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太原理工大學權立枝老師電話

太原理工大學權立枝老師電話

發布時間: 2025-09-22 14:08:58

A. 志願者服務主要事跡材料

志願者服務主要事跡材料(通用5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事跡材料吧,事跡材料可以起到引導讀者認識先進,學習先進的作用。事跡材料到底怎麼擬定才正確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志願者服務主要事跡材料(通用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志願者服務主要事跡材料1

在昆侖街道天池社區為民服務的志願者人群里,人們經常會看到有這樣一位背影單薄的阿姨,多年來,她默默地為社區工作、為群眾服務。這位阿姨名叫王霞,今年56歲,是昆侖街道天池社區的居民,自1998年單位退休後,她就主動做起了社區義工,12年來以無怨無悔、知足長樂的態度參加社區的義務工作,為居民群眾熱心服務。她樂於助人,關心街坊,不求回報,並加入了社區義務治安聯防隊,每天都按時出隊巡邏,還利用空餘時間主動去幫助孤寡老人。

為了使小區內能有良好的治安環境,她長期進行義務巡邏,值班,她從來不計較個人得失,在巡邏過程中認真負責,一絲不苟,發現可疑情況就立即通知社區民警。從早到晚,人們總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替鄰居鎖上沒鎖好的門;領著居民清潔打掃樓道;義務幫助子女不在身邊的生病老人,帶他們到醫院去看病;熱心為不識路的群眾指路、帶路;不計報酬,每晚義務看管天池社區活動室4年;協助社區工作人員開展各項工作……等等。這里發生的大小事情似乎都逃不過她那雙小小的眼睛,經常深入居民群眾中,了解群眾的心聲,並將群眾的心聲反映到居委會。在克拉瑪依市「創建衛生文明城市」期間,她義不容辭地參與到這項活動中,積極參與創建活動及社會公益活動,挨家挨戶派發宣傳資料,協助舉辦各種宣傳活動,她還經常組織發動樓內的居民洗樓梯,看到有人隨手丟垃圾就前去提醒人家要講文明,創文明城市人人有責等。發現社區里有垃圾和衛生死角就主動去清理,難以清理的就上報給社區居委會。無論是烈日當空,還是刮風下雨,在天池社區內總會有她帶上紅袖章,彎著腰用手撿垃圾的身影。

「5.12」四川汶川和「4.14」青海玉樹地震發生後,社區內又出現了她忙碌的身影。她與居委會工作人員在社區內逐家逐戶進行宣傳,號召大家為災區捐款,全力支援災區人民,以實際行動為抗震救災出一份力發一分光。在她的宣感測染下,社區內的居民紛紛前來捐款,就連小朋友也拿出零花錢獻上自己的愛心,積極響應支援災區抗震救災的號召。

王阿姨患有腎結石並伴有嚴重的腎積水等疾病,老伴也體弱多病,她的子女們都擔心她的身體。不過,她從來沒有把這份「責任」看成是包袱,而把它當成了一種被大夥信任的「幸福」,多年來,她始終以自己的熱心回報著鄰居們的信任。每次社區給轄區居民免費發放防蟑螂葯和防螞蟻葯,王阿姨作為社區的樓宇理事會和居民代表,為了不影響居民的日常工作,都是根據社區居民的個人實際情況,發動義工利用休息日和下班時間以打電話、上門派發葯物等方式聯系居民。天氣酷熱,有的居民住在6樓或高層住宅,有些居民還要多次上門聯系才能落實,工作相當辛苦。但王阿姨毫無怨言,克服困難,犧牲個人時間,按時保質地完成了組織布置的工作。她在社區義工志願者服務中的表現,得到了社區群眾一致好評,同時她也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帶動了社區義工服務的開展,為社區工作作出了自己的貢獻。有人問她:你退休了不在家享天倫之樂,為什麼要去做義工?她的回答很簡單:「我們不只是為活著而活著,我們要為更多的人快樂地活著而活著」。12年來,她服務於社會,滋潤、溫暖人心,促進社會和諧,受到天池社區居民的稱贊,12年來,以她初衷不改的默默奉獻精神,感召著周圍的人們。

她還熱心於街道及社區的老年工作,積極促進老年工作的進展。自從成為天池社區老年義務工作者後,盡了最大的能力去幫助其他有需要的老人。在天池社區有好幾位鰥寡孤獨老人已經80-90歲高齡,在平時接觸中,發現他們身患重病,王阿姨經常到其家中問候與其談心,幫助他們解除恐懼感之後,他們對生存提高了信心,病人得到鼓勵,精神面貌有極大好轉,胃口、睡眠都提高了,家屬都表示多謝政府、街道和黨組織的關心。王阿姨還堅持每天給老人送報紙、教老人的保姆做新疆口味的飯菜,相處時間長了,感情也加深了。老人們都感動地說「王霞你真好」。看到老人們歡笑,王阿姨也很開心。

為了義工這份事業,王阿姨傾注了自己的全部時間和精力。王阿姨只是昆侖街道天池社區許許多多義工中的普通一員,她沒有令人刮目相看的特殊才能,只是用一顆博大的愛心,溫暖了一個又一個需要幫助的人;她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只是用點點滴滴的實際行動,回報社會,服務他人;她沒有獲得豐厚的物質回報,但每天卻過得充實而快樂。

王阿姨不但是個行事低調的人,更是富有愛心的人,面對他人的苦難,她永遠不會無動於衷。2008年初,南方遭受雪災,5月份四川遭遇特大地震災害,2010年,青海玉樹遭遇特大地震災害,她都囑咐子女分別通過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和紅十字會網上捐款。從她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一個優秀的義工·志願者熠熠生輝的人格魅力。平凡的王阿姨以一顆朴實無華的愛心,書寫著自己的精彩人生,演繹著無私奉獻的動人故事。她以實際行動告訴我們,愛不需要華麗的辭藻來表達,也不需要做出驚人的壯舉,只要義務工作者真心付出,真誠奉獻,在日常生活中發現愛心、散播愛心,就會使義務工作者的人生更加快樂,就能使生活更加美好。

志願者服務主要事跡材料2

「花從春走過,留下縷縷芳香;葉從夏走過,留下片片蔭涼。我從青春里走過,將給自己的人生留下什麼?綻放青春之花,讓每一天充滿縷縷芬芳;撐起愛的枝葉,讓每一天撒下片片蔭涼。我要用無悔的青春耕耘精彩,把愛播撒到每一個學生的心田。」

我是潛江市第二實驗小學的一名教師,當學校要選用一批青年志願者來幫助學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很榮幸被選中,成為二實小志願者當中的一員。在志願工作中,我牢記自己的誓詞,遵守各項紀律,工作周到細致,服務積極熱情。這使我在贏得了同行的尊敬的同時,也得到了學校領導的一致認可。而這些又匯集為巨大的動力,激勵著我努力把志願工作做到盡善盡美。

一、服從安排,遵守紀律

作為志願者,遵守紀律、服從安排是最起碼的要求。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我都嚴格遵守紀律,欣然服從安排。學校有個網站,我所負責的是在校園文化欄里更新學校教師的原創文章。志願工作的艱巨性可想而知。而且,這個工作必需是在每天上完班後回家才能做,白天上一天班,又是上課又是批改作業,花費了很多精力,晚上再在電腦上更新文章,工作的枯燥和乏味也是可以想見的。但是,我絲毫沒有不滿和懈怠,反而全身心的投入工作,因為我知道,奉獻,是志願者最好的獎賞。

二、熱情服務,細致工作

到了學期未,就會對老師們在新教育實驗上上傳的文章進行統計。做為青年志願者,我的工作就是把老師們所統計的文章一一進行核對。文章是教師們辛勤的果實,我們在核對的時候當然不能馬虎,當有教師們發的地方不對時,我也會熱情地幫助改正過來。長時間的面對電腦,工作下來,往往是腰酸背痛,只想躺著睡一覺,恢復損失的體力。我想憑著自己的這爹媽毅力,會為志願者工作撐起一片天。

三、以身作則,言行典範

做為志願者,是學校對我的信任。這個自願者的頭銜並不意味著我可以凌駕於其他教師之上,享受某種優待,而是意味著我需要以更大的付出,肩負責任。除了承擔自己的工作之外,我需要做好自己的各項工作,積極地開通博客,寫好教學文章,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積極認真地上傳新教育在線的文章,並且輔導好學生上傳文章,爭當學校新教育實驗的典範,做好帶頭作用。

我是一名志願者,我的奉獻正是我驕傲的所在。而志願工作留給我的東西,更多,也更為厚重!今後我將一如既往的做好志願者工作。

志願者服務主要事跡材料3

鄭喜,漢族,1952年10月出生,金陵小區業主委員會成員,現居住金陵社區。多年來,她孝敬公婆二十年如一日,善待鄰里親如一家人,熱心公益事業助人為樂,贏得了廣大居民的贊譽。她的家庭連續二年被延北街道評為「平安家庭」示範戶,她本人連續三年被評為金陵社區物業管理先進個人。

小時候鄭喜的父母孝敬雙親,與兄弟姊妹和睦相處給她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們的言行舉止潛移默化著她。當鄭喜成為別人的兒媳,成為一名母親時,她暗下決心自己也要像父母一樣,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孝敬自己的父母公婆,為孩子做好表率。結婚前,母親叮囑她:身為人妻之後,可不能像在家這樣嬌慣自己。在婆婆家要勤快,家務活要多做,要孝敬公婆。她把母親的話牢記心間並身體力行。1976年,鄭喜在阿克蘇結婚。由於早年家庭比較困難,婆婆積勞成疾,很早就落下了一身病。鄭喜結婚後,她一直把公婆當成自己的親生父母一樣孝順,給他們梳頭理發、洗腳、修剪指甲,給婆婆洗澡、擦背,幾十年如一日,悉心照顧。當時家庭生活很困難,鄭喜要一邊工作,一邊料理家務,還要精心照顧婆婆。婆婆常年心臟不好,鄭喜就自己省吃儉用省下錢來調理好婆婆的飲食,常常是婆婆吃過後她再吃。婆婆去世後,公公天天愁眉不展,鄭喜就時刻守在他的身邊,並安慰公公說:一定會照顧好他的晚年生活。為了讓公公轉換心情,她每天想著法子給公公變換花樣,做可口的飯菜。買了骨頭,她自己都捨不得吃,讓丈夫和公公多吃點。每當公公有個頭疼腦熱,她都比自己生病還要急,拿葯喂葯,一趟趟跑診所、上醫院。經過鄭喜的細心照料,公公的情緒終於開始好轉,能經常出去散散步。街坊鄰居們對鄭喜是既贊嘆又佩服。很多人都對鄭喜的公公說:「即使親閨女,也不會這樣孝順啊!」

退休後,鄭喜全家搬到了昌吉,但是她經常回去照看公公,有一次,她坐車回家,看到公公慌忙將床單往床底下塞,她擔心公公生了什麼病,就在公公不在的時候,去公公床底下拿出了床單,這才發現公公大小便失禁了。床單臭烘烘的,她二話不說,趕緊拿出去將床單洗的乾乾凈凈。公公回來發現自己的床單被兒媳婦洗了,坐在板凳上哭了起來,鄭喜安慰公公說:「爸,這是我應該做的,我會好好孝敬您的。」如今,在兒媳婦鄭喜的悉心照料下,老人身體依然健康,鄰居們都知道老人家有個孝敬公婆的好兒媳。現在要是有人問老人長壽的秘絕是什麼,老人肯定會很自豪的說:「得有個像俺這樣的好兒媳婦才行。」

鄭喜常說對「孝順」她有自己獨特的理解:孝順不僅僅是讓老人吃好穿好,還要給予老人更多的精神關懷,讓老人氣順,心情好比什麼都重要。作為媳婦,要做到盡善盡美的「孝順」是不可能,但只要自己真心去做、用心付出,就終會有收獲的。

在小區里,為使群眾能過上舒心的日子,鄭喜做出了無私地奉獻。剛剛60歲的她,因操勞過度,皺紋過早地爬上了她的臉龐,頭發也全變的花白了。

鄰居的大小事情都喜歡找她幫忙,而她都能盡心盡力一幫到底,受到鄰里的愛戴。她經常去社區一些老人家中探望,這些老人也把她視為親人,有事便向她訴說。

鄭喜所居住的小區里有一位叫趙桂芬的老人,因為子女都在外地工作,加上年事已高,身體也患有不少病,時而還卧床不起,無人照顧,鄭喜把老人的困難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她經常都會去看望趙桂芬老人,幫她收拾房間,晾曬被褥,每月還幫助老人買糧油。

有幾次居民區里停水,鄭喜就從遠處為老人提來生活用水,她還常年為老人代買水電氣,代繳物業費。每次家裡做了好吃的她總是第一個想到老人,親自將飯菜送到老人家裡,就別說老人家裡的日用品、做飯的調料等等,她都會用心為老人購置,早早為老人妥善安排好,比老人的親人還貼心。

鄭喜幫助過很多像趙桂芬這樣的老人。雖然也有家人不理解的時候,但她卻總是一如既往的忙個不停,看到別人家夫妻吵架,她就上去勸和。看到小區里有垃圾、小廣告,她就隨手清理。社區搞活動她也是積極參與到其中,社區里十字綉、編織手工藝室總是不乏她的身影。每年社區大年三十開展「紅紅火火過大年」活動時,她總是騰出自己辦年貨、陪家人吃團圓飯的時間,在社區為空巢老人包餃子,陪老人們一起吃團圓飯。

幾年來,鄭喜從點滴做起,幫助了無數人,做了無數件好事,她總是教育自己的子女,在今後的道路中多做一些善事,多幫助有困難的人,她無時無刻用自己的拳拳愛心譜寫著自己的平凡人生,用她的一言一行感染著周圍的每一個人。

志願者服務主要事跡材料4

錢強,男,漢族,共青團員,現就讀於太原理工大學礦業工程學院測繪工程專業,現為太原理工大學學生會常委、青年志願者中心負責人,中國扶貧基金會「善行100·愛心包裹溫暖行動」項目山西地區高校負責人。

從加入太原理工大學青年志願者中心成為志願者以來,三年中,他始終熱心於校園志願服務和社會公益活動,從勸募愛心包裹關愛貧困兒童到走進敬老院關懷孤寡老人,從為農民工募捐衣物到幫護殘障人士,從火車站春運志願者到城鄉社區掛職,在青海、在廣西、在北京,也都能看見他志願服務的身影。他曾被評為「校優秀志願者」、「校優秀共青團幹部」、「三下鄉社會實踐優秀志願者」、「太原中博會優秀志願者」、「太原能博會優秀志願者」、「太原鐵路局春運優秀志願者」、「中國扶貧基金會優秀志願者」等榮譽稱號。在太原理工大學團委老師指導下,他在校內外積極策劃、組織、開展了一系列志願者活動,並親身參與其中,走在學校志願者工作一線,在學生中起到了良好帶頭作用,為營造文明和諧、團結進步的社會氛圍貢獻了他自己的一份力量。

利用假期和課余時間組織開展志願者活動,給人的感覺是忙碌的`,但他卻又是快樂的。奉獻愛心,溫暖他人是他的工作準則,他將以實際行動,繼續履行志願者義務與職責,努力實現志願者價值。

志願者服務主要事跡材料5

我叫趙德虎,是中文系的一名學生。現在中文系擔任宣傳部部長一職,同時也是本校白鷺原文學聯合會的會長。我的志願服務事跡可追溯到很小的時候,孩提時的我就樂於服務別人。而真正參與系統的志願服務活動應該從12月份開始。那時我還不是學生會的成員,但在學生會組織同學為校區掃雪的活動中,我毅然便參加了。因為我覺得,學校就是我們自己的家園,要想營造一個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就必須每個人都參與進來共同為之努力。雖然校區不是很大,但由於人力不是很多,我們乾的都很辛苦,但看到每個同學能夠安全的在校園里行走,這一切都是有意義的。

大一下學期,學生會舉行了換屆,我懷著一種能夠服務於同學同時又能鍛煉自己的想法積極去參與了新一屆學生會的選舉,由於平時的工作比較積極,我幸運的進入了中文系學生會,成為了一名能夠為同學們服務的志願者。新的學生會剛剛成立便迎來了校運動會,在運動會期間,我主要擔任帶隊的任務,每當我把隊員們帶到比賽場地心裡便有一種安慰;當看到我們的隊員取得了好的成績心裡便有一種喜悅。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們中文系最終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

在清明節掃墓活動中,我也積極主動的去參加了進去。 在參加掃墓活動時,我感覺到了一種責任,對烈士而言保衛祖國是他們的責任,而對我現在而言,做好自己的工作就是我的責任;他們用生命服務於人民,我們就應用辛勤的勞動服務於社會。此時此刻更讓我感覺到一個志願者的責任所在,同時也堅定了我在支援者的崗位上信心,鼓勵我更好的做下去。

從大一到大二上學期,我一直擔任中文系的宣傳部副部長,在職期間,我始終以盡自己所能,做最好的宣傳為宗旨,作出了很多宣傳版面都取得了不錯的評價,當然這也是我們宣傳部所有人員的功勞和榮譽。也正是有自己的辛勤工作為基礎,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老師和同學的認可。在大一獲得了「優秀團員」和「優秀學生幹部」稱號。現在我依然在學生會工作,在以後的工作中我依然會盡自己所能作好自己的工作,把我們系的宣傳工作作到最好。

不僅僅是我在學生會的工作上經常參加志願活動,在我擔任白鷺原文學社的工作是我也經常走入志願者的行列。我們社團本著為同學服務的宗旨,經常也搞一些公益活動。10月1日,我們社團組織新生參加游老頂山的活動,但這次活動更有意義的是我們將與一群智障兒童一起遊玩。說實話,爬山已經就很累了,還要帶一群有智障的孩子一起的確更加辛苦了。但一路上,我和我的社員們沒有一個人有一句怨言,陪著孩子們一直走下來。孩子們走不動了,我們背著;餓了,我們把自己的食物給他們;哭了,鬧了,我們不停的哄著。那天大家都很累,但那天大家又都是開心的。孩子們因為玩好了而高興,我們因為看到他們開心而開心,我想這就是作為一名志願者最好的收獲。

在我們的社團工作中,我們還不定時的去做一些公益活動,比如每隔兩個星期我會組織我的會員去養老院給那些失去關愛的老人送去快樂,幫他們打掃房間,擦擦玻璃,給老人們表演節目,在他們的微笑中我們也看到了幸福。

對於我個人而言,我也經常去參加一些資助活動,對那些需要幫助的人給於我力所能及的幫助,希望我的幫助能給他們帶來幸福,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能參與到志願者的行列,去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生命需要關愛,社會需要奉獻,青年志願者就是不為名譽,不為金錢,無私無畏,無怨無悔,工作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唯願真愛常伴人間。我們參加的這些活動,正是青年志願者用實際行動來證實「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者精神,對社會主義建設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新的時代需要新的精神,新的精神營造新的氣象。而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更需要在新氣象所營造的新舞台上去盡己所能地體現自我的價值。學校和社會為我提供了這個舞台,提供了發展自我的空間,我一定會在這個空間里,在這個時代發展的趨勢中去實現自我的價值,實現人生的意義,展現自我的風貌,用行動證明自己,為新的世紀做出自己的貢獻。

;

B. 太原理工大學現代科技學院優勢專業

太原理工大學的國家級學科有兩個:化學工藝學科、材料加工工程學科。省級學科有九個:結構工程學科

1902年山西大學西學專齋4種科目中設有土木工程學科,結構工程學科於1962年開始招收研究生,1982年獲碩士學位授予權,「工民建」專業成為省重點專業;1995年成為省首批重點學科;1997年成為 「211工程」重點建設六個學科之一,1998年獲國家博士學位授予權。建國五十多年來,經過幾代人的奮斗,結構工程學科取得了長足發展。「十五」期間,在科研、重點學科建設、「211工程」建設、實驗室建設等方面取得了較大成績。
目前結構工程學科有專業教師32人,具有高級職稱的共21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0人,高級工程師3人;博士生導師2人,碩士生導師18人;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的5人,在讀博士6人。每年招生本科生近270人,碩士生近50人,博士生6人。

具體研究方向如下:
1、鋼結構與空間結構。結構工程學科是我國鋼結構與空間結構重要研究基地之一,空間結構疲勞以及輕鋼住宅研究方面處於國內領先水平,鋼結構理論研究、實驗研究、實體結構狀況研究等方面處於國內前列。
2、混凝土結構。無粘結預應力數字化張拉技術、混凝土構件受撞擊性能、輕骨料混凝土結構、鋼筋混凝土構件疲勞研究、砌塊組合結構、結構實驗與檢測等方面的研究,在國內處於先進水平。
3、結構分析。學科具有硬體配置精良、軟體功能齊全的結構分析工作站。作為學科的重要研究基地,擔負了學科的主要計算分析工作。在該研究領域,主要從事結構靜力和動力分析、結構計算方法、優化設計、可視化研究等。
4、工程施工與項目管理。在施工技術、網路計劃和項目管理上密切結合山西省重點工程的實際情況進行了多方面研究,為山西省一些重點工程提高施工管理水平和施工質量以及採用現代化施工技術方面做出了顯著成績。
5、古建築可靠性診斷與保護。山西古建築遍布全省各地,許多面臨修繕加固。建立系統的古建築可靠性診斷方法、提出修繕保護的規范性的措施需要進行多方面的科學研究。這方面的研究成果得到諸多專家的認可。作為山西省的特色研究方向,其發展壯大無疑對古建築保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山西省自然科學基金的連續資助下,結構工程學科開展了富有成效的創造性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大理論價值和工程實用價值的研究成果,並獲得多項省級科技進步獎和國家發明專利。承擔了國家大劇院結構分析,應縣木塔、引黃工程等一大批大型工程的檢測與咨詢業務。
伴隨著「211工程」建設,結構工程學科在實驗設備、人才培養與引進、研究方向的開拓與深入等方面不斷得到提高。在今後的建設中,結構工程學科將秉承「求實、創新」的校訓,明確建設目標,凝練學科方向,匯聚學科隊伍,構築學科梯隊,使學科整體水平處於國內同類專業的前列,為研究教學型大學的實現做出突出的貢獻。

機械電子工程學科

機械電子工程學科於1998年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1999年由山西省經貿委、計委、財政廳、教育廳、科技廳批准建立山西省機械電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03年獲機械工程博士後流動站,2005年以機械電子工程學科為龍頭,獲得機械工程學科一級博士點學位授予權。2006年4月共建教育部「新型感測器與智能控制」重點實驗室。同時還是國家「211」工程建設項目一期、二期子項目建設單位,在建設期間,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標志性成果,均以優異成績通過驗收。
本學科目前有四個研究方向:
1、機電系統和生產過程工礦監測、診斷及智能控制的理論和方法
2、機電自動化系統和元件
3、大型機電系統設計理論與方法
4、機電系統可靠性和運行安全監測理論和方法
本學科緊密結合我國和山西省經濟建設對高水平成果和人才的需求,運用近代多學科的最新研究成果,結合冶金、礦山、軍工、物流等行業機械產品的現代化和生產過程自動化、智能化等方面開展科學研究工作,力求在機械與電子、信息等多學科交叉領域的科學研究上有所突破和創新,並培養具有多學科綜合知識和創新精神的高素質人才。已培養的博士研究生近40餘名、碩士研究生近100餘名(包括再讀研究生);出版專著4部;出版論文126篇,其中被EI、SCI、SA、ISTP等收錄的有60餘篇。
本學科以熊詩波教授為首席學科帶頭人,近年來,完成了國家"九五"、"十五"攻關、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重大科研和工程項18項。獲國家科技進步獎2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二等獎6項。7項發明專利,學科建設和科研經費約計2100萬元 ,獲獎項目均在理論和技術上有所突破,產生了重要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其中成果「跳汰機多參數自動尋優模糊控制系統」2001年12月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02年9月該成果列入中國煤炭機械工業協會編的《中國煤炭礦山機電設備及安全設備選型手冊》。2003年5月山西省發展計劃委員會下達了「太原理工大學機械電子工程研究所煤炭跳汰洗選自動控制系統」 產業化項目投資計劃,將這一成果列入了山西省產業結構調整的「1311工程」,建立生產基地,為該系統的進一步推廣提供條件。在此基礎上,本學科又繼續完成了「帶鋼軋機運行安全保障和生產環節智能控制」項目研究,本項目成果提出了全新的技術框架與創新的技術方法,解決了帶鋼軋機運行安全保障和生產環節中一系列重大關鍵技術問題,該項目整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其中在解決熱連軋機自激振動的綜合技術、基於幾何物理空間時頻分析的早期故障診斷方法等方面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目前承擔的「大型復雜機電系統早期故障智能預示的理論與技術」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一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三項和省部級「十一五」攻關等多項重大科研和工程項目的研究及高新技術產品開發工作,已取得了重要進展。

電路與系統學科

電路與系統學科是信息工程學院二級學科博士點,山西省重點建設學科,已成為電子信息科學發展新技術的基礎。該學科具有一支知識結構、年齡結構及專業技術職務結構合理,團結協作,學術思想端正、活躍的學術隊伍。
電路與系統學科的主要研究方向為:人工神經網路與智能系統、數字網路與雜訊網路、語音信號處理、智能檢測與自動測試系統。該學科國內外學術交流活動廣泛,在國內外刊物和會議上發表論文900餘篇,出版專著和高校教材20餘部。近年來,承擔和完成了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63和部(省)級重大科技項目,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等多項國家和省部級獎。該學科配備有良好的實驗室、較先進的儀器和大量圖書資料,積累了豐富的培養研究生的經驗。

博士授予點研究方向簡介

研究方向一:人工神經網路與智能系統
本研究方向是針對思維進化、人工神經網路、模糊邏輯、粗糙集理論及人工免疫系統理論等智能信息處理理論、智能控制理論及應用進行研究,創建智能信息系統新的理論平台,並已成功取得突破。
主要學術帶頭人及學術骨幹有:謝克明、夏路易、謝剛。
研究方向二:數字網路與雜訊網路
數字網路與雜訊網路均衡技術是目前數字通信技術中的關鍵技術之一,也是通信、信號與信息處理、檢測技術等學科的一個重要前沿熱點研究課題,在通信、雷達、聲納、控制工程、地震勘探、生物醫學工程等領域均有非常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用價值。
主要學術帶頭人及學術骨幹有:王華奎、張躍平、張立毅。
研究方向三:語音信號處理
語音信號處理是一門交叉學科,主要包括語音編碼、語音識別與合成。本方向以G.728語音編碼演算法為基礎進行了多年的研究,提出了碼書優化、增益自適應量化、增益非線性預測等方法來降低碼率,保持音質不變。
主要學術帶頭人及學術骨幹有:張剛、張雪英、賈中寧。
研究方向四:智能檢測與自動測試系統
多感測器數據融合是目前智能檢測與自動測試系統的前沿研究領域。本研究方向近年來在基於模糊神經網路的多感測器融合理論及技術進行了較深入的研究。
主要學術帶頭人及學術骨幹有:馬福昌、秦建敏。
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學科

學科研究方向簡介

1、齒輪精密加工及先進切削理論與技術
⑴齒輪精密加工理論與技術:①齒輪傳動理論;②剃齒技術;③硬齒面珩齒技術;④磨齒技術
⑵先進切削理論與技術
2、特種加工技術與設備
本研究方向以運動學、動力學、高等流體力學、機械製造理論、測試技術、質量控制技術、計算機輔助設計為基礎,以先進的實驗方法和測試手段,從事零件表面光整加工新工藝、新設備的研究與開發。
⑴自由磨具光整加工技術 ⑵各種復合光整加工技術 ⑶新型光整加工加工理論與技術
3、機械加工過程自動化及數控技術
本研究方向以系統動力學、控制理論、計算機輔助設計與製造、測試、控制技術為基礎,以理論分析綜合、實驗和計算機數字模擬為手段,針對機械加工過程自動化所需的關鍵及相關技術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取得了新的進展和一批研究成果。
⑴計算機輔助(CAD/CAM)編程技術
⑵智能控制軸一體化技術的研究
⑶硬體在迴路試驗和快速原型的發展
⑷新型伺服控制理論和元器件研究

學科近幾年取得的主要成績

1、學位點授予時間:1983年授予碩士學位授予權;2003年授予博士學位授予權。
2、1997年被評為省重點建設學科;2004年被評為省重點學科。
3、在讀博(碩士)數量:在讀博士生20人;在讀碩士生83人。
4、在研科研項目:在研項目共21項,經費503萬元。其中: 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⑵省自然科學基金2項⑶省攻關項目2項⑷橫向項目15項。
5、成果: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發明專利3項,省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出版著作3部,發表論文320餘篇,其中SCI、EI、ISTP收錄40餘篇。

學科帶頭人簡介

1、呂明:男,浙江東陽人,1957年4月18日生,漢族,中共黨員,現任太原理工大學副校長,教授,學科帶頭人。2000年被遴選為博士生導師,2001年山西省模範教師,2002年被遴選為山西省優秀專家。1983年以來一直從事齒輪精密加工理論與技術方面的研究。主持完成了省部級課題6項;參與完成了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曾獲山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省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撰寫專業教材2部;在國內外學術刊物及會議上發表論文50餘篇,其中10餘篇被SCI、EI、ISTP三大索引收錄。目前仍主持承擔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教育部、省級課題共4項。
2、楊世春:男,河北省秦皇島市人,1940年1月4日生,漢族,中共黨員,現任機械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學科帶頭人。1984年獲山西省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1993年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1997年獲山西省優秀知識分子稱號,1998年被評為山西省先進教育工作者。科學研究方面有穩定的研究方向:即表面光整技術的研究與開發。多年來共承擔國家、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省科技攻關項目、橫向開發項目7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山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陽泉市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獲發明專利3項,發表論文50餘篇,其中9篇被SCI、EI、ISTP三大索引收錄。目前仍承擔省級課題2項,橫向課題2項。

岩土工程學科簡介

岩土工程是我校首批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學科之一,至今已培養各類研究生近百名,他們分布在國內外教學科研單位,正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發揮著積極的作用,2000年獲得了博士學位授予權,2004年被評為為山西省重點學科。該學科現有博士生導師3名,教授5名,副教授11名,其中63%的的教師具有博士學位,是一支勇於創新、富有活力的學術梯隊。
經過數十年的發展,特別是在「211工程」建設項目的資助下,岩土工程學科形成了土的工程性質及基礎工程研究、岩石力學與工程式控制制、環境岩土工程等穩定的研究方向,在黃土濕陷性、粉土液化的機理和微觀研究、強夯加固地基、復合地基技術、樁基工程、沖擊損岩理論及實用技術、開采沉陷、地面沉降等方面開展了頗具特色的開創性研究,為國家節約工程費用數千萬元,產生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獎2項,省部級獎18項,專利2項,出版專著、教材18部,在國內外學術期刊和會議上共了表論文300餘篇,其中SCI、EI、ISTP收錄25篇次,SCI等引用10篇次,目前承擔國家和省部紡科研項目10餘項,以及大量其他岩土工程項目,經費達300餘萬元。
多年來學科注重科研成果與工程實踐的結合,走出了一條學研產相結合的道路,由學科完成的「通過科研生產,提高教學質量」教改項目曾獲國家教委教學成果優秀獎。在為國家經濟建設貢獻力量的同時,又鍛煉了隊伍,提高了學科隊伍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再改善了試驗條件和設備,發展了實驗室建設。目前該學科擁有近1000m2面積的實驗室,擁有先進的岩土實驗設備,價值600餘萬元。
學科與國內外同行積極開展學術交流和合作研究,與英國大學Glasgow大學、East London 大學、美國Penn State 大學、North Colarone 大學等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旨在提高本學科的影響,保持學術水平和研究方向處於國際前沿。
走過風雨,走過陽光,走過康莊道,走過崎嶇泥濘,太原理工大學岩土工程學科將稟承「創新、求實」的校訓,一如既往地追蹤前沿,探求未知,不驕不躁,與時俱進,理工大學岩土工程學科的根將更深,干將更壯,枝將更繁,葉將更茂,鑄造更新的輝煌,為祖國的教育事業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學科帶頭人簡介

白曉紅,留英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土的工程性質與基礎工程和環境岩土工程。近5年獲省級科技進步獎2項,出版教材2部,發表論文50餘篇,其中被Ei收錄10篇。目前承擔國家基金項目2項,省級科研項目及其他在研項目3項。
康立勛,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岩石力學與工程式控制制和環境岩土工程。近5年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3項,發表論文20餘篇,目前承擔省級科研項目及其他在研項目5項,其計科研經費150萬元。

材料學學科

學科研究方向簡介
材料學是材料科學與工程三個二級學科之一,是研究不同材料成分、合成加工、組織結構和性能之間關系的科學。主要研究方向如下:
1、納米材料界面(表面)結構及其物理化學性能
本研究方向主要以「金屬/陶瓷納米復合微粒形成機理、納米洋蔥狀富勒烯宏量制備方法與應用、納米晶塊狀結構材料制備方法的探索、納米材料界面結構表徵與模擬計算、Ⅲ-Ⅴ族化合物半導體材料界面結構與器件性能之間的關系、超導材料界面結構與量子物性之間的關系」為研究內容,從納米材料界面(表面)的物理與化學問題研究入手,利用近代物理測試方法與手段對其界面(表面)結構形成原理進行原位觀察分析;解決材料界面理論、相變理論、凝聚態理論、防止納米微粒團聚長大,乃至復合功能型納米材料研究中的問題。
2、納米晶塊體材料及材料表面改性
本研究方向主要以「金屬納米晶塊體材料的制備結構與性能,工程材料的成分、組織結構與性能優化,金屬/陶瓷的連接,超硬薄膜的合成、組織結構及其性能研究」為內容,通過高能噴丸在各種金屬材料表面獲得了一定厚度的納米晶層,研究納米晶塊體材料的各種性能,包括力學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學性能,探索納米晶塊材材料和傳統化學熱處理相結合的新的表面改性技術,並為納米晶材料組織結構和性能之間的關系的理論的建立提供支持。另一方面,結合當前鎂合金應用過程中的腐蝕問題,開展表面轉化膜、化學鍍、離子注入、離子鍍等方法進行防腐蝕處理,探索可用於工程實際的有效的防護塗層。
3、介孔材料
本研究方向主要以「中孔以及大孔分子篩材料的結構性能,納米反應器中的功能材料,PCVD法合成富勒烯類碳材料等」為研究內容,利用組合化學原理,將功能化組塊合理有效地堆砌成對特定分子有特殊親和作用的分子篩材料。注重多級有序孔分子篩材料,發揮不同結構的協同作用。以非晶態碳和氣相碳為原料,在熱等離子體、微波等離子體和射頻等離子體條件下考察各種富勒烯的形成機理與動力學,考察各種金屬原子或原子團的內包和夾層行為、獲得富勒烯/金屬復合材料的化學結構與反應性能。
學科近幾年取得的主要成績
材料學學科於2000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2003年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並獲准在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設置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004年批准為山西省重點學科。本學科現有教授18人,副教授24人,其中博士生導師4人。在讀博士研究生14人、碩士研究生61人。已畢業博士生2人(含聯合培養)、碩士生39人。目前本學科承擔有國家「973」計劃項目1項、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項目1項,國家傑出青年基金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際合作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6項和省部級項目共計20餘項,科研經費近2000萬元。五年來,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獲得山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山西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共發表論文500餘篇,被SCI、EI、ISTP三大索引收錄、引用200餘篇次,出版專著10部,申請和授權中、日、韓等多國專利90餘項。

學科帶頭人簡介

學科帶頭人許並社博士,男,1955年10月生,太原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2000年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現任太原理工大學副校長,新材料界面科學與工程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山西省材料界面重點實驗室主任、山西省新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
作為學科帶頭人,主要從事納米碳功能材料、光電材料、納米復合功能材料和材料界面結構計算模擬等科研工作。先後承擔有國家「973」計劃項目、國家重大基礎研究計劃納米專項、國家傑出青年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日國際合作交流項目等國際、國家和省部級以上課題17項;;在國內外學術刊物和重大國際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500餘篇,被SCI、EI、ISTP三大索引收錄和被他人引用200餘篇次;申請和授權多國專利100餘項;著書5部;獲山西省科技進步獎、山西省教育廳科技進步獎等8項、2004年,入選山西省高等學校中青年拔尖創新人才支持計劃,2005年, 他所領導的科研團隊獲山西省優秀創新團隊。

C. 太原理工大學有哪些教授的課是必須要去蹭的

要說到太原理工大學有那些教授的課是必須要去蹭的,我覺得還是有相當多的,因為學長是軟體學院的,所以可能對於軟體學院的很多的老師還是比較熟悉的,接下來就讓我給大家了來說一下在軟體學院有哪些課程是一定需要去的。

最後我想說的一位老師他更是一位有意思的老師,他就是郭浩,郭浩老師更是一個充滿才華的老師,而且這個老師上課是非常有意思,是不是地會跟大家開一些玩笑,這些玩笑又是相當的高級的一些「笑話」,雖然他講的內容很簡單,但是他確實全軟體學院最後歡迎的老師之一,並且他所做的很多的項目也是非常的有名。

熱點內容
江西財經大學吳輝老師 發布:2025-09-22 15:35:29 瀏覽:751
二本大學老師需要發論文嗎 發布:2025-09-22 15:30:18 瀏覽:143
大學生糗事 發布:2025-09-22 15:18:31 瀏覽:953
湖南大學新聞傳播學歷年考研真題 發布:2025-09-22 15:11:17 瀏覽:261
福州大學考研計算機 發布:2025-09-22 15:01:22 瀏覽:987
大學生創業項目加盟 發布:2025-09-22 15:00:40 瀏覽:85
西交大學生證填寫樣本 發布:2025-09-22 14:53:05 瀏覽:441
大學漢奸教授 發布:2025-09-22 14:37:58 瀏覽:584
大學生涯點滴 發布:2025-09-22 14:33:45 瀏覽:555
上海海事大學張川老師 發布:2025-09-22 14:30:50 瀏覽: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