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清華大學教授出家做和尚

清華大學教授出家做和尚

發布時間: 2025-10-02 20:25:43

A. 清華博士張明光:畢業放棄高薪出家當和尚,後來怎樣了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佛學高深莫測,其中的道理需要身心共悟,修習佛法的過程艱難但純凈,許多人為了尋求生命的真諦深入佛門,去體味生命的意義,他們脫離凡塵俗世,放棄金錢名聲,孤身一人走進佛寺,開始了修行苦旅。

清華大學理工科博士張明光從村落走到清華,放棄百萬年薪之後,孤身一人出家修行,他的行為受到了很多的不理解,甚至是責備,他的父母最怕身邊的人提起自己的兒子,但是對於張明光自己而言,他感到坦然無謂,不在乎別人的眼光和看法,因為自己的人生要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寒門出貴子

一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不能只為了追求有形的東西,而更應該注重無形的力量,在漫長的生命長河當中,每一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最精彩的姿態,我們無需對他人的生活做出評價,過好自己的人生,才能讓短暫的生命綻放出最美麗的光彩。

B. 為什麼很多北大清華高材生會選擇當和尚

最早接觸的畢業於北京大學的和尚是河北的釋明海法師,哲學學士。後來又認識了他的師弟,畢業於北大地質系的明影法師。一次偶然的交談中,得知「文革」之後,前前後後約有5位以上的北大校友出家為僧。 上周末與家人去北京西北的鳳凰嶺爬山,在剛剛恢復為宗教活動場所的龍泉寺,驗證了一個新的情況:最近兩年,大約有七八位清華大學的博士或博士後出家,龍泉寺是他們的重要道場。用一位法師的話說,清華後來居上,出家人數一舉超過了北大。 選擇出家,當然不是智者所為。不管他是北大的還是清華的。。。 近日,北京大學大四畢業生、素有「才子」和「大牛」之稱的柳智宇拒絕美國麻省理工全額獎學金而選擇出家的消息在網路上引起了熱議。 事實上,近些年來,北大、清華等高校中選擇出家的學生並非只有一兩個。有消息稱,北大哲學系87級學生明海法師現為河北柏林禪寺方丈。還有為北京龍泉寺建起「龍泉之聲」網站的北大計算機專業某畢業生也於去年正式剃度。據說,目前還有不少大學生在龍泉寺等待剃度。 為什麼這些擁有高學歷、且「前程似錦」的年輕人會最終選擇餘生與青燈古佛相伴?這也是很多世人的疑惑所在。因為一方面,對於很多長期受無神論思想影響的人而言,神佛是虛渺的,相信神佛就等於是迷信,並且認為,「迷信」之人都是那些沒有受過什麼教育的鄉野之人;另一方面,當一些高學歷之人沖破人們的固有思維,有理性地選擇出家修行之路、而非追逐紅塵中的名、利、情時,自然引起了人們的不理解、困惑乃至反思。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讓這些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選擇了向佛之路呢?

C. 釋果寧簡歷

釋果寧法師,清華大學客座教授。西藏工作八年,趙朴初學生,由原中國佛教協會常務副會長聖輝大和尚剃度出家,在莆田廣化寺由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學誠大和尚授比丘大戒,大師弘法於海內外,廣受歡迎。目前大師以弘揚佛法禪學為己任,旨在幫助大家認清自己和人性,解脫痛苦和糾纏,尋求人生的智慧

D. 當年不顧父母苦苦哀求,畢業就當和尚的清華學霸,如今現狀如何

從古至今,除了富貴傍身,學歷真是最令人嚮往的通用憑證。縱使孟郊這樣的人中俊傑,也曾把「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遍長安花」當作人生的一大追求。暨於今日,又有什麼不同呢?

中考時,老師家長整日把「重點高中」這樣的字眼掛在嘴邊;高考時分,為了激發考生鬥志,我們的引路人更是無所不用其極,「滿朝朱紫氣,盡是讀書人」早就在舉子們的心中根深蒂固。

而那些篳路藍縷而終能名列金榜的考生,無一不被媒體、學校甚至家長大肆宣傳,從而成為別人眼睛中值得羨慕的對象。

他說:「對世間生活的觀察,讓我非常失望。」他厭惡世人每日的曲意逢迎,縱使是搞科研,為科學做貢獻,滲透進社會每一個角落的逢場作戲的風氣也讓他不能擺脫應酬,「如果你要承擔的話,這就是無底洞,無底洞啊!」 自私自利又要肅肅宵征、整日出賣尊嚴只為一日三餐,這樣無恥的社會關系網讓他覺得自己人人擺布,不能自已。

他放棄本屬於自己的高薪職業,放棄了人世間的來往碌碌,選擇了容納他的那份凈土。他向夕陽走去,身上盡是絢爛霞光。

心境淡然,奉終身於佛寺

倘若你願意花費時間去查關乎佛教的網站,就會發現賢清法師在佛教領域聲名顯赫,他慢慢成為了佛教傳播的一塊招牌。而在各大搜索引擎的網路之中,卻罕有張明光這個名字。賢清法師已然超脫物外,不願糾結俗事。

而今日的張明光並非俗不可耐的民間小說裡面迂腐書生的形象,他不是整日「雲深不知處」的世外高人,在出家之後,他對於龍泉寺的管理有了進一步的分化,使得龍泉寺名聲大噪,擺脫了原本門可羅雀的荒涼境況。

在宣傳形式上,賢清大師也不局限於傳統的講授方式。他利用自媒體等現代媒介大肆宣揚佛法,運用網路的強大力量勸導人們積極向善。

今日的張明光,已經有一眾忠實信徒,這些信徒來自天南海北,卻都因為他同聚一堂。除此以外,張明光還經常出入於國內外各大講座。而他的演講,對於信佛的人來講,往往是一票難求。

張明光在業余還保留著讀書的好習慣,既為教授眾生,也為自我修為。

畢竟是凡人,張明光對於父母,則是無盡的愧疚,父母於他身上的希冀如此重大,他既無法放棄自己的心之所屬,也無法承受父母的目光黯然。自己的理想剛剛實現,就要讓二老的希望落空,這是他心中一樁難解的心結。


所幸的是,他的父母非常開明,也漸漸明白「人各有志,不可強求」,放手讓兒子專心於自己的修行。如今他們所能做的,唯日夜相伴,偶爾也會去寺廟敬奉香火,順便看看自己的兒子。

小結:

「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修以為常」——這大概是張明光本人內心境界的最好概括。結合普通人一生勞碌的宿命與賢清大師的經歷,真真令人慨然。他是一個脫離珠寶琳琅的世外之人,世間的煙火氣息不適合他,他卻擁有凡人難以理解的自由。他來自於山野,也要隱匿於山野,最後赤條條無牽掛地離去。

於是從張明光跌宕的人生旅途之中,我們也能看到別樣的風景。爭名逐利的人要對這自廢武功的舉動百般嘲諷,心思純凈的人卻要嚮往這難得的解脫。

或許多年之後,當我們被社會的無恥所鞭笞卻難以翻身,也會想起賢清大師曾經看似荒謬的抉擇。那時候,我們對於這樣的「反人類」之舉或許又會多一分包容。

熱點內容
西北工業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考研 發布:2025-10-02 22:30:21 瀏覽:980
上海交大學生服務中心 發布:2025-10-02 22:25:26 瀏覽:110
湖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研究生導師 發布:2025-10-02 22:07:25 瀏覽:988
大學生活艷吏 發布:2025-10-02 22:07:16 瀏覽:407
武漢大學陳雲教授 發布:2025-10-02 22:06:35 瀏覽:52
雲南省大學生創業 發布:2025-10-02 22:02:46 瀏覽:913
重讀大學生 發布:2025-10-02 21:48:17 瀏覽:246
大學生旅遊業 發布:2025-10-02 21:42:46 瀏覽:156
大學教授郵箱地址 發布:2025-10-02 21:27:06 瀏覽:884
華中科技大學研究生院導師信息 發布:2025-10-02 21:20:36 瀏覽: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