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調走教授
❶ 蘭州大學歷史學如何啊基地班的,好就業嗎
具體要看是什麼專業,總體來講還不錯。基地班不會再細分專業了。歷史學相對來將專業對口的工作並不算多。
❷ 蘭州大學的歷史學研究生怎麼樣好考么
怎麼說來。一流學校的二流研究生三流博士生。不過蘭州大學確實不錯,最主要還是看你回學者蘭大的什答么方向什麼專業。蘭大有地理優勢例如在古代史這塊,還有考古什麼的都比較強大。
蘭大是985 院校,英語肯定是沒話說,高。專業課要求也是不低的。整體說來還是難度不小的。不過只要你強大,北大也能上。
❸ 蘭州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藏學導師有哪些朋友想學藏傳佛教,報哪個教授比較好哇
前,蘭州大學研究生院公示了2008年公開招考博士研究生計劃,其中含有藏學博士3人,這是蘭州大學首次公開招考藏學博士。
據了解,蘭州大學藏學博士點於2007年底申報成功,作為該校國家重點學科、一級學科博士點民族學下的二級學科博士招收點。目前,蘭州大學的藏學博士點主要設有藏族文化和藏族史兩個方向。擔任該博士點的兩位藏族博士生導師分別是宗喀•漾正岡布(Yondrol K.Tsongkha)教授和王洲塔教授。
宗喀•漾正岡布教授,現任蘭州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暨西北少數民族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2004.8-),蘭州大學藏緬—阿爾泰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所所長(2005.10-),美國印第安納大學人類學系研究員(Research Associate 2003.3-)等。曾任美國加州州立漢伯大學(Humboldt State University)地理學系與宗教研究系2004-2005年聯合西藏研究項目特聘專家(「Resident Tibetan Expert」),美國政府合同公司McNEIL Technologies, Inc語言研究中心語言學顧問(Linguistic Consultant 2001-2003), 印第安納大學人類學系客座教授 (Visiting Professor, 2001,8-2003.3),印第安納大學歐亞腹地研究系訪問助(副)教授(Visiting Assistant Professor 1999.8-2002.8),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1995-1999)等。教育背景方面曾獲文學學士(1985)歷史學碩士(1988)醫學博士(1995),在印第安納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歐亞腹地的民族與文明及比較歷史語言學,1999-2003)。論著方面已發表的有Tibet in the Histories of Central Eurasia (「歐亞文化視野中的吐蕃特」,博士後研究項目1999-2003)「Tibetan Materia Medical Dissemination to the Proper China Before the 18th Century.」(「 藏葯在中原的傳播史」,1998),《吐蕃諸邦國時期的藏醫學》(1996),《史前藏醫學發展線索研究》(1995),《公元10世紀以前的西藏(吐蕃)醫學研究》(博士論文,1991-1995),《蘇毗初探》(碩士論文,1987-1992)等引用率較高的論文(著)。
(王)洲塔教授,系甘肅夏河縣人,曾先後7年就讀於西北民族學院少語系和中央民族大學藏學系。在著名藏學專家東噶•洛桑赤列教授的嚴格指導下,系統學習了藏學各科的重要課程。原任甘肅省藏學研究所所長,教授,現為蘭州大學西北少數民族研究中心博士生導師,教授。系中國民族史學會會員、中國民族古文研究會會員、中國唐史學會會員、中國民族社會學學會理事、甘肅省作家協會會員、甘肅省民族學、宗教學學會副會長、甘肅省藏學學會副會長。近年來,在藏學權威刊物和核心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試論布達拉宮的建築藝術》、《論六世達賴倉央嘉措》等30餘篇藏漢論文。參與國家「七•五」重點科研項目《藏族文學史》、《中國藏族部落》的撰寫工作(兩書已出版)。曾先後獲中國哲學社會科學1等獎、全國高等院校優秀教材獎、中國藝術界名人作品展示會系列大展優秀獎、青海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科技成果3等獎。甘肅省第六次社會科學「興隴杯」三等獎。中國科協(廬山)改革開放二十年高級研究研討會優秀論文獎。陸續出版了《藏傳佛教德爾隆寺與歷輩塞倉活佛傳》和《藏文寫作概論》、《藏族傳統公文寫作論稿》、《華熱藏族史略》、《吐蕃法律流變研究》、《論拉卜楞寺的創建及其六大學院的形成》、《甘肅藏族部落的社會與歷史研究》、《論甘肅藏族部落制社會研究》、《藏傳佛教在多康地區的傳播歷史及其各宗派教義研究》、《佛學原理研究——論藏傳佛教顯宗五部大論》、《蒙藏民族關系研究》、《藏族哲學思想文化論集》等學術專著14餘部。累計達500萬字。主編出版了藏文佛學典籍10部,計400萬字。作者傳略被收入《中國藏學研究專家名錄集》、《中國藝術家大詞典》、《中國當代藏族名人辭典》和《甘肅省「兩科」學者大辭典》、《世界名人錄(中國卷)》、《中國社會科學專家大辭典》等等。
❹ 蘭州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如何(研究生方面的)
蘭大的歷史系在先秦兩漢方面的研究是走在全國前列的,你如果選這個方向的研究生還是不錯的,其他方向的就只能算是一般了
❺ 劉繼華的蘭州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師
劉繼華,男,生於1978年2月,江西人,現任蘭州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講師,蘭州大學宗教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義大利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
研究領域:中國基督教史、中西文化交流史、中國近現代區域史
學術興趣與特長:基督教在西北的傳播、基督教與伊斯蘭教在西北的相遇與對話、中國近現代西北地方政治與社會 1998. 09- 2002. 07 蘭州大學歷史系歷史學基地班攻讀歷史學學士學位
2002. 09- 2005. 07 蘭州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攻讀歷史學碩士學位(中國近現代史專業)
2005. 07 蘭州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助教
2005. 07 華中師范大學第二期 「中國基督教史研究」暑期講習班
2007. 09- 2007. 11 香港浸會大學宗教及哲學系訪問學人
2008. 07 蘭州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講師
2008. 07- 2008. 08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研修暑期密集課程
2008. 09- 華中師范大學攻讀歷史學博士學位(中國近代基督教與教會大學史方向,師從章開沅教授) 碩士生課程:中國近現代史專題
本科生課程:中國現代史、中華人民共和國史、中國基督教史 (1)中國內地會與近代西北穆斯林社會(1876-1952),蘭州大學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2010-2011,主持
(2)基督宗教與近代西北社會,蘭州大學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重點項目「當代中東改革與近代中國西北宗教社會史專題研究」子項目,2010,主持
(3)基督教中國內地會對西北穆斯林社會的傳教活動研究,蘭州大學人文社科學科建設基金項目,2009-2011,主持
(4)近代中國基督教與伊斯蘭教的相遇與對話,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重大項目,參與
(5)中國內地會與近代西北穆斯林社會,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主持 著作
(1)《蘭州大學校史》(上編第五至九章撰稿作者),蘭州大學出版社,2009年
論文
1.基督教女傳教士在近代西北穆斯林中的傳教活動的述論——以內地會濮氏母女為例,《青海社會科學》2013年第3期
2.基督教內地濮氏父子在近代西北穆斯林中的傳教活動述論,《青海民族研究》2013年第2期
3.19世紀後期青海基督教傳播史考述——兼論基督教傳教士與藏族在青海的早期相遇,《北方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5期
4.基督教與伊斯蘭教在青海的早期相遇——兼論基督教在青海的早期傳播,《青海民族研究》2012年第3期
5.漢學家德效騫與早期中羅關系研究,《甘肅社會科學》2012年第3期
6.基督教宣道會對西北藏族傳教地理格局的形成及其演變,《青海民族研究》2011年第2期
7.第四屆辛亥革命研究青年學者論壇召開,《湖北社會科學》2011年第1期
8.知味墨與基督教在華穆斯林事業:以知味墨的西北之行為中心的探討,《北方民族大學學報》2010年第6期
9.基督教傳教士與陝西辛亥革命:以英國浸禮會傳教士為中心的探討,《近代史學刊》(第7輯)2010年
10.中英庚款董事會興辦西北教育活動研究,《北方民族大學學報》2009年第5期
11.中國內地會在甘肅醫療傳教事業的興起:蘭州博德恩紀念醫院的建立與發展研究,《歷史文化探研》(王希隆主編),甘肅民族出版社,2009年
12.論於右任的民族主義思想,《歷史文化探研》(王希隆主編),甘肅民族出版社,2009年
13.清末民初宣道會甘肅傳教述論,《宗教對話與和諧社會》(陳聲柏主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
14.民國時期的地方主義與民主主義:從民族主義的視角研究西北回族軍閥,《西北近代社會研究》(張克非、王勁主編),民族出版社,2008年
15.關於青藏戰爭的幾個問題,《谷苞先生90華誕紀念文集》(劉光華主編),蘭州大學出版社,2007年
16.中英庚款「退款」與抗戰時期的西北教育,《抗戰時期的中國文化》(塗文學、鄧正兵主編),人民出版社,2006年
17.民國時期西北民族地區的社會構成及其特點,《西北第二民族學院學報》2005年第4期
18.龔自珍、林則徐與近代西北開發,《歷史文化論叢(第一輯)》(王希隆主編),蘭州大學出版社,2004年
19.龔自珍、林則徐開發西北的思想,《蘭州大學學報》2003年第5期
20.明朝開發西北的政策述評,《固原師專學報》2003年第5期
21.關注西北的史學家——秦翰才,《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第4期
22.民國時期西北盟旗制度變遷研究,《甘肅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第4期
23.民國時期甘肅土司制度變遷研究,《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第2期 曾先後參加「救亡與發展:抗戰時期的中國文化」、「宗教對話與和諧社會」、 「邊緣與多元:近代以來甘寧青地區的中西文化交流」、「文明的交融:第二屆伊斯蘭教與基督教的對話」、「第四屆辛亥革命研究青年學者論壇」、「歷史與現狀:基督教與伊斯蘭教的關系與對話」等國際、國內學術研討會並提交論文。
❻ 有沒有蘭大歷史學的研究生,想了
怎麼說來。一流學校的二流研究生三流博士生。不過蘭州大學確實不錯,最主回要還是看你答學者蘭大的什麼方向什麼專業。蘭大有地理優勢例如在古代史這塊,還有考古什麼的都比較強大。
蘭大是985 院校,英語肯定是沒話說,高。專業課要求也是不低的。整體說來還是難度不小的。不過只要你強大,北大也能上。
❼ 蘭州大學的歷史系怎麼樣啊
一、發展沿革
1946年,蘭州大學歷史系正式成立。著名史學家顧頡剛、史念海等人當時曾在系內執教。解放後,歷史系蓬勃發展,先後有趙儷生、張孟倫、李天祜等一批著名學者在我系工作,經過老一代的艱辛努力,奠定了歷史系在全國學術界的地位,同時,也開創了「吃苦耐勞,嚴謹求實」的系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歷史系各項事業得到了全面恢復和進一步發展,師資力量不斷補充壯大,一大批中青年學術骨幹開始嶄露頭腳;1981年,專門史、世界近現代史、史學史、世界地區史、國別史碩士點正式批准招生,標志著歷史系培養高層次人才的開始。世界史本科專業的招生,成人教育的開展,使辦學規模不斷擴大,教學、科研工作有了長足的進步。八十年代中期以來,歷史系的發展又登上了一個新的台階。歷史文獻學(1984年)、民族學(1986年)、中國近現代史(1986年)等碩士點陸續獲准招生,1990年民族學博士點申報成功,表明我系在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方面有了重大的發展。1995年,申報游管理本科專業成功,為長線專業挖掘潛力,加強社會應用學科的理論研究開辟了一條新路子。特別是1995年1月,申報首批國家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獲得成功,1998年申報歷史文獻學專業博士點成功,1999年申報教育部歷史文獻學文科研究基地成功,2000年申報教育部西北少數民族重點研究基地成功,標志著歷史系的學科建設有了重大發展,各項事業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
二、發展現狀
目前,作為國家人才培養基地和教育部民族學、歷史文獻學科研基地布點單位,歷史系是我校集教學、科研為一體的歷史學科綜合群體。除歷史系外,蘭州大學歷史研究所、敦煌研究所、西北少數民族研究中心、中亞研究所、古籍研究所等均掛靠於歷史學系。本系師資力量較為雄厚,現共有教師34人,其中教授10名,副教授12名,高職比率達64.7%;有博士生導師9名(兼職5名),碩士生導師20名;中青年教師中碩士達72%,博士達12%;教師在全國性學術團體任常務理事以上職務者8人,有1人為教育部歷史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目前,基地教師隊伍的整體建設在學校文科各系中居於領先地位。
本系現設有歷史學、世界史、民族學三個本科專業,有民族學、歷史文獻學兩個博士點,民族學、中國古代史(1996年)、史學史、歷史文獻學、中國近現代史、世界史、中國少數民族史(1998年)等7個碩士點;有教研室、研究室12個。現有在校本科生354人,研究生115人(博士33人,碩士82人),還有研修生90餘人,大專學生90人。1977年以來歷史系共培養本科生近2000名,培養研究生300多名。
本系基礎設施齊全,學習條件優越。設有大型資料室(藏書25655種,73475冊,中外報刊585種,現刊279種),並較早建立起了先進的圖書微機檢索系統;專門設有基地班閱覽室,內置新購圖書3500餘冊。計算機室擁有微機50台,所有區域網中的微機均可進入互聯網進行資料查詢;電子閱覽室有「紫光」鏡像伺服器一台,可供多人同時共享網路資源。共擁有電化教學設備共70餘台(件),其中微機60台,教學設備新增量在50%以上。還設有文物陳列室(有各類文物3000餘件);並創辦有《西北史地》、《敦煌學輯刊》等國內外發行的學術刊物。學生會另主辦有《史學縱橫》、《九色鹿》等頗具特色的系刊。
長期以來,歷史系堅持「三個面向」的教育指導方針,深入進行教學改革。在抓好主幹課質量的同時,注重培養學生「三語」(古漢語、外語、計算機語言)能力的提高,採用參考書目、主幹課題庫、電化教學等手段全面加強教學工作,引入激勵機制注意激發師生教與學兩方面的積極性;並組織、資助教師編寫出版了《世界通史》、《外國史學史》、《中國歷史文選》、《當代中國與世界》等一批高質量教材。經過努力,我系「強化基礎,因材施教,重視科研。
講求素質「的人才培養模式已基本形成,教書育人,成績斐然。1995年以來,我系有多名教師榮獲省、市、校級教學優秀成果獎;1人榮獲甘肅省優秀教師稱號,2人被授予全校」師德標兵「,4人榮獲寶鋼教育獎,1996年,我系集體榮獲甘肅省教育系統最高獎—」園丁獎「,2000年,1人榮獲」霍英東教育基金會「青年教師獎並入選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劃「。近年來,我系學生四、六級外語過關率、考研率均名列全校前茅(基地班考研率達35%以上),有30多位同學榮獲」趙儷生獎學金「(由系友王瑞琴捐資10萬元設立)、」真善美獎學金「(由台胞曾憲章博士捐資6萬元設立)。1995年我系學生獲蘭大五項基本技能比賽第一名;1997年在全省迎香港回歸演講賽中榮獲第二名;1998年榮獲中國教育記協」97香港:百年圓夢「徵文比賽一等獎,1999——2000年,在全國基地」史學新秀獎「論文評比中獲一、二、三等獎,另榮獲了第六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三等獎,2000年基地學生又榮獲第二屆」史學新秀獎「二等獎和寶鋼優秀學生獎。此外,基地學生在公開發行的報刊上發表文章400餘篇。
在科學研究方面,歷史系教師以解決社會主義建設中的重大理論問題、促進學科全面發展為主要方向,堅持「作西部文章,創國內一流」的思路,團結協作,埋頭苦幹,在民族學、敦煌學、西北地方史、俄國中亞等方面已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和優勢。1978年以來,我系教師出版各類著作130餘部,發表論文3000餘篇,獲得國家級基金20餘項,部委、省市及其它項目30餘項。榮獲國家級、部委級各類成果獎50餘項,其中《西北災荒史》榮獲1994年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中國西北少數民族史》榮獲教育部「全國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闊端與薩班涼州會談》榮獲1998年度第11屆中國圖書獎,1999年第七屆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1999年第四屆國家圖書獎。充分顯示了我們蘭州大學歷史系的科研水平和整體實力。
❽ 蘭州大學歷史系好嗎
蘭大歷史還行,主要是有個西北少數民族研究中心,貌似是個很強的博士點,喜歡民族學版的可以考慮。本權科應該還在偏遠的榆中校區,但環境與教學設備挺好。研究生的話在市區一分部,是個靜謐的所在,校園里花很多,尤其是丁香花。
如果你非要選蘭州大學的文科的話,新聞院還可以考慮,起碼畢業後可就業的媒體比較多,只要你能做好當記者吃苦的心理准備。當然,新聞院不能和以前相比了,走了一批好老師。蘭大重理輕文,文科普遍偏弱。歷史本科也一般。
❾ 本人蘭州大學歷史學系新生 但是 很多人說歷史專業不好就業 建議我是 轉專業呢 還是繼續呢 非誠勿擾
怎麼說呢,蘭州大學是第一批985大學。就業其實和專業關系不大,蘭州大學也不是那種專技術型大學,不會屬著重培養社會技能的。我一直認為,就業靠的是自己,大學是一個為自己夯實基礎增加籌碼的階段。自己努力,什麼專業都好找工作。自己不努力……什麼專業都沒用。(前提是不託關系。)
❿ 蘭大歷史文化學院近代史研究生導師有誰
張克非,趙維璽,劉繼華,聶紅萍