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復旦大學山東籍老師

復旦大學山東籍老師

發布時間: 2025-09-21 19:49:52

❶ 歷史學出身的名人有哪些

1、錢文忠

1984年考入北京大學東方語言文學系梵文巴利文專業,師從我國著名文學家、語言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季羨林先生。上世紀80年代中期,留學德國漢堡大學。

現任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2007年登上百家講壇主講《玄奘西遊記》,2013年主講《錢文忠解讀百家姓》第一二部。2015年錢文忠老師參加安徽衛視《中華百家姓》節目,與王立群、蔣方舟共同擔任分享嘉賓。

2、錢鍾書

1929年,考入清華大學外文系。1932年,在清華大學古月堂前結識楊絳。 1937年,以《十七十八世紀英國文學中的中國》一文獲牛津大學艾克賽特學院學士學位。1941年,完成《談藝錄》《寫在人生邊上》的寫作。

1947年,長篇小說《圍城》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1958年創作的《宋詩選注》,列入中國古典文學讀本叢書。1972年3月,六十二歲的錢鍾書開始寫作《管錐篇》。1976年,由錢鍾書參與翻譯的《毛澤東詩詞》英譯本出版。1982年,創作的《管錐編增訂》出版。

1998年12月19日上午7時38分,錢鍾書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8歲。

3、季羨林

早年留學國外,通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能閱俄文、法文,尤精於吐火羅文(當代世界上分布區域最廣的語系印歐語系中的一種獨立語言),是世界上僅有的精於此語言的幾位學者之一。

為「梵學、佛學、吐火羅文研究並舉,中國文學、比較文學、文藝理論研究齊飛」,其著作匯編成《季羨林文集》,共24卷。生前曾撰文三辭桂冠:國學大師、學界泰斗、國寶。

4、王立群

1945年3月14日出生於安徽省六安市霍山縣,祖籍山東省泰安市新泰市 ,現為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古代文學學科帶頭人,主攻兩漢魏晉南北朝文學研究,中國《史記》研究會顧問,中國《文選》學會副會長。

2006年,登上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欄目,講述「王立群讀《史記》」系列人物並出版相關圖書,被觀眾譽為「百家講壇最佳學術主講人」,是十年來連續在《百家講壇》擔任主講人的學者。2013年,擔任青歌賽評委。2015年參加安徽衛視《中華百家姓》節目,與錢文忠、蔣方舟共同擔任分享嘉賓。

曾榮獲河南省、國家高校教學名師獎,河南省十大師德標兵、十大教育年度人物稱號,是河南省省管專家,河南省政協第十屆委員會委員。

先後出版《現代<文選>學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文選>成書研究》(商務印書館)、《中國古代山水游記研究(修訂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等代表性著作。在《文學評論》、《文學遺產》等國內權威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

5、易中天

1947年2月8日出生於湖南長沙,中國知名作家、學者、教育家。1981年畢業於武漢大學中文系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獲文學碩士學位並留校任教。1992年起任教於廈門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 。2015年4月聲明已經退休。

易中天長期從事文學、藝術、美學、心理學、人類學、歷史學等研究。著有《〈文心雕龍〉美學思想論稿》、《藝術人類學》等作品。

2005年央視《百家講壇》「開壇論道」的學者,2006年在央視「百家講壇」主講《漢代風雲人物》、《易中天品三國》。2008年主講《先秦諸子百家爭鳴》。2013年宣布寫作36卷本《易中天中華史》,2013年12月5日,榮獲第八屆作家富豪榜最佳歷史書。

❷ 復旦大學教師 於娟博士《為啥是我得癌症

於娟,女,32歲。祖籍山東濟寧,海歸,博士;本科就讀上海交大,復旦大學獲得碩士、博士學位,後赴挪威深造,回國任職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2009年12月,被確診患上了乳腺癌;2010年1月2日,被進一步確診乳腺癌晚期。而在生命的最後階段,於娟有過一次令人痛心的求醫經歷。她在博客中寫道:「我曾經一度猶豫是不是把下面的文字寫下來,然而,我想若是不寫出來分享給世人,那麼可能會有更多的人上當受騙,被謀財,被害命。」那麼,她要告訴人們的經歷,究竟是什麼呢?
之所以去思考這個問題並且盡量想寫下來是因為,無論從什麼角度分析,我都不應該是患上癌症的那個人。
痛定思痛,我開始反思自己究竟哪點做得不好,所以上天給我開個如此大的玩笑,設個如此嚴峻的考驗。
一、習慣問題之飲食習慣
復旦女博士於娟被確診患上了乳腺癌
1、瞎吃八吃
我是個從來不會在餐桌上拒絕嘗鮮的人。基於很多客觀原因,比方老爹是廚子之類的優越條件,我吃過很多不該吃的東西,不完全統計,孔雀、海鷗、鯨魚、河豚、梅花鹿、羚羊、熊、麋鹿、馴鹿、麂子、錦雉、野豬、五步蛇諸如此類不勝枚舉。除了鯨魚是在日本的時候超市自己買的,其他都是順水推舟式的被請客。然而,我卻必須深刻反省,這些東西都不該吃。
尤其我看了《和諧拯救危機》之後。選擇吃他們,剝奪他們的生命讓我覺得罪孽深重。破壞世間的和諧、暴虐地去吃生靈、傷害自然毀滅生命這類的話就不說了,最最主要的是,說實話,這些所謂天物珍饈,味道確實確實非常一般。那個海鷗肉,高壓鍋4個小時的煮燉仍然硬的像石頭,咬上去就像啃森林裡的千年老藤,肉纖維好粗好乾好硬,好不容易啃下去的一口塞在牙縫里搞了兩天才搞出來。
我們要相信我們聰明的祖先,幾千年的智慧沉澱,他們篩選了悠長悠長的時候,遠遠長過我們壽命時間的無數倍,才最終鎖定了我們現在的食材,並由此豢養。如果孔雀比雞好吃,那麼現在雞就是孔雀,孔雀就是雞。
2、暴飲暴食
我是個率性隨意的人,做事講究一劍在手快意恩仇,吃東西講究大碗喝酒大口吃肉。我的食量聞名中外,在歐洲的時候導師動不動就請我去吃飯,原因是老太太沒有胃口,看我吃飯吃得風卷殘雲很是過癮,有我陪餐講笑話她就有食慾。其二,我很貪吃。之所以叫bluemm是因為在復旦讀書時候導師有六個一起做課題的研究生,我是唯一的女生。但是聚餐的時候,5個男生沒有比我吃得多的。
年輕的傻事就不說了,即便工作以後,仍然屏著腰痛(其實已經是晚期骨轉移了)去參加院里組織的陽澄湖之旅,一天吃掉7個螃蟹。我最喜歡玩的手機游戲是貪吃蛇,雖然功夫很差。反思想想,無論你再靈巧機敏,貪吃的後果總是自食其果。玩來玩去,我竟然是那條吃到自己的貪食蛇。
3、嗜葷如命
得病之前,每逢吃飯若是桌上無葷,我會興趣索然,那頓飯即便吃了很多也感覺沒吃飯一樣。我媽認為這種飲食嗜好,或者說飲食習慣,或者說遺傳,都是怪我爹。我爹三十齣頭的年紀就是國家特一級廚師,90年代的時候,職稱比現在難混,所以他在當地烹飪界有點名頭。我初中時候,貌似當地三分之一的廚子是他的徒子徒孫,而認識他的人都知道我是他的掌上明珠。可想而知,我只要去飯店,就會被認識不認識叫我「師妹,師叔」的廚子帶到廚房,可著勁地塞。那時候沒有健康飲食一說,而且北方小城物質匱乏,葷食稀缺。我吃的都是葷菜。
其二就是,我很喜歡吃海鮮。話說十二年前第一次去光頭家,他家在舟山小島上。一進家門,我首先被滿桌的海鮮吸引,連他們家人的問題都言簡意賅地打發掉,急吼吼開始進入餐桌戰斗,瞬間我的面前堆起來一堆螃蟹貝殼山。公公婆婆微笑著面面相覷。我的戰鬥力驚人超過了大家的預算,導致婆婆在廚房洗碗的時候,差公公再去小菜場采購因為怕晚飯不夠料了。十幾年之後每次提到我的第一次見面,婆家人都會笑得直不起腰,問我怎麼不顧及大家對你第一印象。我的言論是:我當然要本我示人,如果覺得我吃相不好,就不讓我當兒媳婦的公婆不要也罷,那麼蹭一頓海鮮是一頓,吃到肚子里就是王道。
我在這里寫這些不是說吃海鮮不好,而是在反思為啥我多吃要得病:我是魯西北的土孩子,不是海邊出生海里長大的弄潮兒,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光頭每日吃生蝦生螃蟹沒事,而我長期吃就會有這樣那樣的身體變化:嫁到海島不等於我就成了漁民的體質。
話說我得了病之後,光頭一個星期不到,考研突擊一樣看完了很多不知道哪裡搞來的健康食療書,比方坎貝爾的《中國健康調查報告》、《治癒癌症救命療法》等等,引經據典,開始相信牛奶中的酪蛋白具有極強的促癌效果,以動物性食物為主的膳食,會導致慢性疾病的發生(如肥胖、冠心病、腫瘤、骨質疏鬆等),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的膳食最有利於健康,也最能有效地預防和控制慢性疾病。即多吃糧食、蔬菜和水果,少吃雞、鴨、魚、肉、蛋、奶等。可憐躺在床上只能張嘴餵食的我,開始化療那天開始就從老虎變成了兔子。
話說生死經歷換來的關於化療時候應該吃什麼的經驗,我會有空寫下來給大家分享,最好所有所有人一輩子都用不到,但是無論怎麼說,像我這樣切身體會的東西需要讓需要的人知道,免得像我這樣走彎路。

❸ 復旦大學女博士於娟死前出版的書

復旦大學女博士於娟死前出版的書是《此生未完成》。

2009年12月於娟確診版患乳腺癌後,寫權下一年多病中日記,在日記中反思生活細節,並發出「買車買房買不來健康」的感嘆,引起網友關注和眾多媒體熱議。於娟於2011年4月19日凌晨去世,眾多網友在網上進行追悼。一個年輕生命,在生死的邊緣,用生命寫下病中日記。在生命的最後日子裡,於娟完全放下了生死,放下了名利權情,赤裸裸的去反思和寫作。所有的浮躁沉澱了,所有的偽裝剝離了,所有的喧囂遠去了,所有的執著放下了。只有一個普通的女子,普通的女兒、妻子、母親對生命最單純的感悟。在這個故事裡,很多讀者看到的不是於娟,而是自己。

❹ 於娟的患病經過

2009年12月被確診患上了乳腺癌晚期,2010年1月2日於娟被進一步確診乳腺癌晚期。

2009年12月27日,長期自恃身體十分健康的於娟被確診患上了癌症,宛如晴天霹靂般震驚了這個家,她是家中的獨女,考大學讀碩讀博留學,剛回國參加工作3個月,1歲多的兒子剛會叫媽媽,一切才剛剛開始,但是現實就是這么殘酷,醫生確診是乳腺癌晚期。

(4)復旦大學山東籍老師擴展閱讀:

於娟,女,出生於1978年,上海復旦大學青年教師。

2009年12月確診患乳腺癌後,寫下一年多病中日記,在日記中反思生活細節,並發出「在生死臨界點的時候,你會發現,任何的加班(長期熬夜等於慢性自殺),給自己太多的壓力,買房買車的需求,這些都是浮雲。如果有時間,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買車的錢給父母親買雙鞋子,不要拚命去換什麼大房子,和相愛的人在一起,蝸居也溫暖」的感嘆,引起網友關注和熱議。2011年4月19日凌晨三時許,於娟辭世,留下70多篇「癌症日記」。

熱點內容
世界大學生辯論賽 發布:2025-09-21 22:06:11 瀏覽:448
大學生村官浙江 發布:2025-09-21 21:42:13 瀏覽:902
中國農業大學微生物研究生導師樓慧強 發布:2025-09-21 21:40:46 瀏覽:377
最敢說話的大學教授鄭強視頻 發布:2025-09-21 21:26:35 瀏覽:121
黃蝶大學生 發布:2025-09-21 20:41:11 瀏覽:445
徐海准教授華中師范大學 發布:2025-09-21 20:41:03 瀏覽:397
三礦專業考研大學 發布:2025-09-21 20:34:38 瀏覽:254
88北京大學生慘案部隊 發布:2025-09-21 20:27:37 瀏覽:100
博士找工作都是靠導師推薦嗎 發布:2025-09-21 20:11:18 瀏覽:108
大學生性故事 發布:2025-09-21 20:01:33 瀏覽: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