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中南大學教授照片

中南大學教授照片

發布時間: 2021-02-14 21:27:05

㈠ 中南大學出過哪些人物,越著名越好

1、湯飛凡:

湯飛凡(1897年7月23日—1958年9月30日),中國第一代醫學病毒學家,畢業於湘雅醫學院(今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在病毒學發展的早期,他用物理方法研究闡明病毒的本質。1955年他首次分離出沙眼衣原體,是世界上發現重要病原體的第一個中國人,也是迄今為止唯一的一個中國人。

他對中國的生物製品事業的發展有不可磨滅的功績。他在抗日戰爭期間和抗日戰爭勝利後兩次重建中國最早的生物製品機構——中央防疫處,並創建了中國最早的抗生素生產研究機構和第一個實驗動物飼養場。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主持組建了中國最早的生物製品質量管理機構——中央生物製品檢定所。

2、張孝騫:

張孝騫,男,內科專家、醫學教育家、中國消化病學的奠基人。畢生致力於臨床醫學、醫學科學研究和醫學教育工作。對人體血容量、胃分泌功能、消化系潰瘍、腹腔結核、阿米巴痢疾和潰瘍性結腸炎等有較深入的研究。在醫學教育方面有他獨到的見解,培養了骨幹人才。

3、王淀佐:

王淀佐,遼寧省錦縣人,中國礦物工程專家,現代浮選葯劑分子設計理論創始人,中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1961年畢業於中南工業大學(今中南大學);1985年晉升為中南工業大學校長;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

2010年,為表彰王淀佐在國際礦物加工浮選理論方面的創新性成果以及對中國礦物工程科學技術的展做出的巨大貢獻,王淀佐榮獲「國際礦物加工大會終身成就獎」,成為首位獲獎中國人。

4、黃伯雲:

黃伯雲,湖南省益陽市南縣人,粉末冶金專家,「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動材料的制備技術」的發明人。

1969年畢業於中南礦冶學院(今中南大學)特種冶金專業;1980年赴美留學,先後獲愛阿華州立大學工學碩士、博士學位;1986年進入田納西大學和橡樹嶺國家實驗室從事博士後研究;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院士;2001年任中南大學黨委常委、校長。

1986年—2003年,黃伯雲帶領團隊日夜拼搏,終於打破了國外對」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動材料的制備技術「的封鎖,該技術在獲2004年獲得了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

5、孫永福:

孫永福,男,漢族,中共黨員,1941年2月26日出生於陝西省長安縣,籍貫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中國工程院院士,鐵路工程專家,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常務副部長、中國鐵道學會理事長。

1958年7月,孫永福畢業於天水鐵路工程學校;1962年12月,畢業於長沙鐵道學院;1962年12月至1964年9月,在鄭州鐵路局工務處橋梁科工作。1964年10月至1984年12月,先後任鐵道部第二工程局技術員,副處長,代處長,副局長,局長,黨委副書記。

1984年12月至2006年8月,先後任鐵道部副部長、黨組成員,鐵道部副部長、黨組副書記,國務院青藏鐵路建設領導小組副組長兼辦公室主任(正部長級)。

㈡ 中國最年輕的教授

余秋雨 1985年成為當時中國大陸最年輕的文科正教授
全國最年輕的正教授之一:曹珍富

㈢ 中南大學走出過哪些名人

1、左鐵鏞

1936年出生於北京,材料科學家、循環經濟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學、北京工業大學教授、博導。

左鐵鏞主要從事難熔金屬材料、稀土功能材料、鋁鎂材料及其加工科技方面的教學和科研工作。

2、陳志武

生於1962年7月。華人著名經濟學家、耶魯大學終身金融學教授,香港大學經濟學講席教授。曾獲得過墨頓·米勒獎學金。早年專業領域為股票、債券、期貨和期權市場以及宏觀經濟。後專注於經濟史與中國經濟研究。

3、黃友岐

黃友岐教授1907年2月出生於福建省福州市。1935年畢業於湘雅醫學院,一級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國著名的老一輩神經精神病學家、臨床醫學教育家黃友岐教授,因病醫治無效,於1993年10月5日上午10時10分在長沙逝世,享年86歲。

4、王淀佐

遼寧省錦縣人,中國礦物工程專家,現代浮選葯劑分子設計理論創始人,中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1961年畢業於中南工業大學(今中南大學);1985年晉升為中南工業大學校長;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

5、鄧起東

湖南省雙峰人。生於湖南雙峰。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地震局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曾任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副所長。

1961年畢業於中南礦冶學院地質系。200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18年11月6日,鄧起東因病逝世,享年81歲。

㈣ 中南大學04屆校花黎湘的照片

黎湘是校花?算不上吧,一般般

㈤ 中南大學師資如何!

中南大學的教授講師抄基本都是湖南本地人,師資力量不必擔憂,院士超多,每個院都有很多很有名氣的院士。近來劉路同學的炒作又掀起社會對中南大學的關注。可以說這所合並十幾年的年輕又有深蘊的學府可以成為中國南方的一所名副其實的名校。
很多長沙本地人卻不喜歡這個學校,常常說中南大學幾斤幾兩我們湖南人最清楚。其實做學生的還是最清楚的。
不知道樓主關心師資是所為什麼。如果來求學,必然不必擔心。師資是否還有另一層含義?教師工資?,。這我就不大懂。反正那些學生的重修費足夠多了。。
中南大學培養出了很多有才華的學生,也一部分功勞在於教師的足夠能力,和學校自由的學習環境風氣。

㈥ 中南大學的現任領導

中南復大學黨委領導制名單
黨委書記 易紅
黨委常務副書記 陶立堅
黨委副書記 陳治亞 李亮 蔣建湘
紀委書記 李亮
黨委常委
(按姓氏筆畫為序排列) 朱學紅 李亮 陳翔
陳治亞 陳春陽 易紅
周科朝 胡岳華 郭學益
陶立堅 黃健陵 蔣建湘
中南大學行政領導名單
校長 田紅旗
常務副校長 胡岳華
副 校 長 陳春陽 周科朝 朱學紅
陳翔 郭學益 黃健陵
校長助理 李劼 李夕兵

㈦ 聽說中南大學講師年薪25萬,是真的嗎

新進教授都是合同制一口價,網上都有招聘信息可以查看下。年薪制的,年終沒有績效。稅後講師10w左右,副教授教授15-20w。中南大學歡迎您!

㈧ 中南大學有哪些教授的課是必須要去蹭的

中南師資還是很雄厚的!!!老學姐吐血總結一波教授的課給大家!

一、法學院 何煉紅老師

如果你對法律感興趣,特別是工科學子們,想擁有自己的專利,那麼一定不要錯過何老師的知識產權法課堂。老師是教知產的,老師的課堂也特別有意思。她喜歡結合實務給大家講課,經常請到法官,還有其他學科的老師來給學生們講課。法律本就枯燥,但結合了實務,便變得有趣了起來!相信我,何老師一定能激發你對法律的興趣!

二、外國語學院 夏高娃老師

這個老師超級可愛的說!我上過她的全校性公修課,法語入門,老師超級可愛的!而且能把語言這種枯燥的東西教的生動!她會給你放法語歌,給你講法國的習俗,講她在法國的故事。很棒棒!據我法語的同學說,這個老師在她們專業口碑超級棒!!!

還有很多教授的課值得去蹭,那就親自來中南發掘吧!

㈨ 前幾天電視上探索與發現中關於馬王堆的情況誰能給我介紹一下

馬王堆漢墓 :位於東郊東屯渡,離市中心約四公里。 此墓為西漢初長沙國相軑侯利蒼家族墓地。1972年至1974年初,先後對其中三冢開掘,編為一、二、三號。一號墓是軑侯利蒼其妻墓,二號墓是軑侯利蒼墓,三號墓是軑侯利蒼其子墓,其中一號、三號墓保存完好。墓葬結構十分嚴謹,規模宏偉。三座墓葬共出土珍貴文物三千多件,其中最轟動中外的是一號墓中出土的西漢女屍,歷時二千一百多年,外形完整,全身潤澤,毛發尚存,指趾紋清晰,軟組織尚有彈性,手足關節還可以活動,是世界防腐學上的奇跡。一號目棺槨由70塊杉木板組成,重約1500千克,結構堅固,平正方直。棺中置四層套棺,四邊塞滿了隨葬品。其中一件素沙禪衣,輕若煙霧,薄儒蟬翼,衣長1.28米,袖長1.9米,重量僅49克。二號墓出土的《長沙國南部地形圖》,是現存最早的按比例的大地圖。三號墓出土帛書28種,12萬多字。這些帛書具有極高的古籍研究價值。還有一幅覆蓋內棺的彩繪帛畫,是古代帛畫的空前傑作。 現在,一、二號墓已封閉,三號墓坑仍保持原貌,建頂棚,供人參觀。馬王堆全部出土文物,陳列在湖南省博物館。
一九七二年,馬王堆考古發現震驚世界,專家發掘西漢辛追遺屍時,形體完整,全身潤澤,皮膚仍有彈性,關節還可以活動,骨質比現在六十歲的正常人還好。這馬王堆女屍為什麼能兩千年不腐?在馬王堆女屍出土的時候,棺材裡注滿了一種紅色的棺液。科學家們相信,這種液體是使辛追2000多年來不腐的「神液」。
中南大學馬王堆漢墓文物保護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羅學港教說,經過化驗可以證實,紅色棺液成分復雜,之所以是紅色,是因為摻加了硃砂,硃砂的化學成分對人體是有害的,其中含有砷和汞,棺液中還檢測出了許多中葯的成分,這些東西混在一起就成了深紅色。可以肯定,這種紅色液體具有殺菌作用,可以保證屍體不腐。
紅色棺液中的主要成分包括有機汞,也就是水銀。專家推測,辛追生前可能有服用丹葯的習慣。在古代中國,煉丹術是人們追求長生的主要方式之一,而煉出的丹葯,本身都含有汞等對人體有毒有害的物質,當時人們意識不到,但是汞對於細菌卻有殺滅作用。所以,雖然辛追生前濫服丹葯沒能長壽,身後卻陰差陽錯,丹葯的毒性卻使得她的屍骨長久保存下來。
羅學港介紹,在紅色棺液中還發現了一些中葯的成分。據介紹,在陪葬品里,人們發現了大量的中草葯,從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古人能夠配製防腐葯水的觀點。「這些化學物質的結合,是古屍保存的基本原因。」羅學港說。
為什麼當時比辛追地位高的人沒有保留下屍骨,而辛追卻可以?這起碼說明這種防腐葯水的配方是一個偶然因素形成的。羅學港認為,辛追2000年不腐「充滿了偶然性」。除採取了得當的防腐措施之外,當時的環境一定非常乾燥,有利於保存,而且棺木密封很好,和外界空氣隔絕避免了細菌對屍體的侵蝕,再者,馬王堆墓一直沒有被盜。地質條件加上人為因素,使得辛追的屍體奇跡般保存下來。
日前,在長沙馬王堆「沉睡」近2200年的古長沙國丞相夫人辛追,奇跡般地「復活」了。
湖南省博物館的工作人員通過媒體得知,中國刑警學院法醫系教授趙成文,成功地為朱元璋之孫——明靖王朱奠培第四夫人吳氏進行了相貌復原,立刻與趙教授取得聯系,提出對2000多年前的西漢女屍進行相貌復原,趙成文欣然應允。後來趙成文專程飛抵長沙,兩天內收集了復原所需的基礎材料。於是湖南省博物館正式書面委託趙教授對去世近2200多年的辛追進行相貌復原。
「秘密武器」幫了大忙
趙成文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對千年遺容進行復原,關鍵得益一個叫「警星CCK-3型人像模擬系統」的幫助。這個「秘密武器」,凝聚了趙成文教授大半輩子的心血。
趙成文是我國刑事相貌學的奠基人。他從1973年起開始從事痕跡學研究,可以迅速根據知情人的口述,對犯罪嫌疑人進行模擬畫像。「警星CCK-3型人像模擬系統」實際上是趙教授實戰經驗和計算機技術相結合的產物。據悉,此系統通過對數萬人照片進行技術處理,可以組合90億乘以1億個人像而不重復。
「研究表明,人的面相關鍵取決於顱骨的形狀。也就是說,只要顱骨存在,即使被毀容,也能按照一定步驟對其原貌復原。」趙成文解釋說。
趙成文此次為辛追分別繪制了18歲、30歲和50歲三個年齡段的面相,其中還為50歲的辛追繪制了側面相。復原主要依據辛追顱骨的X光片、出土時拍攝的面部照片,以及長沙市馬王堆漢墓帛畫和相關歷史文獻資料。
「在我的眼裡,只要顱骨保留完整2000多年前的女屍與日常破案中遇到的屍體基本上沒有區別。」趙教授一臉平靜地說。
30歲的辛追首先「復活」
30歲的辛追首先在趙成文的手中「復活」。「根據人類學知識,人在30歲時骨頭基本成型,選擇這個年齡首先進行復原,能夠盡可能保證顱骨傳遞信息的有效性。」趙成文解釋說。
趙成文在對辛追顱骨的X光片分析中發現,屍體腐爛導致辛追在去世後嘴部張開,舌頭吐出,下額脫位,頭部變形:「根據以往規律,這種變形將導致五官變短。比如長臉型就變成圓臉,國字臉變成田字臉。」趙成文舉例說。此外,X光片的拍攝角度也並非垂直正位,形成了一仰角,這都為復原帶來難度。
據此情況,趙成文首先將X光片掃描入電腦,然後根據解剖學的解剖結構理論,在電腦中對脫位的下額進行復位。隨後,趙成文根據美術學中的「三庭五眼」理論,在辛追的顱骨上畫出眼內側線、眼外側線、鼻翼線、鼻底線、發際線、眉功線、口裂線、下額線、中心線。
據介紹,「三庭」確定臉的長度,「五眼」確定寬度。發際線是人的額頭到頭發之間的一個標志,眉弓線確定眉毛的位置,鼻底線指鼻下段的位置、下額線表示頭像的最底線的位置。「根據這九條線,基本可以確定五官的位置長度、寬度、大小。」趙成文解釋說。
辛追的眼睛首先被確定為杏核眼。趙成文認為眼睛也是辛追復原相中誤差最小的部位。他說:「根據辛追顱骨中眼孔的形狀,可以推斷她是杏核眼,再結合出土時拍攝照片和當年的解剖依據,可以肯定辛追生前的眼睫毛很長。」與眼睛相比,辛追鼻子的形狀確定相對容易。從出土的照片看,辛追的鼻子保存完好,可以直接判斷是小尖鼻。
30歲的辛追為何是薄唇嘴、狐尾眉?趙成文解釋說:「根據屍體的照片:發現辛追嘴唇較薄,根據口裂線則可以判斷其形狀為典型的薄唇嘴,狐尾眉的依據主要是X光上的眉弓形狀,以及辛追遺體上的眉毛痕跡和已出現的眼睛形狀。」辛追的耳朵最後被確認為肥垂耳。
誤差在10%以內
「為2000多年前的古人畫像,肯定有一定的誤差,但根據統計資料,誤差應當控制在10%以內。」趙成文說。
誤差首先是因為X光片美中不足。趙成文在以往對無名屍體的復原過程中,使用的依據是顱骨,而此次只有顱骨的X光片,這必然會帶來一定程度上的遺憾。
趙成文在辛追30歲面相的基礎上,製作50歲和18歲的面相時,主要依據統計學的推理,同時輔以一定程度的猜測。
據史料記載,辛追15歲結婚。因此,趙成文在其18歲時的面相上,有意識的根據30歲面相,將其眼睛畫得更大,更水靈,更流暢,臉型稍微圓潤,眉毛則由狐尾眉變成了柳葉眉,嘴小一點,耳基本上變化不大,還薄一點,而且臉頰透點粉紅。頭稍大一點。同時在胸窩留有一定的凹陷,使其看起來略顯豐滿。「由於沒有辛追年輕時的照片,在具體的製作中只能從人類學知識進行推理。」趙成文說。
而在繪制辛追50歲面相時,則依照人類學規律,其眼角下落,額頭出現皺紋,鼻子下塌,鼻翼寬,腮部加寬,脂肪增多,肌肉變得鬆弛。耳朵下垂,脖子加粗。由此推斷,其30歲時的橢圓臉變成長方臉。
相關新聞鏈接
辛追還能再「活」500年
女屍的保護,一開始就由湖南醫科大學人體解剖教研室提供技術支持。當初女屍出土時,就是這個教研室的曾嘉明和劉里侯一起,將福爾馬林、酒精與甘油混和的固定劑,注射進屍體中,然後用福爾馬林浸泡。後來在水晶棺中的浸液,是由曾嘉明副教授和全國幾大醫學專家聯合調配的,稱為「1號配方」。
馬王堆女屍的保存,說明老祖宗深諳防腐之道,他們利用當時的條件,在棺內創造了一個密封的無氧、無菌的環境。除了用絲綢裹包屍身與棺內環境隔離等處理外,在棺外的六面,包圍著5000多公斤的木炭,然後是白膏泥層,再加上厚厚的堆土。
從今天的保護來說,假如沒有意外發生的話,只要能保證水晶棺內的環境不變,她同樣可以不朽。保存200年是肯定沒問題的,500年或者更久,都是可以期待的。
湖南省博物館負責人稱,這次建新館,博物館花200多萬美金,特意從美國進口了最好的空調。
辛追是吃甜瓜吃死的
年近七旬的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的彭隆祥教授,是馬王堆女屍解剖的主刀人。據他透露,1972年12月14日上午8時,在當時湖南省博物館二樓靠東南的一個展廳(現在的歷史館)里,解剖開始。他從屍體的胸骨上緣入刀,沿中線直至下腹,感覺古屍比一般的新鮮屍體硬一些,胸腔打開後,器官都有完整的形狀。
根據解剖和組織切片病理分析,彭教授當時就基本清楚了這位貴夫人的死因——人們吃飯後,一般4小時之內胃腸都會排空,而她的胃裡,還殘留著不少尚未消化的食物。病理分析表明,夫人生前患有冠心病、膽結石、肺結核等八九種疾病,還感染過血吸蟲、蟯蟲、鞭蟲等。而且,她的胃內還殘存有138粒半甜瓜籽。彭教授因此認為,她是在2000多年前的那個瓜熟了的夏天,吃了甜瓜後,由膽絞痛引起放射性冠狀動脈痙攣,以至心率紊亂而猝然死亡。
辛追是施工時發現的
「北有兵馬俑,南有馬王堆」。馬王堆,長沙市東郊長瀏公路北側一個並不起眼的小山包,因史料記載為五代時期楚王馬殷家族的墓地而得名,因形似馬鞍,又名馬鞍堆。經考證,馬王墓其實是西漢時期車大侯家族墓地。
1972年,湖南省某軍區醫院在施工時,出現了嚴重塌方,並發現有白膏泥,一小洞中冒出嗆人氣體。當有人劃火柴點煙時,小洞中發出爆響並伴有藍色火苗。一位有經驗的老軍人推斷此處肯定有「寶」。情況被迅速反映到有關部門。3天後,湖南省博物館在上報國務院後,攜專家進行了詳細勘察,著手挖掘。
當墓被打開時,呈現在人們面前的是一具沉睡了2000多年卻顯得十分「新鮮」的女屍:外形完整無缺,全身柔軟而有彈性,在往她體內注射防腐劑時,她的血管還能鼓起來。除眼球突出,舌頭外吐等體表變形外,其他特徵完全像剛死去的人。這是世界上首次發現的歷史悠久的濕屍,出土後震驚世界。此後發現的類似古屍均被考古界歸為「馬王堆屍型」。

㈩ 中南大學楊雨的丈夫是誰

中南大學文學院副院長白寅

熱點內容
西安郵電大學老師信息 發布:2025-08-02 22:12:50 瀏覽:408
美國撒大學 發布:2025-08-02 22:04:44 瀏覽:192
西藏民族大學老師待遇 發布:2025-08-02 21:54:29 瀏覽:899
大學教授病逝追思會 發布:2025-08-02 21:49:18 瀏覽:886
天津211大學名單排名 發布:2025-08-02 21:44:15 瀏覽:361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俄羅斯教授 發布:2025-08-02 21:23:58 瀏覽:780
浙江大學水利工程專業 發布:2025-08-02 21:02:22 瀏覽:878
南京大學楊東濤教授 發布:2025-08-02 20:59:15 瀏覽:412
大學生文明離校計劃 發布:2025-08-02 20:48:33 瀏覽:892
大學生校園貸款合法嗎 發布:2025-08-02 20:41:51 瀏覽: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