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大會計師博士生導師
㈠ 廈門大學會計系的系主任是誰
會計系系主任史繼坤:財會專業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撰稿:會計系 2010年10月26日
10月15日,會計系主任史繼坤在主樓群3號樓大報告廳為會計系10級新生開展了題為「財會專業學生綜合素質和培養」的專題講座。這次講座延續了上次的話題,並作出了詳細的分析。
史主任先介紹了學科發展動態,指出現今國內的會計法規與國際上相較70%是一樣的,然而會計核算的人才十分緊缺。此外,擁有ACCA證書對於財會專業人士來說也具有很大的優勢。
接下來,史主任為大家分析自我發展規劃的方向,分別是考研、闖事業以及出國。其中,考研最重要的科目便是數學和英語,這是困擾大多數學生的問題。「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史主任告訴大家,想要圓夢,就要一步一腳印,慢慢累積。
隨後,史主任介紹了成為緊缺人才應具備的綜合素質: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溝通協調。史主任還提出,同學們要「與時俱進」。隨著時代的發展,原來認為的正確觀點,現在看來未必是正確的。大家要善於思考,勇於提出自己的疑問,培養自己的學習和思維能力。過了將近半學期,大家都應該為從高中到大學的轉變作出相應調整。課前預習、課後復習將是學好任何一門學科的必備條件。然而,許多同學還未適應這樣的學習習慣。但是,史主任通過「十指交叉」的游戲告訴大家,習慣是可以改變的,「21天便可改變命運」。只要你堅持下去,便可得到不一樣的收獲。
最後,史主任給大家送出了一些寄語,「播種思想,收獲行動。播種行動,收獲習慣。」
㈡ 廈大研究生導師推薦請問誰知道廈大有哪些比較好的經
冬眠解
廈大研究院中MBA、傳播學、會計、法律碩士(非法學)、金融、經濟,管理版、英語、新聞、計算權機、行政管理、化學、生物、海洋、環境科學等都是很好的,都是報考人數最多的專業。 ------------ 冬眠dě故事
有英語基礎的,也可以考慮讀一個美國遠程學位,尤其是美國百年名校的遠程MBA,直接去大學網上申請就可以了,例如:Cornell University(市場營銷專業),Churchman University(中英雙語遠程MBA),Chicago State University(遠程汽車工業專業),學生可以在線課程、在線考試、在線遞交論文。提供全球師生在線交流,迅速建立全球人脈關系網,對於MBA或EMBA學員來說,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學質量方面的反饋好像都還可以的。
㈢ 嗨,你可以說說廈大會計系研究生及其導師的些情況嗎
做課題 研究生要看很多論文 廈大會計是全國最好的 加油
可以到管院網站上看師資隊伍 網路搜 廈門大學管理學院就是了
㈣ 廈大會計研究生導師跟上財相比哪個更好點
個人認為這兩所學校沒得什麼可比的,都是會計學強校,配備的老師肯定都是相當不錯的。考研的話看你自己心儀哪一所了,不過在上海就業的話還是選上財吧,在南方就業選廈大了。
㈤ 廈門大學研究生會計學哪個導師好
不用啊,填好報考專業信息就行啦,如果不知道怎麼報名,具體的報考流程在聚英廈大考研網上有做詳細解答
㈥ 廈門大學法學院博導的資料
1、姓名: 蔡從燕 職稱: 教授、博導
主要講授課程 《國際經濟法》,碩士生學位課
《國際公法》,本科生主幹課
《國際公法》,碩士生學位課
2、姓名: 劉志雲 職稱: 教授、博導
劉志雲,江西瑞金人,1994年至1998年就讀於廈門大學歷史系旅遊管理專業,獲學士學位;1998年至2001年就讀於廈門大學法學院經濟法學專業,師從盧炯星教授,獲碩士學位;2001年至2004年就讀於廈門大學法學院國際法專業,師從徐崇利教授,獲博士學位。
研究旨趣為國際關系理論與國際法學交叉研究、國際經濟法與涉外經濟法、投資法與金融法等領域。至今已在《中國社會科學》等雜志公開發表法學論文110餘篇;已出版個人專著3部;參與專著或教材撰寫若干。從2009年起主持「廈門大學法學院經濟法學文庫」的出版。
2004年9月獲得博士學位後任教於廈門大學法學院經濟法教研室,同時為國際經濟法研究所與經濟法研究中心研究人員。
2005年被廈門大學研究生院正式遴選為碩士生導師。
2006年被廈門大學破格聘為副教授、任副教授期間被破格聘為博士生導師。
2007年入選「2007年度福建省高等學校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
2008年被廈門大學破格聘為教授。
2008年入選「2008年度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
2010年入選「福建省法學會第二屆中青年優秀法學人才」;被評為「福建省第六屆青年優秀社會科學專家」。
2010年起擔任Frontiers of Law in China 編委。
2010年起擔任福州大學兼職教授。
2001年:廈門大學第一屆「十大學術新人」;
2003年:「廈門大學嘉庚獎學金」;
2003年:廈門大學第二屆「十大學術新人」;
2006年:廈門大學工商銀行科研獎。
2006年:「廈門大學優秀博士論文獎」;
2007年:「福建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
2007年:「廈門市第七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2007年:「福建省第七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2008年:聯合主講的《金融法研究》評為福建省優質碩士學位課程;
2009年:「福建省第八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2010年:「廈門大學『中國銀行』科研獎」。
2010年: 中國國際法學會2004-2009年度「航天科技」國際法優秀科研成果獎;
2010年:福建省法學會第三屆優秀法學成果(著作類)二等獎。
3、 姓名: 張榕 職稱: 教授、博導
要講授課程 《民事訴訟法》
《證據法》
《法律診所》
司法部2001年度法治建設與法學理論研究科研課題《仲裁製度研究與〈仲裁法〉的修改》的主要參加人。
廈門大學育題基金項目《中國證券市場的法律規制》項目負責人。
司法部2005年度法治建設與法學理論研究科研課題《司法能動性與司法解釋的規制》主持人。
福建省2007年社科基金項目《事實認定過程中的法官自由裁量權——以民事訴訟為中心》主持人。
福建省2009年社科基金項目《通過有限判例制度實現正義》主持人
4、 姓名: 曾華群 職稱: 教授、博導
主要講授課程 本科生課程:「國際經濟法學」、「國際經濟法總論」、「國際投資法」、「香港法概論」、「WTO法專題」;
碩士生學位課程:「國際經濟法理論」、「香港經貿法專題」、「國際經貿條約專題」、「國際投資法專題」;
博士生學位課程:「國際經濟法理論」、「國際法專題研究」
主要學術觀點 國際經濟秩序的新舊更替和國際經濟法的破舊立新是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矛盾和對立中產生和發展的,是由發展中國家率先發動,發達國家消極應付的。對發展中國家而言,如同逆水行舟,每一個進步,都需要艱辛的斗爭和努力,稍有懈怠,已取得的成果可能得而復失或名存實亡。對於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和國際經濟法新規范的長期性和艱巨性,發展中國家應有戰略的眼光和充分的准備。
中國屬於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國家,中國國際經濟法的研究服務於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和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這決定了中國國際經濟法學界在吸收西方國家有關研究成果的同時,應有符合本國國情和目標的研究方法。從中國國際經濟法學發展的經驗看,今後應繼續堅持和發展的研究方法主要是:立足本國實際的方法;歷史和現實結合的方法;綜合研究的方法;比較研究的方法;法律與經濟相結合的方法。
研究理念和特點 國際經濟法學是世界性的,中國國際經濟法學是世界性國際經濟法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國際經濟法學的發展和繁榮在一定程度上有賴於世界性國際經濟法學的發展和繁榮,世界性國際經濟法學的發展和繁榮也不能缺少中國國際經濟法學的參與和奉獻。
中國國際經濟法學者應繼續借鑒和吸收外國的相關研究成果,積極主動地開展國際學術交流和合作,在國際學術論壇上,對國際經濟法學的重要理論和實踐問題提出中國學者的見解,表明中國的立場,為世界性國際經濟法學的發展和繁榮作出應有的貢獻。同時,作為發展中國家的學者,應從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的目標出發,具有破舊立新的歷史責任感、決心和勇氣,既不能對西方法律觀念亦步亦趨,更不能對少數發達國家在處理國際事務中踐踏民主的霸權行徑熟視無睹、束手無策,而應當擺脫阻礙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的西方法律觀念的羈絆,為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而創建和發展新的法律概念、觀念和理論。
5、 姓名: 徐崇利 職稱: 教授、博導
主要講授課程 專科生:《關貿總協定法律制度》
本科生:《國際經濟法總論》《國際經濟法概論》《國際貨幣金融法》《國際投資法》《國際私法》
碩士生:《國際經濟條約研究》《國際投資法研究》《國際私法研究》《國際關系理論與國際法》
博士生:《國際法理論研究》《國際法專題研究》
6、姓名: 齊樹潔 職稱: 教授、博導
主要講授課程 本科生:《民事訴訟法》、《民事司法改革》、《律師制度與實務》。
研究生:《民事訴訟法》、《證據法》、《外國民商法》、《程序法基本原理》、《訴訟法文獻選讀》。
主要學術觀點 1.司法資源是有限的。訴訟並不是最好的糾紛解決方式。司法改革的推進不應僅限於訴訟領域,還應包括相關的制度。為實現司法的公正和效率,除了改革和完善訴訟制度外,還必須建立多元化的糾紛解決機制,包括協商、調解、行政處理、仲裁等各種ADR方式,並且賦予當事人解決糾紛的程序選擇權。
2.司法改革不但應當是全局性的,而且應當是合法有序的。當務之急是由全國人大設立司法改革委員會,並取得法律的授權,統一領導、規劃、協調全國的司法改革。
3.司法改革應當立足於本土資源,在移植外國制度時,必須結合我國的具體國情進行充分的論證。司法改革還應當重視借鑒域外經驗,如果僅僅局限於對本國現行制度的考察,我國的司法改革將很難取得突破性的進展。
承擔項目 1.福建省社會科學研究項目:《一國兩制與廈門涉台立法》(1996),任課題組長。
2.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涉台法律問題研究項目:《維護大陸居民在台灣的正當權益》(1998),任課題組長。
3.中歐高等教育合作項目:《英國、德國民事司法改革及其對中國的借鑒》
(1999),獨立承擔。
4.司法部法治建設與法學理論研究部級科研項目:《仲裁製度研究與仲裁法的修改》(2001),任課題組長。
5.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十五」規劃項目:《英國民事司法改革研究》(2001),任課題組長。
6.司法部法治建設與法學研究理論研究部級科研項目:《公證制度研究與破產制度的完善》(2003),任課題組長。
7.廈門大學人文社科橫向課題:《環境糾紛解決機制研究》(2004),任課題組長。
8.廈門大學人文社科橫向課題:《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立法研究》(2004),任課題組長。
9.福建省社會科學研究「十五」規劃項目:《和諧社會與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的構建》(2005),任課題組長。
10.廈門大學人文社科橫向課題:《公證制度理論研究與實證分析》(2006),任課題組長。
11.廈門大學人文社科橫向課題:《權利保護法律與實務研究》(2007),任課題組長。
12.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與和諧社會的構建》(2007),任課題組長。
13.福建省法學會法學研究重點課題:《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機制改革問題研究》(2007),任課題組長。
14.廈門大學人文社科橫向課題:《權利保護與糾紛解決機制研究》(2008),任課題組長。
15.廈門大學人文社科橫向課題:《涉及公證的訴訟案例分析》(2008),任課題組長。
16.廈門大學人文社科橫向課題:《運用多元化糾紛解決方式,為東莞產業轉型升級提供司法保障》(2008),任課題組長。
17.廈門大學人文社科橫向課題:《優化法制環境,促進珠三角地區改革發展的司法統計分析》(2009),任課題組長。
18.廈門大學人文社科橫向課題:《香港民事訴訟制度研究》(2010),任課題組長。
19.廈門大學人文社科橫向課題:《繁簡分流與快速處理機制研究》(2010),任課題組長。
主要著作 1.主編:《律師訴訟案例》,廈門大學出版社1991年版。
2.副主編:《中國民事訴訟法要論》(譚兵主編),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1991年版。
3.參編:《訴訟法大辭典》(錢國耀等主編),復旦大學出版社1993年版。
4.副主編:《台灣民法研究》(胡大展主編),廈門大學出版社1993年版。
5.參編:《民事訴訟法新論》(章武生主編),法律出版社1993年版。
6.副主編:《中國民法》(柳經緯主編),廈門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
7.參編:《中國審判實務大辭典》(馬原等主編),法律出版社1994年版。
8.參編:《海峽兩岸法律制度比較·訴訟法》(薛景元主編),廈門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
9.主編:《商法概論》,廈門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
10.參編:《海峽兩岸交往中的法律問題研究》(陳安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
11.參編:《台灣法律大全》(陳安主編),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1998年版。
12.主編:《民事程序法》,廈門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
13.主編:《給個說法:老百姓法律顧問叢書》(第1-6輯),廈門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
14.主編:《給個說法:老百姓法律顧問叢書》(第7-12輯),廈門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15.參編:《民事訴訟法》(江偉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16.主編:《民事司法改革研究》,廈門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17.副主編:《仲裁法新論》(張斌生主編),廈門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18.主編:《英國證據法》,廈門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19.總主編:《民事證據法專論》,廈門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20.總主編:《ADR原理與實務》,廈門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21.參編:《比較民事訴訟法》(常怡主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22.參編:《民事訴訟法》(田平安主編),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
23.參編:《民事訴訟法》(第2版,江偉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24.主編:《民事司法改革研究》(修訂版),廈門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25.副主編:《仲裁法新論》(修訂版,張斌生主編),廈門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26.主編:《破產法研究》,廈門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27.總主編:《強制執行法》,廈門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28.主編:《證據法案例精解》,廈門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29.主編:《英國民事司法改革》,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30.專著:《程序正義與司法改革》,廈門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31.主編:《破產法研究》(修訂版),廈門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32.參編:《民事訴訟法·訴訟程序篇》(廖中洪主編),廈門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33.總主編:《公證制度新論》,廈門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34.主編:《環境糾紛解決機制研究》,廈門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35.參編:《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原理與實務》(沈恆斌主編),廈門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35.主編:《英國司法制度》,廈門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36.總主編:《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廈門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37.主編:《民事司法改革研究》(第3版),廈門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38.主編:《民事程序法》(第4版),廈門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39.專著:《民事上訴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40.總主編:《公證制度新論》(第2版),廈門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41.主編:《美國司法制度》,廈門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42.主編:《民事程序法》(第5版),廈門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43.主編:《民事程序法》(第6版),廈門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44.主編:《英國司法制度》(第2版),廈門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45.主編:《司法改革論評》(第5輯),廈門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46.專著:《民事程序法研究》,科學出版社2007年版。
47.主編:《民事訴訟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48.主編:《破產法》,廈門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49.主編:《民事訴訟法》,廈門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50.參編:《外國民事訴訟法學研究》(湯維建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51.參編:《民事訴訟法》(第3版,江偉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52.主編:《司法改革論評》(第6輯),廈門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53.主編:《民事程序法》(第7版),廈門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54.主編:《民事訴訟法》(第2版),廈門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55.副主編:《仲裁法新論》(第3版,張斌生主編),廈門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56.主編:《民事訴訟法》,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57.主編:《司法改革論評》(第7輯),廈門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58.參編:《民事訴訟法學》(常怡主編),中國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
59.主編:《司法改革論評》(第8輯),廈門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60.總主編:《公證制度新論》(第3版),廈門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61.總主編:《調解銜接機制理論與實踐》,廈門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63.主編:《東南司法評論》(2008年卷),廈門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64.主編:《民事訴訟法備考與拓展》,廈門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65.主編:《民事訴訟法》(第3版),廈門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66.主編:《東南司法評論》(2009年卷),廈門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67.總主編:《調解銜接機制理論與實踐》(第2版),廈門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68.主編:《司法改革論評》(第9輯),廈門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69.主編:《民事審前程序》,廈門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70.主編:《民事訴訟法》(第4版),廈門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71.主編:《司法改革論評》(第10輯),廈門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72.主編:《台港澳民事訴訟制度》,廈門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73.主編:《糾紛解決與和諧社會》,廈門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74.副主編:《仲裁法新論》(第4版,張斌生主編),廈門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75.主編:《美國司法制度》(第2版),廈門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76.總主編:《法官視野中的司法》,廈門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77.主編:《民事訴訟法》(第2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78.總主編:《德國司法制度》,廈門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79.專著:《程序正義與司法改革》(第2版),廈門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80.主編:《東南司法評論》(2010年卷),廈門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更詳細信息請參照網站:http://law.xmu.e.cn/ 祝好運!
㈦ 請問1992年全國會計四大泰斗級人物的姓名我只知道一位上海財大,一位廈大,一位北大,一位中國會計司司
楊紀琬
中國著名會計學家。上海松江人,1917年11月出生,卒於1999年2月6日。
1935年,楊紀琬考入國立上海商學院會計系,畢業後留校任教,並攻讀中英庚款基金會的在職研究生。1939年起至1949年止,先後擔任國立上海商學院、東吳大學、之江大學、大夏大學、光華大學的會計學助教、講師、教授。
1949年調入財政部會計司工作,曾任會計司司長等職務。從1980年起楊紀琬教授主持起草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第一部《會計法》,並於八十年代初與閻達五教授一道提出並完善了會計管理論。會計管理論在學術界和實務界產生了強烈的共鳴,成為八十年代會計工作轉軌變型的主要理論依據。其代表作品為《社會主義會計理論建設》。
楊紀琬在任其間,建議及推動恢復中國注冊會計師制度,所以是中國會計制度的奠基人之一。
1995年11月11日,楊紀琬教授從事會計工作60年慶祝會在北京舉行。朱鎔基副總理致電祝賀。
在逝世後,中國官方發表的《楊紀琬同志生平》中稱他為「新中國會計界公認的一代名師」,為中國會計制度和會計准則的建設、會計理論、會計教育和注冊會計師事業的發展,貢獻畢生精力,做出了巨大而傑出的貢獻。
逝世後,其弟子等在2002年設立了楊紀琬獎學金。
主要出版物
《怎樣閱讀工業企業會計報表》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1963年
《會計理論探索叢書》 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
《經濟大辭典: 會計巻》 與婁爾行合編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91年
《中國現代會計手冊》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1988年
《成本管理大辭典》 與許毅、王振之合編 由經濟管理出版社出版 1987年
所培養會計學博士一覽
1、汪建熙 中國的股份經濟及其會計問題、1990年
2、陳毓圭 宏觀財務與會計准則、1991年
3、於曉雷 跨國公司與國際會計、1992年
4、晏加源 資產估價、1993年
5、張良武 中國企業集團論、1993年
6、夏冬林 中、美、日、法四國會計比較、1994年
7、向德偉 企業財務風險的評價與控制、1995年
8、謝志華 貨幣商品經營論、1995年
9、李玉環 會計運行機制、1996年、
10、馬賢明 對中國注冊會計師事業發展中若干問題的探討、1996年
11、王林 國有企業經營機制轉換中的有關財務問題、1996年
12、陳建明 獨立審計概論 1997年
13、郜卓 負債會計論 1997年
14、李洪輝 現代公司資本結構論 1997年
15、孟焰 西方現代管理會計的發展及對我國的啟示 1997年
16、朱海林 金融工具會計研究、1999年、(也是王世定博士)
17、劉海民 試論會計信息產品 2000年(也是王世定博士)
婁爾行
著名會計學家和教育家、國務院特殊津貼享受者、中國會計學會副會長、中國審計學會顧問,上海財經大學會計學系名譽系主任、博士生導師婁爾行教授。中國大陸第一批四個會計學博士生導師之一(另三人為楊紀琬、葛家澍、余緒纓)
生於1915年7月15日,祖籍浙江紹興,因病於2000年5月28日上午9時10分不幸逝世,享年85歲。
1937年畢業於國立上海商學院會計系,同年赴美國密歇根大學企業管理研究生院深造。1939年畢業,獲企業管理碩士學位( MBA)。學成回國後。他立志報效祖國。1939年至1949年先後在國立上海商學院。私立光華大學。國立臨時大學任講帥、副教授和教授。
1950年起先後在上海財經學院、上海社會科學院、復旦大學和上海財經學院(後改為上海財經大學)任教授,擔任上海財經大學會計學系主任、名譽系主任。婁爾行教授是我國當代最有影響的會計學家之一,是新會計學科體系的主要創始人,為排動中國會計理論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在國內外會計界享有很高聲譽。他先後擔任過上海市會計學會副會長、中國會計學會副會長。中國審計學會副會長及顧問、中國成本研究會顧問、上海大華會計師事務所董事長、財政部會計准則中方專家咨詢組成員,還受聘擔任江西財經大學、浙江財經學院等院校的兼職教授和顧問。
60多年來,婁爾行教授長期堅守在教學崗位,撰寫了大量的論文、專著和教材。1950年出版了第一本著作《成本會計學》,50年代中期主編出版了《工業會計學》。1984年主編出版《資本主義企業財務會計》,第一次系統全面地向國內會計界介紹了西方會計學中具有代表性的基本理論和實務,對我國會計學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同年還主編出版了《基礎會計》,在書中對我國以往受蘇聯影響的傳統會計原理和教材體系作出了重大改革。1987年,受國家審計署委託,總結幾十年來審計學研究成果,主編出版《審計學概論》,該書榮列1988年度十大中文暢銷書之一。這些教材甫一問世,就為眾多高等院校採用,並獲得財政部、國家教委等有關部門多項榮譽。
婁爾行教授積極倡導和參與會計教學改革。1981年起,針對當時我國會計專業設置過細、知識面過窄的現狀,他提出了『擴大知識面,培養廣博而專精的人才」的指導思想,重新設置會計課程體系。在他的領導下, 1987年上海財經大學會計學系被評為全國財稅系統先進集體,1988年由國家教委批准確定為個全國重點學科點。1992年,他以77歲的高齡,帶領會計學系教師開展第二輪教學改革,教改成以排列財政部和原國家教委的高度肯定,並在財經高等院校中推廣。他多次被評為教育系統的市級和校級優秀教育工作者。婁爾行教授畢生從事會計學研究工作,著述宏富、見解精深。半個世紀以來,他在學術期刊上發表了許多有影響力的論文,推動了我國的會計改革和會計教育改革。198O年,他率先組團與美國學者開展中美比較會計研究。1987年,他率上海財經大學會計系部分教師與美國學者合作出版了用英又撰寫的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與審計》,這是建國以來第一部系統闡述中國會計和審計歷史、現狀及制度的英文版學術著作,成為國際會計界了解中國會計的一個窗口。他通過畢生不懈的追求和探索,形成了自己的會計學術思想體系,集中體現在《會計審計理論探索》一書中。
婁爾行教授一生致力於會計教學和學術研究活動,傾其畢生的才智和。心血培養人才才。他一生育人無數,桃李遍天下。他積極獎掖後學,鼓勵後來居上,扶持年輕人擔任會計教學和科研的領導,帶出了一批在會計界頗有影響的中青年會計學者。婁爾行教授一生致力於會計教學和學術研究活動,傾其畢生的才智和。心血培養了一代又一代的會計人才,上有人無數,桃李遍天下。他積極獎掖後學,鼓勵後來居上,扶持年輕人擔任會計教學和科研的領導,帶出了一批在會計界頗有影響的中青年會計學者。
所培養會計學博士一覽
1、湯雲為 論重置成本會計、1987年
2、張為國、會計目的與會計改革、1989年
3、吳艷鵬 資產計量論、1990年
4、周忠惠 論會計研究的方法論問題、1992年
5、陳信元 凈權益會計理論探索、1994年
6、孫錚 論證券市場管理中的會計規范、1995年
7、張鳴 成本計量論、1995年
8、章國富 論我國會計及其所處社會經濟環境的關系 1997年
葛家澍
1921年3月生於江蘇興化。1945年廈門大學會計系畢業,獲商學士學位。畢業後即留校任教。1956年晉升為副教授,1978年晉升為教授。在校內歷任經濟系副主任和經濟學院院長。50年來,他致力於會計理論和財務會計的教學與研究,在國內達到了領先水平,在海外亦有重要影響。他先後受原教育部和國家教委的委託,主編了全國統編教材《會計基礎知識》(1982年改名為《會計學基穿
㈧ 廈門大學研究生會計學哪個導師好
別的老師不太知道,但是我上過蘇新龍老師的課,他絕對是一個特別棒的老師,網上關於他的介紹很多,他寫的書也不少,他個人絕對很牛,你可以自己了解下。
啊,還有個老師也不錯,我只上過她一節課,葉少琴老師。
㈨ 廈大研究生導師
研一入學後就分導師啊
㈩ 廈門大學高等教育博導名單公布
廈門大學高等教育博導名單見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廈門大學高等教育科學研究所)官網的【師資隊伍】的【博導名錄】,2015年公布的具體名單如下(建議自己查看官網公布的最新信息):
姓名 學 位 專業技術職務 電子郵箱
潘懋元教授 榮譽博士 教授、博導 [email protected]
劉海峰教授 博士 教授、博導 [email protected]
鄔大光教授 博士 教授、博導 [email protected]
史秋衡教授 博士 教授、博導 [email protected]
別敦榮教授 博士 教授、博導 [email protected]
李澤彧教授 博士 教授、博導 [email protected]
王洪才教授 博士 教授、博導 [email protected]
張亞群教授 博士 教授、博導 [email protected]
林金輝教授 博士 教授、博導 [email protected]
武毅英教授 博士 教授、博導 [email protected]
鄭若玲教授 博士 教授、博導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