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環衛工人的大學教授
⑴ 陝西科技大學教授毆打環衛工人為什麼會引起這么多人的憤怒
因為在我們大家的眼中,環衛工人是屬於弱勢群體,對於一個教授來講,他是有文化有知識的人,不應該有毆打環衛工人的這一種行為,所以人們會憤怒。所以一個教授他應該是經過了知識的熏陶,經過了學校各種選拔,而且良品優得的一位被人尊重的教授。教授是一個職稱,同時它也是指更多的大學以及高等學院中的高等教育的一種職位。很多的教授也都是被教育部這些部門規定審核之後,再被評級才會被聘任的。
3、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毆打別人是你的錯,你就要去道歉,而且也應該把醫葯費付給人家的,何況,如果有錢,如果家庭條件都很好,他並不一定會去做環衛工人的。身為一個教授,再說自己有千萬項目的時候,不應該去避免或逃避醫務費用。
⑵ 如何看待教師毆打環衛工人
10月4日,網友爆料陝西科技大學某教師毆打環衛女工人,校方回應稱涉事教師已被暫停工作。人民日報法人微博轉發了事件進展並配發微評「人性中的垃圾誰來清除?」。評論指出,有高學歷,卻沒有高素質,打人者玷污了高知形象。如果真是出身農村,為何對環衛工缺乏起碼同情?一身戾氣,置法律於不顧,哪配為人師表?被打者可以選擇諒解,法律卻不能任人「擺平」。校園垃圾可以由環衛工清理,那些人性中的垃圾誰來清除?
「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其實,我們每一個人的人性中總會或多或少產生「垃圾」。教授也好,黨員幹部也罷,其人性中的「垃圾」應該經常「清除」,否則,就會越積越多,乃至於臭氣熏天,蚊蟲亂飛。到那時,人性所放射的不是光芒,而是霧霾甚至毒氣。
作為社會中的人,每一個人都承擔著一份社會責任,那就是要給社會以和諧與溫馨,給他人以關愛與溫暖,不要在道貌岸然的「皮袍」下藏著「小」,那隻能是自毀身份和形象,是真真切切的作賤、作死。
遇事要三思啊。
⑶ 上海市環境學校的學校名師
校長佘潤申
佘潤申, 男,中共黨員,上海市環境學校校長。工作成績、成果:上海市環境學校校長,上海市插花花藝協會副會長、常務理事 ,上海市綠化市容行業職業技能競賽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 。長年工作在學校教學崗位,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成果。2012年榮獲上海綠化市容行業2012年度上海市市容環境衛生行業協會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在其帶領下,環境學校的辦學質量和社會影響力正逐步擴大。已出版的書籍有《道路清掃工(5級企業高技能人才職業培訓系列教材)》、《公廁保潔工(5級企業高技能人才職業培訓系列教材) 》、《汽車維修工(環衛四級企業高技能人才職業培訓系列教材) 》等。
副校長王亞彬
王亞彬,男,上海市環境學校副校長、上海市浦東新區人力資源工作協會會員 ,2001年起任教於上海市環境學校,先後擔任教師、科長、教學副校長、學生副校長期間,多次獲局級、校級榮譽及表彰。在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28年中,他忠誠黨的教育事業,貫徹落實教育方針,與時俱進,不斷地開拓創新,敬業愛生,樂於奉獻。格言是志當存高遠,真誠寫春秋。被評為2014年上海市園丁獎獲得者 。
校環保教育工作室帶頭人張建良
張建良,男,民進會員,上海人。現為民進上海市委會聯絡委員會委員 ,中國民主促進會高教聯合支部委員會主委 ,上海市環境學校環保教育工作室主任 ,此前為上海市環境學校第一任團委書記。為上海市環境學校第一批生物學科帶頭人。熱愛教師職業,鑽研教材,研究教法,教學相長。擔任班主任工作以來,已連續送走幾屆畢業生。課余時間,將教研的點滴體會付諸筆端。論文已發表在市級報刊的有幾篇,在教研活動中獲很多獎項。
校學生會負責人陳鏗
陳鏗,男,1986年4月生,中共黨員,本科學歷,現任上海市環境學校學生會負責人。座右銘是愛中愛,用愛滋潤每個心靈,用嚴締造完美人格。2009年,大學畢業後的他來到上海市環境學校擔任教務科科員。在教學管理中,他充分運用換位思考理念,更多地從學生角度出發,使工作方式更貼近學生需求。2011年,他轉崗至學生科工作,進一步走向學生群體,迎來了他所帶教的第一個班級。他的到來,使學生們感到:「班主任」,原來可以像同伴一般互相傾聽、交流,一個充滿活力、滿懷夢想,卻又不失紀律的班級在他的教育管理下絢爛而生。他曾被評為上海市綠化胡汪和市容管理局創先爭優世博先鋒行動「五帶頭」優秀黨員,上海市環境學校2012—2013學年優秀工作者,連續三年校優秀班主任,還在2014年獲得「綠容好聲音,身邊好榜樣」踐行行業基本價值歷年優秀青年稱號的殊榮。
政治老師池如龍
池如龍,男,1965年10月生,中共黨員,安徽全椒縣人,高級講師,管理學碩士研究生,1999年畢業於南京大學。在南京大學學習期間,師從國內政治學、行政管理學著褲桐仔名教授:張永桃、嚴強、張鳳陽、包玉娥、王德寶、王振槐、閭小波、王強,導師為當時南京大學副校長、現任中國政治學會副會長、教育部高等學校政治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政治學組首席專家,江蘇省政治學會會長的張永桃教授。2001年任《市容環衛信息》責任編輯,參加教育部課題《新時期中等職業教育的作用及人才培養規格和培養模式的研究》並主筆分課題《上海市市容環衛系統職業教育的模式研究》,發表於《教育發展研究》2001職教項目專輯,獲教育部二等獎;《中職校職業道德教育的現狀及對策》,獲全國中小學思想道德建設活動2004年度優秀成果二等獎;參加並主筆教育部課題《中等職業學校加強環境教育的研究》,獲教育部三等獎;主持2003-2004年度上海市教委課題《生態校園建設與社區環境保護行動》,任《清荷》專欄主編。現主要從事管理學、政治學方面的教學工作。池如龍文字功底扎實,善於學術論文、交流文稿、公文、法規制度性文件、講話稿、計劃與總結、調查報告、禮儀性文件等各種文體的應用文寫作,屢被譽為「一支筆」。
音樂老師徐亮
徐亮,男,上海人。上海市中職藝教委員會委員,浦東新區中職學校藝術教育負責人,上海市中職生合唱團藝術指導,上海市環境學校音樂合唱團組建人。自1996年參與中職藝教委工作至今,對各中職校藝教工作頗為熟悉。十多年來潛心專研合唱藝術。對合唱排練技術自有一套獨特見解,對合唱藝術執輪辯著熱愛,對中職藝術教育有遠大理想。曾擔任以下合唱隊的排練指導積累了豐富的排練經驗:1、上海市環境學校合唱團; 2、上海市衛生學校合唱團; 3、上海市商業學校合唱團; 4、上海市航空服務學校合唱團; 5、上海市工業技術學校合唱團; 6、上海市商學院合唱團;7、復旦護理學院合唱團; 8、復旦公共衛生學院合唱團;9、上海市環衛局老幹部合唱團;10、上海市浦東新區環衛工人合唱團;11、上海市盧灣區環衛工人合唱團; 12、上海市徐匯區華涇鎮合唱團;13、上海市徐匯區楓林街道合唱團。被評為2011~2012年度上海市中等職業學校藝術教育工作「藝術教育工作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於2013年上海柏斯藝術專修學校普陀店第四音樂廳隆重召開上海柏斯藝校徐亮老師學生音樂會 ,2014年第七屆徐亮老師學生鋼琴音樂會暨首屆鋼琴模擬考級測試成功舉辦。
⑷ 中國有哪些勞動人物
1、八旬「年輕」專家
天津大學余貽鑫教授,已經79歲高齡,談起他的電網技術,依然精神矍鑠口齒清楚。他是電氣工程一級學科負責人,我國電力系統分析、規劃與模擬專家。
從電力系統穩定性研究、城市電網優化規劃到城市智能電網建設等等,余貽鑫教授在電力系統的研究中孜孜不倦、勇攀高峰,取得了國際領先的學術成果,為社會創造了巨大經濟效益。
「1958年大學畢業時,我們的口號是『為祖國健康工作50年!』現在我早就實現了這一願望。但我還年輕,我還要再為祖國健康工作20年。」在科學研究的道路上,他似乎永遠有著使不完的勁頭。
2、90後「小清新」
1992年出生的朱新麗,是這次受表彰年齡最小的勞模,名副其實的「小清新」。素凈的臉龐、簡單的穿搭……三星高新電機(天津)有限公司工人朱新麗看上去依然像是個學校里的孩子,實際上,還有兩個月,她就工作整整滿6年了。在生產線上,她早已是一名「資格」很老的班長了。
她自述自己的工作目標很簡單:讓作業人員能夠按標准作業,避免不合格產品的流出。但這背後,其實需要付出很多,嚴謹、毅力、勤勞……這些詞用在這個90後姑娘身上,完全是她工作的現實寫照。
朱新麗說,自己並沒有做出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業,但是盡到了自己的職責。她和生產線上的許多農民工兄弟姐妹一樣,來到城市尋找自己的價值,「如果沒有離開老家,可能不用這么辛苦,但在每天的工作中,我找到了自己的價值。」
3、「焊」就航天夢
在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有一個焊工的「傳奇」高地無人佔領,廣為流傳。
2006年,由16個國家參與的反物質探測器項目,因為一個製造難題陷入了困境。一籌莫展時,諾貝爾獎獲得者丁肇中教授請來了一位航天「專家」,這位「專家」現場看了設計方案和零部組件後,第二天就提出了生產製造方案。兩個月後,方案獲得美國宇航局的認可。
這位「專家」就是身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一研究院二一一廠發動機車間班組長的高鳳林。
火箭發動機螺旋管束式大噴管的焊接,在屈指可數的幾個航天大國都是關鍵技術,也曾一度成為我國運載火箭研製的瓶頸。焊接稍有不慎將造成數百萬元的經濟損失。高鳳林「臨危受命」,為了完成任務,他常常要保持一個焊接姿勢,一焊就是1個小時。經過30個日夜的攻關,他完成了長達近千米的焊縫加工。
多年來,高鳳林在長征五號大推力火箭、北斗導航、探月工程、載人航天工程等任務中,不斷攀登著「焊接高地」的一座座高峰。
4、敢下五洋「捉鱉」
7062米——我國載人潛水器蛟龍號海試的最大下潛深度,也是國際上同類作業載人潛水器下潛最深的紀錄。創造這一紀錄的主要技術負責人正是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〇二研究所水下工程研究室主任、研究員胡震。
胡震是蛟龍號的副總設計師。他與團隊成員一起,在沒有母型設計提供參考借鑒的條件下,組織實施了載人潛水器的技術設計和檢測試驗工作;提出了7000米載人潛水器總體集成技術方案、陸上及水池調試方法。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的研發,表明我國已掌握了深海載人潛水器自主設計、集成創新等方面的核心能力。
「敢下五洋捉鱉。」現在,他又帶領團隊投入到新的研發中,擔任4500米載人潛水器的總設計師。與蛟龍號相比,新的潛水器具有更好的作業性能、更高的可靠性和經濟性。
5、農民的「麥神」
頭上頂著諸多光環的茹振鋼還像往常一樣,整天泡在田間地頭,儼然一位種地的老農。「要讓科技走向生產,並在生產中發揮引領作用。」他說。
茹振鋼是河南省小麥抗病蟲育種首席專家、河南科技學院教授。「我小時候幾乎沒有吃過飽飯,讓人民豐衣足食,是我夢寐以求的。」20多年中,茹振鋼帶領研究團隊相繼培育並推廣「百農62」、「百農矮抗58」等一系列高產優質小麥品種,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截至2014年夏收,「矮抗58」已連續六年成為全國主導小麥品種,累計種植2.3億多畝,增產107.1億公斤,被譽為「黃淮第一麥」。因此,他也被農民朋友親切地稱為「麥神」、「糧財神」。
雜交小麥一般可較目前常規品種增產15%~30%,是全面增強小麥綜合生產能力的重要途徑,其意義如同我國的雜交水稻。茹振鋼帶領團隊創育出低溫敏感型雄性不育性轉換系BNS,將實現小麥平均畝產提高200斤~400斤的目標。
⑸ 東北師范大學走出過哪些知名校友
東師建校70多年,知名校友有很多,各行各界都有。但我是東師學外語的嘛,就很關注本院的事。也是前兩年的時候被外交部翻譯天團的新銳小哥帥到,知道他是東師的校友,那個時候關注了些東師校友的信息,才有幸了解到東師的一部分知名校友。
先說一下帥到我的外交部校友王澤國哈哈。本碩都是在東師讀的。還是90後,你們可以去搜一下他在質監局記者會上的翻譯視頻聽一下,這個發音是我這輩子都學不來的(枯了~)而且外交部簡直是每一個學語言的小夥伴的夢想....吧?可能不是每一個人都願意從事外交工作,但外交部的前輩真的令人欽佩啦。
其實還有挺多的。(我大一的時候還記得有人說迪麗熱巴小姐姐也在東師念過預科呢哈哈哈。)優秀的前輩是東師學生的榜樣,真希望有一天,我們也能讓學校以我們為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