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政教系教授
『壹』 如何評價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出軌事件
如何評價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出軌事件
主要過錯在徐沖,婚內出軌、在《情況說明》中又不敢公開承認。通過此事,認識了徐沖的真實面目。
『貳』 復旦哲學系有哪些教授
復旦大學哲學系當然有很多教授,但是比較知名的應該就是陳果教授吧,陳果教授現在在很多地方直播開課。
『叄』 著名法律學家、時任復旦大學法律系主任的張志教授提出了什麼想法關於國號的名稱
他說:「我國國名似來可將原自擬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改為中華人民民主國簡稱中華民國。將來進入社會主義階段即可改稱中華社會主義民主國」。中國民主促進會的代表雷潔瓊對使用簡稱表示支持,她提議說:「如果國名太長,使用時不作全稱即須註明是簡稱。」
『肆』 上海交大和復旦各出過哪些著名的人物最好有簡介
一、上海交大著名人物:
(一)、蔡鍔簡介:
1、蔡鍔,原名艮寅,字松坡 ,漢族,湖南邵陽人,近代偉大的愛國者,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民主革命家 ,中華民國初年的傑出軍事領袖。蔡鍔一生中,做了兩件大事:一件是辛亥革命時期在雲南領導了推翻清朝統治的新軍起義。
2、另一件是四年後積極參加了反對袁世凱稱帝、維護民主共和國政體的護國軍起義。其遺著被編為《蔡松坡先生遺集》 。
(二)、蔡元培簡介:
1、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字鶴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並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漢族,浙江紹興府山陰縣(今浙江紹興)人,原籍浙江諸暨。
2、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民主進步人士,國民黨中央執委、國民政府委員兼監察院院長。中華民國首任教育總長。
(三)、邵力子簡介:
1、邵力子(1882年12月7日—1967年12月25日),原名邵景泰,字仲輝,號鳳壽。浙江紹興人。中國近代著名民主人士,社會活動家,政治家、教育家。
2、復旦大學傑出校友,早年加入同盟會,並與柳亞子發起組織南社,提倡革新文學。
3、民國九年(1920年)加入上海共產主義小組,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主持上海《民國日報》,任總編輯。
二、復旦大學著名人物:
(一)、孫越崎簡介:
1、孫越崎(1893—1995),男,原名毓麒,浙江紹興平水銅坑(今平水鎮同康村)人。
2、著名的愛國主義者、實業家和社會活動家,是中國共產黨的錚友,是中國現代能源工業的創辦人和奠基人之一,被尊稱為「工礦泰斗」。
(二)、徐悲鴻簡介:
1、徐悲鴻(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漢族,原名徐壽康,江蘇宜興市屺亭鎮人,中國現代畫家、美術教育家。
2、曾留學法國學西畫,歸國後長期從事美術教育,先後任教於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系、北平大學藝術學院和北平藝專。1949年後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
(三)、陳維稷簡介:
1、陳維稷,中國現代紡織科學技術奠基人、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任紡織工業部副部長達33年之久,在建立紡織工業完整教育體系,領導制定紡織科技發展規劃,推進紡織科技進步,支持棉花良種培育。
2、建立和健全纖維檢驗機構,發展紡織出版事業以及加強國際合作等方面作出了卓越貢獻。
(4)復旦大學政教系教授擴展閱讀:
1、上海交大創建於1896年,原名南洋公學,是中國高等教育的多個源頭之一;1911年更名為南洋大學堂,1929年更名為國立交通大學,1949年更名為交通大學。
2、1955年,學校遷往西安,分為交通大學上海部分和西安部分;1959年兩部分獨立建制,上海部分啟用「上海交通大學」校名;1999年,原上海農學院並入;2005年,與原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合並。
3、截至2018年12月,學校有6個校區,佔地面積300餘萬平方米;全日制本科生16129人、研究生30217人,學位留學生2982人;專任教師3061名,其中教授982名,兩院院士45名;本科專業67個,一級學科碩士點57個,專業學位碩士點23個,一級學科博士點42個,專業學位博士點3個。
4、1911年,在辛亥革命的高潮聲中,唐文治宣布學校改名為南洋大學堂,監督改稱校長。該時期學校經費困難,唐文治提出自己減薪一半,師生同心,以維持教學。唐文治還著《人格》一書作為國文教材。該時期孫中山蒞校演講,全校師生開始共同致力於興建中國實業。
5、復旦大學截至2017年12月31日,復旦大學有在校普通本、專科生13361人,研究生19903人,留學生3486人。在校教學科研人員2948人。
6、 教師中有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40人(其中全職兩院院士26人),復旦文科傑出教授2人、特聘資深教授11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及兼職教授122人。
7、「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93人,國家級教學名師6人,上海市教學名師27人,國家級教學團隊11個,上海市教學團隊7個。
『伍』 復旦大學新聞學系主任現在是誰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的現任院長是尹明華教授,其下設的新聞學系的系回主任是張濤甫教授。
張濤甫答博士,現任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新聞系主任、教授。先後曾任過小學、中學和蘇州大學教師,曾在南方報業集團和安徽省政府辦公廳工作。2004年8月-至今在復旦大學新聞學院任教,曾擔任科研秘書、博士後秘書工作。
主要研究領域:新聞理論、政治傳播、媒介與社會、中國現代報紙副刊史等。
『陸』 復旦歷史學系42歲女教授去世,人生事業和生命到底哪個更重要
2020年10月11日,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司佳,因病搶救無效死亡,年僅歲。
她的英年早逝讓無數人感到惋惜。
司佳於2006年獲得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博士學位,2007年起任復旦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2016年晉升為教授,博士生導師。
報道稱司佳教授在學術上取得了許多具有創新性的研究成果,在學生指導方面傾注了大量的心血。
很顯然她是一個很負責的老師,她幾乎把自己大部分時間都用在事業上。至於她是患了什麼病,病情是否適合長期勞累有關,並沒有正式的通報。
不過,這還是引起了很多人的討論,到底人生事業和生命哪一個更重要?
若是不努力工作,真的是連最基本的生活,都是難以保證的。所以,我們不得不去拚命賺錢,活著不就是為了賺錢不就是更好地活下去嗎?
所以說到底是工作重要,還是生命重要?在我看來只有有工作才有有質量的生命,若是沒有工作了,生命也就沒有多大的意義了。
當然了也會有不同的觀點,當一個寄生蟲也是不錯的。但是,你必須要有當寄生蟲的資本。可以說大部分人是不具備這個能力的。
所以說每一個人都在努力地想讓自己過得更好一些,若是想要過得更好一些,只有通過努力工作來實現。
所以說工作還是很重要的,甚至有的時候是超過了生命的重要,這是作為一個中年人的我的體會。
你覺工作重要,還是生命重要呢?
『柒』 如何評價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馮瑋
復旦大學(Fudan University),簡稱「復旦」,位於上海市,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入選「珠峰計劃」、「111計劃」、「2011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為「九校聯盟」成員、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成員、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成員、環太平洋大學協會成員、21世紀大學協會成員,是一所綜合性研究型的全國重點大學。[1]
復旦大學創建於1905年,原名復旦公學,是中國人自主創辦的第一所高等院校,創始人為中國近代知名教育家馬相伯,首任校董為國父孫中山。校名「復旦」二字選自《尚書大傳·虞夏傳》名句「日月光華,旦復旦兮」,意在自強不息,寄託當時中國知識分子自主辦學、教育強國的希望。1917年復旦公學改名為私立復旦大學;1937年抗戰爆發後,學校內遷重慶北碚,並於1941年改為「國立」;1946年遷回上海江灣原址;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後,復旦大學成為以文理科為基礎的綜合性大學;1959年成為全國重點大學。2000年,原復旦大學與原上海醫科大學合並成新的復旦大學。
復旦師生謹記「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的校訓,嚴守「文明、健康、團結、奮發」的校風,力行「刻苦、嚴謹、求實、創新」的學風,發揚「愛國奉獻、學術獨立、海納百川、追求卓越」的復旦精神,以服務國家為己任,以培養人才為根本,以改革開放為動力,為實現中國夢作出新貢獻。[2]
『捌』 復旦大學物理系教授有哪幾位
教授:
車靜抄光、陳襲 灝、陳暨耀、陳 焱、陳張海、封東來、龔新高、郝柏林、侯曉遠、黃吉平、蔣最敏、金曉峰、李世燕、林志方、陸 昉、馬世紅、馬永利、沈 健、盛衛東、施 郁、陶瑞寶、王 迅、吳長勤、吳義政、吳詠時、游建強、張新夷、張遠波、趙 利、周 磊、周魯衛、資 劍、譚硯文(女)、韋廣紅(女)、楊中芹(女)、Kevin Cahill
兼職教授
沈學礎、沈元壤、楊福家
『玖』 復旦歷史系的中國近現代史有什麼有名的教授嗎
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成立於1925年,為復旦大學成立最早的院系之一,是國家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之一,科研成果卓著,在國內歷史學科中名列前茅。著名歷史學家周谷城、譚其驤、周予同、蔡尚思、楊寬、耿淡如、田汝康、金沖及等長期在該系任教。
『拾』 復旦大學最年輕的教授
復旦大學最年輕的教授是郁培文。
5歲的他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學習應用數學。3年後,由於學習成績優異,獲得郭沫若獎學金。學習4年後,他感覺純理論的數學太過單一,沒有實用性,希望學習的知識可以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19歲的他,考入了香港科技大學,選擇了自己更喜歡的運營管理專業。24歲時,博士畢業,經過嚴格的幾輪面試,進入復旦大學任教,在國際頂尖雜志發表多篇論文,被評為復旦大學副教授。
(10)復旦大學政教系教授擴展閱讀
人物經歷
郁培文博士是復旦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他的研究領域包括數據驅動的運營管理,科技與媒體行業的運營與創新。他有多篇學術論文發表於管理科學的國際頂尖學術期刊,主持並參與了多項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資助的研究項目,包括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
他還承擔了來自醫療、酒店、軍工以及零售等多個行業的企業委託合作研究項目。他博士畢業於香港科技大學,本科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中學畢業於安徽天長中學。
2005年,郁培文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學習應用數學。2008年10月,獲得第28屆郭沫若獎學金。
2009年,四年後,純理論的數學對於他的吸引力已經下降,他更希望自己能夠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因此,他進入了香港科技大學,並選擇了自己更感興趣的運營管理專業。
2014年,五年博士生涯結束後,郁培文順利通過兩輪面試,進入復旦大學管理學院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