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上海同濟大學文學教授

上海同濟大學文學教授

發布時間: 2021-02-15 07:24:21

① 同濟大學老教授名單

同濟大學老教授名單:孫鈞、汪品先、薛永祺、陶文銓、盧耀如。

1、孫鈞

男,1949年上海交通大學畢業,獲土木工程工學士學位。1954~56年間隨前蘇聯專家И.Д.斯尼特柯修畢副博士課程並寫作學位論文。現任同濟大學岩土工程研究所教授、校務委員、名譽系主任,注冊土木工程師(岩土), 1991年選任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2、汪品先

男1936年11月生,江蘇蘇州人,1960年畢業於前蘇聯莫斯科大學地質系,我國著名的海洋地質學家,同濟大學海洋地質與地球物理系教授,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現任中國科學院地學部副主任,國際海洋聯合會(SCOR)副主席,中國海洋研究科學委員會主席,中國海洋湖泊學會副理事長。

3、薛永祺

薛永祺,紅外和遙感技術專家。1937年1月11日生於江蘇張家港。1959年畢業於華東師范大學物理系,獲學士學位。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同濟大學雙聘院士。1999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4、陶文銓

工程熱物理學家。西安交通大學教授。現任西交利物浦大學校長。1939年3月生於浙江紹興。1962年畢業於西安交通大學動力機械繫。200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5、盧耀如

男,1931年5月生,福建福州人。1950年入清華大學地質系,1952年院校調整入北京地質學院,後曾隨外國專家學習,1953年提前畢業。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是著名的地質學家。現任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地下建築與工程系教授。

(1)上海同濟大學文學教授擴展閱讀

截至2020年5月,擁有專任教師2803人,其中專業技術職務正高級1156人,中國科學院院士12人(含雙聘),中國工程院院士15人(含雙聘),發展中國家科學院及美國、德國、瑞典等國科學院或工程院外籍院士20人次。

國家級教學名師5人,教育部「長江計劃」特聘教授36人,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首席科學家23人,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首席科學家64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62人,「青年長江」「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等四類優秀青年人才162人。

國家級教學團隊6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群體8個,教育部創新團隊9個,科技部重點領域創新團隊1個,入選科技部「國家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

② 同濟大學中文系考研好不好呢,難度如何求指點~

同濟大學的中文系碩士點有文藝學,現當代文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古代文學和語言學專。其中後兩個是屬2012年才開始招生的,前面幾個專業的報錄比都是百分之十幾,招的人少,淘汰率很高,不過你可以嘗試後兩個專業,畢竟是新招生的,他們的研招網還沒有更新信息,知道的人應該很少,所以錄取機會應該很大

③ 同濟大學人文學院的學院簡介

1946年,上海第一個文學院在同濟大學創辦。同濟大學至此確立了涵蓋理、工、文、法、醫五大學院的綜合性大學完整框架。當時的文學院聚集了一批國內外有重要影響的人文社科學者,如中文系主任郭紹虞、哲學系主任熊偉、德文系主任陳銓、歷史學主任吳萍等,另外如章士釗、鄭壽麟、楊一之、陳康、馮契、馮至、廖馥香等著名教授都曾在文學院任教。1949年8月,文、法兩院合並為文法學院,隨後被並入復旦大學,為復旦大學文科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多年以來,重建同濟文科一直是海內外同濟人的一個夙願,1993年1月,同濟大學恢復了文法學院建制。2006年7月,同濟大學在原文法學院基礎上重組人文學院和法政學院。
人文學院自恢復以來就明確了自身的辦學目標和基本定位,即以「當代性」、「國際性」、「通識性」和「創造性」為基本辦學理念,以文、史、哲三大傳統學科為基礎,輔以文化創意產業等新興學科,構建和提升具有同濟大學特色的現代人文學科體系和培養模式。在全體同仁的努力下,學院各項事業獲得了快速發展。繼2005年獲批外國哲學二級學科博士點以後,2007年外國哲學二級學科入選上海市重點學科;2011年獲批哲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同年哲學學科入選上海市一流學科建設計劃;2012年獲批哲學博士後流動站。
人文學院自恢復以來,共出版專著(譯著)200多部,發表論文近千篇,承擔省部級研究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二十餘項,許多成果受到學術界的關注,如由歐洲思想文化研究院主編的《同濟·歐洲文化叢書》已出版50餘種,成為國內有重要影響的學術系列圖書;由歐洲思想文化研究院主編的《海德格爾文集》(30卷)和《尼采著作全集》(14卷)均已開始出版。人文學院以傳承同濟百年文脈、弘揚人文精神為己任,不懈求索,銳意進取,努力為人文科學的發展,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復興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④ 同濟大學夏才初教授咋樣讀博士

你好,此為浙江同濟科技職業學院吧。並不是上海同濟大學吧

⑤ 同濟大學人文學院的學院領導

萬書元,男,湖北仙桃人。1981年1月畢業於荊州師范學院(今長江大學)中文系,1988年7月畢業於南京大學中文系現代文學與戲劇專業,獲碩士學位;2000年2月畢業於東南大學建築學院建築歷史與理論專業,獲博士學位。1981年1月至1985年9月分別在荊州教育學院和沙市商業局從事職業教育工作。1988年7月至2007年7月分別在東南大學社科系和東南大學藝術學系工作。2007年7月調入同濟大學人文學院至今。現為同濟大學人文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國務院學位辦、教育部第一屆藝術碩士專業學位(MFA)指導委員會委員,並任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美育研究會常務委員,瑞士聯邦理工學院(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urich)訪問學者,貴州民族學院客座教授,西南大學兼職教授。
朱崇志,男,山東臨沂人,1974年生。2000年至2003年師從華東師范大學趙山林教授攻讀戲劇史與戲劇學,博士論文獲華東師大「優秀畢業論文」獎。現為同濟大學文法學院中文系講師,主要從事古代文化、戲劇影視文學與理論的教學研究工作。 張永勝(筆名:張生)。男。1969年9月生。河南焦作人。畢業於南京大學中文系,獲博士學位。曾任教於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現為同濟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教授,系主任,博士生導師。
現主要從事文藝美學,文化理論及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業余進行小說寫作。研究生招生專業及方向具體如下:1,碩士:文藝學專業2,博士:文藝美學專業 外國哲學博士點生源情況良好,每年招收10餘名博士研究生。2009年12月,外國哲學專業第一位博士研究生順利畢業,劉在泉同學成為同濟百年歷史上第一位文科博士畢業生。2011年開始招收中國哲學博士。
2007年起,先後有外國哲學、美學、文藝學、戲劇戲曲學、中國哲學、宗教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等新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學生質量普遍較好。2007年起,哲學、漢語言文學、戲劇影視文學等本科專業先後有學生畢業,學生質量普遍較好,就業狀況良好。 2007年成立歐洲文化研究院,整合有關歐洲(德、法)哲學、歐洲宗教、歐洲詩學與文學、當代歐盟研究等領域的研究力量,打造同濟文科研究的品牌。研究院成立以來,已在學界贏得很好的聲譽。2009年成立魯迅研究中心,與北京、上海等地魯迅博物館、魯迅紀念館開展合作,已成為國內魯迅研究的一支重要力量。
學院成立以來,共出版專著(譯著)100多部,發表論文近千篇,有許多成果受到學術界的關注,如由孫周興教授、高宣揚教授主編的《同濟·歐洲文化叢書》已出近50種,成為國內有重要影響的學術系列圖書。2012年開始,中國思想與文化研究院啟動《同濟·中國思想與文化叢書》。
學院教師承擔省部級以上研究項目近二十項。 以「當代性」、「國際性」、「通識性」和「創造性」為基本辦學理念,以文、史、哲三大傳統學科為基礎,輔以創意文化、文化產業等新興學科,構建和提升具有同濟大學特色的現代人文學科體系和培養模式,力爭在十二五期間完成我校人文學科總體布局。
以學校985三期和211工程重點學科建設為契機和抓手,構建和實施「歐洲文化研究平台」(目前為上海市重點學科),爭取成為國家級哲學人文科學研究基礎,參與我校城市研究平台的建設,實施該平台計劃中的城市文學與城市文化研究方向的建設,提升學科的綜合發展實力。
在十二五期間獲得哲學一級學科博士點,並爭取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博士點的設置。在現有學術優勢基礎上,力爭在十二五期間形成3-4個在國內具有重要影響的重點學科(外國哲學、中國哲學、美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文化產業管理學),大力提升我院辦學層次和學術競爭力。

⑥ 請問同濟大學世界文學與比較文學專業導師是誰

詳見人文學院復網站http://sal.tongji.e.cn/subject/ShowArticle.asp?ArticleID=74
世界文學制與比較文學
主要研究方向:中外文學關系、中德文學比較等。
指導教師:湯惟傑、朱靜宇、胡春春、孫宜學等。
個人覺得湯惟傑比較好

⑦ 現當代文學復旦大學和同濟大學的研究生哪個好考

從歷史底蘊來說,上海交通大學一直是著名大學,114年的歷史,培養出很多人才,錢學森,弘一法師李叔同,吳文俊,唐文治、蔡元培、李叔同、黃炎培、邵力子、蔣夢麟、馬衡、洪深、朱屺瞻、鄒韜奮等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著名學者。
交通大學建國前就是一流大學了,這是其他學校比不了的。
現在的交大的發展速度公認是最快的,還有生源質量,國際化程度比剩下的學校好的太多了。
現在的上海東北部的復旦大學所有的學科都來自於1952年院系調整期間其他學校的支援,
所有的知名教授都來自於其他著名大學的支援,主要來自於浙江大學,交通大學,聖約翰大學等等,復旦聚集了華東地區所有著名大學的王牌學科;
復旦大學所有的系主任都是浙江大學和交通大學的教授擔任,復旦大學的校長很多也是交通大學的畢業生,可見原來的復旦大學和浙大,交大實力相差之懸殊。

復旦盡管有100年的歷史,但是是沒有任何歷史底蘊的,

去復旦的校史館就可以看得出,沒有任何著名人物是復旦培養出來的,院系調整前的上海人都是以去復旦為恥的,現在上海的老一知識分子提起復旦也是一直搖頭;

如果同時去過復旦大學的校史館和交通大學的校史館,簡單的比較就可以看得出來兩所學校歷史底蘊的巨大差距,復旦是沒有任何歷史底蘊的。

比如復旦現在一直拿來宣揚的谷超豪,蘇步青等等都是浙江大學的畢業生;

下段文字摘於《大學教育科學》的院系調整史料研究,對於復旦的評價已經非常客氣和隱晦了。
http://book.ifeng.com/special/49nianhoudaxue/201002/0203_9420_1536041.shtml
(3)「空白」的復旦。
假設當時全國只設五個綜合性大學,上海最具競爭力的大學無疑是交通大學。可除了京城以外,這個最具戰略地位的綜合性大學卻花落復旦,這同樣不能令人信服。

復旦大學在民國高校中算不上一流。1952年院系調整時,原復旦大學在自然科學方面【既沒有一個重要的學科】,【也沒有一個有能耐的教授】。但就是這樣一個當時現代科學家缺席的大學,在理工科獨步天下的1950年代的院系調整中被定為綜合性大學,許多強校的優勢學科、著名學者都要弄往復旦,這完全出乎人們的意料。
因為,無論是企業的兼並,還是學校的重組,一個自然的選擇總是以大吞小,以強吸弱,這符合當事人的心理需求,更便利日後的正常運行。如最近一次的高校合並,就是規模小的大學或二、三流的大學並入規模大的或一流的大學,而不是相反。

假如【今日的復旦,並入上海的一般性高校】,豈不成了笑話?

可當時的確是反其道而行之的。不過,這一貌似「外行」的舉措實則是【精心設計】的,堪稱【院系調整中的一個經典】。因為,作為華東高校的新科狀元,上海、浙江區域唯一的綜合性大學,復旦可名正言順地【把滬、浙兩地的高校名流盡收麾下】;同時又阻止了浙大、交大、同濟等名校的名師在其中的任一本部的「會師」,大大方便了今後的治理。只要便利自己的駕馭,幾乎可以不考慮其他,這是院系調整的一大特徵;設綜合性大學時棄浙大、交大而取復旦,便是一例。

⑧ 同濟大學有哪些教授的課是必須要去蹭的

在交通學院學習的幾年間,感受到了很多老師的風采,只好先說說我院的一些老師的課程了。首先是智能交通的楊曉光教授。楊曉光教授,「於我國恢復高考的1978年9月考入同濟大學道路與橋梁工程系,1982年7月本科畢業並留校任同濟大學交通工程研究室助教,後在職攻讀同濟大學交通工程方向碩士與博士學位,並於1994年應國家教育部選考派遣獲日本文部省獎學金資助、留學日本京都大學交通工學科繼續攻讀博士學位,1996年9月學成回國繼續任教」。

前面是他的簡歷,那麼就說說具體的感受,聽了楊曉光教授的課,會讓人對整個智能交通系統有一個很清晰明了的把握,讓人對整個科學問題怎麼思考、提煉和解決有更深的理解,總之,楊老師的課會讓你站在宏觀的高度來理解問題,不會局限於細枝末節。

⑨ 上海同濟大學副教授 博士生導師謝麗 照片有嗎

網路搜索 「同濟大學 謝麗」,就可以找到 她的照片。

⑩ 上海哪個大學有好的文學系

復旦大學
同濟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
華東師范大學
上海師范大學
名校、綜合院校實力強、名師多,中文系自然牛,即使不牛也有牌子在
師范院校,中文教育是基礎學科,歷來都很不錯

熱點內容
如何知道研究生導師好不好 發布:2025-08-06 18:12:12 瀏覽:710
天津財經大學考研大綱 發布:2025-08-06 17:58:28 瀏覽:58
美國大學靈學 發布:2025-08-06 17:51:16 瀏覽:668
博士導師一般注重什麼 發布:2025-08-06 17:43:55 瀏覽:846
陝西師范大學考研幫 發布:2025-08-06 17:38:58 瀏覽:656
中戲表演系研究生選導師 發布:2025-08-06 17:20:45 瀏覽:826
浙江最好的專業大學排名 發布:2025-08-06 17:10:04 瀏覽:998
大學生當眾 發布:2025-08-06 16:56:11 瀏覽:202
美國大學選了難課 發布:2025-08-06 16:54:51 瀏覽:874
大學生英文小說 發布:2025-08-06 16:53:53 瀏覽: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