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暨南大學歷史系王頲教授

暨南大學歷史系王頲教授

發布時間: 2021-02-15 03:28:09

⑴ 暨南大學國際關系系的歷史沿革

本所不僅是暨南大學辦得最早、規模最大的一個科研單位,也是全國同類研究機構中歷史較長、規模較大、較具影響的一個。暨南大學的東南亞研究可追溯至20世紀20年代。暨南大學是我國第一所華僑大學,創辦於1906年。從1927年起,暨南大學設立南洋文化教育事業部,聚集人才,系統研究東南亞問題及華僑問題,曾出版《南洋研究》、《南洋情報》等刊物,並出版多種有關專著,還培養了一批東南亞研究人才,開創我國東南亞、華僑研究之先河。
1960-1966年是本所初創時期。到文化大革命前夕,本所已擁有一支40多人的科研隊伍和3萬余冊多語種的專業圖書資料,並定期出版季刊《東南亞研究資料》。這一時期,研究所由著名印尼愛國僑領和華僑教育家司徒贊先生主持。由於他和其他前輩的努力,當時的研究所已經顯示出良好的發展潛力。「文化大革命」期間,本所被迫撤銷。1978年,暨南大學復辦,本所也隨之恢復,並曾一度由當時的廣東省副省長、暨南大學校長兼任本所所長。
本所是一個多學科的綜合性學術研究機構,重點研究亞太地區(主要是東南亞地區)經濟、政治與國際關系,以及華僑華人問題,現設有亞太經濟與政治研究室、國際關系研究室、文化研究室、外交與僑務研究室、情報資料室和《東南亞研究》雜志社。
為了適應學科建設發展的需要,本所於近年進行了管理體制改革。2002年5月,經國務院僑辦批准和在教育部備案,本所設立國際政治學本科專業,從2002年夏季開始招收本科學生。
2002年7月,暨南大學同意我所成立國際關系學系,實行系所合一、科研教學兩位一體的新管理體制。
目前全所(系)共有教職工26人,海內外兼職研究人員50多名,在職科研教學人員中有一半具有高級職稱,大多具有博士或碩士學位。其中博士生導師4人,碩士生導師17人。

⑵ 請問,誰知道暨南大學歷史系歷史地理研究中心怎麼樣

暨南大學的歷史地理研究有悠久的歷史。建國前,著名歷史地理學家譚其驤教授曾在本校文學院工作,講授中國沿革地理。建國後,又有李長傅、陳代光、湯開建、陳偉明教授等繼承不絕。近年來,學校又先後引進系出歷史地理名門的王元林、王頲、郭聲波、吳宏岐等博士、教授,初步形成一支年富力強的科研教學隊伍,在民族與邊疆歷史地理、社會與環境歷史地理、中外交通歷史地理、城市與經濟歷史地理四個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
一、民族與邊疆歷史地理研究
暨南大學關於民族與邊疆歷史地理的研究,發軔於上世紀朱傑勤、湯開建教授對西域南海、西北邊疆民族史地的探索,近年則大力開展古代西南、中南民族地理及東南沿海港澳台地區的歷史地理研究,形成特色。郭聲波教授在國家及教育部項目《唐宋羈縻府州研究》、《青藏高原歷史地理研究》、《彝族歷史地理研究》的支持下,運用多學科綜合研究手段,對西南地區數百個長期以來為學術界深感棘手的唐宋羈縻府州的建置沿革、部族分布、社會經濟文化、交通與地望及相關的帝國西部邊界問題進行深入探討,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僅在《民族研究》、《中國史研究》等核心期刊上發表的論文就有20多篇,受到國內外同行關注。王頲教授對遼、金、蒙古國政區地理的研究,也多有成果問世。
暨南大學以歷史地理研究中心為核心,已形成一支力量較強的民族與邊疆歷史地理研究隊伍,出版著作《完顏金行政地理》、論文集《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民族與邊疆歷史地理》等多部,在《中國史研究》、《中國藏學》、《西域研究》等核心學術刊物發表有關學術論文70多篇,在研國家及省部級項目7項,學術骨幹多次參加國內外有關學術會議並作報告。
二、社會與環境歷史地理研究
早年李龍潛、唐森教授等曾在嶺南社會與環境歷史地理研究方面作出了貢獻。近年,本方向研究不僅在空間上拓展到中南、西南、西北地區,並且運用多學科綜合研究方法,對這些地區少數民族等特殊社會集團的生產、生活、文化心理特徵及相關的自然、人文環境進行全方位考察,闡釋了社會發展與自然環境的關系。陳偉明教授主持《全方位與多功能——歷史時期嶺南交通地理》、《歷史時期華南少數民族生態學研究》等省部項目,出版《明清澳門與內地移民》等專著3部,在核心期刊上發表了30多篇有關澳門城市移民、閩粵海商、華南少數民族地區生態環境、農工商貿、社會文化地理等方面的論文,中國社會科學院有關學科前沿報告給予了較高評價。吳宏岐教授對歷史社會地理的理論問題有所發明,主編《黃河文化叢書·住行卷》。王頲、郭聲波教授對華東、四川某些地區的環境變遷,有比較精到的研究。王元林教授的新著《涇洛流域自然環境變遷研究》更是這方面的力作。劉正剛教授對南方移民問題、少數民族地區經濟開發問題也有論著。
目前,本方向研究隊伍承擔了國家及省部級科研課題8項,出版學術著作5部,在《中國史研究》、《歷史地理》、《中國歷史地理論叢》等核心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90多篇。
三、中外交通歷史地理研究
由於著名中外關系史專家朱傑勤教授的倡導和培養,長期以來,就是我校學者認真從事的學術點面之一。早年以嶺南與南洋史地研究為特色,如李長傅、盧葦教授等,著有若干論文揭櫫南粵。近5年來,承擔《從中國走向世界:16世紀中葉至20世紀的粵商海商》、《明清之際天主教在廣東的傳播及興衰》等6項國家及省部級有關課題,出版了《古代中外交通史略》、《鴐澤摶雲——中外關系史地研究》等6部教材、著作和論文集,在《文史》、《中國史研究》等核心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80多篇。
本方向研究在傳統學科西域南海史地、中西交通史方面有較強優勢。王頲教授對古代西域南海史地的研究成果比較突出,在《中國史研究》等核心期刊上發表有論文多篇,或以典籍所載異域地名的勘同,或以動物、生態為切入點,多所發明,其後收入《西域南海史地研究》一書中。紀宗安教授對清代中英俄在中亞的領土爭奪及三角關系進行了細致研究,新意勃發;王元林教授對嶺南沿海外貿港口與海上絲綢之路的關系發表有系列研究論文,並出版了專著《國家祭祀與海上絲路遺跡——廣州南海神廟研究》。總之,暨南大學中外交通歷史地理的總體研究水平在全國屬一流,在國外也有較大影響。
四、城市與經濟歷史地理研究,
在城市地理方面,陳代光教授著有《廣州城市發展史》,為其代表作。郭聲波教授曾對唐代長安水利有過深入研究。吳宏岐教授承擔《中國北方城鄉居民生活史研究》、《近1000年來黃土高原地區小城鎮發展與環境影響因素研究》、《中國古代都城內部空間結構演變及其規律研究》、《中國歷史城市地理》等國家及省部項目,在城市與社會歷史地理方面取得了在學術界有較大影響的科研成果,推出了新著《西安歷史地理研究》,顯示了深厚的研究功力,現在又開始對以廣州為中心的珠三角地區歷史城市地理進行研究。
在歷史經濟地理方面,郭聲波、吳宏岐教授均曾從事過歷史農業、工礦業地理研究,出版了專著《四川歷史農業地理》、《元代農業地理》等,在學術界受到較高評價,被認為在歷史農業地理研究領域具有示範性作用,前者獲得了國家教委首屆全國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顯示了堅強的研究實力和影響力。
本方向在《中國歷史地理論叢》等核心期刊上已發表論文20多篇,承擔國家和省級項目3項。
在教學上,以歷史系歷史地理教研室為核心,已有歷史地理學博士點和碩士點。2005年3月,成立了歷史地理研究中心。本中心以專職科研教學人員郭聲波教授、吳宏岐教授、陳偉明教授、王頲教授、王元林教授等為骨幹,另有勾利軍教授、趙善德副教授等兼職授課教師數人,郭聲波教授任主任,吳宏岐教授任副主任。已招收歷史地理專業碩士生三屆,共31名。招收專門史專業邊疆與民族史地方向博士生3屆,共6名;2007年開始招收歷史地理專業博士生。

⑶ 王頲的人物經歷

並於1982年12月獲碩士學位。1985年3月至1989年6月,師從譚其驤教授為復旦大學歷史回系歷史地理專業歷史政治地理方向研究答生,並於1989年了月獲博士學位。1990年11月至1991年10月,在美國華盛頓大學(LJniversity of Washington)亨利-傑克遜國際研究學院(Henry M.JacksonSchool of Interaaational Studies)為博士後研究員,學術指導和學術合作者為陳學霖(Hok-lam Chan)教授。回國後,轉在復旦大學歷史系工作,為講師;1993年4月,升副教授,兼中國古代史教研室主任。2000年12月,升教授。2001年,調暨南大學古籍研究所工作,為研究員。

⑷ 暨南大學歷史系在哪個校區

你好,大一大二在珠海,三四回廣州!希望對你有幫助!

⑸ 暨南大學 本科 歷史系分數為何偏低

原因是因為歷史學專業的就業比較困難。無論是暨大,還是什麼重大、華工,金融版學、會計學權等的文科類專業,或者像計算機、工程建築類專業,都可以比較容易找到對口的工作,且工資待遇各方面的條件都不錯。但歷史學專業的話,找對口工作的難度就比較大。

歷史學專業的話,最容易找對口工作的就是師范類專業的「歷史學(師范)」,例如華南師范大學的「歷史學(師范)」,畢業生就幾乎100%是當老師的。但暨大的歷史學專業不屬於師范類,想做老師的話,比較困難。

⑹ 請問暨南大學歷史那個專業比較好啊導師呢謝謝

謝謝啊~~~中國歷史地理學好考不啊???想考~~~~但是又覺得最後復試的時候要考從來沒看過的《中國歷史地理學》的書~~~唉~~~~

⑺ 大家覺得暨南大學歷史系怎麼樣

暨南大學的歷史學在廣東省肯定是除了中山大學最好的一所了,在全國來說其整體版實力不權算很強,但是在中外關系史、華僑華人史等研究領域多有突出成果(畢竟暨南大學是華僑第一學府,在這些領域本來就是它的研究本職所在)。

⑻ 華南師范大學與暨南大學歷史師范對比

相對來說暨大更強,學校更出名。
華南師范的話沒這么出名。
不過歷史學華南師范好些。

⑼ 王新民的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

別名:王頲
1952年9月出生於上海市,原籍:浙江寧波市。職稱:副教授。 1978年4月-年8月,安徽師范大學外語系英語專業本科生
1979年9月-1981年11月,南京大學歷史系歷史專業元史方向碩士研究生(導師韓儒林);1982年12月獲碩士學位。
1985年3月-1989年7月,復旦大學歷史系歷史地理專業歷史政治地理博士研究生(導師譚其驤);1989年10月獲博士學位。 1981年12月-1983年10月,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所助教。
1983年11月-1985年2月,1989年8月-1990年11月,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所講師。
1990年12月-1991年10月,華盛頓大學亨利傑克遜國際研究學院博士後研究員(學術合作和指導者陳學霖Hok-lamChan)。
1991年11月-1993年3月,復旦大學歷史系講師。
1993年4月-1999年8月,復旦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1999年9月-2000年1月,高麗大學校東洋史系客座教授。外語:英語和法語、日語、韓語(只限閱讀)。 《黃河故道考辯》,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1995年,175千字。
《聖王肇業----韓日中交涉史考》,學林出版社,1998年,210千字。
論文:
《馬可波羅游記中的幾個地名》,《南京大學學報》1980年第3期,4千字。
《元代糧倉考略》,《安徽師范大學學報》1981年第2期,11千字。
《斂財之臣與元世祖》,《元史及北方民族史研究集刊》第5輯,南京大學元史研究室,1981年,10千字。
《元代極東北三族雜考》,《北方論叢》1982年第1期,6千字。
《遼天祚帝被俘前行蹤考辨》,《江海學刊》1982年第5期,4千字。
《忽必烈與蒙哥的一場斗爭》,《元史論叢》第1輯,中華書局,1982年,12千字。
《遼的西南面經營及其與西夏的關系》,《元史及北方民族史研究集刊》第6輯,1982年,10千字。
《元代人口問題芻議》,《元史論叢》第2輯,1983年,12千字。
《元代屯田考》,《中華文史論叢》1983年第4期,34千字。
《元湖廣行省站道考略》,《歷史地理》第3輯,1983年,15千字。
《室韋的族源和各部方位》,《中國蒙古史學會論文選集1983》,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64年,10千字。
《元代書院考略》,《中國史研究》1984年第1期,12千字。
《元代礦冶業考略》,《歷史地理論叢》第1輯,復旦大學出版社,1986年,10千字。
《兀剌海方位探索》,《歷史地理》第1輯,8千字。
《元史地理志資料探源》,《歷史地理》第8輯,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10千字。
《元代國內商業》,《歷史地理論叢》第2輯,1990年,30千字。
《元雲南行省站道考略》,《歷史地理論叢》第2輯,9千字。
《陳氏安南國建置考》,《歷史地理》第9輯,1990年,12千字。
《蒙古國漢軍萬戶問題管見》,《元史論叢》第4輯,1992年,10千字。
《段氏大理國建置考》,《歷史地理》第10輯,1992年,12千字。
《遼史地理志資料探源》,《大陸雜志》第83卷第6期,1992年,10千字。
《大氏渤海國行政地理考》,《漢學研究》第10卷第1期,1993年,12千字。
《金元黃河故道考辨》,《漢學研究》第12卷第1期,1994年,24千字。
《對也談有關金元黃河的幾個問題的答覆》,《漢學研究》第13卷第1期,1995年,4千字。
《徐福東渡新考》,《復旦大學學報》1995年第3期,12千字。
《穢貉遷徙考》,《韓國史論叢》第2輯,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12千字。
《大蒙古國兀魯思封授問題管見》,《元史論叢》第6輯,1996年,14千字。
《劉福通起兵與賈魯河》,《紅巾軍領袖劉福通--劉福通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黃山書社,1996年,9千字。
《大蒙古國探馬赤軍問題管見》,《內陸亞洲歷史文化研究--韓儒林先生紀念文集》,南京大學出版社,1996年,14千字。
《耽羅的名稱和沿革》,《學人》第11輯,江蘇文藝出版社,1997年,12千字。
《高麗忠宣王西謫事件考辯》,《韓國史論叢》第3輯,12千字。
《蝦夷雜識》,《學術集林》第11卷,遠東出版社,1997年,12千字。
《『威化島回軍』事件新考》,《史叢》第50輯,高麗大學史學會,1999年,12千字。
《李穡主立昌王與禑王的血統爭執》,《韓國研究》第6輯,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年,12千字。
《大蒙古國的斡耳朵》,《中華文史論叢》第64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14千字。
《元朝遠征日本史事補釋》,《學術集林》第18卷,2000年,12千字。
《燕鐵木兒的軍事政變與明文禪替》,《歐亞學刊》第3輯,中華書局,2000年,14千字。
《遼金元海東青考》,《文史》第54輯,中華書局,2001年,12千字。
《摩鄰,中國中世紀關於西非洲的記載》,《中國史研究》2001年第1期,9千字。
《元代兩江及其與安南的邊界爭端》,《國際蒙元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1年,14千字。
編著
《中國名人辭典》,遼金代部分,江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
《歷史大辭典元史卷》,「汪世顯」等,上海辭書出版社,1986年。
《辭海歷史地理卷》,民國部分,上海辭書出版社,1992 年。
《廟學典禮點校》,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 年。
《中國歷代職官辭典》,元代部分,安徽教育出版社,1993 年。
《中國歷史地理學家評傳》, 「丁謙」等,山東教育出版社,1993 年。
《中國學術名著提要》,「遼史」、「元朝秘史」等,復旦大學出版社,1994年。
《歷史大辭典歷史地理卷》,廣東、廣西等部分,上海辭書出版社,1996年。
《中國通史元史卷》,「張弘范」等,人民出版社,1997年。
《元史辭典》,地名部分,山東教育出版社,2001年。

⑽ 暨南大學的歷史學要學數學嗎

一時學這門學科就是沒有高數,不學數學的

熱點內容
三峽大學三本專業 發布:2025-08-03 23:15:30 瀏覽:164
北京大學通信考研 發布:2025-08-03 23:14:39 瀏覽:917
美國的大學和中國的大學 發布:2025-08-03 23:09:24 瀏覽:598
大學生全陪 發布:2025-08-03 22:48:57 瀏覽:697
中國科技大學有美國承認ap課 發布:2025-08-03 22:42:57 瀏覽:548
大學生謎底 發布:2025-08-03 22:37:52 瀏覽:592
男研究生跟女本科生 發布:2025-08-03 22:35:19 瀏覽:357
計算機本科生學校排名 發布:2025-08-03 22:22:38 瀏覽:797
耶魯大學陳曉紅博士導師 發布:2025-08-03 22:21:28 瀏覽:252
浙江大學教授劉勇籍貫 發布:2025-08-03 22:17:28 瀏覽: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