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濟南大學教授1955年出生的

濟南大學教授1955年出生的

發布時間: 2025-09-29 06:02:28

Ⅰ 劉宗明個人簡介

姓名:劉宗明

性別:男

職稱:教授

職務:濟南大學科技處副處長

專業:熱能工程,粉體動力工程

學歷:碩士研究生

個人簡介:

劉宗明,山東招遠人,中共黨員。1965年7月1日出生,1985年畢業於天津大學熱物理工程系,並到濟南大學(原山東建材學院)材料學院任教至今。1990年赴東南大學動力工程系讀研究生,從事氣固兩相流方面的學習與研究,1993年畢業並獲得碩士學位;1997年晉升副教授;2003年晉升教授;現在擔任濟南大學科技處副處長,在職攻讀武漢理工大學博士學位。
1998年9月,被授予山東建材學院「優秀教師」稱號;2001年7月,被濟南大學評聘為碩士研究生導師;2002年7月,被評聘為山東建材工業協會牆體材料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2002年12月,被山東省經貿委、人事廳、教育廳、科學院聯合授予 「山東省千名知名技術專家」稱號;2003年8月,被濟南大學評聘為材料加工學學科重點崗位教師。
教學中曾先後為本科生講授過《流體力學 泵與風機》、《硅酸鹽工程熱力學》、《硅酸鹽熱工工程》、《硅酸鹽熱工基礎》、《流體力學與傳熱學》、《流體力學與設備》、《熱工過程與設備》等多門主幹課程,同時還為研究生開設《氣固兩相流》課程。工作以來,指導過歷屆本科生的畢業論文或畢業設計工作,所指導的學生中,有1名學生的論文榮獲「山東省優秀學士論文」,多名學生的論文榮獲「濟南大學優秀學士論文」。
科研工作中,主要從事窯爐熱工性能的診斷、熱工流體機械的設計與開發、氣固兩相流特別是氣力輸送的理論及應用等方面的研究。
工作以來,參與了三項國家級課題;主持或參加其它縱向科研項目12項,其中主持5項;主持橫向科技服務項目6項。獲山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山東省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一項,山東省教育廳科技進步三等獎一項。圍繞自己的研究方向,共發表學術論文30多篇,多篇被SCI、EI或ISTP收錄。

研究方向:熱能工程、粉體動力工程

主要成果及獎勵:

「HJ-2高效減水劑的開發與生產」——山東省科技廳2001年科技進步二等獎;
「材料專業課程體系的研究」——山東省教育廳2001年省級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
「農作物纖維增強無機基復合材料的結構與性能研究」——山東省教育廳2000年科技進步三等獎;
「優化設備資源,創建科學化、規范化的高水平實驗室」——濟南大學2000年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
「材料專業課程體系的研究」——濟南大學2000年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
「《熱工過程與設備》課程建設與應用研究」 ——濟南大學2004年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
「流體力學的課程建設」——濟南大學2000年優秀教學成果三等獎。

目前主持的主要項目:

1)「濃相氣力輸送的阻力特性研究」——山東省科技廳2003年基金項目;
2)「濃相氣力輸送粉煤灰的應用研究」——山東省教育廳2000年基金項目;
3)「高溫連續監測及智能控製成套設備的開發」——濟南市科技局2001年基金項目;
4)「石墨纖維熱電偶的開發」——濟南大學2001年基金項目;
5)「山東魯南水泥有限公司窯系統熱工分析與診斷」——與企業合作項目;
6)「混凝土外加劑開發與研究」——與企業合作項目。

科研項目招商:

電廠粉煤灰干排放系統的設計以及粉煤灰的綜合處理與應用

隨著環境保護和粉煤灰綜合利用的發展,電廠干排灰系統的開發與應用受到重視,它對於火力發電廠化廢為寶、治理污染、保護環境、節約資源具有積極作用。
本項目採用固氣質量比大於35的濃相氣力輸送技術進行干排灰。與其它形式的氣力輸送相比,該項技術主要具有以下優點:
輸送能力大;輸送的固氣比高;輸送所需的能量少(僅為稀相輸送所需能量的一半);輸送距離遠(可達2公里以上);低速輸送,對管道的磨損小;設備簡單,投資較少,自動化程度高;經濟效益高(對於一個發電廠而言,設備投資一年內即可收回)。
將粉煤灰從除塵器中輸送到灰庫中後,可以做進一步的處理與應用。例如可以將原灰分選,分級,從而提高粉煤灰的附加值,達到物盡其用的目的。該項技術在其它有粉狀物料輸送要求的行業都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Ⅱ 山東省高校排名

1、山東大學

2、中國海洋大學

3、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4、山東師范大學

5、青島大學

6、山東科技大學

7、山東農業大學

8、齊魯工業大學

9、濟南大學

10、青島科技大學

11、曲阜師范大學

12、山東理工大學

13、山東財經大學

14、煙台大學

15、魯東大學

16、青島農業大學

17、青島理工大學

18、山東中醫葯大學

19、聊城大學

20、山東建築大學

21、濰坊醫學院

22、山東第一醫科大學

23、臨沂大學

24、濱州醫學院

25、山東交通學院

26、濱州學院

27、濟寧醫學院

28、棗庄學院

29、泰山學院

30、德州學院

山東大學相關簡介:

據2018年6月山大官網信息顯示,山大總佔地面積8000餘畝(含青島校區約3000畝),形成了一校三地(濟南、青島、威海)八個校區(濟南中心校區和洪家樓、趵突泉、千佛山、軟體園、興隆山校區及青島校區、威海校區)的辦學格局;有4所附屬醫院,3所非直屬附屬醫院,11所教學、實習醫院。

擁有在職教職工7493人(不含附屬醫院),其中教授1246人,博士生導師897人;各類全日制學生達6萬人;下轄35個二級學院,開辦本科專業117個,擁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44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55個,專業學位博士點3個,專業學位碩士點27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41個。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山東大學

Ⅲ 2020江蘇高考,理科324,BC,排名12萬,能報省內什麼學校

2020江蘇高考,理科324,BC,排名12萬,能報省內的大學有:

1、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始建於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初名為蘇州府官立農業學堂。學院秉承「勵志耕耘,樹木樹人」的校訓,致力於打造「江南農耕文化弘揚者、園藝職業教育開拓者、蘇州園林技藝傳承者、智慧農業建設領跑者、國際職業農民培育和輸出探路者」這五張名片。

學校前身是創建於1953年的南京無線電工業學校,是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所電子中等專業學校。

Ⅳ 濟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師資隊伍

目前主要在職教授和研究員有:
程 新 教授,男,1963年1月生,博士,校長,博士生導師,中共山東省第七屆黨代會代表,高等學校無機非金屬材料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全國優秀教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山東省專業技術拔尖人才,山東省先進工作者,山東省改革開放以來優秀大學畢業生。先後在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60餘篇,被SCI收錄10餘篇。現主持國家級、省級基金和攻關課題8項,獲省級科技成果等各種教學、科研獎4項。
耿浩然 教授,男,1954年4 月生,博士,山東大學博士生導師,新材料研究所所長,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省專業技術拔尖人才。發表學術論文70餘篇,被SCI和EI收錄15篇。申報國家發明專利2項,主編專著1部。主持國家、省、市級等科研項目10餘項,獲省、部級科技成果獎4項。培養碩士、博士研究生14人。
李國忠 教授,男,1956年3月生,碩士,山東千名知名技術專家,濟南市科技拔尖人才。碩士生導師,學校特聘關鍵崗位教師。主要從事復合材料和新型牆體材料的研究,主持完成了多項省部級科技攻關課題。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被SCI和EI收錄3篇。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三等獎等10餘項,並取得多項國家專利。
李仕群 教授,女,1946年2月生,碩士生導師,曾兩次赴美學習和工作。為材料學和材料物理專業講授專業基礎課8門。主要研究高性能膠凝材料及其應用。承擔國家及省、部級基金項目9項。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被SCI及EI收錄8篇。獲省高校優秀科技成果2等獎1次,省教育廳科技成果3等獎2次,部級3等獎1次。
蘆令超 教授,男, 1963年5月生,碩士,院長,碩士生導師,濟南市學術帶頭人,兼任山東省水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濟南大學學報編委。主要從事無機非金屬材料與復合材料領域的研究。發表重要學術論文40餘篇,其中被SCI收錄3篇,獲省級科技與教學成果獎3項。主持或參加省部級以上研究項目6項。
范素華 教授,女,1957年2月生,中共黨員,碩士生導師,現任濟南大學校長助理兼人事處處長。主要研究方向功能陶瓷。主持或參加省、部級項目4項,獲省教育廳及學校優秀科技成果獎多項。在《硅酸鹽學報》、《硅酸鹽通報》、《中國陶瓷》等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其中被EI、CA收錄7篇,參編教材1部。
岳雲龍 教授,男,1964年6月生,碩士生導師。山東省節能與資源綜合利用協會專家。曾獲得山東省青年科技獎、濟南市青年科技明星、濟南市拔尖人才等光榮稱號。作為項目主持人獲山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和三等獎各1項,主持省部級科研項目5項。在國內外學術刊物發表論文30多篇,有多篇被SCI、EI和CA收錄。
王 志 教授,男,1962年11月生,碩士生導師,現任教務處副處長,學校特殊崗位重點崗教師,市青年學術技術帶頭人。主要研究方向為材料復合新技術和金屬陶瓷材料,主持和參與完成多項省級科研項目,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40餘篇,被SCI、EI收錄5篇,出版學術專著1部,獲省部級科研獎勵4項。
侯文萍 教授,女,1946年12月生,碩士生導師,山東省優秀教師和全國優秀教師。主要從事材料物理化學方面的教學與研究工作。近年來承擔了5項省部級科研項目及多項自選項目和企業委託項目,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50餘篇,其中3篇被SCI收錄。獲得山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山東省教學優秀成果二等獎1項。
鄭少華 教授,男,1955年1月生,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是粉體工程,主持與參加山東省攻關項目3項並通過鑒定,先後主持了省科技廳、省教育廳、校級及企業橫向研究課題多項,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40餘篇,其中被EI收錄1篇。獲國家實用新型專利一項,獲省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校級教學成果獎多項。
劉曉存 教授,男,1957年10月生,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新型膠凝材料、特種水泥、工業廢物綜合利用等。承擔過1項山東省科技計劃項目和多項橫向科研項目,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被SCI和EI收錄6篇,獲省科委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三等獎3項,省教育廳三等獎4項。
陶珍東 教授,男,1957年生,山東顆粒學會秘書長。主要從事粉體改性和無機非金屬材料與金屬材料的復合。先後主持和參加完成了山東省科委項目1項,山東省教育廳項目1項,校級和橫向項目9項,出版學術著作1部,主編的《粉體工程與設備》教材1部,發表學術論文38篇,其中1篇被EI收錄。獲實用發明專利1項。
戴寶剛 教授,男,1944年9月生,主要研究方向是無機非金屬材料。先後主持和參加省部級、校級及橫向科研課題15項,編寫了《材料科學與工程導論》等3部教材和實驗指導書,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在石材研究方面居國內領先水平。現主持玻璃陶瓷增韌研究課題,研究用納米晶界增韌玻璃陶瓷。
李艷君 教授,女,1956年9月生。主要從事無機非金屬材料領域的研究。先後主持和參加省科技攻關項目一項,企業委託及校級項目多項。發表重要學術論文50餘篇,其中被SCI和EI收錄6篇,獲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教委優秀科技成果獎3項。
張學旭 教授,男 ,1957年12月生。主要研究方向:粉體工程;近年來主要參與和主持了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教育廳基金、濟南大學科研基金以及企業委託項目在內的共13個項目的科研工作,參與編寫《粉體工程與設備》教材1部,在各種學術刊物和會議上共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其中1篇被ISTP收錄。
王復生 教授,男,1951年4月生,碩士。為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講授專業課程。科研方面主要進行高性能混凝土材料,高性能水泥,水泥生產新技術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完成國家重點實驗室項目一項,參加海軍後勤部項目一項,另外還承擔企業委託項目和自選項目多項,在各類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
李學閔 研究員,男,1947年1月生,濟南大學復合材料研究所所長,兼中國復合材料學會常務理事,山東復合材料學會秘書長。完成省部級科研項目近20項,多次受獎;共發表論文60餘篇,參編著作5部;授予專利15項。評為山東省千名知名專家,濟南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中國專利山東優秀發者,省政府給予一等功獎勵。

Ⅳ 兩院院士是什麼待遇

1、兩院院士的待遇如下:

兩院院士享受的工作待遇(包括醫療保健、乘車等)相當於副省部級待遇,當然也有例外,本身是正部或以上級別的院士會享受更高級別的待遇。

從2009年1月1日起,兩院院士的院士津貼標准從每人每月200元調整為1000元,經費列入中央財政預算,專項撥款。

據國家規定,根據國家現行規定,兩院院士享受的工作待遇(包括醫療保健、乘車等)相當於副省/部級待遇,當然也有例外,本身是正部或以上級別的院士會享受更高級別的待遇。

2、院士沒有行政待遇,國家對院士是有優待,但絕對不是副部級待遇。政治上,院士能看不到副部級官員的內部文件,生活上,院士享受不到副部級的住房標准,也沒有專車接送。醫療上,國家會安排院士體檢,但醫院不會按照副部級待遇來為院士服務。

3、全國不同地區有不同地區的標准。

(5)濟南大學教授1955年出生的擴展閱讀:

兩院院士的制度

2013年公布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點到了院士制度改革。在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章節提出,「改革院士遴選和管理體制,優化學科布局,提高中青年人才比例,實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

兩院院士章程規定,當院士的個人行為觸犯國家法律,危害國家利益或喪失科學道德,違背院士標准,有不少於5名院士書面提議,要求撤銷其院士稱號時,由其所在學部常務委員會受理並審議後,通過所在學部全體院士投票表決,可作出撤銷其院士稱號的決定。

但是,對於「院士退休」一說,很多院士表示費解。 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成員、「嫦娥三號」探測器系統首席科學家葉培建院士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說:「『院士退休』是個偽命題。」

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分別是國家設立的科學技術方面、工程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屬於終身榮譽。葉培建指出,院士既然是個榮譽稱號,不是一個工作崗位,就沒有「退休」一說。退休,應該是從工作崗位上退休。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兩院院士

熱點內容
劍橋大學大學生 發布:2025-09-29 06:52:57 瀏覽:546
2017大學生軍訓取消 發布:2025-09-29 06:44:11 瀏覽:704
大學生學生自傳書 發布:2025-09-29 06:37:53 瀏覽:857
大學生剖析自我 發布:2025-09-29 06:35:53 瀏覽:195
東北師范大學張宏教授 發布:2025-09-29 06:35:38 瀏覽:888
大學生不管 發布:2025-09-29 06:25:59 瀏覽:363
雲南大學書法教授 發布:2025-09-29 06:18:26 瀏覽:583
濟南大學教授1955年出生的 發布:2025-09-29 06:02:28 瀏覽:25
安大軟體工程研究生導師汪 發布:2025-09-29 06:01:37 瀏覽:23
研究生論文中期考核表導師意見 發布:2025-09-29 05:46:47 瀏覽: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