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教授論文抄襲
① 田剛丘成桐事件的詳細經過
2005年8月19日:《北京科技報》發表題為《丘成桐:中國目前教育不可能出一流人才》的采訪。 文中丘成桐指責中學界的腐敗,並不點名地稱田剛涉嫌剽竊:哈佛一位名教授告訴丘成桐,這個學生(田剛)抄襲他的論文,出於保護年輕學生的目的,丘成桐並沒有深究。結果愈演愈烈。2005年8月20日:田剛兼職任教的北京大學數學學院回應《 丘成桐炮轟一文真相調查》,駁斥丘成桐對北大數學系的三個批評,並稱其對田剛的剽竊說法是「歪曲事實」。2005年9月29日:丘成桐在浙江大學和中科院數學網站上再次以「北大學風不正」指責批評田剛。丘還在一篇題為《丘成桐院士澄清有關北大的某些事實真相》的采訪中聲稱:田剛的成就基本是依靠丘成桐得來,而且田剛的道德惡劣,涉嫌學術造假和竊取他人學術成果。丘成桐並且出示了另一著名數學家蕭蔭堂給他寫的書信,聲稱田剛抄襲蕭的成果。 2005年10月1日:網上一篇署名「唐十七」的文章反駁丘成桐的指責,並攻擊丘個人的學術道德。2005年10月4-6日:又有署名「天地正氣」的網上作者攻擊丘成桐:一貫不公,權力欲強、學霸作風、巧取豪奪、自我吹噓。 2005年10月6-8日:李駿、洪家興,曹懷東、鄭方陽,季立真,劉克峰等人,胡森在網上發表文章,維護丘成桐。 2005年10月13日,北大數學學院學生安金鵬就一個網上對田剛的攻擊(非丘成桐)為田辯護。田剛合作者加州大學Santa Cruz分校教授慶傑間接出面說明,他和田剛的論文沒有剽竊丘成桐(回應了丘成桐的指控)。 2005年10月12日丘成桐在中科院網站回應網上對他的攻擊。 北大丁偉岳院士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數學系退休教授項武義,在北大內部集會,對北大數學院學生講丘成桐-田剛事件。丁偉岳稱丘成桐對北大數院的批評是為了阻止北大建立國家數學中心,項武義講了他與丘成桐的交往歷程,對丘成桐有嚴重的批評。
2005年10月17日,哈佛大學教授蕭蔭堂公布丘成桐的信件,回應丁偉岳院士和項武義教授的指責並呼籲雙方停止互相攻擊。 2006年8月21日,《紐約客》雜志網站刊出了由《美麗心靈》一書(諾貝爾獎得主納什傳記)作者Sylvia Nasar與人合寫的文章《Manifold Destiny》,攻擊此前丘成桐宣傳中國學者首先完全證明龐加萊猜想的動機不純,並質疑其人品。有匿名網路作者聲稱此文幕後始作俑者是田剛。多位文章中受訪的美國教授隨後發表聲明,稱文章歪曲了自己的本意。 2006年9月1日,北京大學丁偉岳在自己的博客中發表文章龐加萊的困惑,批評國內對龐加萊猜想相關的宣傳,直接公開點名批評丘成桐。 2006年9月4日,《21世紀經濟報道》發表北京大學黨委書記閔維方的訪談,在回應丘成桐對北大的「批評不夠公道」之外,還評論說:「最近,我看到兩則材料,一則是伯克利的項武義教授的一個談話。在丘成桐的學生時代項教授就認識他了,可以說對丘教授非常了解。另一則材料是上個星期美國很有影響力的雜志《New Yorker》發表的一篇長篇報道,也有很多關於丘教授的內容。我想大家看過這兩則材料,對丘教授與田剛和北大之間的爭論就會有更客觀、更清楚的認識了。」這反映出丘田之爭中北大校方的立場。 2006年9月18日,丘成桐在自己的網站發表公開信,認為《紐約客》的文章有虛假和誹謗性的內容,要求做出更正。 2006年9月20日,《紐約客》雜志發表聲明,表示該文的寫作付出了大量工作,而且與丘成桐核實過原始材料,符合新聞規范。 2006年9月22日,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在其網站及北大未名BBS上發表文章《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的幾點說明》[18],為北京大學及田剛辯護,否認丘成桐的指控,並稱:「我們歷來真誠歡迎任何個人或單位(包括該美籍華裔數學家)實事求是地對我們的工作提出批評和意見,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但我們堅決反對任何人或單位不負責任、毫無事實根據的捏造和污衊。」 2006年9月25日,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理查德·哈密爾頓發表聲明,敘述了丘成桐及其研究團隊在自己從事瑞奇流研究方面的支持,並贊揚了丘的人品。瑞奇流是證明龐加萊猜想的主要數學工具。
② 北大女博士涉論文抄襲被撤銷學位狀告母校結果怎樣
北京大學女博士於艷茹因涉嫌論文抄襲被母校撤銷博士學位的事件引起了廣泛關注。2013年7月,於艷茹從北京大學畢業並獲得歷史學博士學位。然而,一年多後的2014年8月,一份公告指出她在論文《1775年法國大眾新聞業的「投石黨運動」》中存在抄襲行為。北京大學隨即成立專家調查小組對此進行調查。
2015年1月9日,北京大學學位評定委員會表決通過,決定撤銷於艷茹的博士學位,並收回其學位證書。於艷茹對此決定不服,向北京大學學生申訴處理委員會和北京市教育委員會提出申訴,但未獲得支持。於是,她將北京大學告上法庭,要求法院撤銷撤銷學位的決定,並要求恢復其博士學位證書的法律效力。
2016年1月17日,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審理此案後認為,北京大學在作出撤銷決定前未充分聽取於艷茹的陳述和申辯,因此決定撤銷北京大學作出的撤銷決定,並要求北京大學重新處理。然而,一審判決駁回了於艷茹要求恢復其博士學位證書法律效力的訴訟請求。
於艷茹不服一審判決,向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2017年,北京市一中院終審判決認為,北京大學作出撤銷決定時未遵循正當程序原則,且適用法律存在不當之處,因此維持了一審法院的判決。
北京大學隨後表示尊重法院的判決,並將繼續嚴肅學術規范,對任何違反學術道德、抄襲剽竊的行為絕不姑息,切實維護學術共同體的尊嚴。
在於艷茹的案件中,專家們普遍認為北京大學剝奪其博士學位的決定過於草率,處罰過重。盡管如此,於艷茹的博士學位能否恢復,目前尚無官方消息。我們將繼續關注此事的進展。
③ 於艷茹的人物經歷
1979年出生。
2006年,碩士畢業於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世界史專業,碩士論文指導教師為該學院教授郭家宏,碩士論文題目為《富於張力的結合——1707年蘇格蘭與英格蘭議會合並問題初探》。
2008年9月,考入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攻讀博士學位,博士生導師為北京大學歷史系主任、學術委員會副主席高毅。
2013年7月,博士畢業後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博士後流動站。
2015年1月10日,北京大學通報稱,於艷茹發表的論文存在嚴重抄襲行為,決定撤銷其博士學位,於艷茹承認抄襲事實 。
2015年1月20日,於艷茹正式向北大提出申訴。
2015年3月16日,北大學生申訴處理委員會決定維持北京大學學位評定委員會的原處理決定,於艷茹決定將向北京大學上級主管教育行政部門提出書面申訴和行政復議。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所長張順洪表示,中國社科院世界歷史研究所具體如何處分於艷茹,這要看北大的調查處理結果。如果北大取消她的博士學位,該所也將取消她讀博士後的資格。
④ 北京大學焦國彪是怎樣的人
焦國彪教授是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的教授,其研究領域主要涉及納米材料、能源催化和環境污染等方面。2008年,焦國彪教授因為在專著中抄襲他人文章而受到了輿論的廣泛批評,隨後被取消了教授職務,並於2010年被撤銷了博士生導師資格。
之後,焦國彪教授回歸科研崗位,繼續從事化學領域的研究。根據近幾年來發表的研究論文和科研成果,焦國彪教授在學術上仍然有著不俗的表現,發表了多篇高質量的研究論文並參與了多個研究項目。
需要注意的是,關於焦國彪教授的相關事宜,由於其影響較大,常常引起社會關注和討論。這些問題也提示我們,在學術研究中應該遵守學術規范,嚴格把關學術成果的真實性和可信度,共同維護學術誠信和學術聲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