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大連海洋大學陳勇教授

大連海洋大學陳勇教授

發布時間: 2025-09-22 09:40:04

Ⅰ 陳勇的工作和學歷經歷

1,1979.9-山東海洋學院水產系海洋捕撈專業本科畢業 2,1983.7-華中農業大學從事教學工作 3,1988.12-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動物學系獲碩士和博士學位4,1995.1-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漁業研究所從事科研工作 5,1997.7-加拿大紐芬蘭紀念大學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教授 6,2000.7-美國緬因大學海洋科學學院從事教學科研工作,教授

Ⅱ 華北電力大學走出過哪些名人

從我大一入學的時候,我們學校就流傳著一個說法,那就是,大家公認的校草和男神,是我們的時任校長!

劉吉臻,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原華北電力大學校長、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任新能源電力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兼任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電力安全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動力工程學會副理事長、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副理事長、熱工自動化標准化委員會主任委員等。

Ⅲ 陳勇的晚報報道

為海參鮑魚「蓋房子」的大學教授
——大連海洋大學副校長陳勇和他的海洋牧場
廣袤無垠的海底,海帶、裙帶菜,大葉藻等海藻海草形成綠色森林。這片綠色森林附著在一塊一塊形狀各異的礁石上,其間魚兒穿梭,海參斜卧,海膽匍匐,螃蟹來去橫行,海蝦活蹦亂跳……這樣的場景並非虛無縹緲的影視畫面,而是大連海洋大學副校長陳勇教授在海底營造的溫馨之家——海洋牧場。
立志不走尋常路
1978年,陳勇作為恢復高考後的第二批金榜題名者之一進入大連水產學院(大連海洋大學),攻讀海洋捕撈專業。順利完成學業後,他獲得了工學學士學位並留校任教。任教8年間,陳勇仔細研究了中國海洋漁業的發展狀況。發現中國近海海域的海水污染日趨嚴重,漁場環境愈加糟糕,加上過度捕撈,近海海洋生物的數量和種類正逐漸減少,海洋漁業資源嚴重衰退。陳勇憂心忡忡,照此下去,我國近海漁業必將面臨巨大挑戰。
與中國一衣帶水的日本,當時也面臨著類似的問題。為此,日本政府斥巨資投放人工魚礁,人工增殖漁業資源量,放流魚類貝類苗種,修復、改善海洋生態環境。1990年10月,陳勇走進東京水產大學(現東京海洋大學)生物環境研究室,開始進行人工魚礁、藻礁、海洋牧場的研究,攻讀博士學位。
「十年磨一劍」 學成報祖國
在東京海洋大學學習的日子裡,陳勇要麼鑽到圖書館閱讀有關人工魚礁方面的書籍,要麼跑到實驗室做試驗,要麼與老師、同學探討進一步發展和改進人工魚礁的方法。
在圖書館里,陳勇認真閱讀案例,研究日本和其他國家的各類人工魚礁在形狀結構、生態功能、製作材料、製作工藝、適地選擇、投放方法、後期管理等方面的技術難點。在實驗室,陳勇細心觀察人工魚礁在不同條件下的生物生息狀況,對生態環境產生的影響。在課外,陳勇經常跑到海邊設有人工魚礁的海區,實地考察人工魚礁的作用、效果以及不足,回去後再做試驗,進一步研究其原因。
在日本,陳勇在深入研究人工魚礁的基礎上,完成了博士論文《關於利用海底堆積泥製作的人工造礁研究》,此前他申請的發明專利「人工藻礁」,是世界上第一份關於人工藻礁的發明專利。當完成了博士後課題後,陳勇開始思考自己的未來,當時他有3個選擇:留在日本、去澳大利亞、回國。「回家。」陳勇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祖國,選擇了母校。
為海洋生物蓋房子
2000年,陳勇得到了回國後的第一個項目——大連市留學人員回國研究基金課題「大連沿海參等增殖環境優化技術的研究」。這個項目的難點在於技術方案的制定。由於海參、鮑魚、海膽等都是海珍品,稍有不慎就會給養殖戶帶來巨大風險。陳勇首先對對象海域的水流、海流、溫度、地質等環境要素做了深入調研。資金緊缺,他就借了一條沒有租金的人情船,帶著設備出海,測水質、測底質、挖底泥、試網距……一系列繁瑣細致的野外工作完成後,陳勇在實驗室仿製目標海域的海水環境,把魚礁和海參等生物放進去,連日觀察產生的效果。試驗成功後,陳勇將做好的各式各樣的人工魚礁投放到目標海域,並不定期地拍攝現場情況。陳勇的研究使人工魚礁區的海參、海膽以及海帶與裙帶菜等大型海藻的生物量增加了30%以上,同時,海珍品的生長環境也大為改善,形成良性循環,為企業帶來了很好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陳勇的牛刀初試得到了業內人士的認可。而後,他又帶領研究團隊接下了遼寧省科技攻關項目「海洋牧場技術研究」、遼寧省基金「利用人工魚礁優化海域生態環境的理論與方法研究」以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863計劃關於人工魚礁方面的研究等課題,並與大連獐子島漁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合作,在黃海北部等地開展海洋牧場系列技術研究與示範,通過多年的研究與建設,獐子島海域的現代海洋牧場已初具規模,其先進性和科學性得到了國內外專家和業內人士的高度評價。
目前,陳勇正承擔著國家海洋重大公益項目、農業部948計劃重大項目、農業部行業專項等關於海洋牧場的課題研究。其間,陳勇還在大連海洋大學主持成立了我國第一個有關海洋牧場的工程技術中心——遼寧省海洋牧場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他和他的團隊在海洋牧場建設方面的理論與技術,得到了國內專家學者的稱贊,引導了國內海洋牧場建設與研究的學科發展。
海洋牧場將迎來黃金期
陳勇胸有成竹地說:「國家海洋局提倡生態用海、科技用海,海洋牧場就是這種用海方式的體現之一。海洋牧場能延長海洋漁業的產業鏈。比如開辟服務類的第三產業。魚喜歡在有植物生長的魚礁布設范圍周邊活動,可以休閑垂釣,也可以潛水觀光。青島、上海、三亞這方面的產業正在迅速發展。」
十二五期間,國家將繼續加大海洋科技的投入力度,我國也將迎來海洋牧場建設的黃金期。陳勇認為,只要廣大海洋科技工作者能夠堅持科學發展觀,用科學的態度和方法來建設我國的海洋,我們就一定能夠實現海洋農業的現代化,為我國的糧食、生態和國家安全保障做出應有的貢獻。

Ⅳ 陳立僑詳細資料大全

華東師范大學終身教授、博士生導師,水生生物學學科帶頭人。多年來一直致力於水生動物營養學和種質遺傳學的教學與研究,以「為人師表,身正師范」為理念,在教學崗位上辛勤耕耘、刻苦鑽研,引領學生進入了求知進取的殿堂。在科研上求新求精,成果卓著,取得了多項國際領先(或先進)的科研成果。先後入選國家首批「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獲得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畫」、上海市優秀學科帶頭人計畫、上海市青年科技啟明星計畫、上海市曙光計畫和霍英東優秀青年教師等各類人才培養基金的資助。榮獲上海市優秀青年教師和上海市「十大」傑出青年等榮譽稱號。1998年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第七、八屆學科組評審委員、中國水產學會理事、上海市科協高級會員、國際水生生物資源管理中心科學家網路成員等十餘個學術團體的 *** 。

基本介紹

  • 中文名 :陳立僑
  • 出生地 :廣東梅州
  • 出生日期 :1962年11月
  • 職業 :華東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 畢業院校 :華中農業大學
人物經歷,研究方向,主要貢獻,獲獎記錄,

人物經歷

1981.09-1985.07 華中農業大學水產系 大學本科; 1985.09-1990.06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碩士,博士生; 1990.08-1992.12 華東師范大學生物學博士後流動站 博士後; 1990.08-1992.12 華東師范大學生物學博士後流動站 博士後,副教授 (1992.10); 1993.01-至今 華東師范大學生物系 教授(1994.08-);博士生導師(1995.12-);終身教授(2004.01-); 1998.11-1999.12 Toronto University, Canada, Visiting professor; 1999.5-7;2001.4-6 University of Hawaii, Pacific Biomedical Research Center, Visiting professor; 2002.01-2002.03 Flinders University, Australia, Visiting professor; 2002.06-2003.06 Auburn University, USA, Visiting professor。 學術 *** 1、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漁業環境與養殖生態」重點開放實驗室學術委員。 2、 農業部「水生動物遺傳育種與養殖生物學」重點開放實驗室學術委員。 3、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第7、8、13屆學科評審組成員。 4、 國家863計畫項目評審專家。 5、第7、8屆中國水產學會理事‚「水產動物營養與飼料」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6、 第4、5、6屆「中國青年科學家獎初審委員」。 7、華東師范大學學科建設與科學研究委員會委員(2013);。 8、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科技啟動基金評審專家(2003年-); 9、《水產學報》副主編‚《中國水產科學》《海洋漁業》《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漁業科學進展》《飼料工業》等刊物編委; 10、上海市高校水產養殖學E-研究院特聘研究員; 11、國外《Comparativ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Aquaculture》《Journal of the World Aquaculture Society》《Asian Fisheries Science》《Journal of the Marine Biological Association of the United Kingdom》《Aquaculture Research 》《Aquaculture International 》《Fish & Shellfish Immunology》《Molecular Biology Reports》《Aquaculture Nutrition》《Fisheries Research》《Developmental&ComparativeImmunology》《PLos One》《Gene》等刊物、國內《水產學報》、《海洋學報》、《中國水產科學》、《套用生態學報》、《水生生物學報》、《海洋與湖沼》、《動物學報》、《高技術通訊》等刊物評審專家。

研究方向

(1)水生動物營養學; -魚類和蝦蟹的營養需求、營養代謝和調控機制 (2)水生動物套用遺傳與育種學; -水生動物種質資源和遺傳改良基礎研究 (3)動物系統學與進化生物學。 -水生生物結構與環境健康評價

主要貢獻

研究課題: 在科研工作上,思路敏捷,善於接受新生事物,具有開拓精神。懷著對工作的責任心和對事業的追求,常常早出晚歸,忘我工作,緊緊跟蹤學科發展前沿。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在水生動物營養學等方面的研究,得到了國內外同行的關注和普遍認可。作為負責人已先後承擔了37項課題,其中包括國家自然科學重點基金1項(子課負責人)、海外青年學者合作項目(傑出青年B類)1項(主持)和面上基金3項、國家863計畫項目(子課題負責人)、教育部重大培育項目1項、上海市科委重點項目2項及上海市和教育部等多項人才基金。在國際著名SCI學術刊物《Comparativ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Developmental & Comparative Immunology》、《Animal Geics》、《Aquaculture》、《Aquatic Sciences》、《Fish and fisheries》,以及國內的《動物學報》、《海洋學報》、《海洋與湖沼》、《水產學報》等核心刊物上發表論文121篇,著作3部。 科研成果: (1)率先較系統地開展「中華絨螯蟹的營養學研究及其環保型全價飼料的研製」。項目歷時14年,研究成果填補了國內外在蟹類必需成分營養、親體營養和營養免疫研究等方面的空白,解決了蟹類營養學研究中的多個重要理論問題。申請了3項國家發明專利,總體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與此同時,成功地開發出了系列環保型全價飼料,分別在江蘇、浙江、上海、廣東、福建和湖北等地進行套用推廣,取得了十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為促進我國河蟹產業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2)在參與課題「鱘魚人工馴養與繁育關鍵技術研究」中,有針對性地開展了鱘魚類營養生理學和攝食行為學的研究,結合鱘魚苗種培育和商品魚生產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對鱘魚類早期發育階段的營養需求與攝食行為、幼魚飢餓及補償生長、不同脂肪源和蛋白源對幼魚生長的影響、商品魚最適營養素需求量等進行了研究,研製出鱘魚的標准化、系列化的人工飼料。該課題獲得2004年度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3)在中華絨螯蟹多倍體人工誘導的研究中,套用細胞工程技術成功地培育出多倍體河蟹幼體,成果在國內外均為首次報導,是蟹類多倍體研究的一個突破性進展。 (4)池塘飼養魚類最佳化結構及其增產原理的研究中,取得了若干創新進展,成果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5)首次系統地研究了疏浚泥漿排放對漁業生產的影響及其對策,成果對協調工程與環境,工農業生產的關系提供了科學依據。此外,還榮獲了第三屆中國「國氏」獎、江西省科技進步三等獎等。先後應邀赴加拿大Toronto University、美國Auburn University、Hawaii University和澳大利亞Flinders University等從事合作研究。1998年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第七、八屆學科組評審委員、中國水產學會理事、上海市科協高級會員、國際水生生物資源管理中心科學家網路成員等十餘個學術團體的 *** 。 人才培養: 自1992年留校工作以來,一直工作在教學、科研第一線,從事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的培養工作。在業務上潛心鑽研,積極探索,努力探索教學新路。先後為本科生、研究生講授「動物生物學」、「水生動物營養學(雙語)」「水生動物種質遺傳學」和「動物學研究的理論與方法」等專業基礎課程。力爭從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到教學展示等多個方面,使課程的講授生動形象、引人入勝,形成「以趣導課、以疑啟思」的教學特色。教學效果多年連續被評為「優秀」,位列學院教師前5名。 在課程建設方面,參與主持國家「九五」重點教材《水產動物營養與飼料學》、《簡明中國水產網路全書》(部分)的編寫。利用與美國、加拿大等國家良好的合作關系和多年的科研積累,申請建設雙語課程「水生動物營養學」已順利立項。 研究生培養方面,作為一名年輕的導師,力爭讓研究生做到「先學思想,後學技術」,並從德智體全面關心他們的成長。共指導研究生46名,博士後2名,已分別有11位獲博士學位、11名獲碩士學位,2005年又有4位博士生和3名碩士生順利通過答辯。指導的研究生分別獲得了華東師范大學「校優秀博士生培養基金」、「校優秀研究生科研基金」。二位博士省的論文先後榮獲「19屆(2004年)國際動物學大會優秀論文獎」、2004年上海市水產學會優秀論文一、二等獎和2004年中國水產學會第五屆青年學術年會優秀論文二等獎。由本實驗室培養的學生一個個學有所成,分別在國際上著名刊物如《Comparativ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American Fisheries SocietySymposium》、《Journal of World Aquaculture Society》等發表多篇高水平的論文,畢業後有的已經擔任系主任、院長等領導職位,並逐漸成長為業務骨乾和學科帶頭人。 團結合作: 熱愛教師崗位,安心本職工作。尊敬師長,團結同志,為人師表。學科建設方面,和同事們經過共同努力,學科組青年教師在良性競爭中緊密地團結在一起,做到「高度分化」又「高度綜合」。已初步形成了一個團結合作、富有朝氣的年輕集體。近年來,已集體承擔了十餘項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以項目和學科建設凝聚並帶動了青年教師的成長。 在承擔繁重的科研工作和教學任務的同時,但卻時刻沒有放鬆對學生在做人方面的教育。作為教師,深知教師在人才培養中的重要作用,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都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在上好課的同時,每年指導1-2位本科生進行「課余科研實踐」,並於2004年被聘為華東師范大學大學生「人生發展導航」導師。在課余時間直接指導學生參與科研實踐和科技創新活動,通過活動中的言傳身教來教育和影響學生。以自己治學嚴謹、講課認真、工作勤奮、待人誠懇感染和影響著學生和同事。力爭做到既是學生學習上的良師,也是生活上的益友。積極參與並力爭做好一些社會工作,如全國有關學會、上海市科協、青聯和區政協的有關工作和活動。嚴格要求自己,不斷提高政治素質、業務素質和專業管理能力,努力使自己成長為一個不辜負黨和組織期望的新時期優秀青年教師。 科研經歷: 近年的研究課題(主持已完成和在研的項目) 1、環境脅迫對河蟹免疫系統的影響及其營養調節,高等學校博士點專項基金,負責人,2005.1-2007.12。 2、船攜入侵生物的研究及其綜合防治,教育部重大培育資金項目,負責人,2005.1-2007.12。 3、海水養殖雜食性經濟魚類-鱘魚和藍子魚的品種開發,國家863計畫項目,參加者,2004.3-2005.12。 4、羅氏沼蝦的良種選育及規模化養殖技術開發與示範(2003C12022),浙江省重大招標項目,參加者,2003.1-2005.12。 5、深水網箱養殖魚類營養與飼料產業化技術的研究,浙江省重點攻關項目,參加者,2002.1-2004.12。 6、「上海九段沙濕地水生經濟生物種質資源保護及其關鍵技術」,上海市科委,(主持人,李思發教授,本人為子課題負責人),2004.1-2006.12。 7、上海(金山)漁業現代示範園區,上海市水產辦公室,技術負責人,2004.1-2006.12。 8、大豆濃縮蛋白(SPC)在水產飼料中的套用,美國ADM公司,負責人,2003.1-2004.12。 9、中華絨螯蟹性腺發育和生殖的營養調控.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負責人,2003.1-2005.12。 10、現生六足動物高級階元系統演化與分類地位的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 2002.01-2005.12(主持人,尹文英院士,本人為專題負責人,負責其中甲殼動物部分)。 11、水產養殖對水生生態系統影響的定量性風險分析.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海外青年合作項目, 2001.01-2003.12,與陳勇博士並列主持。 12、中華絨螯蟹母體合成代謝及其營養需求. 高等學校博士點專項基金, 負責人,2001.01-2003.12。 13、中華絨螯蟹母體營養與子代發育的關系. 教育部骨幹教師基金項目, 負責人,2000.06-2003.06。 14、城市污泥好氧發酵菌種的篩選及其生產工藝研究, 上海市水務局基金, 負責人,2002-2004。 15、中華絨螯蟹的親體營養及其調控研究. 教育部回國留學人員科研啟動基金, 負責人,2001.01-2003.12。 16、淡水青蝦種質改良技術的研究. 浙江省重點基金項目,負責人,2001.01-2003.12。 17、河蟹種質選優擴繁及健康化蟹種培育技術, 浙江省科研基金項目,負責人, 2001.01-2003.12。 學術論文:共發表論文110餘篇,主要有: (1)Purification of vitellin from the ovary of Chinese mitten-handed crab, Eriocheir sinensis, and development of an anti-vitellin ELISA. Comparativ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 PartB, 2004. V138:305-311 (第1作者) (SCI)。 (2)Channel catfish interleukin-8: *** ysis of cDNAs, gene structure, and expression after infection with Edwardsiella ictaluri, Developmental & Comparative Immunology. 2005. 29:135-142. (第1作者) (SCI)。 (3)Comparative EST *** ysis is an efficient approach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ype I SNP markers in Catfish interspecific hybrids. Animal Geics.2003.34:445-448.(第1作者(並列)) (SCI)。 (4)A study on influence of dietary lipid sources on reproction of Chinese mitten-handed crab broodstock. Comparativ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 Part A, 2002. 131:675-681.第2作者(通訊作者) (SCI)。 (5)A Study on Variation in Lipid Compositions of Chinese Mitten-handed Crab During the Ovarian Maturation. Comparativ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 Part B, 2001. 130:95-104.第2作者(通訊作者)(SCI)。 (6)Sequence *** ysis and expression of a CXC chemokine in resistant and susceptible catfish after infection of Edwardsiella ictaluri, Developmental & Comparative Immunology, 2004. 28:769-780.第3作者(SCI)。 (7)Impacts of data quantity on fisheries stock asses *** ent . Aquatic Sciences. 2003.65:92-98.第2作者(SCI)。 (8)Developing robust frequentist and Bayesian fish stock asses *** ent methods, Fish and fisheries.2003. (4):105-120.第3作者(SCI)。 (9)Xuequn Tan, Jian G Qin, Bennan Chen, Liqiao Chen and Xiaoxu Li, 2003. Karyological *** yses on redclaw crayfish Cherax quadricarinatus (Decapoda: Parastacidae), Aquaculture, 2004.(234)65-76.第4作者(SCI)。 (10)水產動物營養與飼料學。麥康森主編,2003,農業出版社。 主筆編寫:第一章第三節脂類營養;第二章第二節親體的營養;第四章第二節「脂肪酸對水產動物免疫和抗病力的影響」;第五章第三節「分子營養學的相關研究方法」 等。 (11)Effect of starvation and re-feeding on feeding, growth and body biochemical composition of Acipenser schrenckii juveniles, Sustainable aquaculture, Resources, Environmental and Quality, Ocean Press. 2004. 266-273. 第2作者(通訊作者)。 (12)Essential fatty acid requirement of the Chinese mitten-handed crab juvenile, Eriocheir sinensis. American Fisheries Society Stymposium. 2003.38:257-264.第2作者(通訊作者)。 (13)Studies on Vitamin E Requirements of the Juvenile Crab Eriocheir sinensis American Fisheries Society Stymposium.2003.38:223-229.第2作者(通訊作者)。 (14)ω-3HUFA對中華絨螯蟹幼體存活率及體脂肪酸組成的影響. 水產學報, 2000.24(5):448-452。第1作者(ASFA收錄)。 (15)《簡明中國水產網路全書》「第四篇, 第三章,中華絨螯蟹的營養生理機制」農業出版社。2001.190-212。 (16)Triploidy and tetraploidy inction of the Chinese mitten-handed crab (Eriocheir sinensis) by cytochalasin B. Asian Fisheries Science,1997.10(2): 131-138.第1作者(ASFA收錄)。 (17)中華絨螯蟹多倍體的誘導研究Ⅰ,細胞鬆弛素B誘導中華絨螯蟹三倍體和四倍體胚胎. 水產學報, 1997.21(1):19-25.第1作者(ASFA收錄)。 (18)中華絨螯蟹多倍體的誘導研究Ⅱ,熱休克誘導中華絨螯蟹三倍體、四倍體胚胎和幼體. 動物學報, 1997.43(4):390-398.第1作者(ASFA收錄) 。 (19)飢餓和補償生長對史氏鱘幼魚攝食、生長和體成分的影響。水產學報,2004。28(3):279-284。第2作者(通訊作者)。 (20)施氏鱘幼魚的飢餓和補償生長研究-對消化器官結構和酶活性的影響。中國水產科學,2004。11(5):413-419。第2作者(通訊作者)。

獲獎記錄

1. 2004年「鱘魚人工馴養與繁育關鍵技術研究」,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第八)。 2. 2002年「中華鱉穿孔病研究」, 江西省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第三)。 3. 2000年度明治乳業生命科學獎 (第一)。 4. 1996年獲第三屆中國「國氏」博士後獎勵基金(全國10名)(第一)。 5. 2004年「Purification of vitellin from the ovary of Chinese mitten-handed crab, Eriocheir sinensis, and development of an anti-vitellin ELISA」。上海市水產學會優秀論文一等獎(第一)。 6. 2000年「中華絨螯蟹子蟹脂肪酸營養研究」, 上海市水產學會優秀論文一等獎(第二)。 7. 1997年「中華絨螯蟹多倍體的人工誘導研究」,上海市科協第七屆青年優秀論文二等獎(第一)。 8.1995-1996年度首批全國「百千萬人才工程」第1/2層次人選。 9.1999年入選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畫」。 10.97年上海市十大傑出青年。 11.1998年國務院特殊津貼。 12.1993、1995年上海市青年科技啟明星。 13.1995年上海市優秀青年教師。 14.1995年上海市優秀博士後(9名)。 15.1995年上海市科協榮譽高級會員。 16.1998年入選上海市「曙光計畫」。 17.1998年第三屆上海市優秀啟明星(10名)。 18.2000年「第二屆華東師范大學師德標兵」。

Ⅳ 大連海洋大學的辦學條件

截至2014年3月,大連海洋大學有全日制在校生餘人,有專任教師800多人,其中教授112人,副教授280人。有雙聘院士4人(沈聞孫、雷霽霖、丁德文、管華詩),「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1人,遼寧特聘教授3人,省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0人,享受各級政府特殊津貼54人,省、市優秀專家14人,省高校教學名師11人,省高校專業帶頭人7人,省普通高校優秀青年骨幹教師29人。有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省級教學團隊6個。
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水生生物學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省級教學團隊6個:光學教學團隊 ,物理學基礎課教學團隊 ,水生生物學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港口工程教學團隊 ,海洋化學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貝類學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截至2014年4月,學校有省部級重點學科4個,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建設學科1個。有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1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30個。
省部級重點學科4個:水產學、水生生物學、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水產養殖。
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建設學科1個:思想政治教育。
一級碩士點11個:水產學科、海洋科學、生物學、生態學、生物醫學工程、農業工程、水利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計算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工商管理。 截至2014年3月,大連海洋大學有1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國家級校外教學實踐基地、2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省級實踐教育基地建設項目,3個國家級特色專業,1個遼寧省緊缺本科人才培養基地。國家級精品課程1個,省級精品課程11個。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水產養殖學實驗教學中心。
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物理實驗教學中心,經濟管理實驗教學中心 。
國家級精品課程1個:水生生物學。
省級精品課程11個:水生生物學,軟體基礎系列課,物理,航海技術系列課,養殖水環境化學,大學英語,水產動物生理學,材料力學,計算機技術基礎,貝類學,光學 。
國家級特色專業3個:水產養殖、水生生物學、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 東北水產技術學校時期:
黨支部書記、校長:賈驥(1952.11-1953.6)
大連水產學校時期:
校長:邢維楨(1953.6-1955.1)
黨支部書記:張顯(1953.6-1957.8)
黨支部書記:姜國鈞(1957.4-1958.8)
大連水產專科學校時期:
黨總支書記:田玉章(1958.9-1962.5)
校長:田玉章(1958.9-1965.6)
黨委書記:安文祥(1962.5-1966.11)
文革期間學校停辦
黨委書記:劉延奎(1971.6-1977.4)
大連水產學院時期:
黨委書記:楊九成(1978.11-1981.10)
院長:林承棟(1978.10-1981.10)
黨委副書記(主持工作):郭維治(1981.10-1983.8)
副院長(主持工作):文干(1981.10-1983.10)
院長:文干(1983.10-1990.12)
黨委副書記:吳進才(1983.8-1984.6)
黨委書記:吳進才(1984.6-1994.10)
院長:劉煥亮(1990.12-1994.10)
黨委書記:苗益坦(1994.10-2002.3)
院長:李鴻鳴(1994.10-2008.7)
黨委書記:李鴻鳴(2002.3-2010.2)
大連海洋大學時期:
黨委書記:董親學(2010.4-至今)
校長:姚傑(2008.7-至今) 根據2016年1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現任領導如下 :
黨委書記:董親學
黨委副書記、校長:姚傑
黨委副書記:吳連臣
副校長:陳勇、馮多、張國琛、胡玉才、宋林生
紀委書記:劉靜艷
校長助理:趙樂天
總會計師:馬淑艷

熱點內容
博士生導師王榮輝 發布:2025-09-22 11:47:37 瀏覽:314
北大醫院內科博士生導師 發布:2025-09-22 11:47:04 瀏覽:858
弟子規信5復旦大學教授錢文忠6 發布:2025-09-22 11:43:21 瀏覽:90
研究所的博士生導師坑學生 發布:2025-09-22 11:31:05 瀏覽:682
博士選一個好導師還是一個好學校 發布:2025-09-22 11:23:44 瀏覽:376
江蘇大學2016考研簡章 發布:2025-09-22 11:11:08 瀏覽:993
大學老師留電話號碼 發布:2025-09-22 11:03:41 瀏覽:126
東北師范大學日本老師 發布:2025-09-22 10:49:01 瀏覽:503
2016考研四川大學mpa 發布:2025-09-22 10:30:37 瀏覽:479
蘭州大學行政管理教授 發布:2025-09-22 10:30:37 瀏覽: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