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師范大學化學系教授名單
⑴ 華東師范大學化學系研究生導師問題
謝美然 謝美然,男,1963年11月出生,土家族,中共黨員。高分子化學與物理專業博士(後),副教授。
1985年7月畢業於湖南省吉首大學化學系,並留校工作。
1996年7月在湘潭大學化學系獲得理學碩士學位,師從於鄒薪禧教授。
1999年6月在中山大學高分子研究所獲得理學博士學位,師從於林尚安院士和伍青教授。
1999年9月至2001年9月,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博士後研究人員。
2001年10月至2002年8月,奧地利因斯布魯克大學化學研究所博士後。
2003年9月至今,華東師范大學化學系副教授,碩士研究生指導教師。
2. 研究領域 : 高分子分子設計與催化聚合、納米高分子材料等。
在研項目有:
(1)光敏墊材料的研製(企業項目,參與),
(2)離子液體負載釕絡合物催化環烯烴開環易位聚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主持),
(3)梯度共聚物梯度結構的理論與實驗表徵(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參與)。
3. (代表性)科研成果 :
1 ) Polymer, 2003,44(4),923-929 2) Macromol. Rapid Commun., 2001, 22(8), 620-623 3) J.Polym.Sci., Part A: Polym. Chem., 2001,39(16), 2799-28044) Macromol.Rapid Commun., 1999,20,167-169 5) J.Polym.Sci., Part A: Polym. Chem., 2000,38,411-415 6) 高分子學報, 2001, (4), 526-531 7) 高分子學報,2000,(6),774-778 8) 高分子學報,2000,(6),779-782 9) 高分子學報,2000,(6),783-787 10)發明專利申請公開說明書,CN 1282105 A 11)發明專利申請公開說明書,CN 1226561 A
⑵ 華東師大有多少院士,化學系有多少啊
兩院院士共9人,其中化學系2人
童慶禧(1935.10-),遙感技術與應用專家。湖北武漢人。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前任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1961年畢業於蘇聯敖德薩水文氣象學院。我國最早從事遙感研究的專家之一。
薛永祺(1937.1.11-),紅外和遙感技術專家,江蘇張家港市人。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寧波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院長。1959年畢業於華東師范大學物理系。後一直在中科院上海研究所從事多光譜和成像光譜技術研究,期間曾赴國外進行合作研究,為我國建立機載實用遙感系統提供了多種先進的遙感手段,並推動了我國遙感技術的應用。先後研製成功多光譜掃描儀、成像光譜儀、超光譜成像儀。在航空遙感器應用於水文、地質、考古、環境污染監測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效果。開拓三維成像遙感新技術,提出將掃描光譜成像和激光掃描測距一體化,實現物地面控制點快速生成數字地面高程模型和地學編碼圖像,特別適用於灘塗、沙漠、草原、島嶼等交通困難地域。
宋大祥(1935.5.9-),蛛形學與無脊椎動物學家,浙江紹興人。中共黨員。
1953年畢業於江蘇師范學院(東吳大學)生物系,1953-1955年華東師范大學動物學研究班研究生。1955年9月至1957年3月哈爾濱師范學院生物系助教。1957年4月至1961年4月攻讀北京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甲殼動物學研究生,畢業後留所工作。曾任研究室主任、副所長、動物學會理事長、《動物學報》主編等職。1995年4月任河北師范大學生物系教授、博導。1999年1月至今,河北大學教授、博導,現為該校生命科學學院名譽院長。先後作為訪問學者到法、美、德、日、韓、南斯拉夫、荷蘭和新加坡等國的大學、研究所、博物館進行訪問或合作研究。1999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丁德文(1941.2.7-), 海洋生態環境學家,遼寧省遼陽市人。1965年畢業於大連理工大學應用物理專業。現為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暨國家海洋局海洋環境保護研究所研究員、名譽主任暨所長。兼任大連海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上海交通大學講座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名譽院長。
胡和生(1928.6-),數學家,生於上海,原籍江蘇南京。
1950年1月畢業於大夏大學數理系。1950年8月至1952年7月在浙江大學當研究生,師從蘇步青教授。畢業後任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實習研究員、助理研究員。1956年調至復旦大學任教。1993 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早期研究超曲面的變形理論、常曲率空間的特徵等問題,發展和改進了著名數學家E·嘉當等人的工作。在黎曼空間運動群方面,給出了確定黎曼空間運動群空隙性的一般方法,解決了持續60多年的重要問題。對有質量規范場的存在性問題、團塊現象和球對稱規范勢的決定等問題,都取得難度大、水平高的重要成果。在調和映照的研究中,發展了孤立子的幾何理論。撰有《孤粒子理論與應用》、《微分幾何學》等專著。研究成果「經典規范場」獲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
李瑞麟(1928.9-),化學合成專家。
1950年畢業於上海大夏大學化學系。曾任上海醫葯工業研究院甾體激素組組長,上海市計劃生育科學研究所葯物發展室主任。曾受WHO資助以訪問學者去英美兩國訪問考察、受美國北卡RTI研究所聘為顧問。現為上海市計劃生育科學研究所研究員。他是中國女用計劃生育葯物研究的創始人之一。
陳子元1924.10.5,核農學家。祖籍浙江鄞縣,生於上海市。
1944年畢業於上海大夏大學化學系。先後在大夏大學、華東師范大學任教。1953年調浙江農學院任副教授兼化學教研室主任。1960年起兼任農業物理系副主任,1978年晉升教授。1979-1989年間任浙江農業大學副校長、校長。曾任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科學顧問委員會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農業科學評議組組長、農業部科技委員會委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及分組召集人。現任浙江省科協副主席、浙江大學發展委員會副主任、農業部及浙江省核農學重點開放研究實驗室主任和中國原子能農學會名譽理事長,浙江省核學會榮譽理事長等。
徐僖(1921.1.16-),生於江蘇南京。高分子材料學家。我國高分子材料學科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1940-1944年畢業於浙江大學化工系,獲工學士學位;1947-1948年畢業於美國李海大學化工系,獲科學碩士學位。1945年在唐山交通大學礦冶系任助教;1946-1947年在上海光華大學化學系任講師;1950-1953年受聘重慶大學化工系副教授;我國工程技術人員在西南地區自己設計、完全採用國產設備和國產原料的第一個塑料工廠重慶塑料廠的副廠長、總工程師;1953年創建了我國高校第一個塑料工學專業。1954-1981年在成都工學院、成都科技大學任系主任、副校長、教授。1960年撰寫、出版了我國工科高校第一本高分子教科書《高分子化學原理》。
唐崇惕(1929.11.26-),寄生蟲學家,廈門大學生物系教授,福建福州人。
1950年考入廈門大學生物系。
汪品先(1936.11-),海洋地質與微體古生物學家。江蘇蘇州人。
1960年莫斯科大學地質系畢業。之後在華東師范大學工作到1972年。現為同濟大學海洋地質系教授。
⑶ 南京大學化學系教授名單
你到南京大學化學系的官網查詢啊,
那裡面有信息,
但是涉及隱私的問題是不會有的。
⑷ 華師大的化學系
我也是學化學的,化學分很多的類別,包括有機化學,有色金屬,含能材料,催化劑,分析化學,物理化學,推進劑等等。你考華師大的化學系,畢業後不一定非得當老師,可以干化工一類的工作,其實學化學的就業面很寬的,根本不愁找不到工作。將來想從事化學的什麼工作就看你本科的時候怎麼選了。說實話總體上師范類的化學系不如理工類的化學系。師范類偏理論多一些,理工類學校偏工科多一些。
有問題咱們在交流。順便說一下我學的是含能材料。
⑸ 華東師范大學化學系導師聯系方式
每個院都有自己的網站,上網路搜,網站裡面的教室名錄里有該系所有老師,大部分人會留下聯系方式
⑹ 我報考了華師大的化學課程與教學論,想知道那個專業有哪些導師,怎麼找得到這些信息呢
我就是華東師大的這個專業的,你那個學校的?
⑺ 華東師范大學走出過哪些名人
華東師范大學不僅僅有著濃厚的文化氣息,還培養過許多人才,這些名人活躍在各個領域,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首先就是大家最熟悉的央視一姐——董卿。她曾經在華東師范大學攻讀碩士研究生。她是一位優秀的主持人,曾經多次主持過央視春晚,和與中國文化有關的節目如:《朗讀者》、《中國詩詞大會》等。她的優雅被大家所喜愛。
華東師范大學之所以走出這么多名人,與它的培養計劃是分不開的。
華師大以陶冶品性、學會學習、學會發展為導向,將崇尚真理、獨立思考和實踐創新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培養以民族振興為己任,具有廣闊的國際視野,綜合素質協調發展,在各領域有影響力的卓越人才。
還有創造條件,努力使具有特殊潛質和突出才能的優秀學生,在素質全面提高的基礎上,能夠更快達到更高發展水平,在各自領域展現才華,成為各個領域拔尖人才、領軍人才的重要後備力量。
華師大的名人還有很多,母校都因他們而感到驕傲!
⑻ 華東師大有多少院士,化學系有多少院士
兩院院士共9人,其中化學系2人 童慶禧(1935.10-),遙感技術與應用專家。湖北武漢人。 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 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前任所長, 研究員,博士生導師。1961年畢業於蘇聯敖德薩水文氣象學院。 我國最早從事遙感研究的專家之一。 薛永祺(1937.1.11-),紅外和遙感技術專家, 江蘇張家港市人。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寧波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院長。 1959年畢業於華東師范大學物理系。 後一直在中科院上海研究所從事多光譜和成像光譜技術研究, 期間曾赴國外進行合作研究, 為我國建立機載實用遙感系統提供了多種先進的遙感手段, 並推動了我國遙感技術的應用。先後研製成功多光譜掃描儀、 成像光譜儀、超光譜成像儀。在航空遙感器應用於水文、地質、 考古、環境污染監測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效果。 開拓三維成像遙感新技術, 提出將掃描光譜成像和激光掃描測距一體化, 實現物地面控制點快速生成數字地面高程模型和地學編碼圖像, 特別適用於灘塗、沙漠、草原、島嶼等交通困難地域。 宋大祥(1935.5.9-),蛛形學與無脊椎動物學家, 浙江紹興人。中共黨員。 1953年畢業於江蘇師范學院(東吳大學)生物系,1953- 1955年華東師范大學動物學研究班研究生。 1955年9月至1957年3月哈爾濱師范學院生物系助教。 1957年4月至1961年4月攻讀北京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甲 殼動物學研究生,畢業後留所工作。曾任研究室主任、副所長、 動物學會理事長、《動物學報》主編等職。 1995年4月任河北師范大學生物系教授、博導。 1999年1月至今,河北大學教授、博導, 現為該校生命科學學院名譽院長。先後作為訪問學者到法、美、德、 日、韓、南斯拉夫、荷蘭和新加坡等國的大學、研究所、 博物館進行訪問或合作研究。1999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丁德文(1941.2.7-), 海洋生態環境學家,遼寧省遼陽市人。 1965年畢業於大連理工大學應用物理專業。 現為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暨國家海洋局海洋環境保護研究所研究員 、名譽主任暨所長。兼任大連海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 上海交通大學講座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名譽院長 。 胡和生(1928.6-),數學家,生於上海,原籍江蘇南京。 1950年1月畢業於大夏大學數理系。 1950年8月至1952年7月在浙江大學當研究生, 師從蘇步青教授。畢業後任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實習研究員、 助理研究員。1956年調至復旦大學任教。1993 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早期研究超曲面的變形理論、 常曲率空間的特徵等問題,發展和改進了著名數學家E· 嘉當等人的工作。在黎曼空間運動群方面, 給出了確定黎曼空間運動群空隙性的一般方法, 解決了持續60多年的重要問題。對有質量規范場的存在性問題、 團塊現象和球對稱規范勢的決定等問題,都取得難度大、 水平高的重要成果。在調和映照的研究中, 發展了孤立子的幾何理論。撰有《孤粒子理論與應用》、《 微分幾何學》等專著。研究成果「經典規范場」 獲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 李瑞麟(1928.9-),化學合成專家。 1950年畢業於上海大夏大學化學系。 曾任上海醫葯工業研究院甾體激素組組長, 上海市計劃生育科學研究所葯物發展室主任。 曾受WHO資助以訪問學者去英美兩國訪問考察、 受美國北卡RTI研究所聘為顧問。 現為上海市計劃生育科學研究所研究員。 他是中國女用計劃生育葯物研究的創始人之一。 陳子元1924.10.5,核農學家。祖籍浙江鄞縣, 生於上海市。 1944年畢業於上海大夏大學化學系。先後在大夏大學、 華東師范大學任教。 1953年調浙江農學院任副教授兼化學教研室主任。 1960年起兼任農業物理系副主任,1978年晉升教授。 1979-1989年間任浙江農業大學副校長、校長。 曾任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科學顧問委員會委員、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農業科學評議組組長、農業部科技委員會委員、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及分組召集人。 現任浙江省科協副主席、浙江大學發展委員會副主任、 農業部及浙江省核農學重點開放研究實驗室主任和中國原子能農學會 名譽理事長,浙江省核學會榮譽理事長等。 徐僖(1921.1.16-),生於江蘇南京。高分子材料學家。 我國高分子材料學科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1940-1944年畢業於浙江大學化工系,獲工學士學位; 1947-1948年畢業於美國李海大學化工系, 獲科學碩士學位。1945年在唐山交通大學礦冶系任助教; 1946-1947年在上海光華大學化學系任講師;1950- 1953年受聘重慶大學化工系副教授; 我國工程技術人員在西南地區自己設計、 完全採用國產設備和國產原料的第一個塑料工廠重慶塑料廠的副廠長 、總工程師;1953年創建了我國高校第一個塑料工學專業。 1954-1981年在成都工學院、成都科技大學任系主任、 副校長、教授。1960年撰寫、 出版了我國工科高校第一本高分子教科書《高分子化學原理》。 唐崇惕(1929.11.26-),寄生蟲學家, 廈門大學生物系教授,福建福州人。 1950年考入廈門大學生物系。 汪品先(1936.11-),海洋地質與微體古生物學家。 江蘇蘇州人。 1960年莫斯科大學地質系畢業。 之後在華東師范大學工作到1972年。 現為同濟大學海洋地質系教授。
求採納
⑼ 華東師范大學課程研究所著名的女教授是誰
不錯,有錢。就是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