專業的學生,有選擇地講授部分內容,其他內容可由學生自學。書中引入了較多的新材料、新技術知識,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本書的重點是第2、3章和第9章。
本書力求語言簡潔,信息量大,內容新穎,科學性、實用性強,書末附有國內外常用鋼號對照表及工程材料常用詞彙表,可供讀者閱讀有關外文參考教材或文獻時查閱。
配合本教材,作者另外編寫了《工程材料習題及輔導》一書作為《工程材料》的配套教材。內容包括《工程材料》各章重點、習題、課堂討論指導書、實驗指導書等,同時編寫了《工程材料教師教學參考書》,製作了《工程材料多媒體教案》光碟,為工程材料課程教師提供了必要的教學資源。以上教學資源都已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
在教育部新世紀網路課程建設工程資助下,作者研製了《工程材料網路課程》,建設了工程材料課程網站。《工程材料網路課程》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電子音像出版社出版。學生可以在網路環境下自主學習。
本書編寫者分工如下:
緒論、第1章1.1、1.2節、第2章2.1至2.4節、第9章9.3至9.5節由朱張校編改。
第1章1.3節、第4章、第7章由張弓編改。
第1章1.4節、第5章、第6章由張華堂編改。
第2章2.5節、第3章3.1、3.2節、第9章9.1節、第10章10.4節由王昆林編改。
第2章2.6節、第8章、第10章10.2、10.3節由張人佶編改。
第3章3.3節、第9章9.2節、第10章10.1節由姚可夫編改。
第3章3.4節由吳運新編改。
第10章10.5、10.6節由鞏前明編改。
附錄1、3由張欣整編,附錄2由吳運新整編,附錄4、5由朱張校整編。
書中顯微組織照片由丁蓮珍、張欣、朱張校提供。
鄭明新教授對本書的編寫提出了非常寶貴的意見,並審閱了全書。全體編者對鄭明新教授表示衷心的感謝。
本書的編寫參考了部分國內外有關教材、科技著作及論文,部分照片下載自互聯網。在此特向有關作者致以深切的謝意。
由於編者水平有限,本書不足之處在所難免,敬請讀者批評指正。
朱張校 姚可夫 2009年1月於清華大學 目 錄目錄緒論1
0.1 中華民族對材料發展的重大貢獻1
0.2 材料的結合鍵4
0.3 工程材料的分類8第1章 材料的結構與性能特點10
1.1 金屬材料的結構與組織10
1.1.1 純金屬的晶體結構10
1.1.2 合金的晶體結構21
1.1.3 金屬材料的組織24
1.2 金屬材料的性能特點26
1.2.1 金屬材料的工藝性能26
1.2.2 金屬材料的力學性能28
1.2.3 金屬材料的理化性能33
1.3 高分子材料的結構與性能特點36
1.3.1 高分子材料的結構37
1.3.2 高分子材料的性能特點41
1.4 陶瓷材料的結構與性能特點47
1.4.1 陶瓷材料的結構47
1.4.2 陶瓷材料性能特點52第2章 金屬材料組織和性能的控制56
2.1 純金屬的結晶56
2.1.1 純金屬的結晶56
2.1.2 同素異構轉變59
2.1.3 鑄錠的結構59
2.1.4 結晶理論的工程應用61
2.2 合金的結晶63
2.2.1 二元合金的結晶64
2.2.2 合金的性能與相圖的關系70
2.2.3 鐵碳合金的結晶71
2.3 金屬的塑性加工85
2.3.1 金屬的塑性變形86
2.3.2 塑性變形後的金屬在加熱時組織和性能的變化90
2.3.3 塑性變形和再結晶的工程應用92
2.4 鋼的熱處理94
2.4.1 鋼在加熱時的轉變94
2.4.2 鋼在冷卻時的轉變96
2.4.3 鋼的普通熱處理104
2.4.4 鋼的表面熱處理112
2.4.5 鋼的化學熱處理114
2.4.6 其他熱處理技術118
2.4.7 計算機技術在熱處理中的應用121
2.4.8 熱處理的工程應用122
2.5 鋼的合金化122
2.5.1 合金元素與鐵、碳的作用122
2.5.2 合金元素對Fe-Fe?3C相圖的影響124
2.5.3 合金元素對鋼熱處理的影響125
2.5.4 合金元素對鋼的工藝性能的影響127
2.5.5 合金元素對鋼的性能的影響128
2.5.6 合金化的工程應用129
2.6 表面技術129
2.6.1 電刷鍍129
2.6.2 熱噴塗技術131
2.6.3 氣相沉積技術133
2.6.4 激光表面改性136第3章 金屬材料138
3.1 碳鋼138
3.1.1 碳鋼的成分和分類138
3.1.2 碳鋼的牌號及用途139
3.2 合金鋼142
3.2.1 概論142
3.2.2 合金結構鋼143
3.2.3 合金工具鋼155
3.2.4 特殊性能鋼165
3.3 鑄鋼與鑄鐵175
3.3.1 鑄鋼175
3.3.2 鑄鐵177
3.4 有色金屬及其合金191
3.4.1 鋁及鋁合金191
3.4.2 銅及銅合金199
3.4.3 鈦及鈦合金209
3.4.4 鎂及鎂合金213
3.4.5 鎳及鎳合金213
3.4.6 軸承合金216第4章 高分子材料220
4.1 塑料220
4.1.1 塑料的組成220
4.1.2 塑料的分類221
4.1.3 常用工程塑料222
4.2 合成纖維229
4.2.1 合成纖維的生產方法229
4.2.2 常用合成纖維231
4.3 合成橡膠233
4.3.1 合成橡膠的分類和橡膠製品的組成233
4.3.2 常用合成橡膠234第5章 陶瓷材料237
5. 1 普通陶瓷237
5. 1. 1 普通日用陶瓷237
5. 1. 2 普通工業陶瓷238
5. 2 特種陶瓷239
5. 2. 1 氧化物陶瓷239
5. 2. 2 碳化物陶瓷240
5. 2. 3 硼化物陶瓷242
5. 2. 4 氮化物陶瓷242第6章 復合材料245
6. 1 復合材料的復合原則246
6. 1. 1 纖維增強復合材料的復合原則246
6. 1. 2 顆粒復合材料復合機制和原則247
6. 2 復合材料的性能特點248
6. 2. 1 比強度和比模量248
6. 2. 2 抗疲勞性能和抗斷裂性能248
6. 2. 3 高溫性能249
6. 2. 4 減摩、耐磨、減振性能249
6. 2. 5 其他特殊性能249
6. 3 非金屬基復合材料250
6. 3. 1 聚合物基復合材料250
6. 3. 2 陶瓷基復合材料252
6. 3. 3 碳基復合材料253
6. 4 金屬基復合材料254
6. 4. 1 金屬陶瓷254
6. 4. 2 纖維增強金屬基復合材料255
6. 4. 3 細粒和晶須增強金屬基復合材料255第7章 功能材料及新材料256
7.1 電功能材料256
7. 1. 1 金屬導電材料256
7. 1. 2 金屬電接點材料257
7. 1. 3 電阻材料258
7. 1. 4 導電高分子材料258
7. 1. 5 超導材料259
7.2 磁功能材料261
7. 2. 1 軟磁材料261
7. 2. 2 永磁(硬磁)材料261
7. 2. 3 信息磁材料262
7.3 熱功能材料263
7. 3. 1 膨脹材料263
7. 3. 2 形狀記憶材料264
7. 3. 3 測溫材料266
7.4 光功能材料266
7. 4. 1 光學材料266
7. 4. 2 固體激光器材料266
7. 4. 3 信息顯示材料267
7. 4. 4 光纖268
7.5 隱形材料及智能材料268
7.6 納米材料268
7. 6. 1 納米材料及其特性269
7. 6. 2 碳納米材料269
7.6.3 納米陶瓷材料270
7.6.4 納米復合材料271第8章 零件失效分析與選材原則272
8. 1 機械零件的失效272
8. 1. 1 畸變失效272
8.1.2 斷裂失效275
8. 1. 3 磨損失效278
8. 1. 4 腐蝕失效279
8. 2 機械零件失效分析280
8. 2. 1 零件失效基本原因280
8. 2. 2 零件失效分析280
8. 3 機械零件選材原則283
8. 3. 1 使用性能原則283
8. 3. 2 工藝性能原則284
8. 3. 3 經濟及環境友好性原則286第9章 典型工件的選材及工藝路線設計287
9.1 齒輪選材287
9.1.1 齒輪的工作條件287
9.1.2 齒輪的失效形式287
9. 1. 3 齒輪材料的性能要求288
9. 1. 4 齒輪類零件的選材288
9. 1. 5 典型齒輪選材舉例288
9.2 軸類零件選材291
9.2.1 軸類零件的工作條件291
9.2.2 軸類零件的失效方式292
9.2.3 軸類零件的性能要求292
9.2.4 軸類零件的選材292
9.2.5 典型軸的選材293
9.3 彈簧選材295
9. 3. 1 彈簧的工作條件296
9. 3. 2 彈簧的失效形式296
9. 3. 3 彈簧材料的性能要求296
9. 3. 4 彈簧的選材296
9. 3. 5 典型彈簧選材297
9. 4 刃具選材298
9. 4. 1 刃具的工作條件298
9. 4. 2 刃具的失效形式298
9. 4. 3 刃具材料的性能要求298
9. 4. 4 刃具的選材298
9. 4. 5 刃具選材舉例299第10章 工程材料的應用301
10. 1 汽車用材301
10. 1. 1 汽車用金屬材料301
10. 1. 2 汽車用塑料306
10. 1. 3 汽車用橡膠308
10. 1. 4 汽車用陶瓷材料308
10. 1. 5 汽車新材料發展趨勢309
10. 2 機床用材309
10. 2. 1 機身、底座用材309
10. 2. 2 齒輪用材310
10. 2. 3 軸類零件用材310
10. 2. 4 螺紋聯接件用材311
10. 2. 5 螺旋傳動件用材311
10. 2. 6 蝸輪、蝸桿傳動用材311
10. 2. 7 滑動軸承材料312
10. 2. 8 滾動軸承用材313
10. 3 儀器儀表用材313
10. 3. 1 殼體材料313
10. 3. 2 軸類零件用材314
10. 3. 3 凸輪用材314
10. 3. 4 齒輪用材314
10. 3. 5 蝸輪、蝸桿用材314
10. 3. 6 微型機電系統用材314
10.4 熱能設備用材315
10.4.1 鍋爐主要部件用鋼315
10. 4. 2 汽輪機主要零部件用鋼316
10. 4. 3 發電機轉子用材318
10.5 化工設備用材319
10.5.1 化工設備用鋼319
10.5.2 化工設備用有色金屬及其合金322
10.5.3 非金屬材料323
10.5.4 復合材料324
10.6 航空航天器用材324
10.6.1 超高強度鋼324
10.6.2 輕金屬及其合金325
10.6.3 高溫金屬結構材料327
10.6.4 先進金屬基及無機非金屬基復合材料328
10.6.5 先進聚合物基復合材料329
10.6.6 先進功能材料329附錄1 金屬熱處理工藝的分類及代號330附錄2 常用鋁及鋁合金狀態代號、說明與應用334附錄3 國內外常用鋼號對照表335附錄4 若干物理量單位換算表337附錄5 工程材料常用詞彙表338參考文獻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