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大學實施特聘教授
① 蘇州大學特聘教授有編制嗎
有的。
高校的特聘教授或者副教授,是有編制的,屬於預聘制,這種完成考核就可以聘上相應職稱,所以蘇州大學特聘教授有編制。
編制,是指為國家創造或改善生產條件、增進社會福利,滿足人民文化、教育、衛生等需要,其經費一般由國家事業費開支的單位所使用的人員編制。
② 周國棟的個人簡歷
教育及工作經歷
·蘇州大學特聘教授(全職),博士生導師(2006年8月至今) 簡要:目前主要從事自然語言理解基礎研究和多語言跨文本信息抽取的研究,主持國家自然科 學基金面上項目「基於機器學習的高性能自適應信息抽取關鍵技術研究」(#60673041)、「基於 樹核函數的弱指導實體間語義關系抽取研究」(#60873150)和技術總負責國家863專題項目 「多語言跨文本信息抽取技術的研究」(#2006AA01Z147)。
·副主任科學家博導(2005 年4 月至2006年8月)
科學家博導(2002 年4 月至2005 年3 月)
副科學家(1999 年4 月至2002 年3 月)
簡要:1999 年4 月至2002 年3 月,擔任一個自然語言理解研究項目「多語種高效率語言分析器」 的學術帶頭人,研究和開發了一個可處理英語和中文的高效率語言分析工具包,包括自動分詞 (中文)、形態分析(英語)、詞法分析、淺層句法分析和深層句法分析,為解決語義關系抽取 准備了必要的前期處理語言分析工具。2002 年4 月至2006年8月,擔任一個信息抽取研究項 目「智能多語種信息抽取」的學術帶頭人,研究和開發一個用於新聞領域的多語種(英語、馬 來文和中文)高效率信息抽取工具包,包括命名實體識別、指代消解、語義關系抽取和事件抽 取,對信息抽取領域進行了長時間的基礎研究,並對語義關系抽取作了深入的研究,在英語的 語義關系抽取研究中處於國際先進水平。2003 年4 月至2006年8月,擔任一個生物信息學研 究項目「生物醫葯領域的信息抽取」的學術帶頭人,主要研究如何把信息抽取工具包應用到生 物醫葯領域。
·博士後研究員(1998 年1 月至1999 年3 月)
新加坡國立大學計算機學院
簡要:參加一個名為「噪音環境中的語音命令系統」項目的研究工作。該項目由新加坡國立大 學和新加坡國防部聯合立項支持,研究和開發一個能在高噪音環境中工作的語音命令系統。
·博士(1995 年4 月至1997 年12 月) 新加坡國立大學計算機學院
簡要: 主要研究漢語語音識別中的語言模型問題。
·講師(1992 年4 月至1995 年3 月)
上海交通大學計算機應用技術研究所(現計算機系)
簡要:主要進行中文信息處理的研究,例如中文自動分詞、中文文本的自動分類和摘要。
·碩士(1989 年9 月至1992 年3 月) 上海交通大學計算機應用技術研究所(現計算機系)
簡要:主要進行中文信息處理的研究,例如中文自動分詞和中文詞資料庫的研究。
·學士(1985 年9 月至1989 年7 月)
西安交通大學計算機系
③ 周國棟個人簡歷
周國棟個人簡歷:
基本信息:
- 姓名:周國棟
- 性別:男
- 出生日期:1967年3月
- 出生地:江蘇常州
- 職稱:蘇州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
教育背景:
- 學士學位:1985年9月至1989年7月,西安交通大學計算機系
- 碩士學位:1989年9月至1992年3月,上海交通大學計算機應用技術研究所,主要進行中文自動分詞和中文詞資料庫的研究
- 博士學位:1995年4月至1997年12月,新加坡國立大學計算機學院,主要研究漢語語音識別中的語言模型問題
工作經歷:
- 博士後研究員:1998年1月至1999年3月,新加坡國立大學計算機學院,參與「噪音環境中的語音命令系統」研究項目
- 講師:1992年4月至1995年3月,上海交通大學計算機應用技術研究所,主要進行中文信息處理的研究,如中文自動分詞、中文文本的自動分類和摘要
- 副科學家:1999年4月至2002年3月
- 科學家博導:2002年4月至2005年3月
- 副主任科學家博導:2005年4月至2006年8月
- 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2006年8月至今,蘇州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學術帶頭人與科研項目:
- 1999年至2002年:「多語種高效率語言分析器」學術帶頭人,研究和開發高效率語言分析工具包
- 2002年至2006年:「智能多語種信息抽取」學術帶頭人,研究和開發多語種高效率信息抽取工具包
- 2003年至2006年:「生物醫葯領域的信息抽取」學術帶頭人,研究信息抽取工具包在生物醫葯領域的應用
主要研究領域與貢獻:
- 主要研究領域:自然語言理解基礎研究和多語言跨文本信息抽取
- 重要貢獻:在機器學習、信息抽取、樹核函數、實體間語義關系抽取等技術領域有深入研究,並在多語言跨文本信息抽取技術上做出重要貢獻
④ 蘇州大學特聘教授實際什麼職稱
博士生導師。通過查詢蘇州大學的信息得知,在蘇州大學中特聘教授身上雖然屬於教授職位,但實際也是博士生導師的職稱。
⑤ 張克勤蘇州大學特聘教授
張克勤教授於1994年7月畢業於南京大學物理系,獲得理學學士學位。隨後,於2000年12月在南京大學獲得理學博士學位,師從閔乃本院士和王牧教授。其後,張教授在德國馬普金屬研究所從事表面與外延生長物理研究。
從2002年8月至2009年8月,張克勤教授在新加坡國立大學物理系擔任研究員和資深研究員,專注於軟物質與生物物理、生物與多功能復合材料的研究。期間,他於2007年11月至2008年1月在哈佛大學作為訪問學者,進行短期合作研究膠體玻璃化轉變及細胞生物力學。從2009年7月起,張教授擔任蘇州大學特聘教授及博士生導師,以現代絲綢國家工程實驗室為工作平台,開展生物纖維及低維復合多功能材料的創新研究。
張教授目前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培育項目、面上項目及江蘇省高校自然科學研究計劃重大基礎研究項目。在國際權威學術雜志上,張教授已發表多篇論文,其中作為第一作者在《自然》發表1篇、《物理評論快報》發表1篇。此外,張教授於2005年9月獲得李光耀傑出博士後研究獎,成為當年世界范圍內三位獲獎者之一,並獲得一項為期三年的獨立研究基金。2007年,他獲得新加坡傑出青年科學家獎提名。他還是美國物理學會與生物物理分會終身會員、美國和新加坡材料學會會員。2009年,張教授入選國家「千人計劃」及「法國科研創新人才工程」。
⑥ 張真慶簡介
張真慶是一位備受尊敬的學者,現任蘇州大學的特聘教授以及江蘇特聘教授。他的學術生涯始於1996年9月至2000年6月,當時他在中國海洋大學攻讀葯學專業,扎實的基礎為他日後的學術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00年9月至2006年6月,他在同一所學校繼續深造,獲得了工學博士學位,並將自己的研究重心聚焦在糖科學領域,這一領域的深入研究為他積累了豐富的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
緊接著,他赴美國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進行博士後的學術研究,這段期間的國際合作無疑拓寬了他的視野,提升了他在國際學術界的影響力。從2009年10月到2012年8月,他在美國Baxter Healthcare擔任研究員,這段經歷無疑鍛煉了他的科研能力和商業轉化能力。
最終,張真慶於2012年8月回歸祖國,目前在蘇州大學葯學院擔任教授,繼續致力於科研工作,為我國的葯學教育和科研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他的學術歷程充滿了專業素養的積累和國際視野的交融,是一位在葯學領域有著卓越成就的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