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馬傑教授
① 中國有哪些著名的數學家。
中國有哪些著名的數學家有:張丘建、朱世傑、賈憲、秦九韶、李冶、劉徽、祖沖之、胡明復、馮祖荀、姜立夫、陳建功、熊慶來、蘇步青、江澤涵、許寶騄、華羅庚、陳省身、林家翹、吳文俊、陳景潤、丘成桐、馮康、周偉良、蕭蔭堂、鍾開萊、項武忠、項武義、龔升、王湘浩、伍鴻熙、嚴志達、陸家羲、蘇家駒、王菊珍、谷超豪、王元、潘承洞、魏寶社、高揚芝、徐瑞雲、王見定、呂晗等等。
1.祖沖之
祖沖之(429-500),字文遠。出生於建康(今南京),祖籍范陽郡遒縣(今河北淶水縣),中國南北朝時期傑出的數學家、天文學家。
祖沖之一生鑽研自然科學,其主要貢獻在數學、天文歷法和機械製造三方面。他在劉徽開創的探索圓周率的精確方法的基礎上,首次將「圓周率」精算到小數第七位,即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他提出的「祖率」對數學的研究有重大貢獻。直到16世紀,阿拉伯數學家阿爾·卡西才打破了這一紀錄。
由他撰寫的《大明歷》是當時最科學最進步的歷法,對後世的天文研究提供了正確的方法。其主要著作有《安邊論》《綴術》《述異記》《歷議》等。
2.華羅庚
華羅庚(1910.11.12—1985.6.12), 出生於江蘇常州金壇區,祖籍江蘇丹陽。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聯邦德國巴伐利亞科學院院士。中國第一至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
他是中國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守函數論與多元復變函數論等多方面研究的創始人和開拓者,並被列為芝加哥科學技術博物館中當今世界88位數學偉人之一。國際上以華氏命名的數學科研成果有「華氏定理」、「華氏不等式」、「華—王方法」等。
3.馮祖荀
馮祖荀(1880-1940),數學教育家。中國現代數學教育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1911年以後,多次擔任北京大學數學系主任,對在中國傳播現代數學知識有重要貢獻。
4.馮康
馮康(1920年9月9日-1993年8月17日),浙江紹興人,出生於江蘇省南京市,數學家、中國有限元法創始人、計算數學研究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計算中心創始人、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1944年馮康畢業於國立中央大學;1945年在復旦大學數學物理系擔任助教;1946年到清華大學任物理系助教;1951年轉任數學系助教;1951年調到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擔任助理研究員,後在蘇聯斯捷克洛夫數學研究所進修。
1957年調入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 1965年發表了名為《基於變分原理的差分格式》的論文,這篇論文被國際學術界視為中國獨立發展「有限元法」的重要里程碑 ;1978年起任中國科學院計算中心主任;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993年8月17日逝世於北京;1997年馮康的「哈密爾頓系統辛幾何演算法」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5.吳文俊
吳文俊(1919年5月12日-2017年5月7日),1919年5月12日出生於上海,祖籍浙江嘉興,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系統科學研究所名譽所長。
吳文俊畢業於交通大學數學系,1949年,獲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博士學位;195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91年,當選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陳嘉庚科學獎獲得者,2001年2月,獲2000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吳文俊的研究工作涉及數學的諸多領域,其主要成就表現在拓撲學和數學機械化兩個領域。他為拓撲學做了奠基性的工作;他的示性類和示嵌類研究被國際數學界稱為「吳公式」,「吳示性類」,「吳示嵌類」,至今仍被國際同行廣泛引用。
2017年5月7日7時21分,吳文俊在北京不幸去世,享年98歲。
參考資料網路-吳文俊
網路-馮康
網路-馮祖荀
網路-華羅庚
網路-祖沖之
② 介紹一下牛津大學的情況
牛津大學
牛津大學有歷史、有世界聲譽。盡管由於國家和資源的優勢相對衰落,牛津和劍橋高
居於世界大學之冠的日子早已不再。但它仍在英國社會和高等教育系統中具有極其重
要的地位,也仍然有著世界性的影響。英國甚至全世界教育界,言必稱牛津;英國和
世界很多的青年學子們都以進牛津為理想。
19世紀以前的英國,僅有牛津和劍橋兩所大學,而劍橋大學也是13世紀初由牛津的部
分師生創辦的。在歷史上,許多著名的人物曾就讀於牛津,其中包括:13世紀的著名
學者馬傑培根,14世紀曾任貝利奧爾學院院長,歷史上第一部完整的英譯本《聖經》
的組織者、開英國宗教改革先聲的約翰威克利夫,16世紀的文學家沃爾特雷利和約翰
多恩,18世紀發起宗教復興運動,創立衛理公會的約翰韋斯利和查爾斯韋斯利,文學
翻譯家塞繆爾約翰遜,19世紀的兒童文學家查爾斯道奇森等。在英國歷史上40個首相
中,就有29個是牛津畢業生,包括當代英國最著名的政治家哈馬德-威爾遜、愛德華-
希思、瑪格麗特-撒徹爾,還有現在的首相湯尼-布萊爾。牛津大學的畢業生中還有一位
歐洲國家的總統、一位挪威國王、5位美國參議員,澳大利亞內閣1/3的成員。現代文
學家格林、奧登等人也畢業於牛津。近代科學聞人如寫時間簡史的史蒂芬-霍金和證明
費馬大定理的安德魯-懷爾斯就都是在牛津讀學士後在劍橋做博士的。牛津大學畢業生
中還有21位獲諾貝爾獎。
目前,牛津共有29個學院,6個准學院(稱為「永久性私人學堂」-Permanent
Private Halls、為各宗教教派所辦),此外還有一個繼續教育學院。在35個學院中,
眾靈學院目前沒有學生,只有院士(包括訪問院士)。各學院規模不等,但都在500人
以下,學生、教師(院士)來自不同的專業學科。
除學院外,牛津大學的教學和研究活動(尤其是後者)主要由學部來組織,學部
不是大學內的自治單位,它們都是跨學院的機構,不附屬於任何一個學院,不過各學
部的教師和學生首先必須是牛津大學內某一學院的一員。牛津現有16個學部:人類學
和地理學學部,生物科學學部,臨床醫學學部,英語和文學學部,法學學部,經典、
哲學和古代歷史學部,數學學部,中世紀和現代語言學部,現代歷史學部,音樂學
部,東方學學部,物理科學學部,生理科學學部,心理學學部,社會學學部,神學學
部,文科學部下一般不再分系,理科學部下又分成30多個系,有的學部還設一些中心
和研究所。此外,有的研究所(如教育研究所,招收有研究生)不隸屬於上述各學
部,而直屬於大學。
牛津的研究力量雄厚,在其教師隊伍中,就有83位皇家學會會員,125位英國科學
院院士。在數學、計算機科學、物理、生物學、醫學等領域,它都名列英國乃至世界
前茅。近些年來,牛津不僅在文科而且在理科、不僅在基礎科學而且在應用科學研究
中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在生物醫學領域,自從弗雷明在倫敦發現青黴素後,本世紀40年代牛津的科學家
弗羅里和蔡恩就將它投入臨床應用,結果3人共享諾貝爾獎。今天用得最廣的抗生素
1955年為牛津的愛德華·阿布拉罕發現。牛津也致力於將分子生物學應用於臨床,將
核磁共振原理應用於醫療診斷,在發現人體的免疫瓜系統和應用基因工程技術於臨床
問題方面,牛津亦起領導作用。該校在愛滋病毒、移植手術和遺傳病研究等方面也很
有潛力。1987年,斯奎波父子公司贈予該校葯學系2,000萬英鎊,以支持他們的研究工
作。
在環境科學領域,牛津的研究涉及森林史、氣候變化、遙感、土地利用、野生動
物保護、家畜管理、污染、腐蝕、沙漠侵犯等眾多課題。
牛津的固體物理、高磁學、激光研究、基本粒子研究和大氣物理學等均在世界上
佔領先地位。物理系的克拉倫登實驗室在世界核研究領域中起著特殊的作用。基礎研
究還導向重要的工業開發,包括建立了如牛津儀器公司和牛津激光公司之類的企業。
僅在化學系,牛津目前就擁有4位諾貝爾獎得主。該校在蛋白質、新型無機材料合
成、分子的計算機輔助設計等方面都有重大成果問世,並在化工、醫葯、微電子工業
等領域推廣應用。
牛津在地球內部動力學、陸界變形研究、低溫處理和古生物學等領域也很有成
就。牛津數學研究所在許多數學分支學科中居於世界前列,計算機科學研究在國內外
亦有一定地位。牛津被國際上公認為英國的經濟學中心。不僅金融、管理學科專家、
而且法學、心理學和自然科學的專家也參加到經濟學研究中來。1987年,進入工商界
的牛津畢業生已超過在其他行業就業的人數。
牛津的發展經濟學和國際關系研究亦很活躍進, 還被譽為研究當代中國最活躍的
中心之一。
牛津大學有許多傑出的神學家、哲學家、法學家、歷史學家、音樂家、文學家和
文藝評論家,它的政治學、地理學、社會學、心理學力量都相當強。
牛津的博德利圖書館是英國第二大圖書館(僅次於大不列顛圖書館),藏書600萬冊。
牛津出版社舉世聞名,是世界上最大的大學出版社。尤其是它的20卷《牛津英語
詞典》,享譽全球。
對青年學生來說,進牛津讀書,應該說是佼佼者的機會,是既痛苦又誘惑無限的事
情,是光榮之路。然而,對英國社會來說,光榮之外另有深意。牛津、劍橋是通向最
高權力的重要而又充滿希望的途徑。他們每年為英國培養出一批知識權貴,其中的一
些人將登上權力的高峰。隨便舉一個例子就可以看出這種誘惑的分量。1979年那一屆
議會,339名保守黨議員中,有94名來自牛津、75名來自劍橋。這些校友們又組成俱樂
部、校友會,互相提攜,同甘共苦,而且,由父一輩到子一輩,形成一個關系網,試
想想,這該是一種什麼局面?
1963年,英國《金融時報》社長、倫敦經濟學院院長羅賓斯提出了《羅賓斯報
告》。指責牛津、劍橋的壟斷地位和所帶來的默守成規、保守難變的嚴重影響。當時
的英國政府深以為然,在48小時內就批准了這份報告。政府決定創辦更多的大學以沖
淡牛津、劍橋的影響。很快,8所大學就開工了。但是人們驚詫地發現,8所大學幾乎
和牛津、劍橋沒有什麼兩樣,校舍的建築風格,校園的氣派和格局,彷彿從牛津、劍
橋描過來的,更有意思的是,這8所大學,都分別由一位來自牛津或劍橋的副校長擔任
校長。
二 歷史
牛津是泰晤士河谷地的主要城市, 其重要性是1167年英國牛津大學在此成立。;牛
津確定與牛有關。傳說古代牛群涉水而過,因而取名牛津(Oxford)。牛津向來是倫
敦西行路線上的重點,早在1096年,就已有人在牛津講學。
牛津大學是英語國家中最古老的大學。在12世紀之前,英國是沒有大學的,人們都是
去法國和其他歐陸國家求學。1167年,當時的英格蘭國王同法蘭西國王發生爭吵,英
王一氣之下,把寄讀於巴黎大學的英國學者召回,禁止他們再去巴黎大學。另一說法
是,法王一氣之下,把英國學者從巴黎大學趕回英國。不管如何,這些學者從巴黎回
國,聚集於牛津,從事經院哲學的教學與研究。於是人們開始把牛津作為一個「總
學」,這實際上就是牛津大學的前身。學者們之所以會聚集在牛津,是由於當時亨利
二世把他的一個宮殿建在牛津,學者們為取得國王的保護,就來到了這里。12世紀
末,牛津被稱為「師生大學」。1201年,它有了第一位校長。1213年,該校從羅馬教
皇的使節那裡得到第一張特許狀。
在正是中世紀,那些思想活躍,生活不羈,常賒欠債務的青年學生,不可避免地
與當地居民發生沖突。劍橋大學的創辦也是13世紀初。最大的一次沖突,幾百名學生
被亂箭射死。這件事的結果是國王出面鎮壓,並判市民賠償牛津大學500年費用。
構成牛津大學的學院有許多在13及16世紀之間創立,基督教會學院是1525年渥西
樞機主教創建,作為培訓主教的教會學院。湯姆方園里的塔樓上半部是列恩在1682年
建造,為本市最大型塔樓。1648年湯姆大鍾掛上時,學院共有101名學生,因此在晚上
9:05分(牛津的時間比格林威治慢5分鍾)大鍾敲101下,提醒學生注意宵禁(1963年
起不再實施)。
默頓學院是牛津最古老的學院(1264年)。其他有:新學院(1379年)、皇後學
院(1695年)等。每所學院均有其輝煌的歷史、神話般的建築遺跡,可以描畫出各種
有趣的史實。
17世紀內戰期間許多戰役在牛津附近開打,此地曾為受學生支持的查理一世的總司令
部。當保皇黨員被迫逃離牛津時,克倫維爾自封為大學的校長。
三 牛津與劍橋
長久以來,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一直是被人們聯在一起的。在英文里則有專有的一個
詞:牛橋-Oxbridge。其實兩校差別並不大。學校組織,建築格式等非常類似。如前所
述,劍橋本身就是牛津大學學生和市民沖突在之後,師生流落到劍橋建立的。兩校之間
的接觸交流一直很密切。
當然,不同處是不需刻意就可以找到的。有人對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做了分析,牛津
大學會問:「What do you think?」,劍橋大學會問:「What do you know?」看
來,牛津大學更注重思想,而劍橋大學更注重求知。這大概就是牛津出了29名首相,
劍橋出了61個諾貝爾獎獲得者的原因。一所大學,成績斐然至此,無人能出其右。
1168年,牛津大學成立。1209年,牛津一位學生練習射箭,誤殺了鎮上一名婦女,引
發了一場騷亂。憤怒的牛津市民抓了兩個無辜的老師嚴刑拷打,從而引發沖突。結果
師生們被市民追殺得四處逃竄。12名牛津師生流落到劍橋,被伊利主教收容 。之後,
其他地方的一些學者也慕名而來,一所新的大學逐漸建立起來,就是劍橋大學。如今
的市民,多數都從事與學校有關的工作,早就與學生們和睦相處,但要指望民風淳樸
卻是不大可能的,因為兩座城鎮已經是典型的旅遊勝地。
兩所學校間有些類似中國的清華與北大,它們之間的關系和競爭很為人們關注。就像
舉世矚目,一百多年來每年都要舉行的劃船賽,牛津贏了71次,劍橋贏了77次,基本拉
平。一般的看法是牛津的人文科學更強一些,劍橋的工程技術更優勢。在英國每年都
有大學排名,兩校通常是交替為第一二名。近年來高技術強勢,劍橋在前的次數多一
些。2002年泰晤士報的最新綜合排名是牛津居冠。
四 牛津城
牛津大學不同於其它的大學,城市與大學融為一體,街道就從校園穿過。大學不僅沒
有校門和圍牆,而且連正式招牌也沒有。樓房的尖塔在煙雨蒙蒙中若隱若現,高高的
石牆上爬滿老藤,稀疏的綠葉中綻放著紅紅的花朵,小城顯得古樸素雅。牛津城的建
築古色古香,分屬於不同歷史年代的不同建築流派。在牛津街道上散步,不就像回到
了歷史之中嗎?這風情萬種的建築,這雲飛浪卷的校園,這幾百年積淀的斑斕文化。
英國人把牛津當做一種傳統,一種象徵,一種懷戀和一種追尋。在那裡可以回憶起過
去的美好時光,可以重溫昔日的輝煌。市內有聖邁克爾教堂的薩克森人塔樓,諾曼人
碉堡和城牆遺址等等,處處給人以歷史的縱深感,難怪英國有一句民諺:「穿過牛津
城,猶如進入歷史」。 齊爾維河和愛西斯河(泰晤士河流經本市之名)的河濱步道,
你也可租艘平底船,在齊爾維河上消磨悠閑的午後。
牛津的學院中有許多中世紀建築瑰寶,並且群聚在市中心周圍。街兩旁布滿中世紀的
四合院,每個四合院就是一所學院,由於在當時學術是教會的專利,因此學院都以修
院式建築來設計,不過四周往往圍繞著美麗的庭園。盡管大多數的學院這些年來多有
改變,但是依然融合許多原有特色。每所學院均有其輝煌的歷史、神話般的建築遺
跡,可以描畫出各種有趣的史實。初到牛津的共同印象,均會覺得每個學院都像是中
國各地那些破舊的古廟,一進門就給人一種寂寞與荒涼的感覺。 因為每個學院完全是
中世紀修道院的模樣,這也反應牛津人強烈的思古情懷。
城內多塔狀建築,故又得名「塔城」。中世紀的塔樓古色古香,文藝復興風格的建
築,彌漫著浪漫氣息;位於民眾方庭的圖書館,建於1371年,是英格蘭最古老的圖書
館;大學植物園,建於1621年,是英國最早的教學植物園;蜿蜒曲折,幽深綿長的皇
後小巷,從牛津建校一直保留到現在,快700年歷史了,路邊的石凳長滿了青苔,讓人
回憶起牛津的起始。王爾德坐過的木凳,肖伯納倚過的書架,都照原樣沒動。外面環
境如此,走進樓內,讓人更加感到歷史的份量。在學校最早的圖書館韓夫瑞公爵圖書
館里,時光彷彿是靜止不動的,寂靜充滿了這書本的聖殿。從地板到屋頂,全是手稿
和未刊資料,它們像寶庫一樣等待著後來的人去開發。
雷德克利夫廣場(Radicliffe Square) 是大學舉行厭典及各項文藝活動的中心,這
是整個古城的中心,它遠隔了主要街道的喧鬧。附近紅磚地的銅鼻小巷 (Brasenose
Lane),巷中三兩行人,綠樹遮天,讓人覺得心闊神逸。聖瑪利教堂(St. Mary's
Church)座落於廣場南邊,十七世紀前,學校的主要厭典、音樂會都在這舉行。廣場
西側是建於一五0九年的 Brasenose College ,學院因創校時,大門上有一隻銅制的
「獅鼻扣門環」而得名。學院正門的天庭中,有一座寶藍色的日晷鍾,但因為英格蘭
特有陰霾天氣,一個夏天,也沒能見到幾次鍾上的日影。有人說:「英國只有氣候,
沒有天氣。」並不誇張,往往一日之間可以見到下雪、下雨、甚至出太陽,是很平常
的情況。
廣場的西角是建於十五世紀的神學院(Divinity School), 有古典式圓頂的雷德克利
夫建築是牛津很特殊的建築。它是圖書館的原始建築。早期作為大學的研討教室之
用,現在改為大學圖書館 Bodlien Library的閱覽室。
克萊斯特教堂被牛津人親切呼為「The House」。靈聖學院(All S0u1s C011ege)是牛
津眾多學院中唯一沒有大學生的學院,因為學院中只有研究生,因而被視為世界最具
學術權威的高級學府之一。城東的莫德林學院的城堡,被人們稱為「凝固了的音
樂」,的確優美異常。的鍾樓以大青石砌築,朝天高指。據說,樓內掛著十口鐵鍾,
當它們相繼敲響時,彷彿一曲雄渾磅礴的交響樂!
建於十七世紀的謝爾登尼安劇院是列恩所設計的第一棟建築,是牛津大學傳統授予學
位典禮的舉行場地。。每年夏天,學期結束時,身披黑袍,頭戴方帽的學子們,將列
隊經過大街,進入劇院,在此獲得被授予學位的榮譽。
嘆息橋(THE BRIDGE OF THE SIGHS)甚美, 這座優美的地標建於1914年,是威尼斯
陡峭拱橋的復製品,連接赫特福學院(HERTFORD COLLEGE)。
聖母教堂:據說此大學校用教堂是英格蘭最多人參觀的教區教堂,包括塔樓的古
老部分建於14世紀初,從塔頂可以欣賞秀麗風光。教堂是三位牛津殉道者在1555年被
稱為異教徒地方。建築的最大特色是建於1637年的巴洛克式南門廊。
基督教會學院是牛津最大的學院。湯姆方園里的塔樓上半部是本市最大型塔樓。林肯
學院:中世紀學院保存最好的一所。校舍仍然保留早期屋頂,包括用來散煙的裂口。
莫德林學院:是既典型又美麗的牛津學院。其15世紀方園的風格於齊爾維河畔為莫德
林僑橫跨的公園成對比。
最可貴的是圖書館中,藏有許多名家文章、樂曲的手稿。這些手稿置於精緻的玻璃櫃
中供人叄觀。但當每位叄觀者看完後,管理人員立刻用黑色的絨布覆蓋起來,其對古
物的珍惜保藏之情,可見一斑。大學目前厭典活動的主要場地
③ 2002年昆明學院校長是誰
2002年昆明學院校長是誰?
昆明學院是原昆明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原昆明大學等學校,於2004年5月成立昆明學院。
原昆明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歷屆校級領導班子
1998.08——2008.06
職務 姓名 任職時間
校長 姚忠慶 1998.08——2008.07
副校長 封海清 1998.08——2008.06
黃啟後 1998.08——2002.09
馬敬良 1998.08——2001.12
張景良 1998.11——2000.12
原昆明大學歷屆校級領導班子
職務 姓名 任職時間
校長 岳懷仁 1997.05——2004.08
副校長 張德經 1997.05——2002.09
陳兆雄 1997.05——2004.08
張明清(女) 1997.05——2004.08
卜安奇(女)1999.08——2004.08
昆明學院的校長是誰?
昆明學院現任領導班子
2009.12——今
黨委書記
梁曉谷
黨委副書記、院長
陳世波
黨委副書記
孫 勇
黨委委員、副院長
張壽國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李媛芬(女)
黨委委員、副院長
熊 晶(女)
黨委委員、副院長
羅明東
黨委委員、副院長 劉海發
黨委委員、副院長
***
1995年昆明工學院校長是誰
廖伯瑜:(1993至1996.7任昆明工學院院長)。
張文彬:(1996至1999.9任昆明理工大學校長)
1995年2月昆明工學院更名為昆明理工大學。1999年10月原昆明理工大學與原雲南工業大學合並組建成新的昆明理工大學。
2008年 滇池學院校長是誰?
雲南大學滇池學院是雲南大學下面的一所獨立學院,校長自然是何天淳校長,而滇池學院的院長則為馬傑院長。
黃山學院校長是誰
徐成鋼 黨委書記
汪建利 院長
吳邦貴 黨委委員、紀委書記
樊嘉祿 黨委委員、副院長
胡家俊 黨委委員、副院長
葉 軍 黨委副書記
2001年邵陽學院校長是誰?
譚鏡星教授,華中科技大學高等教育學博士研究生,現任邵陽學院院長,享受 *** 特殊津貼。湖南師范大學碩士生導師,中國冶金職教學會副理事長、全國五年制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研究會副會長、省創造學會副理事長、省科研管理工作者協會副會長。長期從事高等教育管理、民營經濟的研究工作。近三年中,以第一完成人獲湖南省第七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1項,邵陽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1項,湖南省高等教育優秀教學成果獎二等獎2項。
具體的話,你可以登陸他們學校的網站::daxue.learning.sohu./school_detail_566.
皖西學院校長是誰
院長當然是夏鷺平,書記王新華 ~
48446263是皖西學院群,我是群主,裡面不僅有新生還有各年級的學友,大家可以一起交流,而且群里裡面有各系的學生幹部,可以提前搞好學生關系哦!群暫時滿了,請加80515668這個群...皖西學院因你更精彩~
襄樊學院校長是誰?
襄樊學院現任校長李儒壽
請問2002年四川理工學院校長是誰?
2002年哪來四川理工學院,02年還叫四川輕化工學院,還沒和自貢師專、自貢高專、自貢教院合並呢,03年才合並組建的四川理工學院。
2002年四川輕化工學院當時的院長就是後來合校之後的四川理工學院首任院長,曾黃麟。
廣州華麗學院校長是誰?
廣州沒有 華麗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