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政法大學丁老師
⑴ 楊震的資料
楊震(?一公元124年),字伯起,東漢弘農華陰(今屬陝西)人,家道衰微,寓居今河南省靈寶市境內。他勤奮好學,「明經博覽,無不窮究」,是當時的大儒學家。他長期客居河南湖城縣,任教二十多年,人們都尊稱他為「關西夫子楊伯起」。州郡里多次請他去做官,他都拒絕了,只在家裡教書。有一天,有隻冠雀(鸛雀)含了三條魚,飛到他的講壇上。他的學生把魚拿起來說:「老師,這是蛇一樣的魚,聽說它的顏色是象徵官服顏色的,三條的數目,是表示三公的職位,老師以後一定會高升發達!」楊震聽了,更加發奮用功。五十歲才接受大將軍鄧駕的推薦進入官場,歷任荊州刺史,東萊(今山東掖縣境)太守,後又任涿郡(今河北涿郡縣境)太守。元初四年(公元110年)到朝中任太僕、太常。永寧元年(公元120年)做司徒。
楊震公正廉潔,不謀私利。他任荊州刺史時發現王密才華出眾,便向朝廷舉薦王密為昌邑縣令。後來他調任東萊大守,途經王密任縣令的昌邑(今山東金鄉縣境)時,王密親赴郊外迎接恩師。晚上,王密前去拜會楊震,倆人聊得非常高興,不知不覺已是深夜。王密准備起身告辭,突然他從懷中捧出黃金,放在桌上,說道:「恩師難得光臨,我准備了一點小禮,以報栽培之恩。」楊震說:「以前正因為我了解你的真才實學,所以才舉你為孝廉,希望你做一個廉潔奉公的好官。可你這樣做,豈不是違背我的初衷和對你的厚望。你對我最好的回報是為國效力,而不是送給我個人什麼東西。」可是王密還堅持說:「三更半夜,不會有人知道的,請收下吧!」楊震立刻變得非常嚴肅,聲色俱厲地說:「你這是什麼話,天知,地知,我知,你知!你怎麼可以說,沒有人知道呢?沒有別人在,難道你我的良心就不在了嗎?」王密頓時滿臉通紅,趕緊像賊一樣溜走了,消失在沉沉的夜幕中。楊震的子孫為緬懷其清正德操,取堂名為「四知堂」。
楊震做官清正廉明,從來不肯私下接見任何人,就是家裡的人,也不準他們過問他的公事。他除了應得的薪餉之外,一絲一毫都歸入公家。他常常教育家人要節省家用,出門的時候,也叫他們步行,不準乘坐公家給他准備的車子。有人見他這樣清廉,做了大官,家裡還是那樣的清苦,就勸他添置產業。他卻說:「讓後世的人稱我的子孫為『清白官吏的子孫』,拿這個當作遺產,不是很豐厚嗎?」由此,「清白傳家」的美譽傳誦至今。
漢安帝元初四年丁巳(117年),楊震被征入為太僕,遷太常。當時博士選舉風氣不正,所選博士名不符實。楊震極力煞住這股歪風,他薦舉的明經名士陳留、楊倫等,都是才能和品格都過得硬的人。安帝延光二年癸亥(123年),楊震升為太尉。安帝的舅父耿寶向楊震推薦中常侍李閏的哥哥,希望得到提拔。楊震不同意,耿寶又親自找到楊震說「國家很倚重李常侍的才能,准備讓您提拔他的哥哥,我只是向您傳達皇上的意思罷了!」楊震說:「假如朝廷想要我們太尉三府徵召人才,就一定會有皇上批示的尚書命令。我是為國家挑選人才,看重的是才德,而不是情面。」他堅決不同意,耿寶只好失望而歸。皇後的哥哥推薦親信給楊震,楊震也不接受。
然而,像這樣正直清廉、不徇私情的官吏,在朝廷內外不僅是吃不開的,而且必然遭讒受謗,不獲善終。楊震更是如此。臨死前,他說:「死是不可免的。我蒙受皇恩身居高位,痛恨奸臣狡猾而不能誅滅,還有什麼面目見天下呢?我死了以後,只要用雜木作棺材,用布單蓋住身體就可以了,不要搭設靈堂,更不要建造祭祠。」
楊震死後一年多,漢順帝即位(126年),奸臣樊豐、周廣等被殺,楊震門生虞放、陳翼往京城為楊震翻案。朝廷都稱頌楊震是忠臣。順帝才下詔封楊震的兩個兒子為郎,贈錢百萬,用很高的禮節將楊震改葬於華陰潼亭。下葬的時候,一群大鳥集結在他的墓前,俯仰悲鳴,淚下沾地。葬禮完畢才飛去。郡守將這種神奇景象匯報給順帝,加上當時連續發生災異。順帝覺得這一定是上天顯靈,告訴大家楊震是被誣陷而死的。於是下詔說:「已故太尉楊震,正直為懷,輔佐時政,而小人顛倒黑白,陷害忠良,上天發威,屢降災害,求神問卜,都說是楊震枉死的緣故。」於是派人在楊震的墓前立了一尊高高的石鳥像,徹底為楊震平反昭雪。
楊震暮夜卻金的感想: 惟有誠信才能立足於社會 惟有誠信之人才能常保安寧
楊震(?一124),字伯起,東漢弘農華陰(今屬陝西)人。少好學,知識廣博,當時被稱為「關西孔子」。歷任荊州刺史、涿郡太守、司徒、太尉等職。
楊震在家鄉教了二十多年書,州郡的長官聘請他去做官,他都沒有答應。後來,人們說他年紀大了,再想出來做官也遲了,楊震也就更安心他的教書生活了。
鄧太後的哥哥大將軍鄧騭聽說這事後,也召請他去做官,那時,楊震已經五十多歲了。楊震做了官後,屢屢升遷,升到了荊州刺史、東萊太守。
楊震在做荊州刺史時,發現當地有一個叫王密的讀書人,學問淵博,才華出眾,覺得他堪為大用。經楊震向朝廷舉薦,王密做了昌邑縣(今山東金鄉縣)的縣令。
楊震在荊州刺史任上數年,忠於職守,清正廉潔,把轄境治理得井井有條,深得當地百姓的好評和朝廷的贊賞。信用中國我們共同打造ccn86.com於是皇帝決定提升楊震為東萊(治所在今山東龍口市東南)太守。
楊震陞官,舉家由荊州遷往東萊。動身之前,很多官員都來巴結,送禮的人絡繹不絕,楊震一概謝絕,任何禮物都沒有收。
他對那些前去送禮的官員們說:「大家與我共事多年,我的稟性諸位應該知道,這些禮物還是請大家帶回去,只要大家多為國家出力、多為百姓造福,就是給我的最好禮物!」
楊震在離開荊州趕赴新的任所時,一路上輕車簡從,途經許多州縣都是住在路邊的小店裡。不認識的,人誰也不會想到這個普普通通的老大爺竟然會是朝廷重臣。
這一天,楊震一行路過昌邑,傍晚就找了個小店住了下來。過了一會兒,忽聽店裡人聲嘈雜。店主慌忙來報:「縣太爺要接您到縣衙去住,您趕快收拾一下吧!」
店主的話還沒有說完,只見一個身穿官服的人走了進來,倒地就拜。口中說道:「學生王密,不知恩師駕到,有失遠迎。剛才有個荊州老鄉告訴我您已住進小店,我才趕忙來接。您就搬過去住吧!」
楊震推辭不過,只得坐上王密帶來的官轎,被抬到了縣衙。在縣衙里,王密親自端茶端飯,對楊震照顧得細心周到、無微不至。
夜已經深了,王密還在訴說著別後離情。他說:「當年如果不是恩師舉薦,我王密至今還是個白丁布衣,哪裡會有今天呢?為這,我會感激您一輩子。」
⑵ 天氣太熱,畢業典禮7點開始,早起和暴曬哪個更「酸爽」
當然是暴曬更加「酸爽」了。
不信,就今天的天氣,從早上我手機上收到橙色高溫天氣預警開始,這熱浪就一直沒有消散,鄭州已經連續2周高溫了,而且天氣預報說全國有30個城市持續37度的高溫,加上現在城市的「熱島效應」明顯,地表溫度達到40度以上是必然的事情。
下午五點鍾,好不容易看到大太陽的威力有所消減,我下樓去辦事,剛出大門,一股熱浪爭先恐後的撲過來,灼熱、滾燙的感覺一下子把人緊緊包圍,水泥地已經全部曬透,走在馬路上,整個人從上到下頓時都陷身在一個大蒸籠里。
所以,學院把典禮時間放在早上七點鍾開始還是十分英明的,與其大家一起在太陽底下開啟暴曬模式,幾乎絕望到距離烤肉只差一撮孜然的距離,還不如大家都早起一會,趁陽光溫柔,趁溫度相對宜人,女同學女家長的淡妝未花,男同學男家長的臉上還未出油,咱們好好的聽下畢業致辭,扶蘇,照相,仍帽,一氣呵成不也是甚好嘛。
所以,典禮還是七點開始比較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