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大學生回高中看老師感想

大學生回高中看老師感想

發布時間: 2025-09-30 08:51:21

1. 求大佬粘貼一篇 大學生回高中探望自己班主任 的相關作文 要求6000字 粘貼就行! 拜託了

師問我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在家庭中你與父母融洽如何?執著的我依舊對老師說一般,似乎田老師聽到「一般」這個詞有些疑惑,然後我與老師說明了我與家人之間的相處後,老師只是微微的一笑,之後老師開始再為我與家人之間的相處進行了分析,分析後老師又對我講述了許許多多父母的辛勤與付出。老師的一番講述讓我明白了許多的人生哲理,讓我懂得了怎樣去理解父母、更加讓我懂得了怎樣更好的關愛父母的辛勤與付出。雖然我覺得老師不必多問學習以外的話題,但是我並不是這么認為的,相反我覺得老師是關心我們,老師也是想通過你與父母融洽的關系而來更好的了解你,那麼在生活中也能更好的幫助你。
田老師她很關心我們的學習!
老師問我的第二個問題就是在學習中有遇到過困難嗎?我用沉重的心情對老師說:有。可能在學習的道路上我並沒有擁有很好的學習方法,所以在學習中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我與老師講明個人在學習中的一些不足的地方,老師也很耐心的教導我,給我講述了學習中的成功與失敗的意義。在學習中你是得不到任何自由的,只有在學習中獲得樂趣與快樂!樂趣是指老師教課中帶給你的樂趣。快樂是指在學習生活中你一天一天的收獲到更多的知識,在知識的海洋中你快樂的成長!「失敗乃成功之母」只有你一次一次經歷失敗的時候你才會擁有更多的經驗,那麼面對成功的道路上又邁進了一步。對啊,學習並非那麼艱苦,只要你在學習中有好的學習方法,在學習中能夠走出挫折,戰勝挫折,那麼你在學習的道路上是永遠快樂的。
田老師很關心我們與同學之間的相處!

2. 大學生回訪母校實踐心得

大學生回訪母校實踐心得

感恩是一種人生的新知,它使你明白善惡與美醜,作為一名大學生,母校是培育我們的源地,我們應該常懷一顆感恩的心,有空就回訪一下母校吧。下面為大家提供大學生回訪母校實踐心得,歡迎閱讀!

大學生回訪母校實踐心得【1】

感恩是一種人生的新知,它使你明白善惡與美醜;感恩是一種平和的心態,它昭示著樂觀的人生;感恩是給予者最好的報答。回首過去,我們走得辛苦而快樂,我們過得充實而美好。我們流過淚,卻也伴著會心的微笑;我們踏著荊棘,卻也嗅得萬里花香!回首著校園的一草一木,到處都記載著我們的點點滴滴。回憶就是這樣,像漫山遍野在微風中輕舞的丁香,聖潔中流露著哀傷,搖曳卻略顯靜謐。母校在我的記憶中就是如此,雖然扉頁上有過煩惱和不順,但結語上卻寫滿了欣喜與感恩。

作為一名在母校辛苦培養下而邁入大學殿堂的學子來說,母校是我們心中永遠不能忘記的地方,那裡有我們最純真的回憶,有我們為考大學而寒窗苦讀的畫面。浮雲遊子意,落日故鄉情,悠悠母校恩,莘莘學子心。母校,這個讓無數學子魂牽夢繞的地方,在學子的心中永遠是那最神聖的一角。重回母校懷抱,回憶往昔,重溫師生情、共話同窗誼。母校培養了我們,從大學回到家鄉然後回訪母校,這任務不僅給我們重溫母校的感覺,而且讓我們回憶過去的寒窗苦讀和與老師、同學的點點滴滴,這些回憶曾經給了我們勇氣和力量。

邳州市宿羊山高級中學始建於1938年,為當時縣立宿山中學。伴隨著歷史的滄桑,先後易名為宿羊山民辦中學、宿羊山初級中學、宿羊山中學。1989年實現初高中分離,成為邳縣第一所高級中學。1996年驗收為徐州市合格高中,1998年8月驗收命名為江蘇省重點中學,2003年11月順利轉評為“江蘇省三星級高中”。

學校先後獲得“邳州市名校”、“徐州市安全文明示範校”、“淮海經濟區十佳中學”、“徐州市文明單位”、“江蘇省招飛工作先進單位”、“江蘇省德育先進學校”、“徐州市模範學校”、“徐州市依法治校示範校”等稱號。

學校現設新老兩個校區,總佔地420餘畝,新校區三山環抱,一水繞足, 宿羊山老校區。

鍾靈毓秀,人文深厚。現建有現代化高標準的教育教學設施,配有專用的多媒體教室、課外活動室、微機室,學校還建有能承擔大型競賽項目的400米標准塑膠跑道運動場。

學校現有68個高中教學班,在校學生4600多名,260名專任教師中,中高級職稱120餘人,市、縣級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學科中心組成員50餘人,師資力量雄厚。學校一向以“嚴明的紀律、規范的管

理、安全的環境、優良的質量”享譽邳州。近年來辦學水平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連年攀升,高考成績穩居“邳州市運中第一、宿羊山高中第二”的地位,穩居徐州市30所三星級高中首位。2007年高考,我校本科資格過線人數878人,其中文考二本本科上線382人;單科優分率、 宿羊山新校區均分、本科上線率在徐州市屬36所省三星級以上高級中學中穩居前列;其

中,政治、歷史、地理三科在邳州市居第一名;學校綜合排名躍居徐州市36所省三星級以上高級中學前10位。受到邳州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協發的賀電表彰。

作為從邳州市宿羊山高級中學走出來的大學生,我們在兩年多的大學生活中學到了很多,從初中時代的學習生活到高考志願的選擇到大學的兩年半,我們經歷了高低起落,有經驗有教訓,有歡喜有悲傷,有頓悟也有迷茫;這些東西我們都想和學弟學妹分享。希望我們的經驗教訓能讓他們在成才的過程中少走彎路,也希望我們的感受能引起他們自己的分析與思考。因此,這次“回訪母校,拜訪恩師” 寒假社會實踐活動給了我們機會。

滿懷興奮,我踏上了母校回訪之行。來到邳中,看到曾經熟悉的學校,一草一木,令我們感慨萬千。再回到母校,身上早沒有了努力學習的那份緊張,多了一份輕松與自在。我散步在校園里,踏著青青的石板路,走過每一個熟悉的角落,重新坐到親切的桌椅旁,想到初中高中那段“崢嶸歲月”。如今卸去升學的煩憂,難得有機會“冷眼旁觀”了。我們曾在這里寒窗三載,時光匆匆,轉眼又將是一個三載。飽含著對母校的滿腔思念,我們重溫了當年老師的親切和藹,再度踏遍母校的每一寸土地,凝視著校園中匆忙而略帶疲憊的身影,這熟悉的身影讓我們看到自己的昨天。

帶著濃濃的情,我們為學弟學妹送去關懷和幫助,期望通過我們微薄的努力為學弟學妹們解答疑惑、提供幫助。老師的熱情,學校的支持,學弟學妹的信任,令我們身在寒冬,勝似暖春,股股熱流溫存地在心間流淌。再次看到學弟學妹們,彷彿看到當年的自己:為夢想執著的努力,卻也少不了有學習上的困惑和挫折。當我還是邳中的一名學生的時候,我也親身感受著老師同學互動的氣氛,親身體驗過為堅持自己的觀點而和同學們爭得面紅耳赤。當喜歡睡懶覺的人們還沉醉在夢鄉時,我們已經坐在教室里開始了一天的奮斗,朗朗的讀書聲聲聲悅耳。學弟學妹書桌上厚厚的書本,讓我想起當初我們也是同樣埋頭苦讀,為成績不知疲倦。

老師們還是那麼默默地付出,然而,在他們轉身的那一瞬間我猛地發現了他們的背影已經少了往昔的那份青春,更多了一份疲憊和勞累,但,風采依舊還在。因為緣分,我有機會受教於邳中的老師,那清澈的眸子里閃爍著對學生的關懷,筆尖流淌的批語讓我感受到了他們孜孜不倦的精神。他們給予了我終生難忘的關懷,不論是學習、生活,還是自身的成長, 在學校的日子,我就在這樣一些可愛的老師的教導下,努力的學習,健康快樂地成長。

雖然我離開了母校,但回想起來我依然心存感激。我一直在想用什麼詞語能最形象的形容我們的母校,有人說是母親,有人說它是我們共同的精神家園等等,我想這些都是正確的,母校,不僅是母親,是精神家園,更是我們一輩子“停泊”的港灣,是我們共同的家。母校,還記得還有很多很多,每一個回憶溶著我喜怒哀樂的痕跡,都有同您一起經歷的風風雨雨,三年的生活,我以我身為筆,以您為布,以喜怒哀樂為色彩,繪出一幅畫,這也是我繪得最好的一幅,也只有您和我一起分享。

雖然大學生活已經過去了大半,但是,對高中母校那份深深的感情依舊留存在我的心中,我想,一年之後,當我即將離開我的又一個母校——江南大學的時候,我的感情,將會更加的濃烈,我將會更加難以割捨,與我的四年榮辱與共的我的大學,在無錫這片土地上,註定會留下我一生中最最難忘的

回憶,就像我走出高中的那一刻,對於這片由陌生到熟悉的土地,我更加珍惜與她的點點滴滴,母校,註定會成為我們一生中魂牽夢縈之所。

大學生回訪母校實踐心得【2】

時光荏苒,轉眼間離開母校已經三個學期了,驀然回首,才意識到日子的匆匆。回首往日在母校的點點滴滴,還依然記憶猶新;回首往日在母校的生活,還依然歷歷在目。走在母校悠長的林蔭大道上,看到校園的風景依舊,一種熟悉的感覺湧上心頭,走在曾經走過三年的路,心中不免想到了高中的生活。

還記得小小的書桌上那一摞摞各式各樣的復習資料,大家都把頭深埋其中,奮筆疾書著;還記得親身體驗過為一道物理題堅持自己的觀點而和同學們爭得面紅耳赤;還記得時常看到學校的那些孜孜不倦的老師,又看到埋頭苦學的同學們為追趕朝陽而奮力地奔跑著,不舍棄一分一秒;還記得每個班級後面都掛著的高考倒計時牌,那血紅的數字一天天的遞減,讓我們的心情也一天天的沉重。還記得„„

當喜歡睡懶覺的人們還沉醉在夢鄉時,我們已經坐在教室里開始了一天的奮斗,朗朗的讀書聲聲聲悅耳,我們這樣的刻苦奮斗著,為了六月那即將到來的難關。雖然日子過得很單一很辛苦,但是因為大家都懷有瑰麗色的夢想,有著最原始的熱情與動力,所以每個人都在為自己的未來努力著。這種大家一致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加油的氣氛總是讓我感到青春真好。

感謝我一直尊敬著的老師們傳授給我們知識,像辛勤的園丁培育我們茁壯成長。感謝我朝夕相處的可愛的同學們,是他們讓我懂得了什麼是友誼,又是他們讓我理解了“朋友”這個詞的含義。老師和朋友,像是一本本圖書,總是讓你知道更多的知識,怎麼讀都讀不完。感謝那一次次校運動會,讓平時一個個不起眼的同學也團結起來,齊心協力的為班級取得了榮譽。感謝母校對我無私的培養,給了我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讓我能取得優異的成績。我愛學習,我愛勞動,我愛科學,我愛實踐,我敢於攀登,這些都要歸功於我的母校。 我要感謝我的母校——是母校,為我們提供了優越的學習環境,使我們順利完成學業;是母校,使我們完成人生了最美的蛻變,破繭而出,自由翱翔。

參觀完了校園,看到了校園中記載著我們回憶的花草樹木,我們四個人一起走進了高中教學樓看望我們最親愛的化學老師——教導主任劉龍君老師。看到曾經教過我的老師,感覺老師還是一樣的親切,一樣的和藹可親。看看辦公室里每個老師面前厚厚的學習資料和測試卷子,再看看一個個埋頭或批改作業或做參考書的老師們,我真正感到辛苦的不止我們學生,老師為我們付出了更多的心血。我們四個人與老師匯報了一下我們近一個學期的學習情況和生活方面的事情,互相交流了一下自己的心得與感想,獲得了不小的收獲。當然,我還不忘詳細的向老師介紹了一下我們南通大學的情況與師資力量,宣傳通大的特色,傳播通大的精神。

老師宣傳完了,但是最重要的是向高三的學弟學妹們宣傳。跟隨著劉老師踏進他現在所教的班級。走進班級里,一樣的教室,一樣的桌子椅子,一樣的講台,曾經的高三生活又一次回到了我的腦海中了。看著一張張質朴而純真的笑臉,自己彷彿也回到了高三。看到每個班級後面都掛著高考倒計時牌,可以感受到他們現在的艱辛,畢竟自己也是從那時走過來的。但是,現在回顧一下,真的可以用這樣一句話來概括——高三,痛並快樂著。陽光總在風雨後。

這次,我以一個學長的身份站在講台前,向在座的各位學弟學妹們宣傳我們南通大學。說實話,剛上台的時候還有些緊張,生怕我的語言不能打動在座的各位,但是我發現我自己錯了。他們是那麼認真的聽,那麼配合著我。心裡的一塊石頭一下子落下來了。我向學弟學妹們宣傳了學校簡介、專業特色、展示了校園風光、告知了招生政策加分政策等。看著填志願一片茫然但又充滿著熱情的他們聽的格外的認真,給我的宣傳工作帶來了信心和勇氣!我和同學們交流了大約有一節課的時間,最後還留下了十分鍾讓大家自由提問,說一說自己在學習中的困惑和對於高考志願填報的迷茫。

整個的交流和互動效果非常好,我以一個高考過來人的身份,向學弟學妹們傳授了我的經驗,希望他們能夠少走彎路,避免不必要的失誤,而且還讓大家詳細的.了解了我們南通大學,介紹南通大學獨特的文化積淀、歷史傳承、校園環境、傑出校友、辦學精神以及發展成果,介紹了校訓,擴大了南通大學知名度與影響力。

時間過得很快,眨眼一節課就過去了。我們四個人與劉老師道了別,在老師殷切希望和依依不捨的目光中離開了我的母校——泰興市實驗中學。

完成此次回訪母校的活動後,我還不忘與過去的老師道別,拍攝一些校園的照片回去留作紀念,此行真的是很有意義啊!

關於回訪母校,宣傳通大的這件事,我從學弟學妹們身上發現了他們對南通大學的印象和了解程度,我最終總結出了有關通大的幾點不足:

1.學校的宣傳力度還不夠,高三的同學們普遍反映沒有聽說過這個學校,也不知道這個學校有什麼專業優勢和優秀師生。就算聽說過也只是認為南通是個好城市。

2.許多人只知道通大的醫學專業很強大,但是對於其他專業卻聞所未聞,甚至覺得其他的專業沒有一點優勢。我們學校的食品專業的確是最好的,但也不可能所有人都上這個,所以我認為在宣傳時不能只是一味的強調最強勢,還應該介紹一些稍強勢的專業。這樣才能給大家留下全面發展的好印象。

3.學校搬到了新校區,在相對於較偏僻的地帶,購物,買衣服很麻煩。交通不便,路途很長。這讓許多同學都知難而退,感覺有些像與世隔絕。

這些都是我認為我們江大做得還不夠的地方,影響了我們現在前進的步伐。希望能夠在今後多向這些方面努力,讓我們一起期盼著南通大學更美好的明天。

這次以“回訪母校 拜望師恩”為主題的寒假社會實踐活動已經結束了。我從中收獲了許多。又一次看到了我的母校,看到了朝思暮想的老師和同學。在母校這三年的學習和生活中,我們成長了許多——從幼稚走向了成熟,從無知走向了睿智,以自信取代了迷茫,學會了跌倒後的爬起,也學會了感恩。

感謝母校給與的三年的教誨,感謝母校提供的良好的教學環境,感謝老師們給與的無私的愛。我們謝謝你的一草一木,謝謝你的溫馨關懷和嚴格磨練,謝謝你的親切包容和無私奉獻。無論我走到哪裡,都會牢牢記住你——泰興市實驗中學!

我認為此行讓我學到了很多,既看望了恩師,也為通大盡了自己的一份力量,起到了很好的宣傳作用。活動形式靈活多變,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而隨時改變。“回訪母校”使我們成長,使我們成熟,使我們更加熱愛母校,更加關心這些日後也會像我們一樣的學弟學妹們。

我希望這個活動能夠一年一年的延續下去,明年台下的同學將站在今天的舞台上,為母校做出貢獻。

大學生回訪母校實踐心得【3】

社會實踐是大學生在學校之後走進社會的重要體驗, 也是教育與實踐相結合的具體體現。作為大學生,我們不能閉門讀書, 而要敞開大門, 走向社會。在實踐中學習,增強社會責任意識,提高綜合素質。為提高競爭力,建設祖國的發展做不懈的努力。這次回母校的目的之一是:想看看曾經的老師及學校的一切,離開高中母校已有一年半,雖然每個假期都有回母校看望老師,但是都從未有組織有計劃地回訪母校。一日為師,終身為父。老師們曾經用半生的知識澆灌我們,如今,我們已經成長即將步入社會,最應該感謝的是一直教導我們的老師。現在我已經是大學二年級的學生,在高考經驗和大學學習經歷方面的總結已經較為成熟,我認為,這個寒假正是我回訪母校的好時機。在母校難免遇到一些學弟學妹,通過我們在大學的經歷喚起了沉浸在書海的高三學子對大學生活實踐的渴望。高中母校仲良中學的概況:我的中學母校始建於1956年母校仲良中學素以治校嚴謹,教學質量高,培育人才而著名於外

(一)文化底蘊厚重

仲良中學是1956年由吳仲良老先生投資創辦的一所私人學校,是樂至最早的一所完全中學,並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辦學風格和特色,積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培育了萬千計的傑出人才。

(二)辦學條件優越

目前,學校擁有現代化的科教實驗樓,多功能的圖書館,全省一流的體育館、最大的田徑場、文化廣場,高標準的學生公寓。學校擁有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和人性化的服務設施,教室都安裝了空調,配備了“三機一幕”和電視監控系統、多媒體教學系統,校園建立了雙向閉路電視系統和千兆網,建立了電腦辦公、閱卷和管理網路,多媒體電教室、電腦室、實驗室等設施齊

(三)師資力量雄厚

吳仲良中學的師資力量在全縣所有中學中是最強的。目前擁有最多的師資力量,並且教師大多由高級學校應聘而來,教師業務精湛,教學水平高。

(四)助學機制齊全

學校實施了優生工程,加大了對優生的選拔力度、培養力度、獎勵力度。選拔就是在全縣中選優生;培養就是明確班級、教師定點培養;獎勵,就是重獎成績居年級前茅的學生。還有特困生救助機制。確保學生不因家庭貧困而中止學業,特優生能憑獎學金完成學業。

一、 拜訪校長及問候班主任

正月十五後,學校領導老師都陸續上班開始了新學期開學的准備工作。於是我選擇了這個時間段拜訪校長和老師。剛到副校長辦公室,就看見副校長在與幾位老師和主任在處理事情,於是我在門外等了一會兒,看著副校長想起了我高中那會兒,那時的副校長都是在台上給我們高三學子做高考的動員演講,她激昂的語調,振奮的詞句都鼓舞著我們每一個人。她讓我們從繁重的課業中解脫出來,審視自己的理想,規劃自己的行為,明准自己的目標。時光飛逝,如今我已經是走出母校的大學生了。看到張副校長處理完事情,我走進了辦公室,表明來意後,張副校長熱情地接待了我。她要我傳達她的謝意,並關切地詢問了我在大學的情況。

拜訪完張副校長之後,第二天我約上幾個同學找到了高三班主任趙老師的辦公室,沒想到趙老師一眼就認出了我。她放下了手中的工作,像朋友一樣與我親切的交談。我把大學生活里的一些經歷和挫折與老師分享,說出了自己一些無助與困惑。趙老師微笑著不急不慢地為我解答困惑。她告訴我,大學就是半個社會,自己一個人在外面就要學會獨立,尤其是女孩子要自己照顧好自己,學會獨立思考處理問題。當然自信是成功的關鍵。

聽完老師的教導我受益良多。得知我們此行的計劃後,趙老師特意抽出了他的一節課,讓我們在他現在帶的高三班上做宣講,她說,大學畢業後都要步入社會,走上工作崗位,現在就要多實踐,為以後打下基礎。她還鼓勵我們多回母校開展這樣的實踐活動。

二、宣傳大學母校**師范學院

做好充分的准備後,我們一行人來到了教室里,趙老師向同學們簡單介紹了一下後,我們受到了同學們的熱烈歡迎。

我們每個校友輪流上台發言,各自介紹自己大學的情況。下面的同學都合上了書本,放下了手中的筆,聽得心馳神往。輪到我時,我熱情地向他們介紹了我的大學母校xx師范學院的詳細情況。這是一所以育師為主,工、外、文、管、經、法等兼備的多學科的綜合性大學,近年來發展迅速,吸引了大量本科批優秀考生。學生宿舍設置齊全,學習氣氛濃厚。因為我們宣講的班級是文科班,所以我著重介紹了一下我們經濟與管理學院和我的專業。目前,學院設有財務會計系、企業管理系、金融系、旅遊管理等,愛好經濟的同學可以有廣泛的選擇。

三、與高三學生交流心得

接下來的環節是為高三同學答疑解惑,分享大學生活心得。大家在這個環節一下子熱鬧起來了,紛紛踴躍舉手提問,我們校友輪流回答問題。

也許是高三同學課業壓力大的原因,他們都很關心是不是到了大學由於生活學習沒有了父母老師管,一切都很輕松自在這個問題。我根據我的所見所聞和我的經歷給他們做了解答:大學並不是人生的終點,而是人生的起點,雖然離開了父母老師的管束,但是我們卻要自己面對社會現實的殘酷,只有通過努力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將來才能有立足之地。

後來,我們又談到了高考,他們是文科重點班的學生,高考壓力普遍較大。我們告訴他們,高考只是人生中的一場小戰役,不必太緊張。 最後,我們各自總結了一下自己怎樣應付高考緊張情緒的方法,填報志願的經驗,和剛到大學的注意事項。

四、實踐收獲與體會

這次做完回訪母校的活動,收獲體會頗多。

最讓自己滿意的方面,是自己這一年多的經歷和感想能夠幫助到曾像我一樣處於迷茫時期的高三學生。當自己曾經也面臨這樣的壓力的時候,正是有回母校的學長學姐的精彩動員,才使我的內心倍受鼓舞。施恩不記,受恩勿忘。如今我已經有能力傳遞這份關懷,雖然力量微小,但這卻是一份責任。我開始明白,只有在助人為樂時,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價值。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如今已經成人成才的我們,是老師們盡心教導的結果。這次回母校,班主任仍然不忘對我們細心教導,為我們撥開雲霧。都說老師如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這次實踐活動後,我有深深的感觸,我認為,我們不僅應學習老師的傳授給我們的知識,我們更應該學習老師的奉獻精神。

奉獻精神是一種愛,是對付出而不求回報的愛。對個人而言, 就是要在這份愛的召喚之下,把本職工作事業也當成一項精神去熱愛和完成,從點點滴滴中尋找樂趣;努力做好每一件事、認真善待每一個人。作為大學生,我們就要熱愛我們的專業,熱愛我們即將從事的工作。

最後,通過這次回訪母校的社會實踐活動,自己的社交能力和與人溝通交流的能力都很很大的提升。從最初的拜訪張副校長、班主任老師,到最後向高三同學進行宣講為他們答疑解惑,這些都是對我自己當眾發言膽量的考驗對詞語組織能力的考察。雖然在演講時,自己會因為緊張而忘詞,但是有幾次自己都巧妙地化解了尷尬,這也是對應急處理問題的鍛煉。

再次回到校園,心態已和之前大不一樣,沒有了高考的壓力,沒有繁重的課業,心態自是比以前輕松。

站在高考倒計時牌前,感慨萬千。其實,我們雖然已經安安穩穩在大學里讀書生活,但是,在日常學習中我們缺少了朝著一個明確目標的奮斗心態。即使在大學,我們也應該把每一天都當做是高考倒計時來過,珍惜每一天,奮斗每一天,讓自己的大學生活都沒有遺憾。像高考一樣,成功地步入人生下一個階段。



;
熱點內容
西北大學文學院教授易經 發布:2025-09-30 09:55:20 瀏覽:662
香港浸會大學吳多泰博士國際中心 發布:2025-09-30 09:55:10 瀏覽:134
四川大學需要博士研究計劃書 發布:2025-09-30 09:50:51 瀏覽:732
大學生校園活動策劃書 發布:2025-09-30 09:49:19 瀏覽:618
大學生整容成baby 發布:2025-09-30 09:47:53 瀏覽:930
大學生考a 發布:2025-09-30 09:05:12 瀏覽:70
華中農業大學何慧教授 發布:2025-09-30 09:05:11 瀏覽:502
大學生回高中看老師感想 發布:2025-09-30 08:51:21 瀏覽:556
家長對研究生導師的感謝的 發布:2025-09-30 08:41:00 瀏覽:628
大學生活點滴 發布:2025-09-30 08:39:33 瀏覽: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