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老師李三立
A. 中國有哪些曾經留學蘇聯或俄羅斯的知名人士
1950年到1964年這十幾年間,中國先後派出近萬名留學生到蘇聯和東歐各國留學,其中的部分學生獲得副博士學位,由於蘇聯學位比較嚴格,僅有六個學生獲得博士學位,他們是谷超豪、楊福愉、吳旻、侯雲德、張啟先、高景德。
這些留學生歸國後做出卓越貢獻者大部分入選為兩院院士。部分名單如下:
姓名 籍貫 留學學校及學位 國內畢業學校
徐敘瑢 山東臨沂 蘇聯科學院列別捷夫物理問題研究所物理數學副博士 西南聯合大學(本)
高景德 陝西佳縣 列寧格勒加里寧工學院技術科學博士 清華大學(本)
陳士櫓 浙江東陽 莫斯科航空學院副博士 清華大學(本)
周堯和 河北深縣 莫斯科鋼及合金學院技術科學副博士 清華大學(本)
程慶國 浙江桐鄉 列寧格勒鐵道學院副博士 清華大學(本)
倪維斗 上海 列寧格勒加里寧工學院副博士 清華大學(本)
蒲富恪 四川成都 蘇聯科學院數學研究所副博士 清華大學(本)
王育竹 河北正定 蘇聯科學院電子學研究所副博士 清華大學(本)
潘君驊 江蘇常州 蘇聯科學院普爾科沃天文台副博士 清華大學(本)
謝毓元 江蘇蘇州 蘇聯科學院天然有機化合物化學研究所副博士 清華大學(本)
李三立 上海 蘇聯科學院精密機械與計算技術研究所副博士 清華大學(本)
顧方舟 浙江寧波 蘇聯醫學醫學院病毒學研究所病毒學副博士 北京大學(本)
沈漁邨 浙江杭州 蘇聯醫學科學院副博士 北京大學(本)
丁國瑜 河北高陽 莫斯科地質勘探學院副博士 北京大學(本)
趙鵬大 遼寧清原 莫斯科地質勘探學院副博士 北京大學(本)
張宗祜 河北滿城 莫斯科地質勘探學院地質礦物學副博士 北京大學(本)
張蔚榛 河北豐南 蘇聯科學院技術科學副博士 北京大學(本)
曾慶存 廣東陽江 蘇聯科學院應用地球物理研究所數理科學副博士 北京大學(本)
陳慶雲 湖南沅江 蘇聯科學院元素有機化合物研究所副博士 北京大學(本)
谷超豪 浙江溫州 莫斯科大學數學力學系物理數學科學博士 浙江大學(本)
楊福愉 浙江鎮海 莫斯科大學生物系哲學博士 浙江大學(本)
韓禎祥 浙江蕭山 莫斯科動力學院副博士 浙江大學(本)
干福熹 浙江杭州 蘇聯科學院硅酸鹽化學研究所副博士 浙江大學(本)
李志堅 浙江寧波 列寧格勒大學物理數學副博士 浙江大學(本)
池志強 浙江黃岩 列寧格勒兒科醫學院副博士 浙江大學(本)
馮純伯 江蘇金壇 列寧格勒工業大學電機系技術科學副博士 浙江大學(本) 哈爾濱工業大學(研)
沙慶林 江蘇宜興 莫斯科公路學院公路專業副博士 上海交通大學(本)
陳俊亮 浙江寧波 莫斯科電訊工程學院副博士 上海交通大學(本)
顧繩谷 上海南匯 列寧格勒礦業學院技術科學副博士 上海交通大學(本)
徐秉漢 浙江寧波 列寧格勒造船學院科學技術副博士 上海交通大學(本)
翁史烈 浙江寧波 列寧格勒造船學院科學技術副博士 上海交通大學(本)
馮叔瑜 四川鄰水 列寧格勒鐵道運輸工程學院科學技術副博士 上海交通大學(本)
王佛松 廣東興寧 蘇聯化學科學副博士 武漢大學(本)
劉更另 湖南桃源 季米里亞捷夫農學院副博士 武漢大學(本)
陳文新 湖南瀏陽 季米里亞捷夫農學院副博士 武漢大學(本)
范雲六 湖南長沙 列寧格勒大學生物學副博士 武漢大學(本)
梁駿吾 湖北武漢 蘇聯科學院治金研究所副博士 武漢大學(本)
王梓坤 江西吉安 莫斯科大學數學力學系副博士 武漢大學(本)
胡宏紋 四川廣安 莫斯科大學化學系化學科學副博士 中央大學(本)
劉大鈞 江蘇常州 生物科學副博士 金陵大學(本)
沈韞芬 上海 蘇聯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副博士 南京大學(本)
丁衡高 江蘇南京 列寧格勒精密機械光學儀器學院副博士 南京大學(本)
江龍 福建建甌 蘇聯科學院物理化學研究所副博士 南京大學(本)
吳旻 江蘇常州 蘇聯醫學科學院實驗和臨床腫瘤研究所獲醫學科學博士 同濟大學(本)
侯雲德 江蘇常州 蘇聯醫學科學院伊凡諾夫斯基病毒學研究所醫學博士 同濟大學(本)
戚正武 浙江寧波 蘇聯醫學科學院莫斯科醫學生物化學研究所副博士 同濟大學(本)
董石麟 浙江杭州 莫斯科建築工程學院技術科學副博士 同濟大學(本)
汪懋華 廣東興寧 莫斯科季米里亞捷夫農學院科學技術副博士 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本)
辛德惠 遼寧開原 莫斯科大學生物土壤系副博士 北京農學院(本)
匡廷雲 四川資中 莫斯科大學生物土壤系獲副博士學位 北京農學院(本)
張啟先 江蘇靖江 列寧格勒多科性工學院技術科學博士 廈門大學(本)
梁敬魁 福建福州 蘇聯科學院A.A.Baykov冶金研究所技術科學副博士 廈門大學(本)
梁棟材 廣東慶州 蘇聯科學院元素有機化合物研究所副博士 中山大學(本)
龐雄飛 廣東佛山 莫斯科季米里亞捷夫農學院副博士 中山大學(本)
周毓麟 浙江鎮海 莫斯科大學數學力學系物理數學科學副博士 大同大學(本)
倪嘉贊 浙江嘉興 蘇聯科學院普通及無機化學研究所副博士 大同大學(本)
汪集暘 江蘇吳江 莫斯科地質勘探學院地質礦物學副博士 北京地質學院(本)
馬瑾 江蘇如皋 蘇聯科學院大地物理研究所副博士 北京地質學院(本)
閔桂榮 福建莆田 蘇聯科學院動力研究所技術科學副博士 南京工學院(本)
徐壽波 浙江紹興 蘇聯科學院能源研究所技術科學副博士 南京工學院(本)
鄒世昌 江蘇太倉 莫斯科有色金屬學院副博士 唐山交通大學(本)
郭尚平 四川隆昌 莫斯科石油學院全蘇油田開發研究所副博士 重慶大學(本)
孫儒泳 浙江寧波 莫斯科大學生物土壤系副博士 北京師范大學(本)
王仲奇 河北唐縣 莫斯科動力學院技術科學副博士 哈爾濱工業大學(本)
滕吉文 河北黃驊 蘇聯科學院大地物理研究所物理數學副博士 東北地質學院(本)
錢七虎 江蘇崑山 古比雪夫軍事工程學院副博士 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本)
郭桂蓉 四川成都 莫斯科茹科夫斯基空軍工程學院技術科學副博士 解放軍通信工程學院(本)
岑可法 廣東南海 莫斯科包曼高等工學院動力系副博士 華中工學院(本)
雷廷權 陝西西安 莫斯科鋼鐵學院技術科學副博士 西北工學院(本)
傅恆志 河南開封 列寧格勒工學院副博士 西北工學院(本) 哈爾濱工業大學(研)
秦伯益 江蘇無錫 列寧格勒兒科醫學院醫學副博士 上海第一醫學院(本)
范維唐 湖北鄂城 莫斯科礦業學院技術科學副博士 北京鋼鐵學院(本)
周立偉 浙江諸暨 列寧格勒里揚諾夫電工學院物理數學副博士 北京工業學院(本)
沈珠江 浙江慈溪 莫斯科建築工程學院副博士 華東水利學院(本)
鮮學福 四川閬中 莫斯科礦業學院采礦工程副博士 中國礦業學院(本)
沈志雲 湖南長沙 列寧格勒鐵道學院技術科學副博士 唐山鐵道學院(本)
章申 江蘇常熟 莫斯科大學生物學副博士 南京農學院(本)
魏江春 陝西咸陽 蘇聯科學院考瑪諾夫植物研究所副博士 西北農學院(本)
王明庥 湖北枝江 莫斯科森林工程學院副博士 華中農學院(本)
山侖 山東龍口 蘇聯科學院植物生理研究所生物學副博士 山東農學院(本)
李文華 山東廣饒 蘇聯科學院森林研究所副博士 北京林學院(本)
朱之悌 湖南長沙 莫斯科林業技術學院生物學副博士 北京林學院(本)
董玉琛 河北高陽 哈爾科夫農學院副博士 河北省立農學院(本)
梅自強 江蘇常州 莫斯科紡織學院技術科學副博士 南通學院(本)
袁承業 浙江上虞 莫斯科葯物化學研究所副博士 國立葯學專科學校
宋健 山東榮成 莫斯科包曼高等工學院副博士
金慶煥 浙江臨海 莫斯科大學副博士
王思敬 安徽巢湖 莫斯科地質學院副博士
竇國仁 遼寧北鎮 列寧格勒水運學院副博士
童鎧 江蘇泰州 列寧格勒電信工程學院副博士
胡啟恆 陝西榆林 莫斯科化工機械學院技術科學副博士
關橋 山西太原 莫斯科包曼高等工學院技術科學副博士
周秀驥 江蘇丹陽 蘇聯科學院應用地球物理研究所數理副博士
---
分類統計
畢業生獲得博士學位的學校:
浙江大學 2
同濟大學 2
清華大學 1
廈門大學 1
本科畢業生獲得博士和副博士的總人數的學校:
清華大學 11 西南聯大1+清華10
北京大學 9 西南聯大1+北大8
浙江大學 7
上海交大 6
武漢大學 6
南京大學 5 中央大學1+南京大學3+金陵大學1
同濟大學 4
中國農大 3 北京農學院2+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1
廈門大學 2
中山大學 2
大同大學 2 1952年院系調整後取消
中國地大 2 北京地質學院2
西北工大 2 西北工學院2
東南大學 2 南京工學院2
中國林大 2 北京林學院2
重慶大學 1
北京師大 1
哈爾濱工業大學 1
解放軍理工大學 1 解放軍通信工程學院1
吉林大學 1 長春科技大學(東北地質學院)1
復旦大學 1 上海醫科大學(上海第一醫學院)1
北京理工 1 北京工業學院1
北京科大 1 北京鋼鐵學院1
華中科大 1 華中工學院1
國防科大 1 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1
河海大學 1 華東水利學院1
西南交大 1 唐山交通大學1
北方交大 1 唐山鐵道學院1
中國礦大 1 北京礦業學院1
南京農大 1 南京農學院1
華中農大 1 華中農學院1
西北農大 1 西北農學院1
山東農大 1 山東農學院1
河北農大 1 河北省立農學院1
南通工學院 1 南通學院紡織科1
蘇聯求學的學校分布:
蘇聯科學院 24
莫斯科大學 9
蘇聯醫學院 5
莫斯科地質勘探學院 5
季米里亞捷夫農學院 4
莫斯科包曼高等工學院 3
列寧格勒加里寧工學院 3
莫斯科建築工程學院 2
列寧格勒兒科醫學院 2
列寧格勒造船學院 2
列寧格勒鐵道學院 2
莫斯科動力學院 2
莫斯科礦業學院 2
列寧格勒大學 2
獲得博士和副博士的總人數的地域:
浙江 21
江蘇 13
河北 7
四川 5
上海 4
廣東 4
湖南 4
山東 3
陝西 3
湖北 2
遼寧 2
江西 1
河南 1
湖北 1
B. 清華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碩士生導師名單
老師都挺牛,具體可查閱http://www.sist.tsinghua.e.cn/里的教師導航欄
1.姚期智院士
2.孫家廣院士
3.李三立院士
4.張鈸院士
5.周炳琨院士
6.吳佑壽院士
7.吳澄院士
8.李志堅院士
9.李衍達院士
10.外籍教授
信息學院講席/名譽/客座教授一覽表
姓 名
學銜種類
國 籍
所在單位
聘請單位
聘請時間
備 注
姚期智
講席教授
美國
普林斯頓大學計算機科學系
首席科學家
計算機系
2003.10.29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圖靈獎」獲得者
黃煦濤
講席教授
美國
伊利諾伊大學(UIUC)電機與計算機工程系教授
計算機系
2002.6.4
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中國科學院、工程院外籍院士
IEEE會士
何毓琦
講席教授
客座教授
美國
哈佛大學工程與應用科學分部
終身教授
自動化系
2001.10.15
2001.4.25
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中國科學院、工程院外籍雙院士
IEEE終身會士
薩支唐
名譽教授
美國
佛羅里達大學電機和電子工程系教授、 工學院首席科學家
微電子所
2003.9.7
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IEEE會士
張立綱
名譽教授
美國
香港科技大學理學院院長
電子系
1996.4.3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IEEE會士
高 錕
名譽教授
美國
香港中文大學
電子系
1995.7.4
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IEEE會士
厲鼎毅
名譽教授
美國
美國電報電話貝爾實驗室
電子系
1987.10.20
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IEEE會士
葛守仁
名譽教授
美國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原工學院院長
微電子所
1985.06.13
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IEEE會士
張亞勤
客座教授
美國
原美國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兼首席科學家
現任微軟全球副總裁
電子系
2003.11.4
IEEE會士
譚年熊
客座教授
中國
美國GlobeSpan,Inc.高級技術主管
電子系
2002.9.26
凌復雲
客座教授
美國
美國高通(Qualcomm)公司技術副總裁
電子系
2002.5.31
多田邦雄
客座教授
日本
日本橫濱大學
電子系
2000.8.24
孫 雁
客座教授
美國朗訊公司貝爾實驗室
Onetta Inc首席技術官及工程技術副總裁
電子系
1999.2.12
鍾寶璇
客座教授
香港城市大學
電子系
1998.11.16
李天培
客座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教授
美國貝爾通信研究所前首席科學家
電子系
1998.05.08
IEEE會士
桑原守二
客座教授
日本
日本電話電信公司
電子系
1996.12.12
林清隆
客座教授
美國貝爾通信研究所
電子系
1995.08
IEEE會士
斯華齡
客座教授
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教授
國際神經網路委員會前主席
電子系
1994.10.20
末松安晴
客座教授
日本東京工業大學
電子系
1991.04.17
R.L.Byer
客座教授
美國斯坦福大學
電子系
1986.09.17
IEEE會士
Nishi Yoshio
客座教授
美國
斯坦福大學電機工程系
微電子所
2004. 5.21
待舉行儀式
王康隆
客座教授
美國
香港科技大學工學院院長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電子工程系教授
微電子所
2002.9.28
IEEE會士
高秉強
客座教授
美國
原香港科技大學工學院院長
微電子所
2002.4.17
IEEE會士
國吉敏彥
客座教授
日本
日本NEC公司
微電子所
2001.12.25
Dr. Aart de Geus
客座教授
美國
Synopsys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微電子所
2001.7.9
徐清祥
客座教授
台灣清華大學
微電子所
2000.10.12
施 敏
客座教授
美國
台灣新竹交通大學
微電子所
2000.6.6
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IEEE會士
馬佐平
客座教授
美國
美國耶魯大學電機系系主任
微電子所
1997.08.05
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IEEE會士
連永君
客座教授
美國
北京智能電子公司
微電子所
1995.11.01
R.Dutton
客座教授
美國斯坦福大學
微電子所
1995.10.23
IEEE會士
胡正明
客座教授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微電子所
1991.10.25
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IEEE會士
張奇偉
客座教授
美國
美國冷泉港實驗室Watson生物科學學院
計算基因組學實驗室主任
自動化系
2003.10.16
沈向洋
客座教授
中國
微軟亞洲工程院院長
自動化系
2003.9.9
談自忠
客座教授
美國
華盛頓大學系統科學與數學系機器人與
自動化中心主任
自動化系
2001.4.25
IEEE會士
劉瑞文
客座教授
美國
美國聖母大學
自動化系
1997.06.16
Elmar Schrufer
客座教授
德國
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
自動化系
1993.10.19
張麗霞
客座教授
美國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
計算機系
2004年
待舉行儀式
張宏江
客座教授
中國
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
計算機系
2003.9.9
IEEE會士
程中寬
客座教授
美國
美國加州大學聖迭戈分校
計算機系
2002.10.15
李大維
客座教授
貝爾實驗室中國基礎科學研究院
計算機系
2000.5.9
IEEE會士
李開復
客座教授
微軟副總裁,前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
計算機系
1999.11.19
IEEE會士
顧 鈞
客座教授
香港科技大學
計算機系
1999.10.15
徐楊生
客座教授
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
計算機系
1999.03.19
IEEE會士
高木冬二
客座教授
日本
日本MEKTRON株式會社
計算機系
1994.04.05
野口正一
客座教授
日本
日本東北大學
計算機系
1991.11.15
宮 力
客座教授
美國
SUN中國工程研究院院長
軟體學院
2002.5.10
唐乃輝
客座教授
美國
IBM公司全球副總裁
信息學院
1997.11.18
附:講席教授團組成員名單
陸寶森
何毓琦講席教授組
美國康涅狄格大學教授
自動化系
IEEE會士
龔維博
何毓琦講席教授組
美國馬薩諸塞大學教授
自動化系
IEEE會士
曹希仁
何毓琦講席教授組
香港科技大學教授
自動化系
IEEE會士
嚴厚民
何毓琦講席教授組
香港中文大學副教授
自動化系
孫明廷
黃煦濤講席教授組
美國華盛頓大學教授
IEEE Transaction on Multimedia主編
計算機系
IEEE會士
Alfred Bruckstein
黃煦濤講席教授組
以色列技術大學計算機科學系教授
計算機系
黃正能
黃煦濤講席教授組
華盛頓大學教授
計算機系
IEEE會士
蔡進一
姚期智講席教授組
美國威斯康星大學計算機系教授
計算機系
鄧小鐵
姚期智講席教授組
香港城市大學計算機系教授
計算機系
堵丁柱
姚期智講席教授組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計算機系教授
計算機系
姜濤
姚期智講席教授組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計算機系教授
計算機系
李明
姚期智講席教授組
加拿大滑鐵盧大學計算機系教授
計算機系
滕尚華
姚期智講席教授組
美國波士頓大學計算機系教授
計算機系
C. 石純一教授簡介
清華大學計算機系高性能計算研究所
現任所長:楊廣文 教授
高性能計算研究所由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原應用教研組 和原微機教研組(現稱 為網格計算課題組) 合並而成。學科專業為計算機組織與系統結構, 是我系三個博士點之一, 也是國家教委批準的重點學科博士點,在全國學科綜合評比中名列第一。
師資力量 李三立(院士,博導) 鄭緯民教授(博導) 湯志忠教授(博導) 王鼎興教授
石純一教授 沈美明教授 溫冬嬋教授 戴梅萼教授
楊廣文教授(博導) 汪東升教授(博導) 秦開懷教授(博導) 黃震春
陳文光 舒繼武 都志輝 余宏亮
武永衛 薛巍 張悠慧
高性能所主要有以下研究小組:
集群計算
CPU設計
網格計算
網路存儲
網格與集群計算
圖形圖像與可視化
http://bbs.uying.com/105/19736/
人工智慧與模式識別專業委員會
--------------------------------------------------------------------------------
一、成立時間:1986年11月
掛靠單位:北方交通大學計算機與信息技術學院
二、組織機構
主 任:石純一 清華大學計算機系
秘書長:黃厚寬 北京交通大學計算機學院
副主任:王 珏 中科院自動化所
劉大有 吉林大學計算機學院
許卓群 北京大學信息學院
周志華 南京大學計算機系
趙沁平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計算機系
黃厚寬 北京交通大學計算機學院
委 員:石純一 清華大學計算機系
劉大有 吉林大學計算機學院
周志華 南京大學計算機系
趙沁平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計算機系
黃厚寬 北京交通大學計算機學院
林作銓 北京大學數學學院
王國胤 重慶郵電學院計算機所
陳 純 浙江大學計算機學院
劉開瑛 山西大學計算機所
張天序 華中理工大學圖象所
張學工 清華大學自動化系
史忠植 中科院計算所
姜雲飛 中山大學計算機學院
於 劍 北京交通大學計算機學院
查紅彬 北京大學信息學院
尹寶才 北京工業大學計算機學院
范 明 鄭州大學計算機系
何新貴 北京大學信息學院
何克清 武漢大學計算機學院
李 磊 中山大學計算機學院
高 文 哈爾濱工業大學計算機學院
李凡長 蘇州大學計算機學院
唐常傑 四川大學計算機學院
沈緒榜 西安臨潼驪山微電子所
楊靜宇 南京理工大學計算機系
曹元大 北京理工大學軟體學院
張松懋 中科院數學所
張鴻賓 北京工業大學計算機學院
焦李成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電子學院
張 偉 煙台大學計算機系
蔡自興 中南大學計算機系
鄭 方 清華大學計算機系
廖士中 天津大學計算機系
懷進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計算機系
苗奪謙 同濟大學計算機系
王 珏 中科院自動化所
許卓群 北京大學信息學院
孫吉貴 吉林大學計算機學院
俞士汶 北京大學信息學院
邱玉輝 西南師范大學
周昌樂 廈門大學軟體學院
程 虎 中科院軟體所
歐陽為民 安徽大學計算中心
熊范綸 中科院合肥智能所
潘雲鶴 浙江大學
陳小平 中國科技大學計算機系
三、主要學術活動及作用
人工智慧與模式識別專業委員會於1986年11月在太原山西大學成立,同時召開了第一屆學術會議。專委會的前身是人工智慧學組,都是由已故著名學者、吉林大學 王湘浩先生創建的。專委會設有人工智慧語言、知識工程、自動推理、機器學習、自然語言理解、分布式人工智慧、智能機器人、語音識別、文字識別、計算機視覺、模式識別方法、人工神經網路等12個學組,專業領域覆蓋了人工智慧與模式識別的各個研究分支。專委會首任主任委員為王湘浩先生,1992年換屆由浙江大學何志君先生擔任,2000年換屆由清華大學石純一教授擔任。
智能科學是當代最重要的科學領域之一,信息化-----知識化-----智能化是信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專委會自成立之日起,就明確了自己的主要任務,即緊跟這一發展趨勢,聯系和團結國內人工智慧與模式識別學科領域的廣大研究人員,並與國際人工智慧與模式識別專家學者合作,開展學術交流,組織學術會議,促進我國人工智慧與模式識別的學術研究和應用研究,為我國的現代化事業做出貢獻。
專委會成立十多年來,遵照這一宗旨,在中國計算機學會的領導下,進行了多方面的大量的工作。同有關團體和單位合作,組織了多次國際學術會議。為保證學術會議的質量和效果,1990年,專委會同國內近10個有關人工智慧與模式識別的學術組織,包括中國人工智慧學會、中國自動化學會模式識別與機器智能專業委員會、中國高校人工智慧學術研究會、中國軟體行業協會人工智慧分會、國家「863」計劃計算機軟硬體技術主題專家組、中國中文信息學會人工智慧與教育專業委員會、國防科工委計算機專業組等,協商確定每兩年召開一次中國人工智慧聯合學術會議。這個系列學術會議至今已召開過六屆,第七屆聯合學術會議將於今年11月召開。每次會上都有兩院院士和權威專家做專題報告,都有一百多乃至數百人參加,會議收到了促進學術交流、加強同行團結的良好效果,專委會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最近幾年來,隨著人工智慧與模式識別學科在深度和廣度上迅速發展,專委會組織和參與組織了更多的學術活動。如2001年共同主辦了第六屆中國人工智慧聯合學術會議,主辦了第一屆中國Rough集與軟計算學術研討會,Rough集理論創始人、波蘭學者Z.Pawlak專程來華與會並作了大會報告。2002年共同主辦第七屆中國人工智慧聯合學術會議,主辦了第二屆中國Rough集與軟計算學術研討會,和中國人工智慧學會機器學習學會聯合主辦第八屆中國機器學習學術會議。明年將主辦第三屆中國Rough集與軟計算學術研討會,參與主辦第九屆Rough集、模糊集、數據挖掘與粒度計算國際學術會議。
專委會將在中國計算機學會的領導下,為團結廣大同行、加強學術交流,為促進人工智慧與模式識別學科在我國的發展而繼續努力。
四、聯系方式
聯系人 黃厚寬
地址 北方交通大學計算機系
郵編 100044
電話 010-5168 8055
電子信箱 [email protected]
簡介
領導機構
委員
專委活動
D. 求知道上海大學計算機專業考研有哪些科目
上海大學計算機專業考研主要有:
()301數學一
(2)201英語一
(3)101思想政治理論
(4)專業課
081200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一)
考試科目:1.101思想政治理論2.201英語一3.301數學一4.832計算機組成原理與數據結構5.C++程序設計、編譯原理(復試科目)
081200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二)
考試科目:1.101思想政治理論2.201英語一3.301數學一4.408計算機學科專業基礎綜合5.復試科目:C++程序設計 或 編譯原理
具體信息可以到上海大學研究生-招生目錄查詢。
(4)清華大學老師李三立擴展閱讀:
上海大學計算機工程與科學學院始建於1988年,由上海工業大學計算機工程系和上海科學技術大學計算機科學系聯合成立,學院是在錢偉長老校長親切關懷下成立的上海市高校中第一所計算機學院,清華大學教授李三立院士為首任院長。1994年,隨著新上海大學的誕生,原上海大學計算機應用系和原上海高等科技專科學校計算機應用系也加入計算機學院,聯合成立的計算機學院正式命名為上海大學計算機工程與科學學院。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職工112名,其中專任教師82名,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65名,其中正高級職稱18名,副高級職稱37名,中級職稱27名。在讀本科生997人,碩士生416人,博士生106人。學院擁有計算機應用技術二級博士點1個,擁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2個一級碩士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全部3個二級碩士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本科專業1個。近年來,計算機學院的研究工作主要圍繞智能信息處理、多媒體技術、高性能計算、軟體工程、信息安全與光計算機等方向開展。學院現有上海大學先進計算和應用中心、上海市上大多媒體應用技術研究中心、上海市高性能計算機及網路技術研發平台3個研究中心,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智能科學與技術系兩個系和上海大學高性能計算中心一個公共平台。
E. 有誰知道上大計算機研究生畢業就業情況怎麼樣
我是今年考上的,先說工資,上大計算機研究生畢業生平均工資7000+,當然你得學到了東西。 當然,如果你本人比較垃圾的話——我對混日頭的本科生有成見,對混日頭的研究生簡直鄙視,這種人連豬都不如,家裡養頭豬過年了也可以賣點錢辦一些年貨,而這種人平時不但比豬吃得好,還比豬更傷父母的心!——所以,如果你不是很垃圾,就報上大。 我一直覺得上大的計算機不是很好,可我去了才知道,那裡計算機系的老師有好多都很牛,我的導師是上海交大博士後,34歲,牛得很。 而且,你知道嗎,作為中國計算機界最具資格的李三立院士,是上海大學計算機學院的院長,也是清華大學計算機學院的院長。上海大學校長,錢偉長,想必大家也有所耳聞吧。 當樓管阿姨聽說我們是計算機專業的,都豎起大拇指,「計算機專業好啊!……」! 順便說一句,上大計算機公費名額很高,錢偉長院長很重視研究生,況且上大很有錢,所以,即使內地的學生,對於經濟問題根本不用擔憂。——獎學金、助學金、貸款,都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