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教授
⑴ 廣州市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
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原名中山醫科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是一所歷史悠久、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大型綜合性醫院。它誕生於1835年,由美國傳教士伯駕(Dr.ParKer)先生創辦,是近代中國成立最早、延續時間最長的西醫院;1886年,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以「逸仙」之名在此學醫和從事革命活動,遂成為中國民主革命策源地之一。2001年10月,原中山大學與中山醫科大學合並組建新中山大學,醫院更名為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簡稱中山二院),分南北兩個院區,院本部位於廣州市沿江西路107號,佔地面積32150平米。 在這片中國西方醫學的發源地,謝志光、陳心陶、陳耀真、周壽愷、毛文書、秦光煜、林樹模、鍾世藩等一大批勇於創新、默默耕耘的著名醫學家和醫學教育家,譜寫了輝煌的歷史篇章:中國首例膀胱取石術,首例病理解剖術,首例眼疾手術,首張醫學X光片,第一個醫學留學生和第一個女醫學生,第一本醫學雜志等,都在這里誕生。 歷經172個春秋,醫院已經建設和發展成為一所學科門類齊全、醫療設備先進、技術力量雄厚的大型綜合性教學醫院。擁有MRI、CT、ECT、DSA、彩色多普勒超聲 儀、碎石機、骨密度儀、自動化分析儀、直線加速器、熱療隱形超聲刀、高壓氧等一大批現代化設備,下設內科(心血管、內分泌、消化、呼吸、血液、泌尿、風濕)、外科(普外、泌尿外、心胸外、骨外、神經外、燒傷整形外、小兒外)、婦產科(生殖內分泌、腫瘤、圍產)、兒科(血液、新生兒、呼吸)、耳鼻喉科(耳、鼻、喉)、口腔科(頜面外、修復、口內)、眼科、皮膚科、中醫科、急診科、綜合科、監護科(ICU、CCU)、神經內科、康復科、腫瘤科、麻醉科、放射科(放射影像、放射介入)、檢驗科、超聲科、核醫學科、病理科、輸血科、葯劑科、預防保健科、手術室、供應室、醫學研究中心、博濟醫療中心等數十個臨床和輔助科室。其中一級專業科室16個,二級專業科室27個,醫技科室12個,擁有博士後流動站和博士授予點12個,碩士授予點27個,其中內分泌內科、婦產科、兒科、耳鼻喉科、泌尿外科、口腔科為廣東省教育廳重點學科,心血管內科、普通外科、骨外科、口腔科、耳鼻喉科為醫院重點專科。 1949年醫院展開床位僅195張,日門診量不足220人次,1958年床位增至500多張,日均門診量1500人次以上;1984年醫院職工1000多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28人;2005年全院職工1332人,其中教授49人,副教授135人,設有博士後流動站、博士點11個,博士導師19人,碩士點27個,碩士導師100多人。2006年,全院開放床位1380張,年門急診量130多萬人次,年出院病人3萬多人次。南院區(廣州市海珠區盈豐路33號)於2002年開業,全力創辦以普通外科為特色的大專科、小綜合院區,打造華南地區肝膽外科特色品牌。 近幾年,醫院學科建設水平不斷提升。2002年,小兒血液科中國第一株人胚胎造血幹細胞系建系成功;普外科宋爾衛博士與哈佛大學醫學科學家合作 ,應用RNA干預抑制病毒感染的研究論文發表於2002年7月《自然·醫學》 (Nature Medicine)雜志,並被美國《科學》雜志評選為「2003年度世界十大 科技進展」代表性成果;消化內科《自主免疫狀態下乙肝病毒變異的規律》課 題參與國家973計劃;小兒血液科《造血幹細胞移植的基礎與臨床應用系列研 究》、內分泌內科《關於瘦素的系列研究》分別獲2003年教育部科技成果一等 獎、二等獎;2004年度兒科《提高兒童臍血造血幹細胞移植的實驗與臨床研究》 、婦產科《保存卵巢功能的臨床和實驗研究》、內分泌內科《糖尿病足的預警和綜合防治研究》分別獲取衛生部臨床重點項目。 多年來,醫院為現代醫學在中國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獲得了一系列榮譽:連續被評為「廣東省文明醫院」、「全國衛生系統先進集體」、「廣東省白求恩式先進集體」,2003年獲全國、省、市三級抗非模範(先進)單位。醫院秉承南北院區共同發展的原則,以學科群為主體重新布局,實現一個醫院、兩個院區、各具特色,統一品牌管理,將優良傳統和文化在兩個院區發揚光大,實現成為一所國內知名、國際有一定影響的強大的現代化綜合性教學醫院的戰略目標。 周邊公交:(南方大廈站)209 217 31 38 538 552 556 夜26 夜7 128 131A 186 1 208 219 236 281 57 64 旅遊2線 夜1 夜31
⑵ 廣州中山附屬二院跟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孫逸仙紀念醫院)是不是同一家醫院
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簡稱中山二院),別名孫逸仙紀念醫院,兩個是同一家醫院。它剛好位於仁濟路與沿江西路的交界處。
02年它們在海珠區的海珠區盈豐路(東曉南路附近)新開了分院,叫南院。
⑶ 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的科室介紹
呼吸內科建立於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在國內較早開展肺功能研究、纖維支氣管鏡檢查、機械通氣治療呼吸衰竭和支氣管哮喘的免疫治療。今天,呼吸內科有教授、主任醫師2人,副教授、副主任醫師2名,講師、主治醫師4名,碩士生導師2名。具有博士學位者1人,碩士學位者5人,其中3人正在攻讀博士學位。
本專科有精湛的診斷與治療技術,尤其具有特色的項目有支氣管哮喘的免疫治療;介入性呼吸病學,開展了球囊擴張術、氣道內支架置入治療氣道狹窄,經支氣管鏡高頻電刀治療氣道內腫瘤和氣道狹窄;B超介導經皮穿刺肺活檢技術,大大提高了肺部疑難疾病診斷的准確性;肺功能實驗室和肺免疫室開展組胺激發試驗、肺通氣、彌散功能檢查、運動肺功能試驗、肺炎支原體、衣原體抗體檢測、軍團菌抗原檢測、胸水和血的腺苷脫胺酶的檢查等。 消化內科是中國消化病學創始人陳國楨教授等創建於1954年,是國內最早建立的消化內科專科之一,並率先在國內開展多項臨床診斷和治療技術。消化內科是中國首批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後、八年長學制醫學生(直接授予臨床醫學博士)的授予點單位之一,培養了中國第一個消化內科博士研究生。並接受來自國內外的臨床醫師來該科研修。該科是廣東省衛生廳「五個一科教興醫工程」重點學科,並獲衛生部臨床重點學科基金資助。多項研究成果獲得教育部、廣東省科技進步獎,研究課題多次獲得國家科委、衛生部、廣東省科委資助,並出版學術專著多本,在國內外具有較大的影響力。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消化內科擁有強大的醫療、學術團隊,現有教授、主任醫師5人,副教授、副主任醫師8人,主治醫師5人;學科帶頭人陳其奎為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本專科每個工作單元(半天)保證2~4名具有教授、主任醫師、副教授、副主任醫師資力的消化專家在門診為廣大的病友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為您解決食管、胃、腸道、肝膽胰等各種疑難疾苦。消化內科下設消化病區(嶺南樓14樓)、內鏡檢查室和消化檢查室(博濟樓後座4樓),為您解決住院及檢查的各種問題。
該科是國內較早開展食道疾病、消化性潰瘍、炎症性腸病、胰腺癌和胃癌臨床與科研研究的單位,在消化性潰瘍、結腸炎、胰腺炎、肝炎肝硬化、胃炎、功能性胃腸病、胰腺癌、肝癌、胃癌和結腸癌等疾病的臨床診治方面處於國內或省內先進水平,胰腺癌的研究處於國內領先水平。
⑷ 中山大學附屬二院
我去過一次復,估計你也是轉制診的吧,在南門或者東門的公交車站坐209路,記住不用過馬路,到愛群大廈下車,不用過馬路,然後往前走大概200米左右吧,就到了,記得回來的時候從醫院出來直接往江邊的那條路走,因為你來的時候209走的那條路是單行道,209公交車回去的時候就不走那條路,而是走靠江邊那條路。你一出醫院就看的見那條路了,記得是靠河邊的。
⑸ 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的對外交流
美國著名風濕病專家Schumacher教授來該校參觀訪問
為加強臨床醫學國際合作與交流,引入國際先進的臨床診療思維,醫院風濕免疫專科戴冽主任邀請了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的終身教授HRalphSchumacher到學校參觀訪問及學術交流。 HRalphSchumacher教授現為美國費城退伍軍人醫學中心(VAMC)風濕免疫科主任、美國臨床風濕病學(JournalofClinicalRheumatology)雜志主編,他曾是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風濕免疫科主任,美國風濕病學教材連續幾任的主編,曾獲國際風濕病學界的最高榮譽獎——美國風濕病學會(ACR)、泛美抗風濕聯盟(PANLAR)頒發的終身成就獎及ACR頒發的Klemperer成就獎。
2007年9月24日下午,Schumacher教授應邀在廣州亞洲國際大酒店進行了關於「痛風及高尿酸血症的診斷和治療新進展」的專題講座,醫院的戴冽主任作現場翻譯。有來自廣州市及省內其它城市近兩百名醫生參加了此次學術活動。講座結束後討論熱烈,提問踴躍,Schumacher教授都予一一解答。9月25日上午,Schumacher教授參觀醫院,並對醫院170多年的悠久歷史表現出極大的興趣,認真瀏覽了該院圖書館院史陳列室中每一張圖片。他還風趣地說,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是美國第一家醫學院,中山二院是中國第一家西醫醫院,我們都是「No.1」!Schumacher教授還參觀了醫院風濕免疫專科病房和實驗室,並對該科及康復科的住院疑難病例進行了討論指導,提出了許多寶貴意見,使在座各級醫生受益匪淺。當日下午,Schumacher教授在中大北校區永生樓外賓接待室進行了「MedicalEcationintheUS」的講座,由醫學部副主任、醫學教務處處長王庭槐教授主持。Schumacher教授介紹了美國的醫學教育學制、教學模式、課程設置等情況,尤其是作為長春藤盟校的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2000年以後進行的課程設置及PBL模式教學等方面的最新改革成果。講座互動環節,師生們踴躍提問,就兩國的教學模式和Schumacher教授進行了熱烈的交流及討論。他的講座使該校醫科師生對國外醫科教育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有了更好的了解。Schumacher教授的此次來訪,進一步加強了醫院風濕科與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的聯系。此次訪問期間,雙方還對今後進一步的合作與交流作了有意義的探討。
⑹ 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院是否有專家診治神經內科
有的,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有專門的神經科,並且其神經內科是國家級重點學科組成部分,閑人神經科主任是彭英
⑺ 中山大學附屬醫院的第二醫院
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原名中山醫科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是一所歷史悠久、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大型綜合性醫院。它誕生於1835年,由美國傳教士伯駕(Dr.ParKer)先生創辦,是近代中國成立最早、延續時間最長的西醫院;1886年,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以「逸仙」之名在此學醫和從事革命活動,遂成為中國民主革命策源地之一。2001年10月,原中山大學與中山醫科大學合並組建新中山大學,醫院更名為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簡稱中山二院),分南北兩個院區,院本部位於廣州市沿江西路107號,佔地面積32150平米。
在這片中國西方醫學的發源地,謝志光、陳心陶、陳耀真、周壽愷、毛文書、秦光煜、林樹模、鍾世藩等一大批勇於創新、默默耕耘的著名醫學家和醫學教育家,譜寫了輝煌的歷史篇章:中國首例膀胱取石術,首例病理解剖術,首例眼疾手術,首張醫學X光片,第一個醫學留學生和第一個女醫學生,第一本醫學雜志等,都在這里誕生。
歷經172個春秋,醫院已經建設和發展成為一所學科門類齊全、醫療設備先進、技術力量雄厚的大型綜合性教學醫院。擁有MRI、CT、ECT、DSA、彩色多普勒超聲 儀、碎石機、骨密度儀、自動化分析儀、直線加速器、熱療隱形超聲刀、高壓氧等一大批現代化設備,下設內科(心血管、內分泌、消化、呼吸、血液、泌尿、風濕)、外科(普外、泌尿外、心胸外、骨外、神經外、燒傷整形外、小兒外)、婦產科(生殖內分泌、腫瘤、圍產)、兒科(血液、新生兒、呼吸)、耳鼻喉科(耳、鼻、喉)、口腔科(頜面外、修復、口內)、眼科、皮膚科、中醫科、急診科、綜合科、監護科(ICU、CCU)、神經內科、康復科、腫瘤科、麻醉科、放射科(放射影像、放射介入)、檢驗科、超聲科、核醫學科、病理科、輸血科、葯劑科、預防保健科、手術室、供應室、醫學研究中心、博濟醫療中心等數十個臨床和輔助科室。其中一級專業科室16個,二級專業科室27個,醫技科室12個,擁有博士後流動站和博士授予點12個,碩士授予點27個,其中內分泌內科、婦產科、兒科、耳鼻喉科、泌尿外科、口腔科為廣東省教育廳重點學科,心血管內科、普通外科、骨外科、口腔科、耳鼻喉科為醫院重點專科。
1949年醫院展開床位僅195張,日門診量不足220人次,1958年床位增至500多張,日均門診量1500人次以上;1984年醫院職工1000多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28人;2005年全院職工1332人,其中教授49人,副教授135人,設有博士後流動站、博士點11個,博士導師19人,碩士點27個,碩士導師100多人。2006年,全院開放床位1380張,年門急診量130多萬人次,年出院病人3萬多人次。南院區(廣州市海珠區盈豐路33號)於2002年開業,全力創辦以普通外科為特色的大專科、小綜合院區,打造華南地區肝膽外科特色品牌。
近幾年,醫院學科建設水平不斷提升。2002年,小兒血液科中國第一株人胚胎造血幹細胞系建系成功;普外科宋爾衛博士與哈佛大學醫學科學家合作 ,應用RNA干預抑制病毒感染的研究論文發表於2002年7月《自然·醫學》 (Nature Medicine)雜志,並被美國《科學》雜志評選為「2003年度世界十大 科技進展」代表性成果;消化內科《自主免疫狀態下乙肝病毒變異的規律》課 題參與國家973計劃;小兒血液科《造血幹細胞移植的基礎與臨床應用系列研 究》、內分泌內科《關於瘦素的系列研究》分別獲2003年教育部科技成果一等 獎、二等獎;2004年度兒科《提高兒童臍血造血幹細胞移植的實驗與臨床研究》 、婦產科《保存卵巢功能的臨床和實驗研究》、內分泌內科《糖尿病足的預警和綜合防治研究》分別獲取衛生部臨床重點項目。
多年來,醫院為現代醫學在中國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獲得了一系列榮譽:連續被評為「廣東省文明醫院」、「全國衛生系統先進集體」、「廣東省白求恩式先進集體」,2003年獲全國、省、市三級抗非模範(先進)單位。醫院秉承南北院區共同發展的原則,以學科群為主體重新布局,實現一個醫院、兩個院區、各具特色,統一品牌管理,將優良傳統和文化在兩個院區發揚光大,實現成為一所國內知名、國際有一定影響的強大的現代化綜合性教學醫院的戰略目標。
周邊公交:(南方大廈站)旅遊2線 夜1 夜31
⑻ 廣州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是公辦還是私人辦的
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也叫中山醫科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是中山大學直屬的公立醫院,且是三級甲等醫院,中山大學不少的醫學教授專家等就任職於該醫院的。
⑼ 關於 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
中山二院是比較好,可是掛號很難,專家教授都出門診一天班/星期,一次只上半天。如果看版專家門診請六點四十am來排權隊。另外,我兩個同學在市一人民醫院做的子宮手術,說那個主任很好,具體名字您去打探一下吧。她們術後半年懷孕,一切正常。
⑽ 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的科室設置
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設有一級專業科室16個,二級專業科室27個,醫技科室12個,其專中內分泌內科、婦產科、兒科屬、耳鼻喉科、泌尿外科、口腔科為廣東省教育廳重點學科;心血管內科、普通外科、骨外科、口腔科、耳鼻喉科為醫院重點專科。全院職工1400多人,教授47人,副教授166人;設有博士後流動站,博士點12個,博士導師27人;碩士點27個,碩士導師100多人。開放床位1300張,年門診量120多萬人次,年出院病人近30000人次。設備先進,環境優美。醫院擁有MRI、CT、ECT、DSA、彩色多普勒超聲儀、碎石機、骨密度儀、自動化分析儀、直線加速器、熱療隱形超聲刀、高壓氧等一大批現代化設備;具有國內一流手術室,部分潔凈度達100級。病房、門診環境舒適優美,診療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