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學最優秀的教授
① 河南大學和鄭州大學哪個比較好點
鄭州大學比較好,師資力量比較雄厚,下面是這兩所學校各方面的對比介紹:
一、教學建設:
1、河南大學:學校有國家級特色專業9個,省優勢特色學科建設學科6個,省級特色專業22個;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4個,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10個。
2、鄭州大學:鄭州大學有國家級教學團隊4個,國家級教學名師6人,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6個,國家級特色專業14個,通過國際工程教育認證專業11個。
二、師資力量:
1、河南大學:學校有教職工4400多人,其中擁有博士學位的1400人。專職院士5人,兼職院士13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6人,長江學者、國家傑青、「萬人計劃」等領軍人才42人。
2、鄭州大學:學校有教職工5700餘人,其中兩院院士、學部委員16人,海外院士4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8人、「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入選者10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24人,教授747人。
(1)河南大學最優秀的教授擴展閱讀:
鄭州大學與美國佛羅里達大學、澳大利亞伍倫貢大學、德國馬格德堡大學、韓國慶星大學等知名高校聯合招收本科生,還與印度韋洛爾科技大學合作,在印度籌建了第一所孔子學院。
同時鄭州大學與鄭州高新區和相關高校合作建立了河南省國家大學科技園;與200餘家知名企業和地方政府建立了校企、校市合作關系。
建設了包括「中英聯合分子腫瘤學研究中心」、「國際磷化學實驗室」、「中法有機磷功能材料國際聯合實驗室」、「中美帕金森病研究和治療中心」等一批中外聯合實驗室和研究中心。
② 河南大學教授王立群的簡介
王立群:1945年生,山東新泰人。年畢業於河南大學(當時稱「河南師范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獲文學碩士學位。現任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古典學博士生導師、中國《史記》研究會常務理事。
王立群著作簡介
本人研究的主要研究方向為兩漢魏晉南北朝文學。研究成果主要集中於山水游記研究和《文選》研究兩個方面。
一、專著
1、《中國古代山水游記研究》 河南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
2、《現代〈文選〉學史》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版
3、《〈文選〉成書研究》 商務印書館2005年版
二、代表性論文(10篇):
1、《文選》次文類作家編序研究 《文學評論》2004年第3期
2、游記的文體要素與游記文體的形成 《文學評論》2005年第3期
3、晉宋地記與山水散文 《文學遺產》1990年第1期
4、周貞亮《文選學》與駱鴻凱《文選學》《文學遺產》2001年第3期
5、《文選》成書考辨 《文學遺產》2003年第3期
6、《超越舊成說 開拓新領域——關於〈文選〉研究的斷想》
《文學遺產》2005年第2期
7、先唐學士考 《中國典籍與文化論叢》第7輯
8、從綦毋邃注看宋刻本《文選》注的演變 《文獻》2004年第3期
9、司空曙詩集版本考 《文獻》1998年第2期
10、「昭明太子十學士與《文選》成書 《新國學》2005年
三、項目
目前正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文選〉版本、注釋綜合研究》(02BZW023)和全國高校古委會項目《歷代〈選〉學文獻輯考與研究》(0329)的研究。
四、獲獎
1、2004年獲河南省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
2、2002、2003年獲河南省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
3、2002、2003、2004、2005年連續四年獲河南省教育廳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
附:學術兼職
中國《史記》研究會常務理事
中國山水文學研究會常務理事
中國《文選》研究會理事
中國古代文學史料學會理事
③ 河南大學涉性騷擾教授受到了什麼處分
河南大學涉性騷擾教授,該名教授受到了調離現在崗位、撤銷現有職務以及撤銷研究生導師及高等教師資格等等處分。這些處分其實也是這名教授咎由自取的,好好的大學教授不當,非要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這樣對自己和對學生都是極度不負責任的表現,教授就是傳道授業解惑的人,而不是道德敗壞的人,這樣的教授還是趁早撤職好,以免耽誤更多孩子的前途,影響更多孩子,能夠當上教授屬實不易,自己卻不珍惜,做出一些道德敗壞的事情,讓自己多年來的付出全部打水漂,怎麼說呢,真的是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怪不得別人,要怪只能怪自己,怪自己不爭氣,怪自己不知道珍惜,怪自己給學生帶了一輩子的影響。
④ 鄭大和河大到底誰的歷史學好一些,為什麼
鄭大歷史學有一級學科博士點,就是歷史學下屬所有二級學科都有博士點。河大專只有屬中國古代史一個二級學科博士點。博士點這東西得有博導才能有博士點,兩校師資情況由此可見。另外,鄭大中國古代史是國家重點培育學科。
河大的歷史學過去曾經是很強的,出了很多大師,例如朱紹侯等。鄭大許多老師都是河大畢業或由河大調去的,鄭大有位副校長就是河大歷史文化學院院長。
就具體二級學科而言,鄭大的考古,中國古代史(秦漢魏晉南北朝),中國近現代史,世界史比河大強。河大中國古代史的宋史絕對比鄭大強。
情況就這樣,哪個歷史學好樓主自己判斷吧!鄭大的看到別得意;河大的看到也別罵我。
⑤ 河南大學的著名教授
王立群
⑥ 中國哪所大學的歷史系最好
河南大學的中國古代史彪悍(王立群就是這個學校的教授)。另外還有一個歷史專業可以和回北大抗衡的大答學:北京師范大學。北師大歷史是中國史最強大,外國史也不錯。
南京大學,武漢大學,四川大學的歷史專業都是國內一流。不過各自有自己的優勢專業。
四川大學和北大一樣 在考古學上彪悍 高考志願有提前批的考古基地班。武漢大學的歷史一直不錯 文科牛校 易中天就是這個學校的碩士出身。呵呵
如果你想學東亞史OR日韓史 那麼北大不錯
中國古代史 主要是漢唐 河南大學
中國唐宋明清歷史 北京師范大學
東南亞史,美國史,歐洲史 武漢大學 北京大學
⑦ 河南大學怎麼樣好不好
你好,河南大學也是挺不錯的,這個相當於在河南裡面的比較好的大學,有些專業還是挺不錯的,如果能考上河南大學的話也很好
⑧ 河南大學在全國的排名
河南大學
1綜合:83名
2.歷史:第28名
3.文學:第29名
4教育學: 33名
5社會科學48名
其它學科都在50名之後,但基本都不出前100名,
我就很納悶了,為什麼實力如此強並且超過許多211名校的河南大學為何至今還是B+級學校,經過在河南大學三年的生活學習,我慢慢體會到其中艱辛,現從我觀察到的現象作一個分析內因
一:開封拉了後腿,經濟不發達,設施不完善導致人員外流現象十分嚴重
二,周邊環境為評審工作沒有做好相關准備,鐵一街和東門城牆環境十分惡劣,上次評審時新校區還未建設,中心校區壓力過大.雖然屬於劃定了一些211重點建設學科,但沒有從本質上改變
三,老師待遇差,這個問題在全國都已經出名了,並且存在很多內部不團結,為
教授副教授等頭銜相互斗爭而科研精力不足,我在校內工作期間就經常收到一些揭露我校排擠人才的現象,其中以文學院某些領導最為突出,哲管院也存在一些,這也是人才外流的另外一個原因,這是我了解的情況,不是道聽途說,但是總體這個學校與其它院校相比還不算很差
四:學校科研經費不足,導致成果不突出,河南大學經費來源主要是河南財政,政府關注不足,雖然說讓河南大學成為211,但做的工作明顯不夠,看一下新建設的新校區就能理解,和其它我所去過的高校對比,設施明顯很差.科研活動當然不能有效進行了
⑨ 河南大學有哪些知名校友
(一)文史哲類(34人)
27、馮友蘭:著名哲學家、文史學家。191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先後在預校和中州大學執教六年,出版專著2部、發表學術論文16篇,為中州大學文科各系的建設作出很大貢獻。1944年,到荊紫關河南大學流亡辦學地為學生作報告半月之久。
28、董作賓:著名甲骨文家、史學家。192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歷史語言學研究生專業,歷任中州大學文科講師、國立第五中山大學教授,為河大考古專業的發展貢獻很大。1928年起相繼擔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院士、副院長。著有《殷墟文字甲編》、《殷墟文字乙編》、《殷歷譜》等書,發表甲骨文學術論文一百餘篇。
29、白壽彝:著名史學家。1929屆河南中山大學文科畢業生,歷任南京中央大學、雲南大學、西南聯合大學教授。1949~1998年任北京師范大學歷史系主任,兼任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史學會副會長、中國民族史學會會長、全國人大常委會常委、全國人大民族事務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長期兼任河南大學北京校友會名譽會長。著有《中國通史綱要》、《史學概論》、《新編中國通史》、《史學新論》、《中國史學史》等。
30、徐旭生:著名哲學家、史學家。1919年巴黎大學研究生畢業,擔任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法語、哲學史教授。1921年赴京,歷任北京大學教務長、北京師范大學校長。新中國成立後擔任中國科學院研究員。
31、蒙文通:著名史學家。1930~1935年執教河南大學文學院,任中國古代史教授。40年代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後長期任教於四川大學,新中國成立後,兼任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學術委員。
32、石璋如:著名甲骨文學家、史學家。1932屆河南大學文學院畢業生。1935年中央研究院歷史評議研究生畢業,留院從事甲骨文研究,歷任研究員、院士。後旅居台灣,著有《殷墟建築遺存》、《殷墟墓葬》、《考古年表》、《中國的遠古文化》等書。在台灣發表《河南大學與考古事業》(1976年)、《照林(尹達)與侯家莊1001大墓》(1995年)。
33、尹達:著名甲骨文學家、史學家。本名劉耀,與石璋如徐敬參一起參加殷墟發掘。1932屆河南大學文學院畢業生,1935年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學研究生畢業,歷任延安中共中央出版科科長、北方大學教授、華北大學教務長、中國人民大學研究部副部長、北京大學副教務長、全國政協委員。當選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學部常務委員。著有《中國原始社會》、《中國新石器時代》、《十年考古》等。
34、周而復:著名作家和書法家。1932年入河南大學中文系學習。主要著作有長篇小說《白求恩大夫》、《上海的早晨》等
35、高亨:著名教授,古文字學家、先秦文化史研究和古籍校勘考據專家。1924年考入北京大學,1925年秋考入清華大學研究生院,以梁啟超、王國維為導師。1926年畢業任教,歷任河南大學、東北大學、武漢大學、齊魯大學教授等。1967年後不再任教,專門從事古代學術研究工作。完成了《詩經選注》、《詩經今注》、《楚辭選》、《上古神話》、《文字形義學概論》、《古字通辭典》等一批著作和論文,為我國古籍文獻的整理做出了卓越貢獻。
36、吳強:現代著名作家。1936年在河南大學教育系讀書。1937年,離開母校,從事戰地革命文學創作。代表作:《紅日》、《堡壘》等。
37、姚雪垠:中國現代著名學者型作家。1929年考入河南大學法學院預科,後從事中共領導的地下組織活動,輾轉北平,1951年,回到開封重當專業作家。創作了長篇歷史小說《李自成》及《重逢》、《戎馬戀》、《母愛》、《春到前線》等小說和報告文學《戰地書簡》、《四月交響曲》等。
38、王實味:文學家。1923年到預校讀書。1930年在上海開始從事文學創作和小說翻譯。1942年延安整風,他發表的《野百合花》受到批判。
39、鄧拓:著名文史學家、新聞學家。1937屆河南大學經濟系畢業生。在校期間曾出版專著《中國救荒史》,受到中外學術界注目。後歷任《晉察冀日報》社總編輯、《人民日報》社長兼總編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主席、中共北京市委書記處書記,並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著有《燕山夜話》、《三家村札記》等。
40、張邃青:歷史學家。 畢業於北京師范大學。1927年8月到到校任教直至去世。對中國古代史頗有研究,且成果卓著。特別是抗戰期間堅持學術研究,寫出《伏牛山中之蠻族》,又寫了《嵩山專著書目考》。1957年當選開封市副市長。1963年任開封市文物保管委員會副主任委員。1964年被選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河南省史學會會長、省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41、張長弓:曲藝學家。1929年考取燕京大學國學系研究生,主攻中國文學史和河南民間曲藝。1942年來校任教,教學之餘主要從事河南曲藝研究。著有《鼓子曲言》、《河南墜子書》、《中國文學史新編》、《張長弓曲論集》等。
42、郭紹虞:語言學家。1923年到中州大學任教。後到武昌中山大學、北京燕京大學任教。建國後任同濟大學文學院院長,院系調整到復旦大學任教。著有《中國文學批評史》等。
43、蕭一山:著名歷史學家。畢生致力於清史研究。1923年出版《清代通史》。1935-1938年任河南大學教授兼文學院院長。1948年赴台任教。
44、姜亮夫:文史學家。1927年清華大學研究生畢業。後受河南大學國文系教授,講授中國文學史。解放後,在杭州大學任教授,出版敦煌學、歷史、語言、楚辭學等相關著作幾十部。
45、李嘉言:古典文學研究家。早年在省立河南大學預科讀書,1930年就讀於清華大學文學院國文系,師從聞一多、陳寅恪等著名學者。1947年-1967年到河大任教,曾任中文系主任,主持《全唐詩》的改編工作。主要著作有:《漢魏六朝文學史》、《楚辭選注》、《唐詩叢考》等。
46、朱芳圃:甲骨文、古文字學家。1926年考入清華大學研究院,師從王國維。1931年、1939年至退休在河大任教。著有《甲骨學文字編》、《甲骨學商史編》、《殷商文字釋叢》、《中國古代神話與史實》等。是毛澤東的同學。
47、蘇金傘:著名作家、詩人。1924年考入河南體育專科學校(今河南大學體育學院前身)。1939——1942年、1945-1948年在河南大學任教。在他的第一部詩集《無弦琴》,熱情謳歌中原兒女反抗侵略的奮斗精神。解放戰爭中,其詩歌貫穿著「反內戰、反飢餓、反迫害」的呼喊。1948年與嵇文甫等進步師生奔赴解放區,參與創辦中原大學。解放後到省文聯工作。
48、李白鳳:著名書法家、篆刻家、作家、詩人。1933年考入北平國民學院國文系,1936年畢業,專門從事文學創作,先後出版詩集《風之歌》、《南行小草》,話劇《盧溝橋的烽火》,短篇小說集《小鬼》、《馬和放馬的人》等。1954年任河南大學中文系教授。執教期間發表詩、詞、論文200餘篇。
49、任訪秋:著名文學家。1929年考入北師大中文系,1933年考去北大研究生,深受錢玄同、周作人、胡適影響。1940年受聘河大文學院。主要開設中國文學史、國學概論、現代文學、古代散文選、文藝學等課程。著有《中國近代文學史》、《中國近代文學作家論》、《中國近代文學大系.散文卷》、《中國古典文學論文集》等。
50、於安瀾:文學家、書法家。1924年入河南大學前身中州大學文史系學習,得到了馮友蘭、郭紹虞、嵇文甫、董作賓等諸多名師的悉心指導。1932年考入燕京大學研究院國學研究所讀研。1946年回母校任教。著有《漢魏六朝韻譜》、《詩學輯要》、《古書文字易解》等。
51、孫作雲:歷史學家。1931年考入復旦大學文學系,1932年考入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師從聞一多。1936年考入清華大學研究員文科研究所,仍師從聞一多。1950年發起創辦《歷史教學》雜志,任編委,這是我國建國後最早的史學刊物之一。1956年院系調整後執教於開封師院。主要從事楚辭、詩經、民俗、神話等研究,論著等身。
52、胡雄定:外國語言學家。1927年畢業於國立東南大學外語系。1950年任北京中法大學外語系教授,1957年跳入開封師院外語系。在河大執教47年,精通英語,兼通法語和俄語,學術功底深厚。30年代著有《英語習語用法例解出版後享譽國內》,《英語成語用法詳解》亦產生重大影響。更難能可貴的是,87歲之後出版四本專著,近三百萬字,是河大教授中晚年出版著作最多的一位英語語言文學家。
53、劉炳善:薩士比亞研究學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國際莎士比亞協會會員,中國莎士比亞研究會理事,中國譯協資深翻譯家,外國文學專家,河南大學外語學院博士研究生導師。
54、胡思庸:著名歷史學家。1946年考入河南大學農學院園藝系,1948年轉到文學院歷史系就讀。1951年2月畢業後留河南大學任教。 歷任開封師范學院講師,河南大學教授,河南省社會科學院院長,河南省社會科學聯合會第二、三屆副主席,河南省歷史學會第三屆會長。
55、高文:著名的金石學家,唐代文學專家,教育家,詩人,尤其對漢代碑刻的研究卓有成就。1951年到河南大學中文系任教,先後講述過現代文學、文藝理論、歷代散文選、中國文學史等課程。1953年中文系中國古典文學主頁被國務院學位辦批准為河南大學首批碩士學位授予點,高文任為導師。
56、華仲彥:193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國文系。1955年到校任教。長期從事詩詞創作與研究,著有詩集《華鍾彥詩詞選》、文集《東京夢華至館論稿》、《詩歌精選》等。
57、趙儷生:歷史學家。1935年考入清華大學外語系,後轉到哲學系。1947年經傅斯年介紹到河南大學任教。1948年跟隨嵇文甫等進步師生前往解放區積極組建中原大學。之後曾在人民大學、中國科學院編譯局、山東大學任教,1957年到蘭州大學任教。早年從事蘇聯文學翻譯和革命文學創作,以馮夷等筆名發表過不少譯作、劇本和小說。後專於中國土地制度史和中國農民戰爭史。晚年專攻先秦文化,探討中國文化的源頭。先後出版著作16部,發表論文200餘篇。
58、張明旭:1948年12月任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1950—1982年任外語系主任。有專著《現代漢語語法》、文學譯著《三人同舟》,1980年—1985年任第四屆開封市政協常委。
59、趙帆聲:河南著名詩人,河南大學教授,河南大學出版社社長。著有《古史音釋》。
60、郭人民:歷史學家。1946年考入河南大學歷史系,畢業後留校任教。先後擔任中國古代史教研室秘書、中國古代史教研室主任、河南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副所長、河南省高等院校古籍整理領導小組副組長、中國歷史文獻學會理事等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