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茲大學李老師
⑴ 英國留學申請截止時間,這個點還能申請嗎
申請英國碩士2017秋季入學申請deadline
整理了一下比較熱門的30所學校的申請截止時間:
一般情況下,英國大學秋季入學申請時間基本在10月至第二年1月,不少名校和熱門專業有明確的申請截止日期,不過沒有招滿的專業也會延期到6-7月份。
NO.1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劍橋大學的的申請門檻有點高,每個專業都有自己的申請deadline,所有的截止日期都是已指定日期的英國時間中午12點。
值得注意的是:申請人需要在遞交申請後的7天內提供所有材料,否則申請會被撤銷。
NO.2 University of Oxford
同樣是不好申請的學校,所有的截止日期都是已指定日期的英國時間中午12點。
NO.3 University of St Andrews
聖安德魯斯大學多數碩士專業每年9月開放入學申請,申請人早申請才有足夠的時間申請住宿和獎學金。
以下指定的專業和學院有申請截止日期:
1、School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ll Master Programmes except Terrorism):2017.4.30
2、MLitt Terrorism Studies (Residential and Distance Learning): 2017.5.17
3、MSc Psychology (Conversion): 2017.2.10
4、MSc Evolutionary and Comparative Psychology: 2017.5.31
5、MSc Marine Mammal Science: 2017.3.31
6、MSc Ecosystem-based Management of Marine Systems:2017.7.31
7、Bible and the Contemporary World (distance learning and residential) - 13 June 2017 for August 2017 entry; 1 November 2016 for January 2017 entry (DL only).
8、MLitt Museum and Gallery Studies - 2017.5.31
9、School of English (all Master programmes) - 31 May 2017 to be eligible for scholarships. All other applications upto the 1 June 2017.
NO.4 Durham University
杜倫大學同樣沒有明確的申請deadline,你只需要預留足夠的時間准備簽證,可以隨時申請。
商學院2017年秋季入學申請將於2017年1月31日截止。
NO.5 Imperial CollegeLondon
依然沒有明確的申請deadline,熱門專業招滿為止,申請人最好在7月30日前遞交申請,部分商科類專業有申請deadline。
NO.6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沒有明確的申請deadline,不過要是專業人數已經招滿,就不會再考慮接下來的申請,所以,同學們,申請從速。
NO.7 University of Warwick
華威大學每年都沒有明確的申請deadline,不過,根據經驗來看,申請截止日期為第二年的7月31日,老規矩,熱門的專業比較早截止。
NO.8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沒有明確的申請deadline,不過申請人最好在2016年10月 - 2017年9月之間提交申請材料。
NO.9 University of Exeter
多數專業10月開放申請,沒有明確的申請deadline,不過申請人最好在2017年7月21日前遞交申請。
NO.10 Lancaster University
沒有明確的申請deadline,有些熱門專業會提前關閉申請。
NO.11 Loughborough University
沒有明確的申請deadline。
NO.12 University of Bath
10月中旬開放申請,沒有明確的申請deadline。
NO.13 University of Leeds
部分專業有申請deadline,比如商學院(Business School)和工程學院(Faculty of Engineering )。
金融類專業的申請將於2017年3月31日截止,部分熱門專業會提前截止。
NO.14 University of Surrey
多數專業申請deadline為7月1日,申請從速,不同專業的申請截止日期不同。
NO.15 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
沒有明確的申請deadline,申請人可以在2017年7月31日之前遞交2017申請,錯過這個時間,專業可能已經爆滿。
NO.16 University of Birmingham
沒有明確的申請deadline。
NO.17 University of York
每年會有兩輪申請deadline,第一輪可能在在11月6日截止,大多數申請會集中在1月到3月之間遞交。
NO.18 University of Sussex
大學多數研究生專業沒有明確的申請deadline,一直到專業人數招滿為止,工程專業入學申請通常在8月1日前截止。
NO.19 University of Bristol
該校研究生專業沒有明確的申請deadline,商科類專業的入學申請會在明年1月16日截止,申請人最好提前申請。
NO.20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無明確申請deadline,諾丁漢大學提醒申請人最好提前申請。
NO.21 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
多數專業沒有申請deadline,一般入學申請時間為2016年8月1日到2017年7月31日。
NO.22 Newcastle University
多數專業沒有明確的申請deadline。不過翻譯口譯類專業2017年秋季入學第一輪申請已經截止,第二輪申請會延續到2017年2月15號截止。申請人注意在提交申請材料時,將自己的雅思成績一並提交。
NO.23 University of Kent
申請deadline為2017年7月31號。
NO.24 University of Sheffield
沒有具體的申請deadline。
NO.25 University of Leicester
沒有明確的申請deadline。
NO.26 Queen's University, Belfast
多數專業沒有明確的申請deadline,不過熱門專業申請人數眾多,建議申請人提早申請。
NO.27 King's College London
沒有明確的申請deadline,一般商科類專業申請將於2017年4月1號截止。
NO.28 University of Dundee
沒有明確的申請deadline,不過,小編提醒一下:9月入學的學生最好在次年7月15號之前遞交申請。
NO.29 University of Glasgow
各個專業有自己的申請deadline,亞當斯密商學院2017年秋季第一輪入學申請將會截止於2016年12月15號。
NO.30 University of Essex
該校沒有明確的申請deadline,不過我們建議申請人在7月之前遞交申請材料,這樣學校有時間進行審核,學生也會有足夠的時間辦理簽證。
各個學校的各個專業都有自己的申請deadline,申請材料還是早早提交的好。
註:內容來自「領英留學」微信公眾號
⑵ 黃大年是什麼之父
多數人選擇落葉歸根,但是高科技人才,在果實累累的時候回來,更能發揮價值。現在正是國家最需要我們的時候,我們這批人應該帶著經驗、技術、想法和追求回來。」
說這段話的是黃大年。這位吉林大學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的教授,2009年作為第一位到東北的「千人計劃」特聘專家,從海外回到母校,被選為國家「深部探測關鍵儀器裝備研製與實驗項目」首席科學家。
歸國7年,黃大年帶領團隊夙興夜寐,在航空地球物理領域取得一系列卓越成就,填補中國「巡天探地潛海」多項技術空白。
2017年1月8日,黃大年不幸病逝於長春,享年58歲。
知道黃大年的時候,他已經永遠離去。
資料片中,親友、學生們的回憶中,他個子高高,敦厚而結實,總是背著雙肩包腳步匆匆。他說他很著急。
1978年,他成為恢復高考後的第一批大學生。從西南邊陲的廣西來到東北長春,地質宮的閱覽室,他幾乎每天都泡在裡面。他著急,想「把失去的光陰奪回來」。
1993年,英國利茲大學,被公派出國的黃大年嚴苛地支配著自己的每分每秒。國外地球物理方面的研究日新月異,他著急。臨行前,他對老師和同學們保證:「我一定會把國外的先進技術帶回來!」
2010年,已經回國的黃大年在一次業務會上因為有人遲到摔了手機。他坦言:「我有時很急躁,我無法忍受有人對研究進度隨意拖拉。我擔心這樣搞下去,中國會趕不上!」
從地質宮啟程的夢想
「作為中國人,無論你在國外取得多大成績,而你所研究的領域在自己的祖國卻有很大的差距甚至剛剛起步,那你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成功。」
吉林大學地質宮是長春市的中心標志,這座建築面積3萬平方米的宮殿式建築,幾乎無人不知。1951年,沖破重重阻力,從英國回到祖國的李四光在這里親手創辦了東北地質專科學校(後合並到吉林大學的長春地質學院的前身),這是新中國的第一所地質學校。
地質宮是新中國地質學的里程碑,也是黃大年生命中重要的起點,他在這里不停地出發,再出發。
1958年,黃大年出生於廣西南寧,父母都是知識分子。高中畢業時,當地的地質隊要招兩名航空物探操作員。17歲的黃大年因為反應機敏、成績優秀,從幾百人中脫穎而出。這個工作讓他有機會第一次接觸到航空地球物理知識,並從此與這項事業結下了一生的緣分。
1977年恢復高考,黃大年白天工作,晚上在油燈下刻苦讀書,最終,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長春地質學院。碩士畢業後,他留校任教,後來破格晉升為副教授。
1993年,作為當年全國30位公派留學生中唯一的地學專業人才,黃大年被選送往英國利茲大學深造。1996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績獲得了利茲大學地球物理學博士學位。學成之後,盡管導師極力挽留,黃大年仍返回了母校。
然而回國後,校長孫運生聽取了他的匯報,敏銳地預見到,培養人才機不可失,專門召開會議研究,決定讓黃大年繼續留英工作。背負著師長的殷殷期盼,38歲的黃大年又一次出國,繼續從事研究工作,針對水下隱伏目標和深水油氣的高精度探測,成為當時從事該高科技敏感技術研究的少數華人之一。
這一去,就是13年。
這13年,黃大年已在英國劍橋ARKeX航空地球物理公司擔任高級研究員和研發部主任,帶領一支包括院士在內的300人團隊,主持研發的許多成果都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這使他成為了地球物理研究領域享譽世界的「被追趕者」,備受尊重。
事業有成,生活安穩,但康河畔的黃大年心裡始終有一團火在燃燒。「作為中國人,無論你在國外取得多大成績,而你所研究的領域在自己的祖國卻有很大的差距甚至剛剛起步,那你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成功。」
2009年,母校發來了國家「千人計劃(圍繞國家發展戰略目標,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的計劃)」的材料,黃大年彷彿聽到了召喚,他第一時間表示,回國。
回國,真正的毅然回國。放棄了世界頂尖的研究環境和項目,放棄了悠閑的生活。從事中醫診治的妻子只得賣掉苦心經營的兩家診所,還在上學的獨生女留在了英國。
「康河留下了我的眷戀,而地質宮刻有我的夢想。」
「拚命黃郎」開啟中國「深地時代」
地球深部還隱藏著多少秘密?這是人類孜孜以求的夢想,也是一個國家的戰略需求。西方發達國家在20世紀70至90年代已經完成一輪深部探測,牢牢占據了地質科學領域的制高點,而中國在21世紀初才剛剛起步。
從踏上祖國土地的那一刻起,黃大年作為首席科學家,組織全國400多位來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優秀科技人員,開展「高精度航空重力測量技術」和「深部探測關鍵儀器裝備研製與實驗」兩個重大項目攻關研究。
通俗地講,前者就像在飛機、艦船、衛星等移動平台安裝上「千里眼」,能看穿地下深埋的礦藏和潛伏的目標;後者就是自主研發給地球做CT和核磁共振的儀器裝備,讓地下兩千米甚至更深都變得「透明」。
曾在國外生活多年的黃大年深知相關裝備對國家發展的重要性,也深知國外是如何嚴控這些裝備對華出口的。為了追趕,黃大年開始拚命。
吉林大學地質宮507房間的燈光經常要亮到凌晨兩三點,那是黃大年的辦公室。為了工作,黃大年成了「空中飛人」,一年有一半以上的時間在出差。為了不影響白天工作,他總是乘坐最晚一班的飛機往返。
於是,最熟悉黃大年作息和行程的,除了他的秘書,還有地質宮傳達室的門衛和長期接送他的出租專車司機。那位守門人經常半夜給黃大年打開已經鎖上的樓門,而司機則經常將還在為學生講解著問題的黃大年硬塞進車內,以免他誤機。
為了提高效率,黃大年還搞了層層落實責任制,從國外引入一套在線管理系統,把技術任務分解到每月、每周甚至每天。每晚11點,他在電腦上檢查。
不少人質疑,科學家怎麼能像機器人一樣?但對黃大年來說,快些再快些才能追趕上歐美前沿的步伐。
跳出專業所限,站在國家戰略層面和國際前沿去思考問題,黃大年的格局和視野與眾不同。
在他的力推下,吉林大學成立了移動平台探測技術研發中心。在所有航空物探儀器中,最關鍵的是航空重力梯度儀,這種裝備可以反映地下密度突變引起的重力異常中的變化,探測精度非常高,對資源探測和國土安全意義重大。移動平台探測技術研發中心就是要以航空重力梯度儀為核心,建立立體的探測系統。黃大年關注的是未來幾十年在航空地球物理領域要達到的目標。
如今,中國自主研發的航空重力梯度儀已完成原理樣機制備,「十三五」期間將搭載在飛機和船上進行測試。
2016年6月28日,北京青龍橋,中國地質科學院地球深部探測中心,黃大年作為首席科學家主持的「地球深部探測關鍵儀器裝備項目」通過了評審驗收。這表明,作為精確探測地球深處的高端技術裝備,航空移動平台探測技術裝備項目用5年時間,走完了西方發達國家20多年的路程。
中國進入「深地時代」。
在他的感召下,王獻昌、馬芳武、崔軍紅等一大批在海外享有較高知名度的「千人計劃」專家紛紛加入。2016年9月,一個輻射地學部、醫學部、物理學院、汽車學院、機械學院、計算機學院、國際政治系等的吉林大學交叉學部形成,黃大年擔任了第一任學部長。
這個戰略設想涉及衛星通信、汽車設計、大數據交流、機器人研發等領域的科研,可在傳統學科基礎上衍生出新方向,有望帶動上千億元的產業項目。
品格 擔當 傳承
「一定要出去,出去一定要回來,回來一定要報國。」
「純粹、完美的知識分子」,熟識黃大年的很多人這樣評價他。
初中時,黃大年被送到廣西羅城縣的鄉村「五七」中學寄讀。當時,學校里有很多優秀的老師,多數是「下放」到此的大知識分子。黃大年生前回憶說,他們讓他懂得了,知識分子無論放在哪裡都會發光。他們在求索知識的道路上刻苦、頑強和清貧的品格深深地影響著他。
不知不覺中,他也成為這樣的人——淡泊,堅毅,有家國情懷。
身為中科院院士評審專家的黃大年自己並不是院士。同事和領導說,以他的能力和貢獻早就可以申報院士了,也多次勸他抓緊申報。他卻說:「時間有限,先把事情做好。」
擔任「深部探測技術與實驗研究」項目的首席專家,掌管著數額龐大的科研經費,但黃大年沒有把眼光僅僅盯著自己的學校,而是放眼全國,尋找最合適的科研單位。他會直接飛到院所的實驗室和車間,摸清對方的資質水平。一旦選到合適的科研單位,他就直接給對方的負責人打電話,要給對方項目。這種主動送錢上門的行為,甚至被人懷疑是騙子。自認和他關系不錯的專家找來,想替某些單位爭取一些經費,他直接拒絕。後來對方發現,「連吉林大學也沒有多拿一分錢」。
2016年12月14日,黃大年接受手術。手術前兩天晚上12點多,黃大年的博士生周文月收到了他的簡訊。簡訊里說,已經為她寫好了去劍橋大學交流的推薦信。
「一定要出去,出去一定要回來,回來一定要報國。」這是黃大年的信念,也是他經常對學生說的話。這些年,黃大年資助過26名學生出國交流和參加學術會議。
黃大年在讀本科時,正是後來成為中科院院士的滕吉文教授的一次講座給了他國際視野,並讓他終身受益。他說,也要像自己的恩師一樣,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和追求卓越的精神。
這是一種傳承。
1978年2月下旬,黃大年來到冰天雪地的吉林長春求學。輔導員在車站扛過他的行李,一路送進宿舍。生長在南方的黃大年,帶的衣物完全無法抵禦東北的嚴寒,老師親手為他縫制棉褲。多年後,黃大年經常動情地提及往事。他也將這份師生情繼續傳遞。
他對學生是出了名的好——自掏腰包給全班學生買電腦、給學生交學費、學生母親生病幫助籌款……在學生眼中,黃大年很完美。節假日聚會,黃大年會帶著相機給學生拍照;出國時會帶著兩個空箱子專門給學生買禮物;接學術電話時直接開免提讓學生一起聽。
他覺得培養人才是第一位的事。在黃大年眼中,每個學生都是一塊璞玉,他都要精心雕琢。
博士研究生周帥此前一連發表了5篇SCI論文。黃大年幫他逐字逐句地審改,還幫他收集國際學術資料。周帥想把老師的名字署上,黃大年再三拒絕了。他說:「這都無所謂,你們將來出息就行。但要記住,做科研絕不是寫寫文章就行。要耐得住寂寞。」
2017年5月26日,完成畢業論文答辯的周帥再次來到已是人去屋空的老師辦公室,把一束鮮花恭敬地放在了辦公桌上,輕聲說:「老師,我已順利留校任教,以後一定會沿著您的道路,好好做人,做研究。」
272846881_8.jpg
黃大年(前排中)與學生外出徒步(資料照片)。 對待自己的學生,黃大年如師如父,亦師亦友。 新華社 供圖
267839152_8.jpg
黃大年在長春地質學院大門前的留影。 新華社 供圖
267839158_8.jpg
黃大年在英國留學期間的留影。 新華社 供圖
272901251_8.jpg
黃大年的學生周帥在吉林大學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移動平台探測技術研發中心的無人機機庫里留影。周帥今年畢業後留校任教,他說要像老師一樣,好好做人,好好做研究
⑶ 娛樂圈高學歷的明星有哪些
1、李建:李建稱得上是音樂界的才子,中國內地流行樂男歌手,音樂製作人。他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學霸,畢業於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
5、喻恩泰:喻恩泰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碩士學位,2006年又選擇去中央戲劇學院攻讀導演專業博士,2009年他取得了中央戲劇學院表演和導演專業的雙料博士。他因出演《武林外傳》中的秀才一角而被大眾所知,在現實生活中他真的是名副其實的學霸!
⑷ 關於北大的經濟管理類的第二學位的信息
北京大學經濟學雙學位項目簡介
一、培養目標與辦學特色
為了適應社會對「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復合型人才日益增長的需求,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從1996年開始為北大在校非經濟學專業本科生設立經濟學雙學位和經濟學輔修項目。自項目啟動以來,以其科學的課程體系,一流的師資隊伍,標准規范的教學內容享譽校內外,為社會培養了一批具有寬厚知識背景的經濟學人才。截止到2003年,已畢業六屆學生,共1846人,他們來自除經濟學院、光華管理學院外的各院系。目前在讀雙學位學生達1850餘人。該項目不僅為學生增添了新的專業選擇,也為其就業提供了更多的機會。經北京大學教務部批准,中國經濟研究中心自2003年秋季開始招收校外在讀本科生及本科畢業生與北京大學校內學生一起修讀北大經濟學雙學位。經過嚴格的考試與審查,第一批錄取了校外雙學位學生50人。
二、教學計劃與學術活動
課程設置:
a)必修課:
微積分、線性代數、概率統計、經濟學原理、中級微觀經濟學、中級宏觀經濟學、計量經濟學、中國經濟專題
b)選修課:
國際貿易、國際金融、公共財政、貨幣銀行、產業組織、信息經濟學、新制度經濟學、發展經濟學、勞動經濟學、區域經濟學、環境與資源經濟學、衛生經濟學、農業經濟學、金融經濟學、博弈論、會計學、公司金融、金融市場與機構等
學術交流:雙學位學生可以參加由中心或雙學位項目單獨舉行的各種研討會和講座,包括世界級大師(如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的演講,使得雙學位學生能更及時的了解到世界最前沿的學術思想。
l夏令營:中心每年會舉行中國經濟學優秀大學生夏令營,雙學位及全國優秀的經濟類大學生均可申請參加。夏令營活動為同學們提供了一個互相交流和學習的機會。中心從中挑選最優秀的學生免試繼續攻讀經濟中心的研究生。
l獎學金:中心設立多個獎學金項目(蒙代爾國際經濟學論文獎、中國經濟研究獎學金、鍾國光社會服務獎學金、《財經》雜志獎學金),以鼓勵北京大學經濟學的學生刻苦學習,增強對中國經濟問題的研究興趣與能力。
三、「學貫中西」的師資隊伍
(按姓氏拼音字母順序排序)
柏蘭芝 台灣大學歷史系學士(1989),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1992),美國加州伯克利大學城市與區域規劃博士(2001)。
主要研究與教學領域:區域經濟發展,經濟地理,中國城市與區域發展。
陳 平 經濟學教授。中國科技大學物理系物理學學士(1968),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物理學博士(1987)。
主要研究與教學領域:金融工程學,宏觀經濟。
海 聞 經濟學教授。北京大學經濟學學士(1982),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經濟系博士(1991)。
主要研究與教學領域:國際經濟學,發展經濟學。
胡大源 經濟學教授。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學士(1983),河北農業大學農學碩士(1988),美國肯塔基大學應用經濟學博士(1995)。
主要研究與教學領域:環境與資源經濟學,區域經濟學,應用計量經濟學。
李 玲 經濟學教授,美國Towson大學經濟系終生教授。武漢大學物理學學士(1982), 美國匹斯堡大學經濟學碩士(1990),美國匹斯堡大學經濟學博士(1994)。
主要教學和研究領域:衛生經濟學,衛生管理,老年經濟學,經濟增長理論。
林毅夫 經濟學教授。台灣政治大學工商管理碩士(1978),北京大學經濟學碩士(1982),美國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博士(1986)。
主要研究與教學領域:農業經濟學,發展經濟學,中國經濟改革。
盧 鋒 經濟學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法學學士(1982),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碩士(1985),英國利茲大學經濟學博士(1994)。
主要研究與教學領域:農業經濟,中國經濟史。
平新喬 經濟學教授。華東師范大學政治教育學學士(1973),北京大學經濟學碩士(1985),美國康乃爾大學經濟學博士(1998)。
主要研究與教學領域:微觀經濟學,產業組織理論,財政學。
沈明高
南京農業大學農業經濟學士(1985),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碩士(1988),美國斯坦福大學國際發展政策碩士(1995),美國斯坦福大學經濟系博士(2001)。
主要研究與教學領域:公司金融,發展經濟學,比較制度分析,中國轉型經濟。
沈 艷 北京大學國際經濟系學士(1997),美國南加州大學經濟學博士(2003)。
主要研究與教學領域:計量經濟學,宏觀經濟學,板塊資料分析。
施建淮 經濟學副教授。南京大學數學學士(1982),上海財經大學經濟學碩士(1987),日本大阪大學經濟學博士(1999)。
主要研究與教學領域:宏觀經濟學, 國際金融學,貨幣銀行學。
宋國青 經濟學教授。北京大學地質學學士(1982),1991-1995就讀於美國芝加哥大學經濟系,經濟學博士候選人。
主要研究與教學領域:宏觀經濟學,金融經濟學。
汪丁丁 經濟學教授。北京師范學院學士(1982),中國科學院碩士(1984),美國夏威夷大學經濟學博士(1990)。
主要研究與教學領域:發展經濟學,制度經濟學,宏觀經濟學,數理經濟學。
汪 浩 南開大學數學學士(1992),中國人民大學信息系經濟學碩士(1995),俄亥俄州立大學經濟系經濟學博士(2002)。
主要研究與教學領域:產業組織,企業戰略,反壟斷。
姚 洋 經濟學教授。北京大學地理學學士(1986),北京大學經濟學碩士(1989),美國威斯康星大學農業經濟學博士(1996)。
主要研究與教學領域:農業經濟學,微觀經濟學。
易 綱 經濟學教授。美國哈姆林大學管理學學士(1982),美國伊利諾大學經濟學碩士(1984)和博士(1986)。
主要研究與教學領域:宏觀經濟學,貨幣銀行學,計量經濟學。
曾 毅 經濟學教授。華東師范大學理學學士(1986),比利時布魯塞爾自由大學人口學博士(1986),1986-1987年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
主要研究與教學領域:人口經濟學,老齡健康與經濟發展,家庭人口預測分析方法及其在市場經濟與社會規劃中的應用,人口政策分析。
趙耀輝 經濟學教授。北京大學經濟學學士(1985)和碩士(1987),美國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博士(1995)。
主要研究與教學領域:勞動力經濟學,微觀經濟學,農業經濟學。
趙 忠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學士(1991),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經濟學碩士(1998)和博士(2001)。
主要研究與教學領域:勞動經濟學,微觀計量經濟學,社會項目和公共政策評價。
周其仁 經濟學教授。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學士(1982),美國洛杉磯加州大學碩士(1993)和博士(2000)。
主要教學和研究領域:新制度經濟學,發展經濟學,勞動經濟學,中國經濟。
客座教授
聘請海內外知名教授、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四、遍布全球的校友
經濟學雙學位項目從1994年至今已畢業學生1846人,畢業生遍布美國、英國、瑞典、荷蘭、新加坡、香港、北京、上海、深圳等世界各地。除繼續讀書深造外,大部分就業的學生在金融、證券、保險、高科技企業和政府機關工作,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自信、敬業、樂觀向上,表現出了很強的工作能力和管理能力,充分體現了一名「北大人」的綜合素質。畢業生們普遍認為在中心的學習和生活使他們在職業選擇、思維方式乃至性格塑造等方面受益匪淺。畢業生們為回饋母校,一直與雙學位項目保持著長期、穩定的聯系,中心也提供各種機會和途徑促進校友間的溝通與合作。
開課時間在學期中,課程多安排在晚上和周末
考試情況和一般課程相同,分為論文、開卷、閉卷等不同樣式,由開課老師選擇。期中考試一般在學期中,8到第十周進行,期末考試在全校考試周前一到兩個星期中進行
收費情況校內學生一學分100元,結業需44學分,可以多選相應追交學費
校外為一學分400元,結業需44學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