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大學南加太教授
⑴ 周朝陽中南大學教授
周朝陽,現為中南大學的全職教授,擁有博士生導師的頭銜,同時擔任建築工程系主任及多個學術委員會委員,如土木建築及交通運輸學科學位委員會委員和教改委負責人。她還是一名國家一級注冊結構工程師,活躍於湖南省土木建築學會,以及全國建築物鑒定與加固改造技術委員會的湖南委員。周教授的傑出貢獻曾被鐵道部認可,榮獲了政府津貼。
在科研方面,周教授專注於建築、橋梁工程及市政項目的結構分析、設計、評估與改造,對新材料和技術在土木工程的應用有深入研究。她主持並完成了20多個科研項目,涵蓋了混凝土結構設計、結構評估加固、預應力技術和復合材料工程應用等領域,獲得了5項省部級及國家級科技進步獎,並在國內外發表了40多篇學術論文,著作著作有4部已出版,2部待出版。
在武漢理工大學管理學院,周朝陽是位女性副教授,擁有經濟學和管理科學與工程的學術背景。她擁有碩士學位,並在讀博士。作為導師,她是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會員和中國交通會計學會內河港航委員會的成員。她的研究領域包括交通行業內部控制系統、民營企業融資風險預警等,主持過多個省級和交通部的研究項目。
在教學上,周教授負責《財務管理》等多門課程,多次榮獲優秀教學獎,展現了她在教育領域的專業素養。她發表了20篇學術論文,並擔任過多項教材的主編和編委,為教育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
(1)青海大學南加太教授擴展閱讀
周朝陽,男,中南大學教授。1964年2月生,湖南衡陽人,中共黨員。1989年畢業於湖南大學土木工程系,獲博士學位。經國家教委選派,曾在英國曼徹斯特科技大學任訪問學者;曾任倫敦西敏大學訪問教授、青海大學客座教授、同濟大學土木工程防災國家重點實驗室客座研究員。長期從事土木工程的教學、研究與實踐。教學方面,曾多次獲得教學質量、教學成果、教材或優秀教師等方面的校、省級獎勵,並發表過多篇論文和主編過教材。另有盛樹集團董事長等同名人物。
⑵ 文化產業的專業設置
推出《2013年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總評榜》
TOP 1:北京大學藝術學院(藝術學理論專業) TOP 2: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文化產業管理專業) TOP 3: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設計學院(文化產業與管理系) TOP 4:山東藝術學院藝術文化學院(文化產業管理專業
TOP 5:中央財經大學文化與傳媒學院(文化產業系)
TOP 6: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文化產業管理學系) TOP 7:復旦大學上海視覺藝術學院(文化創意產業管理學院) TOP 8: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文化產業管理專業) TOP 9:南京藝術學院文化產業學院 TOP 10:閩南師范大學(文化產業管理專業) 培養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較扎實的文化基礎知識和良好的文化企業管理能力;掌握文化產業的經營特點和運作規律,了解國內外文化產業發展趨勢,同時具備現代管理、現代經濟和法律知識,為文化企事業、政府管理部門和教育培訓部門培養能夠從事文化產業管理、文化企業經營、文化市場運作、文化項目策劃、文化經紀、貿易、咨詢和傳播等工作的高級應用型人才。
國內部分設立了文化產業管理專業或方向的院校: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復旦大學、 中國海洋大學、南京師范大學、浙江師范大學、閩南師范大學、北京印刷學院、南京藝術學院、濟南大學歷史與文化產業學院、無錫科技職業學院、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上海應用技術學院、上海外國語大學賢達經濟人文學院、浙江傳媒學院管理學院、天津音樂學院、廣東文藝職業學院、咸陽師范學院、廣東商學院、江漢大學、四川文化產業職業學院、山東文化產業職業學院、復旦大學上海視覺藝術學院、安徽師范大學、長春大學、同濟大學、北京現代藝術研修學院、浙江工商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山東大學、華中師范大學、中國海洋大學、雲南大學、貴州大學、徐州師范大學、雲南藝術學院、山東藝術學院、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傳媒大學、首都師范大學、中央財經大學、華東政法學院、重慶工商大學、西南大學(文化與社會發展學院)、廣州大學、山西師范大學、中央文化幹部管理學院、江西財經大學、天津財經大學、上海大學、深圳大學、北京語言大學、山西財經大學、安徽財經大學、南昌大學、上海師范大學、湖南大學、湖南師范大學、澳門城市大學、湘潭大學、青海大學、長沙理工大學、仰恩大學、廈門理工學院、石家莊學院、四川文理學院、華中師范大學武漢傳媒學院管理系、北京師范大學珠海分校、蘭州文理學院等。 中國社會科學院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中心是研究和實踐東方文化的非實體學術研究機構,成立於l997年4月。
中心的主要研究領域有:印度文化,阿拉伯伊斯蘭文化,日本文化、韓國文化,越南文化等。中心主要工作內容有:編輯出版東方文化研究叢書,舉辦各種類型的學術研討會,舉辦專題講習班、研修班,提供有關的咨詢與建議,開展與國內、外的學術交流與合作。
中心聘請院內外、國內外有關著名學者為特約研究員,黃心川為名譽主任,徐遠和、李甦平曾任中心主任,現任主任為孫晶,副主任卞崇道,秘書長王青。
四川大學
四川大學文化產業研究中心為四川大學所屬從事文化傳播與文化產業基礎理論、應用理論、管理決策理論研究的跨學科、跨院所的綜合性研究機構。2011年獲批成為首批全國版權示範基地,中心主任是蔡尚偉。
中心的宗旨是發揮四川大學新聞傳播、文學藝術、工商管理、歷史文化、軟體工程、外國語言等學科的綜合優勢,主要運用現代化的以實證調查為基礎的社會科學研究手段,深入研究世界文化產業特別是亞太地區文化產業發展的歷史、現狀及走向,為中國特別是西部地區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建設性思路與方案,提供有關決策咨詢服務,培養和培訓有關專門人才,集科學研究、決策咨詢和人才培養為一體,為文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中國人民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所是中國人民大學直屬的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機構,研究所依託中國人民大學文化科技園,整合來自中國人民大學相關科研院所及產業鏈相關的優秀資源,開展以文化創意產業為主題的課題研究、標准制定、戰略規劃、決策咨詢、園區建設、人才培訓、品牌推廣、投資促進等系列活動。
中國人民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所所長金元浦被譽為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理論之父,是中宣部《文化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和《中國文化發展綱要》起草工作小組專家組成員,北京市政府、深圳市政府等8省區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顧問。中國人民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所為多個國家部委,省市級城市和數十家文化產業園區提供過咨詢服務,是國內文化創意領域成功實踐案例最多的文化創意研究機構 。
清華大學
國家為加強文化產業領域的學術研究,促進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根據中央領導有關指示精神,2004年5月,經清華大學校務會議批准,學校以新聞與傳播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公共管理學院、法學院、人文學院、美術學院、信息學院等7個與文化產業研究相關的實體學院為依託,建立了校級跨院系的清華大學文化產業研究中心。中心有一支多學科權威學者和高層行業管理人員組成的研究團隊,在文化產業、創意產業和非物質經濟等相關領域取得了豐富的研究成果和良好的國際學術聲譽,2005年被批准為國家級哲學社會科學創新研究基地。2006年,中心被命名為國家文化產業研究中心。中心主任是熊澄宇。
中心將以國家文化體制改革精神為指導,以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特殊地位的文化產業發展的理論和實踐為研究對象,以提升中國文化產業的競爭力和創新能力為宗旨,面向市場,面向國際,面向未來,努力建設一個設備先進、機制靈活、人才薈萃、成果豐富、研 學產管一體化的國家基地,為政府決策、產業發展和學科建設做出積極的貢獻。
上海社會科學院
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化產業研究中心, 是上海社會科學院設立和領導的專業研究機構,以建設國際一流的文化智庫為目標,以理論研究為基礎,以規劃應用為重點,以決策服務為特色,長期從事文化產業、創意經濟、城市戰略、企業文化、體育經濟等方面的專業研究和規劃設計。中心主任為花建。 1. 陳少峰,1964年出生於福建省漳浦縣。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文化部專家,教育部評審專家,中國文化產業前沿論壇召集人。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倫理學史、正義的公平、新中道的管理哲學和文化產業商業模式等。
2. 向勇,北京大學管理學博士、副教授,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英國劍橋大學Judge商學院訪問學者,英國倫敦Metropolitan大學商學院訪問教授。兼任國家文化產業創新與發展研究基地副主任,國家扶持動漫產業發展部際聯席會議專家委員會委員,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專家評審委員會委員,北京市海淀區創意產業協會咨詢專家委員會委員,韓國文化院顧問委員會文化產業組委員。
3. 金元浦,男,漢族,1951年1月生,浙江浦江人。1987年於陝西師大獲文學碩士學位。1991年入中國社會科學院師從錢中文先生學習,1994年獲文學博士學位。1999-2000赴韓國講學。現為中國人民大學中文系文藝學博士點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重點學科文藝學學科帶頭人,澳門城市大學特聘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所所長。
4. 崔俊超,知名自媒體人,動漫產業國際聯盟副秘書長,「文化旅遊產業」微信公眾平台創辦人,多家大型媒體特邀專欄作者,供職山水盛典文化產業有限公司,從事旅遊演藝、主題公園、農業生態、文化傳媒等大型文化產業項目,創辦中國文化旅遊產業微峰會任秘書長、河南媒合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執行董事。曾參與有中國著名爆笑舞台劇《開心麻花》河南巡演、世界著名音樂劇《貓》、中嶽嵩山大型實景演出《禪宗少林·音樂大典》、中國首席禪文化主題酒店《禪宗少林·照見山居》、大型實景神話音樂劇《嫦娥》等市場營銷與品牌宣傳工作。
5. 范周,男,首席研究員、教授、博士,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發展研究院院長、澳門城市大學特聘教授、全球文化產業學術聯盟主席,《中國文化產業》雜志社總編輯。歷任山東省曲阜市文化顧問、中國金牌形象大使等大型活動總策劃,參與了許多著名企業的整體經營策劃和營銷活動。在北京市朝陽區、河北省承德市掛職期間,主抓文化產業工作並將豐富的實踐經驗充分運用到科研教學中。
6. 葉朗,浙江衢州人,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北京大學哲學系主任、兼任宗教學系、藝術學系主任。同時兼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哲學學科評議組成員,教育部高等學校哲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美學學會副會長兼高校美學研究會會長,北京市哲學會會長,全國政協常委。
⑶ 比較好的211大學有哪些
華中師范大學
東北師范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西北大學
武漢理工大學
⑷ 燕山大學為什麼不是211
雖然說燕山大學實力比較強,但是卻幾次都沒有被評選為211工程院校。就比如說第一次提名211工程院校的時候,燕山大學當時還是直接隸屬於我國的機械部的,當時的實力還不算強盛,競爭能力不算太強,所以吉林大學和湖南大學入選。
當第二次提名的時候,河北省被要求只能有一所211院校,但是當時河北工業大學以經成為211了,所以燕山大學就沒有機會。
最後一次提名的時候是要求把名額給偏遠地區的大學,隨著去年的雙一流高校建設,燕山大學再也沒有機會成為211院校了。三次211評選燕山大學均以失敗告終,網友們也紛紛評論:生不逢時。
(4)青海大學南加太教授擴展閱讀
截至2019年11月,燕山大學有教職工3200人,現有教職工3200人,包含專職教師2200人,其中,教授481人,副教授641人。教師中含博士生導師328人。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10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獎者11人。
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3人,國家突出貢獻專家5人,全國模範教師3人,全國優秀教師4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9人,歷年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100人,省部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34人。
燕山大學現有教授414人,占教師總數的25.3%,副教授587人,佔35.9%,具有博士學位的專任教師佔55%。
⑸ 廣西大學在211高校中處於什麼水平
一.學校水平和前景
最後呢,學習主要靠的是自己,學校只是提供一個平台,如果自己不想學,考入清華北大也於事無補。(對了,我是西大18級的哦,而且西大的教室和宿舍都有空調,小學弟學妹們快來啊!!!)
上文是我的個人意見,不正確的地方麻煩及時指出哦(誤人子弟可不好,哈哈哈)
⑹ 燕山大學為什麼不是211
雖然說燕山大學實力比較強,但是卻幾次都沒有被評選為211工程院校。就比如說第一次提名211工程院校的時候,燕山大學當時還是直接隸屬於我國的機械部的,當時的實力還不算強盛,競爭能力不算太強,所以吉林大學和湖南大學入選。
當第二次提名的時候,河北省被要求只能有一所211院校,但是當時河北工業大學以經成為211了,所以燕山大學就沒有機會。
最後一次提名的時候是要求把名額給偏遠地區的大學,隨著去年的雙一流高校建設,燕山大學再也沒有機會成為211院校了。三次211評選燕山大學均以失敗告終,網友們也紛紛評論:生不逢時。
(6)青海大學南加太教授擴展閱讀
截至2019年11月,燕山大學有教職工3200人,現有教職工3200人,包含專職教師2200人,其中,教授481人,副教授641人。教師中含博士生導師328人。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10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獎者11人。
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3人,國家突出貢獻專家5人,全國模範教師3人,全國優秀教師4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9人,歷年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100人,省部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34人。
燕山大學現有教授414人,占教師總數的25.3%,副教授587人,佔35.9%,具有博士學位的專任教師佔55%。
⑺ 有關青海大學新任校長梁曦東教授的更多個人信息
一、簡歷
1984年7月,清華大學,高電壓技術,本科畢業;1987年12月,清華大學,工學碩士;1990年12月,清華大學,工學博士。1993年,副教授;1997年,教授;1998年博士生導師;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第三完成人)、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第六完成人)、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第三完成人)、國家重大技術裝備成果三等獎(第三完成人)、清華大學學術新人獎。
二、已取得的主要學術成績、創新點及評價
申請人十幾年來一直在跨學科的基礎上從事高電壓外絕緣及材料的研究,將合成絕緣子在我國發展成為防止電力系統大面積惡性污穢閃絡事故的主要措施並在全國電力系統得到大量推廣應用,成為我國電力系統有機外絕緣這一新領域的主要開拓者之一,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獲多項國家級及部級科技進步獎。
1. 研究了硅橡膠材料所特有的憎水性遷移現象與機理,以及不同憎水性表面污穢放電的機理,首次提出有效污穢度的概念,首次提出全面衡量硅橡膠憎水性的四個參數及指標,制定的試驗方法已被電力部門所採用。
2. 研究了硅橡膠材料漏電起痕損壞的機理以及配方中各填料之間的協同效應,所選配方成為我國合成絕緣子的最主要配方,96年在瑞典STRI通過了IEC標准中最嚴酷的5000小時老化試驗,達國際先進水平。
3. 率先在國內利用聲發射技術研究了芯棒的不同破壞模式,設計的壓接式合成絕緣子的機械強度達國際先進水平,為國內多條重要線路所採用。
4. 作為第一起草人為電網公司制訂出首部 ±500kV直流合成絕緣子技術條件,為三峽直流輸電線路的外絕緣選擇及國際招標提供了技術基礎。
三、擬開展研究工作設想的要點及其科學意義
本課題擬系統地從污穢沉積、紫外輻射、雨霧潮濕、電暈放電、表面火花放電等因素出發研究硅橡膠材料綜合老化,尤其是憎水性老化的過程與性能,研究綜合老化的改進措施;擬從高電壓環境下的應力腐蝕入手研究芯棒脆斷裂紋的生成與發展及防護措施。戶外長期惡劣條件下傘裙材料老化與芯棒脆斷已成為有機外絕緣迫切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本課題不僅有助於從材料性能上對硅橡膠與玻璃鋼芯棒的全面深入研究,而且對保證我國電力系統的長期安全運行有非常迫切的現實意義。
四、已具備和可利用的研究工作條件
申請人多年從事高電壓外絕緣及材料的研究,主持及參加完成了多項科研項目,具備較好的試驗條件及國內外合作關系,形成了一支良好的研究梯隊,清華多學科的學術基礎及實驗條件也為課題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保障。
⑻ 誰知道東華理工大學副校長們的簡歷
副校長:徐躍進 教授
徐躍進教授,男,1958年出生於江西撫州,1984年畢業於華東地質學院放射性地球物理勘查專業並留校工作,公共事務管理(MPA)碩士研究生。多年來一直從事法律教學、公共事務管理和研究工作。公開發表與交流論文20多篇。歷任系團總支書記,院團委副書記、書記,院保衛處副處長、處長;1994年任院長助理,1995年任學院副院長,分管後勤、保衛和校辦產業工作。所分管工作和部門先後20多次受省、市、區獎勵和表彰。
副校長:孫占學 教授、博士
孫占學教授,男,1962年出生於江西修水,1982年畢業於華東地質學院放射性水文地質專業並留校任教。1988年獲工學碩士學位,1995年獲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理學博士學位。歷任系主任、院長助理等職。多年來從事地熱學、鈾成礦水文地質學等方面的教學、科研工作。在國際國內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40多篇,出版專著3部;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3項。為中國核工業總公司部級"112育才工程"學術技術帶頭人培養對象、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全國優秀教師,核工業部勞動模範,並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副校長:劉曉東 教授、博士
劉曉東教授,男, 1963年2月出生於江西省上猶縣,1982年7月畢業於原華東地質學院,同年留校任教。獲南京大學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博士學位。歷任教研室主任、駐京辦事處主任,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副主任、主任兼研究所所長等職;2004年5月任東華理工學院副院長、黨委委員。主要從事鈾、金礦床地質、高放廢物地質處置和礦物材料的科研、教學等工作。先後主持和參加國際合作項目、省部級科研項目20多項,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2項;出版學術專(譯)著3本,國內外刊物發表論文50多篇。曾赴日本從事研究工作一年,多次參加援外專家組工作,並應邀赴國外組織或參加過十多次國際學術交流會議。現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省級重點學科帶頭人;2003年起受聘為科技部國際合作項目評審專家、國際原子能機構咨詢專家。兼任核資源與環境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
副校長:花明 教授、博士
花明教授 男,漢族,1955年9月生於江西崇仁,碩士生導師。1978年畢業於江西大學政治系,分配到撫州地質學院(現東華理工學院)任教,歷任黨委宣傳部幹事、副部長、部長,黨辦院辦主任、院長助理等職,2004年5月任東華理工學院副院長、黨委委員。1982年至1983年在廈門大學進修,1996年至1997年南昌大學碩士研究生主要課程學習結業。2001年至2004年在職攻讀美國南加州大學遠程教育工商管理博士研究生,獲博士學位。
花明教授長期從事政治經濟學、經濟管理科研和教學工作,承擔國家級課題2項,主編、參編教材、學術著作5本,在國內外公開發表論文30餘篇。是中國核工業總公司優秀德育工作者。
副校長:湯彬 教授、博士
湯彬教授,男,1964年3月出生,湖南嶽陽人,教授。1983年畢業於華東地質學院放射性地球物理勘探專業,獲學士學位,現在成都理工學院攻讀博士學位。1983年7月畢業留校任教,1994至今,從事計算機應用專業的教學科研工作,現任碩士研究生導師,1999年被聘為成都理工大學和南京理工大學博士研究生導師。江西省和中國核工業總公司中青年學科帶頭人,江西省第7、8屆政協委員,中國地質學會、中國地球物理學會、中國核學會會員和江西省自動化學會理事、江西省計算機學會、江西省遙感協會(常務)理事。主要從事計算機網路、資料庫應用、計算機圖形圖像處理、核技術應用等方向的研究。公開發表論文60餘篇。歷任信息工程系主任,信息工程學院院長兼軟體學院院長、核應用技術研究所所長。2006年2月任副校長。
副校長:郭福生 教授、博士
郭福生教授,男,1962年12月出生,江西寧都人,中共黨員。1983年畢業於中山大學地質系,1996年獲華東地質學院工學碩士學位,2004年獲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理學博士學位,2000年晉升為教授。歷任華東地質學院地質教研室主任、支部書記,東華理工學院地球科學系主任、地球科學與測繪工程學院院長,東華理工大學黨委組織部部長兼人事處長、校長助理等職,2009年1月任東華理工大學副校長。
長期從事區域地質、鈾礦地質、沉積岩、地貌景觀與旅遊開發研究,發表論文40餘篇,出版教材和專著6部。獲國防科學技術獎、國家級和省級教學成果獎6項。先後被評為江西省高校學科帶頭人、江西省教學名師、江西省優秀研究生導師、江西省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江西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享受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貼。2008年被江西省人民政府授予「龍虎山世界地質公園申報工作先進個人」稱號。兼任全國丹霞地貌旅遊開發研究會理事、江西省地質學會理事、江西省旅遊文化研究會理事。
下面這個超級厲害
副校長:陳曉勇 教授、博士
陳曉勇教授,男,1961年9月出生,浙江諸暨人。1982年畢業於武漢測繪科技大學大地測量專業。1991年獲同校攝影測量與遙感專業博士學位後,赴日本東京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1993年任日本亞洲航測株式會社綜合研究所主任研究員。1999年任亞洲理工學院(聯合國主辦的研究生院,位於泰國曼谷)遙感與地理信息科學系副教授,並於2004年擔任系主任。受聘於武漢大學、吉林大學、青海大學、中國測繪研究院的兼職教授與博士生導師。
主要從事地球信息科學的理論研究和應用技術的開發工作,在國內外學術刊物及會議上發表論文100多篇。曾獲1991年度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獎,1998年度日本測繪界最高獎「日本測繪獎」。2009年1月任東華理工大學副校長。
副校長: 聶逢君 教授、博士
聶逢君教授,男,1962年出生於湖南祁陽,1984年畢業於華東地質學院放射性地質與勘探專業並留校任教。1989年獲中國地質科學院理學碩士學位,2000年獲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工學博士學位,2000-2002年於中國地震局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並出站。2006-2007年赴加拿大留學一年。歷任教研室副主任,長江學院副院長、常務副院長等職。長期從事鈾礦地質、石油地質等方面的教學與科研工作。近年來,主持完成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核工業總公司、大慶油田、勝利油田等科研項目十餘項,在國際國內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40餘篇,出版專著2部。榮獲國防科工委優秀博士稱號,入選江西省百千萬人才工程,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受聘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