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農業大學有教授
❶ 內蒙古農業大學有多少學生
內蒙古農業大學有27000人學生,有教職工2639人,其中專任教師1582人,專任教師中教版授312人、副權教授475人。現有博士生導師161人,碩士生導師469人。
有特聘院士9人,「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和「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88人,國家、自治區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46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一、二層次人選7人,國家、自治區優秀留學回國人員15人,全國勞動模範、先進工作者3人,自治區深入工農牧業生產第一線做出突出貢獻的科技人員18人。
中國青年女科學家1人,自治區「333人才工程」首席專家3人、「新世紀321人才工程」一、二層次人選18人,入選自治區「草原英才」60人、草原英才團隊21個,有內蒙古自治區傑出人才獎8人。有國家級教學名師1名、自治區級教學名師24人、自治區級教壇新秀14人。有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6人。
❷ 內蒙古農業大學有兩個校區嗎怎麼區分農學的研究生在哪
內蒙古農業大學成立於1952年,是內蒙古自治區創辦最早的本科高等學校。其前身為內蒙古畜牧獸醫學院,當時的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同志簽署任命了第一任院長。1958年更名為內蒙古農牧學院,同年,內蒙古自治區成立內蒙古林學院。1999年經自治區政府決定,教育部批准,內蒙古農牧學院和內蒙古林學院合並組建內蒙古農業大學。現在學校是國家西部大開發重點支持建設的院校,也是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院校之一,是國家草業學會會長單位。學校下設的職業技術學院是全國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示範院校建設單位。
經過50年的發展建設,特別是1999年以後,學校的辦學實力和規模進一步提高。現在具有農、工、理、經、管、文、教、法等8個學科門類,29個二級學科。形成了以本科教育為主,具有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專科教育、成人教育、高等職業教育的多層次、多形式的辦學體系。建校50年來,共為社會培養各類人才6萬余名。
學校現有動物科學與醫學學院、農學院、生態環境學院、機電工程學院、林學院、水利與土木建築工程學院、林業工程學院、經濟管理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生物工程學院、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外國語言學院、理學院、研究生院(籌)、繼續教育學院、中央農業幹部教育培訓中心內蒙古農業大學分院、國際教育學院以及職業技術學院共19個學院, 1個體育教學部,1個高等教育研究所。現有1個國家重點學科、8個自治區級重點學科,1個農業部重點學科,2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6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3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有72個碩士學位授權點。有55個本科專業。其中蒙漢雙語授課專業12個。在校生2.36萬餘人。其中,全日制碩士和博士研究生1495人。
學校擁有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的教師隊伍,學校現有專任教師1210人。其中,教授153名、副教授379名。有博士生導師57名、碩士生導師265名;享受國家特殊津貼的專家71人;國家和自治區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33人;有5人入選國家級百千萬人才工程,有37人入選自治區「321人才工程」第一、第二層次,21人為自治區高等教育人才培養「111工程」第一、第二層次人選。
學校共有42個實驗室,其中省部級重點實驗室5個,有國家野外生態實驗站1個,省部級工程中心3個,教學儀器設備總值1.47億元。學校總面積911.78公頃,校舍建築面積83.10萬平方米。標准田徑場(館)4個。圖書館建築面積2.94萬平方米,藏書118.2萬冊。
學校面向經濟建設主戰場,堅持走「產學研」相結合的道路。近5年來,共承擔國家、自治區級科研項目489項,項目經費1.15億元,有68項研究成果分獲國家、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在研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00項,總經費1935.5萬元。
學校加強對外交流,與美國、日本、俄羅斯、英國、加拿大、蒙古國等十幾個國家的20餘所大學、科研機構和民間組織建立了校際合作交流關系。
學校新時期辦學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民族政策,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以人才培養為根本任務,以改革為動力,以發展為主題,以本科教育為基礎,以教學為中心,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遵循教育規律,正確處理規模、結構、質量、效益的關系,促進學校可持續發展;貫徹「西部大開發」和「科教興國」戰略,發揮學校優勢,服務「三農」,為自治區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
學校目標定位:使學校成為自治區農牧林業高級科技人才培養基地、農牧林業科技創新基地和農牧林業科技成果轉化基地;把學校建設成為位居自治區一流水平和全國同類院校先進行列的農業大學。
學校類型定位:以教學為主,積極創造條件,努力向教學研究型大學發展。
學校層次定位:以本科教育為主,積極發展研究生教育,適度發展職業技術教育。培養基礎厚、口徑寬、能力強、素質高,具有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的以應用型為主的高級科技與管理人才。
學校學科定位:以農為主,農、工、理、經、管、文等多學科協調發展,形成適應自治區經濟建設、社會發展需求的具有地區特點、民族特色、學科優勢的學科專業群。
學校服務面向定位:立足內蒙古,服務「三農」,為自治區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服務。
學校辦學特色:學校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內蒙古的地緣優勢、資源優勢、特殊的畜牧業經濟優勢為依託,形成了適應民族地區特點、突出以草原畜牧業為重點的辦學特色。
現在,學校正在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科學制定「十一五」發展規劃,努力提高辦學質量和辦學效益,培養基礎厚、口徑寬、能力強、素質高,具有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的以應用型為主的高級科技管理人才,積極創造條件,努力向教學科研型大學發展。
❸ 內蒙古農業大學
農業經濟管理研究農業經濟及相關管理問題的學科,目前該學科的研究領域已經擴展到了涉農經濟、社會、環境等領域,拓展到了「三農」問題的各個方面,包括農村改革發展理論與政策、現代農業發展與農業體制和技術創新、農村中小企業與縣域經濟發展、農村城鎮化與農村社區建設、農村社會發展與社會保障、農村國民教育與人力資源開發、農村環境資源與可持續發展等宏微觀問題。目前該學科已經成為應用經濟學和管理學的重要分支。
我校農業經濟管理學科1981年創立,1986年獲得了碩士學位授予權,2005年獲得了博士學位授予權,並成為農林經濟管理一級學科碩士點。該學科是內蒙古自治區重點學科,現有自治區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一個,內蒙古農村牧區經濟社會發展基礎資料庫及其決策咨詢系統開放實驗室一個,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方面成績卓著。現有教授4人,副教授12人。在過去幾年裡,已經獲得省級一等獎2項、二等獎10多項,承擔國家級科研課題10多項,科研成果卓著。
我校本學科在全面、系統傳播學科相關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強化研究方法的規范性和國際化。在畜牧業經濟,特別是牛奶、牛肉、羊肉、毛、絨等內蒙古自治區優勢產業的研究上具有一定優勢,在牧區發展和草原生態經濟等領域研究具有自身特色,在國內具有一定影響。目前本學科有三個研究方向,一是農牧業經濟理論與政策,二是農村(牧區)綜合發展,三是農業財務與會計。
農大的這個專業還是不錯的,我有個同學在農大讀這個專業的研究生呢。農大的一級學科碩士點沒有幾個,這個就是其中一個,並且這個專業的教師配備也算經管學院裡面配備的比較不錯的。好好學,以後會有發展的。
❹ 內蒙古農業大學張美莉教授出生年月
張美莉,女,漢族,副教授,博士。 1993 年獲農學碩士學位。同年畢業分配在內蒙內古農牧學院食品容科學與工程系任教。 2001 年在內蒙古農業大學任職副教授, 2004 年畢業於中國農業大學並獲工學博士學位,研究方向是優質植物資源的開發利用。現為內蒙古農業大學碩士生導師,食品科學學科副主任。
中文名
張美莉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職 業
副教授,博士
代表作品
《食品功能成分的制備及其應用》
任教專業
工學-輕工紡織食品類
在職情況
在職
所在院系
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
性 別
女
❺ 張志毅的內蒙古農業大學教授
性別 :男
出生年月 : 1951.02..28 籍貫:包頭市
最後學歷: 大學本科 專業 :農機修造
時間 : 1977 年 7 月
最後職稱、專業、時間: 教 授 2002 .06 碩士生導師
學術兼職和專業經歷 :
曾任內蒙古中國工程圖學學會會員、常務理事,秘書長;工業設計委員會主任。曾任內蒙古農業大學機電學院「畫法幾何及機械制圖」課程和「工業設計專業」建設的負責人;現任第二屆中國機械工業教育協會工業設計學科教學委員會委員,任期 2007.10 ~ 2012.09 。
本人 1968 年 插隊內蒙古巴彥鄂爾盟五原縣務農; 1971 年在內蒙古巴彥鄂爾盟五原縣機械廠當工人; 1974 年在內蒙古農業大學機電械學院學習; 1977 年 7 月畢業留校任教。 1984 年 1 月~ 7 月在天津大學「畫法幾何及機械制圖師資進修班」學習研究生課程; 1986 年 11 月~ 12 月在北京理工大學「 Auto CAD2.18 繪圖軟體應用研討班」學習; 1991 年~ 1993 年求讀於中國函授書畫大學「實用美術專業」; 1998 年 12 月在東南大學參加國家教委批準的 「 先進製造技術 」 高級研討班學習。
2000 年撰寫申請書,積極協助農業大學機電學院申請、增設了「工業設計專業」。 2001 年為機電學院申請了「工業設計輔修專業」,並負責招生、組織教學、授課等工作。
1998 年負責組建了內蒙古農業大學第一個「 CAD 實驗室」,並擔任該實驗室主任。 2002 年負責組建工業設計專業的「工業設計工作室」,「工業設計攝影室」和「工業設計製作室」三個專業實驗室。
研究方向: 以招生目錄首先,然後做少於 100 字的說明。
1. 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應用; 2. 工程圖學教育; 3. 工業設計教育;
4. 機械設計理論與方法 研究 ; 5. 工業設計理論與方法研究。
教學情況 ( 專科、本科、研究生) :
主講課程:
1. 設計素描; 2. 陰影與透視; 3. 人機工程學;
4. 畫法幾何及機械制圖,機械制圖( CAD 基礎); 5. 建築制圖; 6. 傢具制圖;
7. 計算機輔助工業設計; 8. 計算機 3D 圖形設計; 9. 產品基礎形態設計;
10. . 工業產品設計程序與方法; 11. 工業產品系統設計; 12. 工業設計模型製作工藝。
科研情況:
主持完成項目:
1. 「 全漢化、互動式通用試卷設計系統 」 內蒙古教育廳 1997.1 ~ 1999.12
2. 「 畫法幾何及機械制圖 」 重點課程建設項目 內蒙古農業大學 1998.1~2001.12
3. 工科類專業基礎課多媒體 CAI 課件研究 內蒙古農業大學 1999.1~2001.12
4. 「 工業設計專業 」 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研究 內蒙古農業大學 2003.9~2005.9
主持進行項目:
1. 「 沙生灌木平茬機設計研究 」 橫向課題 2002.8 ~在研
2. 「 畫法幾何及工程制圖 」 精品課程建設 內蒙古農業大學 2006.7 ~ 2008.6
參加完成項目:
1. 草型湖泊富營養化適度控制技術的研究 國家自然基金 1997.1~2002.12
2. 烏梁素海綜合開發治理攻關研究 自治區計委重點攻關項 [1998]279 號 1998.6~2001.6
3. 烏梁素海生態治理與資源開發 國家自然基金 2000.6~2003.6
參加進行項目:
1 . 「打結器」的設計與研究
中國農業科學院草原研究所中央級公益性科研院所科研業務費專項課題 2007.10 ~ 2009.09
授權專利:
發表論文情況 :
1. 工業設計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研究 圖學教育研究 -- 第十三屆全國圖學教育研討會暨制圖 CAI 課件演示交流會 , 2002 年 8 月機械工業出版社
2. 機械制圖課程考試的規范化研究 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科版) 核心期刊
2002 年 . 第 4 卷 (4),65~27 頁
3. 建立工業設計專業教學體系的研究 《工業設計教育》 2004 年中國工科院校工業設計學科教學學術年會論文集 . 第 34~38 頁
4. 農業院校工業設計專業教學體系的建立研究 《工業設計教育論》機械工業出版社 .2004 年 全國工業設計教學研討會論文集 . 第 153~156 頁
5. 現代工程圖學教學內容課程體系改革研究 《圖學教育研究》 2004 年第十四屆全國圖學教育研討會暨第六屆制圖 CIA 課件演示交流會論文集 . 機械出版社
6. 「 工業設計專業 」 教學體系的建立研究 2006 年全國工業設計教育研究討論會論文集
7. 檸條切割因素對比實驗研究 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綜合版) 2006 年, 第 27 卷( 4 ), 141~143 頁
獲獎情況 :
1. 「 全漢化、互動式通用試卷設計系統 」 主持人 教學成果二等獎 內蒙古農業大學 2000.12.8
2. 「工科類專業基礎課多媒體 CIA 課件研究」 主持人 教學成果一等獎 內蒙古農業大學 2004.12.30
❻ 馮利的內蒙古農業大學副教授
馮利,男,漢族,中共黨員。職稱為英語副教授。
1988年7月,畢業於內蒙古大學外語系英語專業,獲文學學士學位。
1988年7月至2003年12月,內蒙古農業大學國際交流中心從事英語翻譯和國際交流工作。在此期間,先後翻譯各類英文資料、協議書,學校英文介紹、信函以及出訪人員外文材料共計約幾十萬字。
1989年2月至1990年2月,國家科技部上海培訓中心科技英語、外事培訓。
1995年,評聘為英語翻譯(中級職稱)。
1997年6月至9月,北京農業部赴美研修生班培訓。
1998年8月至9月,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城市交通管理專業學習。
2000年10月至2003年10月,在內蒙古農業大學攻讀研究生並獲得碩士學位。
2002年7月,評聘為英語副譯審
2003年12月至2004年11月,作為國家公派訪問學者在愛爾蘭都柏林城市大學從事「英語語言學的應用和交流」的學習和研究工作。
2006年7月評聘為英語副教授
研究課題:
《海外及港台科技期刊研究》,獲自治區科學技術情報成果評審委
員會授予「科學技術成果貳等獎」。
參予編寫論著三部
1、《內蒙古教育文集》(上卷),150萬字,副主編。
2、《內蒙古教育文集》(下卷),150萬字,編輯委員會委員。
3、《教育學與教學管理》(上卷),150萬字,編輯委員會委員。
❼ 內蒙古農業大學林學院的師資隊伍
學院注重師資隊伍建設,目前已經建成一支結構合理、業務素質高、善於協作攻關的師資隊伍內。現有教容職工66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17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28人,具有碩士學位的教師26人,博士生導師5人,碩士生導師2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人,自治區勞動模範1人,自治區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2人。《造林學》、《森林資源經營管理學》、《林木種苗學》被評為自治區精品課程,《森林生態學》、《測樹學》、《旅遊地理學》、《農業氣象學》被評為校級精品課程。
❽ 內蒙古農業大學農學院的師資力量
學院現有教職員工96人,其中教授32人,副教授35人,已取得博士學位的54人,有博士生導師14人,碩士生導師56人。
❾ 內蒙古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師資力量
學院現有教職工76名(少數民族29名),其中教授20名、副教授18名。博士生導師內9人、碩士生導師21人,有36位博士容學位獲得者,具有博碩士學位教師占專任教師總數的92.5%。專任教師中有1人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3人入選自治區「新世紀321人才工程」一、二層人選、2人入選內蒙古「333人才引進工程」首席專家。學院現有1個教育部科技創新團隊、1個自治區科技創新團隊和2個內蒙古農業大學科技創新團隊
❿ 李冰玉的內蒙古農業大學外語副教授
1996年曾經獲得內蒙古林學院青年教師教學技能大賽一等獎,1998年獲得內蒙古教育工會組織的自治區高校青年教師教學技能大賽三等獎。1996年獲得內蒙古林學院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2002至2007年分別被評為「優秀女教工」,「三育人」先進個人及「師德」先進個人。近幾年在教學工作之餘與其他教師合編《新視野大學英語》,《大學英語讀寫教程》及《當代大學英語》等教學輔導書數部,(機械工業出版社和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出版,全國發行),爐溫數篇。2005參與大學英語國家教改項目一項,校科研一項。2006年主編農業部「十一五」規劃教材一部。
論文:
1.A Tentative Comparison of Cultural Connotation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12,500字 第一作者 李冰玉 趙 為 2000年《中國高等教育研究》第四期
2.Cultural Differences in Verb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Ⅰ)(Ⅱ)
7,000字 第一作者 李冰玉 趙 為 2000年《內蒙古教育文集·下卷》
3.Some Approaches to Writing
6,500字 第一作者 李冰玉 周曉東 2000年《內蒙古教育文集·下卷》
4.大學英語詞彙教學
1,800字 第一作者 李冰玉 2000年《內蒙古科技與經濟》第五期
5. English Teaching Through Computer And Network
4,500字 第一作者 李冰玉 2006年《語文學報》第11期
著書:
1.《高中英語高分突破·完形填空》編委 李冰玉 李春蘭 何智英 趙為 2000年9月 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2.《大學英語精講精練·當代大學英語課文輔導第一分冊》 編委 李冰玉 2001年7月 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3.《當代大學英語課文輔導第二分冊》副主編 李冰玉 趙為 2002年3月 機械工業出版社
4.《大學基礎英語教程讀寫教程課文輔導·4》 副主編 李冰玉 趙為 2002年4月 機械工業出版社
5.《當代大學英語課文輔導第三分冊》 副主編 李冰玉 張宇晨 趙為 周曉東 李春蘭 李曉冰 2002年9月 機械工業出版社
6.《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課文輔導第一分冊》編委 李冰玉 趙為 周曉東 2002年9月 機械工業出版社
7.《當代大學英語課文輔導第四分冊》主編 趙為 李冰玉 2003年2月 機械工業出版社
8.《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聽說教程輔導第二分冊》編委 李冰玉 趙為 李劍軍 2003年1月 機械工業出版社
9.《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課文輔導第三分冊》主編 李冰玉 趙為 2003年6月 機械工業出版社
10.《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聽說教程輔導第三分冊》副主編 李冰玉 趙為 李春蘭 張宇晨 2004年8月 機械工業出版社
11. 《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聽說教程輔導第四分冊》2004年12月 機械工業出版社
12. 《大學體驗英語讀寫·聽說教程輔導第二分冊》2004年12月 機械工業出版社
13. 《大學英語新題型聽力模擬試題》 參編2006年4月(北京大學出版社)
14. 主編農業部「十一五」規劃教材《快速閱讀2》 2007年2月
科研:
1. 2004年10月至2005年7月參與了國家大學英語教改擴展項目一項;
2. 2005年參與校科研一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