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人民大學趙力教授

人民大學趙力教授

發布時間: 2021-02-15 04:36:59

A. 袁俐的名家評價

讀袁俐的油畫,直覺得一股清新舒適的春風撲面而來,那天真無邪的童趣、那憨態可掬的世相、那爛漫開懷的眉眼,直把你的魂魄勾了去。憑著一支魔幻般的畫筆,如此這般,把正直與善良、純潔與質朴活現於畫布之上,從而打下了袁俐作品唯美的基調。由此我們看到了生活的五彩斑斕,看到了蘊藏於芸芸眾生中不做任何假飾的人類最珍貴最原始最健康的情感世界。這也是袁俐傾心營造並為之奉獻的精神聖餐。
袁俐的成功告訴我們,生活賦予藝術家豐富的創作靈感,也賦予作品永恆的生命。只有那些從生活中走來的真真切切、實實在在的藝術形象,才會引發人們對美的深切呼喚。我們祝願並期待袁俐在藝術道路上會有一個更加輝煌美好的未來。
——編者 袁俐,籍貫青島,1997年畢業於山東藝術學院美術系油畫專業, 獲學士學位;2002 年畢業於山東藝術學院美術系油畫專業,獲碩士學位;現任教於山東藝術學院美術學院。
出生在山東的袁俐,她的《荷夏》系列,灑脫明麗的畫面中,有撲面而來的荷塘清香,讓觀者不禁為那朴實憨直的水上人家所煥發出的人與自然其樂融融的鮮活生命氣息而感動。
藝術家創造著一個「於天地之外,別構一種靈奇」的意象世界,這是對「物」的實體性的超越,同時又是對自然的復歸。
——陶詠白(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 藝評家) 「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袁俐在我眼中就是一個勤奮而自信的佳人學生。
她長時間地試著同荷花交談,試著同荷花生長的天地交談,試著同手拿荷花的人們交談……觀察他們,接近他們,用畫家的方式,尋找他們與城裡人的不同,固執地追尋著她心中渴望得到的簡單的笑容,這可能是袁俐心中最需要的。
怎麼畫,對畫家來說是最重要的。說起繪畫的因素,每一個畫家都十分清楚。關於造型,關於色彩,關於完整的一幅畫所需要的努力是何等的艱辛。沒有對繪畫的酷愛,沒有數年甚至數十年為之不懈的努力,想成為一個好畫家是不可能的。袁俐無疑就是那些最努力的畫家之一。她畫起畫來,平時生活中的那些漫不經心、那點消極,立馬悄無蹤影。我看到的是另外一個有浩瀚精力的、勇敢、獨立、自信的袁俐。
——閆平(畫家 中國人民大學徐悲鴻藝術學院美術系教授) 對袁俐來說,生活就是畫畫,畫畫就是生活。在她的眼裡,周圍的一切都能入畫:一個瓶子、一個水盆、窗外的一處在別人眼裡不能稱其為風景的風景。因為這盆裡面有她的生活,這瓶子里有她的世界,而這風景則記錄著她思慮的軌跡。當一種狀態成為一種習慣時,一切便顯得那麼順理成章。因此,畫家的一類作品所展示的就是某種親人化的「天地」,由平常生活中一些激動、惦念、回憶所組成的圖像景觀。在這些細膩動人的人物與靜物的無聲世界中,袁俐以特有的寫意抒情的筆調、厚塗的色彩堆積,集中體現並完成了其風格的確立。
袁俐也不斷地進行獨立思考,著手將個人體驗與社會化的主題相融合。關懷生活,關注現實,構成了袁俐最新的轉變,由此,畫家推演出另一類表現農村或城市生活場景的系列作品。在作品中,袁俐從未停留於拷貝式的圖解生活,而是可以看到一種泰然若定的觀察,一種現實與個人思考相糾纏的詩情與幻化。色彩明亮起來,並激發出觀者視覺上的強烈感受,強烈而有力的筆觸在畫面上跳躍、行走,進而轉化為詩意的、自由的流動,畫面由此而豐富,主題由此而強化。
——趙力(博士 藝評家 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副院長) 出生於20世紀70年代的藝術家是身處多元、多信息、多變化的社會環境中的。
袁俐的《荷夏》系列,透過「寫生」觀察那最生活也最朴實的一面,這些都是都市人們即將忘卻的樂園。鮮明、愉快的色彩,總是帶給人們視覺的吸引,但若是缺乏人文內涵的繪畫,將會讓人們快速遺忘。袁俐的繪畫色彩就如其人:在袁俐臉上總帶著一股朴實的笑容,那陽光般的熱情,善良的心,都完全顯露在她那方寸畫布上。袁俐沒有受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牽絆,她走向戶外,在自然生活中選擇了創作方向,相信這是正確之路。
——陳仁壽(台北晴山藝術中心負責人)

B. 中央美院教授有哪些人

這個具體不知道,抄建議你在央美官網首頁 點擊書法專業 查詢,就能查到。
這是我查到的名單:
曹力 朝戈 陳平(研究員) 陳琦 陳文驥 陳小葒 程啟明
陳科 常志剛 崔曉東
D: 戴士和 丁一林
F: 費菁 傅剛
G: 高榮生 高天雄 廣軍 郭怡孮
H: 賀西林 胡建成 胡明哲 胡偉 華其敏 黃建成
J: 賈滌非 姜傑(研究員) 靳尚誼 江黎 賈又福 焦波(研究員)

C. 趙力的主要學歷

主要學術經歷
2001.3-2003.4:上海交通大學製冷與低溫工程研究所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專理博士屬後流動站,博士後
2003.4-2008.7:天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熱能與製冷工程系,副教授(2003.5)
2008.7-2009.8:天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熱能與製冷工程系,教授(2008.7),博士生導師(2008.12)
2009.8-2010.2: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訪問學者
2010.2至今:天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熱能與製冷工程系,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
1. 太陽能高效熱利用的相關技術研究
2. 新型製冷劑的循環性能研究
3. 製冷熱泵系統的優化、模擬及控制
4. 新型節能技術研究
主要講授課程:
1. 動力裝置設計與優化 (本科生)
2. 能源與環境保護 (本科生)
主要學術兼職:
1. 天津市太陽能技術研究會秘書
2. 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會員

D. 趙力的成就及榮譽

1991年,獲吳作人國際美術基金會頒發的「美術史論專業學生論文獎·學士論文獎」。
1993年,《中國當代油畫現狀》(合著)被《人民日報》評為當年美術類暢銷書第一名。
1994年,與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合作進行「中國當代油畫」研究工作,策劃實施「中國當代油畫收藏計劃」,組織編撰《中國當代油畫》大型畫冊;參加由中央美術學院、北京故宮博物院、美國盧斯基金會、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聯合舉辦的「明清繪畫透析」國際研討會,並發表論文;專著《京江畫派研究》由湖南美術出版社出版。
1995年,在香港亞洲藝術基金會資助下進行「中國早期油畫」的專題研究,主持出版《中國油畫簡史》、《中國早期油畫大系》。
1996年,赴日本東京文化財研究所短期學術考察。
1997年,開始以「中國早期美術教育與日本、東南亞的關系影響」為題與日本、東南亞學者進行廣泛合作,並多次赴日本、韓國以及新加坡等東南亞地區進行實地考察。
1998年,擔任中國藝術博覽會學術總監,創設博覽會主題展模式,並首度推出「中國油畫五十年」主題展。
1999年,參與創立中國藝術新聞網;擔任中國藝術博覽會藝術總監;參與籌備由中國嘉德、日本軟銀、香港電訊共同發起的嘉德在線,探索國內藝術品商務網路平台的創新性建設。
2000年,兼任嘉德在線拍賣有限公司的首席信息官(CIO),之後兼任該公司的首席藝術官(CAO);參加由台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主辦的「風格與網路」美術史國際討論會,並發表論文。
2001年,參與「中國書畫鑒定研究」國家級科研組工作,任課題的副組長;參與創辦景平藝術機構,策劃「中國油畫新新力量系列展」(廣州)、在韓國世界盃期間與韓國美術家協會共同策劃「中韓代表畫家聯合展」(韓國首爾)。
2002年,擔任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副主任;參與創辦 「中國國際畫廊博覽會」(CIGE);參加台灣故宮博物院、台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共同舉辦的「東亞藝術美術史國際討論會」。
2003年,合作編著《中國油畫文獻》並出版(湖南美術出版社),參評國家圖書獎;合作編寫的《中國美術史簡編》獲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百門精品課程教材建設計劃」一類(精品項目);參與創立中國藝術博覽會的新品牌「中國國際畫廊博覽會」,並任藝術總監;參與雅昌藝術網「中國藝術市場拍賣資料庫」的建設,該資料庫曾被深圳市政府評為「年度科學創新獎」(2004年)。
2004年,編撰並出版《中國美術史圖錄簡編》(高等教育出版社)、《京江畫派》(山東美術出版社)。
2005年,擔任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副院長;擔任吳作人國際美術基金會副秘書長;參與籌建中國藝術博覽會新品牌「藝術北京」;出版《中國美術史資料簡編》(高等教育出版社);參與籌建《藝術財經》雜志,並從事藝術市場資料庫、中國藝術市場景氣指數的建設;與《上海證券報》合作創辦《藝術財經周刊》;創辦中央美術學院藝術市場分析中心(CAFA/AMRC)並任主任;策劃荷蘭阿姆斯特丹的「中國當代藝術展」;出版專著《奇園幻境》(上海書畫出版社)。
2006年,參與創辦「藝術北京/當代藝術博覽會」,任藝術總監、學術委員會委員、論壇協調人;參與創辦《藝術財經》雜志並任總監;被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聘為客座教授;承接文化部「外國藝術法律法規調研」和北京市文化局「北京畫廊市場調研」兩項課題。參與文化部文化市場司「藝術品管理條例」修改起草小組。
2007年,主持並推出「中國藝術品市場年度研究報告」系列(湖南美術出版社)、「藝術財富」系列叢書(湖南美術出版社),承接文化部「外資畫廊在中國經營情況的調研課題」;參加韓國ARTRO美術館「中國之門」國際研討會並發表論文;策劃展覽有季大純個展(北京、上海)、章劍(上海、廣州)、「視覺遭遇展」(北京)、「視界無限大」以及其它展覽共8個;參加台灣亞太藝術產經研討會;參加高雄美術館「世變、形象、流風:中國近代繪畫1796-1949」研討會。
2008年,創設「北京文化發展基金會/中國現當代美術文獻研究基金」,創設「中國現當代美術文獻研究中心」;參加福布斯「中國私人財富論壇」(上海)、「中國藝術財富論壇」(杭州)、 「藝術經濟論壇」(北京)、「藝術與資本論壇」(北京)、英國戰略對話研究院主辦的「The Arts in the Global Society」國際研討會、深圳美術館主辦的「藝術論壇」,並在上述論壇上發表主題演講;參與文化部重點學術展覽「墨非墨」的策劃;參與文化部「藝術品管理條例」修訂;《2007-2008中國藝術品市場研究報告》被列為文化部「現當代藝術推廣計劃」重點學術課題;《2006-2007中國藝術品市場研究報告》被國家出版總署評為美術類圖書年度「金牛獎」三等獎。
2009年,受邀參訪TEFAF(歐洲藝術博覽會);擔任53屆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館聯合策展人;參加博鰲亞洲論壇藝術沙龍並發表主題演講;參加深圳文博會論壇並發表主題發言;主持策劃「藝術經濟論壇」(北京);參與創建中央美術學院國家文化與政策研究所;參與策劃「2009全球藝術品收藏論壇」,擔任論壇學術委員會委員,同時擔任公共論壇部分的總負責人;參加中國拍賣協會「2009中國文物與拍賣國際論壇」,並發表演講;主編出版《中國當代藝術/現在與未來》(中國青年出版社倫敦分社,中文版、英文版)、《藝術財富·金融危機下的藝術市場》、《2008-2009中國藝術品市場研究報告》;籌備「全球藝術品市場研究聯合體」;參與創辦「藝術北京/經典藝術博覽會」;參與中國文化部「2009中國藝術品市場研究報告」(簡稱「白皮書」);參加歌德學院舉辦的「中德藝術市場高峰論壇」並發表主題發言;策劃各種藝術展覽活動8個。
2010年,參與創辦亞洲藝術教育基金會;參加韓國2010AAAF論壇及相關學術活動;策劃展覽「不同凡想」(北京印象畫廊);

E. 衡水中學有什麼人才

]劉新壯——建國六十周年百名優秀發明家 (校友資源處,2011年3月9日,3293)
周希元——中國「神州」載人飛船研究員、信息產業部原五十四所所… (校友資源處,2011年1月12日,3940)
趙力——上海交通大學博士後 (校友資源處,2011年1月7日,3664)
趙衡兵——日本國橫濱國立大學博士後 (校友資源處,2010年12月13日,3535)
庄燕——澳大利亞某著名公司開發部經理 (校友資源處,2010年11月25日,4327)
鄭振峰——河北師范大學博士生導師 (校友資源處,2010年11月19日,4166)
張巨勇——福建農業大學博士後 (校友資源處,2010年11月17日,3567)
趙振宏——清華大學理學博士 (校友資源處,2010年11月5日,4004)
鄭林嘯——中國人民大學副教授、研究員 (校友資源處,2010年7月27日,3957)
張菊——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副教授、研究員 (校友資源處,2010年7月27日,3812)
張德偉——東北師范大學教授、研究員 (校友資源處,2010年7月16日,3934)
張春雨——北京大學博士研究生 (校友資源處,2010年7月16日,4506)
張春花——日本國松本生命科研所開發部部長 (校友資源處,2010年7月5日,3897)
張長城——中央電視台「東方之子」欄目特邀嘉賓 (校友資源處,2010年7月5日,4029)
閆新生——河北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副書記、副廳長 (校友資源處,2010年6月4日,5415)
徐偉——日本國東京都立大學理學博士 (校友資源處,2010年6月4日,3872)
肖新地——民營企業家 (校友資源處,2010年5月29日,2836)
夏小虎——美國某科研所博士研究員 (校友資源處,2010年5月22日,3004)
王燕平——全國自然環境保護先進工作者 (校友資源處,2010年5月22日,2657)
王金戌——新加坡中奇制葯技術公司總經理、研究員 (校友資源處,2010年5月14日,
焦紅兵——中國科學院博士 (校友資源處,2010年2月20日,2409)
回愛民——美國客座科學家 (校友資源處,2010年2月20日,2371)
侯榮芳——全國先進女職工 (校友資源處,2010年2月7日,5645)
郝建東——美國紐約大學博士後 (校友資源處,2010年2月7日,3791)
韓 勇 ——原中共中央辦公廳電子科技學院副書記、副院長 (校友資源處,2010年1月27日,4601)
郭永彤——解放軍陸軍指揮學院大校 (校友資源處,2010年1月27日,3285)
高潔——美國斯坦福大學博士 (校友資源處,2010年1月15日,5485)
高廣達——深圳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研究員 (校友資源處,2010年1月15日,3670)
杜亞軍——中國建設銀行零售業務總監 (校友資源處,2010年1月15日,5585)
崔克智--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駐香港記者站站長 (校友資源處,2010年1月15日,3389)
安心正——中國資產評估專家 (校友資源處,2010年1月8日,2438)
安海騫--美國科學促進會院士、紐約科學院院士 (校友資源處,2010年1月8日,3152)
校友來信為母校送上節日祝福 (校友資源處,2009年12月29日,1976)
校友來信為母校送上節日祝福 (校友資源處,2009年10月7日,2821)
西南大學向我校發來感謝信 (張宇,2009年10月6日,2973)
王新娟——北京大學博士生導師 (東區辦公室,2009年7月16日,6188)
柳鳳舉——共和國將軍 (東區辦公室,2009年7月16日,6684)
尚小平——天津市大港區常委、副區長 (辦公室,2008年5月30日,7076)
李大北——河北省農業廳副廳長 (辦公室,2008年4月25日,8317)
徐春芳——河北省人口計生委副主任 (辦公室,2008年3月14日,6926)

F. 都說衡水中學牛,衡水中學出了多少人才

不一定,看個人情況吧,有的人適合被管著,有的人適合獨立自主學習,如果你管不住自己又版想有一個權好的未來就讀那種斯大林模式的的高中,如果你挺有自己的一套的話就讀相對比較自由一點的資本主義性質的高中(不恰當的比喻哈)。我是從斯大林模式的初中升到資本主義模式的高中的,本來在初中很優秀的,升到高中後退步了,好久才適應過來,但沒有初中那麼好,不知道是個人水平有限還是這種體制下不能發揮出自己的最大潛力,反正高中三年就這么過來了,結果不好不壞。

G. 海城有哪些名人

海城文化發達,人才輩出。海城遠在漢朝、大文學家管寧、邴原、王烈等投遼東平州牧公孫度曾隱居海城,其軼聞迄今為人們所傳頌。南北朝的諫議大夫高道悅,唐朝的監察御史李璀、明朝的大司馬楊科波、總兵周顯時,清朝的平南王尚可喜、武勛王楊占利、直義公費英東等,均為海城官宦世家。民國時期有北洋軍閥首領張作霖,奉系將領汲金純、馮麟閣和愛國將軍張學良。當代的軍政要人有政協全國副主席呂正操、政協全國常委閻寶航、國家經委主任呂東和中央統戰部部長閻明復以及張學思、寧武、丁貴堂、盧廣績、陳一帆、王鐸、倪偉、常恩多、王肇志、趙承金等;教育名流,有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尤明哲、上海交通大學教授龐有仁、西安工業大學教授白玉蘭、鄭建華、北京大學教授殷寶成、吉林大學教授於省吾、遼寧大學教授劉春生、遼寧師范大學教授錢希哲、閻恆凱、東北農學院教授龐士銓等;文化名人,有著名畫家趙敏、孫恩同、馬天棋,書法學家徐熾、姚哲成,戲劇作者王肯,民間詩人霍滿生等;科技專家喬奎多、董玉華等。 海城籍的革命烈士,有犧牲在南京雨花台的陳景星;損軀在承德地區,曾任抗日支隊副司令、聯合縣長的姚鐵民;殺敵(日本侵略者)、燒廠(日偽紡織廠)的尚吉文;戰斗在國民黨息烽監獄里的楊光、趙力耕;戰死在解放戰場上的戰斗英雄孟慶印和死在國民黨屠刀下的蓋縣縣長羅長維

H. 加拿大碎屍案的最新進展

華西都市報6月21日消息,加拿大當地時間6月15日,中國億萬富豪苑剛(音, Yuan)在加拿大被害一案有新進展。據當地媒體,嫌疑人趙力(音,Li Zhao)對被指控謀殺罪表示不服,並要求分得兩人共同投資的47座農場利潤,這些田產在2015年估值就超5000萬美元。
2015年5月,42歲苑剛在加拿大溫哥華一處豪宅內被殺害,其屍體被分割成100多份,而疑犯趙力據稱是死者的表姐夫。有消息稱,苑剛來自中國河北,是中國知名上市公司旗下國有企業的董事,身價上億。
近日,法庭再度開庭,這次庭審焦點在於財產分割上。
據當地媒體報道,趙力曾與苑剛合資開發了位於薩斯喀徹溫省的47塊農田,這些田產在2015年時估值就超過5000萬美元。趙力要求對這些財產進行分割。
趙力稱,2011年兩人共同投資農田,並達成協議由他購買和管理,若田產出售或出租,他都將分得三分之一的利潤。
2012年,省農業部門花費370萬美元收購了這些農田。趙力透露,2015年2月下旬,苑剛和一位身份不明的買家達成協議,以780萬美元的價格再次從農業部門購得這些田產,並表示將於2015年5月25日或之前執行。
趙力辯護人表示,按照合同,趙力可獲得田產銷售金額的三分之一,苑剛卻沒有支付這筆款。5月2日兩人發生爭執,趙力一怒之下槍殺苑剛,並將其屍體分切成100多份。
法庭上,趙力要求對農田風險利潤進行全面核算,並按照合同分得其應得部分。目前,法庭尚未對此指控進行最終裁決。

I. 有關中央美院的人文學院

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 of humanitie)

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成立於2003年10月28日,現在下設四個專業系 :美術史系、美術教育系、藝術管理系和文化遺產學系;兩個教學中心:外語教學中心、人文社科基礎課教學中心;此外還設有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和信息資料中心。尹吉男教授、劉軍副教授、趙力副教授為人文學院的主要領導,由尹吉男教授主持全面工作。

2002年4月,人文學院的美術史論專業經北京市學位委員會正式認定為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北京市重點學科。現已成為國內一流的規范學科,擁有國際著名學者和國家級專家組成的學術集體。人文學院的教學分為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三個層次,可授予學士、碩士、博士學位。每年都招收港、澳、台學生和外國留學生。2004年經教育部批准,設立了博士後流動站。

人文學院經過幾代學者的努力,在中國佛教美術史、中國文人畫史、中國古代畫論、中國近現代美術史、中國古代書畫鑒定學、中國民間美術史、中國美術文獻學、中外美術交流與比較、西方現代美術史、中國古代書畫修復、藝術管理與策劃、文化遺產與考古美術等方面已經具有明顯的優勢。

人文學院一直受到社會的關注和支持,先後得到王森然先生、張安治先生家屬的捐贈,按照二位先生的遺囑,設立了「王森然獎」和「張安治獎」。多年來,已經有許多學生和教師得到了此項榮譽和資助。

人文學院與國內外的同行有著廣泛的聯系,先後與美國的加州大學伯克萊分院、斯坦福大學、堪薩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哈佛大學、德國的海德堡大學、英國的倫敦大學亞非學院,日本的東京大學,韓國的漢城大學,澳大利亞的新南威爾士大學,法國的國家文化遺產學院,俄羅斯的列賓美術學院等國際著名大學建立並保持著良好的學術交流和聯系。

人文學院的本科生一、二年級不分專業,主要學習古代漢語、考古學、中國通史、世界通史、藝術概論、中國美術史、世界美術史、中外美術史等基礎課程。三年級進入各系繼續學習。

美術史系

美術史系創建於1957年,開設了新中國第一個美術史論專業。它是集研究、教學和學術交流為一體的專門機構,多年來為國內外培養了大量的美術史、藝術品鑒定、美術理論和美術批評的特殊人才。歷任系主任有金維諾教授、薛永年教授、羅世平教授、現任系主任為尹吉男教授。美術史系下設美術理論、中國美術史和外國美術史三個教研室。美術史論專業已成為國內一流的規范學科,擁有國際著名的學者和國家級專家組成的學術群體。

美術理論教研室
美術理論教研室成立於1957年,主要講授美術理論、美學、中外美術史、美術批評和視覺文化理論,現任教研室主任是鄒躍進副教授。

中央美術學院成立初期,著名美學家蔡儀、王朝聞先生先後在本院講授美學和藝術理論課,對美術理論教研室成立之後的學術研究和教學都產生了很大影響。六十年代初期,中央美術學院的教師馮湘一、李樹聲、孫美蘭參與了文化部《藝術概論》教材的編寫工作,佟景韓參與了王朝聞主編的《美學概論》教材的編寫工作。改革開放後,王宏建主持美術理論教研室的教學研究工作,他與袁寶林主編的《美術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成為全國高等美術院校使用最廣泛的美術理論教材之一,該教材在1997年獲國家教委「優秀教材」二等獎。王宏建受文化部委託主編的全國高等藝術院校教材《藝術概論》(文化藝術出版社),取代了六十年代開始編寫,八十年代唯一指定的高校《藝術概論》教材。

美術理論教研室承擔著本系和全院美術理論的教學工作,它由基礎理論和專業課題講座兩大部分組成。基礎理論課程有《藝術概論》、《美學原理》、《中國美術史》、《西方美術史》 ;專題講座有《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講座》、《美學系列專題講座》、《美學理論系列專題講座》、《中西美術比較》、《中國古代畫論研究》、《視覺文化理論研究》、《美術社會學》、《美術心理學》等。美術理論教學的目的是系統地傳授中外美學和藝術理論知識,培養學生理論思考的能力。

貼子相關圖片:

作者: 210.82.77.* 2007-7-5 21:24 回復此發言

--------------------------------------------------------------------------------

2 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school of humanitie)

除了承擔美術理論教學之外,美術理論教研室還承擔相應的教學與學術方面的研究任務。在教學方面,除上面提及的王宏建主編的《藝術概論》外,現在美術理論教研室還承擔著國家研究課題《中西美術觀念比較研究》(遠小近主持)、《毛澤東時代美術研究》(鄒躍進主持)等。任課教師:王宏建教授;鄒躍進、遠小近副教授;李軍副教授(兼);皮力講師(兼);特聘教授高建平研究員。

中國美術史教研室
中國美術史教研室是在原美術史系「中國美術史教研組」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現任教研室主任為曹慶輝。

中國美術史分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層面進行教學。本科生必修課程有藝術概論、古代漢語、中國通史、世界通史、考古學概論、繪畫基礎、美學原理、世界美術史、中國美術史、中國工藝美術史、中國美術史籍概論、美學史、西方設計史、西方美術史籍概論、繪畫基礎、中國古代美術史研究專題、西方現當代美術史研究、美術史專業論文寫作、中國現當代美術研究、世界美術史研究專題、美術理論與美術批評等。

博、碩士中國美術史專業課程有中國美術史方法論、中國文人史畫、海外中國美術研究、美國博物館收藏的中國繪畫、文化研究、中國美術知識學、中國佛教美術、中國古代墓室壁畫研究等。

目前中國美術史招收的碩士和博士專業方向主要有中國繪畫史、佛教美術、漢唐美術、中國近現代美術、中國現當代美術等。

中國美術專業主要培養目標是為文博系統、高考、美術研究院所、出版社等培養具有專業知識的鑒定、研究人員、教師和編輯。

外國美術史教研室
外國美術教研室是美術史系的主要構成部門之一,承擔著人文學院各系和美術學院共同課的外國美術史教學工作,教研室主任為李建群副教授。

該教研室由50年代留學前蘇聯歸來的學者創立,並在近年充實了一批留學英國、日本和澳大利亞的中青年學者,教學和研究的領域包括:原始、古代、中世紀、文藝復興到近代和現當代美術史和美術思潮,教師們均有各自的專著和論文發表。本教研室教師合作完成的《外國美術簡史》(1990年,高教出版社)是受國家教委委託、為衛星教育美術專業外國美術師課程編寫的教材,國家教育計劃的重點教材之一。

除本科教學之外,該教研室每年招收碩士研究生數十名,博士研究生十名左右。

美術教育學系
美術教育學系正式成立於2002年12月,現有美術教育理論教研室和藝術實踐教研室,美術教育學系主任為陳衛和副教授。

兩個教研室均具備起點高、基礎厚的辦學能力,不僅積極利用本院的豐富資源,還採取與國際著名大學美術教育專業合作交流的方式輔助教學。一方面借鑒國際美術教育學專業的優秀理論及美國、中國香港、台灣成熟的模式和經驗,另一方面積極建構與美術創作、美術史論平行發展的獨立的美術教育學科的核心課程和教學方法,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高等美術教育研究體系。美術教育學系多次邀請國內外資深專家、學者開辦講座、研討會,進行學術交流。分別於2002年6月和2004年6月與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合作,成功舉辦了全國高等院校美術教育專業研修班。

美術教育學系目前招生對象為高等院校美術教師,有正式研究生、在職公共藝術方向研究生學位班和研究生主幹課程班及助教進修班。美術教育理論研究室的主幹課程為:中西方美術教育史、藝術發展心理學、博物館與美術教育、美術教育學方法論。藝術實踐教研室的主幹課程有:美術創作、造型基礎、材料課、課程設計。此外,美術教育實習也是對學生課業考察的重要一環。美術教育學系的所有課程實行主修、選修相結合的方式。

美術教育學系核心課程為:美術教育理論研究、美術心理學研究、中外美術教育比較研究、美術技能及教學方法研究、公共藝術資源教育與管理、中外美術史及方法論研究、中外美術教育史及方法論研究。

文化遺產學系
文化遺產學專業籌建於2002年,下設書畫鑒定與修復、美術考古學、文化遺產理論與管理、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民間美術4個專業方向。負責人為李軍、賀西林副教授。

作者: 210.82.77.* 2007-7-5 21:24 回復此發言

--------------------------------------------------------------------------------

3 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school of humanitie)

文化遺產學是最古老的事業,最年輕的學科。文化遺產包括有形遺產和無形遺產兩大類型。有形遺產指人類具有歷史、文化和審美價值的藝術作品和名勝古跡;無形文化遺產指人類在歷史中形成的各種特殊的文化活動空間和口頭文化表達形式,如語言、風俗、神話、宗教和民間工藝傳統等等。

文化遺產學系面向國內外招收本科、碩士、博士學位生和進修生,本科學制4年,碩、博士學制3年。本科生主幹課程有:古代書畫鑒定概論、書畫修復和臨摹、美術考古學、文化遺產學、民間美術學。碩、博士研究生主幹課程有:古代書畫鑒定方法研究、美術考古學研究、古墓美術研究、文化遺產理論與管理研究、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民間美術造型與色彩研究。

文化遺產學系主要為國內高等院校、博物館、美術館、文物考古機構以及新聞出版等單位培養具有理論知識、實踐能力和人文關懷的文化遺產管理、修復、保護、研究、教學、策劃、展示等方面的專門人才。

藝術管理系
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藝術管理專業創建於2003年,是中國第一個有關視覺藝術管理的專業系科。現任負責人是余丁副教授。

藝術管理專業是專門培養藝術經紀人、藝術策劃人和文化管理者的專業,學生畢業後可從事藝術品投資咨詢、拍賣行或畫廊的經營、美術館和文化部門的管理、文化活動和藝術展覽的策劃等。藝術管理專業是以美術史系為基礎籌建的,1997年提出最初設想,2002年在美術史系擴招本科學生,為進入藝術管理專業的本科教育做准備。2002年美術史系抽調骨幹教師籌備藝術管理專業,並獲得教育部「985行動計劃」種地科研項目資助。2003年9月招收首屆藝術市場與藝術管理研究生主要課程班,開始構架藝術管理專業的研究生課程。2004年9月正式掛牌成立藝術管理學系,並正式招收了一批研究生,同時2002年招收的本科學生在完成兩年基礎課程後進入藝術管理學系進行專業學習。

藝術管理學系以人文學院為基礎,充分利用中央美術學院在視覺藝術領域中的資源優勢,在兩年內得到了迅速發展。藝術管理學系建立了一套學科配套較完善的教師隊伍,師資力量強大。其中,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范迪安教授為研究生導師組負責人,藝術管理系內有專職副教授兩名,講師兩名。在課程安排方面已經初步形成了研究生、本科生教學的課程體系,並不斷完善。同時,藝術管理系還與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英國倫敦城市大學等著名院校的藝術管理系建立了合作關系, 保證該學科在起步階段就能與國際接軌。

J. 清香型白酒怎樣啊,好不好

清香型白酒入口綿,落口甜,香氣清正。

清香型白酒特點的標準是清香純正,醇甜柔和,自然諧調,餘味爽凈。清香純正就是主體香乙酸乙酯與乳酸乙酯搭配諧調,琥珀酸的含量也很高,無雜味,亦可稱酯香勻稱,干凈利落。總之,清香型白酒可以概括為:清、正、甜、凈、長五個字,清字當頭,凈字到底。

清香型白酒以高梁等穀物為原料,以大麥和豌豆製成的中溫大麴為糖化發酵劑,採用清蒸清糟釀造工藝、固態地缸發酵、清蒸流酒,強調清蒸排雜、清潔衛生,即都在一個清字上下功夫,一清到底,不應有濃香或醬香及其異香和邪雜氣味。

(10)人民大學趙力教授擴展閱讀:

華南農業大學食品學院教授趙力超說:根據國家《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 ( GB7718-2011 )的規定:酒精含量大於等於10%的飲料酒可免除標示保質期。

這是因為,對食品品質有害的微生物在10%的酒精溶液里,不能生長繁殖。高度白酒酒精度數相對較高,一般在41度到55度之間,也有高達65度的。

就算是低度白酒,也在20度到38度之間。在這個酒精含量范圍內,微生物難以生存,也就不會出現微生物導致的變質問題,所以白酒可以不用標示保質期。

雖然導致品質劣化的微生物不能生長,但是不代表白酒本身的成分不會發生變化。40度以下的低度白酒和清香型白酒存放一段時間後,通常會出現酯類物質水解。

導致口味寡淡,有些會出現澀味。但這個過程比較久,一般要五六年,而且僅僅是口味變淡一點,所以也不是質量問題。

熱點內容
沈陽葯科大學考研成績 發布:2025-08-06 14:49:56 瀏覽:876
湖南大學書法協會黃教授 發布:2025-08-06 14:39:33 瀏覽:285
山東師范大學研究生院的導師 發布:2025-08-06 14:26:38 瀏覽:297
燕大機械研究生導師 發布:2025-08-06 14:22:17 瀏覽:790
大學生職業發展規劃ppt模板 發布:2025-08-06 14:20:23 瀏覽:225
大學給老師發新年簡訊 發布:2025-08-06 14:08:18 瀏覽:396
西南大學新聞考研難嗎 發布:2025-08-06 14:03:55 瀏覽:165
北京師范大學博士夏令營2016 發布:2025-08-06 13:56:38 瀏覽:622
袁姍姍大學教授 發布:2025-08-06 13:56:36 瀏覽:410
廣東葯科大學專業分數線 發布:2025-08-06 13:56:34 瀏覽: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