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學之老師
❶ 江南大學走出過哪些名人
身為一名江南學子,臨近畢業之際,無限感激母校對我的培養。藉此問題,梳理從母校走出的傑出人士,以勉勵即將邁出母校大門的自己。
自去年江南大學60周年校慶以來,我才更加深入的了解什麼叫做「天下江南人」。母校所培育的人才名滿天下,遍布政、商、學界。
黨政軍界
張葉飛
現任江蘇省鎮江市委副書記、市長的張葉飛同志,是江南大學的驕傲。作為從母校走出的人才,作為無數江南學子的榜樣,張市長是我們的標桿。
前年十一月,張葉飛書記來江大參觀了我們重金投資建成的「江大皇室尊貴醫學院」(開玩笑,不過真的很貴...)張書記笑呵呵的對於母校的發展給予厚望。
一日出校門,天下江南人。
❷ 江南大學生物工程學院有哪些老師
院士
倫世儀,1986年至今為江南大學(原無錫輕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199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從1985年至今分別擔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二、第三、第四屆學科評議組成員和紡織輕工學科召集人。
研究領域∶發酵工程,環境生物技術。
研究工作∶
(1)發酵工程方面∶
在新型、高效生物反應器的研製和模型化研究中,主持完成了國家「七五」重點攻關項目等一系列課題,研製開發的工業規模氣升式內環流反應器,不僅性能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而且已有50多個分別被應用於單細胞蛋白的生產、麵包酵母培養和甘油發酵等工業中;研製開發的廢水厭氧生物處理UASB反應器,有關結構優化和放大方法的學術成果已在國際刊物上發表多篇論文,建成的10多個工業規模裝置(75-1600M3)為淮河流域、太湖領域和長江流域的工業廢水污染治理達標作出了貢獻。
在發酵過程的優化和控制研究中,在國內首先研究出了篩選工業化生產菌株的恆化選育技術和動力學參數評價法,成功應用於酒精廢水生產單細胞蛋白的工業生產;研究得到的流加發酵優化控制策略,不僅完成了多項國家科研項目,發表了一系列學術論文,而且在賴氨酸工業化生產(75M3發酵罐)和可降解塑料、L-異亮氨酸、透明質酸等發酵生產中得到成功應用。
(2)環境生物工程方面∶
在應用環境厭氧微生物學研究中,對第二代厭氧反應器高效的微生物學機制及在厭氧微生物顆粒內部種間氫轉移的作用等方面的研究,實現了顆粒污泥培養的可控化,取得了國際一流的成果,並用於指導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研究和我國工業裝置的生產運行。
在有機廢水的高效處理工程技術研究中,領導完成了多個處理釀造廢水和食品添加劑生產廢水的工程,並在工程上實現了高效分相厭氧處理新技術。在此同時,領導了用生物技術進行生物難降解的毒害性化合物的應用基礎研究工作,這一研究具有重要的創新性。
教授名單:
❸ 江南大學最受歡迎的老師有哪些
我是江大生工的,牛逼點的有陳堅(校長),王武(副校長),堵國成、王小元。。。
❹ 江南大學招聘教師是非升即走嗎
是。
江南大學應該是江蘇省第一個實兆擾散行非升即走的學校,每年都有淘汰的老師,而且新進老師所在學科必須排名在江南大學前面。
「非升即走」制度是一種在許多組織中廣泛使用的用工制度,例如企業、軍隊、高校、醫生及律師行業等領域。其制度本質是族氏用工單位給予應聘者一定的試用期,在試李絕用期結束時對其進行考核,如該員工得不到升職,必須離開該單位。一般認為,高校教師施行「非升即走」聘任模式源於美國私立大學,是終身教職制度的一種輔助運行規則。
❺ 你知道江南大學都有哪些牛人嗎
作為生物工程學院的一份子,我想說江大的生工名人可真不少呀,稍微整理了一下,介紹的不好,別見怪哈。
陳堅
陳堅院士是咱們生工學院人,也是咱們江南大學的校長,也是中國工程院院士,還有許多重身份。優秀的人,總是含衫猛身兼多職,將自己的能力盡最大可能散發出去的。
雖然不經常見到校長大大的真容,但是一眼萬年,他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說到他的成就,那是一句兩句說不完的。陳堅院士以第一完成人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等等榮譽,那可真是厲害呀我的校長。
就生物工程學院來說就有這么多厲害的老師、名人,其他學院更是不用說了,我很欽慕這些牛人們,同時,我為我是江南大學的一份子感到驕傲。希望以後我也可以成為讓人欽慕的人,為此不斷奮斗著。
希望我的回答能達到你的要求,總結的不到位請多見諒哈。
❻ 江南大學哪些教授的課是必須要去蹭的
大四老學姐攜四年蹭課經驗前來答題~
對於「蹭課」這一行為,我本人是高度贊賞的。在大學四年中,可以利用已有資源最大限度的去拓寬自己的知識面、提升自己的眼界,何樂而不為?下面給大家推薦幾個對我本人十分有啟迪的教授!
文學世界的刀光劍影
相信對於很多同學來說,金庸是我們初高中年代的娛樂珍藏。那些年在課桌下偷偷看過的金庸武俠,那些年被班主任沒收的一本本「心頭之愛」…..如果你也有這樣午夜夢回的遺憾,我強烈推薦你去蹭一節人文學院蔡愛國老師的現當代文學課!
最後想懇切地勸告學弟學妹們,大學四年一晃而逝,時間真的不等人。如果你是文科生,那就去多擴充自己的文化知識和人文底蘊。如果你是理科生,就去找能發散你思維,重塑你思考過程的課程。珍惜時間,完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