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廣西大學副教授評審

廣西大學副教授評審

發布時間: 2021-02-16 01:58:01

1. 現在廣西高校的待遇是什麼水平比如像廣西師范大學,扣稅後講師每月拿到手的工資大概多少

如果來不算課題和其他收入,自廣西高校的講師一般就是4000-5000左右,各個學校的課酬有差別。高級講師、副教授之後還能工資再高一些。其餘的就是看所在高校有沒有其他補貼了。例如財院老師的整體工資就比較高。

2. 副教授的評選條件

中國 1986 年規定,除思想政治、健康狀況等高等學校教師應達到的共同要求外專,主要任職條件:屬任講師 5 年以上或獲博士學位後已任講師 2 年以上,且具有本門學科系統、堅實的理論基礎和較豐富的實踐經驗,熟練掌握一門外語;教學成績顯著;曾發表、出版一定水平的論文、專著或教科書,或在教學、科學技術工作方面有其他較大貢獻。

拓展資料:

崗位職責

高校為創建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學需要一流的師資隊伍,高水平的師資後備力量是一流師資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加速培養造就一批博士後研究人員成為我校師資隊伍的有生力量,學校設立的崗位。特任副教授對外可稱為副教授,並可以此身份申報國家、中國科學院及省部級科研項目,參加各類學術交流活動。

副教授-網路

3. 高校教師的講師職稱評審答辯,都會問什麼問題,需要注意什麼啊請參加過的說說好嗎thanks

主要問題內容為研究方向、創新點、同行專家評價情況、成果轉化、對社會發展的實專際意義等。

以河北師屬范大學為例,結合本人任教學科,簡述自己在「三全育人」、課程思政改革和打造「金課」等教育教學中好的做法和教書育人典型事例等,時間2分鍾;說課5分鍾,根據時間安排,准備一節所任教課程的講授方法、重點難點、課堂設計等內容,不使用板書和PPT。

結合自己的代表性學術成果介紹主要研究方向、創新點、同行專家評價情況、成果轉化、對社會發展的實際意義等,以及對本科教學和人才培養的支撐作用,時間4分鍾;材料問答4分鍾。

(3)廣西大學副教授評審擴展閱讀:

教師系列職稱評審答辯的相關要求規定:

1、應試人員須持本人有效身份證件、講課答辯通知書,經工作人員審驗後方可參加講課答辯。身份證丟失的須提供當地派出所出具的帶有本人照片的戶籍證明。

2、應試人員進入考場後,應將「面試講課信息表」交給評委,講課答辯過程中不能提及姓名、單位等相關信息,否則視為違規;講課答辯結束後應離開考點,不得返回候考室、備課室。

4. 請問廣西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待遇。博士+副教授的待遇怎麼樣工資和津貼,我馬上調過去,謝謝!

我在這個學院工作近30年,一個老副教授了,估計你全部的拿到手的工資不會超過2700

5. 哪些高校有評定教授的資格

具有教授或者副教授評審權的高等學校名單(截至2006年12月)

(截至2006年12月)

一、 一百五十九所具有教授評審權的高等學校(排名不分先後)

北京市: 北京大學 清華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 北京師范大學 中國農業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中國協和醫科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北京郵電大學 中國石油大學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中醫葯大學 北京外國語大學 中央音樂學院 中央美術學院 北京體育大學 北京化工大學 中央戲劇學院 北京工業大學首都師范大學 中國政法大學 北京語言大學 中央民族大學 中央財經大學 中國傳媒大學

天津市:南開大學 天津大學 天津醫科大學 天津師范大學 天津財經學院 天津科技大學
天津工業大學 天津中醫學院

河北省:燕山大學 華北電力大學

山西省:山西大學 太原理工大學 中北大學 山西醫科大學

遼寧省:大連理工大學 東北大學 中國醫科大學 沈陽農業大學 東北財經大學 大連海事大學 遼寧大學 沈陽工業大學 大連醫科大學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 遼寧中醫學院 遼寧師范大學

吉林省:吉林大學 東北師范大學 長春理工大學

黑龍江:哈爾濱工業大學 東北農業大學 哈爾濱工程大學 東北林業大學 哈爾濱醫科大學

上海市:復旦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 同濟大學 華東師范大學 東華大學 華東理工大學 上海財經大學 上海第二醫科大學 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音樂學院 上海理工大學 上海大學 上海體育學院 上海海事大學

江蘇省:南京大學 東南大學 中國礦業大學 河海大學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南京理工大學 南京農業大學 南京師范大學 江蘇大學南京林業大學 蘇州大學 南京工業大學 南京中醫葯大學 南京醫科大學 中國葯科大學 江南大學

浙江省:浙江大學 中國美術學院 浙江工業大學 浙江工商大學 浙江理工大學 浙江中醫葯大學

安徽省: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合肥工業大學

福建省:廈門大學

山東省:山東大學 中國海洋大學 山東農業大學

河南省:鄭州大學 河南大學

湖北省:華中科技大學 中國地質大學 武漢大學 華中師范大學 武漢理工大學 華中農業大學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湖北大學 武漢科技大學

湖南省:中南大學 湖南大學 湖南師范大學 湘潭大學 湖南農業大學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 湖南中醫葯大學

廣東省:中山大學 華南理工大學 華南農業大學 暨南大學 華南師范大學 廣州中醫葯大學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廣東工業大學

重慶市:重慶大學 重慶醫科大學 西南大學 西南政法大學

四川省:四川大學 西南交通大學 電子科技大學 成都理工學院 四川農業大學 西南石油學院 西南財經大學 西南民族大學 成都中醫葯大學

雲南省:雲南大學 昆明理工大學

陝西省:西安交通大學 西北工業大學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西北大學 西安理工大學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陝西師范大學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長安大學

甘肅省:蘭州大學 甘肅農業大學 西北師范大學 蘭州理工大學 蘭州交通大學

二、一百一十八所具有副教授評審權的高等學校(排名不分先後)

北京市: 首都醫科大學 外交學院

天津市:天津理工大學

河北省:河北大學 河北工業大學 石家莊經濟學院 河北醫科大學 河北師范大學 河北農業大學 河北科技大學 河北理工大學

山西省:山西農業大學 山西財經大學 山西師范大學 太原科技大學

內蒙古:內蒙古大學 內蒙古師范大學 內蒙古農業大學 內蒙古醫學院 內蒙古工業大學

遼寧省:沈陽葯科大學 大連交通大學 沈陽體育學院 沈陽理工大學 沈陽師范大學 大連外國語學院 鞍山科技大學 遼寧石油化工大學 沈陽化工學院 大連輕工業學院 遼寧工學院 大連水產學院

吉林省:東北電力學院 長春工業大學 吉林農業大學 延邊大學

黑龍江:黑龍江大學 黑龍江中醫葯大學 大慶石油學院 哈爾濱師范大學 哈爾濱理工大學

上海市:上海中醫葯大學 上海師范大學 上海戲劇學院 上海水產大學 華東政法學院

江蘇省:南京藝術學院 南京郵電學院

浙江省: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溫州醫學院 浙江師范大學 寧波大學 杭州師范學院

安徽省:安徽大學 安徽師范大學 安徽農業大學 安徽醫科大學

福建省:福州大學 福建農林大學 福建師范大學 福建醫科大學 華僑大學

江西省:南昌大學 江西師范大學 南昌航空工業學院 江西財經大學 江西農業大學 江西中醫學院 華東交通大學

山東省:山東師范大學 山東科技大學青島大學 曲阜師范大學 山東中醫葯大學

河南省:河南科技大學 河南農業大學 河南師范大學 河南理工大學

湖北省:中南民族大學 武漢體育學院 湖北工業大學 三峽大學 湖北中醫學院 長江大學 武漢化工學院

湖南省:長沙理工大學 南華大學 湖南科技大學

廣東省:深圳大學

廣西省:廣西大學 廣西醫科大學 廣西師范大學

重慶市:重慶交通大學

四川省:成都體育學院 西華大學四川師范大學

貴州省:貴州工業大學 貴陽醫學院 貴州大學

雲南省:昆明醫學院 雲南師范大學 雲南農業大學 雲南財貿學院 西南林學院 雲南民族大學

陝西省:西安工程科技學院 西安外國語學院 西安科技大學 西安石油學院 西北政法學院 西安工業學院 陝西科技大學 西安美術學院

甘肅省:西北民族大學 蘭州商學院

新 疆:新疆醫科大學 新疆農業大學 新疆大學

6. 廣西師范大學博士待遇如何副教授年薪多少有科研獎勵嗎

教師工資不是哪個大學說了算的,現在的教師招考都有地域性限制,也就回是說,你本科畢業以答後只能報考你生源地的教師,說的再詳細點就是,你從哪兒上的高中,就回哪個縣當老師(除非你是研究生,那樣可以不受地域限制)。所以,教師的工資是由各個縣區決定的,而不是大學。。換句話說,華東師范大學的老師跟曲阜師范大學的老師在工資上沒有很大區別

7. 36歲做了廣西大學正教授,算是年輕有為的嗎

大學教授是正高職稱。教授職稱;中國漢、唐兩代太學都設有博士,教授學生。博士就版是後來的教授。宋代中央權和地方的學校開始設教授。元代各路州府儒學及明、清兩代的府學都設教授。清代末年興辦新學後,大學設正教員、副教員。1912年,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教育部公布《大學令》,規定大學設教授、助教授;1917年修正《大學令》,規定大學設正教授、教授和助教授。1924年的大學條例,取消助教授一職。 1927 年國民黨政府教育行政委員會公布的《大學教員資格條例》,開始規定大學教員分教授、副教授、講師、助教四級。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沿用未變。

8. 廣西大學環境學院的副教授

順序 姓名 性別 職稱 主要研究方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胡湛波
劉海燕
莫創榮
唐艷葵
王東專波
王維生
魏群
姚煥玫
張金蓮屬
陳念楚(澳)
郭送軍 男









男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高級工程師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客座副教授
副教授 環境污染控制工程
環境污染控制工程
環境污染控制工程、環境生態保護
環境污染控制工程、環境材料
環境污染控制工程、環境材料
環境污染控制工程
環境污染控制工程
環境生態保護
環境微生物學、環境生態學
環境管理
環境化學及環境有機污染物

9. 請問廣西師范大學待遇怎樣副教授年薪多少謝謝!

5萬左右

10. 有沒有簡單的辦法拿到講師職稱

職稱成了燙手的山芋,得到者雖填飽了肚子,絕大多數卻被不同程度地灼傷;未得到者為了不再飢腸轆轆,寧肯受點傷害也有怨無悔……(作者題記)

死而有憾

2005年1月22日晚,36歲的焦連偉突然發病,經醫院搶救無效去世。他是清華大學電機與應用電子技術系講師,博士畢業後留校已近
6年。醫生診斷的死因是:突發性心臟驟停,導致心肌梗塞死亡。

此前,焦連偉從未表現出任何心臟病症。親屬及同事認為,這或許與他長期被忽略的超負荷工作、心理和生活壓力過大有關。

2月22日,《新京報》披露了此事。不過,記者的關注點是高校教師勞累過度。然而,真正令焦連偉勞累過度的恐怕不是科研工作,而是久攻不下的職稱問題。

在電機系,焦連偉的專業水平及為人處事均被周圍人評價為「不錯」。在過去的6年裡,他結合電氣工程學科的前沿課題,圍繞現代電能系統分析及其應用進行了較系統的研究,先後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合作出版著作1部,所參加的科研項目中,「電力系統負荷綜合測辨建模法」還獲得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

在讀研究生王佃(化名)對一件事記憶深刻??他特意邀請焦連偉做他的畢業論文答辯評委,未料素來平和的焦老師一口回絕。王佃後來才意識到自己「犯了一個大錯誤」,因為他事後才知道焦連偉還沒有副高職稱,無資格擔任答辯評委。

2004年9月,電機系新一輪職稱評定拉開序幕。剛剛回國的焦連偉第一次提出了參評副教授職稱的申請。當時電機系共有10餘人競爭3個副教授名額。當年12月結果出來,焦排再第四名,被淘汰。

門檻難跨

2月20日,剛剛過完春節回到學校的丁曉慧(化名)匆匆翻出自己的職稱計算機准考證,登錄當地的人才考試網站,查閱考試成績。看到自己58分的最終成績,她欲哭無淚。

丁曉慧是鄭州大學的講師。這是第三次面對同樣的打擊了。拿不到這個合格證,即便她教學、科研幹得再好,副高職稱依然可望而不可及。好在她同時報考了全省和全國的計算機職稱統考,還可以在3月下旬的全國計算機職稱統考中,再拼搏一把。

其實,全國像丁曉慧這樣的例子很多。一些年輕的教師頭痛計算機考試,更多的人則為職稱英語考試犯愁。

去年4月12日的《新聞晨報》報道了中科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工程師王同喜的遭遇。1978年他畢業於北京大學生物系,主要從事精神多肽的機理研究,近幾年來陸續發表了10多篇有價值的學術論文。工程師申報高級工程師,必須通過A級英語考試,需要認知6000個左右的單詞和短語,這對上了年紀的科研人員來說,的確是一道難題。為了參加職稱外語考試,王同喜自己購買了《英語多科詞典》《全國職稱英語等級考試指南》《全國職稱英語等級考試大綱》等10多本書籍,每天僅睡四五個小時,人也漸漸消瘦了,但學習效果並不佳。由於年紀大、記憶力差,早上背誦一些英語單詞,晚上也就忘得差不多了。王同喜說:「如今我已54歲了,不想再折騰自己,所以今年我放棄了參加高級職稱外語考試的機會。」

疏而有漏

對於作惡者,人們常說,「天網恢恢,疏而不漏。」此話不無道理。問題是,如果將「天網」比作制度的話,世界上任何一種「天網」實在難以達到「疏而不漏」的地步。更多時候,稱得上「疏而有漏」。我國現行的職稱制度也不例外。

自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實行新的職稱評聘制度以來,其疏而有漏之處有目共睹:

1.考試作弊年甚一年

2004年12月18日,四川省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計算機(下半年)考試綿陽市某考點。開考後不久,監考人員發現一名替考者。當這名替考者被勸退出考場時,他指著監考人員的鼻子威脅說,「走著瞧。」

不知道是不是監考人員的較真斷了這個「槍手」的財路,還是別的什麼原因,竟然惹得「槍手」如此「惱羞成怒」。當時筆者就坐在考場里,暗自替監考老師捏把汗。日後「槍手」真要捅了簍子,這位監考老師該有多冤枉!

職稱計算機考試有人作弊,而職稱英語考試作弊更是公開的秘密。一位常年出沒在職稱英語考場的「槍手」私下說,現在幾乎沒有哪個考場沒有他的「戰友」。

「職稱考試忙,考場多荒唐。覓一支好槍,替我上戰場!」在一些地方,作弊者把英語過了六級的高校學生當作最佳「槍手」人選,甚至開出了1000元的高價。

2.評審行賄水漲船高

通過職稱英語和計算機考試者,充其量算是拿到了兩張通往職稱評審的通行證。有了「通行證」,只不過有機會參評而已,並不能和拿到職稱劃等號。何況,職稱考試合格證存在一個有效期的問題。換言之,過了這個村,一旦沒有被評上,想繼續圓職稱夢,還得從頭再來。

李國勝(化名)是湖北某高校的講師。為了評副教授職稱,他早已掃清了外圍「障礙」??擁有了職稱英語和計算機證書。並且,他的科研成果頗豐。所以,他對自己順利通過副高評審,抱有足夠的信心。

即便如此,在2004年的職稱評聘中,他還是落選了。此時此刻,他才後悔沒聽朋友的忠告。他清楚地記得,距離職稱評聘開始前兩個月,他的一個好友便經常給他「敲邊鼓」:老兄呀,千萬別掉以輕心啦,雖然評審的硬體你哪樣也不差,但「軟體」也輕視不得,利用咱那個當評委的老同學的關系,抓緊活動吧。

李國勝是個搞學術的人,偏偏不善於交際。架不住好友的勸告,最後狠狠心,買了一條紅塔山香煙和兩瓶瀘州老窖,為職稱的事去拜訪當評委的老同學,希望他到時候出把力。老同學再三推讓,說咱們多年的交情,何必呢。

不久,這位評委遇到前面提到的李國勝的好友、也是自己的同學,發牢騷說:他(李國勝)也太看不起人了吧,拿這點東西究竟是寒磣我啊還是奚落我呀。

事後,那位好友雖無法跟李國勝明說,只埋怨他不懂「行情」:都什麼年代了,還用八十年代初期的行賄思維模式辦事,這不是拿鈔票砸自己的腳,腳不痛,錯過了機會心痛啊。

3.近水樓台捷足先登

時下,在各界對職稱評聘的詬病中,其中包括對某些握有行政權力的領導利用職務之便為自己撈取職稱的極為不滿。

縱使職稱制度在制度設計上有這樣那樣的不周之處,但是只要不存在腐敗,基本的公平公正還是可以保證的。遺憾的是,不少地方、許多行業在職稱評審過程中,高職稱往往不是那些碩果累累的一線科研工作者最先得到,而恰恰一些部門領導利用自己權勢近水樓台先得月,在職稱評審中一蹴而就,捷足先登,一勞永逸。

每年職稱評審的名額原本就不多,在一些領導眼裡,原本不多的名額好比「賑災物資」,僧多粥少分給誰都覺得「不公」,不如索性讓自己「先職稱起來」再說。於是,第一批高職稱成了一些部門領導的專利,也就不足為奇了。

不管是科研機構、大專院校還是一般的企事業單位,只要是有技術職務職稱的,保准都有領導的份兒。誠如媒體所批評的那樣,有些領導幹部是「官一大學問就見長」。官做大不難,學問做大真不容易。尤其是那些日理萬機的領導,整天會議接連不斷,應酬忙得不亦樂乎,每天回家很晚,哪有時間看書學習,更不要說從事專業研究了。眼下的事實是,許多人當官和做學問、搞研究兩不誤,書是每年出,論文幾乎月月有,職稱能不往上竄嗎?

至於說論文有幾篇是自己擺弄出來的,書稿有幾本是自己捉刀的,沒人敢去考究。硬體具備,又有評審的生殺大權,領導不職稱誰能先職稱?

「庠」在何處

毋庸置疑,現行的職稱制度因設計而造成的某些先天不足,在實際操作中必然導致出令人難受之處。這種「難受」,極具傳染性,又很難根治。筆者尋思良久,覺得再沒有比用一個「庠」字來形容更合適的字眼了。

有人說,職稱評定的內容與業績無關,除了考「洋文」或是古老的「甲骨文」之外,就是考論文,以至亂撒胡椒面的論文滿天飛,人人都向學者靠攏。中國人口眾多,申報職稱的人成千上萬,每人需要三五篇論文,於是,一方面我們的科技水平遠遠低於世界上的發達國家,另一方面我們每年發表的科技論文卻是這些國家的好多倍。

一位老教授曾直言不諱地對筆者說:現在,能推動社會進步的論文有幾篇,絕大多數都是些垃圾文字,難怪發表這樣的垃圾論文要收版面費,這也是為「環保」而採取的迫不得已的辦法嘛。就這,你看還是整天有人在擠破頭皮製造垃圾論文呢。

老教授的話雖刻薄了些,仔細想想,也不是沒有道理。評定職稱的本意,本來是在個人科研貢獻和個人榮譽之間搞平衡,讓貢獻和榮譽等價。實踐證明,因為職稱早已被賦予了超出純精神鼓勵界限的許多有價證券,在利益面前,哪個人願意放棄?不僅不放棄,而且為了追逐它,不惜採取種種卑劣手段,直至將職稱制度扭曲得面目全非。

西南科技大學文學與藝術學院郝志倫教授認為,目前教授職稱的最大弊端是:沒有按專業評定。比如說,思政專業的教授可以帶其他專業的研究生。這是掛羊頭賣狗肉。有些專業的教授學術很差,但他們所享受的待遇卻和其他教授一樣。

有人在談及現行職稱評定製度時,曾一口氣列舉了其十大弊端:

1.每年耗費了知識分子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應付許多沒有實際價值,基本屬於形式主義的評審規則;

2.造成了許多本來可以避免產生的矛盾;

3.養肥了一批掌握職評實權的貪官;

4.在本應比較純潔高尚的知識界造成了嚴重的學術腐敗現象;

5.成為假文憑、假學位泛濫的重要根源;

6.成為一大批缺乏真才實學的庸人懶人熬夠年頭以後的護身符、功勞簿;

7.造就了一批假冒偽劣的高職稱分子,使得職稱水分大增、明顯貶值;

8.使得一些學術刊物的騙輯從本來為人幕後做嫁衣的角色,成為在自己掌管的一片學術園地里呼風喚雨的實權派人物;

9.養活了一批學術水準低劣的刊物,提供了創收的源泉;

10.製造了一大堆寫完了就沒幾個人看的學術垃圾。

這十大「罪狀」,一針見血地道出了職稱制度引發的不良社會後果。由此,足以證明職稱制度的不盡合理之處。那麼,本文所說的該項制度之庠,究竟「庠」在何處呢?至此,已經基本上有了答案。

首先,「庠」在一個「名」上。就個人而言,職稱的確是身外之物。人們追求它,說穿了圖的無非是個名。我有這么多的成果,給我一個和成果相匹配的稱號,合情合理。當然,假如世界上一直沒有職稱這項發明,也許許多人的煩惱早已盪然無存。至少,焦連偉生前不必為此焦慮不已。然而,在一個信息、資源共享的時代,許多人的對職稱的觀點是「你有我也得有」。於是乎,職稱評定開始成了某種角逐某種競技。不久前,某市委黨校一女教師,因嫉妒同事和他人合寫文章,竟然舉報同事「剽竊」。最終雖然真相大白,但被陷害者的名譽卻受到了侵害。為了職稱方面的一個「名」,人世間究竟上演了多少出台上握手稱同志,台下用腳使絆子的丑劇!

其次,「庠」在一個「利」上。如果將職稱中包含的「利」的成分完全剝離出去,相信職稱很快就會成為「黃臉婆」,願意搭理的不多,更不用說為之「爭風吃醋」了。職稱和工資、獎金、住房、子女上學、配偶工作安排、升遷乃至科研經費密不可分,此等沉甸甸的「含金量」,縱使再清心寡慾者,怕是也要動心的,何況那些尚未遠離世俗的凡夫俗子,怎能不受到職稱的誘惑,為之不惜代價呢?

再次,「庠」在一個「濫」上。嚴肅的制度,拒絕「濫」字。平心而論,我們設置的職稱評定製度,無論從系列上還是從名稱上,五花八門,令人眼花繚亂。當然,眼花繚亂的同時,職稱的絕對數量多到幾近泛濫的地步。職稱成了「糧票」,每個單位都可以按時領到。如何分配,就看單位內部怎樣處理了。不是因崗設職稱,而是採取計劃經濟時代的計劃名額供給,這種「生產」辦法,怎能不造成職稱泛濫成災的局面?「教授滿街走,講師多如狗」的民謠早已為此作了很好的注腳。

此外,「庠」在一個「級」上。現行職稱制度存在著等級制度,只能一級一級地往上爬台階,想越級幾乎不大可能。也就是說,不管你是多麼出類拔萃的人,想直接從助教當上副教授,等於痴人說夢。這種無視個人能力、貢獻的評定製度,嚴重損害了科研人員的工作積極性,造成了人才的巨大浪費。

最後,「庠」在一個「腐」上。通常,人們總以為反腐敗只是政界的事,孰知,學界的腐敗現象,一點也不亞於政界。目前,職稱制度之所以倍受非議,很大程度上和職稱評定中的腐敗有關。評定時的暗箱操作,導致了職稱評審的歪風邪氣,最終也使這項制度的可信性受到威脅。

他山之石

針對現在的職稱制度,讓不少有識之士非常羨慕以往的職稱制度。西南科技大學文學與藝術學院的郝志倫教授告訴筆者,以前,北大和清華在職稱聘任方面實行的是校長負責制,只要校長認為哪個人具備教授資格,就有權直接頒發聘書。像國學大師陳寅恪,由梁啟超先生向清華大學當時的曹校長推薦。曹校長得知陳的學位只是學士,而清華的教授一般都是博士,不願聘任。梁啟超說,我也沒有博士學位,不照樣是教授嗎?後來,曹校長聘陳寅恪為教授,陳很快成為清華校園內大名鼎鼎的大學者。倘若擱在現在,恐怕陳寅恪到退休也混不到教授職稱。還有魯迅,只是個大專學歷,到北大不照樣直接當教授?但魯迅到別的地方教書,人家只聘他當講師。這說明,當時的職稱僅在單位內有效,不是現在的「全國通用糧票」。

郝志倫教授認為,在國外,一般都是由高校自己評定,在這個學校可能是教授,到另外一個學校可能就只是副教授,沒聽說有由國家出面評聘的。研究員,在國外也不是職稱,香港亦如是。

奧地利駐華外交官約瑟夫?斯托金說:「在奧地利,除了必須使用外語的工作,沒有要求升職前必須通過外語關之類的硬性規定。」

文志傳先生在其2003年4月14日發表的《職稱改革要在革除積弊上動手術》一文中,曾舉了一個美國政壇名人的例子。

人所共知,基辛格是博士,其實也具有教授資格??出任美國國務卿之前,他在哈佛任教授。人們之所以稱博士而不稱教授,是因為博士是學位而教授是職務。基辛格出任國務卿,按規定辭去教授職務,因為離開了教授崗位,就不能再有教授的職務。但是他所具有的教授資格依然有效,從國務卿卸任後如果有學校聘,依然可以當教授。他曾經打算回哈佛大學,但是提出不授課的要求,被哈佛拒絕了,因為哈佛不需要不授課的教授。

何去何從

職稱制度遭到這么多的非議,不覺令人發出職稱制度向何處去、其出路在哪裡的疑問。

去年,吳三博先生曾撰寫《職稱也該退出歷史舞台了》的文章,以「職稱制度已經與市場的價值取向發生了背離」為由,主張讓職稱「退休」。

當然,持這種觀點的絕非吳先生一人。不過,盡管職稱制度存在諸多弊端,但是不是它已經到了「罪不可赦」的地步,一定要從肉體上消滅它呢?

西南科技大學文學與藝術學院郝志倫教授反對取消職稱制度。他認為,當代大學肯定是要有職稱的,取消職稱制度只能是因噎廢食。現在的職稱含金量確實降低了,現在急需做的工作是改革這項制度而非取消它。

人事科學研究院的副研究員李建鍾博士正在進行一項與職稱問題有關的研究課題。他提出,職稱外語考試應該引進外語水平證書互認機制。

與此同時,一些地方也在不斷進行職稱制度方面的改革探索。2001年5月,中科院宣布在全院范圍內停止各類專業技術職稱評審,代之以崗位競聘;北京市簡化職稱評聘程序,包括延長職稱外語等級考試合格證有效期、減少計算機應用水平(能力)考試模塊、取消調入本市單位人員的職稱認定、簡化專業技術人員轉換系列手續等;江蘇省規定今後外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不再成為所有人員申報專業技術資格的先決條件,而作為評審條件之一,由評委會根據實際要求掌握。

改革現行的職稱制度,根子不在於取消還是保留外語和計算機考試,而在於從制度的層面予以修正。熟悉職稱評審制度的人都明白,時下我們的職稱制度沿用的是黨委領導下的行政首腦負責制。也就是說,在職稱評定問題上,單位的行政領導無權直接聘任,要受同級黨組織的領導。其實,職稱屬於純技術職務方面的事務,沒必要有太多的婆婆挑選「兒媳」。今後,職稱制度要想走出飽受非議的泥沼,重新回到傳統的直接聘任的道路上,還職稱一個本色。

一點曙光

今年1月,筆者在廣西大學逗留期間,聽說法學院從美國引進一個年僅25歲的歸國博士,該校直接聘任他為教授,此舉在廣西大學引起不小的震動。

2月19日的《南國早報》報道了此事:最近,廣西壯族自治區2004年職稱評定揭曉。年僅25歲的廣西大學教師張鴻巍博士因學術成果豐碩而破格晉升為大學教授。

張鴻巍今天獲得的職稱,應該是今後中國職稱制度改革的一個標本,職稱這頂桂冠戴到誰的頭上,不是看他的學位、工作年限、論文數量以及是否通過了職稱考試,而是用成果說話。惟有如此,才是職稱問題上的實事求是。否則,就是形式主義,教條主義。

熱點內容
MJC研究生導師 發布:2025-08-09 22:43:43 瀏覽:748
2014年江西大學生村官報名時間 發布:2025-08-09 22:37:55 瀏覽:680
魯東大學考試時間 發布:2025-08-09 22:30:32 瀏覽:351
大學老師上課的評價優點 發布:2025-08-09 22:30:29 瀏覽:834
北京大學2013博士名單 發布:2025-08-09 22:15:26 瀏覽:814
曲阜師范大學生物系 發布:2025-08-09 22:00:09 瀏覽:341
二本大學有好專業嗎 發布:2025-08-09 21:54:07 瀏覽:883
長春大學15屆分班名單 發布:2025-08-09 21:54:03 瀏覽:959
2016雲南大學招生專業目錄 發布:2025-08-09 21:30:49 瀏覽:381
重慶工商大學錄取名單 發布:2025-08-09 21:11:40 瀏覽: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