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中醫葯大學附屬醫院高明立教授
『壹』 生修堂醫院的專家介紹
生修堂中醫院名譽院長。
王鶴濱 ,1924年4月5日出生在河北白洋淀安新縣。
我國著名醫學專家。原毛澤東主席的保健醫生、生活秘書(中央辦公廳任命),同時兼任劉少奇、朱德、周恩來、任弼時的保健醫生及中南海門診部主任。並獲蘇聯醫學博士,研究員,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擔任過公安部九局檢驗主任、核工業部安防衛生局局長、蘇州醫學院常務副院長等職。
王老根據自己多年臨床經驗的分析整理,獨創了許多在臨床上對某些特殊病症行之有效的中西醫合璧的治療方法。在國內外發表論文30餘篇,出版《受寒性肌——神經綜合征的臨床表現與治療》等專著9部。
此外,王鶴濱還著有《紫雲軒的主人——我所接觸的毛澤東》、《毛澤東的保健生活與養生之道》、《毛澤東的飲食與保健之生活飲食篇》、《毛澤東的飲食與保健之生活保健篇》等作品。 劉元祿國家級名中醫、二級教授、主任醫師、碩士、博士研究生導師。
畢業於遼寧中醫葯大學,從事中醫骨傷科專業四十三年,兼任世界中醫葯聯合會骨傷科分會常務理事、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新葯評審專家、科技成果評審專家、遼寧省中醫葯學會常務理事及骨傷科分會主任委員。省、市醫療職稱、醫療事故評審鑒定專家。曾多次應邀去俄羅斯、馬來西亞、澳大利亞、泰國、韓國、日本、新加坡等國工作、講學、考察。
擅長治療骨科疑難雜症、頸腰椎病、骨關節病、痛風、骨與關節外傷、滑膜炎等。 麴生教授,男,吉林省名中醫,長春名醫,長春中醫葯大學客座教授,長春大學兼職教授,長春市中醫院業務院長,主任醫師,長春中醫葯大學碩士生導師,黑龍江中醫葯大學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長春有突出貢獻的專家,時任中國中醫葯學會內科委員會委員,吉林省中醫學會常務理事,
長春市中醫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內科專科委員會主任委員,長春市抗癌學會中醫委員會主任委員,長春市人體氣功研究會常務理事,長春市科協委員,國家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者,二、三、四批指導老師,曾榮獲長春市勞動模範,長春市衛生系統白求恩式的衛生工作者,長春市衛生局優秀共產黨員,拔尖人才,並連續十一年榮獲長春市科協先進工作者。現任吉林省中醫學會顧問,建國六十周年前夕曾獲長春市衛生功勛獎,建黨九十周年前夕,曾獲吉林省衛生廳長春衛生局衛生忠誠獎。
麴生教授作為吉林省著名老中醫,從醫四十餘年,在臨床實踐中對脾胃病、咳喘病、肺病、轉氨酶升高的肝病、結節性紅斑等治療有獨到之處,對急慢性腎炎、腎功能不全、冠心病、肝病、肝硬化、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再生障礙性貧血、各類風濕及婦女月經不調、痛經、經漏等病的治療也都有良好的效果。 李延,1942年出生,1963年從醫,現已50餘年。曾任黑龍江中醫葯大學成人教育學院院長,黑龍江中醫葯大學附屬醫院院長,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生導師,博士生導師,黑龍江省名中醫,全國名中醫 帶徒老師
,並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
先後擔任中華中醫葯學會醫院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全國中醫葯學會副理事長,中華中西醫結合學會肝病委員會委員,黑龍江省 中醫葯學會和中西醫結合學會常務理事,黑龍江省中醫葯學會和中西醫結合學會肝病委員會主任委員,黑龍江省成人教育學會理事長。
曾被評為全國衛生先進工作者,全國衛生行風建設先進工作者,黑龍江省防洪建設和防非典先進工作者,以及黑龍江省教書育人先進工作者。本人擅長中醫內科疾病的治療,精研祖國醫學,學 術融匯中西醫,古不乖時,今不同弊。重視臨床,著眼實效,其五十年的醫學生涯,積累了豐富經驗。特別對許多危重疑難病的中醫治療,獨具匠心,功效卓著。 張金良,男,主任醫師,教授,黑龍江省著名中醫肝膽病專家,全國名老中醫帶徒專家,從事中醫內科醫療工作近50年,對於中醫學基礎理論及各家學說造詣精深,具有臨床實踐與理論教學的豐
富經驗。專長於乙丙肝、肝硬化、肝癌等各種肝膽類疾病的中醫葯治療。
現任中華中醫肝膽協會委員,黑龍江省中醫肝膽病專業委員會委員、黑龍江中西結合肝膽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黑龍江中醫葯肝膽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並於2008年8月10日,正式成立張金良肝膽病工作室,傳承傳統醫學,造福廣大肝膽病患者。 楊守范(主任醫師,教授,黑龍江中醫葯大學碩士生導師),1962年畢業於哈爾 濱醫科大學。
醫療特色:中醫醫療教學婦科科研50年,2001年榮獲全國中西醫結合貢獻獎。
曾獲獎課題:省政府頒發科技進步獎三項;省中葯管理局科技進步獎
五項。
臨床特色:婦科三絕
不孕症:由輸卵管阻塞導致不孕症,採取輸卵管「盆腔給葯法」,並配合中葯(口服中葯和中葯灌腸)。既疏通了阻塞的輸卵管又使葯達病所,治癒率達到83.3%。獲得了省政府科技進步獎。
慢性盆腔炎、盆腔炎性粘連:採用中葯口服灌腸和 微波治療,治癒率達到90%以上。
外陰白斑:患者外陰瘙癢、萎縮、癌變,對患者身心健康摧殘十分嚴重,屬難治之症。採取外陰局部穴位封閉加上中葯熏洗、上葯,療效顯著。
同時根據多年醫療經驗,對子宮內膜異位症、多囊卵巢綜合症、圍絕經期綜合征、痛經、各種生殖器炎症、月經病(功能失調子宮出血、閉經、月經過少或淋漓不斷等)、妊娠惡阻、胎動不安(先兆流產)、妊娠中毒症、產後各種並發症等,均有獨特的治療方法,並獲得可喜療效。 王富春,男,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長春中醫葯大學針灸推拿學院院長,吉林省名中醫、吉林省管優秀專家,全國優秀教師,國家中醫葯管理局重點學科針灸學科帶頭人,中國針灸學會針推結合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吉林省針灸學會常務副會長,國家中醫葯管理局重點學科帶頭人,吉林省重點學
科帶頭人,吉林省有突出貢獻專家。目前主持國家973課題、國家自然資金項目、博士點基金項目、國家中醫葯管理局課題等20餘項,發表學術論文150餘篇,主編出版學術著作100餘部,獲得省部級獎項20項,培養國內外博士、碩士研究生100餘名。
王富春教授長期從事特定穴理論與臨床應用研究,在全國率先提出了「合募配穴治療六腑病」等特定穴配伍理論,總結出「鎮靜安神法」治療失眠、「振陽針法」治療陽痿、「調胱固攝法」治療小兒遺尿、「補氣化瘀法」治療中風等獨特的針灸治療方法,獨創「王氏穴貼療法」,活絡止痛貼、止咳平喘貼、導滯通便貼、暖宮貼、止瀉貼等對咳嗽、哮喘、痛經、月經不調、高血脂、高血壓、肥胖症、便秘、扭挫傷等症具有顯著療效。臨床還擅長治療頸肩腰腿痛、頭痛、面癱、中風後遺症及內科其他疑難雜症。
『貳』 新中國成立以來有哪些中醫大師
第一屆「國醫大師」名單
1.王玉川,男,漢族,1923年9月出生,北京中醫葯大學主任醫師、教授,1943年3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為「首都國醫名師」。
2.王綿之,男,漢族,1923年10月出生,北京中醫葯大學主任醫師、教授,1942年1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為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首都國醫名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醫葯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3.方和謙,男,漢族,1923年12月出生,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主任醫師、教授,1948年8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首都國醫名師」。
4.鄧鐵濤,男,漢族,1916年11月出生,廣州中醫葯大學主任醫師、教授,1938年9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為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廣東省名老中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醫葯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5.朱良春,男,漢族,1917年8月出生,南通市中醫院主任醫師、教授,1939年1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為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江蘇省名中醫。
6.任繼學,男,漢族,1926年1月出生,長春中醫葯大學附屬醫院主任醫師,1945 年4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為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吉林省名老中醫。
7.蘇榮扎布,男,蒙古族,1929年12月出生,內蒙古醫學院主任醫師、教授,1949年5月起從事蒙醫臨床工作,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自治區名蒙醫。
8.李玉奇,男,漢族,1917年8月出生,遼寧中醫葯大學附屬醫院主任醫師,1939 年3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為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
9.李濟仁,男,漢族,1931年1月出生,皖南醫學院附屬弋磯山醫院主任醫師、教授,1948年11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為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安徽省名老中醫。
10.李振華,男,漢族,1924年11月出生,河南中醫學院主任醫師、教授,1943年3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為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
11.李輔仁,男,漢族,1919年6月出生,衛生部北京醫院主任醫師,1941年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為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首都國醫名師」。
12.吳咸中,男,滿族,1925年8月出生,天津醫科大學、天津市南開醫院主任醫師、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1951年起即用中醫葯治療常見病症,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
13.何任,男,漢族,1921年1月出生,浙江中醫葯大學主任醫師、教授,1941年1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為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浙江省名中醫。
14.張琪,男,漢族,1922年12月出生,黑龍江省中醫研究院主任醫師,1942年1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為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黑龍江省名老中醫。
15.張燦玾,男,漢族,1928年7月出生,山東中醫葯大學主任醫師、教授,1949 年1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為山東省名中醫葯專家。
16.張學文,男,漢族,1935年10月出生,陝西中醫學院主任醫師、教授,1953 年 5 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為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
17.張鏡人,男,漢族,1923年6月出生,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主任醫師、教授,1942 年6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上海市名中醫。
18.陸廣莘,男,漢族,1927年1月出生,中國中醫科學院主任醫師,1948年10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為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
19.周仲瑛,男,漢族,1928年6月出生,南京中醫葯大學主任醫師、教授,1948年1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為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醫葯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江蘇省名中醫。
20.賀普仁,男,漢族,1926年5月出生,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主任醫師、教授,1948年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首都國醫名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醫葯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21.班秀文,男,壯族,1920年1月出生,廣西中醫學院主任醫師、教授,1940年9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為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
22.徐景藩,男,漢族,1928年1月出生,江蘇省中醫院主任醫師、教授,1946年6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為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江蘇省名中醫。
23.郭子光,男,漢族,1932年12月出生,成都中醫葯大學主任醫師、教授,1951年4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為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
24.唐由之,男,漢族,1926年7月出生,中國中醫科學院主任醫師、研究員,1946年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為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首都國醫名師」。
25.程莘農,男,漢族,1921年8月出生,中國中醫科學院主任醫師、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1939年2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為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首都國醫名師」。
26.強巴赤列,男,藏族,1929出生,西藏自治區藏醫院主任醫師,1947年起從事藏醫臨床工作,為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自治區名藏醫。
27.裘沛然,男,漢族,1913年1月出生,上海中醫葯大學主任醫師、教授,1934年9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為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上海市名中醫。
28.路志正,男,漢族,1920年12月出生,中國中醫科學院主任醫師,1939年2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為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首都國醫名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醫葯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29.顏正華,男,漢族,1920年2月,北京中醫葯大學主任醫師、教授,1940年7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為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首都國醫名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醫葯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30.顏德馨,男,漢族,1920年11月出生,同濟大學附屬第十人民醫院主任醫師,1939年8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為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上海市名中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醫葯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第二屆「國醫大師」名單
1.干祖望 男,漢族,農工黨員,1912年9月生,南京中醫葯大學附屬醫院主任中醫師、教授。1930年2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
2.王 琦 男,漢族,中共黨員,1943年2月生,北京中醫葯大學主任醫師、終身教授、研究員。1961年9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
3.巴黑?玉素甫 (1934.7-2014.4)(已逝)男,維吾爾族,中共黨員,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維吾爾醫醫院主任醫師。1956年1月起從事維吾爾醫臨床工作,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名中醫民族醫。
4.石仰山 男,漢族,中共黨員,1931年3月生,上海市黃浦區中心醫院名譽院長,主任醫師。1950年1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上海市名中醫。
5.石學敏 男,漢族,中共黨員,1938年6月生,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名譽院長,主任醫師、教授。1962年7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天津市名中醫。
6.占 堆 男,藏族,中共黨員,1946年5月生,西藏自治區藏醫院名譽院長,主任醫師。1959年3月起從事藏醫臨床工作,西藏自治區名藏醫。
7.阮士怡 男,漢族,中共黨員,1917年2月生,天津中醫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主任醫師、教授。1955年7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天津市名中醫。
8.孫光榮 男,漢族,1941年11月生,北京中醫葯大學遠程教育學院原副院長,主任醫師、研究員。1958年7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
9.劉志明 男,漢族,1927年10月生,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主任醫師。1940年9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首都國醫名師。
10.劉尚義 男,漢族,中共黨員,1942年12月生,貴陽中醫學院、貴陽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主任醫師、教授。1962年1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貴州省名中醫。
11.劉祖貽 男,漢族,中共黨員,1937年7月生,湖南省中醫葯研究院研究員。1955年1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湖南省名中醫。
12.劉柏齡 男,漢族,中共黨員,1927年6月生,長春中醫葯大學終身教授、主任醫師。1948年1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吉林省名中醫。
13.吉格木德 男,蒙古族,中共黨員,1939年12月生,內蒙古醫科大學教授、主任醫師。1956年3月起從事蒙醫臨床工作,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內蒙古自治區名蒙醫。
14.劉敏如 女,漢族,農工黨員、中共黨員,1933年5月生,成都中醫葯大學教授。1956年9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四川省名中醫。
15.呂景山 男,漢族,中共黨員,1934年11月生,山西中醫學院第三中醫院(山西省針灸研究所)教授、主任醫師。1962年7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山西名醫。
16.張大寧 男,漢族,農工黨員,1944年9月生,天津市中醫葯研究院名譽院長,天津市中醫腎病研究所所長,主任醫師、教授。1959年6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天津市名中醫。
17.李士懋 男,漢族,1936年7月生,河北中醫學院教授、主任醫師。1962年11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河北省名中醫。
18.李今庸 男,漢族,1925年9月生,湖北中醫葯大學教授。1947年12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湖北中醫大師。
19.陳可冀 男,漢族,中共黨員,1930年10月生,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主任醫師、首席研究員、終身研究員。1956年4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
20.金世元 男,漢族,中共黨員,1926年12月生,北京衛生職業學院主任葯師。1940年2月起從事中醫葯工作,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首都國醫名師。
21.鄭 新 男,漢族,中共黨員,1925年5月生,重慶市中醫院主任醫師。1961年8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
22.尚德俊 男,漢族,中共黨員,1932年3月生,山東中醫葯大學教授,山東省中醫院外科主任、主任醫師。1959年8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山東省名中醫葯專家。
23.洪廣祥 男,漢族,中共黨員,1938年12月生,江西中醫葯大學教授、主任醫師。1956年8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江西省名中醫。
24.段富津 男,漢族,中共黨員,1930年12月生,黑龍江中醫葯大學教授。1950年1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黑龍江省名老中醫。
25.徐經世 男,漢族,中共黨員,1933年1月生,安徽中醫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主任醫師、教授。1952年1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安徽省國醫名師。
26.郭誠傑 男,漢族,中共黨員,1921年12月生,陝西中醫學院教授、主任醫師。1949年9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陝西省名老中醫。
27.唐祖宣 男,漢族,中共黨員,1943年7月生,河南省鄧州市中醫院院長,主任醫師。1958年3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
28.夏桂成 男,漢族,中共黨員,1931年7月生,江蘇省中醫院主任中醫師、教授。1949年10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江蘇省名中醫。
29.晁恩祥 男,漢族,中共黨員,1935年7月生,中日友好醫院主任醫師、教授。1962年10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首都國醫名師。
30.禤國維 男,漢族,中共黨員,1937年11月生,廣州中醫葯大學首席教授、主任醫師。1963年8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廣東省名中醫。
第三屆「國醫大師」名單
1.王世民,1935年7月生,山西中醫學院主任醫師,山西省名老中醫。
2.王烈,1930年10月生,長春中醫葯大學附屬醫院主任醫師、教授。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吉林省名中醫。
3.韋貴康,1938年10月生,廣西中醫葯大學教授。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廣西名老中醫。
4.盧芳,1939年6月生,哈爾濱市中醫醫院主任醫師。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黑龍江省名中醫。
5.包金山,1939年6月生,內蒙古民族大學附屬醫院主任醫師。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內蒙古自治區名蒙醫。
6.尼瑪,1933年12月生,青海省藏醫院主任醫師。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青海省名醫。
7.呂仁和,1934年9月生,北京中醫葯大學東直門醫院主任醫師、教授。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首都國醫名師。
8.朱南孫,1921年1月生,上海中醫葯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主任醫師。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上海市名中醫。
9.伍炳彩,1940年8月生,江西中醫葯大學主任醫師、教授。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江西省名中醫。
10.劉嘉湘,1934年6月生,上海中醫葯大學附屬龍華醫院主任醫師、教授。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上海市名中醫。
11.許潤三,1926年10月生,中日友好醫院主任醫師。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首都國醫名師。
12.李業甫,1934年12月生,安徽省中西醫結合醫院主任醫師、教授。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安徽省國醫名師。
13.李佃貴,1950年7月生,河北省中醫院主任醫師、教授。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河北省名中醫。
14.楊春波,1934年1月生,福建中醫葯大學附屬第二人民醫院主任醫師。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福建省名中醫。
15.鄒燕勤,1933年4月生,江蘇省中醫院主任醫師、教授。1962年2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江蘇省國醫名師。
16.沈寶藩,1935年7月生,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醫醫院主任醫師、教授。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醫民族醫名醫。
17.張志遠,1920年7月生,山東中醫葯大學教授。山東名老中醫。
18、張磊,1928年10月生,河南中醫葯大學第三附屬醫院主任醫師。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河南中醫事業終身成就獎獲得者。
19.張震,1928年11月生,雲南省中醫中葯研究院主任醫師、研究員。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雲南省榮譽名中醫。
20.周岱翰,1941年5月生,廣州中醫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主任醫師。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廣東省名中醫。
21.周學文,1938年1月生,遼寧中醫葯大學附屬醫院主任醫師。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遼寧省名中醫。
22.周信有,1921年3月生,甘肅中醫葯大學教授。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甘肅省名中醫。
23.段亞亭,1928年3月生,重慶市中醫院主任醫師。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重慶市名老中醫。
24.柴嵩岩,1929年10月生,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主任醫師。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首都國醫名師。
25.梅國強,1939年3月生,湖北中醫葯大學主任醫師、教授。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湖北中醫大師。
26.葛琳儀,1933月6月生,浙江省中醫院主任醫師。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浙江省名中醫。
27.雷忠義,1934年9月生,陝西省中醫醫院主任醫師。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 陝西省名老中醫。
28.廖品正,1938年10月生,成都中醫葯大學教授。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四川省名中醫。
29.熊繼柏,1942年8月生,湖南中醫葯大學主任醫師、教授。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湖南省名中醫。
30.薛伯壽,1936年8月生,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主任醫師。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首都國醫名師。
『叄』 眼針療法眼針的來歷
眼針療法,作為針灸的一種獨特分支,起源於中國古老的治療術,由遼寧中醫葯大學附屬醫院神經內科主任王健介紹。這種療法並非源自傳統的醫典記載,而是30多年前由田教授的老師,著名中醫彭靜山教授結合自身經驗與中醫理論創立。經過田教授的不斷發展,眼針療法現今已發展成一套獨立且完整的治療體系。
田維柱教授在眼針領域身兼多職,如針灸教研室主任、全國特種針法研究會秘書長等,他的"眼針"療法以其操作簡便、療效顯著、適應症廣泛而受到廣泛關注。田教授表示,眼針特別適用於治療中風偏癱和各種疼痛,且患者對其接受度高,連年輕一代也願意向他學習。
田教授的研究生羅媛媛對眼針療法充滿熱情,她認為這種療法體現了中醫的獨特魅力,無需昂貴設備,操作簡單,患者痛苦小,能快速見效。在中醫理論中,眼睛被視為整體中重要部分,與人體經脈和五臟有緊密聯系,通過刺激眼部穴位,可治療全身疾病。
眼針療法的成功案例不勝枚舉,如37歲的張海娟女士在腦溢血康復後通過眼針療法有效緩解了嚴重後遺症。田教授的診室里,患者的感謝和信任都凝聚在一面面錦旗上,展示了眼針療法的影響力。
盡管在中醫針灸領域有卓越貢獻,田教授對中西醫的態度開放,認為兩者各有優勢,不可簡單比較。他強調中醫強調整體性,對於一些疾病,全身調治是關鍵。眼針療法在國外也引起了廣泛的關注,田教授和他的弟子們曾赴美、日、韓等國傳授和治療,備受好評。
眼針療法在田維柱教授的引導下,不僅得到患者認可,也受到年輕醫者青睞。田教授通過師徒傳承的方式,確保這一中醫絕技得以延續,他表示,眼針的傳承將不斷進行下去。1991年,田教授有幸拜彭靜山名醫為師,學習眼針絕學,至今已收了四批弟子,眼針的傳承事業正在有序進行。
(3)遼寧中醫葯大學附屬醫院高明立教授擴展閱讀
眼針療法是針刺眼球周圍、眼眶邊緣的穴位,以治療全身疾病的方法。晉代皇甫謐的《針灸甲乙經》就有針刺睛明、攢竹等眼周穴位治療疾病的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