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大學副教授紹新慧
㈠ 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生男女宿舍條件
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生男女宿舍條件
大學宿舍是我們大學生的生活場所,是大學生共處4年、共同成長的地方。所以每個學生都很關心大學宿舍的條件怎麼樣?以下是我為大家帶來的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生男女宿舍條件,希望大家喜歡。
一、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宿舍條件整理
1、老校內宿舍:入住需貧困生證明,最便宜,八人間,上下鋪,宿舍內有桌子,水費全免,電費每月有免費額度,超出另附,沒有獨立衛生間,洗澡去學校澡堂,可以辦次數不同的澡卡,網線每個宿舍都有,自己在學校內即可交費辦理。
2、校內宿舍6號樓:新的學校宿舍,六人間,上床鋪下桌子,水電費每月有免費額度,超出另附,沒有獨立衛生間,洗澡去學校澡堂,可以辦次數不同的澡卡,網線每個宿舍都有,自己在學校內即可交費辦理。
3、鵬遠2人間、4人間:上床鋪下桌子,水電費自附,有獨立衛生間,有的衛生間有熱水器,不過不多,沒有的學校不再安裝需去學校澡堂洗澡,可以辦次數不同的澡卡,網線每個宿舍都有,自己在學校內即可交費辦理,有陽台的宿舍多100元,交衛生費,有阿姨專門打掃樓道和寢室衛生。
4、鵬遠6人間、8人間:上下鋪,房間有桌子,椅子自己買,水電費自附,有獨立衛生間,有的衛生間有熱水器,不過不多,沒有的學校不再安裝需去學校澡堂洗澡,可以辦次數不同的澡卡,網線每個宿舍都有,自己在學校內即可交費辦理,有陽台的宿舍多100元,交衛生費,有阿姨專門打掃樓道和寢室衛生。
5、鵬遠單人間:一個單人床,水電費自附,有困物獨立衛生間,有的衛生間有熱水器,不過不多,沒有的學校不再安裝需去學校澡堂洗澡,可以辦次數不同的澡卡,網線每個宿舍都有,自己在學校內即可交費辦理,有陽台的宿舍多100元,交衛生費,有阿姨專門打掃樓道和寢室衛生。
二、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介紹
東北大學始建於1923年,是一所具有愛國主義光榮傳統、學科結構完善、學術實力雄厚、產學研用辦學特色鮮明的教育部直屬的國家重點大學,是國家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建設的高水平大學。在90餘年的辦學歷程中,東北大學始終堅持與國家發展和民族復興同向同行,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各類優秀人才,在國民經濟建設中做出了重要貢獻。
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是東北大學的組成部分,是經教育部正式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攔扒普通高等學校,培養包括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在內的各類高級專門人才。學校自1987年建校以來,通過實施開放發展戰略、人才強校戰略和教育創新戰略,承擔「211工程」、「985工程」、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等重點建設項目,構建多元化的人才培養機制,建立科學的管理體制機制,推動學校內涵式發展,提升學校的整體水平,學校的綜合實力和社會影響力明顯提高。現已成為一所開放式、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特色鮮明的大學。
學校坐落於美麗的濱海城市秦皇島,北倚燕山、南臨渤海,校園內林木花草鬱郁蔥蔥,樓群建築風格迥異,環境優美清新,生活設施完善,文化氛圍濃厚。目前,學校佔地700.68畝,建築面積348527.38平方米。設有研究生分院和7個學院,33個本科專業,涵蓋經濟學、文學、理學、工學、管理學等五大學科門類,同時共享東北大學全部博士和碩士學科點資源。現有全日制統招在校本科生9932人,博士、碩士研究生390人;教職工828人,其中,專任教師548人。專任教師中,獲博士學位者佔65.9%,教授、副教授193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3人,雙聘海外著名大學教授8人。
學校按照「厚基礎、強專業、重實踐、求創新」的人才培養思路,不斷深化教學改革,搭建學生綜合能力提昇平台,著力加強本科教育,積極發展研究生教育,建立起了面向國家戰略發展需要和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教育教學體系。學校現有6個實驗中心,包括多個專業技術實驗室、外語語音室和計算中心機房。還擁有無線校園信息化、多媒體教室等現代化教學資源。現有省級重點學科4個(通信與信息系統、區域經濟學、計算機應用技術、材料學),省級品牌特色專業2個,省級本科教育創新高地1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3個。學校還與清華大學等30餘所院校共同發起成立了「混合教育教學改革共同體」,將傳統教學和數字化教學的優勢相結合,不斷加強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
學簡尺昌校不斷優化科研環境,提升科研實力。現有「985工程」實驗室2個(測向定位實驗室、下一代網路技術實驗室)、省級重點實驗室1個(河北省電介質與電解質功能材料實驗室)、中國北方地區第一家及唯一一家羅克韋爾自動化實訓實驗室等校企合作實驗室5個、市級重點實驗室7個,獲批建設省級工程技術中心1個。近年來先後承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等國家級項目近百項。自2014年來,各類科研立項674項;發表科研論文1954篇,其中,三大檢索606篇,SCI論文225篇;授權專利168項,出版著作及各類教材77部。
學校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社會聲譽逐年提升。通過開展各類特色校園文化活動,促進學生素質均衡發展。學生先後榮獲「全國優秀共青團員」「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等榮譽稱號。通過構建科學的科技創新活動體系,提升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學生自2014年來,在國際、國內等各類創新創業競賽中獲國家級及以上獎勵808項、省級獎勵2203項。學生志願者還先後承擔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秦皇島)、2014秦皇島首屆國際馬拉松賽等國際、國內重要賽事的志願服務工作。近年來,學生一次就業率名列河北省前茅,為社會輸送了大量具有較高創新創業能力和高度社會責任感的高素質綜合型人才。學校也成功入選首批國家語委語言文字應用培訓基地、首批「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全國研究培訓基地等。
學校始終將服務國家戰略需求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作為辦學使命,抓住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國家戰略機遇,充分利用辦學資源和辦學優勢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繁榮提供服務。先後成立了中國滿學研究院、區域經濟研究所等38個研究院所,積極對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充分發揮政府決策智庫作用。目前,已與北京、天津、江蘇、廣東、河北等省市100餘個地、市、縣和一批龍頭企業建立戰略合作關系,為相關政府部門、事業單位、街道社區提供技術服務,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其中,學校師生採用雲計算技術和移動互聯網技術建立的雲科普信息管理平台整合了河北省的科普網路資源,已打造成覆蓋全省的立體型科普工作陣地;基於雲計算技術的大數據分析處理平台開發的「智慧黨建平台」得到了中組部、河北省委組織部和秦皇島市委組織部的關注。學校還成功入選全國科普教育基地。
㈡ 王永富(東北大學教授)詳細資料大全
王永富,男,1969年05月出生於黑龍江齊齊哈爾,博士後, *** 黨員,現為東北大學機械工程與自動化學院教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 :王永富
- 出生地 :黑龍江齊齊哈爾
- 出生日期 :1969年05月
- 職業 :教授
- 畢業院校 :東北大學
- 主要成就 :連續多年獲得東北大學機械學院年度貢獻獎
- 代表作品 :《現代設計方法在汽車設計中的套用》
人物經歷
教育背景
1)1990/9-1994/7 沈陽理工大學 學士學位 專業:機械設計與製造。 東北大學機械工程與自動化學院教授王永富 2)1995/3-1998/9 東北大學 碩士學位 專業:機械電子。 3)2002/3-2005/9 東北大學 博士學位 專業: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導師:柴天佑院士。 4)2010/2-2011/2 在美國(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進修訪問。工作經歷
1)1994/7-1999/9 北方兵工集團科研所職務:工程師 從事工作:火箭彈設計與控制。 2)2005/9-2008/3 東軟集團職務:博士後 合作導師:劉積仁、趙宏 從事工作:國產PET/CT的實時控制與成像系統的研發。主講課程
自1998留校以來先後指導本科生畢業設計和研究生80餘名,為本科生和研究生講授過下列課程: 1)《機械工程的智慧型控制》(研究生課程)。 2)《計算機網路》(本科生課程)。 3)《汽車電子技術》(本科生課程)。 4)《汽車信息技術》(本科生課程)。 5)《機械工程式控制制基礎》(本科生課程)。研究方向
1)機電系統的智慧型建模與控制。 2)醫療設備的研發。 3)信號分析與處理。 4)電動車與智慧型交通。主要貢獻
出版著作
張國忠, 王永富。<<現代設計方法在汽車設計中的套用>>, 東北大學出版社, 2002/12。榮譽情況
1)入選東北大學優秀博士後、遼寧省百千人才計畫和教育部新世紀(跨世紀)人才計畫。 2)微軟授權工程師和遼寧振動學會理事。國際交流
1) 多年來一直與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的知名大學保持合作研究。 2) 多次參加國外重大國際會議,擔任<<IEEE Tran. On Fuzzy Systems>>, <<Information Science>> , << Fuzzy Set and System>>等期刊的審稿人。獲獎記錄
連續多年獲得東北大學機械學院年度貢獻獎。
㈢ 東北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的學院下設各系介紹
下設4個研究所,即產業經濟研究所、國際貿易研究所、現代金融研究、城市管理與區域經濟研究所。負責應用經濟學一級學科博士點、碩士點和產業經濟學、國際貿易學、金融學、數量經濟學等4個二級學科碩士點的建設,同時承擔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學等2個本科專業學生的培養。現有教師33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1人、講師5人。具有博士學位25人,在讀博士6人。
近年來先後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國家科技攻關重大專項、遼寧省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遼寧省科技計劃項目、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市級及企業項目60餘項。發表學術論文500餘篇,出版學術專著及各類教材40餘部.
城市管理與區域經濟研究所負責工商管理學院本科和研究生的經濟學、西方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宏觀經濟管理學、技術經濟學、經濟預測方法、區域創新、高級微觀經濟學、高級宏觀經濟學、經濟熱點分析等多門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的教學工作,並承擔數量經濟碩士點的建設任務;產業經濟研究所依託國際經濟與貿易本科專業、產業經濟學碩士學科點、企業管理博士學科點以及東北大學經濟與社會研究中心(「985」工程STS創新基地),圍繞產業經濟學科主流研究方向開展科學研究和學科建設工作,其核心研究方向為: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跨國公司發展戰略和國際產業轉移。與國外多所大學建立良好合作關系;現代金融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金融工程與風險管理、金融市場復雜性,投資銀行業務與證券市場,商業銀行業務與管理,貨幣政策與監管,保險理論與實務,公司金融。具有金融學碩士研究生授予權。國際貿易研究所是國際貿易學學科所在的基層研究所。國際貿易學科是經濟學門類一級學科——應用經濟學中的二級學科,是以國際經濟與貿易理論、政策與實務為研究對象的學科。本學科主要涵蓋現代國際貿易理論、國別貿易政策、WTO規則、跨國公司、國際經濟合作等研究領域 。 下設6個研究所,即企業運作管理研究所、市場營銷研究所、人力資源與組織管理研究所、會計管理研究所、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所、財務管理研究所。該系現有專職教師47人,教授7人(其中博士生導師4人),副教授21人,講師19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29人,在職攻讀博士學位的教師12人,具有碩士學位的教師16人,具有學士學位的教師2人。
近五年來,工商管理系在理論研究和應用研究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業績,產出了許多重要的研究成果。在理論研究方面,在國內外學術期刊和學術會議上公開發表論文600餘篇;出版專著和教材20餘部;承擔國家級和省部級縱向科研項目近30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國家各部委及省級基金與軟科學計劃項目20餘項;市級軟科學計劃項目10餘項;獲得中國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二等獎1項,遼寧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級教學成果獎2項,沈陽市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三等獎4項。成功建設省級精品課程1門。
在應用研究方面,五年來,共完成30餘項面向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應用型研究課題,共獲得科研經費300多萬元。面向各級政府和各類企業,在戰略管理、運作管理、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和營銷管理等領域開展了大量的咨詢活動,為提高地方政府和企業的科學管理與決策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很大貢獻。
近五年,共培養出2名技術經濟與管理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工商管理學科下屬的企業管理、會計學及技術經濟與管理三個碩士點共培養出碩士畢業生350餘名。
「十一五」期間,工商管理系將以建設企業管理省級重點學科為突破口,以獲取工商管理一級學科以及會計學和技術經濟與管理兩個二級學科的博士授權點為牽引,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爭取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績 。 下設3個研究所,包括信息管理與決策研究所、管理科學與信息系統研究所、工業工程研究所,負責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一級學科博士點及碩士點建設。同時承擔工業工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2個本科專業學生的培養。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1998年獲得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2002年,在全國一級學科評估中排名第15,同年被評為遼寧省重點學科。本系現有教授6人(其中博士生導師5人),副教授13人,講師7人。樊治平教授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教師隊伍年齡結構、知識結構合理,學緣結構較合理,逐步建立了學術梯隊。
主要研究方向
1、現代物流與供應鏈管理
在這個研究方向上,主要針對現代物流與供應鏈管理中的建模、協調、優化、控制、對策等一系列問題開展了深入研究,在理論、方法和應用研究方面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學術帶頭人為黃小原教授。近五年來,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在供應鏈管理研究方面,發表論文近100篇,其中大多數論文是發表在國內一級學術期刊上,同時在寶鋼、遼化等國有大中型企業獲得了許多實際科研項目。
2、管理決策分析
在這個研究方向上,主要在多屬性決策、群決策、多指標綜合評價等理論、方法和應用方面開展了深入研究。學術帶頭人是樊治平教授,近五年來,獲得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項。發表論文120餘篇,其中被SCI、EI、ISTP檢索40餘篇。發表的論文被他人引用100餘次。
3、工業工程
在這個研究方向上,主要研究庫存優化控制、物流管理、人因工程、現場管理、質量管理等問題。學術帶頭人是郭伏教授和戢守峰教授,近年來,在此研究方向上,獲得自然科學基金1項,國家「十五」科技攻關項目1項,獲得過省、市級科研項目和一些企業合作項目。發表論文近80篇,其中EI及ISTP檢索近20篇。出版教材及專著6部。
4、電子商務、ERP和管理信息系統
在這個研究方向上,主要面向國有大中型企業的實際,為實現企業信息化提供解決方案。近年來,先後承擔了寶鋼電子商務、寶鋼ERP、首鋼ERP、撫順石化設備管理信息系統等實際項目的咨詢和系統開發任務。學術帶頭人是黃小原教授和樊治平教授,學術骨幹為盧震副教授、尤天慧副教授、朱寶琳博士、俞竹超老師等。
主要成果
近5年,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重視科學研究,並通過科學研究帶動教學和人才培養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績如下:
1、人才培養
已培養了30多名博士(其中包括管理學院的部分青年教師)、近150名碩士、近100名MBA學員、150名工業工程專業本科生、近100名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本科生。
2、科學研究
1)科研項目。近五年以來,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各類科研項目80餘項。先後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6次;國家傑出青年基金1項(2005年);教育部第一批高等學校骨幹教師資助計劃項目和教育部第三批高等學校優秀青年教師教學科研獎勵計劃項目;遼寧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博士啟動基金項目、省計劃項目及中國博士後基金項目等近20項;在科研獲獎方面,獲得遼寧省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2001年);中國高校自然科學一等獎1項(2001年)。
在應用研究方面,與寶鋼、遼化、撫順石化、遼寧移動通訊等國有大中型企業進行了合作研究,研製開發了決策支持系統和管理信息系統,為推進國有大中型企業的管理科學水平做出了貢獻。
2)論文與著作。在供應鏈管理、管理決策分析、金融工程和知識管理工程等方面的研究已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近5年,在國內外雜志和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400餘篇,其中國際雜志論文近20餘篇。論文被SCI、EI、ISTP收錄100餘篇。在國內重要學術雜志上發表論文數量在國內同學科名列前茅,出版著作及教材近10部。
3)學術活動與學術交流。研究所堅持每周1次的學術活動。同美國、加拿大、日本以及香港的著名大學建立了長期的學術合作關系,進行了本科生互換培養。另外利用學院給研究所投入的學科建設資金支持教師出去開學術會議,並邀請校外專家來我系講學。近2年,教師參加國內學術會議超過30人次。邀請專家做學術報告近16人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