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大化學研究生導師有哪些
⑴ 蘇州大學2023年研究生復試名單
蘇州大學2023復試名單如下:
1.政府管理學院:第一:劉美含 第二:郭紀 第三:劉玥。
2.法學院:第一:康乃心 第二:李媛心 第三:湯鴻宇。
3.教育學:第一:張馨予 第二:於新茹 第三:萬麗。4.文學院:第一:張芷蒙 第二:時浩卿 第三:王雪婷。
5.歷史文化旅遊學院:第一:徐佳寧 第二:陳程 第三:李筱穎。
6.化學化工學院:第一-:王子康 第二:孫曉桐 第三:於敖。
7.生命科學學院:第一:潘紀胡培龍 第二:王優越 第三:庄儒宇。
8.美術學院:第一:劉淼 第二:張宇航 第三:郭美思。
9.音樂學院:第一:郎燦 第二稿洞:金慧敏 第三:蘭凈。
考研復試名單的公布時間每個學校可能有所不同,但是都基本會在學校官網公布,可以通過研究生院和研招網以及學院官網進行查詢。 復試時間由學校自行安排,結束時間早晚不同。
最後祝各位考生成功上岸
⑵ 蘇大研究生院耿風霞導師
1、蘇大研究生院耿風霞導師是博士生導師,研究領域:無機層狀材料;版插層化學;二維晶體材權料;有機-無機復合材料;能源材料。
2、蘇州大學研究生院,2012年4月7日正式掛牌成立,這是教育部宣布取消研究生院設置行政審批之後由高校自主設立的首個研究生院。蘇州大學, 坐落於素有「人間天堂」之稱的古城蘇州,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和江蘇省屬重點綜合性大學,也是全國九所地方綜合性大學協作會的成員高校,其主要前身為創建於1900年的東吳大學,是現存高校中最早開展研究生教育並授予碩士學位的大學。碩士、博士學位授權學科覆蓋了除軍事學以外的12個學科門類。
⑶ 沈琪的個人經歷
1962~1966年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讀研究生。1967~1978年在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工作。1979~1981年原西德馬普煤炭研究所訪問學者。1981.9~1993.8在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工作,任金屬有機化學研究室主任,1990年被國務院聘為博士生導師。其中1991.10~1992.4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化學系訪問教授。1993年9月到蘇州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工作,1995~1998年擔任蘇州大學化學化工學院院長。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是江蘇省「333工程」第一層次培養對象,江蘇省普通高等學校優秀學科帶頭人。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金屬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已經在國內外的核心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200多篇,參編著作6本。於1993年和1998年分別獲得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二等獎和江蘇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是金屬有機化學,包括稀土和過渡金屬配合物的合成、結構及其在有機和高分子合成中的應用。
1957年,沈琪考取南開大學化學系,她又以優異的成績畢業。1962年,適逢全國第一屆考研,並不滿足於本科所學知識的沈琪又憑著驕人的實力成為中科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高分子化學專業的研究生,並於1966年畢業後留所工作。沈琪在導師充滿鼓勵的眼神中,她讀懂了獨立自強的可貴。一遍遍查閱資料,一次次小心翼翼地操作,她終於成功地完成了這個實驗,越過了科研之路上第一道坎。獨立精神從此在她的靈魂深處紮下了根,成為她今後在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上的一貫品格。沈琪於1979年遠赴聯邦德國馬普學會煤炭研究所進修,從事金屬有機化學的研究。出國前,面對同樣事業繁忙的丈夫、一雙不滿10歲的稚兒,沈琪心裡充滿了歉意。但她並沒有停止追尋科學之光的腳步。在該研究所進修的中國人每月獲得的獎學金僅夠維持簡朴的生活,即便如此,沈琪依然從牙縫里省下一些錢購買了國內緊缺的低溫恆溫水槽、攪拌器等實驗設備帶回來。沈琪談起這段經歷,語氣非常平靜,她說,那個時候,中國留學生沒有一個不想多學些、多帶些先進的東西回來。國家派我們出去,不就是為了這個目的嘛!
1981年的夏天,帶著簡單的個人行裝和厚重的實驗設備,沈琪登上了回國的班機,在原單位中科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開始了創業的生涯。此時的沈琪與兩年前有著一樣的執著,卻因為兩年多的積累而顯得從容醇厚。沈琪顧不上與親人敘敘久別的離情,拿上她從德國帶回來的大批資料一頭扎進了新的工作。當時金屬有機化學的研究在國內才剛剛起步,中科院考慮到她在國外所學的內容和成績,決定瞄準這一國內的新興研究領域成立金屬有機化學研究室,並讓沈琪擔任研究室主任。此時的沈琪40剛出頭,正是耕耘人生的黃金時刻,同樣事業有成的丈夫也獲得了出國進修的機會,事業上始終並駕齊驅、生活上同樣淡泊低調的一對佳偶再次因為對科學的熱愛而暫時作別。研究室成立之初,擔任主任的沈琪每天都要工作十幾個小時,根本無暇照顧年幼的孩子,於是,姐弟倆一個被送到蘇州外婆家,一個被東北的奶奶接了去,一家四口人被分在了天南海北四個地方。回國10年,以沈琪為骨乾的該研究所進行的「稀土定向催化劑的研究」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二等獎,其研究成果「新型輕稀土有機化合物的合成、結構及反應性能」獲得了中科院自然科學基金二等獎。她也憑著出色的業績獲得了「吉林省三八紅旗手」、「中國科學院優秀研究生導師」稱號,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等諸多榮譽。
1993年,沈琪回到了蘇州,在蘇州大學開始了她的第二次創業。蘇大為她成立了金屬有機化學實驗室。沈琪再一次像鳥兒築窩一樣把實驗室從無到有逐漸裝備起來。而沈琪也沒有辜負蘇大的期望,1997年她作為負責人之一,承擔了江蘇省九五攻關項目「光纖用紫外光固化塗料」的研製任務,她與研究小組率先將近年來發展起來的樹枝狀高分子用於紫外光固化樹脂的合成,首次提出了利用邁克爾反應一步簡便地合成了官能度高、融熔粘度低的樹枝狀感光高分子,以此研製出了感光速度快、加工工藝性能優異的光纖用紫外光固化塗料,應用單位試驗證明其感光速度已超過著名的美國DSM產品水平,為發展我國通信事業做出了貢獻。沈琪先後承擔「攀登計劃」,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江蘇省教委自然科學基金、江蘇省科委九五攻關項目等多項重大科研項目,獲得項目基金資助100餘萬元,已完成鑒定成果3項,獲國家發明專利2項,其中「稀土有機化合物的合成、結構及其催化聚合反應性能」研究成果於1998年被評為江蘇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993年以來,沈琪教授發表學術論文280多篇,近五年發表的研究論文已被SCI源期刊論文引200多篇次。2002年,沈琪教授應邀在國際知名的金屬有機化學期刊J.Organomet.Chem上撰寫研究綜述,至此以她為首席專家的課題組的工作得到了國際化學界的進一步認可。2006年8月,沈琪申報的「稀土金屬有機化合物的反應化學」課題又喜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的資助,資助金額達150萬元,標志著她所帶領的團隊承擔重點重大項目的能力又上了一個新的平台。2006年10月19日—23日,由中國化學會主辦、沈琪教授擔任組委會主席的第十四屆全國金屬有機化學學術討論會在蘇州大學成功召開。這次會議是國內金屬有機化學界的盛會,有來自內地、香港、美國和日本的60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300多名代表出席了會議,國內金屬有機化學界8位院士等參加了會議。與會專家、學者高度贊揚蘇州大學及以沈琪教授為首的課題組在金屬有機化學領域取得的優異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