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戲劇研究生導師
『壹』 南昌大學音樂學院和江西師范大學音樂系哪個好我是學器樂
從音樂系辦學歷史、師資、研究生培養資格來看,江西師范大學比南大高一個檔次(一個是老師,一個是學生)。
從音樂系辦學歷史來看,江西師范大學音樂系歷史悠久,始建於1947年8月,是國內最早建立的高等音樂院系之一;是江西省辦學規模最大、辦學層次最全、師資力量最雄厚、教學條件最優越的音樂學院;在藝術專業方面,有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音樂與舞蹈學、戲劇與影視學。1998年開始招收學科教學方向研究生;「音樂學」2000年批准為碩士學位授予學科,2002年評為江西省本科品牌專業2015年被授予江西省文化藝術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示範類),2016年被確定為江西省高校音樂與舞蹈學學科聯盟牽頭學科。
師大:音樂學院現有教職工117人,其中教授19人、副教授31人、博士學位9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者2人、博士生導師2人、碩士生導師44人、省級教學名師2人、省音樂學科學術帶頭人3人,省級骨幹教師4人。
南大:南昌大學音樂系的教師大部分畢業於江西師范大學。
詳細信息你可以自己通過學校網站比較師資和辦學:江西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學院概況——學院簡介、碩士生導師風采;南昌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師資隊伍——音樂系
『貳』 南大有哪些研究生專業
考研最關鍵的不是專業,是導師,
找一個有名望的導師,他教什麼專業你就學什麼專業。
『叄』 有南京大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的博士嗎
先說我的一點兒看法:南大的中文系是十分的強大,可以說是國內一流的了。南大中文系的專業實力都不錯。
去年南大的兩篇全國優秀博士論文(全國一共100篇),其中一篇就是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的。
========================================
下面是網站上得信息:
本專業由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教研室、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研究所組成。回溯近百年來本專業輝煌而悠久的學術歷史, 我們可以列舉如下著名學者及中國比較文學的開創者:吳宓、張月超、趙瑞蕻等。目前,本專業有在職教師6人,其中教授、博士生導師兩名,副教授、碩士導師3名,講師1名。本專業有英、法、俄三個不同語種的專門學者組合而成,在研究方面和課程設置方面具有多樣化特色,目前所開設的課程主要有:比較文學原理、西方文藝理論專題研究、中外文學關系研究、西方文學專題研究、中國現代文學與外國文學、俄國文學與中國、法國文學與文化等。
本專業主要成員有:
楊正潤教授,全國高校外國文學教學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江蘇省比較文學學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比較文學學會理事、中國中外傳記文學研究會理事等學術職務。主要科研方向為:西方文學和文化理論、比較文學和傳記文學。主要論著有《人性的足跡》(1991),《傳記文學史綱》(1994)(獲中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和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另外發表論文多篇。曾主持的科研項目主持國家科研項目和教育部科研項目各一項,現正在的進行的科研項目是中國國家教育委員會九五博士點基金項目「傳記文學理論研究」。
余 斌教授,文學博士,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負責人。主要論著有《張愛玲傳》等。
唐建清副教授,主要論著有《茅盾與外國文學》、《中國比較文學百年書目》,(編著,與詹悅蘭合作)、《歐美文學研究導引》等;主要譯著有《塞萊斯廷預言》、《夜色溫柔》,《在中國屏風上》等。
董 曉副教授,文學博士。主要研究成果有:專著《走近金薔薇:巴烏斯托夫斯基創作論》,及論文多篇;譯著有《不合適宜的思想》(合譯)、《茨維塔耶娃文集》(回憶雜卷)等。目前正在進行研究課題是「契訶夫戲劇研究」(南京大學預研項目) 。
昂智慧副教授,文學博士,主要研究成果有:論文「倔強的靈魂的獨語——論卡夫卡的人生求證」等數篇;譯著《美學權威主義批判》等;參編教材《比較文學概論》等。
葉 瀟講師,文學博士,主要研究成果有:參編教材《歐美文學研究導論》,發表的論文主要有:《<耶穌會教士自中國被逐記>與異文化誤讀——伏爾泰的誤讀及意義》、《失意的山林女神:寂寞的象徵——Echo與山鬼比較研究》、《瑞麗與鶯鶯》、《艾田蒲看「中國禮儀之爭」》、《耶穌會士進入中國——篳路藍縷至輝煌》、《十面埋伏——耶穌會士困難重重》等;主要譯文有: 《建築》、《遠近叢書》、《悲秋•序》、《悲秋》等。SCI文章:Yuan CHUN, Xiao YE, Qin-Hua XU, Ai-Zhen YAN, 「Controlling the pore size of Hβ zeolite by improv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of (CH3)3Si-O-Si(CH3)3」, Studies in Surface Science and catalysis, Vol.135, 11-P-09, 2001.
〔以上內容由昂智慧老師提供於2006年12月29日〕
========================================
ps:如不清楚,可以留言給我。
『肆』 朱偉華的貴州師范大學博士生導師— 朱偉華
1983年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本科畢業,學士學位。
1992年北京大學中文系現代文學專業碩士畢業,碩士學位,導師錢理群教授。
2002年南京大學中文系戲劇戲曲學專業博士畢業,博士學位,導師董健教授。 1971年—1973年:鐵道部建廠局二處二隊 工人
1974年—1976年:貴陽市雲岩二中等 教師
1977年—1979年:貴州省人民醫院 護士
1979年—1983年: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 學生
1983年—1989年:貴州省圖書館 幹部
1989年—1992年:北京大學中文系 碩士研究生
1992年—1999年:貴州省圖書館 幹部 貴州師范大學中文系 兼職教師
1999年—2002年:南京大學中文系 博士研究生
1999年—— 貴州師范大學文學院 教師 1、 主編《中國淪陷區文學大系 · 戲劇卷》 廣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12月2、 《丁西林早期戲劇研究》 《文學評論》1993,2期
3、 《孔雀東南飛:從古代到現代 從詩到劇》 《文學評論》2000,6期
4、 《〈月夜〉與〈三弦〉》 《文學評論》2001(青年學者號)
5、 《論悲劇的產生及〈俄狄浦斯王〉的原型意義 《文學評論叢刊》5卷1期2002,5
6、 《與生命同構的戲劇藝術》 《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1992,1期
7、 《試析淪陷區改編劇的盛行》 《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1996年1期
8、 《唯美主義劇作〈黑衣人〉解讀》 《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02,1期
9、 《中國話劇史著編撰之回顧與前瞻》 《社會科學輯刊》2001,1期
《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1,3期全文轉載
10、《抗戰時期淪陷區話劇初探》 《貴州社會科學》1995年8期
《人大復印資料》1995年9期全文轉載
11、《特殊時期的特殊文化景觀》 《貴陽師專學報》1997年1期
《人大復印資料》1997年3期全文轉載
12、《周萍——來自作家心靈最深處的人物》 《貴州教育學院學報》1995年4期
13、《上海劇壇的繁榮景象》 《南方文壇》1999年5期.
14、《傳統戲曲的現代化途徑》 《文藝爭鳴》2001,3期
15、《歐洲兩種戲劇文本形態之比較》 《戲劇藝術》2004,2期
16、《解構時代我們如何建構戲劇》 《戲劇文學》2004,1期
17、《從阿Q周圍的人物談起—〈阿Q正傳結構文體新探〉》《貴州社會科學》2004,4期
18、《中國新詩創始期的舊中之新與新中之舊》 《貴州社會科學》2002,1期
19、《以「樂景寫哀」的鄉土小說》 《貴州師大學報》2001年4期
20、《進入魯迅精神後園的路標》 《貴州師大學報》2004,6期
21、《歐洲兩種戲劇特徵普遍性及認識論根源》《弦歌一堂論戲劇》江蘇教育出版社2004年
22、《詩意閃爍的影視畫面》 《名作欣賞》2005年4期
23、《再談「兩株棗樹」》 《名作欣賞》2005年4期
24、《地域文化與地域文學之斷想》 《山花》1998年2期
25、《一本戲劇通識著作能告訴我們什麼》 《戲劇藝術》2005年1期 1、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02BZW010) 《東西文化背景下的貴州屯堡文化及地戲形態研究》
2、主持貴州省省長基金項目《黔中屯堡社區民間文學活動與傳統文化教育》
3、貴州省教育廳重點項目《教改形勢下高等師范教育服務於基礎教育的對策與設想》
4、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委託項目《安順屯堡古代鄉村水利工程歷史沿革咨詢》 學術成果獎:
1997貴州省第三次哲社優秀成果獎三等獎
1998全國學會論文獎一等獎
2001南京大學光華獎一等獎
2004年貴州省文藝獎(理論)一等獎
2005年貴州省第六次哲社優秀成果獎一等獎
2004年獲全國優秀教師、貴州師范大學模範教師榮譽稱號
2005年獲貴州省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稱號
2006年第四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三等獎榮譽獎 近年學術交流:
2004年4月在廈門大學參加「戲劇戲曲學學科建設研討會」;
2004年9月在山東聊城大學參加「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青年學者研討會」;
2004年11月在貴州民族學院參加「貴州中國現當代文學學會學術年會」;
2005年7月在南京大學—上海戲劇學院參加「中國戲劇:從傳統到現代」國際學術研討會;
2005年8月在貴州安順參加「貴州屯堡文化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
2005年10月在貴州師范大學主辦參加「抗戰時期西南後方文學活動與思想文化建設」全國學
術研討會 她和中國很多經歷過文革的人一樣,曾失去接受教育的機會,但卻從未放棄。全國恢復高考的第三年,她25歲,那一直充滿著憧憬和嚮往的中國最高學府——北京大學,為她的人生宿點建造了第一個驛站。真可謂10年磨一劍,隨後的生涯,她從北大到南大,35歲讀碩,45歲讀博……
她就是貴州師范大學文學院的朱偉華教授。
北京—貴州,苦難歲月怎能抵住那熊熊燃燒的求知慾?
1954年,朱偉華出生在首都北京。
1957年,3歲的她被父親領著、母親背著,第一次踏上了遠行之路,輾轉奔波,來到貴州。度過了幾載並不快樂的孩提時代後開始上學。朱偉華常說,那時,自己對讀書特感興趣。
上五年級時,朱偉華和當時千千萬萬的同齡人一樣,遭遇了十年動亂,那些端坐教室學習文化知識的記憶,一度只能塵封起來。當時的她甚至連最基本的閱讀能力都還待加強。因此,她常常偷著閱讀書籍。「不管酷熱的夏日,還是零下二三十度的冬夜,我熱得發慌或者凍得直打哆嗦,都堅持過來了。」
那時候,還有很多人把書藏起來讀,但查抄的危險常常令人心驚膽戰。書籍閱讀完後,燒毀,幾乎成了唯一的出路。
然而,這唯一的出路,卻成就了朱偉華對所學知識的刻骨銘心。到了上世紀60年代末期,經過短暫的半工半讀的初中生活後,1971年,她成為一名鐵路工人。直到今天,她還忘不了那些伴隨著雨雪風霜鋪設枕木的日子,一次次將手磨破,鮮血湧出,疼痛鑽心。朱偉華回憶說:這甚至比後來在工廠打十八磅大鐵錘還要苦。
「直到當上學校教員和醫院護士。」苦難並沒有使朱偉華放棄對知識的渴求,反而激發了她對知識殿堂和大學校園生活的嚮往。在那些個不是很安寧的日子裡,她一邊工作,一邊努力學習文化知識。她說:盡管那時能找到的書籍很少,但還是窮盡一切辦法看更多的書。她堅信,機遇總有青睞自己的一天。
終於,皇天不負有心人!1979年,時年25歲的朱偉華一舉考取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本科專業。在浩瀚無邊的知識海洋里,開始自己醞釀已久的解「渴」工程。
北大—南大,幾度面對人生抉擇卻義無返顧回報桑梓!
包括朱偉華自己,很多人都沒有想到,她的求學生涯竟這么巧合,1989年,也就是考取北大後整整10年時,大學畢業後已在貴州省圖書館工作了6年的她再次考取北大中文系碩士,而此後10年,通過潛心鑽研,1999年,她成了南京大學中文系的博士生。
「我的本科、研究生、博士生都是在國家允許年齡的最後一年考取,這預示我干什麼都較別人晚了一步,所以我十分珍惜機會,抓緊時間干自己應乾和想乾的事」。
1989—1992,在北大。朱偉華師從我國現代文學泰斗錢理群先生,成為錢先生的第一批女弟子(兩名)之一。3年的勤學苦練,讓她擁有了優異的成績。畢業的時候,就業空間之大卻給她帶來了煩惱。面對首都很多高校的盛情邀請,她輾轉反側。這時,來自貴州高原腹地的聲聲呼喚在她的耳畔久久縈回,那些與自己一樣對知識同樣充滿渴求的孩子們的身影浮現出來,一個個端坐在此前自己供職的貴州省圖書館的長方形條幾上認真閱讀的勁頭讓她鐵定了心。她在心裡告訴自己:回去!回貴州去。
放棄了留在北京的絕佳機會,她回到了貴州,回到了那個最平凡和普通的工作崗位上,收拾著那些不知被多少人翻閱過多少遍的或薄或厚、或寬或窄的精神糧食。
45歲考取南京大學博士後,朱偉華同樣非常幸運,在全國戲劇學權威董健先生的影響和指引下,她對戲劇藝術的研究造詣已非同凡響。朱偉華回憶:臨近畢業的那段時間,南大一直挽留我,我當時也明白那是我的最後一次機會了,但生就的貴州情結讓我最終還是選擇了離開。
「我當時就想,貴州雖不生我,卻養育了我。而在南京,我是異鄉人。」事實上,朱偉華早已把貴州看作自己的第一故鄉,她要回到貴州,以自己所學為振興貴州教育事業添磚加瓦。
教學—治學,一心向學結出累累碩果,背後是辛勤耕耘。
自北大碩士畢業後,朱偉華一邊在圖書館工作,一邊在師大做兼職教師。直到1999年才最終得以轉入師大,一心從事教學和研究。
作為高學歷、高職稱教師,朱偉華始終堅持站在教學一線。她認為只有在教學一線,才能產生更多、更好的科研成果。但是,長年累月的辛勤教研,讓她積勞成疾。
2001年,身患重病的朱偉華在做了手術和全身化療後,又迅速投入工作,主動承擔研究生、本科生及成教生各層次4門課程的教學工作。
在碩士生教學中,朱偉華以科研帶教學,讓學生參加學術會議,外請著名學者開講座,將最新的前沿科研成果引入課堂,增強學生實際能力訓練。在她主管研究生工作期間,文學院研究生每人平均發表論文1至2篇。2002年文學院碩士畢業生全部考取博士生,2003年也有過半學生考上,為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等名校輸送了多名合格博士生。而朱偉華教授則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並被福建師范大學聘為兼職博士生導師。
在一心向學,辛勤教學的同時,朱偉華的科研成績依然碩果累累。她在《文學評論》、《中國話劇研究》等期刊發表論文50多篇,其中在權威和重要核心期刊發表20多篇,不少成果被中國人民大學復印資料全文轉載,並收入教育部指定的高校重點教材《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曾獲全國學會論文一等獎、南京大學光華一等獎等。僅2005年,朱偉華就捧得兩個省部級科研一等獎。同年,被授予貴州省「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稱號。
「北大教我大膽假設,南大教我小心求證」這是朱偉華常掛嘴邊的一句話,也是她教學和治學的原則。這兩種優良的傳統和互補的學風,不僅使她待人坦誠謙和,對她良好教學風格和獨到科研視角的形成也大有裨益。而在學生心目中,她既是學識淵博、嚴謹治學的學者,又是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的師長。
朱偉華坦言:北大的創新和人文精神,讓我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而南大的嚴謹和求實作風,又使我推崇個人道德的完善。換句話說,我的人生,「南」「原」「北」「則」。
『伍』 重慶大學,南京師范大學,南京大學電影學研究生對比。希望得到有相關經驗的學長學姐們的解惑。
我也許即將成為南師大電影學研究生。(初試成績尚可)
重慶大學不了解,南師大今年招收30人,分01 戲劇戲曲學 02 電影學03 電影電視評論三個方向。
就業前景不外乎電視台、網路編輯、企事業單位的宣傳部等。但是要看你的能力!
『陸』 文藝學考研,哪個學校好
「粵派」院校
中山大學——歷史悠久 人才薈萃
推薦理由
中山大學校園環境優美,歷史悠久,曾有許多著名學者在中文系任教,如魯迅、郭沫若、傅斯年、郁達夫、成仿吾、顧頡剛、鍾敬文、趙元任,是一所不可忽視的南方中文院校。其中國古代文學、漢語言文字學為省級重點學科,該系著名導師如民俗學的劉昭瑞、鄧啟耀,文藝學的高小康、王坤,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的施其生、李煒,漢語言文字學的李中生、伍華,中國古典文獻學的黃仕忠、楊權,中國古代文學的康保成、張海鷗,中國現當代文學的吳定宇、林崗,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的艾曉明、宋素鳳,非物質文化遺產學的宋俊華、劉曉春等都很有名氣。
報考難度
2008年中山大學中文系各專業報考、錄取、統考、免試比例為:民俗學24∶4∶3∶1,文藝學45∶10∶4∶6,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203∶11∶5∶6,漢語言文字學80∶10∶8∶2,中國古典文獻學14∶5∶4∶1,中國古代文學120∶14∶7∶7,中國現當代文學98∶15∶8∶7,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47∶2∶2∶0。2009年中山大學中文系擬招72人,並有新增非物質遺產文化學特色專業,專業考試內容包括戲曲與民俗。
廈門大學——自強不息 止於至善
推薦理由
廈門大學中文系已有將近百年的歷史了,魯迅、林語堂、洪琛、施蟄存等著名作家學者都曾在此執教,這使廈門大學具有深厚的文學根基。現在也有一批優秀導師:中國現當代文學的朱水涌、林丹婭、高波,古代文學的王玫、吳在慶、鄭尚憲,戲劇戲曲學的陳世雄、周寧、鄭尚憲,藝術學(相當於「文藝學」)的易中天、黃鳴奮、巫漢祥、彭兆榮,漢語言文字學的李如龍、蘇新春、李國正,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的王諾、周寧、黃鳴奮、朱水涌。
報考難度
2008年各專業報考數與錄取數的比例為:文藝學71∶10,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198∶25,漢語言文字學40∶11,中國古代文學121∶18,中國現當代文學134∶14,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26∶6,藝術學15∶6,戲劇戲曲學16∶2。2009年中文系所有專業擬招收80人。報考廈門大學中文專業研究生,所有的專業都要考語言文學基礎,另外一門專業課,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考語言學,其餘專業考文學理論與文學評論寫作。
「魯派」院校
山東大學——氣有浩然 學無止境
推薦理由
山東大學有著良好的治學傳統,素以治學嚴謹、學風純朴和人才輩出享譽海內外。中文系師資力量雄厚:古代文學有在百家講壇上為我們講解《聊齋》的馬瑞芳、山東省古典文學學會副會長王洲明;語言學有在現代漢語詞彙領域獨擋一面的葛本儀;在方言研究領域,錢曾怡和張樹錚也都是重量級的專家;文藝學有陳炎、馬龍潛等。
報考難度
山東大學文學類研究生報考競爭比較激烈。一是保研名額較多,二是在山東省內很有號召力,如魯東大學、聊城大學、曲阜師范大學、煙台大學等高校的學生也會考慮報考。2007年的中文系專業錄取分數線是343分,也有極個別專業稍有不同。
2008年山東大學中文專業統考、推免比例為:史哲研究院的漢語言文字學2∶3,中國古典文獻學3∶3;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的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7∶3,傳播學6∶5,漢語言文字學11∶3,新聞學5∶7,中國古代文學8∶6,中國現當代文學10∶7;文藝學研究中心12∶6。
2009年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計劃招生89人,文史哲研究院文學方向的專業共招收42人,文藝美學研究中心計劃招收21人,推免率為42%。
山東師范大學——弘德明志 博學篤行
推薦理由
山東師范大學坐落在歷史文化名城濟南,校園環境優美,學術氣氛濃厚,中文專業實力較強,學科設置全面。中文專業的碩士點有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下設詞彙學理論與詞彙規范化、語言規劃與應用兩個方向)和漢語言文字學專業(下設漢語語法學、漢語詞彙學、方言和音韻學、漢字學4個方向)。其他的諸如中國古代文獻學、文藝學、中國現當代文學等專業也都招收碩士研究生。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山東師大的研究生為全公費。
報考難度
2008年山東師范大學中文各專業的招生人數及分數線如下:中國古代文學30人、360分;文藝學29人、350分;中國現當代文學42人、353分;漢語言文字學22人、372分;應用語言學3人、372分;比較文學1人、360分;課程與教學論14人、305分;電影學19人、355分。每個專業的推免生都是1人,且最後的錄取人數都超過了計劃數。2009年文學院計劃招收171人,含推免生14人,比率為8%。
「鄂派」院校
武漢大學——自強弘毅 求是拓新
推薦理由
武漢大學坐落在九省通衢的武漢市,校園環境優美,櫻花節令人神往,被稱為全國最美的校園。武漢大學還擁有豐富的藏書資源,可以滿足同學們的求知需求。
武漢大學文學院的前身是1893年張之洞在自強學堂設置的「漢文門」,歷史悠久。經過一代代學人的精心打造,成就了武漢大學良好的學術氛圍和學術品格。院內學科分布合理,漢語史、中國現當代文學、古代文學等專業的學術力量雄厚。涌現出一批知名學者,如陸耀東、易竹賢、陳美蘭、孫黨伯、鄭遠漢、宗福邦、楊合鳴等。現有大批中青年知名學者,在各自的專業領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報考難度
2008年武漢大學報考、錄取、推免比例為:文藝學107∶25∶1,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155∶20∶4,漢語言文字學76∶11∶0,中國古典文獻學17∶1∶0,中國古代文學90∶8∶2,中國現當代文學165∶39∶5,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55∶10∶2,國學與漢學26∶7∶0。
2009年文學院計劃招生110人,推免比例與2008年的12%基本持平,並新增寫作理論與實踐、對外漢語教學兩個專業。
華中師范大學——求實創新 立德樹人
推薦理由
華中師范大學已有百年歷史,它以其雄厚的教學和科研實力居於全國高校中文院系前列。現有文藝學、中國古代文學、文學文獻學、中國民間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漢語言文字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現代新聞學、傳播學和戲劇影視文學12個碩士點;三門國家級精品課程:邢福義教授主持的《現代漢語》、黃曼君教授主持的《中國現當代文學史》、王先霈教授主持的《文藝學系列課程》。
報考難度
2008年華中師范大學院參加復試人數為204人,語言所參加人數為15人,錄取率為93%。文學院從2007年起實行公費改革,改公費制為獎學金制,對招收的研究生收費分為全額獎學金、半額獎學金、自籌三類。全額獎學金即以前所說的公費(8000元學費/年+每月生活補助),半額獎學金即學校、個人各承擔一半學費和一半生活補助,自籌即所有費用由學生個人承擔。2009年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計劃招生190人,語言研究所計劃招生18人,分數線仍以國家線為准。
「津派」院校
南開大學——允公允能 日新月異
推薦理由
南開大學是周總理的母校,其中文系已有近80年的歷史。該系師資力量雄厚,聚集了一大批專家學者,如古代文學專業以韓柳研究著稱的孫昌武先生,文藝學專業的沈立言教授,漢語言文字學專業主編《南開語言學刊》的馬慶株教授,現當代文學方向研究20世紀中國文學的李錫龍教授等。
南開大學歷史悠久、治學嚴謹,圖書館現有藏書341餘萬冊,其中中文圖書228萬冊(其中古籍線裝書30萬冊)。南大的畢業生就業形勢良好,多數都留在了京津地區。
報考難度
從2008年的報考錄取率來看,競爭最激烈的是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報考錄取比例為82∶6;其次是漢語言文字學,比例為33∶3;第三是古代文學,比例為110∶14。2009年南開大學文學院擬招生人數為74人,其中推免生佔10%。
「蜀派」院校
四川大學——嚴謹「蜀學」 有容乃大
推薦理由
四川大學人文氛圍濃郁、校園環境幽靜怡人,是讀書治學的聖地。四川大學中文系(現在屬於文學與新聞學院)擁有比四川大學還要長遠的歷史淵源,經由朱光潛、劉大傑、潘重規、楊明照等著名學者的歷代努力,形成了踏實、嚴謹的「蜀學」學風。
漢語史和古典文獻學學科群是中文系優勢學科,比較文學專業有曹順慶等名師,還有教育部重點支持的中國俗文化研究所以及漢語言文學研究所等研究機構。學院還匯集了項楚(敦煌學、古典文獻學),曹順慶(比較文學),羅國威(文選學、古籍整理),王小路(比較文學、文化批評),周裕鍇(唐宋文學)等一大批海內外知名的學者。此外,四川大學擁有西南地區藏書規模最大的大學圖書館,還收藏了大量的珍貴線裝古籍和抗戰時期圖書、建國前報刊等。
報考難度
四川大學研究生考試中文系、新聞系一起劃線,英語分數偏高,成為很多考生報考的最大障礙。2006年錄取分數線為350分,英語專科線56分;2007年初試錄取線為345分,英語專科線為55分。
2008年四川大學中文類專業競爭激烈,各專業報考人數、錄取人數、推免人數分別為:中國古代文學166∶27∶3,中國現當代文學147∶27∶3,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145∶30∶4,文藝與傳媒42∶7∶0,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243∶34∶2。其他專業錄取比例則相對要大一些,各位考生在報考時要慎重選擇。
「吳越」派院校
南京大學——歷史悠久 自強明德
推薦理由
南京大學中文系是南京大學歷史最悠久的系科之一,也是南京大學學術力量最強的系科之一。80餘年來,一批國學大師和著名學者如黃侃、吳梅、汪辟疆、陳中凡、楊晦、唐圭璋、呂叔湘、陳白塵、陳瘦竹、程千帆等先後在此任教。目前,南京大學中文系也是名師雲集,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有葉子銘、丁帆、朱壽桐、王彬彬、許志英等;中國古代文學專業有周勛初、莫礪鋒、張伯偉、曹虹等;漢語言文字學專業有魯國堯、李開、柳士鎮、汪維輝等;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有楊正潤、余斌、唐建清、葉瀟等;戲劇戲曲學專業有董健、吳新雷、俞為民等;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的理論語言學領軍全國,是全國南北兩大陣營的南方重鎮所在,社會語言學近年來異軍突起,在全國乃至世界影響都很大。文藝學專業也正在承擔一些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頗具發展潛力。
報考難度
近年來,南京大學的研究生報考一直都很火爆,2008年各專業報名、錄取、免試比例分別為:文藝學61∶14∶5,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123∶11∶4,漢語言文字學71∶11∶3,中國古典文獻學41∶8∶4,中國古代文學179∶18∶6,中國現當代文學127∶17∶5,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 92∶10∶4,戲劇戲曲學20∶9∶3,電影學18∶3∶1。
需要注意的是,南京大學文學院各專業的考試科目實行大綜合,即所有語言、文學都要考文學綜合(含文藝理論、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外國文學)和語言及論文寫作(含古代漢語、現代漢語、語言學概論及論文寫作)。
浙江大學——國有成均 在浙之濱
推薦理由
浙江大學中文系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中國古代文學、漢語言文字學、文藝學、中國古典文獻學等4個學科為浙江省重點學科。各學科的導師學者也都在本領域做出了成績,如漢語言文字學的黃金貴、方一新,中國古典文獻學的沈文倬、崔富章,中國古代文學的徐朔方、吳熊和,中國現當代文學的陳堅、吳秀明,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的吳笛、殷企平,文藝學的王元驤、徐岱等。
報考難度
因為地域和師資的關系,2008年浙大一些專業的報錄比例都比較高,中國現當代文學達到了149∶15,其餘各專業分別為:文藝學28∶7,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51∶3,漢語言文字學94∶11,中國古典文獻學29∶10,中國古代文學112∶15,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51∶5。
需要注意的是,文藝學、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4個專業的專業課考試科目一樣,都是中外文學史、文學評論與寫作。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漢語言文字學、中國古典文獻學3個專業的專業課考試科目一樣,都是文史基礎、漢語與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