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帥氣老師
❶ 魏坤琳智商到底多高 網評最帥科學家
被魏坤琳圈粉是在看了《最強大腦》之後,當時就感嘆怎麼會有這種全能人。魏坤琳不僅顏值高,還是北京大學的心理學副教授。
他在《最強大腦》中犀利的點評,科學嚴謹的態度受到大眾一致的好評。
魏坤琳智商到底多高 網評最帥科學家
魏坤琳
作為北京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博士生導師,憑借陽光的外表和過硬的資歷,魏坤琳在校園中早已頗有名氣。如今,他以科學評審的身份加盟江蘇衛視《最強大腦》——國內少見的一檔專注於傳播腦科學知識和腦力競技的節目,更是令他成為國內電視屏幕上少見的科學明星。
魏坤琳智商到底多高 網評最帥科學家
魏坤琳
魏坤琳是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教授,更為人熟知的身份是「Dr.魏」。2014年,他受邀參加電視節目《最強大腦》的錄制,在節目中擔任科學評審。節目開播後,收視率一路高走,年輕帥氣、有稜角而充滿權威感的科學家形象,使他受到特別關注。
❷ 感覺魏坤琳總是以「科學」自居,他的科學成就有多高呢
作為北京大學心理學的老師,魏坤琳進入大眾視野就是通過「最強大腦」這檔節目的,因了還不錯的外表形象,以及起碼是塑造出來的比較陽光的形象,魏坤琳,成了大眾眼裡的Doctor魏。
出名後,魏坤琳並未「含蓄」自己的鋒芒,而是繼續參加各種節目,並以一副導師的姿態,同時還出書。
行的正,出風頭也可以理解,但魏坤琳這次的「危機」是出在了他自己身上,從已發出來的各種瓜線來看,陽光的人設基本是崩了,再看他過往的表現,大眾可能會產生不適感。
如果說魏坤琳這次給大家一個教訓的話,就是盡量還是要低調,特別是自己行的並不正的情況下,就不要那麼高調。
至於說到科學成就,那魏坤琳則完全沒有什麼科學成就,他只不過是把心理學的一些知識進行了包裝,看似很科學的樣子,拿出來當幌子罷了。
最近江蘇衛視的《最強大腦》可謂是霸佔著一波又一波的熱門。作為節目組常駐的科學評委Dr.魏也被網友扒出了出軌節目組製片人桑潔,為此Dr.魏也發了律師函警告,表明並沒有這種事情。現在網友戲稱《最強大腦》為《最強黑幕》。
我是從最強大腦第一季追著看了,那時候各種變態的挑戰項目,無不讓人目瞪口呆,甚至網路上許多網友都說:你挑戰成功了,但是我連規則都還沒看懂。
Dr.魏,我們都知道他是最強大腦的科學評委,在節目中有著極高的權威,選手是否能晉級都取決於Dr.魏的最終難度分,所以那時候就有許多人提問說Dr.魏是否有著太高的權利,但節目組之後也澄清說他背後有一個科學評審團,最終的難度分也是科學評審團的最終意見。
「科學是我評判的唯一標准」,這是Dr.魏在節目中的口頭禪,既然以科學標榜自己,那麼Dr.魏究竟有多少的科學成就呢?
拋開對魏坤琳的個人偏見,以及結合能搜索到信息,如下:
魏坤琳,1978年生於湖南湘潭,北京大學心理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2000年北京 體育 大學本科畢業,2007年獲得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博士學位,2007年至2009年在美國西北大學和芝加哥康復學院進行博士後研究,2009年加入北大心理學系,2013年獲得教育部新世紀人才計劃支持。目前擔任清華-北大聯合生命科學中心中心外博導。2018年1月入選2017年度「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青年學者建議人選名單。主要研究人腦的工作方式,以及人是如何控制運動的。
魏坤琳曾經在做運動控制的項目時,提出讓一些沒有運用電腦經驗的人去操作滑鼠,以此觀察人們對手的控制是否會受到滑鼠使用經驗的影響,這項工作為感知運動領域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徑和思路,關於這項研究的論文在CURRENT BLOLOGY雜志上發表,同時也登上《科學》雜志的官方網站。
魏坤琳發表在國內的論文應該在知網上都可以查詢的到,那發表在國外的論文水平如何呢?通過Google Scholar我們可以通過搜索Kunlin Wei找到魏坤琳的相關信息:
有Dr.魏署名的文章一共有65篇,以下為文章部分截圖:
文章好不好,主要看文章的引用次數,Dr.魏的論文總引用次數達到了1194次,可以見到Dr.魏所寫的論文水平還是比較高的。
最強大腦第一季於2014年才開播,但Dr.魏的論文在2013年的被引用數據也比2014年多一點,不能說Dr.魏因為最強大腦走紅之後,才帶動了他論文的引用量。
所以,客觀的來說Dr.魏發表的論文還是有較高的科學水準,我們不能因為一檔節目的是非曲直而去污衊他所做的科學成就。但是我希望Dr.魏要一直秉承自己的科學態度,不能因為爆紅而迷失了自己對科學的堅持。
Dr.魏在他自己的專業領域也是有所成就的,2018年,一篇文章發表在Nature Neuroscience,以他很偏門的研究方向,文章能登上Nature的子刊已是極其難得。
他還有其它文章也有刊登在國外比較知名的科學雜志上。只要用心去查,都可以查得到。他的研究方向在國內很小眾,他在該領域的研究算得上國內頂尖一撥人了。所以我不覺得他就是桑潔之前在微博說的是個窮教書的。 我也是通過搜了他的論文,對Dr.魏有所改觀。只是可惜!
魏算是半隻腳踏入 娛樂 圈的人吧。自從參加<最強大腦>之後,名氣越來越大,可謂在學術和 娛樂 領域雙豐收吧。
因為不了解魏的研究領域,所以也無法評價魏的學術地位如何。不過,根據谷歌學術搜索,發現魏的學術水平還不錯。發表了65篇署名論文,總引用1194次,屬於不錯的了,應該算是領域內的佼佼者。而且,查詢還可以發現,魏曾經成為2017年青年長江學者建議人選,但遺憾的是最終被還是被刷沒有晉級。
其實,拋開學術外的東西,挺佩服魏的科研能力的。一邊可以參加綜藝節目<最強大腦>,一邊還可以抽出時間做科研,進行教學和帶研究生。而且這些事情直接可以處理的很好,參加節目並沒有影響魏的科研,論文一樣發的很好。特別是2018年,在自然子刊nature neuroscience還發表了一篇文章,真的是厲害。
縱觀很多教授博導,一頭埋在實驗室也沒有發表這么好的文章。我想,如果我國很多的科學家如果可以像魏博士一樣,比如袁隆平院士,可以抽時間做些科普,參加一些節目,相信大家的科學知識一定會增加很多。
北大教授魏坤琳,加盟《最強大腦》這個科學勵志的節目,因為擁有一張帥氣的臉型而走紅,一度成為「最帥的教授」。
在《最強大腦》這個節目中,我們看到魏坤琳給選手的打分特別的嚴謹,而且常常以「科學」自居,「科學是我評判的唯一標准」這句名言更是常掛在他的嘴邊。
這位北大教授在前些年加盟《最強大腦》以來,可是出盡了風頭,因為學歷的高呼,再說又時常以科學知識來研究人腦與心理學,甚是讓人羨慕他的才能。
而且,魏坤琳作為《最強大腦》節目的「科學判官」,可是擁有很高的權利,很多選手能否最終晉級,都要看魏坤琳這位「科學判官」怎麼評判。對此,很多人都很敬佩這位才藝頗深的北大教授。
不過,走紅後的他,近期關於《最強大腦》節目發生的一幕幕,以及網傳魏坤琳在妻子懷孕期間出軌《最強大腦》製片人桑潔一事,可是引起網友們的熱議。《最強大腦》這一節目也一時成為《最強大瓜》。
至於魏坤琳在生活上如何,這里就不多評判了,關於他的科學成就,你都有聽說過他發明什麼,或是創造什麼嗎?反正,我是沒有聽過呢。
魏坤琳,1978年出生於湖南,從小就是學霸級別的人物,成績可是非常優秀,1996年考入北京 體育 大學學習生物力學專業。
在大學畢業後,考入美國賓夕法尼亞洲立大學讀研究生,學的是運動控制與電子工程的專業。在2007年,還獲得本校運動控制的博士學位。
這么看來,魏坤琳的學歷還是挺高的,怎麼說也是一位博士啊,而且學習的專業與「科學」二字還是息息相關的,但這並不能證明他有多大的科學成就。
在2007年,魏坤琳在博士畢業後,到了美國西北大學和芝加哥康復醫院,進行了兩年的博士後研究工作。
在他博士後回來,到了北京大學心理系,目前魏坤琳任清華—北大聯合生命科學中心外博導。魏坤琳的主要研究方向,還是以運動控制和人體運動的生物力學分析和運動康復等方面。
這位博士後,雖然有在研究這方面的知識,但是有沒有什麼成果就不得而知了,應該也是挺普通吧,不然早就成名了。
據說,魏坤琳還在某雜志上發表過高水平的文章,不知喜愛科學的朋友有沒看到過呢。
在節目中,魏坤琳以嚴謹又霸氣的解說、評判,那是相當的雷人啊。常常以「科學」自居,讓人們以為他就是一位科學家呢。
相較於很多著名科學家來說,如袁隆平、錢學森等這些大咖級科學家,魏坤琳目前的成就可是輕如鴻毛啊。
但是相較於普通人來,他的成就還是比較高的,至少他是一名博士後,也曾發表多篇文章,在運動控制等方面也有所研究。
魏坤琳的主要成就就是:獲得多個學位,在北大任教,還是「最帥的教授」,僅此而已!
所以,這位常常以「科學」自居的魏坤琳,他的成就在如今教授斗量車載的年代裡,也就是教授中的普通一員吧。成就算不上太高,也不太俗。
魏坤琳現在的名氣比較高主要是因為一隻腳踏入 娛樂 圈的緣故,尤其是最近的節目《最強大腦》已經變成了最強黑幕,讓普通群眾開開心心的吃了一回瓜。
從網上的資料可以看出這是一位年輕有為的學者,現在是北京大學心理學系的教授博導,主要的研究方向是人腦的工作方式和如何控制身體運動等研究。
以下是通過Google Scholar(學術)搜索的魏坤琳的個人學術檔案,有魏著名的論文大約有65篇之多,總被引用次數是1194次。從這一點上來看論文的水平應該是挺高的。
當然學術論文大家也都清楚,除非是第一第二作者否則再往後排就不重要了。 就像這一篇都已經到了第六作者了,意義已經不太大了。當然了博士畢業就需要發表多篇論文,現在魏已經是博導教授了,學術水平應該是不差的,在那個群體中不會是最差的當然也不會是頂尖的。
個人感覺魏的重心應該是更多的在綜藝節目中,他從13年起就開始加入《最強大腦》團隊直到今年的最新節目,魏一直都在並且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當然並不能絕對的說鎂光燈下不能搞學術,但是至少會很難。
點進來看了一些答案,決定來答。
回答之前想說一句,有些人,真的不用來強答的。。
首先明確觀點,dr魏是中國一流的認知神經科學家,尤其是在運動控制這個分支上面,幾乎是國內做的最好的。
另外的答案已經明確列出了google scholar上dr魏的publication,這種問題就是直接甩數據干貨,有什麼好胡亂評價的。在這個答案之外,補充幾點。
首先,dr.魏09年入職北大心理系,一進來就是副教授職稱,是非常不容易的。
其次,另外的答案只截了Google scholar的圖,沒有包括他近期工作,反而我認為回國後獨立做出來的科研成績更有說服力。在2014年,dr.魏在Journal of Neuroscience 和Current Biology這兩個傳統意義上的高影響期刊上連續發表文章,也正是這些高水平工作,於2014年末被北大提升為正教授。難道你們以為是因為上節目了,當網紅了北大就會給你正教授?此後,2016年在Journal of Neuroscience上就運動學習又發文一篇。2016年,還榮獲了國家優青。
再次,說以上這些外行人可能看不出什麼門道。做個比較好了,認知神經科學界目前全國加起來十來個長江學者,從09年到16年,算發表高影響因子的文章,只有大概一半的人比dr魏強。考慮到一個新入職的教授最初幾年還要摸索建立自己的實驗室,然後才能走上正軌, 能做出這樣的成績實屬不易。
附上文獻
Wei, K., Glaser, J. I., Deng, L., Thompson, C. K., Stevenson, I. H., Wang, Q., ... & Kording, K. P. (2014). Serotonin affects movement gain control in the spinal cord. 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34(38), 12690-12700.
Wei, K., Yan, X., Kong, G., Yin, C., Zhang, F., Wang, Q., & Kording, K. P. (2014). Computer use changes generalization of movement learning. Current Biology, 24(1), 82-85.
Yin, C., Bi, Y., Yu, C., & Wei, K. (2016). Eliminating Direction Specificity in Visuomotor Learning. 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36(13), 3839-3847.
知名度和學識沒有必然聯系,我們生活在新媒體發達時代,總習慣性認為,出名的就是有文化的,就拿最強大腦來說,拋開節目,郭敬明陶晶瑩這樣的人,在學術界,是沒有資格和別人相提並論的,你只是個被某個群體的讀者認可的作家,而魏是經過制度的選拔出來的,再說學識以外的東西,素質情商,魏坐有坐姿,言談舉止大方得體,犯了錯,會給郭道歉,而他?生氣溢於言表,一點兒不掩飾,臉紅脖子粗,沒觀眾他能窩進那張椅子,手不停的鼓搗那支筆來緩解緊張和不憤,他為什麼不杠周傑倫,因為周傑倫粉絲多,他愚蠢的認知告訴他, 娛樂 圈來錢快,有一眾追隨者,所以覺得,有錢有知名度等於有優越感,而沒成名之前被欺負被歧視的經歷讓他習慣還以弱者同樣的態度,在他眼裡,魏就是弱者,所以,他潛移默化的把魏當成當初欺負他的那一類人,,以前我窮我弱,你們都看不起我,如今不同往日,你和我爭論就是欺負我。從心理上說,這是不 健康 的,接受不了批評。
看過幾期《最強大腦》,不為別的,因為兒子喜歡,所以前幾年暑假時被他拉著看了幾期回放。還專門為此買了一本以「最強大腦」為招牌的關於記憶技巧的書,這本書是參加過《最強大腦》節目、得過冠軍,並且率領「中國戰隊」參加國際比賽的人寫的。為了避免廣告嫌疑,在此處不提書名及作者。
在《最強大腦》播出前,魏坤琳並沒什麼名氣,畢竟在今日,博士已經很不稀奇了。而在節目熱播之後,Dr.魏幾乎成了中國最有名的博士之一。而在我看來,他不過是節目組邀請來的一個嘉賓,並且他有可能是《最強大腦》節目中最敬業且表現最好的嘉賓。
提出這個問題的人,從「以『科學』自居」措辭看,顯然是對魏坤琳不以為然,覺得他不過是又一個綉花枕頭。說實話,到現在為止,我對魏坤琳到底有過哪些科學成就還是不想去了解。只是覺得節目組請他參加節目,肯定有其道理,並且我們也並沒有感覺到他哪兒以「科學」自居過,他經常說的是「科學是我評判的唯一標准」,這句話不但沒有錯,相反,在這樣的一檔 娛樂 節目中他能經常說出這樣的話,恰恰證明了此人對科學的態度值得「博士」的稱號。
最後提一下最近被爆炒的Dr.魏「出軌」,先不管有沒有,即便是有,那也只不過是人家兩人之間的事。如果存在強迫行為,人家自己會選擇法律,如果人家是你情我願,我們這些看客還是散了吧,管好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不要一邊指責別人,輪到自己又是另一套標准,那才叫人瞧不起呢!
隨著江蘇衛視《最強大腦》這一檔節目的播出,令全國觀眾逐漸認識了長相帥氣,對待比賽項目點評犀利的北大教授魏坤琳。
同時,在節目中也能看出,身為最想強大腦的科學評委的魏坤琳對選手的項目難度分打分十分嚴謹,甚至在節目中多次聲稱「科學是的評判的唯一標准」,也因此,魏坤琳在節目中儼然以「科學」自居,但是對此,不少網友好奇以「科學自居」的魏坤琳科學成就到底有多高。
其實,縱觀魏坤琳的學術生涯,拾憶認為他在他的研究領域中取得的成就還是不錯的。
首先,魏坤琳雖然本科就讀的是北京 體育 大學的生物力學專業,但是求知慾望極強的魏坤琳在本科畢業之後依然選擇了出國深造,並在兩年內拿下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運動控制和電子工程的碩士學位,緊接著幾年他更是一舉獲得了該學校的獲運動控制的博士學位。
在以學術嚴謹著稱的美國,能在5年內連續拿下碩士和博士學位,這說明魏坤琳在此期間的無論是學習還是科學研究都屬於同學中的佼佼者。
之後,在完成博士後研究後,魏坤琳選擇了回國並進入北京大學心理學系任教,之後更是被評為北京大學心理學系教授、博導,主要研究方向為人腦的工作方式,以及人是如何控制運動方向。
在北京大學官網主頁上,我們也能看出魏坤琳近年來以第一作者或者共同作者在所屬領域的頂級期刊中發表了十數篇文章,其中,2017年,魏坤琳更是有一篇發表在世界頂級期刊《Science》上的 文章,由此也能看出,魏坤琳在所屬領域中有著不俗的成績。
魏坤琳在節目中經常以「科學」自居,想必也是因為自己有這樣的簡歷和成績吧!不過,說實話,按照魏坤琳現在的成績,他在北大心理系的教授中也只能算得上是中等水平,因此,他以」科學「自居其實有點兒吹噓的成分。
另外,拾憶認為,作為一個科研工作者,魏坤琳本不應該頻繁參加綜藝節目,相反,他應該將主要工作中心放在相關科學研究上,畢竟,這才是他的本職工作啊!
首先支持一下本文作者啊!說得對,就事論事,不要一言蔽之!而且事實還沒有弄清楚整明白,就一窩蜂的指責和評判魏坤琳,這有失公允!Dr.魏做節目怎麼啦?節目內容也是有受眾面的,有人喜歡 娛樂 ;有人喜歡言情;有人喜歡戰爭;也有我們這樣的人喜歡益智類的東西,很正常啊!最強大腦最初的節目,讓我瞠目結舌,佩服不已!對Dr.魏力排眾議,堅持理性選擇從疑惑到激賞!尤其是面對國際選手,咱們的參賽者取得好成績時,作為中國人的我與有榮焉的自豪感,更讓我贊同Dr.魏的慧眼識人!我們都不要以己度人,人和人就是有差別的!成功路上有人是連滾帶爬,有人卻是蹦蹦跳跳!學習刻苦是一方面,智商也有決定因素,比如像魏坤琳,玩著學著兩不耽誤。我們要看到別人的好,不要否定他人的成績!再者,即使魏坤琳私生活有什麼問題,也只說明他就是一個實實在在的普通人!誰沒有問題?誰是質白無暇的?
❸ 北大韋東奕談爆紅,一人解決6個博士團隊4個月難題,走紅後對他有何影響
各大學科的領軍人物,除了通過自身的突破,在領域內取得成就以外,還肩負著帶動下一代對該學科的學習熱忱。如果說斯坦福大學學霸谷愛凌的出現,帶動了青少年學生對學習冰雪運動的喜愛。而韋東奕的出現,則是將學生們對數學學科的熱情和認知,提升了一大截。不了解韋東奕的人,可能會用世俗的標准去評判他,而了解他的人無一不對他五體投地。
韋神只用了三五天的時間,便把全部方程發回來了。經過連夜測試,竟與過往的真實測試數據匹配率高達99.8%。此舉瞬間火上熱搜,韋東奕再次封神,這一次他真的是以一己之力,抵得過千軍萬馬。還有網友感嘆:這就是「神」和「人」的差距吧。
❹ 最強大腦魏坤琳
最強大腦魏坤琳簡介
魏坤琳是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教授、博導。
《最強大腦》是江蘇衛視在2014年推出的國內首檔科學競技類真人秀節目,節目播出後成為了江蘇衛視最亮眼的綜藝節目。
《最強大腦》這個節目的爆火成就了一個人,讓他從籍籍無名的科研人員轉型成為高曝光風雲人物,他就是北大教授魏坤琳。
魏坤琳1978年出生在湖南一個科研氛圍濃厚的家庭,他的父母也是國內有名的科研人員。從小在父輩的耳濡目染下他也對科學有了濃厚的興趣,漸漸走上了科研之路。
魏坤琳從小學開始學習成績就名列前茅,一直是大人嘴裡別人家的孩子。魏坤琳不僅學習好,而且興趣廣泛運動也是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項活動。
如果按照魏坤琳的天賦一定會考上一所名牌大學,但是天不隨人願高考中他竟然發揮失常,與名牌大學擦肩而過,考上了北京體育大學。
魏坤琳第一次感到了失望和痛苦,但是面對挫折他沒有自怨自艾,而是更加努力地學習。他為自己制訂了新的目標,那就是出國留學。
魏坤琳在不斷的努力下,終於成功地考上了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在賓夕法尼亞大學他主修運動控制和電子工程專業,因為每天要面對比他更加優秀的同學所以魏坤琳的壓力也很大。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魏坤琳付出了比別人更多的努力終於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了。
在拿到賓夕法尼亞大學碩士後,魏坤琳並沒有停下他追求夢想之旅,而是考入美國西北大學繼續埋頭深造攻讀博士。
魏坤琳雖然接受了國外的教育,但是他學有所成希望能為國家建設出一份微薄的力量。於是魏坤琳很快拿著北大的聘書回到了國內,擔任了北京大學心理學與認知科學的教授。
魏坤琳長的五官英俊性格開朗並且年輕有為,很多學生沒有想到如此帥氣的他竟然是教授級別的人物,於是很快他就成為北大一道靚麗的風景線。無論走到哪裡,都能吸引所有人的目光。
短短幾年時間,魏坤琳的名氣也越來越大。當時江蘇衛視正在准備中國首檔腦力節目《最強大腦》,製片人在無意中看到了魏坤琳的簡介和照片,魏坤琳英俊的外貌和過硬的專業讓製片人覺得如果能請到他加盟那麼節目一定會火爆所以給魏坤琳拋去了橄欖枝。
起初魏坤琳並沒有答應去參加節目,他表示自己只想做學問並不想參加節目嘩眾取寵。製片人苦口婆心地講解這檔節目的主旨是挖掘中國的最強大腦,一切都和科學密不可分。節目組的真誠最終打動了魏坤琳,於是他答應參加節目。
《最強大腦》郭敬明為什麼憤然離場北大教授魏坤琳說了什麼
郭敬明、北大教授魏坤琳、周傑倫、T-ara、陶晶瑩等人錄制《最強大腦》,魏坤琳和郭敬明在爭論時,喊出「我怎麼好像跟女人在吵架!」這句話瞬間激怒郭敬明,郭敬明之後憤然離席。
魏坤琳因對挑戰者打出6分的項目難度分,使挑戰者總分72分挑戰失敗,郭敬明對此事提出了質疑,他打斷了魏坤琳的科學解釋,開始把前兩期的舊賬一並提出來,化作對魏坤琳科學評判的炮火,魏坤琳情急之下說出「我怎麼感覺我像跟女人吵架一樣」。
有現場網友稱魏坤琳和郭敬明道歉了3次,但是郭敬明還是走人了,導致《最強大腦》第四段錄制不下去,郭敬明憤然離場,魏坤琳隨後道歉。
(4)北京大學帥氣老師擴展閱讀:
節目播出後,郭敬明在微博發布一條呼籲反對性別歧視的秒拍視頻,並配文:
「『你怎麼像個女孩兒』,因為個子矮小瘦弱,從小到大我常聽到別人對我這樣說。但長大後,我漸漸發現在很多場合這句話被當成得心應手的攻擊武器。『女孩』『女人』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應該成為羞辱對方的詞彙,相反,『她』應該是美好的,永遠值得我們尊重和平等對待。」
隨後魏坤琳再度發微博道歉:「再次向小四道歉,我一時激動在台上說了不恰當的話,我一直都深感懊悔。科學需要敬畏,然而更應該敬畏的是自由爭論的權利!」
最強大腦魏坤琳出什麼事了
「當我和你說話時,我想和一個女人爭論。老翻陳年老賬。」「我覺得作為一個北大的教授,不管是你的修養還是你的學識都出現了問題。」在跟郭敬明的爭吵中,魏坤琳沒想到自己脫口而出的這句話竟會成為自己跌落神壇的開始。
2013年,一檔現象級綜藝《最強大腦》橫空出世,同時將科學判官將魏坤琳捧上神壇。俊朗的長相,專業的能力,魏坤琳從素人一躍成為國民男神,流量和知名度絲毫不比一些當紅明星差。
風光無兩之際,他卻接連陷入爭議之中。除了跟郭敬明的爭吵被指「不尊重女性」外,他還陷入了跟《最強大腦》製片人的桃色風波。一時間,口碑崩塌,完美形象不再。
魏坤琳,1978年出生於湖南湘潭,男,中國科學家。
魏坤琳2000年在北京體育大學獲得生物力學的學士學位,2003年和2004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獲得運動控制和電子工程的碩士學位,2007年在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獲運動控制的博士學位,現獲教育部新世紀人才計劃支持,擔任清華-北大生命科學中心博導。
魏坤琳為什麼退出最強大腦
因為魏坤琳曬出聊天對話,曝光鮑_為了招募隊員,泄露題目給選手,負面新聞導致他不得不退出最強大腦。
更有趣的是,「多方言論之戰」中,魏坤琳與節目製片人桑潔的婚外戀被扒了出來。許多網友諷刺,台上是犀利公正的魏博士,台下卻是為搏上位出軌的豪放男,好一個道貌岸然。
2022年1月14日,江蘇衛視《最強大腦》第九季正式開播。在采訪這檔大型科學類競技真人秀節目的拍攝團隊時,「323攝像團隊」的攝影指導周知老師介紹了本季《最強大腦》在節目架構和表現形式方面的創新——
「這一季的《最強大腦》相對前幾季的節目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包括舞美、燈光設計、項目規則等,而重中之重是增加了真人秀的分量。
舞美設計的變化就是為了方便真人秀的拍攝,項目規則的設定也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選手的能量,為真人秀拍攝提供了更豐富的契機。這一季《最強大腦》,觀眾可以看到一個個更真實、有血有肉的參賽選手。」
❺ 北京大學楊立華教授對《道德經》理解的怎麼樣
北京大學楊立華教授,一位70後的博導,以其帥氣的外表和豐富的著作,在2010年榮獲「北京大學十佳教師」稱號,2017年獲得首屆北京市高等學校青年教學名師獎。
楊立華教授專注於中國哲學領域,特別是道家哲學和儒家哲學的研究。
作為北京大學教授,楊立華教授在《道德經》的研究上具有代表性,可以反映出70後學者在《道德經》研究方面的水平。
中國大陸、香港、台灣等地都有研究《道德經》的著名學者,其中以北京大學學者水平最高。
如高明、樓宇烈、李零、馮友蘭等,都對《道德經》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本文主要探討楊立華教授對《道德經》研究的得失,評價依據為《中國哲學十五講》中的第二講。
一、《老子》成書的年代
楊立華教授引用了馬史遷、錢穆等研究成果,結合《莊子》和「古史辨」時期的研究成果,總結出三個
1. 完整本的《老子》出現較晚,至少在《論語》之後。
2. 《論語》編成時,孔子最年輕的學生曾參已去世,老聃無法活到《老子》成書時。
3. 《老子》中可能包含老子本人的思考,但由於由其後學完成,無法判斷哪些部分是老子本人的。
這三個結論存在邏輯漏洞,總體評價為「不靠譜」。
二、《老子》第1章的斷句與語義
楊立華教授對前人研究成果有相當的了解,對第1章的理解雖然沒跑太偏,但同時也「製造」出了新的問題。
他認為《老子》第1章是綱領,但實際上去掉第1章《老子》依然存在,不影響全書價值。
對於第一章斷句的問題,他認為馬王堆帛書《老子》的公布解決了根本問題,但這個結論存在邏輯漏洞。
三、有生於無
楊教授認為,老子的萬物生成論中的「道、一、二、三、萬物」中的三就是陰、陽、沖氣,萬物之存續是陰、陽、虛氣相互作用和轉化的體現。
這里的錯誤在於,楊教授沒有使用前人所說的三就是「陰陽沖」的結論,同時製造出一個「虛氣」的概念。
四、天下之至柔
楊教授否定了至柔是水的觀點,但同時又走向了虛無,認為至柔只能是無。
這里的問題在於用形而上來解讀形而上,而在《老子》一書中,除了「道」以外,其它論述必須落實在形而下。
五、無為
楊教授對「無為」的理解要優於很多人,如易中天。
他的幾個觀點值得肯定,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如帛書甲、乙本「俱殘」不代表沒有「無為而無不為」的內容。
總論
本文對楊立華教授的研究成果總體上給予否定性評價,但這不影響對楊教授作為學者的肯定。
《中國哲學十五講》這本書其它部分還有大量真知灼見,是一本值得參考的書。
中國哲學圈研究《老子》的困境,楊教授只是代表人物之一。
《老子》作為中國哲學中最難啃的兩塊骨頭之一,一直被國人混亂地理解著。
近現代,尤其是現代,我們對《老子》的研究有兩個便利:一是有出土的帛書作為參考,二是有專門的學者對《老子》進行系統的研究。
世界並不是豐富多彩的,但我們用豐富多彩的眼睛去看它。
❻ 《最強大腦》魏坤琳個人資料是什麼
魏坤琳,湖南湘潭人,畢業於北京體育大學、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現任北京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博導,主要研究人腦的工作方式,以及人是如何控制運動的。最強大腦dr魏是誰?因其一組帥氣照片在網上走紅,被稱為「中國最帥教授」。2013年12月,魏坤琳作為「科學判官」加盟《最強大腦》節目。
從第一季到第二季,《最強大腦》中的「科學判官」Dr.魏一直就是一個不討喜的角色,自稱「科學是唯一的評判標准」,但在觀眾看來多少透著點傲慢固執、不近人情和自以為是。上周五,《最強大腦》現場遭遇突發情況,孟非和Dr.魏再度因意見不合互戧,兩人情緒激動,火葯味十足。嘴上功夫了得的孟爺爺加上強勢的態度讓Dr.魏占不到便宜,「就算我在這點上和他觀點一致,也不代表我喜歡他這個人,跟他這樣的人劃清界限比較討人喜歡。」
主要的研究方向包括:運動控制,感知運動融合,多通道信息整合,動作行為決策,人體運動的生物力學分析及建模,運動康復。主要的研究手段包括物理心理學實驗,虛擬環境,行為實驗,全身運動測量,肌電信號及TMS刺激等。在 Journal of Neurophysiology 等雜志發表過高水平論文。
理科男在很多人印象里都是宅男加書獃子的形象,「男神」這頂帽子,似乎怎麼也戴不到他們的頭上去。2014年一開年,「男神庫」卻再添一枚新成員——因科學勵志真人秀《最強大腦》中的「科學判官」角色一夜走紅的Dr.魏。來自北京大學心理學系的副教授、博導魏坤琳,dr.魏坤琳個人資料刷新了「男神」新標准:擁有高智商的超級腦力,也可以迷倒一片粉絲。
在《最強大腦》節目中,魏坤琳擔任的角色不那麼討巧,「冷麵判官」的形象讓他拉足了「仇恨值」。節目中,他打分極嚴。有的選手雖然讓全場觀眾起立鼓掌,但是最終都沒有通過他那關。面對質疑,他始終冷靜清晰地用科學道理解釋自己打分的原因,他那句「科學是我評判的唯一標准」,還被網友做成了混音剪輯,在微博廣為轉發。
媒體:聽說有女學生為了在健身房邂逅你還辦了健身卡經常去鍛煉,你一直有健身這個習慣嗎,除了健身還有什麼興趣?
魏坤琳:因為拍這個節目挺累的,好久不去了,健身是在美國養成的習慣,平時也會滑雪,攀岩,皮劃艇。(就沒有文藝點的興趣?)偶爾會寫一些酸文,但不會拿出來給人看的。
媒體:這么多女生把你奉為「男神」,跟你表白,太太會不會有壓力?
魏坤琳:我不知道她有沒有壓力,我老婆對我說你現在是「男神」了,我就說什麼「男神」「女神」,應該是男神後再加一個經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