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教授李立
① 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是怎麼回事
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成立於年,座落於深圳市南山區西麗大學城。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是清華大學和深圳市合作創建的高層次人才培養基地和科技創新基地,直屬清華大學,為清華大學唯一的異地辦學機構,是清華大學教育改革的試驗田和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自2001年辦學以來,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已累計招收全日制研究生5300餘人(其中博士生600餘人),向社會輸送了2800餘名畢業生。目前有在校生2000餘人(其中博士生近300人),未來將逐步達到3000餘名全日制在校研究生的培養規模。
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的教師隊伍以專職教師為主,雙基地教師、博士後和兼職教師為輔。目前,有專職教師120餘人,博士後近40人,副教授以上職稱雙基地教師100餘人,兼職教師30餘人。鄭健超院士、姚新生院士、袁隆平院士、孔祥復院士、辛世文院士、李立浧院士、錢易院士、盧強院士、朱靜院士、陳肇元院士、陳立泉院士、李龍土院士、赫吉明院士、范維澄院士都在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擔任雙聘教授或雙基地教師。
同一學校,同一品牌,秉承同一文化傳統,創業創新,南國譜新篇。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以全日制研究生培養為根本任務,以培養「高素質、高層次、多樣化、創造性」的拔尖創新人才為目標,突出「國際性、創業型、復合式」的育人特色。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立足深圳,根系清華,胸懷祖國,放眼世界」,依託學校綜合優勢,發揮「高原」效應;結合深圳區域特色,打造「尖峰」效應;注重交叉綜合創新,突出「拳頭」效應,是清華大學與深圳市合作創建的高層次人才培養基地、前沿科學的研究基地、服務社會的輻射基地和先進文化的孕育基地。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將在高層次人才培養、原創性科學研究、高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努力為深圳市及周邊地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為清華大學探索異地辦學經驗、為深圳高等教育的跨越式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目前,深圳研究生院設生命與健康、能源與環境、信息科學與技術、物流與交通、先進製造、社會科學與管理、海洋科學與技術七大學部,依託校本部的綜合優勢,瞄準深圳市產業特點和產業優化升級需求,著力發展信息、先進製造、網路與媒體技術、環境、材料、新能源、物流、海洋等學科,培養高端的創新創業型人才。
招生專業主要為:
碩士:土木工程 、環境科學與工程 、儀器科學與技術 、管理科學與工程 、電氣工程 、電子科學與技術 、信息與通信工程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控制科學與工程 、材料科學與工程 、物理學 、化學 、生物學 、海洋科學 、應用經濟學 、工商管理 、哲學 、教育學 、藝術學 、生物醫學工程等。
博士:環境科學與工程 、儀器科學與技術 、管理科學與工程 、電氣工程 、電子科學與技術 、信息與通信工程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控制科學與工程 、材料科學與工程 、物理學 、化學、海洋科學 、應用經濟學 、工商管理 、哲學 、藝術學 、生物醫學工程等。
專業學位:法律、金融、藝術、集成電路工程、機械工程、儀器儀表工程、物流工程、電氣工程、電子與通信工程、材料工程、計算機技術工程、自動化、生物醫學工程、環境工程等。
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已逐步建立起一批學科實驗室及科研機構,包括:
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深圳研究室、1個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2個國家工程中心分中心、1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深圳分中心、1個國家發展規劃研究中心分部、1個廣東省重點實驗室、11個深圳市重點科研機構。
此外還有1個廣東省創新科研團隊、6個與海外高校建立的聯合實驗室、2個省部產學研聯盟和一些校企合作科研基地。信息科學技術、健康科學與技術、清潔生產等3個按國家級重點實驗室或分室標准建設的重點實驗室正按計劃積極推進中。
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各類學生活動豐富多彩。體育運動代表隊、紫荊志願者服務團、清芬學生記者團、心理協會、學生職業發展協會、學生藝術團、水木話劇社等各類學生團體為同學們提供了激揚青春、施展才華的舞台。
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景色宜人,大沙河清水碧波,在校園里緩緩穿流;荷塘月色再現南國校園,倒映出周邊的湖光山色;校園內綠草美樹,清芬秀麗,自然與人文融為一體,歷史和現代交相輝映,具有獨特的校園文化魅力。
在深圳市政府、清華大學和社會各界的關心和支持下,經過近十年的發展,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茁壯成長起來。
② 李立浧的學術兼職
中國電機工程學會理事、理論電工專委會和輸電專委會副主任委員;
廣東電機工程學會常務理事、直流輸電專委會主任委員;
中國南方電網公司專家委員會秘書長;
清華大學、重慶大學等校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
③ 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化學系經常招不滿嗎
沒區別同份試卷
我考沒考
五道口數389深圳號稱340.
關鍵五道口進復試刷調劑深圳班起復試種情況報深圳班考340幾乎沒能
點五道口初試復試名單數都公深圳班初試數線其都清楚我覺深圳班點黑五道口難考
④ 西安外事學院15年院長是李立嗎
西安外事學院的校長目前是陳愛民。以下截圖均來自於西安外事學院的官方網站。
1959年5月生,重慶市人。原四川大學副校長、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 1982年畢業於四川大學政治經濟系。1988年畢業於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經濟系,獲經濟學碩士學位。
1990年畢業於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經濟系,獲博士學位。曾在美國科蓋特大學經濟系擔任助理教授,現任美國印地安納州立大學教授。
1998年4月和2000年4月分別獲得美國印第安納州立大學「傑出指導教師獎」。
2001年4月獲美國印第安納州立大學「優秀教師獎」,是該校有史以來唯一獲此獎項的中國籍學者。
2000年至2001年期間,擔任中國留美經濟學會會長,是該學會成立以來的唯一的女性會長。現任中國留美經濟學會學術委員會主席,中國旅美社會科學教授學會常務副會長, 還是廈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的兼職教授。
2005年3月至2010年8月任「四川大學向全球公開招聘回國任職」的副校長。
期間,2007年10月至2009年9月兼任四川大學錦江學院(獨立學院)院長,曾任四川省政協委員,眉山市人大代表,並獲得財政部頒發的「全國行政事業單位資產清查先進個人」(教育系統共7人)、眉山市第二屆「傑出人才貢獻獎」(一等獎)、由四川省教育廳和《華西都市報》舉辦的2008年「影響中國西部教育風雲人物」獎。
2009年10月起兼任四川大學經濟發展研究院院長。2010年7月起任「四川華僑華人專業人士聯誼會」(隸屬於省僑辦)會長。
2005年以來兼任四川省經濟學會副會長。
2015年西安外事學院全球公開聘校長,作為國內民辦高校第一個敢「吃螃蟹的人」,經過數月的海選、復選和競聘答辯等環節,終於迎來了新任掌舵者——畢業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經濟學女博士陳愛民教授。
在西安外事學院舉辦的「全球招聘校長新聞發布會」現場,56歲的海歸女博士陳愛民用一口純正的英文表達了自己的喜悅之情。她曾獲得過美國當地第一個女性華裔「傑出教授」榮譽稱號,回國後,還曾參與創辦四川一所民辦獨立學院。陳愛民自稱是一位「熱衷教育改革的學者」,她會「借鑒國外高校的教學模式,但不照搬,結合中國國情對教育進行細化、優化,從制度設計、教師隊伍培養、課程設置等多個方面進行改進。」
⑤ 為什麼李立崴自殺了
李立崴,來台灣知名補教老師自,在台大文城補習班教授英文,同時也是歌手、詞曲創作人,曾任飛碟電台主持人。 2013年7月24日因憂鬱症上吊身亡於家中,得年39歲。
據友人表示,上周他還表明要參加二手拍賣會,自殺前一晚也和經紀人討論工作,社交作息正常。親近友人說,李立崴看似樂觀,負面情緒卻不斷累積,近期曾吐露工作、感情上的不開心,沒想到竟會走上尋死一途。
生死由命,在「天堂在線」紀念網可以建立紀念館紀念脆弱的生命。
⑥ 歷年刑法司考命題人員都有誰知道
這幾年刑法,主要就是周光權教授和張明楷教授。
具體兩個人的生平簡歷,兩人都是清華法學院教授。
周光權
男,漢族,1968年1月出生,重慶市人,周光權,教授,清華大學法學院副院長
學歷背景:
1992年畢業於四川大學法律系,1999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法律專業,獲法學博士學位
工作經歷:
1.1992年7月至1996年9月,在四川省司法廳工作
2.1999年8月分配至清華大學工作,先後任講師(1999年)、副教授(2000年)、教授(2005年)
3. 2001年4月至2002年2月,日本名城大學法學部訪問學者
十一屆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法學院副院長,北京市人民檢察院第一分院副檢察長(掛職)
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重慶)。
社會兼職:
中國法學會刑法學研究會副秘書長
獲獎情況:
1.北京市第七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02年);
2.清華大學教學工作優秀成果二等獎(2002年);
3.中國社會科學院第三屆「胡繩青年學術獎」(2003年);
4.清華大學先進工作者(2003年);
5.清華大學「學術新人獎」(2004年);
6.第一屆「法鼎獎」(中國青年法律學術獎)銀獎(2005年)。
張明楷,男,1959年7月生,湖北仙桃人。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1982年畢業於原湖北財經學院(今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律系,同年攻讀本校法學碩士學位,1985年留校任教,1989年到日本東京都立大學法學部研修,1995年任日本東京大學法學部客座研究員,1996年任日本東京都立大學法學部客座研究教授,曾任中南政法學院法律系主任。1998年2月調入清華大學。張明楷教授多次獲得各種社會獎勵,多次被評為司法部優秀教師,被評為全國優秀留學回國人員,湖北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2002年被評為第三屆全國十大傑出中青年法學家,其科研成果也曾獲全國普通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獎等。
⑦ 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畢業的學生拿什麼畢業證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的,與清華本部有區別嗎
沒有區別。
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是清華大學和深圳市合作創建的高層次人才培養基地和科技創新基地,直屬清華大學,是清華大學唯一的異地辦學機構,是清華大學教育改革的試驗田和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分生命與健康學部、能源與環境學部、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部、物流與交通學部、先進製造學部、海洋科學與技術學部、社會科學與管理學部等學部。
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學生採用和本部同等的培養標准,頒發一模一樣的畢業證書,同時享受深圳市政府提供的各種政策。
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創建於2001年4月;2014年9月,清華大學與伯克利加州大學、深圳市政府簽署合作備忘錄,依託清華大學研究生院共同創建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
2016年11月,深圳市政府與清華大學簽署協議,在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的辦學基礎上,共建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
(7)清華大學教授李立擴展閱讀:
師資力量
根據2019年2月學校官網顯示,該校教師以專職教師為主,雙基地教師、博士後和兼職教師為輔。有專職教師150餘人,博士後70餘人,副教授以上職稱的雙基地教師280餘人。
院士(雙聘或雙基地教師):孔祥復、李立浧、盧強、朱靜、李龍土、范維澄、南策文、周濟、戴瓊海、陸建華、吳建平、尤政;
國家傑青:陳道毅;
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蔣宇揚、林功實、康飛宇、劉文煌、王興軍;
教育部新世紀人才:何永紅、王曉浩、蔣宇揚;
深圳市鵬城學者:繆立新、黃來強、馮平法、李寶華、金欣、何永紅;
深圳市「雙百計劃」:王蒲生、繆立新、蔣宇揚、王黎明、張雅鷗。
⑧ 李立的人物介紹
李立,1973年抄5月出生於河南省開封市。1994年畢業於東南大學建築系,獲得學士學位。2002年畢業於東南大學建築研究所,獲得博士學位。2005年於同濟大學建築城規學院完成博士後研究。現任同濟大學建築城規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從2005年執教同濟以來,李立以自主性的空間研究為支撐,在設計教學、理論研究與建築實踐方面取得了協同發展。他在設計課教學中發展出以「剖面優先」為特點的旨在提高學生空間認知能力的設計課系列教案,曾獲得同濟大學建築城規學院青年教師授課競賽一等獎與最佳教學設計獎。在研究工作中,他繼續著對中國社會的基本單元——村落空間認知、解析與優化的長期跟蹤研究,並主持著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在內的多項課題。他從2007年開始獨立的建築實踐,在公共建築設計尤其是博物館建築設計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場地特徵、公共空間營造、空間連接以及空間體驗是他的主要關注點。
李立曾獲得中國建築學會「青年建築師獎」、中國建築學會建築創作大獎、國家優秀工程設計銅獎、建設部優秀建築設計獎等重要獎項。
學科分類: 建築設計及其理論
團隊: A7-設計基礎
教學與研究的主要方向:建築設計、城市設計、鄉村聚落形態
⑨ 李立的個人簡歷
1986年7月在西南交通大襲學獲工學學士學位
1989年3月在西南交通大學獲工學碩士學位
1998年9月在西南交通大學獲工學博士學位
1989年4月-1991年10月在西南交通大學任助教
1991年11月-1997年6月在西南交通大學任講師
1997年7月-2003年7月在西南交通大學任副教授
2003年8月-至今在西南交通大學任教授
2002年7月-2002年12月在英國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作訪問學者。
⑩ 去重醫附二院做手術,要不要提前預約專家號,我想找李立教授做。他每天可以掛幾個號,什麼時候上班
重醫附二院眼視光中心,現在已經開通網路預約了。您可以在重醫附版二院眼視光中心權網站上預約李教授的專家號,預約之後就可以保證您能拿到當天的專家號了。
李立教授一般是周一到周五在醫院坐診,但由於最近李教授有重慶醫科大學的教學任務,回去重醫那邊講課,所以時間上會有調整。您可以在來院之前提前到網站上預約他的專家號。 希望可以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