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國防大學教授講國防形勢原文

國防大學教授講國防形勢原文

發布時間: 2025-09-22 05:47:56

A. 有關國防教育的形勢與政策畢業論文

國防是國家為了防備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裝顛覆,保衛國家的主權、同意、領土完整和安全而進行的軍事活動。下面是我給大家推薦的有關國防的形勢與政策論文,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國防的形勢與政策論文篇一:《有關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之間關系的幾點思考》
摘 要:統籌好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的關系,是貫徹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要依託駐地社會經濟發展現狀,與地方黨委政府共同謀劃"國防建設與社會經濟、軍用技術和民用技術、軍隊人才和地方人才"兼容發展的發展思路,在全面規劃、重點突破、整體推進中構建與"市場"環境和"戰場"需要相適應的軍民融合式發展機制,促進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全方位、多層次的融合,形成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相互兼容、相互促進的互動機制,實現既促進經濟全面發展又增強國防整體實力的雙贏局面。

關鍵詞:協調;發展;國防建設;經濟建設

一、綜述

軍隊和地方各有自身的優勢,我們要科學籌劃,綜合運用合理配置軍地資源,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實現富國與強軍的統一,使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在結構、布局、技術、人才、信息等方面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的內在融合。對那些具有通用性的資源,要盡可能做到軍民合用,如軍地兩用人才的培養、軍用技術轉為民用、軍事設施的軍民共用、國防科技工業的能軍能民等。同時,針對軍地資源的異同,我們要發揮優勢,實現二者共同發展,促進整體實力的提升。

統籌好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的關系,是貫徹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在國防和軍隊建設中貫徹科學發展觀,首要的問題是必須堅持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的方針,正確認識和把握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的關系。集中精力把經濟建設搞上去,不斷增強經濟實力,是解決包括國防和軍隊建設在內的所有問題的重要前提和物質基礎。只有經濟發展了,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才能不斷發展。而國防實力是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強大、鞏固的國防是國家安全和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我們必須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全局高度,把推進國防和軍隊現鄭毀代化建設作為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一項重大戰略任碧虛務抓緊抓實。要堅決服從服務於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自覺在大局下行動。要把國防和軍隊建設融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全局之中,依託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扎實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使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相互促進、協調發展。

二、協調發展的重要作用

(一)堅持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是強國之策

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是增強綜合國力的重要途徑。從馬克思主義的國家理論來看,國家是經濟上占統治地位的階級對被統治的階級進行政治統治的工具。它擁有政治權力以及構成這種權力的武裝力量,雄厚的國家綜合國力是國家強大的基礎,是國家強盛的重要標志。通過國防建設達到維護國家安全和保持社會穩定的目標,通過經濟建設把國家的綜合國力搞上去,兩個方面統一於建設強大國家的目標之中。從國策上來看,實現推進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一、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是我國新世紀新階段面臨的三大歷史任務。現代化建設既包括經濟建設,也包括國防建設;祖國統一既有賴於國家經濟的發展也有賴於強大的國防力量;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要靠包括經濟實力和國防實力在內的綜合國力的強大。黨的十六大明確提出要堅持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的方針,並把這一方針放到了國策的重要位置。從實踐上看,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與否事關國家的強盛與安危。兩者協調,則國強;兩者失調,則國危。不謀經濟發展,不但成不了富國,國防建設也會成為空中樓閣,失去支撐和基礎,國家最終也強大不了;反之,只謀經濟發展,經濟發展得再好,即使可以成為富國,但如果忽視國防建設,仍然不能成為強國。

(二)堅持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是強軍之道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想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既要具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又要具有強大的軍事實力。強大的軍隊,離不開高素質的人、先進的武器裝備、合理的結構及科學的理論。一方面國防建設是建設強大軍隊的主要途徑,而經濟建設又是國防建設的基礎,經濟建設搞不上去,就無法建設好國防,建設強大軍隊的目標也就難以完成。另一方面,加強經濟建設能夠為軍隊建設提供新的發展空喊慧備間,也會為軍隊建設提供新的機遇和動力。在世界歷史上,大國的崛起,特別是在開拓世界市場的過程中,都為建設一支強大的軍隊既提出了強烈的需求,也提供了重要的機遇。英國為了控制海外貿易和世界市場,建立了以海軍為支柱的世界級軍隊。美國為了本國的經濟和安全利益,也建立了一支稱霸全球的軍事力量。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的大國,正在著力完成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胡錦濤提出新世紀新階段軍隊的歷史使命,對建設強大軍隊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對於建設強大軍隊的極端重要性,緊密結合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面臨的新形勢、新要求,不斷增強堅持這一方針的自覺性,進一步提高駕馭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協調發展的能力,加速推進軍隊建設的進程,在富國的過程中,實現強軍的目標。

(三)堅持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是國家和平崛起的重要保證

黨的十六大 報告 明確指出:「建立鞏固的國防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戰略任務,是維護國家安全統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保障。」中國能否實現和平發展,能否順利地實現宏偉的發展目標,一個重要因素在於是否有一個和平、安全、穩定的發展環境,而和平、安全、穩定的發展環境必須以強大的軍隊和鞏固的國防作保障。只有軍隊強大了,威懾力增強了,才能為發展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才能維護發展所需要的穩定的外部環境,才能爭取到盡可能長的和平建設時間。因此,面對復雜而又多變的外部發展環境,走和平發展的道路,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步伐,必須統籌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協調發展。必須在經濟發展的同時,不斷加強國防和軍隊建設,保持軍事上的強大威懾力,保證人民軍隊在任何時候都能從容應對國家安全所面臨的各種挑戰和考驗,為經濟建設順利進行和國家的和平發展提供堅強可靠的安全保障。

參考文獻:

[1]陳勝武,葉信產.積極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協調發展[J].軍隊政工理論研究,2005,(5).
國防的形勢與政策論文篇二:《關於加強大學生國防 教育 的思考》
摘要:國防教育是高校大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高校國防教育存在諸多問題,主要表現為政策偏向宏觀、師資力量薄弱、大學生國防意識不強。為此,需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改進教學手段和 方法 、合理定位。營造濃厚的校園 文化 環境,以強化國防教育。

關鍵詞:大學生;國防教育

國防教育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之一。孔子說「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成矣」,他認為對民眾進行軍事訓練可以提高他們的軍事技能。孟子說「善教得民心」,孟子在答梁惠王問時從仁義角度闡述國防中的國家主體意識[1]。現代國防教育,泛指為捍衛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防禦外來侵略、顛覆和威脅,維護國家和民族利益,國家對全體公民的品德、智力、體力等方面進行有組織、有計劃的各種教育活動[2]。從更廣泛、更精準的角度來看,現代國防早已超越軍事角度,而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和法律等各個社會領域,並形成一種「超限戰」的國防思維及其各組成成分的多維結構關系。在當今新形勢下,大學生國防意識的加強,必須以此為基本著眼點,利用各種手段和方式進行多層次無縫式教育。

一、加強大學生國防教育的重要意義

(一)增強大學生的國防觀念

國防教育既是建設和鞏固國防的重要基礎,也是增強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質的重要途徑。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同盟國在戰爭初期無一例外地遭到重大損失,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近代史上第二次和平思潮盛行,公民的國防觀念極度淡漠。因此,加強國防教育,必須讓大學生真正懂得珍視和平的重要道理,必須構築強大的國防屏障,方能贏得和平與穩定,必須充分認識到「國無防不立、民無兵不安」的含義,並轉化為振興民族、建設國家的巨大精神力量。實際上,當代大學生的國防觀念意識淡薄已成為一項緊迫的課題。近年來,國防意識和民族精神的培養和研究已成為我國國防教育的重點和核心問題。

(二)增強大學生的憂患意識

古人雲:「天下雖安,忘戰必危。」一個沒有危機意識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一個民族必須隨時認清國家安全利益所面臨的危機,自覺地在思想上、行動上做好應對危機、克服隱患的充分准備。隨著相對和平環境時間的延長,伴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很多大學生在享受和平生活、追逐經濟物質利益的時候,自覺不自覺地淡化憂患意識。面對當今我國嚴峻的安全形勢,國家安全問題的綜合性、復雜性、多變性進一步增強的態勢,大學生思想認識不清,對國家和民族缺乏足夠的危機意識。因此,加強大學生國防教育,喚起大學生的憂患意識和民族危機感,才能應付各種戰爭風浪的沖擊。

(三)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

實現國防現代化,人才是關鍵,教育是基礎。鄧小平指出:「我們國家,國力的強弱,經濟發展後勁的大小,越來越取決於勞動者的素質,取決於知識分子的數量和質量。」加強國防教育,不僅能使大學生增強國防觀念,而且能學習和掌握必要的現代軍事知識,鍛煉強健體魄,成長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國防人才,從而促進國防現代化乃至整個國家現代化建設。大學生的國防素質是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通過國防教育,才能提高大學生的國防素質,才能培養適應未來戰爭要求、具有高素質的大批國防現代化建設人才。

二、當前大學生國防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國防教育偏重於宏觀指導

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非常重視高校的國防教育,2012年2月初,教育部提出要加強實踐育人工作,其中再次對軍事技能訓練進行重點強調。但是,這些法令文件在各地政府和高校並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從而影響到高校國防教育的實施效果。

(二)國防教育師資力量不強

目前,我國高校國防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教師學歷層次普遍不高。全國僅有六所院校設有國防教育方向碩士點,隸屬於高等教育學專業。同時,教師教學任務偏重,部分高校專職軍事教師既從事教學,還要負責人民武裝行政工作,很難有精力和心力專門從事軍事教學活動,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國防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三)教育 措施 不完善,對國防教育重視程度不夠

國防教育專款投入不足,表現在有些高校沒有專門的訓練實習基地, 軍訓 時學生全擁擠在一個體育場上,或校內馬路和廣場上, 射擊 、戰術課目難以實施。同時,技能訓練時間短、內容單一,與高校所設置專業聯系程度不夠、專業化國防後備力量培養與專業教育脫節,導致整個技能訓練質量不高、內涵缺乏,甚至有些高校為節省開支,未組建專門的國防教育機構,每年僅用一兩次國防教育講座來代替國防教育課程。這樣一來,所制訂的國防教育教學計劃根本無法完全實施。盡管近年來,部分省份開展軍事課課程建設檢查評估,也制定了檢查指標體系,但以評促建、以評促改、評建結合的作用並未有效發揮出來。

(四)教學形式單一,難以激發學生興趣

由於國防教育課程所佔學分比例少,僅為理論必修課和技能訓練課,各2學分,甚至部分高校未將課程列進課表,國防選修課大多處於滯後建設狀態。受上述因素影響,高校的國防教育和學生思想實際聯系不緊密,缺乏針對性,與學生所學專業聯系不夠,導致學生對軍事理論課不感興趣。

三、加強大學生國防教育的對策

(一)正確認識開展國防教育的緊迫性

胡錦濤同志強調:「在集中力量進行經濟建設的同時,必須切實加強國防建設」,使二者「相互促進」,要「形成全黨全國關心國防、支持國防、建設國防的濃厚氛圍」。國防教育是公民的終身教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教育法》明確指出:「學校國防教育是全民國防教育的基礎,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從整體上看,高校國防教育發展已經具備良好的外部條件,重視程度日益加大,部分省份走在全國國防教育前列。如四川省軍區2011年對全省本科高校進行軍事課課程評估,有效地提升了各普通本科高校的軍事課課程建設工作。作為教育工作者,不僅要認識到國防教育的重要性,而且要認識到大學生在國防上具有義不容辭的義務,提高其國防意識是當前強化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二)合理定位高校國防教育的地位

國防教育並非是孤立的一門課,而是一個系統工程,不僅學校領導要重視,更離不開各部門的積極支持、配合、協作,要科學定位高校的國防教育。為加強高校國防教育工作,國家相關部委以及各省、自治區和直轄市主管部門,應建立由專家、教授組成的指導小組,加快改變教研室及教師編制、有教學無考核、教育質量欠評估等狀況,盡快促進高校國防教育邁向規范化、制度化[3]。國防教育的建設路徑主要有兩條:一是自上而下的建設路徑,也就是從國家到各省、市、自治區及以下單位,這條路徑主要靠行政力量推動;二是自下而上的建設路徑,即各基層單位、院校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主動落實、分解和執行上級部門和國家的政策,這樣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辦法。

(三)加強對口師資隊伍建設,改進教學手段

要推進國防教育教師合理定編、職稱評定,並注重骨幹教師培養,把現有教師隊伍努力建設好。此外,後備國防教育師資隊伍培養迫在眉睫,當前六所院校國防教育方向碩士點在職人員已於2011年停招,全日制國防教育方向研究生每年 畢業 人數僅有15人左右,不能滿足專業化的人才累積需要。因此,必須盡快探索長效培養機制。要重點解決國防教育碩士點和博士點的適度規模建設,在學科歸屬和建設上增加各類資源投入。同時要改革教學手段,充分利用網路豐富資源,建立高校內部多層次國防教育體系,使國防教育及時跟上時代步伐。同時,邀請英模到校演講,利用「雙擁共建」活動等時機,有針對性地組織開展國防教育。

(四)營造濃厚的國防教育校園文化環境

校園文化是校園內師生員工在學習和生活過程中所積累形成的、共同創造的、具有學校個性特點的「物質、制度、心理」模式[4]。校園文化的隱性教育功能不可疏忽,它有利於增強國防教育的滲透力和影響力。因此,在高校中應綜合運用各種有效資源,全力提高國防教育的層次和品位,有效延展國防教育的發展空間。組建各種體現國防精神的社團組織,結合本校實際,建立校本國防教育課程,立足現實,著眼長遠,以寓教於樂的形式使國防教育潛移默化、深入人心。有學者提出,要將軍事技能訓練融入全學制階段,而不應集中在兩周時間,這是建設良好校園國防文化環境的契機,與校園文化建設相得益彰。這種環境建設可以從學校歷史、學科和專業設置、學校內部結構等角度入手進行分析,以期構建一個系統冗餘少、功能強大的國防教育耗散耦合體系。

高校國防教育既是貫徹落實國防教育法律、政策的基本要求,也是新軍事變革形勢下高技術戰爭時代國防後備力量建設的重要保證。因此,高校國防教育必須更新觀念,在新的高度上與時俱進,深入扎實推進國防教育,使大學生能從更廣、更深的層次去主動思考國家的安全問題,這是新的歷史發展時期加強高校國防教育的正確方向。

參考文獻:

[1]賈雲生.新時期國防教育理論與實踐[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7:1-2.

[2]林傑.關於我國高校國防教育的研究[J].才智,2010,(11).

[3]張國英.對普通高校國防教育現狀的分析與探討[J].中國建設教育,2006,(2).

[4]於峰.普通高校國防教育實施策略的研究[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0,(1).
國防的形勢與政策論文篇三:《試論高校國防教育》
摘要:和平與 發展是當今世界的主題,但世界仍然動盪不安。大學生不僅擔負著國家 經濟建設重任,更是國防建設的重要力量,在當前重文輕武的環境下,有必要加強對大學生的國防 教育,以增強其國家憂患意識,提高其軍事素質。

關鍵詞:高校;國防;憂患意識;國防 體育

在國家少生優生等政策影響下,現在大多數高校學生為獨生子女。他們在家長從小呵護下,相當大的部分成為溫室花朵,白面書生;有些智商發達,而身體素質卻奇差,柔弱不堪。大學生是祖國的希望,未來的社會責任承擔者。更重要的是,他們還是擔負著國防建設的重要力量。當前世界雖以和平為主,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但世界仍然動盪不安,美伊戰爭、黎以戰爭等地區沖突和小規模的戰爭便是明證。對學生進行國防教育,提高學生的軍事素質,養成學生尚武崇軍的良好意志品質,已經成為高校教育中刻不容緩的急切任務。

首先,應該增強學生憂患意識,提高國防觀念。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古羅馬帝國由興盛走向衰亡,其主要的原因之一在於,帝國興盛時人們的尚武傳統所培養的自信精神在和平環境下逐漸褪去,國家疏於武備,人們也以服兵役為恥。 中國也有類似的例子。唐太宗時,中國國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爾後由於國內承平日久,各項軍事制度日益廢弛。到唐玄宗時,外患無窮,內亂橫生。唐王朝開始走向衰落。宋朝皇帝只知「綠肥紅瘦」,輕視武功,終於亡國;清朝「國困、民窮、兵弱」,帶來的是腐敗和衰亡。所以,國力強盛、武力強大者國防盛;凡全民重視國防,社會崇尚武功者國防強;凡兵民相合,全民皆兵者國防興;反之則弱。縱觀古今中外,無不如此。

中華民族有著不畏強暴、為國捐軀的傳統美德。清末民初軍國民教育興起,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人們文弱積習,增強了人們的尚武崇軍觀念。尚武崇軍的觀念和不畏強暴的傳統美德相結合,中華民族變得更加團結和強大。全國人民英勇頑強,不屈不撓,同反動統治和外來侵略者進行長期艱苦卓絕的斗爭,中國獲得獨立,並逐步走上強盛之路。但進入和平建設時期後,許多人意志消沉,「刀槍入庫,放馬南山」,國防觀念淡薄。隨著和平時間的延長,人們的國防觀念日趨淡化。在經濟意識佔主導地位的當前,人們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隨之有所變化,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佔有一定市場,新中國成立後的尚武崇軍思想逐漸淡化,影響國防教育的開展。這一系列的觀念難免影響到學校與學生。學校中受升學率等各方面因素影響,長期「重文輕武」;學生本「不識愁滋味」,對學國家大事更顯得天真無邪,國防觀念、崇軍擁軍的觀念相當淡薄,許多學生不了解國情,不從事體育鍛煉,整天埋頭於書本,久而久之,都「冉冉如弱女,溫溫如菩薩,戢戢如馴羊」。中共中央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就曾指出,「應當加強國防教育,提高人民的國防觀念」。江澤民同志也曾指出,「國防教育就要長期進行,作為公民的終身教育來抓」,並特強調「不能搞一陣風」,不能形勢緊張就搞,形勢緩和就不搞。他還強調國防教育是全民性的教育,不能光靠一兩個部門,「必須由黨、政軍各機關,工青、婦各群眾團體,教育、文化、宣傳新聞、出版式等各部門通力合作,把國防教育納入全民教育的大系統」。

在當前復雜的國際環境下,中日關系降到新中國成立以來最低點;霸權主義、恐怖活動有增無減;台獨勢力負隅頑抗,挾洋自重,拒絕和平統一,不斷增強台獨攻勢,大肆擴充軍備,甚至提出了「先發制人」的戰略主張,妄圖以武拒統。在這樣一個國際、國內背景下,我們不能不居安思危,增強憂患意識,不能不在加快發展經濟的同時加強國防建設。而國防教育是加強國防建設的基礎工程和增強國防實力的重要途徑,只有加強國防教育,才能引導人民群眾自覺增強憂患意識,積極為國防建設貢獻力量,才能凝聚人民群眾的力量,有效動員人民群眾參軍參戰,發揚人民戰爭的傳統。尤其在我們經濟、技術、武器裝備還比較落後的情況下,重視愛國尚武精神的培養,將這種精神注入民眾意識並變成自覺行動,增強全體公民的斗爭意志,就能使我們的國家和民族始終保持一種奮發向上的活力,進而彌補戰爭物質方面的不足。因此,我們不僅要繼承發揚這一民族的優良傳統,更要提倡和宣揚具有時代特色的獻身思想,把培養愛國尚武精神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和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來抓,通過各種途徑和手段,強化這種精神的儲備。大學生是社會的精英,既是現在的受教育者,又是未來知識與觀念的傳播者,擔負著雙重使命。在當前人力物力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加強對大學生的國防教育,強化他們的國防觀念和意識,將有利於促進全社會對國防建設的重視程度,從而達到建設強大國防的目的。

其次,應該加強國防 體育建設。國防體育是指寓國防 教育於體育活動之中,通過國防教育與體育活動的有機結合,達到增強人民體質,加強國防建設的雙重目的。廣泛開展大學生的國防體育活動,加強國防體育訓練,增強大學生的身體素質,對於振奮精神,鼓舞鬥志,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對於保衛祖國、鞏固國防,奪取未來反侵略戰爭的勝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古今中外許多著名的軍事家、教育家、思想家都十分重視通過 體育運動 為軍事斗爭服務。恩格斯認為,在學生當中開展體育訓練,可以促進學生體力和智力 發展,這些學生入伍之後,「士兵的質量就會提高兩倍」,軍隊的戰鬥力和國防建設也就在無形之中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日常舉行的許多體育比賽項目,如射擊、 游泳 、跑跳、投擲、騎馬、 跨欄 、 拳擊 、擊劍等都與軍事活動密切相關,有些則是直接從軍事活動演化而來的。組織與國防有關的各種體育活動,舉辦各種軍事體育競賽,使學生達到國家和軍隊規定的各類人員的體育標准,以增強其身體素質,磨練國防意志,這是國防體育的根本任務。國防體育不受職業、年齡、性別的限制,具有最廣泛的普遍性,是國防實踐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新 中國成立後,國防體育被正式列為國防建設的重要內容。1952年成立了國防體育協會,1956年經國務院常務會決定,建立了中國人民國防體育協會。國防體育活動遂在全國各地蓬勃開展起來。近年來,我國體育事業蒸蒸日上,奧運會上取得一個又一個輝煌。但在全民健身、對高校學生的體育教育,尤其是國防體育上做得非常不夠,因此,我們應在加強全民體育活動的同時,著重加強對高校學生的體育訓練,廣泛開展射擊、武裝越野、定向越野、武裝泅渡、軍事 野營 、跳傘、通信、航模、舢板、負重登山等活動,使國防體育成為一項既增強學生身體素質,又提高學生國防意識的重要活動。

保衛邊疆,捍衛祖國,維護社會穩定,已不是軍人獨有的責任。在 現代戰爭條件下,每個公民都應盡其責任。身為知識分子的大學生,肩負的責任更為重大。因此,應把國防教育、國防體育推廣到各級高校,把學生感奮起來,凝聚起來,將革命英雄主義推廣到全社會,在全體學生中形成愛國、崇勇、尚武、擁軍的良好風尚,增強學生的憂患意識,提高學生的國防觀念。

參考 文獻:

1.梁啟超:《飲冰室文集》第4集,昆明:雲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618頁。

2.陳記雲主編:《國防教育通俗講話》,北京:解放軍國防大學出版社1988年版,第1頁。

3.江澤民:《國防教育應納入思想教育總體系》,《解放軍報》1988年10月25日。

4.任連奎主編:《國防教育教程》,北京:中國檢察出版社1991年版,第179頁。

5.《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447頁。

猜你喜歡:

1. 有關國防教育論文範文

2. 有關抗戰的形勢與政策論文

3. 關於大學生國防軍事理論論文2000字

4. 關於2016-2017的形勢與政策論文

5. 淺析國防教育的相關論文

6. 關於國防教育的論文

熱點內容
選研究生導師自薦信 發布:2025-09-22 06:54:04 瀏覽:100
和女友大學生 發布:2025-09-22 06:49:17 瀏覽:693
山東大學劉殿秀老師 發布:2025-09-22 06:49:09 瀏覽:682
編制內大學老師跳槽去高中 發布:2025-09-22 06:49:06 瀏覽:642
北京科技大學材料考研真題 發布:2025-09-22 06:43:07 瀏覽:155
遼寧省朝陽市師范大學有考研的嗎 發布:2025-09-22 06:40:43 瀏覽:358
鄭州大學韓文甫教授 發布:2025-09-22 06:31:19 瀏覽:633
大學生新冠疫情的措施 發布:2025-09-22 06:29:57 瀏覽:320
大學教授倒在講台上 發布:2025-09-22 06:28:35 瀏覽:606
上海財經大學教授章 發布:2025-09-22 06:28:35 瀏覽: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