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大學邱教授
① 蘭州大學哲學社會學院的科研成果
1 約阿基姆的歷史觀與歷史哲學 李創同1∕1 哲學 文章 人民日報出版社
2 王天下與漢帝國 王曉興1∕2 哲學 論文 陝西師范大學學報 核心
3 論西部女性教育問題 張詠梅1∕1 社會學 論文 無 南方人口 核心
4 公共衛生治理中的政府激勵機制—以西寧為個案的研究 張詠梅1∕2 公共政策、社會學 論文 無 公共政策評論 核心
5 我國農村扶貧模式及發展趨勢分析 張詠梅1∕2 社會學 論文 無 濮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普通
6 舅權:家庭中的第三方權威 靳曉芳1∕1 社會學 論文 中央民族大學學報 核心
7 回族皮毛行店的衰落與思考 靳曉芳1∕1 社會學 論文 北方民族大學學報 核心
8 農民境外勞務輸出對家庭消費行為的影響 靳曉芳1∕1 社會學 論文 西部發展評論-四川大學出版社 會議論文集
9 當代電影中「奔跑」主題的哲學詮釋 劉貴祥2∕2 哲學 論文 甘肅聯合大學學報 一般
10 海德格後期討論班中的技術問題 李為學1∕1 外國哲學 論文 四川省社科 核心
11 蘭州城市青年職工住房現狀的實證分析 唐遠雄1∕1 社會學 論文 西部發展評論-四川大學出版社 核心
12 商界視野中的高校形象 唐遠雄1∕1 社會學 論文 大學形象建設論-西北大學出版社 核心
13 生命原情與精神還鄉 郭吉軍1∕1 哲學 專著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權威
14 作品的言說—聆聽《奔月》的言說 郭吉軍1∕1 哲學 論文 甘肅聯合大學學報 省級
15 略論卡西爾「符號」概念的自然科學來源 石福祁1∕1 哲學 論文 江蘇社會科學 核心
16 「西部大開發政策背景下的西北貧困地區留守妻子的微觀處境—基於甘肅地區的調查」 魏淑娟1∕1 社會性別與公共管理-天津大學出版社
17 第三屆「社會性別與公共管理」論壇,「農業女性化背景下思考社會性別敏感的農業科技傳播的現實意義」論文二等獎 魏淑娟1∕1 第三屆「社會性別與公共管理」論壇論文集
18 以「增權視角」解讀《士兵突擊》中班長史今成功的「社會工作」實踐 魏淑娟1∕1 中國社會學網
19 《人譜》的過惡思想研究 韓思藝1∕1 宗教哲學 論文 《清華哲學年鑒》-當代中國出版社
20 「罪過」:在明清之際耶儒對話中談「sin」的翻譯與詮釋 韓思藝1∕1 宗教哲學 論文 《神學關鍵詞》-宗教文化出版社 CSSCI
21 何者可友、友者何人 邱德軍2∕2 教育學 高等師范學報
22 社會性別視角下的西部農村女童教育 牛芳1∕1 社會學 論文 《西部發展評論》-四川大學出版社
23 對西北地區多元民族文化城市社區的解析 劉庸1∕1 社會學 論文 社科基金 徐州師范大學學報 一般
24 《伊斯蘭文化》第二輯 丁士仁主編 宗教學 文集 甘肅出版社 一般
25 《伊斯蘭倫理對臨潭經濟的影響》 丁士仁1∕1 宗教學 論文 西北二民院學報 核心
26 環境壓力動態變化的結構分解分析—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為例 李勇進1∕2 環境社會學 論文 國家社科基金 西部發展評論-四川大學出版社 文集
27 中國環境政策演變對實現生態現代化的啟示 李勇進1∕3 環境社會學 論文 國家社科基金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 權威
28 網路游戲意識對網路游戲行為的影響:以青少年網民為例 黃少華1∕1 社會傳播學 論文 新聞與傳播研究 權威
29 The Structure of Adolescents Online Game Behaviours 黃少華1∕1 社會學 論文 Proceedings 2009 IEEE Symposium on Web Societ EI權威
30 Interactive Networks in Virtual Community 黃少華1∕2 社會學 論文 Proceedings 2009 IEEE Symposium on Web Societ EI權威
31 青少年網民的網路交往結構 黃少華1∕1 社會學 論文 青少年導刊-人大復印資料 核心
32 網路游戲研究現狀:一個定量分析 黃少華2∕2 社會學 論文 蘭州大學學報 核心
33 台灣信息倫理研究現狀:概念、議題及實證研究 黃少華2∕2 社會學 論文 蘭州大學學報 核心
34 青少年網路網吧使用狀況研究 黃少華1∕1 社會學 論文 淮陰師范學院學報
35 網路空間中的自我呈現 黃少華1∕3 社學學 論文 未來與發展 核心
36 國外網路道德行為研究現狀 黃少華1∕3 社會學 論文 國外社會科學 核心
37 福音,還是利潤?—當前中國基督徒企業家商業倫理與管理的個案簡析 陳聲柏1∕1 宗教學 論文 普世社會科學研究網 學術網站論文
38 第二屆「宗教對話與和諧社會」學術研討會綜述 陳聲柏1∕1 宗教學 論文 課題 世界宗教研究 權威
39 宗教對話與中國傳統文化 陳聲柏1∕1 宗教學 論文 課題 蘭州大學學報 核心
40 中國人要知道的國學常識 陳聲柏1∕2 中國哲學 著作 中華書局 權威
41 用實踐去解讀歷史 連珩1∕2 哲學 論文 東岳論叢 核心
42 交往異化及其揚棄 連珩1∕2 哲學 論文 科學·經濟·社會 核心
43 消費主體在媒介語境中的存在狀態 連珩1∕2 哲學 論文 甘肅社會科學 核心
44 關於科學與信仰的問題 連珩1∕2 哲學 論文 民族宗教研究動態 內部刊物
45 阿倫特與海德格爾 陳春文1∕1 哲學 著作 商務印書館 權威
46 未知與無知 陳春文1∕1 哲學 文章 現象學會議論文 核心
47 認識你自己—利科的主體觀解讀 劉開會1∕1 哲學 論文 江蘇行政學院學報 CSSCI
48 現代性視角的文化轉向 陳文江1∕2 社會學 論文 社會科學家 核心
49 Little Web Log and Bin Social Ecent the Puublic Discourse of Internet 陳文江1∕2 社會學 論文 Proceedings 2009 1st IEEE Symposium on Web Societ IE
50 科學研究新領域 社會學發展新平台 陳文江1∕1 社會學 論文 《學林華章》-甘肅人民出版社
② 蘭州大學哲學社會學院教師介紹
蘭州大學哲學社會學院擁有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他們分別在哲學、社會學等領域有著深厚的學術背景和豐富的教學經驗。
首先,王曉興教授,1950年4月出生,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擁有哲學學士和碩士學位,擔任學院的教授和研究生導師,同時在中國哲學史學會和甘肅哲學學會擔任重要職務。
連璉書記、院長連璉教授,1949年7月出生,西北師范大學政教系畢業,他不僅在學院內擔任重要領導職務,還兼任甘肅省哲學學會副會長和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學會理事。
陳文江副院長,1960年8月出生,蘭州大學哲學系畢業,不僅在學術上有所建樹,還是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評審專家,同時在多個學術組織中擔任理事或常務理事。
劉開會教授,1950年9月出生,歷史系畢業,是中國現代外國哲學學會的理事,為研究生教育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陳春文副院長,1961年3月出生,留學德國後回國,以其深厚的哲學造詣在學院擔任領導職務和導師。
李創同博士,加拿大籍,畢業於渥太華大學哲學系,作為客座教授,為學院帶來了國際視角的學術交流。
戚本芬教授,1950年12月出生,歷史系畢業,曾在西方哲學領域深造,對研究生教育有著獨特貢獻。
黃少華副教授,1963年3月出生,歌德學院進修過,以其扎實的哲學知識指導研究生。
馮世平副教授,1963年出生,與黃少華一樣,都畢業於蘭州大學哲學系,共同培養新一代哲學研究者。
張詠梅副教授,1964年9月出生,人口研究所畢業,擁有哲學和理學雙學位,為學院的人口哲學研究貢獻力量。
李曉春副教授,1967年出生,華東師范大學哲學系博士,對學術研究有深入見解。
邱德鈞副教授,1966年2月出生,蘭州大學哲學系畢業,以其專業素養培養研究生。
牛芳副教授,1967年7月出生,心理學碩士學位,為學院的心理哲學教學貢獻力量。
陳聲柏副教授,1972年11月出生,蘭州大學哲學與社會學系碩士,致力於哲學和社會學的教學與研究。
丁士仁副教授,1966年10月出生,巴基斯坦伊斯蘭大學哲學系博士,憑借國際學術背景,豐富了學院的學術陣容。
(2)蘭州大學邱教授擴展閱讀
蘭州大學哲學社會學院自創建至今,已三十年歷史。1975年元月建立哲學專業籌備小組,於1978年正式建立哲學系並招生。1996年設立社會學專業並招生,隨之更名為哲學與社會學系,2004年7月組建哲學社會學院。現有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哲學研究所、外國哲學與科技哲學研究所、社會學與人口學研究所三個實體性教學科研基層單位,還建有蘭州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蘭州大學社會評價中心、伊斯蘭文化研究中心。主辦《科學·經濟·社會》雜志,2004年以來,被列為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期刊(CSS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