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陳雲教授
1. 華科武昌分校有出國深造的機會嗎
華科武昌分校有出國深造的機會的,跟國外不少院校有合作項目。
華中科技大學武昌分校一般指武昌首義學院
武昌首義學院(Wuchang Shouyi University),是經教育部批准興辦的本科層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是中國現代教育發展體系中按照新機制、新模式運行的創新型大學。學校前身為華中科技大學武昌分校,2015年6月正式更名為武昌首義學院。由原華中工學院(華中科技大學前身)院長、教育家朱九思教授,原中共中央委員、著名軍事家劉精鬆上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生物醫學技術科學院副主席(亞洲區主席)劉忠齊院士,原華中師范大學校長、著名教育家、歷史學家章開沅教授 以及台灣教育大學總校長、兩岸現代職業教育協會理事長吳清基博士等擔任該校名譽校長 。2015年10月,海峽兩岸交流基地落址於武昌首義學院,國民黨前副主席、海基會會長江丙坤博士與前國台辦主任、海協會會長陳雲林先生蒞校參加授牌儀式並出任該校榮譽理事長。
武昌首義學院坐落於武昌南湖地區,佔地面積1000餘畝 ,建築面積59萬平方米。校內教學大樓、實驗樓、圖書館、計算機中心、語音中心、大學生活動中心、模擬法庭、體育場館、游泳池、學生公寓、食堂等教學與生活設施配套齊全。
武昌首義學院設有9個院系、3部和實驗中心、培訓中心等教學機構,覆蓋理、工、文、管理、藝術等學科,共39個本科、8個專科專業。在校學生13500餘人。學校有教職工千餘人,其中專任教師777餘人。具有高級以上職稱教師300餘人,具有碩士、博士學位教師近500人。
2. 武漢大學醫學院正教授的名字大全
根據相關資料,搜集整理如下,武漢大學醫學部教授:
1、基礎醫學院:
教授(39人,以姓氏拼音順序排列)
人體解剖學與組織胚胎學系
人體解剖學教研室 戴冀斌 宋健 符輝
組織胚胎學教研室 汪琳
免疫學系 劉萬紅 張秋萍 章曉聯
病原生物學系 郭德銀 霍文哲
人體寄生蟲學教研室 董惠芬 何立 蔣明森 周蕊
微生物學教研室 朱帆 孫曉平
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系
病理學教研室
病理生理學教研室 何小華 汪長華 魏蕾
法醫學教研室 孟祥志 閆平
葯理學系 汪暉 楊靜 樂江
生理學系 韓丹 彭碧文 萬芪 萬瑜 嚴曉紅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系 武棟成 武軍駐 喻紅
醫學遺傳學系 李楓 鍾山
生物醫學工程系 陳雲
醫學病毒學研究所 侯煒 李暉 伍欣星 楊占秋
2、口腔醫學院(共32人):
邊專教授 國家級教學名師 樊明文 教授 國家級教學名師 陳智教授 李成章教授 周剛教授 彭彬教授 范兵教授 宋亞玲教授 宋光泰教授 王貽寧教授 施斌教授 黃翠教授 夏海斌教授 趙怡芳教授 李祖兵教授 張文峰教授 尚政軍教授 付預川教授 楊學文教授 龍星教授 賀紅教授 蔣滔教授 台保軍教授 杜民權教授 張飈教授 李志安教授 王家偉教授 尚姝環教授 賈榮教授 李春芳教授 曹正國教授 李宇紅教授
3、公共衛生學院(共11人):
李十月教授 李得加教授 郭毅教授 羅瓊教授 畢勇毅教授 毛宗福教授 汪春紅教授 王素青教授 譚曉東教授 袁占鵬教授 宇傳華教授
4、HOPE護理學院:(共2人):
Professor DR. SUSAN TURALE Professor Jie Hu
5、葯學院(共25人):
鄧子新院士 胡先明教授 陳子林教授 陳實教授 丁虹教授 董春娥教授
郭鵬教授 黃澤波教授 何祥久教授 洪葵教授 洪學傳教授 江中興教授
劉天罡教授 瞿旭東教授 孫宇輝教授 王有為教授 王連榮教授 肖玉秀教授
余建清教授 楊昇平教授 周海兵教授 張發明教授 宋金春教授 周本宏教授
吳東方教授
註:第一臨床學院(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即湖北省人民醫院)http://www.rmhospital.com/index.aspx,第二臨床學院(武漢大學中南醫院)http://www.znhospital.cn/index.aspx,以及醫學職業技術學院http://www.whuzy.com/資料部分未公開,未整理,如果需要您可以登陸官方網站瀏覽有關信息。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3. 請問上海財經大學不是985以後吃虧嗎
我是 燕園終身學習 ,我來回答。
上海 財經 大學只是211,加上985優勢學科創新平台,並不是985,這是當然的事情,因為 財經 領域大學的最高認證就是211,沒有一所是985。
不止是 財經 領域,其他很多領域,比如政法類、中醫類、外國語類等領域,都沒有985,只有211,而且211數量很少,比 財經 類少得多。
比如,政法類,只有中國政法大學這一所211,中醫類中只有北京中醫葯大學是211,外國語類中只有北京外國語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是211。其實這些領域,除了這些學校,還有些很好的大學,實力很強,完全夠得上211,但因為名額有限而落選,比如西南政法大學,比如華東政法大學,四川外國語大學等等,其實都具備211的實力。
財經 領域,雖然沒有985,但211有5所,包括兩財一貿及西南 財經 大學、中南 財經 政法大學,都是不錯的學校,實力相近,作為211算是很好的學校了,但確實夠不上985的實力水平。這是一方面原因。
另一方面的原因是,專業類領域的院校,就沒有985,所有的985高校都是綜合類性質的大學,而且實力強勁。有些學校,看起來只是單一的工科院校,實際上依然是綜合性質的,比如清華,比如電子 科技 大學,比如中國海洋大學等。當然,最重要的是,它們的實力足夠強,擔得起985的名頭。
所以,上財不是985,沒什麼吃虧不吃虧的,專業 財經 院校,從本身實力來說,再強都有限,作為頂級211,就是一項大的殊榮了,沒有必要也不可能擁有那個985認證。
對於學生而言,進入上財,就是進入了一所頂級211,也談不上吃虧不吃虧的。作為 財經 院校中的領頭羊,上財擁有良好的知名度,尤其是在最近十年「 財經 熱」的加持之下,上財更是如虎添翼,已經成為超越大部分985高校的知名大學,受到很多考生及家長的追捧,這一點,從它一直居高不下的高考錄取線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來。
對於就讀上財,如果非要談論「是否吃虧」這個話題,唯有和它高考分數相近的名校作比較,比如華東五校或者人大這樣的大學進行比較。
前兩天,有位讀者在評論中說,她的兒子今年放棄了浙大計算機專業,而選擇了上財金融,不知道以後會不會後悔。這個評論,本身就表明了上財在內地大學中的地位,是幾乎可以與浙大這樣的一流名校相提並論的,並且,有考生願意以高分放棄浙大熱門專業而選擇上財的熱門專業。
如果選擇上財而放棄浙大這樣的名校,吃虧嗎?其實也談不上,因為對於一個打算學習 財經 類專業的學生而言,上財就是最佳的選擇之一,它的地域優勢,學科優勢,乃至名氣,行業內的認可度等,無一不是上乘的,是不是985,真會影響嗎?顯然是談不上的。
以上。
上海 財經 大學位於上海市,是教育部直屬的一所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研究型重點大學,曾經的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目前的國家首批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雖然未曾名列985工程建設高校,但是發展勢頭依然強勁,談不上什麼「吃虧」的問題。筆者這樣講的具體理由有三:
首先、上海 財經 大學 歷史 悠久,一直以來的發展和建設都倍受國家和上海當地所重視,進不進985,都是國家重點名校。 學校源於1917年南京高等師范學校開設的商科,是中國人自主創辦的第一所研究商學的高等學府;1921年商科擴充改組並遷址上海,成立國立東南大學分設上海商科大學;此後歷經台灣中央大學商學院等階段,1932年獨立建校,定名為國立上海商學院;在1950年被國家更名為上海財政經濟學院,1960年更名為上海 財經 學院,1985年更名為上海 財經 大學,2000年由財政部劃歸教育部領導;目前學校由教育部、財政部、和上海市三方共建,是一所不折不扣的國家 財經 類重點大學。
其次、上海 財經 大學的學科和學術研究底蘊深厚,作為國內最早的商科為主大學,綜合實力強勁,一直沒人敢於輕視它。 根據國內國際高校機構最新排名,作為 財經 類大學,上海 財經 大學,「軟科」排名 財經 第1,國內第30;「校友會」排名 財經 第2,國內第63;「QS」排名 財經 第1,國內第48;「武連書」排名 財經 第2,國內第96。需要特別指出的是,2019年5月ESI發布的世界大學經濟與商科排名學術論文統計數據表明,上海 財經 大學的論文總數指標榮獲世界前1‰,論文被引次數指標榮膺世界前1‰,論文篇均被引次數指標榮獲世界前1‰,在頂尖論文數量指標成績喜人,取得世界前1‰,在高被引論文數量指標成績同樣喜人,取得世界前1‰,熱點論文數量指標奪得世界前1‰!
再者、上海 財經 大學畢業生中人才輩出,在國家 社會 發展的各個階段和領域貢獻卓著,為世人所有目共睹,是一所不可多得的好大學。 學校設有三個校區,佔地面積826畝,據2020年8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設有36個本科專業;有專職教師1043人,各類在校生20419人,其中全日制15159人;從學生分類看,本科生8041人,碩士生6053人,博士研究生1166,學歷學位留學生826人。截止至2019年5月,學校共有一級學科17個,涉及8個學科門類;擁有國家重點學科(二級學科,含培育1個)4個,財政部重點學科(二級學科)4個,上海市重點學科(二級學科)6個,上海市一流學科(A類)2個,上海市一流學科(B類)4個,上海高校高峰學科2個;設有7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9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6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3個專業碩士學位點。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關於「請問上海 財經 大學不是985以後吃虧嗎」的問題,實質上作為國內 財經 類大學的「龍頭老大」,不管上海 財經 大學是不是985工程建設高校,學校發展都不會吃什麼虧,學生上了這所大學也都不會後悔,因為在國內 財經 類大學中無人爭鋒、獨占鰲頭的優勢地位,註定它會倍受關注和關心!
作為上海人來解答這個問題更加靠譜些。可以明確告訴你,上海 財經 大學比很多985大學在找工作時更加有利。
高考分數十分高上海本地人都知道,上財的高考分數是很高的。這里簡單給你做個上海高校高考分數排名。
第一檔次:復旦大學、上海交大
兩所老牌985名校,在全國排名前列,甚至在全球也有一定的知名度。所謂清北復交、復旦和交大能跟著清北一起可見有多厲害。高考錄取分數也是最高的。
第二檔次:同濟、上海 財經 大學、華師大
同濟和華師大也是985名校,而財大是211名校。雖然財大不是985,但在上海人眼裡早已把他當作985了。並且,財大的平均錄取分數線往往都要高於華師大。
考入財大的學生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具有考取復旦、交大實力的,他們只是因為更偏向於 財經 類專業所以選擇了財大。
第三檔次:華東理工、上海外國語大學、華東政法
這三所學校的平均錄取分數線比第二檔檔次低了不少,同樣作為211名校,和財大並不是同一級別的。
第四檔次:上海的其他211大學,如上海大學、東華大學
剩下的其他211大學可以被稱為一本保底學校。最低錄取分數線基本上壓著一本線
就業優勢明顯上海作為國際金融中心, 財經 類工作炙手可熱。這也是為什麼上海 財經 大學能夠獲得眾多學生青睞的原因。高考分數高是因為很多成績優秀的學生選擇報考財大,而他們的目的是在畢業後獲得一份高薪職業。
財大畢業的學生,無論是剛畢業、畢業五年還是畢業十年後的平均收入都位於前列,基本上和復旦、交大是一個檔次的。
很多金融類企業,只招收復旦、交大、財大的學生。財大畢業生的就業前景很好。是不是985根本就不重要了。反正大部分人畢業後是跨入 社會 找工作的,而不是留在高校里從事研究領域的。
財大的弱點是學科相對單一,綜合水平較弱,但 財經 類專業十分強大。而就靠 財經 專業已經能吸引上海無數的優秀學生了,你說不是985又怎麼樣呢?
題主提出這樣的問題,應該是高考分數能上985,但最終選擇了不是985的上財,不知道這樣是否吃虧。
真經認為,這個選擇並不吃虧
首先,高考的錄取分數就已經說明了問題。 比如在高考大省江蘇,文科錄取排名為清華423,北大417,上交413,復旦410,南京大學403,浙大402,武大400,同濟399, 上財398 ,東南大學396, 中央財大395 , 對外經貿394 。兩財一貿作為211高校,錄取分數和C9、華五不相上下,把其他985高校甩在後面。這不是一兩個人的選擇,而是多數考生自發的選擇。
其次,行業內高校有壟斷性,選擇時更看重行業排名。 一般來說,行業內高校在本行業具有壟斷性地位,雖然近些年這種壟斷地位已經被大幅削弱了,但霸主地位仍然是存在的。比如財會領域,中財、上財就是這個領域的清華北大。又比如外語領域,北外當仁不讓。法學領域,中國政法大學就是老大。如果你目標性比較強,就是想進入這個行業,那這些高校的核心專業就是一塊敲門磚。
最後,學校的實力也不能完全看綜合實力。 我們從上財的招生專業目錄就能看出,上財是一所高度精煉濃縮的高校,專業幾乎都是圍繞主業來開設的,沒有那些打醬油的專業。我們打個比喻,綜合性大學是一整隻軍隊,有海陸空軍多個兵種,而專業性大學就只有一個兵種,而上財這樣的名校就只有一個特種部隊。如果整個比較,上財確實吃虧,如果對等地那學科去比較,那上財實際上強到爆了。加入特種部隊,不知道你會不會覺得虧?
985,211的標簽不是所有行業都必須膜拜的金字招牌。
在金融行業的認知里,除北大光華和清華經管的金融相關專業外,佼佼者非上財,央財莫屬。
在大學評價上,行業認知並不等同於 社會 認知。同樣,由於行業特殊性, 社會 評價也不可能成為適用於所有行業的普適標准
就像某種名牌商品的商標,掛在不同類的商品上,並不等於其它商品同樣也是名牌。比如耐克以運動產服裝和鞋著名,但你要掛在女裝上,它未必就能產生名牌效應。
「不是985,勝似985」 就是對上海 財經 大學最好的描述。
並不是所有的985大學都是那麼高端,985大學也分好幾檔985大學是很多學子期待的大學,進入985大學以後找工作方面會有很大的優勢。但是並不是所有的985大學都是金飯碗,都是香餑餑,目前985大學的第一檔為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第二檔為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第三檔為同濟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開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第四檔為廈門大學、武漢大學、華中 科技 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
並不是所有的211大學都不如985大學,一大批211不是985,勝似985985大學中也有一些大學生源慘淡,比如蘭州大學、西北農林 科技 大學、東北大學等,取分越來越低,生源越來越差,好的教授都往發達地區的學校走。然而在非985高校中,有一大批學校地位越來越高,取分越來越高,比如上海 財經 大學、中央 財經 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這些學校的取分已經超越了大多數985高校,與北航、同濟大學等取分一致。
上海 財經 大學並不是綜合性大學,屬於 財經 類的頂尖學校,排名靠後不足為奇目前國內高校的排名基本按照綜合實力排名,當初的985高校也是側重於綜合實力方面設定的38所綜合性大學。而上海 財經 大學學科比較單一,不屬於綜合性大學,所以排名比較靠後。但是在 財經 學校中,它卻是王牌學校,實力雄厚。
上海 財經 大學的畢業生待遇往往更好,畢業前往金融行業,理工科的985高校往往成為了機械男,投身於製造行業在畢業以後,上海 財經 大學屬於 財經 學院的領跑者,找工作非常的容易,找到的工作往往相對不錯,工資待遇好,特別是進入銀行、證券系統,一年幾十萬。而理工科的985高校,大多數畢業生從事製造行業,就拿北航、西工大、北理工等學校而言,大多數進入了航天航空以及兵器集團,製造業的工資待遇相對較低,整體而言比不上 財經 金融行業。
寫在最後:個人覺得雖然上海 財經 大學並不是985高校,但是正所謂術業有專攻,它的強項是 財經 類學科,並非理工科,以後畢業找工作也絲毫不會有壓力,招聘人員一看到兩財一貿的畢業生,不僅不會低看,反而會高看一眼!
說吃虧也不吃虧,說不吃虧也吃虧,為什麼這么說呢?
一是上海 財經 大學是一所 財經 類的大學,專業比較單一,沒有其它綜合性大學專業比較多、各個領域內的領軍人物多,學生在學好本專業的同時去旁聽其它課程,開拓視野,提高綜合素質。
二是上海 財經 大學主要是金融學、會計學、經濟學及統計學等學科,其它專業如:法學、外語、新聞、 社會 行政學等並沒有什麼優勢,如果以奇高分數考到這些專業就吃虧了。而且不能到優勢學科學習在畢業、考研、出國沒有什麼優勢。
三是上海 財經 大學是211大學在某些方面還是與985大學有差距的,在上海就業與985大學沒有差距,某些專業還比同濟、華師大還有優勢,但在保研、出國留學、到外省就業就有差距了。
四是 財經 類大學由於這幾年國人急功近利的原因分數偏高,預計隨著國家越來越重視 科技 、實體經濟的重要性,同時加大對金融秩序的整頓,金融行業越來越回到它的本質上來了,因此 財經 類大學分數會逐漸趨於正常化。
因此建議在上海能上985大學,還是選985大學。
雖然說上海 財經 大學不是985隻是211,但是上海 財經 大學教學 歷史 悠久,對我國的經濟建做出了巨大貢獻,培養大批經濟領域的人才。
專屬 財經 領域的大學,沒有一所是985,都是認211,所以上海 財經 大學在我國也算是頂級 財經 大學。上海 財經 大學位於上海市,是教育部直屬的一所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研究型重點大學,曾經的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
上海 財經 大學源於1917年南京高等師范學校創辦的商科,後經多次改名「國立上海商學院」「上海財政經濟學院」「上海 財經 學院」。
直到1985年9月17日,財政部正式發文,批復同意學校更名為「上海 財經 大學」,陳雲同志為學校題寫了新校名。
上海 財經 大學的重點學科介紹:
國家級重點學科: 財政學、會計學、經濟思想史、金融學(培訓)
上海市重點學科: 金融學、會計學、產業經濟學、統計學、西方經濟學、區域經濟學
上海 財經 大學為 社會 培養了一大批 財經 界人才,一些校友的身份真的響當當。
工商界校友: 尉文淵 (上海證券交易所的設計者和創建者) 姜建文 (中國工商銀行董事長) 王 炯 (中國中信集團總經理) 田惠宇 (招商銀行行長) 庄曉天 (浦東發展銀行創始董事長) ……
根據校方統計: 截至2017年9月,學校設有三個校區,佔地面積826畝;有專職教師1043人;各類在校生20419人,其中全日制15159人;從學生分類看,本科生8041人,碩士生6053人,博士研究生1166,學歷學位留學生826人。
所以說不要看不起221大學,特別是專業領域的頂級大學,他們培養出的人才可能比很多985大學的還要牛掰,都是人不可貌相,自然學校也是一樣,更何況是一個有悠久 歷史 的名校。
都說術業有專攻,如果想學 財經 類的上上海 財經 大學准沒錯,問題是你能上得了嘛,不是你想上就能上的。如果你真的考上了就去讀吧,如果你真的喜歡 財經 類,到那你不會後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